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干扰素γ体外释放试验在儿童结核性脑膜炎中的诊断价值

    作者:程巧菊;许苔希

    结核性脑膜炎(Tuberculous Meningitis,TBM)是严重威胁儿童健康的神经系统感染性疾病,致残率极高,病死率高达30%[1].儿童结核性脑膜炎由于早期临床表现及相关实验室和影像学改变不典型,易误诊或漏诊,从而延误治疗[2].早发现、早治疗是降低儿童结核性脑膜炎病死率及减少后遗症的关键[3].近年来,干扰素γ(IFNγ)体外释放试验用于结核分枝杆菌感染的诊断在临床上逐渐得到应用[4-6].

  • 肾脏血管外皮细胞瘤一例

    作者:狄金明;高新

    血管外皮细胞瘤是一种血管源性肿瘤,可发生于全身任何部位,以盆腔、头颈部和脑膜部位多见.原发于肾脏的血管外皮细胞瘤极为罕见.我科于2008年4月收治1例,现结合文献报道如下.

  • 脑脊液半胱氨酸蛋白酶抑制剂C在隐球菌性脑膜炎中临床价值的探讨

    作者:王家驷;王廷杰;舒仁明;李清明

    目的 探讨脑脊液半胱氨酸蛋白酶抑制剂C(cystatin C)在隐球菌性脑膜炎(CM)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前瞻性观察和对比分析本院2007年1月~2011年5月所收治的隐球菌性脑膜炎(n = 14)、单纯结核性脑膜炎(n = 61)和结核性脑膜脑炎患者(n = 37)脑脊液cystatin C水平及相关生物化学指标的差异.结果 隐球菌性脑膜炎患者脑脊液cystatin C水平(3.18 ± 1.14 mg/L)显著低于单纯结核性脑膜炎的患者(4.62 ± 1.42 mg/L)(P< 0.01),而与结核性脑膜脑炎患者脑脊液cystatin C水平(3.68 ± 1.42 mg/L)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CM组的其他脑脊液生化标志物,如糖(Glu)、氯化物(Cl-)、总蛋白(TP)、腺苷脱氨酶(ADA)、乳酸(LAC)、C-反应蛋白(CRP)和微量蛋白(mALB)等,与其他两组比较均无统计学意义(P> 0.05).HIV(+)的隐球菌性脑膜炎患者(6例)cystatin C水平为(3.48 ± 1.16 mg/L),与HIV(-)隐球菌性脑膜炎组(8例)(2.96 ± 1.15 mg/L)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 脑脊液cystatin C可作为脑膜疾病鉴别诊断的一种新的标记物,有利于隐球菌性脑膜炎与结核性脑膜炎的鉴别,但其与结核性脑膜脑炎的鉴别诊断应慎重考虑.

  • 伴脑膜上皮样漩涡的去分化脂肪肉瘤一例

    作者:郭肖陵;李峰;邹志强;杨莉

    患者男,56岁.因腹部胀痛并腹部包块半月就诊,于2004年6月以腹部包块收住入院.查体:发育良好、营养正常.右肋下至右中下腹部可扪及一个约25 cm×20 cm×15 cm包块.边界欠清,质地中等,活动度差.CT检查:肝下至左中下腹部可见多囊性肿块影,密度高低不等.CT值10.6~78.5 Hu,边缘不规则,部分区域较模糊,并有多发切迹.

  • 硬脑膜动静脉瘘介入治疗的临床分析

    作者:黄庆;李铁林;段传志;韩志安;尹方明;汪求精;赵刚

    目的总结硬脑膜动静脉瘘(DAVF)患者的介入治疗特点,以提高疗效. 方法回顾性分析135例DAVF患者的临床资料. 结果治愈74例,好转53例,8例无效,其中1例死于颅内出血. 结论 DAVF的临床表现和预后与其静脉引流类型密切相关,颈动脉压迫法及选择性血管内栓塞是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

