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足部空间姿态评估分析系统在ACL重建前后步态分析中的应用

    作者:黄浩然;陈俊;王思哲;邵文;滕学仁;戴世友;曲宝君

    目的 用足部空间姿态评估分析系统(Sennotech Insole X 1.0)测量关节镜下前交叉韧带(ACL)重建手术前后患肢步态参数,并与正常人步态参数进行比较,评估ACL重建患者步态变化特点.方法 纳入自2017-01-2017-08诊治的28例ACL损伤,均在关节镜下用自体半腱肌、股薄肌重建ACL,采用Sennotech Insole X 1.0系统对术前及术后3个月足底压力时相变化及参数进行测定(观察组).纳入同期28名健康成人作为对照组并采集相应参数.结果 观察组术后3个月患肢步幅、步高、着地冲击力、支撑相、着地期、平足期、着地仰角、离地仰角、大摆动速度较术前明显增加,而蹬伸期、摆动相较术前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3个月息肢步幅、步高、着地冲击力、支撑相、着地期、平足期、着地仰角、离地仰角、大摆动速度、蹬伸期、摆动相与正常人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足部空间姿态评估分析系统可以量化评价ACL重建手术前后患肢步态变化特点,进而制定更加合理、有效、针对性强的治疗计划,以帮助患者更好地恢复膝关节生理运动功能.

  • 前交叉韧带单束重建股骨隧道定位方式的选择与CT三维模型评估

    作者:王宇;刘松波;刘铭;项良碧;刘宪民

    目的 比较前交叉韧带(ACL)单束重建术中股骨钩定位法与钻头直接定位法确定股骨隧道的特点,并对其应用CT三维模型进行分析.方法 回顾性分析自2011-02-2013-10关节镜下ACL单束重建术86例,应用股骨定位钩定位股骨隧道34例(股骨钩定位组),应用钻头直接定位股骨隧道52例(钻头直接定位组),术后行膝关节三维CT扫描并结合四分法、坐标轴法比较2组隧道长度以及隧道的位置.结果 钻头直接定位组隧道长度34~41 (37.0±2.1)mm,股骨钩定位组隧道长度38~48(42.0±3.5)mm.在四分法4×4网格中,股骨钩定位组有31例股骨隧道位置落于1a中,3例落于2a中;钻头直接定位组有49例股骨隧道位置落于2b中,2例落于1b中,1例落于2a中.在t线上,股骨钩定位组股骨隧道位置与前内侧束(AM)位置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295),与后外侧束(PL)位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在h线上,股骨钩定位组股骨隧道位置与AM、PL位置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1).在t线和h线上,钻头直接定位组股骨隧道位置与AM、PL位置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25).结论 股骨钩定位法股骨隧道位置偏高、偏后,但长度较长;钻头直接定位法股骨隧道位置更接近解剖止点,但长度偏短.ACL单束重建术中股骨隧道定位方法可根据情况灵活选择.

  • 关节镜下前交叉韧带重建术后感染的诊断与治疗要点

    作者:傅捷;王晓宇;周密;郝岩;陈福文

    目的 探讨前交叉韧带(ACL)重建术后关节内感染的诊断标准、预防及治疗关键点.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7-01-2012-12关节镜下行ACL重建术后关节内感染5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术后关节内感染的诊断标准:膝疼痛在术后再度加重,伴体温升高;膝肿胀、积液或切口红肿;血液白细胞、中性粒细胞比例、ESR、CRP升高;关节液白细胞、中性粒细胞比例升高,葡萄糖浓度降低,以及细菌培养.总结5例感染者诊断、治疗过程及结果并回顾相关文献.结果 关节镜下ACL重建术102例中5例术后发生关节内感染(4.9%),其中仅1例细菌培养阳性(0.98%).采取清创后持续冲洗引流或间断穿刺冲洗治疗后保留移植韧带4例.结论 ACL重建术后关节内感染的治疗原则:早期干预以提高韧带保留率;清创后持续冲洗引流;使用敏感抗生素足疗程治疗;石膏或支具制动,延迟功能锻炼.

