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介入治疗Budd-Chiari综合征远期疗效观察

    作者:刘爱民;雷德安;黄和银;周琦;陈抗侵;杨仕明;游箭;房殿春

    目的探讨介入治疗Budd-Chiari综合征(BCS)的远期疗效.方法对10例经影像学明确诊断并行介入治疗的BCS患者的远期疗效、症状和体征、实验室检查、影象学检查、生存时间、生存质量进行随访分析.结果患者症状及体征恢复较好,实验室检查、影像学检查基本正常,生存时间长、生存质量高.结论经皮球囊扩张术及血管内支架置入术可作为Budd-Chiari综合征的首选治疗方案,远期疗效好.

  • 静脉内膜剥脱术重建动静脉内瘘的通畅率及静脉病理学改变

    作者:黄小妹;张先进;肖伟;何涛;屈碧辉;石玉香;章宏峰;陈文莉

    目的 比较静脉内膜剥脱术与经皮球囊扩张术(percutaneous transluminal angioplasty,PTA)治疗血液透析患者动静脉内瘘(ateriovenous fistulas,AVF)功能不良的通畅率,并观察内膜剥脱前、后静脉的病理学特点.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1日至2014年1月1日期间在肾内科行静脉内膜剥脱术重建AVF(A组,17例)或行PTA术(B组,12例)的患者的临床资料.分别统计两组患者的内瘘初级通畅率及内瘘生存率.并留取内膜剥脱术患者的剥脱前、后的血管,行苏木精伊红(hematoxylin and Eosin,HE)染色及Ⅳ型胶原(collagen-Ⅳ,COL-Ⅳ)、平滑肌肌动蛋白(smooth muscle actin,SMA)及CD34免疫组化染色,观察静脉血管的病理改变.结果6个月、12个月、24个月时初级通畅率A组明显高于B组(A组分别为94.1%,88.2%,41.2%,B组分别为41.7%,8.3%,0,P值分别为P=0.003,P=0.008,P=0.012).3个月、6个月、12个月、24个月及36个月时内瘘生存率A组分别为100.0%,93.8%,87.5%,87.5%及29.2%;B组分别为75.0%,45.0%,15.0%,0,0.内瘘生存率A组也明显高于B组(x2=15.064,P<0.001).两组术后24小时均可用于透析穿刺.病理检查见撕脱下来的内膜组织由大量的肌成纤维细胞、平滑肌细胞及增生的纤维组织构成.撕脱前的静脉血管可见血管内膜及中膜明显增厚,大量结缔组织增生,SMA及COLⅣ染色阳性,中膜可见SMA染色阳性的平滑肌细胞成束排列.剥脱后的静脉血管壁实际是由中膜及外膜构成.结论 内膜剥脱术重建动静脉内瘘能大限度地节约血管资源,对于部分尿毒症患者而言,是有效的治疗方法.

  • 球囊扩张术治疗中晚期妊娠合并风湿性心脏病二尖瓣狭窄的研究

    作者:刘陶;王以新;王虹;刘睛

    目的:探讨二尖瓣球囊扩张术是否为治疗中晚期妊娠合并风湿性心脏病患者的有效方法.方法:11例严重风湿性心脏病二尖瓣狭窄合并妊娠的患者,妊娠中晚期反复发生心力衰竭,5例进行经皮二尖瓣球囊扩张术,6例药物治疗.结果:5例经皮二尖瓣球囊扩张手术者术后二尖瓣口面积增大.心功能明显改善,妊娠和分娩过程及产后心功能稳定,婴儿发育均正常.6例因各种原因未行手术者终因心功能失代偿而被迫终止妊娠.1例患者死亡.结论:经皮二尖瓣球囊扩张术治疗妊娠合并风湿性心脏病二尖瓣狭窄、心功能失代偿的患者,是可行并且安全有效的急救方法.

  • 一步法经皮球囊扩张术治疗二尖瓣狭窄及瓣膜分离术后再狭窄

    作者:江时森;李俭春;陈锐华;宫剑斌;徐军;张启高;彭永平;王立军;刘保军

    目的:旨在研究一步法经皮球囊扩张术(PBMV)治疗风湿性心脏病二尖瓣狭窄和瓣膜分离术后二尖瓣再狭窄15年经验及长期随访. 方法:摒弃传统的三步法,采用一步法经皮经房间隔穿刺球囊扩张治疗二尖瓣狭窄. 结果:492例二尖瓣球囊扩张术成功率98.2%(483/492),术后二尖瓣口面积明显增加从(0.89±0.18) cm2至(2.21±0.41) cm2.211例随访8个月至9年2个月,二尖瓣再狭窄率为11.14%(24/211),病死率为(4.2/211),二尖瓣再置换术为5.2%(11/211).46例二尖瓣闭式分离术后再狭窄.球囊扩张治疗后临床症状明显改善,二尖瓣外科术后再狭窄患者瓣口面积 (MVA)由(1.03±0.28)cm2增至(1.94±0.27)cm2(P<0.001),其中28例随访(4.3±2.1)年,MVA为(1.81±0.27)cm2(与术前比较,P<0.001,与术后即刻比较,P>0.05),发生再狭窄3例,已成功第二次PBMV. 结论:一步法PBMV治疗严重二尖瓣狭窄成功率高,并发症低;对年龄≥50岁伴轻度二尖瓣(和)主动脉瓣反流者,二尖瓣闭式分离术后再狭窄者,近远期疗效显著,具有创伤小,安全、有效可重复性等特点.