  • 重点处理静脉端治疗硬脑膜动静脉瘘

    作者:于建军;凌锋;张鹏;宋庆斌

    目的探讨治疗硬脑膜动静脉瘘的有效方法. 方法 20例硬脑膜动静脉瘘患者,其中海绵窦区8例,横窦、乙状窦区6例,小脑幕缘3例,上矢状窦区1例,Galen静脉1例,直窦1例.行引流静脉切断术5例,静脉窦孤立术1例,经静脉途径栓塞14例. 结果临床治愈13例,症状缓解6例,加重1例.影像学检查显示:瘘口完全消失11例;部分消失9例,但血流明显缓慢.术后16例患者获随访,随访时间1个月~4年. 结论重点处理静脉端是治疗硬脑膜动静脉瘘安全有效的方法.

  • 磁共振脑膜强化模式在婴幼儿颅内感染诊断中的应用价值研究

    作者:连曦敏;肖新广;刘影;张新明;谷梅兰;上官建伟;刘亚飞;房凌宇;朱晓慧

    目的 探讨磁共振脑膜强化模式在婴幼儿颅内感染诊断中的应用价值,为临床诊治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选取2013年7月-2014年6月医院收治的76例经脑脊液检查确诊的颅内感染婴幼儿,所有患儿均经T1 WI增强扫描以及磁共振常规平扫,脑膜强化共有4级,观察分析所有婴幼儿磁共振脑膜强化的影像学表现.结果 磁共振检查中,12例(15.79%)化脓性脑膜炎有10例(83.33%)表现为全脑膜强化;28例(36.84%)例病毒性脑膜炎中有8例(28.57%)表现为软脑膜可疑过度强化,9例(32.14%)表现为蛛网膜-软脑膜强化,5例(17.86%)表现为全脑膜强化级;21例(27.63%)结核性脑膜炎有13例(61.90%)表现为脑基底池异常强化;15例(19.74%)其他感染中4例(26.67%)表现为脑基底池异常强化,1例(6.67%)表现为软脑膜可疑过度强化,2例(13.33%)表现为蛛网膜-软脑膜强化;增强后12例化脓性脑膜炎,10例(83.33%)为Ⅰ级,2例(16.67%)为Ⅲ级;28例病毒性脑膜炎中14例(S0.00%)为0级,9例(32.14%)Ⅱ级,5例(17.86%)Ⅲ级;21例结核性脑膜炎中7例(33.33%)为0级,1例(4.76%)Ⅱ级,13例(61.90%)Ⅲ级;15例其他感染中8例(53.33%)0级,1例(6.67%)Ⅰ级,6例(40.00%)为Ⅱ级.结论 婴幼儿具有较为丰富的软脑膜表面毛细血管,仅仅依靠软脑膜轻中度强化,难以作为颅内感染的可靠征象,再加之婴幼儿颅内感染早期病理变化较为轻微,因此在确诊中需要和临床诊断相互结合.

  • 巨大颅外脑膜囊肿伴颅面骨畸形一例

    作者:章庆国;冷永成;王磊;刘育凤;王照明

    患儿,男,12岁.出生时发现右颞部有约"乒乓球"大小肿块,逐渐长大,以右颅面部巨大囊肿收住院.体检:右侧头面部巨大肿物,质软,表面光滑,有波动感,呈囊状,右颅面部严重变形.肿块中心位于颞下凹,上界在顶骨和颞骨的交界处,前内界在眶外侧,后界靠近乳突,下界达下颌骨下缘并突向口腔,大小约16cm×14cm;颞骨、额骨向深部凹陷变形,右眼眶明显变小、畸形,右眼外眦向外牵拉、移位,右眼失明;右颧骨、颧弓、下颌骨向下移位且畸形严重.

  • 颅内压监测在危重症监护中的应用

    作者:王群思

    颅内压(ICP)系指脑、脑膜、颅内血管、脑脊液(CSF)等颅内容物对颅腔壁产生的压力.当颅腔内容物容积增加超过自身代偿能力时,即发生颅内压增高(颅高压).

