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电子生物反馈技术结合渐进抗阻训练在前交叉韧带重建术后股内侧肌肌力训练中的应用

    作者:李克军;蒋拥军;何梦凡

    目的:观察电子生物反馈技术结合渐进抗阻训练对前交叉韧带(anterior cruciate ligament,ACL)重建术后股内侧肌肌力的影响。方法:选取60例因 ACL 损伤接受关节镜下自体绳肌腱单骨道重建术治疗的患者,随机分为电子反馈组和抗阻训练组,每组30例。术后2组患者均接受8周常规康复治疗,然后开始进行渐进抗阻训练。开始训练前测定2组患者重复完成10次膝关节30°~0°伸屈动作所能承受的大负荷量(repetition maximum,RM),即10RM,作为抗阻训练的基数。抗阻训练组单纯进行渐进抗阻训练,电子反馈组应用电子生物反馈技术进行渐进抗阻训练,每次训练3组,隔天1次,共训练4周。测定2组患者肌力训练前和训练4周后患侧股内侧肌10RM和股内侧肌静态表面肌电活动波幅,并进行组间比较。结果:肌力训练前2组患者的股内侧肌10RM和静态表面肌电活动波幅比较,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t =0.851,P =0.124;t =0.845,P =0.513)。训练4周后2组患者的股内侧肌10RM 均增大[(15.26±3.75)kg,(26.68±4.13)kg,t =2.695,P =0.024;(14.75±4.67)kg,(27.26±3.54)kg,t =2.564,P =0.032],2组患者的股内侧肌10RM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 =0.814,P =0.077)。训练4周后2组患者的股内侧肌静态表面肌电活动波幅均增大[(1.46±0.42)μV,(4.91±2.17)μV,t =2.813,P =0.011;(1.39±0.57)μV,(2.15±1.47)μV,t =2.143,P =0.042],电子反馈组的股内侧肌静态表面肌电活动波幅高于抗阻训练组(t =0.530,P =0.012)。结论:与单纯渐进抗阻训练相比,在前交叉韧带重建术后应用电子生物反馈技术结合渐进抗阻训练,能更好地增强股内侧肌肌力。

  • 应用三维动静态平衡康复模式治疗非脊髓型颈椎病的临床研究

    作者:孙献武;于香兰;邵海燕;孙大为;王俊涛;于金秀;张洪翠

    目的:观察应用三维动静态平衡康复模式治疗非脊髓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符合要求的98例非脊髓型颈椎病患者随机分为三维康复组和传统治疗组,每组49例。三维康复组采用三维颈椎康复垫结合三维颈肌抗阻静力锻炼治疗,传统治疗组采用枕颌带牵引、药物治疗和颈肩锻炼治疗,共治疗3周。比较2组患者的颈部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 VAS)、颈部功能残障指数(neck disability index,NDI)、颈椎前缘序列线弧弦距及临床疗效。结果:治疗前2组患者的颈部疼痛VAS 评分、NDI 及颈椎前缘序列线弧弦距比较,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5.16±1.21)分,(5.21±1.17)分,t =0.168,P =0.829;(28.63±5.07),(28.56±5.11),t =0.131,P =0.896;(7.15±5.68)mm,(7.08±5.77)mm,t =0.156,P =0.863];治疗3周后三维康复组的颈部疼痛 VAS 评分和 NDI 低于传统治疗组,颈椎前缘序列线弧弦距大于传统治疗组[(2.53±1.05)分,(3.79±1.71)分,t =1.680,P =0.012;(17.21±4.75),(24.15±5.82),t =1.132,P =0.023;(9.83±5.98)mm,(7.69±6.03)mm,t =-3.265,P =0.002]。治疗3周后三维康复组的颈部疼痛 VAS 评分和 NDI 均较治疗前降低,颈椎前缘序列线弧弦距较治疗前增加(t =2.946,P =0.004;t =2.685,P =0.013;t =-3.496,P =0.001);传统治疗组的 VAS 评分、NDI 及颈椎前缘序列线弧弦距与治疗前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t =0.489,P =0.617;t =0.632,P =0.582;t =0.182,P =0.632)。治疗3周后,三维康复组治愈39例、有效8例、无效2例,传统治疗组治愈18例、有效20例、无效11例,三维康复组的临床疗效优于传统治疗组(R三维康复组=38.51,R传统治疗组=60.49,Z =-4.339,P =0.000)。结论:应用三维动静态平衡康复模式可有效减轻非脊髓型颈椎病患者的疼痛症状,促进颈椎生理曲度和功能恢复,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运动干预防治膝骨关节炎的研究进展

