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结核菌素试验与酶联免疫斑点试验在菌阴肺结核诊断中的应用

    作者:马亮;帅婷;曾慧;董玉兰;严良峰

    目的 探讨结核菌素试验与酶联免疫斑点试验对菌阴肺结核的诊断价值.方法 选取2015年3月至2016年3月进行治疗的菌阴肺结核患者62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每组31例.对照组采用结核菌素试验进行检验,试验组采用酶联免疫斑点试验进行检验,比较两种检验方式的敏感度和特异度.结果 试验组敏感度和特异度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菌阴肺结核患者进行酶联免疫斑点试验检验敏感度、特异度较高,相对于结核菌素试验检验的准确率更高.

  • 以ESAT-6、CFP-10为基础的ELISPOT试验、血清TB-SA抗体检测、PPD试验在肺结核诊断中应用价值研究

    作者:邱丽华;王学东;周洪顺;岳淼;王立华;郝金拄;王海英;薛付忠;刘志敏

    免疫学技术是结核分枝杆菌感染的重要诊断方法.血清结核抗体的检测已作为结核病诊断辅助指标之一[1],TB-SA(tuberculosis-specific antigen)抗体检测在肺结核诊断中具有较高的敏感性和特异性[2];PPD皮肤试验已被卫生部生物制品标化委员会规定可临床诊断的参考指标嘲;近年来以结核菌特异蛋白ESAT-6(6 KD early secretory antigenic target)、CFP-10(culture filtrate protein 10)为基础的酶联免疫斑点试验(ELISPOT TEST)在结核感染诊断中的应用价值已被许多相关研究所证实[4-6],本研究旨在评价3种试验在肺结核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 多发骨结核一例

    作者:石广灿;史珂

    患者,女,65岁,退休工人.因间断腰痛8个月、加重20 d,于2013年6月25日来我院就诊.患者8个月前无明显诱因出现腰痛,活动时加重,休息时可缓解,伴轻微盗汗、乏力,但患者未在意,未进一步诊治.2013年6月2日患者腰部疼痛加重,伴前胸部及背部疼痛.发病期间,患者神志清醒,精神欠佳,饮食良好,睡眠较差,大小便正常,体质量无明显变化.患者于2013年6月13日在外院行正电子发射体层摄影术(PET)-CT检查:显示左肺上叶舌段、左肺下叶后基底段陈旧性病灶,同时发现左侧锁骨、右侧肩胛骨、多个椎骨、多根肋骨、组成骨盆的诸骨均有骨破坏,葡萄糖代谢异常增高,考虑恶性肿瘤性病灶.2013年6月20日于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行右肩胛骨穿刺活检病理检查:报告为肉芽肿性炎,倾向于结核病.患者既往有高血压病史30年,血压高100/200mmHg(1mmHg=0.133 kPa);30年前因"子宫肌瘤"行子宫切除术.遂于2013年6月25日来我院就诊,在我院再次行病理检查诊断为上皮样结核(增殖型);行结核分枝杆菌感染T细胞酶联免疫斑点试验(T-SPOT.TB),显示早期分泌性抗原靶6(early secreting antigenic target-6,ESAT-6):12个斑点形成细胞(SFCs)/106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结核分枝杆菌特异性抗原培养滤液蛋白10(culture filtrate protein 10,CFP10):35个SFCs/106 PBMC.

