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布托啡诺在剖宫产术后静脉镇痛中的应用

    作者:宋劫;张冰;程良道

    布托啡诺(butophan01)作为一种阿片类受体的激动一拮抗药,广泛用于临床镇痛治疗.研究证实其可产生有限的呼吸抑制和平滑肌痉挛,而且这两种作用可用纳洛酮拮抗,比吗啡等纯阿片受体激动药更具安全性[1].本文旨在观察、评价布托啡诺在刮宫产术后静脉镇痛效果和不良反应.

  • 等效镇痛剂量芬太尼、瑞芬太尼和舒芬太尼对维吾尔族患者镇静及副作用影响的对比研究

    作者:崔士和;蒋忠

    目的:比较等效镇痛剂量芬太尼、瑞芬太尼和舒芬太尼对维吾尔族患者镇静时生命体征的影响.方法:选择新疆伊宁市人民医院80例拟择期行气管插管全麻下手术的患者,采用数字表法随机分为对照组(D组)、芬太尼组(F组)、瑞芬太尼组(R组)、舒芬太尼组(S组)4组各20例.F、R、S组静脉30 s内分别给予芬太尼2 μg·kg-1、瑞芬太尼2μg·kg-1、舒芬太尼0.2 μg·kg-1,D组给予等容量生理盐水10 ml.观察给药前(T0)及给药后1 min(T1)、3 min(T2)、5 min(T3)、10 min(T4)5个时间点患者生命体征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与D组比较,Ramsay评分F、R组在T2~T3、S组在T2~T4存在明显差异;与F、R组比较,S组在T4显著降低.与D组比较,F、R组呼吸频率在T2~T3、S组在T2~T4存在明显差异(P<0.05).心率R组在T2~T3较D组有明显差异.不良反应:3个实验组间F组恶心呕吐、R组心率<50次·min-1、S组呼吸抑制的发生率分别较其余两组明显增加.结论:上述3种等效镇痛剂量阿片类药物用于维吾尔族患者镇静时,芬太尼恶心呕吐的发生率较高,瑞芬太尼对患者心率的影响较大,舒芬太尼对意识、呼吸的抑制作用明显.

  • 玄明粉敷脐配合穴位按摩治疗阿片类药物所致便秘33例

    作者:吕美丽;杨华芳;章燕

    笔者对在本院住院的肿瘤病人服用阿片类药物后致便秘的33例患者应用玄明粉敷脐配合穴位按摩治疗,取效较好.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1.1 病例选择:选择2015年12月至2016年12月在我院肿瘤内科单纯使用阿片类药物止痛而导致便秘的中晚期癌痛患者64例为研究对象.入选标准:因中晚期肿瘤单纯使用阿片类药物止痛而导致便秘者;根据医嘱由医院食堂统一提供饮食者.排除标准:患者拒绝;既往有便秘史;入院后经体格检查及必要辅助检查发现有影响排便的躯体疾病(如肠梗阻、肿瘤脑转移等);孕妇或月经期妇女;各种出血性疾病;脐部有肿瘤转移或脐部皮肤破损、瘢痕者.

  • 阿片类成瘾者脱毒后感受的质性研究

    作者:邢小珍;杜荣荣;张景明;夏瑛

    目的 了解阿片类成瘾者经美沙酮维持治疗脱毒后的心理感受.方法 采用质性研究中的现象学方法,对14名脱毒者进行访谈.结果 采用类属分析法升华出3个主题:美沙酮替代治疗效果显著;孤独无助;避免复吸而采取各种应对方式.结论 阿片类成瘾者脱毒后,在社区康复中面临着诸多心理社会问题,需要建立社区康复机制以促进脱毒者的社会回归.

  • 癌痛患者麻醉性镇痛药使用情况分析

    作者:叶晓春;方罗;林能明

    [目的]了解和评估浙江省肿瘤医院麻醉性镇痛药的应用情况,为临床合理使用麻醉药品提供依据.[方法]利用限定日剂量(DDD)与药物利用指数(DUI)值对该院2002~2004年连续3年用于中晚期癌症止痛的麻醉性镇痛处方共17 333张进行分析.[结果]用于中晚期癌症止痛的麻醉性镇痛药的处方中,常用药物6种,它们的DUI都小于1.[结论]该院麻醉性镇痛药在用于中晚期癌症病人止痛处方中,整体用量偏小.

