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经颅直流电刺激对抑郁症患者的疗效观察

    作者:潘小平

    目的:探讨经颅直流电刺激对抑郁症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收治抑郁症患者102例,随机平分两组.治疗组应用经颅直流电刺激治疗,对照组口服氟西汀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HAMD评分低于对照组,两组指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颅直流电刺激对抑郁症患者的临床疗效确切,可有效纠正患者抑郁症状,安全可靠.

  • 经颅直流电刺激治疗抑郁症的临床可行性

    作者:张爱慧

    目的:探究经颅直流电刺激治疗抑郁症的临床可行性。方法:基于本院自2014年11月至2015年11月期间收治的50例抑郁症患者的临床资料,按照临床治疗方式的不同,随机分为对照组25例实施常规药物治疗,观察组25例在药物治疗基础上实施经颅直流电刺激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以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25例患者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92%明显的高于对照组72%;观察组25例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20%明显的低于对照组48%,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抑郁症患者在药物治疗基础上进行经颅直流电刺激治疗,其疗效显著,并发症少。

  • 基于三层球模型弱直流电刺激下脑白质各向异性对电场分布的影响

    作者:张元;逯迈;翟伟兵;胡延文

    目的 研究脑白质的各向异性电导率对经颅直流电刺激产生的电场分布的影响.方法 依托经典三层同心球模型,通过基于有限元法的ANSYS软件建模,并求解头模型的电场强度、电流密度分布及初级皮质运动区的关键点数值.结果 随着脑白质各向异性电导率的比率、空间分布不同,头模型中电场强度和电流密度的分布产生了较大区别.结论 仿真结果说明脑白质各向异性对电场分布有显著影响,对临床应用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 经颅直流电刺激(tDCS)用于抑郁症治疗研究进展

    作者:张力新;郭冬月;刘爽;刘潇雅;盛悦;明东

    以显著持久心境低落为主要临床特征的精神障碍抑郁症具有高患病率、高复发率、高自杀率和高致残率,已成为极严峻的公共心理健康隐患.抑郁症治疗除常用的药物、心理和物理等方法外,近年兴起的经颅直流电刺激(tDCS)物理疗法,因其使用方便、副作用少且无需麻醉、经济实惠等突出优点受到广泛关注.TDCS可无创穿过颅骨,直接以微弱电流刺激前额叶皮层来调节大脑皮质兴奋性,以此达到调理改善抑郁症状的目的.尝试将tDCS用于抑郁症治疗的多年研究已确认:tDCS有显著抗抑郁疗效,并可改善抑郁患者的认知心理状况,是一种非常有发展前景的抑郁症治疗新手段.从其治疗机理、作用疗效、安全操作与存在问题及未来发展前景等方面综述tDCS在抑郁症治疗中的应用和研究进展.

  • 经颅直流电刺激调控大脑认知功能的研究进展

    作者:周鹏;魏晋文;孙畅;綦宏志;明东

    经颅直流电刺激是一种非侵入式调节大脑皮层神经元活动的技术,其利用的直流电强度较低且恒定(0.5~2 mA),持续时间一般为5~30 min.近年来,经颅直流电刺激以其成本低、便携性强、调控效果突出等特点,在神经科学和神经病理学等领域得到大量的研究和应用.介绍经颅直流电刺激的生理效应和实施方式,并分别从学习和记忆、注意力、感知、情绪和决策等方面,论述经颅直流电刺激应用于大脑认知功能调控的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

  • 经颅直流电刺激对脑卒中患者上肢运动功能障碍的疗效

    作者:尹昱;左秀芹;吕艳玲;贾子善;赵振彪;槐雅萍;闫彦宁

    目的:探讨经颅直流电刺激(tDCS)对脑卒中患者上肢运动功能障碍恢复的效果。方法80例脑卒中偏瘫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n=40)与对照组(n=40)。两组均行常规康复训练,实验组行tDCS治疗,对照组行伪刺激。治疗前及治疗1个月后采用Brunnstrom上肢和手分级、Fugl-Meyer评定(FMA)中上肢运动功能、手臂动作调查测试(ARAT)、卒中患者运动功能评估量表(MAS)和改良Barthel指数(MBI)进行评定。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各项评分均优于治疗前(P<0.05),实验组上肢和手Brunnstrom分级、FMA、ARAT评分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tDCS有助于改善脑卒中患者上肢运动功能。

