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胶质细胞源性神经营养因子在成年大鼠三叉神经节及三叉神经核团中的分布

    作者:冯士生;周长满;鄂玲玲;杨松

    目的观察胶质细胞源性神经营养因子(GDNF)在成年大鼠三叉神经节及三叉神经核团内的分布,探讨其对三叉神经感觉神经元及运动神经元的作用. 方法抗GDNF多克隆抗体免疫组织化学ABC法. 结果成年大鼠三叉神经运动核、三叉神经感觉核簇及三叉神经节中出现GDNF免疫反应阳性. 结论成年大鼠三叉神经运动核、三叉神经感觉核簇及三叉神经节中存在GDNF神经元.

  • 人类胚胎三叉神经运动核的定位研究

    作者:凯赛尔江·多来提;古丽美热·艾买如拉;吐尔逊江·达地汗;迪力夏提·艾尼;廖礼彬;迪力木拉提·艾尼;李杰;陈胜国;古丽尼沙·克力木

    目的:探讨人类胚胎三叉神经运动核的位置及细胞分布特征.方法:选用非疾病死亡的引产胚胎标本4例,胎龄20-26周(根据胎儿B超检测和孕妇末次月经日期来计算并获得胎龄),在获取标本1-4小时内,对标本进行灌流固定.其中,2例标本在手术显微镜下开颅取出脑干,石蜡包埋、冰冻切片、HE染色、光学显微镜下观察、照相,其余2例标本在手术显微镜下开颅、分离三叉神经根,注入DiI结晶体、在37℃恒温箱内保存3个月,取出脑干、明胶包埋、冰冻切片,在荧光显微镜下观察、照相.结果:①胚胎三叉神经运动核位于脑桥三叉神经根连脑水平;②三叉神经运动核为多级细胞、胞体较大、位于三叉神经根入脑桥的一束纤维的腹内侧;③三叉神经运动核呈椭圆形,神经核细胞呈大小不等,体积较大,胞体呈多角形.结论:人类胚胎三叉神经运动核为大型的多级细胞成群所形成的核团,位于脑桥三叉神经根连脑水平.

  • 大鼠咬肌神经切断后三叉神经运动神经元高亲和性神经营养因子受体表达的变化

    作者:张富兴;庞有旺;郭峰;董玉琳;熊抗辉;李金莲

    目的应用双重标记技术观察咬肌神经切断对支配咬肌的三叉神经运动神经元所含高亲和性神经营养物质受体--Trk受体,即TrkA、TrkB和TrkC表达的影响.方法切断大鼠咬肌神经7和14 d后,对脑切片进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并观察荧光金(FG)标记的三叉神经运动核(Mo5)神经元表达的三种Trk受体.结果(1)荧光金标记神经元中TrkA免疫反应阳性神经元比例无显著性变化(P>0.05);(2)神经切断后7和14 d均观察到TrkB表达上调(P<0.05);(3)神经切断后14 d观察到TrkC表达下调(P<0.05).结论咬肌神经切断后,三叉神经运动核神经元所含不同Trk受体的表达存在差异性调节.

  • 支配不同咀嚼肌的初级运动神经元在三叉神经中脑核团和三叉神经运动核团中的空间分布

    作者:林晨官璐;韩雯斐;苏俭生;孟博

    目的:研究三叉神经运动核团(trigeminal motor nucleus,Mo5)和三叉神经中脑核团(mesencephalic trigeminal nucleus,Me5)对小鼠不同咀嚼肌的调控分布.方法:将8~12周龄C57BL/6小鼠分6组,每组3只,分别注射逆行性荧光示踪剂(Fluorogold,FG)到其颧肌、颞肌、咬肌、二腹肌前腹、翼内肌中,并以胸锁乳突肌作为对照组.通过荧光染色,显微镜下观察小鼠的三叉神经相关核团对于调控不同咀嚼肌群的表达及空间分布.结果:咬肌、颞肌和颧肌标记的初级运动神经元细胞出现在Me5和Mo5,翼内肌和二腹肌前腹标记只出现在Mo5,胸锁乳突肌注射后,在Me5和Mo5中均无标记神经元.结论:Mo5并没有关于升降颌肌群严格的空间分布,Me5并没有标记全部升颌肌群.

