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内镜下黏膜切除术治疗胃息肉的护理体会

    作者:何金晓

    目的:探析内镜下黏膜切除术治疗胃息肉的临床疗效及护理体会。方法选取90例胃息肉患者,共120枚息肉,均通过内镜下给予黏膜切除术治疗,并在围术期给予患者有效的护理干预,分析其效果。结果本组90例患者(120枚息肉)中,115枚息肉在内镜下黏膜切除术治疗之后其病灶完整被切除,治愈率为95.83%(115/120);剩下的5枚息肉予行第2次内镜下黏膜切除术;有3例(3.33%)患者在手术治疗的过程中出血,通过内镜止血后停止,1例(1.11%)患者在术后出现迟发性出血,通过给予保守治疗停止出血。90例患者均未出现感染、穿孔等并发症。结论对于胃息肉患者采取内镜下黏膜切除术,效果较好,治愈率高,且能够减少对患者的创伤,操作简单;在围术期给予患者有效的护理干预,能够有效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

  • 胃息肉中TGF-β1、Smad 3的表达及其与 胃息肉癌变之间的相关性

    作者:师艾丽;李菲;陈启龙;安俊平;宋苏华

    目的 探讨TGF-β1及其信号通路在胃息肉中的表达及与胃息肉癌变之间的相关性.方法 选取徐州市肿瘤医院2012年1月~2014年11月间接受胃镜检查发现为胃息肉及胃癌的住院患者为试验对象,其中胃息肉30例,胃癌30例,慢性胃炎20例,进行胃镜下活检,胃息肉均行EMR治疗,胃癌患者行常规胃大部切除术,术前未行常规放化疗,采用SP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检测不同病变中的TGF-β1、Smad 3的表达水平,结合临床对检查指标进行分析.结果 Smad 3在胃癌组的表达低,与正常胃组织组及胃息肉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TGF-β1在胃癌组的表达高于正常胃组织组及胃息肉组(P<0.05),TGF-β1的高表达多见于低分化,有淋巴结转移及Ⅲ-Ⅳ期的胃癌组中.Smad 3胃息肉中的表达低于正常胃组织组(P<0.05),TGF-β1在胃息肉组中的表达高于正常胃组织组(P<0.05).TGF-β1与Smad 3之间的表达呈负相关性.TGF-β1、Smad 3在胃癌中的表达和年龄及性别无关.结论 不同类型胃息肉中的TGF-β1、Smad 3蛋白的表达水平不同,TGF-β1、Smad 3蛋白的表达可作为胃息肉癌变风险预测的临床诊断指标.

  • 胃息肉应用内镜下黏膜切除术治疗的护理体会

    作者:刘梅红

    目的 探讨胃息肉应用内镜下黏膜切除术治疗的护理措施.方法 回顾分析12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本组162枚息肉中,151枚经首次或再次EMR治疗病灶完整切除,11枚术后病理示浸润癌再追加外科手术.术中出血7例,均经内镜下止血成功.术后迟发出血2例,经输血及内科保守治疗后出血停止;无穿孔、感染及其他并发症发生.结论内镜下切除胃息肉是目前治疗胃息肉的重要手段,减少了外科手术带来的创伤,且操作方法简单、方便、痛苦少、创伤性小,患者及家属易于接受.护理人员应做好围术期护理,对减少并发症,促进患者康复至关重要.

  • 无痛胃镜下高频电凝切除胃息肉的疗效

    作者:温志辉

    目的 观察与分析无痛胃镜下高频电凝切除胃息肉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 选取2015年8月~2017年3月在我院接受胃息肉切除术的11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其治疗方式的不同分为常规组与无痛组,每组各55例.常规组采用活检夹除术,无痛组采用无痛胃镜下高频电凝切除术,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 无痛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有效率高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无痛组患者的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无痛组患者的临床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临床胃息肉患者行无痛胃镜下高频电凝切除术,临床治疗效果较为显著,并发症发生率较低,值得临床推广及应用.

  • 内镜下氩气刀治疗胃息肉的临床护理体会

    作者:李晓凤

    目的 内镜下氩气刀治疗胃息肉的临床护理体会分析.方法 选取我院行内镜下氩气刀治疗的80例胃息肉随机分为对照组、观察组,均40例,对照组接受常规护理,观察组接受综合护理,分析两护理满意度、并发症.结果 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护理满意度均较对照组优,差异显著(P<0.05).结论 在内镜下氩气刀治疗胃息肉患者临床期间加以综合护理,并发症减少,护理满意度提高.

  • 张子其篇

    作者:

    消化道疾病的多样性施治医生看病先替病人想1991年8月,我遇到这样一位病人,男,71岁.因上腹隐痛40余年,偶有呕吐物中带血丝.行胃镜检查,看到胃内情况后,倒让我暗自吸了口凉气:患者从胃底到胃体长满了2mm~5mm在小的宽基或亚蒂息肉,如果说数也数不清有些夸张,用密密麻麻来形容则一点也不过分.活检病理诊断是粘膜再生性息肉.文献认为胃息肉多发生在胃窦,胃体少见,常为单发,超过100颗以上的息肉病更是少见,至今在我室行胃镜检查的3048例老年人中也仅见此例.再生性息肉与增生性息肉一样,一般无恶变倾向,但仍有恶变的报道.