  • 经颅直流电刺激对卒中后抑郁的疗效

    作者:李泓钰;王强;王静;宋鲁平

    目的 观察经颅直流电刺激(tDCS)对卒中后抑郁(PSD)患者情绪及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 2017年2月至8月,PSD患者26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各13例.在舍曲林治疗基础上,实验组采用tDCS治疗,对照组采用假刺激治疗,共4周.治疗前后采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和简易精神状态检查(MMSE)进行评估.结果 实验组12例、对照组10例完成研究.治疗后,两组HAMD、HAMA和MMSE评分均较治疗前改善(t>2.331,P<0.05),治疗前后差值两组间均无显著性差异(t<1.642,P>0.05).治疗后,实验组HAMD焦虑/躯体化因子、认知障碍因子、迟缓因子与绝望感因子分降低(t>2.493,P<0.05),对照组绝望感因子分降低(t=2.862,P<0.05);各因子分差值组间比较,迟缓因子分有显著性差异(t=-2.354,P<0.05).结论 tDCS对PSD患者的抑郁情绪有一定效果.

  • 旋律音调疗法与非侵入性脑刺激技术在卒中后失语中的研究进展

    作者:米海霞;张通;刘丽旭

    卒中后语言功能恢复的神经机制仍不明确,目前认为左侧大面积脑损伤的失语患者语言功能恢复主要通过激活右侧半球的同源脑区进而改善言语功能。旋律音调疗法(MIT)可以通过旋律音调和左手拍击激活右侧半球的额颞叶脑区,特别适用于左侧大面积脑损伤的非流利性失语患者的语言康复。非侵入性脑刺激技术(NBS)通过刺激病灶侧或病灶对侧改变脑电活动,已被用于促进卒中后语言功能恢复。兴奋性经颅刺激作用于右侧半球同源性语言功能区联合MIT可一定程度上促进左侧大面积脑损伤的卒中后严重失语患者的语言恢复。未来可尝试将传统的言语治疗联合MIT及外部的经颅刺激(包括经颅直流电刺激及经颅磁刺激)促进语言相关功能区域的激活,从而更大限度地改善脑卒中患者言语功能。

  • 经颅直流电刺激的研究进展

    作者:吴春薇;谢瑛

    经颅直流电刺激是一种无创性大脑皮层刺激方法。本文简要回顾其起源和发展,着重综述其机制。目前观点认为,经颅直流电刺激可能通过改变皮层兴奋性、增加突触可塑性、影响皮质兴奋/抑制平衡、改变局部脑血流、调节局部皮层和脑网联系等途径发挥调节脑功能的作用。本文通过比较分析相关文献、总结研究结果,提出要取得理想的刺激效果,仍有待深入探讨的两个问题,即刺激参数的选择及经颅直流电刺激与任务执行的时间关系。

  • 经颅直流电刺激在脊髓损伤后神经病理性疼痛中的应用进展

    作者:向武;向晗;汪俊宇;王文春;张安仁

    经颅直流电刺激通过电流调节神经细胞跨膜电位,导致去极化或超极化,改变大脑皮质的兴奋性,从而改善脊髓损伤后神经病理性疼痛.本文主要综述经颅直流电刺激对脊髓损伤后神经病理性疼痛的作用机制、临床应用及其安全性与局限性.

  • 经颅直流电刺激在失语症康复中的应用研究进展

    作者:朱苏琼;顾介鑫

    经颅直流电刺激(tDCS)可以有效促进脑卒中后失语症的康复.基于失语症康复三种主要假说,将tDCS应用于失语症临床治疗时,需综合考虑失语症患者大脑左半球的损伤阶段、损伤部位和损伤程度.大脑左半球核心语言功能区未受严重损伤时,宜采用tDCS兴奋大脑左半球以增强病灶周围区兴奋性,使病灶周围区发挥代偿作用;或采用tDCS抑制大脑右半球,以削弱健侧半球对患侧半球的非正常化抑制.大脑左半球核心语言功能区严重损伤时,则宜采用tDCS兴奋大脑右半球,使得大脑右半球发挥代偿作用.此外,还需考虑脑区之间白质纤维束连接是否完整,若白质纤维束受损,tDCS的治疗效果会降低.通过兴奋或抑制大脑皮层的功能,tDCS可增强大脑皮层活动的功能连接,调节脑的神经加工,进而改善失语症患者的词汇检索障碍、发音障碍,提高他们的日常口头交际能力.tDCS的治疗效果具有长期性与普遍化,但仍需进一步探究.