  • 1 900克婴儿主动脉瓣球囊成形术一例

    作者:吴琳;刘芳;贾兵;李炘;惠慰;马晓静

    目前在国外较具规模的心脏中心,经皮主动脉瓣球囊成形术已成为新生儿极重型主动脉瓣狭窄的有效治疗方式,在极低体重早产儿中的成功报道也越来越多[1-3].但在国内迄今尚未见到类似报道.我们尝试经颈动脉途径运用经皮球囊扩张术成功治疗了一名1 900 g极低体重早产儿的极重型主动脉瓣狭窄,现报道如下.

  • 经皮球囊扩张术在维持血透患者内瘘血管腔狭窄或阻塞的应用研究

    作者:黄洁平;徐新;唐良秋;张魁正;王海

    我们自1998年开始采用经皮球囊扩张术(PTA)对14例慢性肾衰尿毒症血液透析内瘘狭窄和阻塞病者进行治疗,获得满意效果,报告如下.1 资料和方法1.1 一般资料 14例终末期尿毒症患者经造影证实有动静脉内瘘狭窄或阻塞.其中男性8例,女性6例.年龄23~73岁,平均年龄59.2岁.原发病是糖尿病肾病5例,高血压肾病3例,慢性肾炎2例,其他4例.透析年限3~144个月,平均32.5个月.内瘘狭窄或阻塞至PTA时间5~20d,平均8.7d.全部病例的内瘘为桡动脉与头静脉间的端侧吻合术式.

  • 主动脉缩窄的介入治疗

    作者:黄连军;禹纪红;常宗平

    主动脉缩窄( coarctation of the aorta,CoA)是一种较常见的先天性心脏畸形,1760年由Morgagni尸检时首次发现,并被定义为降主动脉近段管腔局限性狭窄[1].在各类先天性心脏病中占5% -8%,多见于男性,男女之比为(3 ~5):1.50%以上的患者伴有其他心血管先天畸形,主要为动脉导管未闭、室间隔缺损、双瓣叶型主动脉瓣.临床上,如收缩期上下肢之间动脉压力阶差>20 mm Hg(1 mmHg=0.133 kPa),结合相应的影像学改变即可诊断为先天性CoA[2-4].如不治疗,CoA患者的平均寿命为34岁[5],常死于心力衰竭(26%)、主动脉破裂(21%)、感染性心内膜炎(18%)、颅内出血(12%)等致命并发症[6].故目前认为,上、下肢压差超过20 mm Hg为进一步治疗的指征,对于压差小于20mm Hg的患者如合并难以控制的高血压,特别是出现左心功能不全或左心室进行性肥厚者,亦应积极治疗[7].CoA的治疗方法主要为传统开放性外科手术和介入治疗.

  • 冠心病患者介入术后的社区随访

    作者:赵明中

    自上个世纪70年代开展首例冠状动脉狭窄病变的经皮球囊扩张术以来,冠心病的介入治疗得到迅速发展.我国的冠心病介入手术开展较晚,但进展迅速.特别是近10年来,据全国注册登记资料显示,经皮冠状动脉介入干预(PCI)的例数每年以30%的速度递增,去年我国冠心病PCI病例达8万余例,今年预计还会继续增多.但在介入技术取得蓬勃发展的今天,我们不能够对这类患者只救不管,只注重救治过程而忽略救治后的随访与管理.冠心病的整体防控是一个系列工程,包括院前的多重危险因素的积极防治、院中的合理救治与出院后的随访与管理.我们应树立疾病的整体意识,体现"以人为本",全方位服务于患者.大型的中心医院及社区医院是冠心病防治的两个重要场所.冠心病患者,尤其是在中心医院进行介入术治疗后的患者,回到社区后应得到科学、规范的随访与管理.

