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穴位埋针治疗颞下颌关节紊乱综合征30例分析

    作者:温美祝

    颞下颌关节功能紊乱综合征是咀嚼肌平衡失调、颞下颌关节各组织结构之间运动失常而引起的疼痛、张口受限、弹响等综合症状.好发于青壮年.笔者运用穴位埋针疗法治疗,疗效显著,现介绍如下.

  • 正常(牙合)者下颌运动时的肌电活动研究

    作者:李波;谭学新;马丽

    目的 研究正常(牙合)者在下颌运动及姿势位时,双侧颞肌前束(TA)、嚼肌(MM)、二腹肌前腹(DA)及胸锁乳突肌(SCM)的肌电活动情况,为临床提供相关参考数据.方法 运用美国BioEMG Ⅱ八道表面肌电仪和美国产BioFLEX双极表面电极,记录32例正常(牙合)者上述肌肉的肌电变化情况.结果 下颌姿势位,TA、MM、DA及SCM均有轻微的电位活动,TA活动明显.牙尖交错(牙合)时(大紧咬),TA、MM、DA均出现明显的肌电活动,MM和TA肌电活动大,DA和SCM弱.前伸运动,MM、DA的肌电活动大于TA和SCM;后退运动,DA肌电活动明显.吞咽运动,TA活动明显.结论 不同运动状态下,颞肌前束,嚼肌,二腹肌和胸锁乳突肌的肌电活动不同.

  • 肌电图对颞肌及嚼肌剥离术前后咀嚼肌的功能评估

    作者:姚军;胡敏

    目的:肌电图能反映神经肌肉系统的功能状态和形态学变化,是研究神经肌肉系统必备的技术手段.通过对比观察颞肌、嚼肌剥离术前后肌电图改变,探讨咀嚼肌剥离后的功能变化.方法:解放军总医院口腔科2000-03/2002-09收治行嚼肌及颞肌剥离术患者22例.应用颌下切口,显露并剥离一侧嚼肌下颌骨附着,同时剥离附着喙突之颞肌.术前、术后1周、1个月、3个月分别行双侧颞肌、嚼肌静止期与大用力收缩时肌电图检查.结果:颞肌及嚼肌术前术后均未发现任何一块肌肉出现两处或两处以上纤颤电位.大力收缩时,术后1个月肌电波单纯相及混合相较术前增多,但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术后1周组肌电波幅显著低于其他各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而其他各组间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术侧与非手术侧对比,术后1周组双侧肌电波幅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而其他各组间双侧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从肌电图表现来看肌肉剥离术不会引起肌肉的不可逆性变化.

  • 局部封闭治疗颞下颌关节紊乱病

    作者:吴志毅;刘青

    采用局部封闭疗法对36例患颞下颌关节紊乱病的患者进行治疗,治愈率为67%,总有效率为89%,说明局部封闭疗法治疗颞下颌关节紊乱病具有很好的疗效.

  • 经颅电刺激咀嚼肌诱发电位:非创伤性评估皮质脑干束功能

    作者:张俊;樊东升;郑菊阳;康德

    目的:对健康个体进行经颅电刺激咀嚼肌诱发电位的研究,建立评估皮质脑干束的检查方法.方法:对56名健康志愿者进行经颅电刺激,在双侧咀嚼肌同时接受,分别记录同侧的根运动诱发电位(root motor evoked potentia1,R-MEP)和对侧的皮层运动诱发电位(cortical motor evoked potential,C-MEP)的潜伏期、波幅.结果:R-MEP的潜伏期为(3.55±0.44)ms,波幅为(3.49±2.73)mV;C-MEP的潜期为(5.83±1.40)ms,波幅为(563.84±525.07)μV.C-MEP的潜伏期与年龄无明显相关性(P>0.1).结论:C-MEP是一种非创伤性评估皮质脑干束的检测方法.

  • 甲状腺功能减退性肌病1例

    作者:张春华;彭立人

    患者男性,46岁.于2002-06-26入院.入院前2个月渐出现四肢肌肉肿胀、乏力、僵硬、咀嚼肌酸痛、活动后四肢近端及躯干肌群疼痛,有时肌肉凸起似"肌丘",持续数分钟至十几分钟后缓解.

  • 皮肤皱褶和皱纹的填充

    作者:王冀耕;高景恒

    我们常常遇纠的问题是皱纹.填允皱褶的常用方法是置入一些填充物,这样可以改善皱褶的外观.然而,对于治疗那些垂直的较厚的面部皮肤来讲,这确实是一个特殊的挑战.咀嚼肌的强烈运动可以让那些填充物逐渐平坦,使用填允物来治疗时,皱褶底部的那些纹线是不会消失的.