  • 芬太尼透皮贴剂治疗晚期癌痛60例临床观察

    作者:陈建华;彭静;欧阳玉林;邢辉

    [目的]观察芬太尼透皮贴剂(多瑞吉)治疗中、重度癌痛患者的临床效果、不良反应.[方法]60例中、重度癌痛患者给予芬太尼透皮贴剂镇痛治疗,初始剂量25μg/h,每3天更换1次,然后根据疼痛情况调整剂量,直到患者无痛或基本无痛,每位患者至少连续治疗16天.[结果]总疼痛缓解率达95.0%(25/60).患者生活质量明显提高,不良反应少且轻.[结论]芬太尼透皮贴剂治疗晚期癌症中、重度疼痛疗效满意,使用简单、无创.

  • PDCA循环在提高癌痛患者阿片类用药合理性中的作用

    作者:郑小卫;陶刚;丁海樱;孙娇;黄萍

    目的 观察PDCA循环在提高癌痛患者阿片类药物合理使用性中的作用.方法 收集PDCA循环前后的患者资料,评估PDCA循环对阿片类药物合理使用率的影响.结果 PDCA循环后阿片类药物的合理使用率从20.24%升高至87.59%,其中,强阿片类药物合理使用率从34.19%升高至91.20%,弱阿片类药物合理使用率从3.45%升高至66.67%,阿片类复方制剂合理使用率从6.12%升高至62.50%.结论 PDCA循环管控模式有效提高了阿片类药物的合理使用率.

    关键词: PDCA 阿片类 癌痛
  • 海洛因依赖者戒毒前后血清皮质醇浓度变化

    作者:颜雪琴;翁海霞;戴元荣;林洁

    目的:观察海洛因依赖者戒毒前后血清皮质醇浓度的变化情况.方法:测定24例健康男性和91例男性海洛因依赖者吸、戒毒时8Am和4 Pm的血清皮质醇浓度.结果:海洛因依赖者血清皮质醇浓度在8Am时低于对照组(P<0.001),而4Pm时高于对照组(P<0.001),经过戒毒治疗后血清皮质醇浓度均渐趋正常.结论:海洛因依赖者体内皮质醇分泌功能紊乱,经戒毒治疗后皮质醇分泌功能逐渐恢复正常.

  • 自主神经递质去甲肾上腺素心脏作用的调制

    作者:徐万红;吴东波;张雄;夏强

    人们在研究去甲肾上腺素(NE)对心脏作用的同时相继发现了一些生物活性物质(乙酰胆碱、腺苷、血管紧张素、阿片类、缓激肽、组胺等),这些物质不仅本身对心脏的功能有调节作用,而且也影响NE的心脏作用.文中对这些生物活性物质在心脏局部调制NE的作用机制作一综述.

  • 罗哌卡因复合右美托咪定用于扁桃体术后镇痛的疗效观察

    作者:李世锋;白薇琦;张细明

    目的 探讨罗哌卡因复合右美托咪定用于扁桃体手术局部浸润术后的镇痛效果及不良反应.方法 将90例全身麻醉下行双侧扁桃体切除的患者随机分为3组,A组以1%利多卡因术中局部浸润,B组则采用0.375%盐酸罗哌卡因,C组采用0.375%罗哌卡因复合0.5μg/kg右美托咪定.记录3组术后各时点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术后镇痛药使用情况.结果 3组术后4、6及12h VAS评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C组24h内各时点VAS评分均低于A、B两组(均P<0.05);A组48h内氟比洛芬酯用量均高于B、C两组(均P<0.05).结论 罗哌卡因复合右美托咪定用于扁桃体手术局部浸润能起到良好的镇痛效果,减少镇痛药的使用量,且不增加不良反应.