  • 中国HIV-1 B/C重组毒株不同阶段感染者多聚酶蛋白特异性T淋巴细胞反应的研究

    作者:刘宏伟;洪坤学;袁源;余祖江;刘春华;陈健平;阮玉华;阚全程;王哲;邵一鸣

    目的 研究中国主要流行的HIV-1 B/C重组毒株不同时期感染者多聚酶蛋白(Pol)特异性T淋巴细胞反应特征并确定主要识别的免疫优势区域.方法 本研究以11例感染时间<18个月和25例感染时间>3年的HIV-1 B/C重组毒株感染者为研究对象,以10例HIV-1阴性健康人作为对照,应用酶联免疫斑点检测技术综合测定了针对覆盖HIV-1 pol基因的249条重叠多肽产生IFN-γ的特异性T淋巴细胞免疫反应.结果 感染时间<18个月感染者中有8(72.73%)名检测到了分泌IUN-γ的HIV-1特异性T淋巴细胞免疫反应,主要识别位于逆转录酶区、氨基酸位置为Pol 481~631内的Pol5581、Pol5582、Pol5587、Pol5609、Pol5610和Pol5615六条多肽,分泌IFN-γ的特异性T淋巴细胞反应广度与外周血CD4+T细胞数呈现明显负相关(P=0.0212,r=-0.762);感染时间>3年感染者中有15(60%)名检测到了分泌IFN-γ的HIV-1特异性T淋巴细胞免疫反应,主要识别位于逆转录酶区、氨基酸位置为Pol241~295内的Pol5521、Pol5525、Pol5526、Pol5531四条多肽和Pol 708~722内的Pol5638多肽,分泌IFN-γ的特异性T淋巴细胞反应强度与病毒载量呈现明显正相关(P=0.006 95,r=0.660);健康人对照组无阳性反应.结论 中国HIV-1 B/C重组毒株不同阶段感染者主要识别多聚酶蛋白的不同区域.

  • 酶联免疫斑点试验和胞内细胞因子测定及其在人类免疫缺陷病毒特异性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研究中的应用

    作者:张宏伟;李太生

    酶联免疫斑点试验(ELISPOT)和胞内细胞因子测定是近年测定T细胞功能的新方法,在国外已逐渐用于肿瘤和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感染的基础和临床研究. HIV感染是人类面临的较严峻的问题,HIV特异性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CTL)对控制HIV感染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将这2种方法用于HIV特异性CTL研究,有助于了解机体感染HIV后的免疫机制和防治艾滋病策略.现将这2种方法和特点及其在HIV特异性CTL研究方面的应用情况介绍如下.

  • 2010年驻京部队入伍新兵结核潜伏感染情况的调查

    作者:梁艳;吴雪琼;王兰;王志耘;张翠英;阳幼荣;张俊仙

    目的 应用酶联免疫斑点试验(enzyme linked-immunospot assay,ELISPOT)检测入伍新兵结核潜伏感染情况,评价ELISPOT在检测结核潜伏感染中的价值.方法 以结核菌素纯蛋白衍生物(PPD)皮肤试验为对照,应用ELISPOT试剂盒检测128例2010年驻京部队入伍新兵外周血中分泌结核分枝杆菌抗原特异性γ干扰素(IFN-γ)的T淋巴细胞数,对于PPD和ELISPOT均为阴性的45例入伍新兵接种卡介苗.结果 128例入伍新兵中,PPD皮肤试验和ELISPOT阳性率分别为50.00%(64/128)和28.13%(36/128).64例PPD皮肤试验阴性和64例PPD皮肤试验阳性者中,分别有19例(29.69%)和17例(26.56%)ELISPOT阳性,两者的一致率为48.44%(62/128),两者的检测结果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x2=9.766,P=0.0018).在有卡介苗接种者中,PPD皮肤试验阳性率为57.44%(58/101),ELISPOT阳性率为26.73%(27/101)[斑点形成细胞数(SFC):23.52±11.01];在无卡介苗接种者中,PPD皮肤试验阳性率为22.22%(6/27),ELISPOT阳性率为33.33%(9/27)(SFC:32.78±24.06).结论 ELISPOT具有较好的特异度和敏感度,能够更有效地筛查结核分枝杆菌感染.