  • 咬合自由度

    作者:王美青;熊玮

    上下牙咬合接触是完成咬合功能的必要条件.咬合接触由咀嚼肌收缩产生,同时其通过刺激牙周本体感受器,反射性调节咀嚼肌的收缩特征,进而调整咬合接触的强度、方向以及接触点的分布.由于存在咬合接触对咀嚼肌的这种反射性调节机制,一些异常咬合会引起咀嚼肌的异常收缩,从而损伤相应组织.因此,避免不必要的咬合接触是修复体设计等咬合治疗的重要内容.笔者在此提出咬合自由度的概念,用以描述咬合接触与不接触以及它们的动态变化对咬合生理功能的满足程度.咬合自由度越大,说明咬合运动越自如,咬合接触对咬合生理功能的满足度越高、干扰性越小.

  • 咀嚼肌形态和功能与颅面形态关系研究进展

    作者:庾英姿

    颅面生长是遗传和环境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咀嚼肌功能被认为是调节颅面生长发育的重要环境因素,它与颅面形态相互作用,使颅面复合体始终处于一种动态平衡之中.本文就近年来有关咀嚼肌形态和功能与颅面形态关系的研究进展做一综述.

  • 偏突颌畸形患者咀嚼肌及胸锁乳突肌的肌电分析

    作者:李波;易新;卢利

    目的 研究偏突颌畸形患者和正常人在下颌不同运动及姿势位时双侧颞肌前束(TA)、咬肌(MM)、二腹肌前腹(DA)和胸锁乳突肌(SCM)的肌电活动情况,探讨咀嚼肌和胸锁乳突肌在骨性偏颌中的作用以及偏突颌畸形对咀嚼肌及胸锁乳突肌的影响,为临床偏突颌畸形患者的治疗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选取于我院口腔颌面外科就诊的33例临床诊断为偏突颌畸形患者(实验组),男12例,女21例,年龄18~34岁,平均(22.79±3.24)岁;选取我院36例口腔专业本科学生为对照组,男18例,女18例,年龄19~24岁,平均(22.54±3.05)岁.利用美国BioResearch公司BioEMGⅡ八道表面肌电仪和BioFLEX双板表面电极分别记录2组下颌姿势位及下颌不同运动状态下咀嚼肌及SCM的肌电幅值.结果 下颌姿势位时,除MM外,实验组双侧咀嚼肌肌电幅值均高于对照组(P<0.05);DA和SCM肌电幅值增高明显(P<0.01).牙尖交错位(大紧咬)时,实验组TA、MM和SCM肌电幅值较对照组明显降低(P<0.01);实验组双侧MM和TA肌电幅值明显不对称,下颌过长侧(患侧)弱于健侧(P<0.05).下颌前伸时,偏突颌患者双侧DA、MM的肌电幅值低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MM和DA的患侧肌电幅值高于健侧(P<0.05).后退运动时,实验组患者双侧TA和SCM的肌电幅值低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患侧肌电幅值高于健侧(P<0.01).结论 偏突颌畸形导致咀嚼肌肌电异常,双侧咀嚼肌系统不协调,颅面骨骼形态影响颈部肌群.

  • 睡眠剥夺对大鼠行为学及咀嚼肌肌电图的影响

    作者:王培欢;吴高义;李吉国;陈晨;朱国雄

    目的:颞下颌关节紊乱病是口腔科的一种常见病和多发病,精神心理因素是颞下颌关节紊乱病的一个主要病因.本文通过观察睡眠剥夺对大鼠行为学及咀嚼肌肌电图的影响,探讨睡眠剥夺在颞下颌关节紊乱病发病中的作用.方法:35只Wistar大鼠,随机分为5组:睡眠剥夺1d组、5d组、9d组、正常对照组和大平台对照组.采用改良多平台睡眠剥夺法(modified multiple plat-form method,MMPM)建立大鼠SD模型,观察大鼠行为学及咀嚼肌肌电图的变化.结果:睡眠剥夺1d组和5d组在旷场实验水平得分和垂直得分上均高于对照组,而睡眠剥夺9d组均低于对照组;睡眠剥夺1d、5d和9d组在松弛状态和紧咬状态时颞肌前后束及咬肌的电位均明显高于对照组,且两侧无明显差别,同时,睡眠剥夺组双侧颞肌和咬肌的肌电图静息期较对照组显著延长.结论:睡眠剥夺可使大鼠行为学发生改变并对咀嚼肌肌电图造成影响,这可能是颞下颌关节紊乱病的病因之一,为我们对颞下颌关节紊乱病的预防和治疗提供了一定的理论指导.