  • 偏侧咀嚼模型大鼠三叉神经运动核的功能可塑性

    作者:王云;余兰芳;汪萌芽

    为了观察偏侧咀嚼模型大鼠的三叉神经运动核(trigeminal motor nucleus,MoS)及咬肌H反射的变化,以探讨长期偏侧咀嚼可能涉及的运动中枢功能可塑性机制,本研究取成年Wistar大鼠54只随机分为偏侧咀嚼1月(n=10)、3月(n=10)和16月(n=7)模型组及相应对照组.模型组采用左侧(建模侧)临床牙冠间断磨除法建立偏侧咀嚼大鼠模型.在麻醉状态下进行双侧Mo5生物电活动细胞外记录,同时进行双侧咬肌H反射试验并记录各侧咬肌肌电(electromyography,EMG).实验结果显示:1、3、16月的模型组大鼠建模侧Mo5神经元自发放电频率均低于非建模侧和相应对照组左侧;给予左侧咬肌神经电刺激在1、3月模型组大鼠建模侧Mo5诱导反应的潜伏期均长于相应对照组左侧;给予左侧咬肌神经电刺激诱导咬肌H反射时,3、16月模型组大鼠建模侧H波幅值低于相应对照组左侧.本研究结果提示,偏侧咀嚼降低了废用侧Mo5神经元的兴奋性,可能是偏侧咀嚼涉及的运动中枢功能可塑性机制之一.

  • 大鼠咬肌H反射的双侧三叉神经运动核和咬肌电活动联合分析

    作者:余兰芳;王云;汪萌芽

    目的:建立同步检测双侧三叉神经运动核(trigeminal motor nucleus,Mo5)电活动和咬肌电活动同步记录技术,为进一步分析咬肌H反射的神经通路和可塑性机制奠定基础.方法:取成年Wistar大鼠5只,在麻醉状态下进行双侧Mo5区电活动的同步记录,同时监测双侧咬肌肌电(EMG)等多项生理指标,并对给予咬肌神经电刺激时同步记录到的肌电反应进行分析.结果:①记录稳定信号30 min,可见Mo5区神经元呈一低频放电模式:左侧(1.25±0.09) Hz,右侧(1.20±0.39) Hz,P>0.05,咬肌未见可测的电活动;②给予单侧咬肌神经电刺激(0.1~20mA,200μs,0.3 Hz)不仅诱导出同侧咬肌H反射,也诱导出对侧咬肌H反射;③给予单侧咬肌神经电刺激诱发H反射时,同时引发同侧和对侧Mo5核团生物电反应;④刺激侧咬肌EMG幅值明显高于对侧(P<0.05);刺激侧Mo5核团生物电幅值与对侧相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对大鼠咬肌H反射的双侧Mo5区和咬肌电活动可进行有效的同步记录和分析,可用于咬肌H反射的神经通路和可塑性机制研究.

  • 一氧化氮合酶在小鼠脑内的表达

    作者:谢兴国;朱晓华;张吉强;蔡文琴

    一氧化氮(Nitric oxide,NO)作为一种新的神经信使物质,在神经传递中的作用受到高度重视,它是由一氧化氮合酶(Nitr ic oxide synthase,NOS)催化L-精氨酸产生的.本实验用体重1 00~150g左右的昆明种小白鼠9只,经腹腔麻醉,主动脉灌注,冰冻切片(厚35μm ),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技术,观察了一氧化氮合酶在正常小鼠脑内的表达.结果表现:在大脑皮质中,NOS1的阳性反应为广泛,除分子层以外,其余各层均有分布,表现为密集的、体积较小的细胞,其中第Ⅴ层的细胞突起伸向分子层,其余各层不明显.在海马锥体细胞层,可观察到大量密集排列规则的锥形细胞,其它各层除分子层外,均有少量阳性细胞 ,而在齿状回颗粒细胞层和多形层内有散在的、体积较小的NOS1阳性细胞.杏仁核是一组较大的NOS1阳性神经元簇,以杏仁核内侧核的阳性细胞数多,是一群密集的中小型阳性细胞.在间脑的缰内侧核、缰外侧核、丘脑后核、丘脑内侧背核外侧部、被盖背侧核、外侧膝状体背核等核团有明显的NOS1阳性反应.在脑干内NOS1表达较强, 主要集中在:①中脑的红核;②在脑干的运动核团中,如三叉神经运动核和面神经核等处. 综上所述,NOS1在小鼠脑内广泛存在,包括大脑皮质、海马、齿状回、间脑和脑干等处,胞体大多呈多角形、椭圆形和梭形,多具突起,但不同部位阳性神经元的形态和反应强度不尽相同,突起也有长短之分,多少之别,这表明它们与多种功能有关,至于相关功能还待进一步研究.