  • 新生儿真菌感染的药物治疗

    作者:张金萍;陈超

    危重新生儿及早产儿在NICU住院时间比较长,真菌感染的发病率明显上升,患儿皮肤黏膜经常存在真菌感染,且易侵犯胃肠道、肺和脑膜等,引起深部真菌感染.新生儿深部真菌感染临床表现不典型,但后果严重,需早期诊断及时治疗.

  • 新生儿上消化道出血20例立止血与西咪替丁联合治疗疗效观察

    作者:吴顺芬

    我科自1997年11月至1999年12月以立止血及西咪替丁联合治疗20例新生儿上消化道出血,取得较满意的疗效.现分析如下.临床资料一、一般资料2年间共收到新生儿上消化道出血38例,随机分为治疗组20例,对照组18例,治疗组20例中男13例,女7例,胎龄32~37周10例,~40周8例;其中缺氧缺血性脑病10例(50%),颅内出血4例(20%),化脓性脑膜性2例(10%),败血症2例(10%),休克1例(5%),重症肺炎1例(5%);

  • 表皮生长因子受体酪氨酸激酶抑制剂治疗非小细胞肺癌脑膜转移

    作者:徐燕;钟巍;赵静;陈闽江;张力;李龙芸;王孟昭

    目的:探讨表皮生长因子受体( EGFR)酪氨酸激酶抑制剂( TKIs)治疗非小细胞肺癌( NSCLC)脑膜转移患者的疗效及预后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03年1月至2013年10月收治的25例NSCLC脑膜转移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总结其临床特征和治疗方法,并分析影响患者预后的因素。结果 NSCLC脑膜转移患者以腺癌(72.0%)和女性(64.0%)多见。20例(80.0%)患者接受了治疗,其中17例患者接受了EGFR?TKIs治疗。25例患者的中位生存时间为4.9个月。与未接受EGFR?TKIs治疗的患者(1.2个月)比较,EGFR?TKIs治疗可延长NSCLC脑膜转移患者的中位生存时间(5.3个月,P=0.022)。11例靶向治疗前发生脑膜转移的患者,应用EGFR?TKIs治疗后的中位生存时间为8.1个月。单因素分析显示,女性、应用 EGFR?TKIs 治疗患者的中位生存时间延长(均P<0.05),而年龄、以脑膜转移起病、应用EGFR?TKIs过程中发生脑膜转移、全脑放疗、鞘内注射治疗、系统性化疗与患者的中位生存时间无关(均 P>0.05)。多因素分析显示,女性(P=0.012)及接受EGFR?TKIs治疗( P=0.008)是NSCLC脑膜转移患者预后好的独立因素。结论 EGFR?TKIs治疗可延长NSCLC脑膜转移患者的生存时间,女性及EGFR?TKIs治疗是NSCLC脑膜转移患者预后好的独立因素。

  • 早期声门型喉鳞癌脑膜转移一例

    作者:潘振宇;袁婷婷;王永香;董丽华;杨国姿

    患者男,53岁。因头痛1个月,呕吐1周入院。吸烟史20年。9年前,患者因右侧声门型喉癌(中分化鳞状细胞癌, pT1N0M0期)行喉裂开右声带扩大切除术,术后行瘤床及颈部淋巴引流区放疗。入院查体:嗜睡、少语、锥体束征(-),颅神经(-),轻度项强。常规实验室检查正常。头颈、胸、腹部CT检查未见肿物。头部MRI检查示,脑内多发强化病灶,脑沟回内弥漫线样强化。诊断:脑膜转移。入院第3天出现小便失禁,昏睡,格拉斯哥评分11~12分;KPS评分20分。腰穿检查示,压力310 mmH2O,蛋白1.57 g/L,糖3.91 mmol/L,氯111.7 mmol/L,潘氏反应(++),白细胞149×106/L,无红细胞。脑脊液病毒、细菌、结核菌检查均为阴性。脑脊液细胞学检查找到肿瘤细胞。给予患者降颅压、糖皮质激素等支持治疗;行腰穿鞘注化疗,甲氨蝶呤15 mg+地塞米松5 mg。患者症状改善,随后开始全脑及颅底放射治疗。采用RapidArc容积调强放疗技术,6MV X线,总剂量40 Gy,分20次照射,4周完成。同步每周1次鞘内甲氨蝶呤+地塞米松化疗。治疗过程中,患者出现白细胞减低及神经根刺激症状。给予对症治疗后缓解。全脑放疗及6次鞘内化疗后,患者意识清醒,KPS评分为70~80分。复查头部 MRI 示,病灶基本消失。复查胸、腹部CT,未见肿瘤病灶。诊断至今5个月,患者仍在随访中。