    作者:高丕明;罗小兵;何栩;蒋晴;周文琪;虞亚明

    膝骨关节炎是一种常见的慢性骨关节疾病,主要表现为膝关节不同程度的疼痛和功能障碍,严重影响患者的健康状况和生活质量。运动干预在膝骨关节炎防治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力量训练、拉伸训练、本体感觉训练、有氧运动、关节活动范围训练以及肌肉链、运动模式和姿势控制等整体训练均有助于膝骨关节炎的防治。但现有的运动干预方案在个性化、规范化及安全性方面有还待于进一步加强。

  • 抗阻训练对大鼠腓肠肌废用性肌萎缩恢复的影响

    作者:吴华博;李常艳;曹二来;孟思进

    目的 探讨抗阻训练对大鼠腓肠肌废用性肌萎缩恢复的影响.方法 健康雄性SD大鼠20只,随机抽取5只大鼠作为对照组,余15只大鼠作为去负荷组,采用尾部悬吊2周的方法建立废用性肌萎缩模型,悬吊2周后,去负荷组再次测质量后随机分为模型组(n=5)、自由活动组(n=5)和抗阻训练组(n=5).各组大鼠造模成功后,采用戊巴比妥钠腹腔麻醉处死,快速取双侧后肢腓肠肌,观察大鼠腓肠肌湿重体质量比,并分别采用硫代巴比妥酸比色法、比色定量法测定组织丙二醛(MDA)、谷胱甘肽(GSH)的含量.结果 模型组大鼠腓肠肌湿重体质量比、MDA值和GSH值与对照组、自由活动组和抗阻训练组比较差别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抗阻训练组大鼠腓肠肌湿重体质量比和MDA值与模型组和自由活动组比较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1);抗组训练组大鼠GSH与模型组比较差别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与自由活动组比较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大鼠腓肠肌湿重体质量比、GSH值和MDA值与自由活动组和抗阻训练组比较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尾部悬吊可造成大鼠腓肠肌废用性萎缩;抗阻训练对萎缩肌肉的恢复过程有促进作用;抗阻训练对萎缩肌肉的氧化应激有抑制作用.

  • 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后患者运动康复的研究进展

    作者:倪叶彬;姜金霞

    对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后患者康复训练形式、康复训练强度评估方式、康复训练方案及应用现状进行综述,旨在为临床康复训练过程中选择安全、有效的康复训练方式提供参考.目前康复训练开始时间、训练形式、强度存在差异,患者对康复的风险存在疑义,针对这些问题,还需要进一步客观探索,从而形成科学、便捷、有效的心脏康复模式.

  • 太极拳运动和腰背部抗阻训练治疗原发性骨质疏松症

    作者:景涛;吕宏斌;陈恒艳;周士坊;郭海英

    WHO视骨质疏松症为心血管疾病之后第二大致残的健康照顾问题.大量资料表明,运动可以缓解骨质疏松症,保持骨的正常状态[1-3].其机制主要是通过增加骨皮质血流量,促进骨形成,并可通过运动时对骨产生的应力影响骨内微电位(压电效应),调节激素和细胞,影响骨代谢过程,改善骨密度(BMD)[4].在选择运动方式时,应选择增加肌肉力量为主的运动项目,特别强调长期、系统的运动训练可延缓因增龄而引起的骨量下降,并可以预防骨质疏松症[5].