  • 经颅磁刺激与经颅直流电刺激的比较

    作者:杨远滨;肖娜;李梦瑶;宋为群

    对经颅磁刺激和经颅直流电刺激技术在基本原理、安全性、脑功能检测、临床应用治疗方面进行比较,以便于合理地选择和有效利用这两种方法.

  • 经颅直流电刺激对脑卒中后吞咽障碍恢复的研究进展

    作者:朱琪;杜宇鹏;徐守宇

    脑卒中患者出现吞咽障碍有致命危险,并引起其他并发症。经颅直流电刺激(tDCS)对脑卒中后吞咽障碍的恢复有很好的疗效,而这种效应与刺激电极极性有关,并可能涉及脑的可塑性。tDCS和重复经颅磁刺激(rTMS)各有优劣。

  • 经颅直流电刺激对脑卒中患者失语症恢复的影响

    作者:槐雅萍;左秀芹;尹昱;段冉冉;刘玲娜;闫彦宁;徐金秀;贾子善

    目的:探讨经颅直流电刺激(tDCS)对脑卒中后失语症恢复的影响。方法选取2012年4月~2013年1月本科脑卒中失语症患者20例。采用A-B设计,A期行tDCS假刺激+语言治疗10次(每周5次),B期为阳极tDCS+语言治疗10次(每周5次),共4周。B期给予左侧Broca或Wernicke区阳极tDCS刺激。在A期、B期前后进行治疗项和非治疗项图命名评价。结果 B期治疗项和非治疗项图命名评分差值高于A期(t>3.030, P<0.05)。结论 tDCS能够改善脑卒中失语症患者图命名的准确率。

  • 经颅直流电刺激对老化和阿尔茨海默病认知功能影响的研究进展

    作者:雷幸幸;顾彬;宋鲁平

    老化导致认知功能下降,包括记忆、注意、语言和执行等功能.阿尔茨海默病(AD)是一种与年龄密切相关的进行性神经退行性疾病,认知功能下降是其核心症状之一.经颅直流电刺激(tDCS)已被应用于健康老年人和AD患者,改善生理和病理性老化相关的认知障碍.tDCS能改善老年人的记忆(情景记忆、语义记忆和工作记忆)、语言、错误感知和注意功能,其效果受教育水平、刺激参数和个人任务基线成绩等多种因素影响.tDCS也能改善AD患者的认知功能,效果受解剖差异、疾病严重程度、刺激参数以及评估工具等因素影响.认知训练与tDCS结合可进一步增强老年人和AD患者认知功能.

  • 手机控制型便携经颅直流电刺激器的设计与实现

    作者:邵碧欣;朱晓琪;李尤君;郑良;李晨曦;王珏

    目的 设计并实现一种手机控制型低功耗、便携式经颅直流电刺激器.方法 采用恒流刺激电路通过场效应管,实现输出稳定可调的低强度直流电流;阻抗检测电路和过流保护电路增加刺激器的有效性和安全性.通过微控制器实现对刺激电路的控制和实时检测,通过智能手机安卓软件实现刺激器的参数设置和实际刺激信息的显示及保存.结果 输出电流强度与精度、大负载,控制模块的计时、设备连接、刺激信息采集与显示,都达到预期设计目标.结论 实现了刺激器的移动终端控制,具有便携、低成本、低功耗的优点,可为进一步应用提供解决方案.

  • 经颅直流电刺激治疗帕金森病认知障碍的研究进展

    作者:顾彬;王强;雷幸幸;宋鲁平

    认知障碍是帕金森病常见的非运动症状,可能与神经递质改变、皮质萎缩、异常蛋白沉积等有关,严重影响患者运动功能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经颅直流电刺激可改变皮质兴奋性、影响脑区局部血流量、改变突触性能,开始应用于帕金森病认知障碍的康复治疗.

