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富血小板血浆联合间充质干细胞促进前交叉韧带腱骨愈合的临床疗效研究

    作者:陈宇;徐跻峰;章水均;毕擎

    目的 探讨富血小板血浆(PRP)联合间充质干细胞(MSCs)促进前交叉韧带(ACL)腱骨愈合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ACL损伤患者56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联合组和单一组各28例.两组患者均接受ACL重建术,单一组在关节腔内注射PRP凝胶,联合组在关节腔内注射PRP凝胶及MSCs,分别于术前及术后3、6、12个月比较两组胫骨隧道斜矢状面位大层面直径、Lysholm评分及国际膝关节文献委员会(IKDC)评分变化.结果 两组患者术后3、6、12个月胫骨隧道斜矢状面位大层面直径均明显低于术前(均P<0.05),且术后6、12个月联合组均明显低于单一组(均P<0.05);两组患者术后3、6、12个月Lysholm评分均明显高于术前(均P<0.05),且联合组均明显高于单一组(均P<0.05);两组患者术后3、6、12个月IKDC评分均明显高于术前(均P<0.05),且联合组明显高于单一组(均P<0.05).结论 PRP联合MSCs可明显促进ACL重建术后腱骨愈合,改善膝关节功能,较PRP单一使用效果更加显著.

  • 前交叉韧带重建术股骨隧道角度与隧道壁承受应力关系的研究

    作者:沈光思;徐又佳;周海斌;郭霞;牛文鑫;丁祖泉;董启榕

    目的 研究股骨隧道角度对股骨隧道壁接触应力的影响以及前交叉韧带(ACL)重建术后股骨隧道扩大面积小的佳股骨隧道角度.方法 基于MRI图像,建立不同股骨隧道角度的ACL重建后膝关节三维有限元模型,对模型进行加载计算,所得结果用文献报道的离体实验结果进行验证,对不同模型结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矢状位与股骨纵轴成10°及40°的隧道模型接触应力分别在后壁和前壁明显高于其他隧道模型接触应力;矢状位与股骨纵轴成25°的股骨隧道模型与与股骨纵轴成20°的股骨隧道模型相比,两者前壁接触应力无差别,但后者的后壁接触应力更大;矢状位与股骨纵轴成25°的股骨隧道模型与股骨纵轴成30°的股骨隧道模型相比,两者后壁接触应力无差别,但后者的前壁接触应力更大.结论 股骨隧道角度对股骨隧道壁的接触应力确有影响,与股骨纵轴成25°的股骨隧道能大程度地降低隧道壁接触应力,可能会缓解股骨隧道的扩大.

  • 收肌管阻滞在前交叉韧带重建术后镇痛的应用进展

    作者:殷浩荣

    前交叉韧带重建术是膝关节常见的手术方式,而术后患者会经历中度至重度的疼痛,这往往会影响患者的术后疗效,因此术后充分的镇痛显得尤为重要.超声引导下收肌管阻滞作为一种比较新颖的镇痛模式在膝关节置换术后镇痛已取得较好的临床效果,该文对其应用进展进行综述.

  • 前交叉韧带重建术中股骨外髁内侧壁成型效果观察

    作者:潘伟

    目的:观察前交叉韧带重建术中股骨外髁内侧壁成型效果.方法:在某医院医学试验伦理委员会批准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收入的80例前交叉韧带损伤患者分为对照组(单纯接受关节镜下前交叉韧带重建术治疗)及观察组(同时行股骨外髁内侧壁成型)各40例,随访1年时间,对两组患者临床疗效进行比较.结果:术前两组患者膝关节疼痛评分、膝关节活动度、稳定性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术后1个月、3个月、6个月、12个月均较术前明显改善,组内及组间相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前交叉韧带重建术中应用股骨外髁内侧壁成型可取得更为理想的疗效,且安全性高,值得推广使用.