  • 鲁登巴赫综合征患者术后的监测及护理

    作者:李俊;李玉梅;胡琼

    鲁登巴赫综合征将先天性房间隔缺损(ASD)和后天性二尖瓣狭窄(MS)作为独立的综合征提出[1],称为经典性鲁登巴赫综合征.后来发现MS患者行经皮球囊扩张术(PBMV)后,出现房水平左向右分流的一种复合病变,称获得性鲁登巴赫综合征.鲁登巴赫综合征是一种少见的心血管病,据报道[2]其发生率女高于男,占二尖瓣狭窄的0.6%~0.7%,占继发性房间隔缺损的4.0%.应尽早矫正血流动力学异常,一旦出现艾森曼格综合征即失去手术机会.我院2006年1月至2010年6月共为8例鲁登巴赫综合征的患者行ASD修补+二尖瓣置换术(MVR)或成形术(MVP),经过精心的治疗及护理,患者痊愈出院,现报道如下.

  • 经皮球囊扩张术致心脏穿孔的急救与护理

    作者:龚芝萍;王莺;莫军军

    近年来经皮球囊扩张术越来越广泛地应用于临床,这一技术在具适应症的病人中取得了较好疗效.但也存在一些潜在的并发症,如急性心肌梗塞、血栓栓塞、肺梗塞、心脏穿孔致心包填塞、房间隔缺损等,其中以心脏穿孔致心包填塞为严重[1].我院1989~2001年间经皮球囊扩张术致心脏穿孔共10例,现将有关急救与护理情况报告如下.

  • 风湿性心脏病二尖瓣病变患者PBMV后肺功能改变

    作者:陈杭;楼雅芳;徐育红

    目的 为了解风湿性心脏病二尖瓣病变患者经皮二尖瓣扩张术(PBMV)后肺功能的改变。方法 观察了16例风湿性心脏病二尖瓣病变患者PBMV前和后2周~6个月的心肺功能变化。结果 PBMV术后肺功能用力肺活量、1s用力呼气容积、大呼气中期流速、大呼气流速术前分别为(2.08±0.60)L/s、(0.72±0.08)L/s、(0.49±0.03)L/s、(1.40±0.11)L/s,术后2周分别增至(2.5±0.08)L/s、(1.60±0.05)L/s、(0.81±0.02)L/s、(1.72±0.05)L/s;术后3个月分别增至(2.80±0.70)L/s、(1.73±0.06)L/s、(0.85±0.04)L/s、(1.77±0.04)L/s;术后6月分别增至(2.91±0.50)L/s、(1.84±0.02)L/s、(0.87±0.03)L/s、(1.79±0.03)L/s。术后2周、3月、6月肺功能均较术前改善(均P<0.01)。结论 提示PBMV术后2周肺功能各通气指标即改善,与心功能改善同步。

  • 经皮球囊扩张术治疗大脑中动脉狭窄

    作者:

    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刘建仁医师在导师指导下,对9例症状性大脑中动脉阻塞患者进行了经皮球囊扩张术(PTA).其中6例获得成功,6例患者管腔狭窄由扩张前(67±15)%减至扩张后(16±16)%;通过随访21个月,无一例复发卒中.其中2例短暂性脑缺血发作和3例头痛消失.既往由于颅内血管PTA治疗操作难度大,易导致远端血栓栓塞、穿透动脉闭塞、血管痉挛和血管破裂等并发症,仅限于颅外狭窄、闭塞血管治疗.上述资料为PTA推广治疗积累了经验.(黄鉴政)

  • 经皮球囊扩张术治疗风湿性二尖瓣狭窄的临床疗效

    作者:张小玲;何浩;范西真;韩晓萍;严激

    目的评价经皮球囊扩张术(PBMV)治疗风湿性二尖瓣狭窄的临床疗效.方法82例风湿性二尖瓣狭窄患者行胸前超声心动图(TTE)检查,对二尖瓣病变行Wilkin法评分(16分制),合并心房纤颤(AF)患者,再行食道超声心动图(TEE)检查,评分≤11分入选.手术采用改良Inove法,术前、后48~72 h分别测定二尖瓣口面积(MVA)、二尖瓣口跨瓣压差(MVPG)、左房内径(LAD)、二尖瓣返流(MR),术中测左房压力(LAP).AF者术后口服乙胺碘呋酮基础上电复律.结果术后MLAP及MVPG均较术前显著降低(P均<0.01),MVA较术前明显增加(P<0.01).而LAD在手术前后无显著变化(WT5"BX P).结论PBMV是治疗风湿性二尖瓣狭窄有效而可靠方法.

  • 心瓣膜病的内科治疗

    作者:张文博;曹景花

    近年来,心瓣膜病的治疗有长足的发展,外科治疗(瓣膜成形术、人工瓣膜置换术)和经皮球囊扩张术(PBMV)已在临床广泛开展,适时的外科治疗和介入治疗可明显缓解症状、防止病变进一步发展,使预后明显改观.但有一些患者由于身体条件和经济条件无法承受外科治疗,内科治疗则是唯一的选择,因此,内科治疗在心瓣膜病的治疗中仍占有重要的地位.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