  • 自体半腱肌复合骨形态发生蛋白和同种异体骨重建前交叉韧带后腱-骨愈合的生物力学研究

    作者:翟文亮;练克俭;陈洋

    目的 研究骨形态发生蛋白(BMP)复合同种异体骨(DPB)对自体半腱肌肌腱重建前交叉韧带后腱-骨愈合的影响.方法 取64只成年新西兰大白兔,分成4组,建立左侧膝前交叉韧带(ACL)完全断裂模型.重建ACL时,于股骨隧道内分别植人BMP结合DPB、BMP、DPB.结果 术后3、6、12及24周BMP结合DPB腱-骨愈合及移植物抗拉强度大于其他各治疗组,P<0.05.结论 缓释载体DPB能延长BMP作用时间,提高移植物生物力学特性,拮抗骨吸收因子的负面效应,促进腱-骨愈合.

  • 8例关节镜下膝前交叉韧带重建术手术配合

    作者:尤祥妹

    交叉韧带为膝关节重要结构,各种因素导致交叉韧带损伤后的治疗系临床面临的棘手问题,传统方法以膝关节切开肉眼下行韧带重建术,关节创伤大,并发症多,很不理想.现利用关节镜技术,以微创手段完成上述治疗是目前较理想的手术方法[1].我院自2004年9月~2006年2月共开展8例镜下膝前交叉韧带重建术,近期疗效较为满意,现将手术配合报告如下.

  • 综合护理干预对前交叉韧带重建术后患者膝关节功能康复的影响

    作者:王淑娜

    目的:探讨综合护理干预对前交叉韧带重建术后患者膝关节功能康复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91例前交叉韧带重建术后患者,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45例,观察组46例,对照组实施传统护理措施,观察组在传统护理基础上实施综合护理干预,对比2组疼痛持续时间、住院时间、卧床时间、膝关节功能恢复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优良率97.83%,优于对照组80.00%,疼痛持续时间、住院时间、卧床时间均小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并发症发生率组间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前交叉韧带重建术后患者给予综合护理干预,可有效促进患者膝关节功能的恢复,且疼痛持续时间、住院时间、卧床时间短,安全性高.

  • 功能锻炼联合中药薰洗和手法在前交叉韧带重建术后康复治疗中的应用效果分析

    作者:赵志远

    目的:探讨针对前交叉韧带重建术患者,观察对其实施康复治疗中应用功能锻炼+中药熏洗+手法完成干预后获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我院2014年1月~2016年1月前交叉韧带重建术患者80例作为研究对象。针对所有患者在实施康复治疗过程中,选择功能锻炼+中药熏洗+手法进行。其中属于左膝患者42例,属于右膝患者38例;属于新鲜损伤的患者24例,属于陈旧性损伤的患者56例;属于开放性损伤的患者8例,属于闭合性损伤的患者72例。在所有患者中,合并出现半月板损伤的患者30例。对患者临床实施随访观察,针对所有患者膝关节疼痛改善的情况、患者肿胀消除情况、患者活动度改善的情况以及患者功能恢复的情况进行观察。结果:所有患者全部成功获得随访,对患者实施为期3个月~6个月的随访,平均随访时间为4.2±0.3个月。治疗前,患者的Lysholm膝关节功能评分为77.55±3.47分;治疗后,患者的评分为92.42±2.15分;治疗前患者的膝关节疼痛视觉模拟评分为8.15±1.4分;治疗后为1.85±0.22分。治疗前患者的膝关节周径为41.23±2.47cm;治疗后为34.70±0.86cm;在上述几方面,治疗后均明显优于治疗前(P<0.05)。结论:针对前交叉韧带重建术患者,在其后续康复治疗的过程中对患者选择功能锻炼+中药熏洗+手法进行干预,可以将患者的膝关节疼痛症状显著缓解,针对患者的膝关节肿胀消退发挥显著的促进作用,将患者的膝关节活动度显著改善,针对患者膝关节功能的恢复发挥显著的促进作用。