  • 雌激素Beta受体免疫阳性神经元在成年小鼠脑的分布与性别差异

    作者:张吉强;蔡文琴

    雌激素对神经系统的结构和功能有重要的调控作用,如改善老年性痴呆导致的学习记忆缺陷和认知障碍、调节海马神经元树突棘密度和突触密度等,但是雌激素作用于神经系统的机理尚不清楚.人们一直认为雌激素只有一种受体,但这面临着许多无法解释的现象.1996年Kui per等克隆出了一种新的雌激素受体,命名为雌激素受体-β(ER-β,于是"经典" 的雌激素受体被更名为ER-α).本文应用硫酸镍铵增强显色免疫组化技术研究成年雌雄小鼠脑内ER-β免疫阳性物质的分布与性别差异,结果发现:1)小鼠脑内ER-β蛋白基本上只位于神经元的细胞核内,但在雄性黑质致密部、网状部与脑桥网状核嘴侧部内可见除了细胞核深染以外胞浆和突起也有浅淡的着色;2)在两性小鼠,强的阳性信号见于扣带皮质、纹状皮质、颞叶、第Ⅰ和第Ⅱ感觉皮质、下托、压部后皮质、隔内侧核、斜角带垂直部、被盖腹侧核;中等强度的染色见于斜角带水平部、杏仁外侧核、斜方体外侧核、黑质致密部与网状部、前嗅核、脑桥网状核嘴侧部;较弱的阳性信号见于杏仁其余核团、海马局部、梨状皮质、三叉神经运动核、中央灰质、杏仁核大部分、嗅结节岛等部位;3)ER-β在小鼠脑内的表达也存在性别差异,如雄性的被盖背外侧核、内侧膝状体、上丘中央灰质层和上丘浅灰质层、终纹床核、CA1、红核、黑质网状部、面神经核、苍白球、蓝斑、浦肯野细胞等部位内表达强于雌性;雌性的海马裂、杏仁外侧核、斜角带水平部、乳头体前核腹侧部; 雌性结节内侧核、杏仁内侧核、丘脑束旁下核与CA3、齿状回等部位强于雄性.结论:ER -β蛋白在成年小鼠脑内有广泛的分布,可能以性别差异的方式参与了多种脑功能的调控.

  • 疑核对喉返神经损伤的反应及神经生长因子治疗进展

    作者:李平;周水淼;李兆基

    疑核由特殊内脏运动神经元胞体所组成,位于延髓上部的网状结构中,与三叉神经运动核、面神经核、副神经核共同组成脑干内部结构中的特殊内脏运动柱,发出轴突加入舌咽神经、迷走神经和副神经,支配由鳃弓衍化的骨骼肌,即咀嚼肌,软腭,咽喉肌等.喉返神经是迷走神经的重要分支,其核心是疑核胞体发出的轴突,故喉返神经的损伤会影响疑核内运动神经元胞体的代谢,胞体是神经元代谢的中心,若受到伤害,轴突就会变性甚至死亡,因此喉返神经损伤后疑核的生理病理变化,直接关系着喉返神经的修复和神经再支配过程.现将近年来有关研究喉返神经损伤与疑核相关性方面的研究进展综述如下:

  • 大鼠三叉神经中脑核到三叉神经运动核的间接投射通路研究

    作者:庞有旺;张富兴;李金莲

    目的:搞清大鼠三叉神经中脑核(mesencephalic trigeminal nucleus,Vme)与三叉神经运动核(trigeminal motor nucleus,Vmo)神经元之间的间接投射通路.方法:将束路追踪剂霍乱毒素b亚单位(cholera toxin b subunit,CTb)注入一侧咬肌神经跨节标记Vme神经元及其中枢突,同时将四甲基罗达明(tetramethyl rhodamine,TMR)注入对侧Vmo逆行标记运动前神经元,激光共聚焦显微镜下观察二者之间的重叠分布和接触情况.结果:CTb跨节标记终末(Vme神经元的中枢突)与TMR逆标神经元(Vmo的运动前神经元)的胞体或树突重叠分布区域包括:(1)三叉上核(supratrigeminal nucleus,Vsup)尾端,该区域范围小,其内CTb跨节标记终末极密集;(2)Vmo周边区域,以Vmo与Vsup之间的区域为主,其内CTb跨节标记终末呈中等密度分布;(3)小细胞网状结构(parvi-cellular reticular formation,PCRt),该区域范围广,CTb跨节标记终末在该区域呈松散分布.激光共聚焦显微镜下可见上述区域内一些CTb标记终末与其中的部分TMR逆标神经元的胞体或树突形成密切接触.结论:大鼠Vme神经元的中枢突经分布在Vsup,Vmo周边区域及PCRt内广泛的运动前神经元向Vmo发出间接投射.