  • 外周血单核细胞γ干扰素分泌反应在涂阴肺结核诊断中的意义

    作者:刘一;张波;王安生;高和;纪树国

    痰结核分枝杆菌培养是诊断肺结核的金标准,但用其诊断痰菌阴性肺结核却较为困难.近年来,通过酶联免疫斑点试验的方法检测毒株结核分枝杆菌的特异抗原、早期分泌抗原-6(ESAT-6)和培养滤出液蛋白-10(CFP-10)引发的体外γ干扰素释放反应,可以敏感、特异地诊断结核分枝杆菌感染[1].本研究初步探讨了体外单核细胞γ干扰素分泌反应对涂阴肺结核诊断的临床意义.

  • T淋巴细胞亚群和病毒感染

    作者:李太生

    细胞免疫功能在人体抗病毒感染中发挥重要作用,各种病毒感染性疾病的转归与细胞免疫功能尤其是与T淋巴细胞功能密切相关.临床上目前缺乏体内直接检测T淋巴细胞功能的手段,主要靠体外间接的方法来评估.如检测外周血中T淋巴细胞及各亚群数量和比例、增殖功能及产生细胞因子的能力,主要方法有ELISA、酶联免疫斑点试验(ELISPOT)、流式细胞术(FCM),其中FCM鉴于其独特的优势在临床中应用广泛.

  • T细胞斑点试验对菌阴肺结核的诊断价值

    作者:施伎蝉;蒋贤高;朱海燕;黄墨荷;宁洪叶;李君桦

    结核病是全球严重的公共卫生问题之一,据WHO估计,全球约有20亿人感染结核分枝杆菌,每年约有200万人死于结核病[1-2].传统的结核分枝杆菌检测方法因检测的敏感性、特异性等缺陷限制了其推广应用.酶联免疫斑点试验( enzyme-linkedimmunospot,ELISPOT)是一种体外检测单细胞水平特异性抗体分泌细胞功能的免疫学技术,由Lalvani等[3 ]首先将其应用于结核病的快速诊断,为结核病的实验室检测提供了一条新途径.本文就T细胞斑点试验在菌阴肺结核中的诊断价值进行初步探讨.

  • 中国HIV-1 B/C重组毒株慢性期感染者Pol特异性T淋巴细胞反应的研究

    作者:王哲;刘宏伟;洪坤学;余祖江;袁霖;刘沙;陈健平;阮玉华;邵一鸣;阚全程

    目的:研究中国主要流行的HIV-1 B/C重组毒株慢性期感染者Pol特异性T淋巴细胞反应特征并确定主要识别的免疫优势区域.方法:本研究以25名 HIV-1 B/C重组毒株慢性期感染者为研究对象,应用酶联免疫斑点试验(Elispot)测定技术综合测定了针对覆盖HIV-1 Pol基因的249条重叠多肽产生γ干扰素的特异性T淋巴细胞免疫反应.结果:25名 HIV-1 B/C重组毒株慢性期感染者中有15(60%)名检测到反应,主要识别位于逆转录酶区、氨基酸位置为Pol 241至295内的Pol5521、Pol5525、Pol5526、Pol5531四条多肽和Pol 708至722内的Pol5638多肽.慢性期感染者分泌γ干扰素的特异性T淋巴细胞反应强度与病毒载量呈现明显正相关(P=0.00695,r=0.660).结论:中国HIV-1 B/C重组毒株慢性期感染者主要识别逆转录酶区氨基酸位置为Pol 241至295和Pol 708至722的区域.