  • 白肌病1例报告

    作者:王晓龙

    患男,1969年生,哈尔滨市人.1991年1月,无诱因发病,主要症状为全身肌肉痛,心率90次/min.就诊于黑龙江省医院,经全面检查无器质性病变及精神疾患,未确诊,无用药史,迁延2个月后自愈.1995年11月因第2次发病,到哈市及北京等多家大医院检查,发病时主诉懒动喜坐,不能久立、远行,说话无力,吞咽困难,咀嚼肌疼痛、无力,胸闷气短,呼吸困难,淋浴易呛水.有不自主排便、便溏,畏寒.患者无异常饮食习惯或偏食,无家族史.

  • 2例脑内巨动脉瘤的CT诊断

    作者:马俊娟;王伟涛;李祥友

    1病例介绍 例1:男性,35岁。右侧头痛、面部麻木及咀嚼无力2月余。右脑前突1.0~1.5cm,无明显右眼外展不能。下颌运动偏右、右侧咀嚼肌、颞肌无力。CT扫描:增强扫描右侧中颅凹有一类圆形的环形高密度影,该影向上突入鞍上池,将海马回、钩回挤向外侧,使右侧脚池增宽,病变前后径35mm,宽径33mm,平均病变密度略高,右侧蝶骨嵴,岩尖骨质吸收,眶上裂增宽。CT诊断为右侧颅中凹脑外占位病变,考虑为脑外积浓或脑膜瘤

  • 微波配合碘离子导入治疗颞下颌关节紊乱综合征疗效观察

    作者:谢宏文

    颞下颌关节紊乱综合征是指累及颞下颌关节或咀嚼肌系统,具有相关临床症状的一组疾病总称,好发于青壮年,目前尚无理想的治疗方法,我科自2004年1月~2006年12月应用微波配合碘离子导入治疗颞下颌关节紊乱综合征40例,并与单纯采用微波治疗的患者进行比较分析,现总结如下:

  • 软硬不同材料下咀嚼肌的肌电信号特征研究

    作者:沈慧;尉振刚;郭佳莹;张腾宇;赵文汝

    目的:探讨右侧咀嚼软硬不同材料时咀嚼肌的活动情况,描述咀嚼肌肌电时域和频域特征。方法选取11名符合实验标准的受试者,分别在正常咀嚼条件下右侧咀嚼软硬不同质地的2种材料,记录每组双侧颞肌前束、咬肌、二腹肌前腹的表面肌电,研究其5种特征。结果在咀嚼软硬不同材料时,双侧颞肌前束和咬肌的全部肌电特征值均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双侧二腹肌前腹除过零点率外均有显著差异;右侧咀嚼肌中位频率有下降趋势。结论咀嚼硬物比咀嚼软物时颞肌前束、咬肌肌电活动更剧烈,参与咀嚼的肌肉更多;咀嚼硬物30次后右侧咀嚼肌有明显疲劳趋势。

  • 脑神经性质传统七分法的种种矛盾

    作者:朱治远;陈幽婷

    神经解剖学界传统上将脑神经(包括周围神经纤维及中枢核团)的功能成份分为七种(简称七分法),即(一般)躯体运动(支配肌节演生的骨骼肌,包括眼球外肌与舌肌),一般内脏运动(支配平滑肌、心肌与腺体),特殊内脏运动(支配腮弓演生的骨骼肌,包括咀嚼肌、表情肌、腭肌、咽喉肌、中耳肌),一般内脏感觉(传、受内脏与心血管的一般感觉冲动),特殊内脏感觉(传、受嗅味觉冲动),一般躯体感觉(传、受头面部皮肤、粘膜、牙、骨骼肌的一般感觉和本体感觉冲动),特殊躯体感觉(传、受视觉、听觉与平衡感觉冲动)[1-4].与此同时,脊神经(中枢及周围神经纤维)则仅分(一般)躯体运动、(一般)内脏运动、(一般)躯体感觉和(一般)内脏感觉四种纤维性质[1-3].脑神经核及纤维七分法多年沿用,似乎已成惯例,甚至被奉为圭臬.然而,细细推敲不难发现这一分类很不严密,很不一致,存在不少不能自圆其说的矛盾和混乱.