  • GAD67-GFP基因敲入小鼠三叉上核内向三叉神经运动核投射的GFP阳性神经元表达c-fos的研究

    作者:葛顺楠;郭威;刘涛;武胜昔;李金莲

    本文综合应用逆行束路追踪(将四甲基罗达明-TMR注入一侧三叉神经运动核)和免疫荧光组织化学三重标记技术,在激光共聚焦显微镜下对谷氨酸脱羧酶67-绿色荧光蛋白(GAD67-GFP)基因敲入小鼠在口周部给予伤害性刺激时,三叉上核(Vsup)内向对侧三叉神经运动核(Vmo)投射的呈GFP阳性的GABA能神经元表达c-fos的情况进行了研究.结果显示:(1)Vsup内可观察到许多GFP阳性神经元,细胞较小;(2)也可观察到许多TMR或c-fos单标神经元较密集地分布于Vsup内,其中c-fos阳性产物只见于神经元的胞核,在胞浆内未见表达;(3)在激光共聚焦显微镜下可进一步观察到部分神经元同时呈GFP/TMR、TMR/c-fos、GFP/c-fos双重标记或GFP/TMR/c-fos三重标记.其中GFP/TMR双标神经元分别占GFP或TMR阳性神经元的17.8%和19.2%;TMR/c-fos双标神经元分别占TMR或c-fos阳性神经元的34.9%和31.3%;GFP/c-fos双标神经元分别占GFP或c-fos阳性神经元的21.2%和20.5%;而GFP/TMR/c-fos 三标神经元分别占GFP、TMR或c-fos阳性神经元的11.1%、12%和10.8%.以上结果表明小鼠Vsup内部分GABA能神经元可接受来自同侧的口面部伤害性信息,并对这些信息进行整合后,直接发出投射纤维至Vmo;故Vsup内部分GABA能运动前神经元可能参与口面部伤害性反射局部环路的构成.

  • 下颌神经切断术后降钙素基因相关肽在大鼠三叉神经运动核内表达的变化

    作者:张涛;庞有旺;张富兴;刘涛;董玉琳;李金莲

    本研究目的是观察下颌神经切断术后降钙素基因相关肽(CGRP)在大鼠三叉神经运动核(Vmo)内表达的变化.采用免疫组织化学和双重免疫荧光组织化学标记技术,观察了下颌神经切断术后3、7、14、21、28、35和42 d时Vmo内CGRP和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FAP)免疫阳性物质表达的变化,并采用图像分析法计数了Vmo内存活的CGRP阳性运动神经元的数量.结果显示:神经切断能够引起手术侧Vmo内CGRP样免疫阳性物质的表达在术后3天和35天时呈"驼峰式"上调,且对照侧也有显著变化;定量分析显示神经切断后手术侧Vmo内运动神经元的数量几乎没有明显减少,但运动神经元周围GFAP的表达却大量增加.以上结果提示:Vmo内CGRP表达的上调可能对受损运动神经元的急性应激反应和恢复均具有营养作用,且激活的星形胶质细胞可能参与了其过程.

  • 中医治疗假性球麻痹构音障碍研究进展

    作者:汤晶婷;唐巍

    假性球麻痹是由双侧上运动神经元受损使延髓运动性颅神经核-疑核以及脑桥三叉神经运动核失去了上运动神经元的支配发生中枢性瘫痪所致,是脑卒中常见的并发症之一,发生率51%~73%[1]。主要表现为构音障碍,饮水进食呛咳,吞咽困难。构音障碍为假性球麻痹临床常见的症状之一,是由于受延髓支配的舌咽器官神经肌肉中枢性瘫痪,造成其运动麻痹及肌张力亢进所致。中医治疗假性球麻痹构音障碍有独特的优势,综述如下。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