  • 未成年人前交叉韧带体部完全断裂的修复方法

    作者:刘洪亮;许树柴;李敏龙

    未成年人的前交叉韧带损伤占同期住院未成年人膝关节病的26.9%[1]。有人认为,未成年人骨骺未闭合,韧带重建用传统的方法,胫骨隧道钻孔势必损伤骨骺生长板,造成对未成年人的生长影响、旋转及成角畸形[2]。因此对于未成年人前交叉韧带断裂的治疗,主张先保守治疗,待骨骺闭合完全后,再行前交叉韧带重建手术。也有人认为,保守治疗会有造成半月板损害和软骨损伤的风险[3],因此主张对前交叉韧带完全断裂的未成年患者,行前交叉韧带重建术。现就目前未成年人前交叉韧带体部完全断裂的修复方法作一综述。

  • 保留韧带残端在前交叉韧带重建术中的价值

    作者:丁明(综述);张春礼(审校)

    前交叉韧带( anterior cruciate ligament,ACL)损伤是一种常见的运动损伤[1]。 ACL断裂造成的膝关节不稳不仅影响患者日常生活和运动,而且会造成关节内结构的进一步损伤。因此,为恢复膝关节结构及功能,对损伤的 ACL 进行重建已达成共识[2]。为了在ACL重建手术中清晰显露ACL股骨止点及胫骨的足迹,ACL重建术通常将ACL残端进行清扫[3]。近有研究证实,此类韧带残端具有维持膝关节本体感觉、促进移植物血管再生、有助于预防膝关节前向再松弛的作用,故ACL断裂患者术中保留韧带残端逐渐被临床医生认可,并在术后康复中取得了较满意的结果。本文就此做一综述。

  • 前交叉韧带重建术替代腱固定技术新进展

    作者:陈朝祥;陈志伟;曹盛俊

    前交叉韧带(anterior cruciate ligament,ACL)重建常用自体替代腱为骨-肌腱-骨(bone-patellar tendon-bone, BPTB)、股四头肌腱-髌骨(quadriceps tendon-patellar bone, QTPB)、Hamstring腱.

  • 膝关节前交叉韧带重建术中膝关节前外侧韧带的价值

    作者:张春礼;丁明;杜天舒

    在过去的数十年里,我们看到膝关节前交叉韧带( anterior cruciate ligament , ACL)重建术取得了巨大进展,从关节外到关节内,从开放手术到关节镜手术,从非解剖到解剖重建[1],目前的成功率达到85%左右。在失败的病例中,绝大多数是由于隧道位置错误,特别是股骨隧道错误,当然还有例如移植物张力不足、康复不当等其他方面原因,另外还有7%没有任何已知技术错误的病例逐渐发展出现残余轴移现象[2~5]。传统单束重建后对旋转控制存在不足[6],因此,改良为双束重建意图减少旋转不稳定,但没有很强临床和生物力学证据显示其优越性[7]。 Mcguire等[8]建议关节外重建治疗前外侧不稳定。有学者[9,10]采用三维MRI研究显示,ACL重建后膝关节由伸至屈时内旋较ACL 正常膝增大。这种现象显示单纯重建ACL并没有完全恢复膝关节的运动学,推测增大的屈膝内旋可能是由于损伤的膝关节前外侧韧带( anterolateral ligament of the knee ,ALL)未获得诊断和治疗。由于关节内ACL重建不能完全恢复膝关节的稳定性,特别是旋转稳定,近,国内外特别是国外,掀起ALL的研究热潮,对于ACL研究陷入迷茫的今天,似乎出现一线曙光,因此,很有必要进行全面总结,以便对未来的走向做出客观判断。