  • 偏瘫患者上肢屈肌痉挛和运动功能的康复

    作者:张华;张福金

    60例脑卒中偏瘫患者,男42例,女18例;年龄平均54.3岁(40-78岁);病程3周-6个月;平均住院时间56 d(30-90 d);脑出血28例,脑血栓 32例,均由CT确诊;患者大多数肩胛骨后缩、肱骨内收内旋、上肢呈屈曲痉挛,部分患者肩关节疼痛,上肢活动明显受限.采用随机分组方法将60例患者随机分成2组各30例.①康复组采用以物理疗法和康复训练相结合的方法进行治疗,在开始肢体运动之前为了使痉挛肌肉放松和缓解关节及肌肉的疼痛,让患者先行冷热疗,将患肢直接浸泡1/3水和2/3碎冰混合溶器中(治疗师同时放入)15-20 s,然后用干毛巾擦干,重复5-6次直到皮肤发红,再将布袋在热水中升温70-80℃用毛巾包裹放在患部,水温宜27-30℃,时间15-30 min或者进行超短波、TDP等治疗,而后治疗师采用促通技术和牵张技术,分别对上肢的屈肌和拮抗肌进行抗痉挛牵拉和抗阻训练,后进行被动及主被动活动.②对照组患者采用药物治疗为主 ,不进行系统功能训练. 2组患者均经2-3个月的治疗,结果康复组30例治疗前Brunnstrom评分均≤3级,治疗后≥4级7例;对照组30例治疗前≤3级28例,4级2例,治疗后≥4级3例,2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康复组患者治疗前上肢Fugl-Meyer评定为17.9±2.5,治疗后39.7±2.4,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对照组治疗前为16.3±3.3,治疗后20.1±3.5,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2组疗效评定,康复组优良率83.4%;对照组56.6 %,2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

  • 抗阻训练对脑卒中偏瘫患者下肢功能的影响

    作者:李年贵;孙蕾

    目的:探讨抗阻训练对脑卒中偏瘫患者下肢功能的影响.方法:64例脑卒中偏瘫患者随机分为2组各32例,均接受正规康复治疗,观察组增加抗阻训练.结果:治疗4周后,2组FMA、MBI评分与治疗前比较均有一定程度的提高,且观察组评分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使用抗阻训练能明显提高患者的下肢功能.

  • 099步行及抗阻训练对心衰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

    作者:

  • 运动疗法在脑梗死患者中后期康复中的应用效果

    作者:母晓明;吕晓玲;王晓琴;罗顺佳;卢长国;贺丽娟

    目的:研究运动疗法在脑梗死患者中后期康复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收集2013年1月~2015年8月绵阳四O四医院收治脑梗死患者中后期80例,随机分为两组,各40例,观察组为有氧训练,对照组为抗阻训练,比较两组患者血压变化、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变化、脑血肿消失时间、自主神经功能变化及生存质量.结果:两组患者运动前后收缩压和舒张压均明显下降,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运动后观察组与对照组相比,收缩压下降幅度差异明显,有统计学意义(P<0.05);运动后观察组NIHSS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脑血肿消失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运动后观察组RR间期均值、每天RR间期标准差值、每5 min内RR间期平均值的标准差以及每5 min内RR间期标准差的均值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运动后观察组生存质量各维度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有氧运动相对抗阻运动,更能改善老年脑梗死患者中后期自主神经功能及生存质量,可在临床上加以推广应用.

  • 抗阻联合有氧训练对冠心病患者支架植入术后心功能、运动耐力和生活质量的影响效果

    作者:欧阳蕴盈;欧利利;吴晓丹;廖美丽;庄晓东;廖丽贞

    目的:探讨抗阻联合有氧运动能否改善经皮冠脉介入治疗(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术后患者心功能、运动耐力、生活质量.方法:选择符合入选标准的PCI术后患者60例,采用随机数表法将受试者随机分为混合训练组(抗阻与有氧训练相结合)、有氧训练组和对照组.三组均接受常规药物的治疗,在这基础上,混合训练组进行抗阻训练以及有氧耐力训练12月,有氧训练组进行有氧耐力训练12月,对照组进行日常生活活动.干预前和干预12月后对三组受试者进行左室射血分数(left ventricular ejection fraction,LVEF)、峰值功率(peak power,PP)、大摄氧量(maximal oxygen consumption,VO2max)、运动持续时间(exercise duration,ED)、6分钟步行距离测试(6 minute's walk test,6MWT)和SF-36生活质量量表得分进行评估和比较.结果:治疗前,3组间LVEF、PP、VO2max、ED、6MWT和SF-36生活质量量表得分各项指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3组的LVEF、PP、6MWT和SF-36生活质量量表得分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两两比较显示:有氧训练组、混合训练组与对照组比较,LVEF、PP、6MWT和SF-36评估得分间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混合训练组与有氧训练组比较,LVEF和PP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6MWT和SF-36生活质量量表得分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对于PCI术后的冠心病患者,抗阻训练和有氧训练具有协同作用,联合治疗比单一有氧运动治疗更能改善其心功能和运动耐力,可以更好地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 抗阻训练联合8000步快步走有氧运动对年轻冠心病PCI术后 患者康复的影响