  • 中药熏洗在关节镜下前交叉韧带重建术后的护理观察

    作者:李瑞娟

    目的 探讨对关节镜下前交叉韧带重建术患者行中药熏洗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 将2016年2月~2017年2月我院收治的84例关节镜下前交叉韧带重建术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护理方法的不同分为中医组和常规组,各42例.常规组行一般护理干预,中医组行中药熏洗护理干预,观察并比较两组护理效果以及膝关节恢复优良率.结果 中医组膝关节恢复优良率39例(92.86%)显著高于常规组26例(61.90%),中医组的护理满意度40例(95.24%)显著高于常规组30例(71.43%),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对关节镜下前交叉韧带重建术患者行中药熏洗干预,不仅能够满足患者的护理需求,同时,还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的膝关节活动功能.

  • 膝关节镜下前交叉韧带重建术后早期康复膝后疼痛的治疗28例

    作者:叶勇智

    膝关节镜下微创手术(ACL)重建前交叉韧带,是改善膝关节前交叉韧带断裂后关节不稳的根本解决方法.ACL重建术后康复的一个重要内容是膝关节屈膝练习,练习中会出现不同程度的膝前疼痛,而出现膝后疼痛的比例也很高,尤其在术后早期.笔者选择2010年6月-2012年6月治疗的90例单纯行ACL重建术后的早期患者中,有56例在屈曲练习中出现不同程度的膝后疼痛,占62.2%.膝关节镜手术虽然是微创手术,但手术创伤造成的炎症在早期的康复中仍然是不可忽视的.早期并发症如关节疼痛、积血、肿胀等处理不当,将增加患者痛苦,延缓康复进程.晚期出现关节粘连、关节僵硬的并发症,严重影响到关节功能.笔者在ACL重建术后早期康复出现膝后疼痛时,采用理筋手法、中药内治合CPM训练及冷疔治疗28例,疗效较好,现报道如下.

  • 关节镜下前交叉韧带重建术的康复护理

    作者:彭群

    目的 探讨关节镜下前交叉韧带重建术后患者通过康复护理使膝关节功能基本恢复到损伤前的方法.方法 对146例行关节镜下前交叉韧带重建术的患者,做好术前心理护理,术后密切观察病情,预防并发症,进行膝关节早期功能训练指导,出院指导和随访.结果 146例患者经6~12个月随访,90.4%的患者膝关节稳定性明显改善,活动度正常,8.2%的患者膝关节功能基本恢复,1.4%的患者膝关节功能无明显改变.结论 正确的康复护理是关节镜下前交叉韧带重建术后功能恢复的重要保证.

  • 系统性康复护理在关节镜下前交叉韧带重建术患者中的应用

    作者:吴素娟;王立新;杨意

    目的:探讨系统性康复护理在关节镜下前交叉韧带重建术患者中的应用方法及效果。方法:将50例关节镜下前交叉韧带重建术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22例和对照组28例,对照组患者于术后7~10 d出院自行康复,观察组患者在骨科专科护士指导下进行康复训练,比较两组患者6周、3个月及半年后Lysholm膝关节功能评分。结果:观察组各时段Lysholm膝关节功能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关节镜下前交叉韧带重建术后患者采取系统性康复护理,能有效促进膝关节功能康复。

  • 全程多方位康复护理干预在前交叉韧带重建术后患者中的应用

    作者:吴昕霞;张丽霞;夏玉姚;施广玲;储小艳;金娟

    目的:探讨全程多方位康复护理干预在前交叉韧带重建术后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84例前交叉韧带重建术后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干预组各42例,对照组给予常规康复护理,干预组给予全程多方位康复护理干预,比较两组临床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术后2周、1个月、3个月功能锻炼依从性优于对照组(P<0.05),术后2周、术后1个月膝关节活动度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术后3个月膝关节僵硬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全程多方位康复护理干预能有效提高前交叉韧带重建术后患者的功能锻炼依从性,促进膝关节活动度恢复.

