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功能性电刺激加促通技术对脑卒中患者肢体运动功能的影响

    作者:顾成光;陈丽萍;申永涛

    目的:探讨功能性电刺激合并神经促通技术治疗对偏瘫患者肢体运动功能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的影响.方法:选择5 6 4例急性脑卒中患者,随机分为功能性电刺激合并促通技术治疗组300例和单纯以神经促通技术治疗对照组264例.治疗组采用功能性电刺激与Rood法、Bobath法、运动再学习疗法、作业疗法相结合的方法进行训练,对照组只采用单纯的康复治疗.结果:治疗组Fugl-Meyer及MBI积分治疗前后比较有显著提高(p<0.01),对照组Fugl-Meyer及MBI积分也有一定的提高,但不如治疗组.两组间差异有显著性(p<0.01).结论:功能性电刺激+早期的神经促通技术治疗对促进偏瘫患者肢体功能的恢复,提高日常生活活动能力有重要意义.

  • 头针结合促通技术对脑卒中偏瘫康复疗效的观察

    作者:韩少雄;徐君玉;付新青;单书会

    目的 对脑卒中偏瘫患者采用头针配合促通技术治疗的效果进行分析探讨.方法 从2017年10月~2018年10月在本院进行治疗的脑卒中偏瘫患者中,选取符合条件的104例为研究对象,按照数字表法将之分为了对照组52例和观察组52例,给予两组患者常规康复治疗,在此基础上给予对照组促通术治疗,而观察组则加入头针和促通技术共同治疗,对比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 治疗21天后,观察组和对照组的上肢FMA积分、下肢FMA积分和ADL积分方面,观察组明显要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于脑卒中偏瘫患者,联合使用头针和促通技术治疗,有助于改善其肢体运动功能和日常生活能力,值得推广运用.

  • 针灸推拿配合促通技术治疗中风后遗症的临床研究

    作者:林琳;楚佳梅

    中风即现代医学所称的脑血管意外,是一组具有很高患病率、死亡率和致残率的疾病.建筑有效的治疗中风后遗症的方法一直是当前国内外的重要研究课题之一,通过研究与实践证实,我们对129例中风后遗症的患者进行了以针灸推拿与促通技术相结合的综合治疗组与针灸推拿组促通技术组进行对照临床研究,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 脑卒中偏瘫综合治疗方案思考

    作者:李斌

    脑卒中偏瘫发病机制及临床表现的复杂性,决定了其治疗方案的个体化和综合性.由此我们设定了中医辨证与分期针刺及促通技术相结合的综合治疗方案,结果显示,该方案符合偏瘫患者的生存质量状况,体现了整体化和个体化相结合的优势.

  • 综合促通技术引入中式手法对脑卒中偏瘫患者肢体功能的疗效观察

    作者:翁浩;郭雪梅;刘旸;刘先虎;邵天民

    目的:探讨综合促通技术引入中式手法对脑卒中偏瘫患者肢体运动功能的影响.方法:42例脑卒中患者随机分为2组,实验组和对照组各21例.分别进行引入中式手法的综合促通技术治疗和传统综合促通技术治疗.采用Fugl-Meyer运动功能积分法,对应用不同治疗技术两组患者分别在治疗1个月和3个月进行评价.结果:①两组患者治疗后运动功能均有显著提高,较疗前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②1个月后实验组与对照组差异无显著性.3个月后实验组与对照组具有显著性差异,实验组运动功能恢复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脑卒中偏瘫患者治疗初期,综合促通技术引入中式手法较传统综合促通技术对脑卒中偏瘫患者肢体功能恢复可起明显的促进作用.