    作者:郭雪莹

    目的 探讨抗阻训练联合8000步快步走有氧运动对年轻冠心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ercutaneous coronary in tervention,PCI)后患者康复的影响,以便改善患者心功能,提高其运动耐力和生存质量.方法 选择本院2016年9月-2017年9月收治的年轻冠心病行PCI治疗的患者104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表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与试验组,每组分别52例.对照组患者在药物治疗基础上实施抗阻训练,试验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实施8000步快步走有氧运动.比较两组患者干预前及干预6个月后心功能、运动耐力和生存质量指标.结果 两组患者干预前各项心功能指标、运动耐力指标、生存质量各维度得分比较,均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组患者干预后各项心功能指标、运动耐力指标、生存质量各维度得分均优于干预前,而且试验组患者优于对照组,组间或组内比较,均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对年轻冠心病PCI术后患者给予实施抗阻训练联合8000步快步有氧运动,可改善患者心功能,提高患者运动耐力和生存质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低GI食物教育与抗阻训练改善青中年初发T2DM患者血糖及自护能力的价值

    作者:罗小萌

    目的 探讨低血糖指数食物饮食教育与餐后抗阻训练改善青中年初发2型糖尿病患者血糖及自护能力的价值.方法 选取100例初发T2DM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50例.对照组常规护理,饮食护理提倡每日食物以高碳水化合物饮食为主,尽量选择优质蛋白低糖低脂高纤维素易消化食物.介绍有效的运动方式但不干预其运动过程.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于入院24h内,评估患者饮食治疗认知状况及健康需求,并完成自护能力基线评估,并以此为依据,以“一对一”教育方式,强化低GI食物饮食教育与餐后定时特异性抗阻训练.观察两组患者入组时、干预后3个月各项糖代谢指标水平.采用SCDMI量表评价干预后30、90、180 d自护能力.结果 干预后3个月研究组2hPBG、FBG、HbA1c、TG、TC、BMI水平为(8.0±1.5) mmol/L、(6.1±0.7) mmol/L、(6.0±0.4)%、(2.1±0.3) mmol/L、(4.8±0.5)mmo]/L、(21.5±1.9) kg/m2,均明显低于对照组的(9.6±3.2) mmol/L、(7.4±1.4) mmol/L、(6.5±0.6)%、(2.6±0.6) mmol/L、(6.6±1.4) mmol/L、(24.2±3.5) kg/m2(均P< 0.05).干预后研究组在不同时间点的自护信心、自护维持力度、自护管理能力等分值均高于对照组,且干预后6个月研究组总体自护能力分值[(115.22±14.96)]显著高于对照组[(90.85±15.08)],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针对青中年初发T2DM患者的认知特征及健康教育需求,实施低GI食物饮食教育与餐后定时特异性抗阻训练,有效提升了患者正确认知疾病的能力,降低饮食控制对生活的制约,控制血糖效果显著,并激发患者积极主动参与自我护理过程,灵活调整自我管理能力,培养积极健康的行为,利于延缓并发症的发生.

  • 打太极可有效减轻帕金森症状

    作者:

    打太极可改善帕金森病患的平衡能力和运动功能,减少跌倒的发生.该研究由美国俄勒冈州的一个研究机构完成.他们将195名患者分成3组,分别接受太极训练、抗阻训练和牵拉训练,患者每周接受2次、每次60分钟的训练,训练24周.