  • 前交叉韧带重建术后感染的临床分析与治疗

    作者:樊瑾;刘文杰;刘晓松;彭文俊

    目的:探讨前交叉韧带重建术后感染临床诊断及治疗,以期提高临床诊治水平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1月-2013年4月68例前交叉韧带重建术后感染患者,调查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和治疗效果等,总结其在临床诊断和治疗的情况,数据采用SPSS 13.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前交叉韧带重建术后感染临床表现以体温升高33例占48.53%、膝关节肿痛65例占95.59%、髌上囊压痛阳性59例占86.77%为主;实验室检查C‐反应蛋白>30 mmol/L者47例占69.12%、红细胞沉降率>50 mm/h者49例占72.06%、纤维蛋白原明显升高>20 g/L者45例占66.18%;病原菌以表皮葡萄球菌常见,共44株占60.27%;经过一系列保守或手术治疗后,膝关节活动度和稳定性均明显得到改善,关节镜复查正常率为89.71%。结论早期诊断前交叉韧带重建后感染,并及时行关节镜下清理术,抗菌药物治疗,辅以积极功能锻炼,可取得良好的临床效果。

  • MRI评估官兵前交叉韧带重建术后修复价值研究

    作者:张君;郑奎宏;文涛

    目的:探讨MRI检查评估官兵膝关节前交叉韧带(ACL)重建术后移植物修复的临床价值.方法:选择接受膝关节ACL重建术治疗的官兵30例为观察组,另选择同期接受相同术式治疗的地方患者30例为对照组.两组均于术后6个月、12个月接受MRI检查,比较两组不同随访时间移植物信号变化,评估修复情况.结果:(1)观察组ACL重建术后6个月,移植物显示良好8例,占26.7%;中等显示或显示不佳22例,占73.3%.术后12个月,显示良好20例,占66.7%,中等显示10例,占33.3%.术后12个月移植物显示情况显著优于术后6个月(P<0.05).(2)ACL重建术后6个月,两组Rak分值差异不显著(P>0.05);术后12个月,观察组Rak分值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应用MRI检查可动态评估官兵膝关节ACL重建术后移植物修复情况,为指导部队官兵术后康复训练提供参考依据.

  • 神经肌肉训练对运动员前交叉韧带重建术后康复的影响

    作者:张晓辉;廖八根;陈速;刘存忠

    目的:探讨神经肌肉训练对运动员前交叉韧带重建术后康复的影响.方法:选取前交叉韧带重建术后的运动员10例,随机分为两组:神经肌肉训练(neuromuscular training,NT)组和力量训练(strength training,ST)组,NT组应用神经肌肉训练,ST组则实施传统力量康复训练.采用Lachman试验、Pivot-Shift试验、IKDC和Lysholm评分、BTE PrimusRS等速肌力测试系统分别测试角速度为60°/s和240°/s时健、患侧股四头肌(E)和腘绳肌(F)肌力峰力矩(PT),两侧同名屈伸肌群峰力矩比值(R),一侧屈、伸肌群峰力矩(F/E)比值,比较两种不同康复训练的效果.结果:术后4~6个月,两组运动员膝Lanchman和Pivot shift检查结果均为阴性;6~12个月时,ST组与NT组的IKDC和Lysholm评分均显著高于3个月时(P<0.01),且NT组显著高于ST组(P<0.01).NT组运动员康复训练后同名肌群峰力矩比值(R)与ST组有显著差异(P<0.05),屈肌群改善尤为显著(P< 0.01);NT组F/E值与ST组差异显著(P<0.05).结论:前交叉韧带重建术后,结合神经肌肉训练的康复方法在肌肉力量、耐力、平衡能力方面的康复效果优于传统力量训练.

  • 引流对前交叉韧带重建术后早期康复的影响

    作者:陈粲一;徐斌;徐洪港;姜少伟;张瀚元

    目的:探讨术后引流对关节镜下前交叉韧带重建患者早期康复的影响.方法:将2016年5月~2017年3月于我科行前交叉韧带重建术的73例患者分为2组,一组术后放置引流(37例),另一组术后不放置引流(36例),术前准备、手术方法、术后处理按常规进行,观察两组患者的大腿周径、小腿周径、疼痛评分(VAS)、C反应蛋白(CRP)等指标.结果:术后第2天、第5天,引流组大腿周径与术前差值均小于未引流组(P<0.01),小腿周径与术前差值均小于未引流组(P<0.05),VAS评分均低于未引流组(P<0.01),CRP均低于未引流组(P<0.01).两组均未出现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伤口感染不愈合等并发症.结论:关节镜下前交叉韧带重建术后早期常规放置引流能有效改善术后腿部肿胀,缓解术后疼痛,减轻炎症反应.