  • 黏液型纤维肉瘤脑膜转移一例

    作者:姜同超;潘振宇;杨国姿;龚守良;董丽华

    患者男,62岁,头晕、头痛、颈部不适1个月于2017年6月27日来我院就诊.既往无慢性病史.约5年前,患者行左股肿物(约6 cm × 3 cm)切除术.术后病理:软组织肉瘤,黏液型纤维肉瘤(G2),分期:T2bN0M0,ⅡB 期(图1).免疫组化:actin(-),desmin(-),S-100(+/?),Ki-67(+),CD34(+), bcl-2(+),细胞角蛋白(-),Vim(+),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术后1年余肿瘤复发,行局部肿瘤根治性扩大切除术.术后患者行局部放射治疗(60 Gy/30次),同步阿霉素+异环磷酰胺联合化疗.入院查体:锥体束征(-),颅神经(-),项强征(+).

  • 原发颅内恶性黑色素瘤脑膜转移一例

    作者:潘振宇;杨国姿;孔博玉;王永香;李薇;董丽华

    患者女,37岁,复视半月,加重伴头痛5d入我院神经科.患者自幼有癫痫史.于外院查头部磁共振成像(MRI)示:桥脑腔隙性缺血灶,左颞叶异常信号.入我院查体:右眼球运动外展不全,皮肤散在大小不等黑痣,表面毛发生长,近期无增大、增多、瘙痒或破溃.行胸、腹CT检查未见占位病变.入院诊断:脑梗塞、外展神经麻痹.给予改善循环、营养神经治疗.症状无改善,头痛加重,并出现非喷射性呕吐、耳鸣.入院第3天行头部MRI检查示:左颞叶见直径0.6 cm异常信号,T1WI、FLARE像高信号,T2WI低信号;增强扫描后左颞叶病灶稍强化,小脑沟回内见点线状异常强化.

  • 肝细胞癌脑膜转移一例

    作者:潘振宇;曲丽梅;袁婷婷;董丽华;杨国姿

    患者女,53岁,乏力及全身不适伴呃逆1周入院.既往无烟酒史、无慢性病史,因子宫肌瘤行子宫和附件切除.查体:肩部、胸壁、腰部、腹壁可触及皮下结节,直径0.5~3 cm,质韧、活动度差,无痛,表面皮肤正常.肝、肾功能、血常规、凝血常规正常.乙型肝炎病毒、丙型肝炎病毒、梅毒、艾滋病检测均为阴性.肿瘤标志物:CA125 1 438.0 U/ml,CA15393.63 U/ml,CA72-4 300.0 U/ml,NSE 13.4 ng/ml,CYFRA21-18.4 ng/ml,CA199 176.1 U/ml,AFP 1.95 ng/ml,CEA 155.0ng/ml.腹部超声:肝内实质性低回声.腹部CT:肝左叶内见2个类圆形异常强化影,边缘模糊,边缘强化为主;双肾上腺及双肾实质内结节,略强化;腹腔内见多个结节样软组织密度影,略强化;多发皮下脂肪层内结节影,略强化.胸部CT:右肺下叶见团块状高密度影;右侧胸膜及右侧叶间裂多个结节影;多发皮下结节影.