  • 头针结合促通技术对脑卒中偏瘫康复疗效的观察

    作者:胡建伟

    目的:观察和探讨头针结合促通技术对脑卒中偏瘫康复的临床效果。方法本次入选患者为2014年12月至2015年12月期间我院收治的脑卒中偏瘫患者120例,所有患者均经CT检查及查体等确诊。根据数字法对患者进行分组,对照组60例,观察组60例,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偏瘫程度等一般资料上无差异(P>0.05)可进行组间比较。两组患者均给予常规康复治疗。对照组患者在常规康复治疗的基础上采用促通术进行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常规康复治疗的基础上配合头针结合促通技术进行治疗,患者在治疗前后进行运动功能评价,并用指数量表对患者日常生活能力进行评价,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治疗后对患者的治疗效果进行比较,观察组优级32例,良级26例,差级1例,优良率为98.3%,对照组优级10例,良级25例,差级25例,优良率为58.3%,观察组患者在治疗后的优良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的优良率,且P<0.05统计学差异显著。结论头针结合促通技术对脑卒中偏瘫患者的康复进行治疗疗效显著,可明显提高患者生活质量,且无其他不良反应,有利于偏瘫患者肢体功能的恢复,可在临床上广泛应用。

  • 早期康复训炼对缺血性脑卒中偏瘫患者预后的影响

    作者:程颜梅;田思思;刘伟;张宏武

    康复训练对缺血性脑卒中的作用是肯定的,人脑具有很强的可塑性及代偿能力,缺血性脑卒中发生后如何在药物治疗外给予患者瘫痪肢体更有效的治疗,一直是临床医生不断探索的问题,多项研究证实早期康复训练对中枢神经系统损伤的恢复有不可忽视的作用.促通技术是现代康复医学的重要手段,各种不同促通技术的应用对脑卒中瘫痪肢体的恢复及帮助患者回归社会和家庭生活产生了积极的作用,尤其是在患者恢复期,康复训练的作用是药物治疗无法替代的.而在脑卒中的不同时期如何选择不同的康复训练方法,是尤为重要的,选择不当也会导致脑卒中病灶的扩大,肢体瘫痪的加重.本文对康复训练的现状作一综述.

  • 综合康复治疗对脑卒中患者运动功能的疗效分析

    作者:勾丽洁;许世奇;姜贵云;宋耀国

    脑卒中患者发病后主要的功能障碍是运动功能障碍,及其引起的日常生活能力的低下.我们应用促通技术结合理疗、按摩、针灸等方法,对63例脑卒中偏瘫患者进行康复治疗.现将治疗情况报告如下:

  • 针灸配合康复技术对中风后遗症患者

    作者:林琳;楚佳梅

    目的:研究探讨针灸配合促通技术对中风后遗症瘫痪肢体促分离运动的临床疗效.方法:对87例中风后遗症的患者进行综合组(针灸配合促通技术组)与针灸组、促通组治疗进行疗效观察与分析.结果:瘫痪肢体促分离运动综合组明显优于针灸组和促通组.针灸组与促通组疗效差异性不显著.结论:针灸配合促通技术对于中风患者促分离运动非常有利,运用康复理论指导针灸治疗,把中医针灸疗法与西医经典康复手段相结合,突出中医治疗在中风后瘫痪肢体促分离运动中的优势,为针灸临床康复提供理论依据.