  • 个体化营养支持联合功能锻炼对前交叉韧带重建术患者的影响

    作者:欧银燕;梁燕嫦;孙燕英;黄家英

    目的:探讨个体化营养支持联合功能锻炼对前交叉韧带重建术患者的影响.方法:选取2014年5月~2015年4月50例行前交叉韧带重建术患者设为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选取2015年5月~2016年4月50例行前交叉韧带重建术患者设为观察组,给予个体化营养支持联合功能锻炼.比较两组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术后3、5d血清血白蛋白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主动功能锻炼开始时间、首次下床时间、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膝关节功能优良率高于对照组(P<0.05),活动不适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个体化营养支持联合功能锻炼可促进前交叉韧带重建术患者术后膝关节功能恢复,改善机体营养状况及活动舒适度.

  • 医护一体化教育在关节镜下前交叉韧带重建术中的应用

    作者:杨兴兰;崔琳

    目的:探讨医护一体化教育在关节镜下前交叉韧带重建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302例患者随机分为医护一体化教育组和传统教育组各151例,比较两组教育达标率、满意度、依从性及术后3个月膝关节恢复情况和生活质量.结果:医护一体化教育组教育达标率、满意度、依从性及术后3个月Kujala评分、Lysholm评分、改良SF-36评分均高于传统教育组(P<0.05).结论:医护一体化教育能提高教育达标率、满意度、依从性,促进前交叉韧带重建术后患者功能恢复,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 关节镜下前交叉韧带重建术30例全程护理

    作者:真启云;谢军;肖黎;张云飞

    目的:探讨关节镜下前交叉韧带重建术的全程护理方法及效果.方法:对30例采用双枚股骨横穿钉(RIGIDfix)固定股骨端和带鞘锥形膨胀挤压螺钉(Intrafix)固定胫骨端关节镜下前交叉韧带重建术的患者实施全程护理,进行系统的康复功能锻炼指导,并对其效果进行客观评价.结果:本组30例患者均获得随访,术后膝关节活动范围均超过120°,无伸膝受限,Lysholm评分明显提高(P<0.01).结论:实施全程护理,进行系统的康复功能锻炼指导,对恢复膝关节活动度、患肢负重、平衡能力及重建患膝本体感觉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 膝关节镜下前交叉韧带重建术6例手术配合

    作者:徐进华

    2005年6月~2007年2月,我们行膝关节镜下自体髌骨韧带重建膝关节前交叉韧带手术6例,经精心手术配合,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

  • 膝关节镜下行前交叉韧带重建30例康复护理

    作者:谢红艳

    目的:探讨在膝关节镜下行前交叉韧带修复术患者的康复护理方法.方法:对30例在膝关节镜下行前交叉韧带重建术的患者采用术前、术后康复护理.结果:本组患者于术后14 d切口顺利愈合、拆线,膝关节功能恢复良好.结论:系统化的康复护理,是促使在膝关节镜下行前交叉韧带重建术的患者恢复膝关节正常功能,从而恢复正常生活和工作的有效措施.

  • 膝关节镜下前交叉韧带重建术105例康复护理

    作者:张宁;李英丽

    2005年1月~2006年12月,我们在膝关节镜下行前交叉韧带重建术105例,经精心康复护理,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

  • 早期功能锻炼对前交叉韧带重建术患者的影响

    作者:王凤梅

    2004年1月~2007年2月,我们对58例前交叉韧带(AcL)重建术患者实施早期功能锻炼,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临床资料 本组58例,男35例,女23例,13~52岁,左膝23例,右膝35例.

  • 单髁置换术治疗膝内侧间室关节炎合并前交叉韧带缺陷

    作者:薛华明;涂意辉;蔡珉巍;马童;刘晓东

    膝关节前交叉韧带(ACL)损伤是一类临床常见的疾病,Johnson DL等[1]报道ACL撕裂伤的年发病例数超过25万.关节镜下ACL重建术是一种较好的办法,患者能够获得较快,较好的功能恢复.然而,ACL缺陷并不常常单独存在,较多情况同时合并膝关节骨关节炎(OA),患者常表现为膝关节疼痛和(或)膝关节不稳定.尤其是对于相对年轻以及偏好运动的患者,采取何种治疗以获得疼痛的长期缓解,同时尽可能恢复较高的活动水平,一直以来争议不断.近5年来膝关节单髁置换术(unicompartmental knee arthroplasty,UKA)联合前交叉韧带重建术(anterior cruciate ligament reconstruction,ACLR)作为一种有效的治疗手段,取得了良好的治疗效果,现就这一临床技术应用的进展进行综述.