  • 经颅直流电刺激治疗卒中后吞咽困难的系统评价

    作者:陈亮;陈洁;张茹芳;李兴贵;展群岭

    目的 系统评价经颅直流电刺激(tDCS)治疗卒中后吞咽困难的疗效.方法 计算机检索Cochrane Library (CENTRAL)、Medline、EMBASE、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disc)、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VIP)、中国知网(CNKI)和万方数字化期刊全文数据库中经颅直流电刺激治疗卒中后吞咽困难的随机对照试验(RCTs),检索时限为建库到2018年2月.由两位评价者独立筛选文献、提取资料并评价纳入研究的质量后,采用RevMan 5.3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 共纳入8项RCTs,包括225例患者.与对照组比较,tDCS能够明显改善卒中后吞咽困难患者的吞咽功能(SMD=0.71, 95%CI: 0.32~1.10, P<0.001),并且具有较好的安全性.结论 tDCS能够改善卒中后吞咽困难患者的吞咽功能.受纳入研究的数量和质量限制,上述结论尚需开展更多高质量研究予以验证.

  • 经颅直流电刺激对小意识状态患者脑功能网络的即刻效应研究

    作者:赵敬璞;倪莹莹;林瀚波;刘慧华;吕晓;董军涛;庄志强;燕铁斌

    目的:探讨经颅直流电刺激(tDCS)对小意识状态(MCS)患者静息态脑功能网络功能连接强度(FCS)的影响.方法:纳入11例符合MCS诊断标准的患者,其中男9例,女2例;脑外伤10例,脑出血1例;平均年龄37.27±8.36岁,平均病程3.36士0.12个月.所有患者入组前均给予1次静息态功能性磁共振(rs-fMRI)扫描,随后固定tDCS的电极,阳极固定在左侧前额叶背外侧区,阴极固定在眶上区,并按照下列顺序进行研究.首先给予单次安慰tDCS刺激(20min),单次安慰刺激完成后进行第2次rs-fMRI扫描,然后给予单次真tDCS刺激(20min),单次真tDCS刺激结束后进行第3次rs-fMRI扫描,每次给予rs-fMRI评估同时应用昏迷恢复量表修订版(CRS-R)进行测评.结果:与治疗前比较,单次安慰tDCS治疗后各静息态脑功能网络功能连接强度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单次真tDCS治疗后听觉网路(右侧颞下回)、额顶网络(左侧角回及颞叶后部)的功能连接强度(FCS)显著增强(P<0.05).单次真tDCS与单次安慰tDCS比较,默认网络(右侧楔前叶)、额顶网络(右侧角回、右侧中央后回)、感觉运动网络(双侧辅助运动区)功能连接强度显著增强(P<0.05).结论:经颅直流电刺激对静息态脑功能连接产生显著影响,双侧大脑半球感觉运动网络、左侧额顶网络功能、意识水平相关的默认网络关键节点(右侧楔前叶)功能连接强度增强,可能是这种干预促进患者意识水平恢复的神经机制.

  • 左外侧裂后部经颅直流电刺激对失语症图命名及听理解作用的研究

    作者:汪洁;吴东宇;宋为群;袁英

    目的:探查恢复期失语症患者左外侧裂后部(PPR)经颅直流电刺激(tDCS)对图命名及听理解的作用.方法:采用成组前后对照实验设计,治疗分为A、B期.A期为4周语言治疗,B期为4周tDCS治疗与语言治疗.tDCS刺激电极阳极位于左侧外侧裂后部周围区,阴极位于右肩.刺激强度1.1mA,每次20min.7例脑卒中后失语症患者在每个治疗期前后进行汉语失语症心理语言评价(PACA).结果:7例患者经4周A期语言治疗后,图命名和听觉词—图匹配成绩未见显著改变;经4周tDCS与语言治疗后,患者的图命名和听觉词—图匹配成绩显著提高(图命名成绩平均提高64%,听觉词—图匹配成绩平均提高15%).结论:tDCS阳极刺激左外侧裂后部周围区可以提高恢复期失语症患者的图命名和听觉词—图匹配任务的正确率,其治疗机制可能是南于阳极刺激提高了脑损伤周围区的神经元兴奋性,促进了语言功能的代偿.tDCS为失语症提供了一种新的有效的治疗技术.

108 条记录 1/6 页 « 123456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