  • 促通技术与推拿手法抗偏瘫上肢屈肌痉挛的效果比较

    作者:张乐怡;胡翔;李秋萍;朱锦杰;朱俞岚;刘华卫;瞿强;陆建春

    目的:对西方现代促通技术与中国传统推拿手法治疗偏瘫上肢屈肌痉挛患者痉挛缓解时间进行比较,分析两种方法治疗偏瘫上肢屈肌痉挛效果.方法:①选择2002-12/2004-12上海几家医院及社区(奉贤中医院、龙华医院、长寿路地段医院、静安老年医院、市一医院宝山分院、市六医院、瑞金医院、华山医院以及田林社区)中的28例上肢屈肌痉挛的偏瘫患者,男17例,女11例;年龄31~85岁;改良Ashworth痉挛分级2~4级.均对干预方案知情同意.②抑制患侧上肢屈肌痉挛统一采用的现代促通技术:Rood易化技术中的快速刷擦、叩击等方法刺激患侧上肢伸肌;抑制技术中的持续缓慢牵伸方法,沿上肢长轴挤压肘、腕关节,在肘、腕关节伸展位时让患者将身体的重心移到患侧使之负重,必要时用分指板辅助伸指.中医推拿手法:刺激性手法中的滚法、揉法、捏拿等治疗手法施于患侧上肢伸肌.根据患者的情况每天或隔天做1次抗痉挛治疗.6次治疗分别是:第1次:促通技术5 min;第2次:促通技术20 min;第3次:推拿手法5 min;第4次:推拿手法20 min;第5次:结合治疗10 min(先用促通技术结合推拿手法将肘、腕关节伸展,再负重保持至10 min);第6次:结合治疗20 min(先用促通技术结合推拿手法将肘、腕关节伸展,再负重保持至20 min).6次治疗在一两周内完成.③疗效评价:采用改良Ashworth痉挛分级标准(0~5级:0级:无肌张力的增加;5级:受累部分僵直)评估患者每次治疗前后上肢屈肌痉挛的程度,将治疗后改良Ashworth痉挛分级下降1级以上视为痉挛缓解;从治疗结束后痉挛缓解开始计算时间,到痉挛再次回到原来的级数所经过的时间视为痉挛缓解时间,将该时间作为疗效判定依据.④应用配对的秩和检验分析,用中位数表示均数,用四分位数间距表示均数的范围.结果:上肢屈肌痉挛的偏瘫患者28例均进入结果分析.①相同治疗时间下,治疗效果比较:治疗时间为5 min时,促通技术治疗与推拿手法疗效相同,痉挛缓解的时间分别是9.5和10.0 min(P>0.05).治疗时间为20 min时,促通技术治疗后痉挛缓解的时间明显长于推拿手法(37.5和26.0 min,P<0.05),两种方法结合治疗10 min与推拿手法单独治疗20 min痉挛缓解时间相近(P>0.05).两种方法结合治疗20min与促通技术单独治疗20 min痉挛缓解时间相近(P>0.05),促通技术和两种方法结合治疗明显优于推拿手法(P<0.01).②相同治疗方法,不同作用时间治疗效果比较:促通技术治疗20 min痉挛缓解的时间明显长于促通技术治疗5 min(37.5和9.5 min,P<0.01);推拿手法治疗20 min痉挛缓解的时间明显长于推拿手法治疗5 min(26.0和10.(min,P<0.01);两种方法结合治疗20 min痉挛缓解的时间明显长于两种方法结合治疗10 min(41.0和24.5 min,P<0.01).结论:促通技术和推拿手法在对偏瘫患者的抗痉挛治疗方面都有效,相同的治疗方法下,治疗时间越长,疗效越好.在相同治疗时间下,治疗时间为5 min时,两种治疗方法治疗效果相同.治疗时间为20 min时,促通技术显优势,与两种方法结合治疗效果相近,疗效均优于推拿手法.

  • 巨剌与中枢性促通技术在偏瘫早期应用中互探

    作者:叶祥明

    笔者运用巨刺与中枢性促通技术,对脑卒中偏瘫早期的作用,进行探讨.1 巨剌与中枢性促通技术"巨刺者,左取右,右取左",这是一种左病取右,右病取左,左右交叉取穴施治的方法.<素问·调经论篇>:"病在于左,而右脉病者,巨剌之".

  • 促通技术加主动性康复训练对脑出血患者上肢、手功能及步行能力的作用

    作者:彭慧玲

    目的观察促通技术加早期主动性康复训练对脑出血偏瘫患者上肢、手功能和步行能力恢复的影响.方法应用促通技术和主动性康复训练对68例脑出血患者(康复组)进行训练及观察,并与对照组比较.结果康复组上肢和手FuglMeyer评分明显好于对照组(P<0.05),步行能力训练后有明显提高.结论促通技术加主动康复训练可使正常的运动模式在没有异常运动模式的干扰下建立和发展.