  • 作者:

    关键词:
  • 酶联免疫斑点试验对老年骨关节结核临床诊断的应用价值

    作者:孟志强;郭斌;吴若丹;白云鹤

    目的:探究酶联免疫斑点试验对老年骨关节结核临床诊断的应用价值。方法70例老年骨关节结核患者,按照诊断方式的不同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5例。观察组患者给予酶联免疫斑点试验诊断,对照组患者给予结核抗体检测。比较两组临床诊断价值。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检测敏感性、阳性预测值、阳性似然比、阴性预测值、特异性分别为94.29%、85.71%、8.57%、91.43%、77.14%;对照组分别为77.14%、62.86%、5.71%、85.71%、54.29%。观察组检测敏感性、阳性预测值、特异性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阳性似然比、阴性预测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结核菌培养、聚合酶链反应、抗酸杆菌涂片阳性率分别为31.43%、51.43%、25.71%;对照组患者的结核菌培养、聚合酶链反应、抗酸杆菌涂片阳性率分别为25.71%、42.86%、20.00%。两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酶联免疫斑点试验诊断老年骨关节结核,效果明显优于常规性的结核抗体检测,值得推广应用。

  • 酶联免疫斑点法检测在涂阴肺结核患者的诊断价值

    作者:刘琳;吴雪琼;王兰;阳幼荣;张俊仙;梁艳;王仲元;安慧茹;王涛;董迎华

    目的:评价肺泡灌洗液酶联免疫斑点试验(ELISPOT)在痰涂片抗酸杆菌阴性(涂阴)肺结核患者的诊断价值。方法应用ELISPOT检测32例涂阴肺结核患者、30例非结核肺部疾病患者外周血和肺泡灌洗液中分泌结核抗原特异性干扰素的T淋巴细胞水平;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计算曲线下面积,比较两者的诊断价值。涂阴肺结核患者的肺泡灌洗液分别进行涂片抗酸染色、分枝杆菌培养、结核分枝杆菌核酸扩增荧光检测,比较其阳性率。结果在32例涂阴肺结核患者和30例非结核肺部疾病患者中,血ELISPOT检测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84.4%、90.0%,肺泡灌洗液ELISPOT检测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90.6%、96.7%,两者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肺泡灌洗液、血ELISPOT检测ROC曲线下面积为0.936、0.872。涂阴肺结核肺泡灌洗液ELISPOT检测阳性率(90.6%)明显高于肺泡灌洗液抗酸染色(15.6%)、分枝杆菌培养(34.4%)和结核分枝杆菌核酸扩增荧光检测(31.3%),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00)。结论 ELISPOT检测肺泡灌洗液中分泌结核抗原特异性干扰素γ的T淋巴细胞水平,具有敏感、特异、快速等优点,可成为涂阴肺结核的辅助诊断方法。

  • 酶联免疫斑点试验在骨关节结核中的辅助诊断价值

    作者:贾红彦;兰汀隆;刘菲;杜凤娇;魏荣荣;杜博平;邢爱英;孙琦;秦世炳;张宗德

    目的 探讨评价酶联免疫斑点试验(ELISPOT)在骨关节结核病中的辅助诊断价值.方法 对骨关节结核病组30例和对照组21例患者,应用ELISPOT试验检测结核菌特异性6 kD早期分泌靶向抗原(ESAT-6)和10kD培养滤过蛋白(CFP-10)刺激后外周血中释放γ-干扰素的特异性T细胞.同时对关节穿刺液或手术标本进行涂片、培养、聚合酶链反应(PCR)检测结核菌特异DNA以及病理检查诊断.结果 骨关节结核病患者中ELISPOT检测敏感性为96.7%(29/30),特异性为76.2%( 16/21),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和阳性似然比分别为85.3%、94.2%和2.86.抗酸杆菌涂片、结核菌培养、PCR和病理诊断的敏感性分别为23.3% (7/30),30.0% (9/30),46.7% (14/30)和93.3%(28/30).结论 ELISPOT检测方法在骨关节结核病中具有一定的辅助诊断价值,其敏感性明显高于临床常规检测方法.