  • 小剂量纳洛酮对瑞芬太尼持续输注所致痛觉过敏和术后疼痛的影响

    作者:余青青;徐俏;叶思琦;俞盛辉

    目的 观察小剂量纳洛酮对瑞芬太尼持续输注所致痛觉过敏和术后疼痛的影响.方法 选取择期甲状腺手术患者90例.随机分为3组,各30例.L组术中以0.1 μg·kg-1·min-1速率持续输注瑞芬太尼;H组以0.3 μg·kg-1·min-1速率持续输注瑞芬太尼;HN组以0.3μg·kg-1· min-1速率持续输注瑞芬太尼,同时以0.05μg·kg-1·h-1速率泵注纳洛酮(0.9%氯化钠注射液稀释至20 ml).记录术后12、24h时的机械痛阈值、VAS疼痛评分和镇痛药物消耗量.结果 3组患者术后12、24 h时VAS评分和吗啡累积消耗量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L组比较,H组、HN组术后12、24h的机械性痛阈显著降低(均P<0.05);HN组术后12、24h的机械性痛阈均高于H组(均P<0.05).结论 小剂量纳洛酮可抑制瑞芬太尼所致的痛觉过敏,同时不影响患者术后疼痛.

  • 右美托咪定复合丙泊酚-瑞芬太尼剂量差异对肝功能异常患者腹部手术麻醉效果的影响

    作者:楼益飞;张超;赵鹏程

    目的 探讨右美托咪定剂量差异复合丙泊酚-瑞芬太尼对肝功能异常患者腹部手术的麻醉效果.方法 择期腹部手术且肝功能异常患者20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00例.观察组给予低剂量右美托咪定复合丙泊酚-瑞芬太尼麻醉,对照组进行高剂量右美托咪定复合丙泊酚-瑞芬太尼麻醉.比较两组气管插管前(T0)、气管插管后(T1)、手术开始时(T2)、手术进行30min(T3)、手术进行60min(T4)以及手术进行90 min(T5)时丙泊酚含量;比较两组右美托咪定输注前30 min(T0')、气管插管前30min(T1')、气管插管后30min(T2,)、手术开始时(T3')、手术进行30 min(T4')时机体肾上腺素(E)和去甲肾上腺素(NE)水平变化;统计两组术中及术后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两组T0~T5时体内丙泊酚含量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两组T3'~T4'时E、NE水平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两组苏醒时间、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及总有效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 0.05).结论 对行腹部手术的肝功能异常患者给予低剂量右美托咪定复合丙泊酚-瑞芬太尼麻醉,其麻醉效果确切,并能有效降低患者麻醉期间不良反应的发生率,值得临床开展应用.

  • 右美托咪定在嗜铬细胞瘤切除术中的应用

    作者:马骋;钱幸尔;沈晶;黄长顺;卢子会;陈益君

    目的 探讨右美托咪定在嗜铬细胞瘤切除术中的应用.方法 嗜铬细胞瘤患者50例,分为研究组及对照组,各25例.研究组于麻醉诱导前30 min靶控输注右美托咪定4μg/ml,对照组泵注等容量0.9%氯化钠注射液.观察两组术中血压及心率波动情况,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术后引流量及引流时间、住院时间及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等.结果 两组血压、心率、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术后引流量、引流时间及住院时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两组并发症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右美托咪定用于嗜铬细胞瘤切除术,血流动力学更加稳定,同时具有手术时间短、出血量少、及住院时间短等优点,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 右美托咪定联合腰丛-坐骨神经阻滞在高龄患者下肢手术中的应用

    作者:吴超双;郑晋伟;吴国荣;陈骏萍

    目的 探讨右美托咪定联合腰丛-坐骨神经阻滞在高龄患者下肢手术中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 择期行单侧下肢手术的患者4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利用神经刺激仪定位行腰丛-坐骨神经阻滞后,观察组患者静脉泵注右美托咪定,负荷剂量0.5 μg/kg(4 μg/ml),10min内泵完,并按0.2μg·kg-1·h-持续泵注至术毕;对照组以同样方式输注等容量0.9%氯化钠注射液.记录麻醉前(T0)、负荷量泵注完毕后(T1)、手术切皮即刻(T2)、手术开始后15mm(T3)、手术开始后30 min(T4)和手术结束时(T5)的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和血氧饱和度(SpO2);观察两组患者疗效及不良反应.结果 两组患者均完成手术,术中心动过缓、呼吸抑制均有发生,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两组术中低血压、使用丙泊酚和芬太尼的例数及术后满意度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两组患者T0时MAP、HR及SpO2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对照组患者MAP在T3、T4、T5时较T0明显下降,且与观察组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观察组患者HR在T1、T2、T3、T4时较T0明显下降,且与对照组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两组患者各时间点SpO2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右美托眯定联合腰丛-坐骨神经阻滞应用于高龄患者下肢手术能使患者术中循环呼吸稳定、麻醉管理简便,且不良反应少、术者满意度高,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 可注射COX-2抑制剂联合“鸡尾酒”局部浸润在全膝关节置换术镇痛的应用