  • 脑膜血管周细胞瘤三例报告及临床病理分析

    作者:翟利琴;杨莉珠

    目的 探讨脑膜血管周细胞瘤(M-HPC)的临床病理特征.方法 回顾性分析3例M-HPC的临床病理资料、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及网状纤维染色结果、治疗经过及随访情况,并进行文献复习.结果 1例为男性,2例为女性;发病平均年龄为59.7岁(51~66岁).3例组织学形态单一,表现为中等密度瘤细胞弥漫排列,细胞形态一致,界限不清,核卵圆形,核仁不明显;瘤细胞间见中至多量分支状、管腔开放的血管.间变亚型,细胞密度、核非典型性及核分裂活性增高.3例免疫组织化学染色Vimentin、CD99及bcl-2弥漫性着色,CD34多灶状至弥漫性着色,Ki-67指数6%~15%.网状纤维染色细胞间见丰富的网状纤维.2例进行了肿瘤全切术,1例进行肿瘤次全切除术,3例术后均联合放疗.至随访结束尚无复发及颅外转移.结论 M-HPC是少见的中枢神经系统间叶源性肿瘤,肿瘤全切+放疗是首选治疗方案,术后需进行长期临床及影像学随访.

  • 恶性实体肿瘤脑膜转移的研究进展

    作者:潘振宇;王爱林

    恶性实体肿瘤脑膜转移发生率约5%~8%,是恶性肿瘤的致死性并发症.其临床表现不典型,误诊率高,诊断复杂,主要依据脑脊液相关检查及神经影像学检查.尽管采用放、化疗的多学科综合治疗,但属姑息治疗,疗效仍不理想,患者生存期极短.

    关键词: 脑膜 诊断 肿瘤转移
  • 硬脑膜动静脉瘘的血管构筑及治疗方法分析

    作者:单永治;凌锋;张鹏;叶明

    目的探讨硬脑膜动静脉瘘(DAVF)的血管构筑特点及相应的治疗策略.方法回顾性分析159例DAVF患者的临床表现、血管构筑模式及相应的治疗方法,在此基础上运用卡方检验分析影响疗效的因素.所有DAVF的血管构筑均按照部位与引流静脉相结合的方法进行分类.结果海绵窦区DAVF 69例,Ⅰ型58例,Ⅱ型11例;侧窦区41例,Ⅰ型26例,Ⅱ型14例,Ⅲ型1例;上矢状窦区13例,Ⅰ型1例,Ⅱ型2例,Ⅲ型10例;天幕区20例,颅底区7例,均为Ⅲ型.多发性DAVF 9例.治疗方法主要采用血管内治疗,术后影像学治愈79例,好转71例,无效9例.术后出现并发症9例,8例痊愈或好转,1例死亡.结论DAVF的临床表现、预后、治疗方式取决于其血管构筑模式,特别是病灶部位和静脉引流方式,血管内治疗是首选和主要的治疗方法.

  • 脑膜癌病的脑脊液细胞学与临床观察

    作者:关鸿志;陈琳;管宇宙;朱以诚;王长华;郭玉璞

    目的研究脑膜癌病(LC)的脑脊液(CSF)细胞学、临床及神经影像学特点. 方法回顾分析16例LC.结果 16例LC患者中,男6例、女10例,年龄29~69岁.亚急性起病,头痛14例,伴恶心、呕吐、眼底视乳头水肿;出现脑膜刺激征12例;双下肢无力5例,排尿困难3例;意识丧失、抽搐7例;视力减退5例,眼肌麻痹4例,听力下降1例,吞咽困难2例,偏瘫1例,多饮多尿1例.消瘦10例,低热5例.7例有癌症病史.CSF压力升高13例, CSF常规计数白细胞升高10例,蛋白均升高,糖减低9例.CSF细胞学均见癌细胞, 4例行免疫组化检查示,肿瘤细胞上皮膜抗原和细胞角蛋白阳性.临床及病理学确定来源肺癌6例、乳腺癌3例、胃癌2例、卵巢癌1例,来源未明4例.结论 LC可作为首发症状和主要症状而缺少肿瘤原发灶表现.表现为亚急性脑膜炎,进行性颅内压升高,常合并多脑神经和脊髓神经根损害.CSF细胞学是确诊LC主要方法,结合免疫细胞化学方法对确诊有重要帮助.

500 条记录 5/25 页 « 12345678...2425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