  • 512例老年结核病患者T-SPOT.TB结果回顾性分析

    作者:孙娇;李莹;王悦;孙秀华;邢黎莉;彭娇;孙炳奇;谭珂

    目的 探讨酶联免疫斑点试验(T-SPOT.TB)检测结果与老年结核患者临床表现的相关性.方法 选取本院2012年1月~2015年2月临床确诊结核病且T-SPOT.TB检测阳性老年患者病例,分析T-SPOT.TB结果与结核患者临床表现的相关性.结果 菌阳患者的斑点数明显高于菌阴患者的斑点数(P<0.01),肺部有空洞的患者斑点数明显高于肺部无空洞的患者(P<0.01).结论 T-SPOT.TB的斑点数虽并不精确地与结核活动程度成正相关,但仍然存在结核活动程度越高,斑点数越多的趋势.

  • 酶联免疫斑点试验诊断结核性胸膜炎的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董璇;李天兴;韩晓群;黄汉平

    目的 探讨酶联免疫斑点试验(ELISPOT)诊断结核性胸膜炎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选择2011年8月~2012年8月武汉市医疗救治中心住院21例结核性胸膜炎患者(结核组)和18例肺癌胸膜转移患者(恶性肿瘤组),利用ELISPOT法检测两组患者胸水对结核特异性抗原刺激产生反应,分泌γ干扰素的效应T淋巴细胞的阳性率.结果 ELISPOT结果显示结核组胸水中T淋巴细胞检测阳性率为85.7%(18/21),明显高于恶性肿瘤组[16.7%(3/1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ELISPOT的敏感性与特异性分别为85.7%、83.3%.结论 ELISPOT灵敏性和特异性较高,对于结核性胸膜炎具有一定的临床诊断价值.

  • 新的结核分枝杆菌RD1基因编码产物介导的T细胞反应在结核感染诊断中的应用

    作者:刘晓清

    目的 评价结核分枝杆菌RD1基因片断Rv3873、Rv3878和Rv3879c编码产物引起的T细胞反应在结核感染诊断中的作用.方法 以49例结核分枝杆菌培养阳性的患者(结核组)和38例接种过卡介苗(BCG)的健康者(对照组)为研究对象,采用酶联免疫斑点试验(ELISPOT)检测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中经Rv3873、Rv3878和Rv3879c的49个肽段刺激产生γ干扰素(IFN)的T细胞.结果 结核组患者中对Rv3873、Rv3878和Rv3879c肽段的反应率分别为53%(95%CI:39%~67%)、35%(95%CI:22%~48%) 和45% (95%CI:31%~57%),对照组分别为7.9%、2.6% 和2.6%.结论 Rv3879c 肽段可作为以T细胞为基础的结核诊断试验的备选抗原.

  • 以CFP10/ESAT6融合蛋白为抗原的酶联免疫斑点技术在脊柱结核感染辅助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作者:袁凯;梁德;吴雪琼;姚珍松;晋大祥;杨志东;张顺聪;丁金勇;江晓兵

    目的 评价以CFP10/ESAT6融合蛋白为抗原的酶联免疫斑点(ELISPOT)技术在脊柱结核感染辅助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2012年5月至2013年12月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脊柱骨科和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脊柱骨科收治的疑似脊柱结核患者91例,根据临床和细菌性诊断结果分为脊柱结核组(n=52)和对照组(n=39).采用ELIS-POT试验检测脊柱结核组和对照组外周血单个核细胞,观察斑点形成细胞的数量.患者同时接受结核菌素(PPD)皮肤试验、血清抗结核抗体检测、病灶病理学检查、抗酸杆菌涂片和病灶结核分枝杆菌培养,比较不同检测方法的敏感性、特异性、阳性预测值和阴性预测值,分析不同检测结果的一致性.结果 52例脊柱结核患者中共47例接受病灶活检穿刺病理检查,其中41例病理证实为结核.ELISPOT试验在脊柱结核诊断中的敏感性、特异性、阳性预测值和阴性预测值分别为82.7%、87.2%、89.6%和79.1%;PPD皮肤试验的敏感性、特异性、阳性预测值和阴性预测值分别为61.5%、46.2%、60.4%和47.4%;血清抗结核抗体试验的敏感性、特异性、阳性预测值和阴性预测值分别为55.8%、61.5%、65.9%和51.1%.在脊柱结核患者中,ELISPOT试验的阳性率显著高于PPD皮肤试验(82.7%比61.5%,x2=5.786,P=0.016)和血清抗结核抗体试验(82.7%比55.8%,x2=8.847,P=0.003),与病理学检查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82.7%比87.2%,x2=0.396,P=0.529).ELISPOT试验与病理学检查一致性较好(87.2%,κ=0.498,P=0.001).结论 以CFP10/ESAT6融合蛋白为抗原的ELISPOT法应用于脊柱结核诊断有良好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可作为脊柱结核感染辅助诊断的有效方法.