    作者:陶崑;凌晶;曾智敏;狄正林;章军辉;何志勇

    目的 对比硬膜外吗啡联合静脉“镇痛泵”与帕瑞昔布钠联合膝关节局部浸润在全膝关节置换术后的镇痛效果.方法 选择腰麻初次骨关节炎行膝关节置换患者85例(腰麻均为单次注射1.5~2.0 ml 0.75%罗哌卡因).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硬膜外吗啡镇痛组(M组)和“鸡尾酒”局部浸润组(L组),各45例.术中“鸡尾酒”由罗哌卡因、酮咯酸、吗啡和肾上腺素组成.术后M组使用静脉吗啡“镇痛泵”,L组患后48 h内肌肉注射帕瑞昔布钠40 mg,2次/d.对于部分镇痛欠佳患者联合使用杜冷丁和异丙嗪.所有膝关节置换均有由同一主任医师按照标准操作进行.术后应用VAS评价患者疼痛评分,记录患者不同时间段休息和运动膝关节疼痛程度;对比两组术后不良发应、术后住院时间、术后患者满意率及需要额外镇痛的患者数量.结果 两组术后48 h内吗啡用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VAS评分,住院时间和膝关节功能差异均无统计学差异(均P>0.05);两组术后镇痛不良反应发生率及术后满意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 0.05).结论 全膝关节置换术后联合使用可注射COX-2抑制剂和“鸡尾酒”局部浸润,能够有效镇痛,减少镇痛药物不良反应,提高患者满意率.

  • 不同剂量右美托咪定在B超引导臂丛阻滞麻醉中的临床应用

    作者:章荣赞

    目的 探讨右美托咪定在B超引导臂丛阻滞麻醉中的效果、佳剂量及其不良反应.方法 90例择期上肢手术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D1组、D2组及N组,各30例.D1组麻醉诱导前静脉输注右美托咪定0.8μg/kg,D2组输注右美托咪定0.4 μg/kg,N组输注0.9%氯化钠溶液作对照.观察记录3组患者手术情况,记录入室后(T0)、负荷量泵注完毕后麻醉开始前即刻(T1)、麻醉完成后即刻(T2)、手术切皮即刻(T3)、手术开始后15 min(T4)、手术开始后30 min(T5)及手术结束时(T6)的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镇静评分.结果 3组患者T0时MAP、HR及Ramsay评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与T0时比较,D1组患者T1~T6时MAP和Ramsay评分明显增高,HR明显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 0.05);D2组患者T1~T6时HR明显降低,Ramsay评分明显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 0.05);N组患者T1~T3时MAP、HR均明显增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与N组比较,D1、D2组患者T1~T6MAP、HR均明显降低,Ramsay评分明显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与N组比较,D1组术后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右美托咪啶负荷剂量0.4μg/kg、持续剂量0.4 μg·kg-1·h-1用于B超引导臂丛阻滞麻醉时能获得佳麻醉效果,值得临床推广.

  • 氟比洛芬酯静脉镇痛联合舒芬太尼在全髋置换术后镇痛中的应用

    作者:汪水香;邱建胜

    目的 探讨氟比洛芬酯静脉镇痛联合舒芬太尼在全髋置换术后的镇痛效果.方法 选择择期全髋置换术患者54例,年龄63~80岁,ASAI或Ⅱ级,随机数字表法分成A、B两组,每组27例.A组:术后静脉自控镇痛采用150mg氟比洛芬酯+150μg舒芬太尼+10mg阿扎司琼+0.9%氯化钠溶液稀释至100 ml(1.5 mg/ml氟比洛芬酯+1.5 μg/ml舒芬太尼);B组:采用150 mg氟比洛芬酯+100μg舒芬太尼+10mg阿扎司琼+0.9%氯化钠溶液稀释至100ml(1.5 mg/ml氟比洛芬酯+1.0 μg/ml舒芬太尼).观察并记录两组患者术后24h内自控静脉镇痛(PCIA)泵有效按压次数及术后6、12、24及48h VAS评分、Ramsay镇静评分.结果 与A组比较,B组术6、12及24 h时VAS评分、Ramsay镇静评分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两组术后24 h内患者PCIA泵按压次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氟比洛芬酯静脉镇痛联合舒芬太尼用于全髋关节置换术后镇痛效果显著,患者耐受少,且不良反应少,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 右美托咪啶对开胸术患者单肺通气时炎性反应的影响