  • 抗阻训练和中等强度有氧运动对冠心病患者ADP和CRP的影响观察

    作者:周娜;张戈;敖丽娟

    目的 观察弹力带抗阻训练和中等强度有氧运动训练对冠心病患者ADP、IGF-1和CRP水平的变化.方法 我科2012年10月~2013年10月收治的符合入组条件的冠心病患者,在药物治疗基础上,随机分为A、B两组,A组给予3次/w,30~40min/次的中等强度有氧运动方案,B组给予3次/w,40~60min/次的弹力带抗阻训练方案.结果 A组和B组患者1w时ADP和CRP水平较本组运动训练开始前基线水平无明显变化(P>0.05),两组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A组和B组患者4w和8w时ADP水平较本组运动训练开始前基线水平降升高(P<0.05),两组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A组和B组患者1w、4w和8w时CRP水平较本组运动训练开始前基线水平无变化(P>0.05),两组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ADP和CRP之间未提示有相关性.结论 弹力带抗阻训练和中等强度有氧训练改善了冠心病患者运动4w、8w后的ADP水平,但对CRP水平无明显影响;两种运动方式对冠心病患者ADP水平影响无显著性差异.

  • 有氧运动结合抗阻训练对肥胖大学生血清visfatin水平的影响

    作者:李旭辉;范晓梅;郎胜利

    目的 探讨长期有氧运动结合抗阻训练运对肥胖大学生血清visfatin水平的影响,揭示运动减肥的可能机制.方法 30名肥胖大学生随机分为3组,对照组(C组),有氧运动组(A组)和有氧运动结合抗阻训练组(A+R组),接受为期16周的锻炼,干预前后分别测三组的体重(W)、体重指数(BMI)、体脂含量(FM)、体脂百分比(%F);血清visfatin水平.结果 16周运动干预后,A组和A+R组与对照组C组相比较W、BMI、FM、%F明显下降(P<0.05);血清visfatin含量明显下降(P<0.05),A+R组与A组比较FM、%F和血清visfatin含量明显下降,其他指标没有明显差异.结论 16周有氧运动和有氧运动结合抗阻训练都对肥胖大学生的体重和身体成分有很好的改善作用,降低血清visfatin水平.有氧运动结合抗阻训练对FM、%F及血清visfatin含量的影响更加明显.

  • 抗阻训练在肱骨外上髁炎的应用观察

    作者:金美兰;李红梅;李浩范

    肱骨外上髁炎,又称网球肘,是临床上常见的慢性损伤性肘部疾患。主要表现为患者肘关节后外侧痛,有时放散到前臂,局部有压痛,抗阻伸腕时引起疼痛。常见于需反复用力活动腕部的职业或喜欢打网球等业余运动的人员。由于患者局部疼痛和握力下降,影响工作及日常生活活动。临床上常常用局部封闭、理疗等缓解疼痛。本研究的目的是观察在理疗的基础上应用抗阻训练加强伸腕肌力对前臂功能恢复的影响。

  • 颈肩部超声并颈肌等长抗阻训练治疗颈源性头痛

    作者:王凭;胡敏;韩宇科

    近年颈源性头痛的诊断与治疗较受关注.颈源性头痛发病率高、临床表现复杂、反复发作、持续时间长,治疗较困难.既往多采用针灸、理疗、按摩、痛点注射或神经阻滞等方法进行治疗,但疗效并不持久.我院采用颈肩部超声并颈肌等长抗阻训练进行治疗,收到良好而持久的疗效,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 练点肌肉控糖效果会翻倍

    作者:曾志斌;张红

    糖尿病人的运动,我们过去更多关注有氧运动,如步行、游泳等,但近年研究显示,抗阻训练在2型糖尿病患者胰岛素抵抗、调控糖代谢和脂代谢等方面具有独特作用。

  • 分析抗阻训练、平板步行训练应用于脑瘫患者康复中的作用

    作者:耿子舒

    目的:分析抗阻训练、平板步行训练对脑瘫患者的疗效.方法:从我院治疗患者中随机抽取95例,对其展开康复训练的同时分别使其接受抗阻训练与平板步行训练,训练阶段后分别比较训练前后的相关功能评估量,并将其制作成表格,根据步行实验判断训练效果中存在的差异.结果:两种训练方式下,患者功能皆有明显改善,改善步行效果方面,抗阻训练组步行训练结果高于平板步行训练组,改善步行速率方面,两组无明显差距,差距亦无统计学意义(P=0.670)结论:两种训练均可有效提高患者功能,患者的运动能力、耐受能力较训练前提升较为明显.此类训练效果方面,抗阻训练具有较大优势.两类训练于患者步行速率提高方面亦较为有效,但两类训练手段对比后无某一训练手段具有较为明显的优势.

80 条记录 4/4 页 « 1234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