  • 部分特发性1型糖尿病存在谷氨酸脱羧酶65反应性T细胞

    作者:张翼;周智广;杨琳;周海峰;林健;孙意;黄干

    目的 探讨特发性1型糖尿病(1B型糖尿病)患者是否存在胰岛自身抗原反应性T细胞.方法 选择经典1型糖尿病(1A型糖尿病)患者23例,1B型糖尿病29例,健康对照16例;放射配体法检测胰岛自身抗体;连续密度梯度离心法分离人外周血单个核细胞;酶联免疫斑点法(ELISPOT)检测谷氨酸脱羧酶(GAD65)反应性、分泌γ干扰素(IFN-γ)的T细胞(IFN-γ-T细胞).结果 (1)IFN-γ-T细胞数(中位数及95%CI表示)1A型糖尿病为:12.0个(10.3~20.9个),1B型糖尿病:3.5个(3.0~5.7个),对照:1.0个(0.3~1.8个).1A型糖尿病的IFN-γ-T细胞数明显高于1B型糖尿病及对照(均P<0.01).1B型糖尿病较对照具有更高频率的IFN-γ-T细胞(P<0.05).(2)以>95%CI(对照组)判为IFN-γ-T阳性,1A型糖尿病、1B型糖尿病及对照的阳性率分别为:78.3%(18/23)、48.3%(14/29)及0.(3)3组对植物血凝素非特异性刺激的IFN-γ-T细胞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部分1B型糖尿病患者存在GAD65反应性IFN-γ-T细胞,即存在T细胞免疫异常,具有与1A型糖尿病相似的病因及发病机制;诊断1B型糖尿病前应排除IFN-γ-T阳性患者,GAD65IFN-γ-T检测有望成为糖尿病分型诊断的新指标.

  • 成人隐匿性自身免疫糖尿病患者存在GAD65反应性T细胞免疫异常

    作者:张翼;周智广;杨琳;林健;李霞;何伟民

    目的 探讨成人隐匿性自身免疫糖尿病(LADA)患者细胞水平的免疫发病机制.方法 湖南省1型糖尿病协作中心2005年1至6月就诊的LADA患者17例,2004年3月至2006年1月就诊的2型糖尿病(T2DM)患者28例,健康者(对照)16名;放射配体法检测胰岛自身抗体;连续密度梯度离心法分离人外周血单个核细胞;酶联免疫斑点法检测谷氨酸脱羧酶(GAD65)反应性、Th1、Th2细胞,两者比值示为Th1/Th2平衡.结果 LADA组较T2DM、对照组具有更多Th1细胞,LADA、T2DM及对照组的Th1细胞数分别为4.0,2.0及1.0个,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3组的Th2细胞分别为2.0,3.3及1.0个(P>0.05);3组的Th1/Th2比值分别为3.0.0.4及0.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T2DM组的Th1细胞及Th1/Th2比值均与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3组对植物血凝素非特异性刺激的Th1、Th2细胞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LADA患者体内存在高频率的Th1细胞以及Th1/Th2平衡向Th1偏移是其细胞水平的免疫发病机制.

64 条记录 1/4 页 « 1234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