    作者:周小莲;罗颖;邓芳;谢鹃

    目的 探讨右美托咪啶对开胸术单肺通气患者围术期炎性反应的影响.方法 择期行食管癌根治术患者6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各30例.于麻醉诱导前,右美托咪啶组(Y组)静脉输注右美托咪啶1 μg/kg,随后分别以0.5 μg·kg-1·h-1的速率输注至术毕前30 min;对照组(C组)采用同样方法静脉输注等容量0.9%氯化钠溶液.于麻醉诱导前(T0)、单肺通气前即刻(T1)、单肺通气30 min(T2)、90 min(T3)、膨肺后30 min(T4)和术后2h(T5)时采集静脉血样,测定血清肿瘤标志物-α(TNF-α),白介素-6(IL-6)浓度.监测T1~T3时的肺动态顺应性和气道峰压.结果 与T0时比较,两组T3~T5时血清TNF-α、IL-6浓度变化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与C组比较,Y组T3~T5时血清TNF-α、IL-6浓度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C组各时点肺动态顺应性和气道峰压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与T1时比较,Y组T2~T3时肺动态顺应性升高,气道峰压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与C组比较,Y组T2~T3时肺动态顺应性升高,气道峰压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 0.05).结论 右美托咪啶用于开胸术单肺通气患者,麻醉效果好、围术期的炎性反应少,改善开胸术患者术中的呼吸动力学.

  • 右美托咪定和帕瑞昔布钠预防瑞芬太尼麻醉患者术后痛觉过敏的临床研究

    作者:马婷婷;王冬冬;傅之梅

    目的 观察右美托昧定和帕瑞昔布钠预防瑞芬太尼麻醉患者术后痛觉过敏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行腹腔镜胆囊手术的女性患者120例,分为右美托咪定组(A组)、帕瑞昔布钠组(B组)和右美托咪定联合帕瑞昔布钠组(C组),各40例;3组患者行相同的术前准备及麻醉诱导,A组诱导后恒速输注右美托咪定0.5μg·kg-1·h-1)至手术结束前15 min;B组手术结束前15 min静注帕瑞昔布钠40 mg;C组诱导后恒速输注右美托咪定0.5 μg·kg-1·h-1至手术结束前15min并静注帕瑞昔布钠40 mg.手术结束后记录3组不同时间点VAS评分、气管拔管时间、呼吸恢复时间、术后首次应用镇痛药的时间、术后6小时内应用曲马多的总量及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C组各时点VAS评分、首次应用镇痛剂时间及6h内曲马多用量与A、B两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3组呼吸恢复时间、气管拔管时间及并发症发生情况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右美托咪定和帕瑞昔布钠两种药物联用比单独应用右美托咪定或帕瑞昔布钠在预防瑞芬太尼麻醉患者术后痛觉过敏方面临床疗效更显著.

  • 七氟烷复合瑞芬太尼用于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中血流动力学变化分析

    作者:毛秀华;陈骏萍

    目的 观察七氟烷复合瑞芬太尼麻醉用于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中患者血流动力学的变化.方法 选取择期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患者40例,将其为七氟烷复合瑞芬太尼组(观察组)和七氟烷复合芬太尼组(对照组),各20例.观察分析两组术中血流动力学变化及预后.结果 两组术中血流动力学变化均较平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较麻醉前基础值均明显降低(均P<0.05);两组术中心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较麻醉前基础值均明显降低(均P<0.05);两组术后血压反跳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七氟烷复合瑞芬太尼用于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中患者血流动力学变化平稳,术后较少发生血压反跳现象及并发症,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250 条记录 8/13 页 « 12...5678910111213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