  • 探讨和总结膝关节镜下前交叉韧带重建术的术中护理配合体会

    作者:朱玉春

    目的 探讨和总结膝关节镜下前交叉韧带重建术的术中护理配合体会.方法 64例需行膝关节镜下前交叉韧带重建术患者,随机分为护理组与对照组,每组32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护理组患者给予针对性特定护理.对两组患者的手术情况与治疗效果进行对比总结.结果 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及住院时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组Ⅰ期愈合率为96.88%(31/32)、6周后膝关节弯曲≥120°的几率为93.75%(30/32)、8周后膝关节屈伸功能正常率为90.63%(29/32),均高于对照组的81.25%(26/32)、75.00%(24/32)、68.75%(22/32),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针对性特定护理应用于膝关节镜下前交叉韧带重建术中能够帮助手术顺利进行,减轻患者痛苦,且患者术后恢复更好,值得临床推广.

  • 关节镜下膝关节前交叉韧带重建围术期护理

    作者:姜果;崔快

    目的 探讨前交叉韧带重建术后的患者通过康复护理使膝关节功能恢复的方法.方法 对2008年12月至2010年6月106例前交叉韧带重建术后患者,进行了系统的康复训练.结果 98例患者经6~12月访,膝关节功能均达到日常生活与工作需要,效果满意.结论 正确的康复训练,可以尽早恢复膝关节功能.

  • 神经肌肉训练对运动员前交叉韧带重建术后康复的影响

    作者:叶郁松

    目的 探讨神经肌肉训练对运动员前交叉韧带重建术后康复效果的影响.方法 该次研究中方便选取了60例2017年1—8月阶段在该机构实施膝前交叉韧带重建术后康复锻炼的运动员实施研究,以随机原则作为分组方式,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均设置30例运动员.两组运动员术后均给予常规康复训练,观察组在此基础上给予神经肌肉训练.结果 观察组运动员康复训练后的膝关节功能恢复效果优良率为93.33%(28/30);对照组为76.67%(23/30)(P<0.05).手术后的Lysholm膝关节功能评分,观察组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对行前交叉韧带重建术治疗的运动员,在术后康复训练过程中实施神经肌肉训练,能够显著改善运动员的膝关节功能.

  • 护理干预对膝关节镜下前交叉韧带重建术后功能恢复的效果观察

    作者:刘冰

    目的 观察分析综合护理对行膝关节镜下前交叉韧带(ACL)重建术的患者术后功能恢复的效果.方法 选取我院收治的80例行膝关节镜下ACL重建术的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给予综合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术后功能恢复的效果.结果 观察组优良率显著高于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均P<0.05);观察组关节活动度和Lysholm关节功能评分改善程度显著优于对照组(均P<0.01).结论 对行膝关节镜下ACL重建术的患者积极开展良好的综合护理,能够提高患者的临床疗效,降低不良反应的发生,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多形式健康宣教对前交叉韧带重建术患者的应用研究

    作者:黄文莉;普丽;高菲;王建伟

    目的:探讨多形式健康宣教对前交叉韧带重建术患者的应用效果。方法将我科2014年10月至2015年6月收治疗的110例前交叉韧带重建术患者随机分为A组和B组各55例,A组采用传统的健康宣教方法进行护理,B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采用多形式健康宣教方法,包括更新后的健康手册的发放,视频的播放,责任护士个性化指导等进行护理。比较2组患者术后1周、术后1、3月患者依从性,健康宣教接受程度,知识掌握情况及患者功能恢复情况。结果 B组患者术后依从性、健康宣教接受程度、知识掌握程度、功能恢复情况均优于A组,组间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结论多形式健康宣教如标准化视频集中播放,健康手册的发放,责任护士的个性化指导相结合,有利于强化宣教力度,节省护士宣教时间,提高护理满意度。

156 条记录 2/8 页 « 12345678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