  • 儿童重症肌无力伴甲状腺功能亢进症4例临床分析

    作者:钟英杰;楚海峰;张永法

    重症肌无力( mgasthenia graris, MG)是累及神经肌肉接头处突触后膜上乙酰胆碱受体的自身免疫性疾病,多侵犯眼外肌、咀嚼肌、吞咽肌、颈肌、四肢肌及呼吸肌.甲状腺功能亢进症(简称甲亢)患者在发病的过程中大多表现有不同程度的肌无力,当 MG与甲亢同时存在时,其临床表现有时容易混淆,在成人曾有报道,但在儿童极少见.现将 4例儿童病例报告如下.

  • 偏侧咀嚼的咀嚼肌肌电图分析

    作者:杨柳;邹德荣;江澜;张旻

    目的:通过对偏侧咀嚼患者咀嚼肌肌电图的分析,评估:(1)偏侧咀嚼是否会影响咀嚼肌的肌功能状况,(2)这种影响与性别、偏侧咀嚼持续时间的关系.方法:用肌电图仪分别记录16例(男女各8人,平均32.4岁)持续不同时间的偏侧咀嚼组和10例正常对照组在牙列轻接触、中度咬合和大咬合时的嚼肌和颞肌前束的肌电数据,计算嚼肌的活动不对称指数(ASMM)和颞肌前束的活动不对称指数(ASTA),然后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1)偏侧咀嚼组与对照组ASMM和ASTA在中度咬合和大咬合时,有显著性差异(P<0.05);(2)偏侧咀嚼持续时间为0.5~2年组与5年组ASMM和ASTA无显著性差异(P>0.05);(3)男性组与女性组ASMM和ASTA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偏侧咀嚼的确会损害咀嚼肌的肌功能状况,但这种损害在5年内没有明显变化且与性别无关.

  • 钛镍记忆合金牵张装置增高牙槽嵴对咀嚼肌的影响

    作者:肖红喜;胡敏;温伟生;谢旻;周宏志

    目的:通过组织学观察,研究钛镍记忆合金牵张装置增高牙槽嵴对咀嚼肌的影响.方法:重20~30 kg健康成年杂种犬18只,3只为对照组,其余随机分为3组,每组5只.拔除所有犬双侧下颌前磨牙及第一磨牙,1个月后在实验组犬的一侧下颌骨植入钛镍记忆合金丝加工成的S形牵张装置.牵张器就位后骨块即开始牵张升起,术后一周增高量达7.5~11.5 mm,其后无明显变化.分别在牵张后1、3、6个月处死5只实验犬和1只对照犬.取双侧嚼肌、颞肌、翼内肌、翼外肌进行组织学和超微结构分析.结果:1个月时牵张侧各咀嚼肌纤维见少量淋巴细胞渗出.3个月组部分颞肌、嚼肌、翼内肌纤维扭曲、横纹消失,偶见肌纤维溶解,线粒体肿胀.6个月时各咀嚼肌肌纤维排列整齐,粗细均匀,肌节完整,肌横纹清晰,线粒体正常.结论:钛镍记忆合金牵张装置增高牙槽嵴是一种安全可靠的方法,对咀嚼肌的影响是轻微、可逆的.

  • 支配不同咀嚼肌的初级运动神经元在三叉神经中脑核团和三叉神经运动核团中的空间分布

    作者:林晨官璐;韩雯斐;苏俭生;孟博

    目的:研究三叉神经运动核团(trigeminal motor nucleus,Mo5)和三叉神经中脑核团(mesencephalic trigeminal nucleus,Me5)对小鼠不同咀嚼肌的调控分布.方法:将8~12周龄C57BL/6小鼠分6组,每组3只,分别注射逆行性荧光示踪剂(Fluorogold,FG)到其颧肌、颞肌、咬肌、二腹肌前腹、翼内肌中,并以胸锁乳突肌作为对照组.通过荧光染色,显微镜下观察小鼠的三叉神经相关核团对于调控不同咀嚼肌群的表达及空间分布.结果:咬肌、颞肌和颧肌标记的初级运动神经元细胞出现在Me5和Mo5,翼内肌和二腹肌前腹标记只出现在Mo5,胸锁乳突肌注射后,在Me5和Mo5中均无标记神经元.结论:Mo5并没有关于升降颌肌群严格的空间分布,Me5并没有标记全部升颌肌群.

195 条记录 5/10 页 « 12345678910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