  • 关节镜下前交叉韧带重建术后早期康复效果评价

    作者:高骥;李双印

    目的 探讨关节镜下前交叉韧带重建术后早期康复治疗的方法,并评价其临床效果.方法 选择60例实施关节镜下前交叉韧带重建术后患者,随机分为常规组与个体化组,均在术后早期实施常规康复治疗,个体化组在此基础上接受个体化康复治疗.对比治疗前后膝关节功能评分和术后康复优良率,并统计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治疗后个体化组和常规组膝关节功能评分均较治疗前显著升高,且治疗后个体化组评分远高于常规组,本组内治疗前后及治疗后两组间膝关节功能评分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个体化组康复效果分布与常规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前者优良率高达93.33%,后者仅为76.67%,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个体化组总并发症发生率为3.33%,远低于常规组的16.67% (P <0.05).结论 个体化康复治疗方案对关节镜下前交叉韧带重建术后患者早期康复效果具有良好的促进作用,可有效改善膝关节功能,减少并发症发生.

  • 腘绳肌腱重建前交叉韧带术中自制门型钉联合可吸收螺钉的应用观察

    作者:罗高斌;韦达隆;劳山

    目的:观察腘绳肌腱重建前交叉韧带术中自制门型钉联合可吸收螺钉的固定效果及术后骨道直径变化。方法行关节镜下自体腘绳肌腱ACLR的患者127例,分为A组59和B组68例。 A组术中采用自制门形钉联合可吸收螺钉的固定胫骨端骨道编织肌腱;B组胫骨端采用可吸收螺钉固定。术后至少随访6个月,末次随访行患处正侧位X线检查测量胫骨骨道直径,进行前抽屉试验、膝关节Lysholm评分,评价屈伸活动范围。结果术后随访12~18个月。两组均无血管、神经损伤并发症。末次随访时A、B组骨道扩大发生率分别为86.4%、86.4%, X线正位片胫骨骨道直径扩大(2.97±0.43)、(3.03±0.38) mm,侧位片骨道直径扩大(3.04±0.51)、(3.11±0.44)mm,两组相比,P均>0.05。 A组前抽屉试验阳性12例、B组阳性24例,两组相比,P<0.05。 A、B组末次随访Lysholm评分分别为(91.2±4.4)、(91.2±4.4)分,膝关节屈伸活动范围分别为136.1°±4.9°、135.4°±5.2°,两组相比,P均>0.05。结论 ACLR中自制门形钉联合可吸收螺钉与可吸收螺钉固定的临床效果相近,术后均存在不同程度的胫骨骨道扩大;自制门形钉联合可吸收螺钉固定可能有助于控制术后早期关节前后松弛,但在控制胫骨骨道扩大方面较单纯使用可吸收螺钉无明显优势。

  • 保留残端重建兔前交叉韧带术对其胫骨骨道扩大的预防作用

    作者:张磊;孙荣鑫;王少军;白靖平

    目的 观察保留残端重建兔前交叉韧带(ACL)术对其胫骨骨道扩大的预防作用.方法 将45只新西兰兔随机分为鞘内残端保残组、牵张保残组、不保残重建组各15只,分别采用鞘内保留残端、牵张保留残端、不保留残端重建ACL.分别于术后3、6周用CT三维重建观察胫骨骨道扩大情况.结果 不保残重建组骨道扩大发生率、骨道扩大程度高于鞘内残端保残组、牵张保残组(P均<0.05),鞘内残端保残组、牵张保残组以上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不保残重建组骨道扩大类型以空洞型为主,鞘内残端保残组、牵张保残组以线型多见.结论 与不保留残端重建兔ACL相比,保留残端重建ACL能够降低术后骨道扩大的发生率和扩大程度.

156 条记录 5/8 页 « 12345678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