  • 应用促通技术加作业疗法改善偏瘫患者上肢功能

    作者:林国徽

    目的:观察应用促通技术加作业疗法改善偏瘫患者上肢功能的疗效.方法:应用促通技术加作业疗法,对27例由脑卒中所致偏瘫患者的患侧上肢进行功能训练,同时训练患侧上肢与健侧上肢的协调活动.治疗前后(治疗60次)分别用卓大宏1967年制定的"上肢运动功能测定表"进行评估,比较.结果:27例患者中,有效的为21例,占77.78%,对27例患者治疗前后的患侧上肢功能进行评估,所得的分数进行t检验,结果显示P<0.001,患侧上肢功能有非常明显改善.结论:促通技术加作业疗法改善偏瘫患者患侧上肢功能是行之有效的

  • 脑卒中偏瘫患者步行训练的临床体验

    作者:谢财忠

    目的:总结脑卒中偏瘫患者步行训练的临床体验.方法:应用以促通技术为主的神经肌肉再训练法治疗脑卒中50例,于治疗前后采用Brunnstrom分期进行康复评价.结果:训练后下肢Brunnstrom分期Ⅳ-Ⅵ级比率由40%提高到96%,其中能独立步行的比例由原来的26%提高到92%,步态优良率达84%,训练前后两者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通过提高髋膝踝关节肌肉控制能力,可以提高步行能力和步行质量.

  • 促通技术对脑卒中偏瘫手功能康复的疗效

    作者:钟杰;王戈;王兴和

    目的:探讨促通技术对脑卒中偏瘫手功能康复的疗效.方法:对31例脑卒中偏瘫手应用促通技术治疗,并通过Brunnstrom上肢运动功能恢复的6阶段量表进行评估.结果:治疗后IV级者由4例提高到13例,V级者由2例提高到6例,VI级者由0例提高到4例.结论:提示促通技术对脑卒中偏瘫手功能康复有一定疗效.

  • 物理因子与促通技术综合治疗脑卒中患者早期疗效分析

    作者:叶继英;陈保华;黄敏;周琪;陈又新

    目的采用物理因子及综合方法,治疗早期脑卒中患者。方法患者分两组,入院后药物治疗相同,对照组采用氦氖激光血管内照射治疗仪,康复组进行头针、超声波及同步进行康复治疗。结果康复组优于治疗组。结论康复组早期介入促通技术;可明显改善患者的运动功能、平衡功能、提高日常生活的活动能力,并可降低继发性合并症的发生。

  • 偏瘫康复的理论与实践——偏瘫康复的理论基础

    作者:徐国崇;李俐俐

    本文将运动的控制、神经的可塑性、促通技术等偏瘫康复的基础理论作一简要介绍,帮助初学者了解中枢性瘫痪的本质及治疗的基本原则。

  • 抗痉挛治疗对脑卒中偏瘫患者肢体功能恢复的疗效分析

    作者:冉春风

    目的探讨抗痉挛治疗对偏瘫肢体运动功能的影响。方法40例脑卒中偏瘫患者均采用以促通技术为主的神经肌肉再训练方法进行训练,并对治疗前后状态进行比较。结果瘫侧上下肢运动功能均有不同程度的改善,显效率上肢达47.5%,下肢达60%;有效率上肢达95%,下肢达97.5%。训练前后存在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抗痉挛治疗是促进肢体运动功能恢复的有效途径。

  • 高血压脑出血术后应用促通技术治疗48例疗效分析

    作者:张英杰;王金浩;马艳

    高血压内脑出血术后的致残率近几年来一直居高不下 , 其后的康复治疗问题成为当前医疗的重要课题 . 本文对 48例高血压脑出血术后患者应用促通技术进行康复治疗 ,并与对照组比较 , 取得较好疗效 , 现报告如下 .

  • 126例急性脑血管病早期康复治疗结果分析

    作者:马静梅

    目前,脑血管病的急性期多数医生及家属只重视药物治疗,而不重视早期康复治疗,加之专业机构、专业人才及其相关器材的不足,使相当一部分脑血管病急性期失去了早期康复治疗机会,致病残率增高.自1991年2月至1999年10月,我们根据促通技术的理论[1],用药物加早期康复治疗,对126例急性脑血管病病人进行了分组治疗,分析如下:

36 条记录 1/2 页 « 12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