  • 胃息肉切除术的护理体会

    目的:总结胃息肉切除术病人的护理方法及效果。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法对本院2014年1月—2014年12月行胃息肉切除术的30例胃息肉病人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总结对他们采用的护理方法及效果。结果术后病人均解除了鼻塞症状,没有出现严重并发症。结论针对行胃息肉切除术病人的特点,对其进行有针对性的护理,有助于促进手术的顺利进行,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几率,有助于促进病人早日康复。

    关键词: 胃息肉 电切术 护理
  • 胃息肉发生的相关影响因素的研究进展

    作者:陈春燕;朱海杭

    胃息肉是胃黏膜增生性疾病,病变局限于黏膜层和黏膜下层,胃息肉在幽门螺杆菌感染、抑酸剂使用、慢性炎症刺激、饮食和生活习惯等多种因素的共同作用下形成,但目前胃息肉确切的发病机制尚不完全清楚.胃息肉无特异性临床表现,绝大部分胃息肉由胃镜检查时偶然发现,有一定恶变潜能,尤其是腺瘤性息肉,与早期胃癌密切相关.随着电子胃镜的广泛应用,胃息肉的检出率逐年增加.胃息肉的恶性转化倾向使胃息肉成为一个主要的临床问题.

  • CyclinD1和PTEN在胃息肉恶变过程中的研究

    作者:张云;高俊霞;王纯波;王淑梅;郭红霞;王艳苹

    目的 检测CyclinD1、PTEN两种蛋白在胃息肉恶变多阶段过程中的表达情况,以及指标间相互关系及生物学意义.方法 课题组于2009年5月至2010年10月选取牡丹江医学院红旗医院患者标本采用S-P免疫组织化学法,分别对正常胃黏膜、慢性胃炎、增生性胃息肉、腺瘤性胃息肉、低分化胃癌、高分化胃癌各20例患者的标本进行检测.结果 CyclinD1在上述标本中的表达分别为15%、25%、0%、25%、40%、50%,其中增生性胃息肉和高分化胃癌表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PTEN蛋白的表达,依次分别为85%、55%、65%、60%、35%、15%,其中正常胃黏膜和高分化胃癌中表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CyclinD1、PTEN在胃癌中的表达呈正相关(r=0.4000,P<0.05).结论 胃息肉恶变多阶段的发生、发展可能与CyclinD1的高表达及PTEN的表达下调有关,而两者呈两因素相关关系,联合检测CyclinD1和PTEN可以作为诊断与评估胃息肉恶变的重要生物学检测指标.

    关键词: 胃息肉 胃癌 CyclinD1 PTEN
  • 老年常见胃息肉病理分析、内镜观察及治疗

    作者:夏淑晶;唐立中

    目的:探讨老年常见胃息肉病理分析、内镜观察及治疗方法。方法100例行胃镜检查并接受治疗的胃息肉老年患者,对常见胃息肉进行病理分析、内镜观察并且比较不同年龄患者的息肉病理类型;比较不同胃息肉的形态及病理类型。结果①60~69岁患者与70~80岁患者炎性增生性息肉比例、腺瘤性息肉比例、胃底腺息肉比例结果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炎性增生性息肉检出率明显高于腺瘤性息肉与胃底腺息肉。②炎性增生性息肉、腺瘤性息肉、胃底腺息肉中以山田Ⅱ型为好发,山田Ⅰ型、山田Ⅲ型、山田Ⅳ型发病比例基本类似。结论本次研究认为老年人群中胃息肉发病率较高,其中以炎性增生性息肉为多见。

  • 无痛胃镜下氩离子凝固术治疗胃息肉90例护理效果研究

    作者:乔俊枝

    目的 分析无痛胃镜下氩离子凝固术治疗胃息肉的护理效果.方法 90例胃息肉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5例.两组患者均实施无痛胃镜下氩离子凝固术治疗,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采用围手术期护理.比较两组患者护理满意度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观察组患者护理满意度为97.78%,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5.56%,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为2.22%,显著低于对照组的22.22%,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无痛胃镜下氩离子凝固术治疗胃息肉中实施围手术期护理干预,能够有效降低术后并发症的发生,同时还能有效提高患者的护理满意度,值得临床推广.

  • 不同类型胃息肉组织中COX-2基因蛋白的表达及其意义

    作者:李士坤;任庆梅;陈克河

    目的 探讨不同类型胃息肉组织中环氧合酶-2(COX-2)蛋白的表达情况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对内镜下摘除129例胃息肉进行病理组织分类,并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技术检测COX-2蛋白的表达情况.结果 在129例胃息肉中经HE染色病理识别有增生性息肉57例,炎性息肉39例,腺瘤样息肉33例;COX-2在它们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29.8%(17/57)、38.5%(15/39)和63.6%(21/33),各组之间比较差异显著(P<0.05),以腺瘤样息肉组表达率高(P<0.01).结论 检测胃息肉组织中COX-2蛋白的表达情况对它的发病机理及恶性病变倾向提供依据,对其治疗和随访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

    关键词: 胃息肉 COX-2
  • 第三讲社区常见疾病第一章常见内科疾病

    作者:杨静;林继超

    第十八节胃癌胃癌是常见的消化系统恶性肿瘤,多见于中老年,男性居多.其病因与发病机制尚未明确,可能与环境因素、饮食习惯(长期食用盐腌、霉变、油炸、熏制食品)、幽门螺杆菌(Hp)感染、遗传因素及癌前病变(慢性萎缩性胃炎、胃息肉等)等有关.好发部位依次为胃窦、胃小弯、贲门、胃体及胃底,组织学分类以腺癌常见.

  • 名医印会河教授临床抓主症经验集萃(24)

    作者:陈庆平;徐蒙;王诗雅

    2.7胃阴不足(萎缩性胃炎)刘某,女,50岁,中日友好医院病案号529449.初诊:1991年12月2日.主诉:胃脘痛半年余.病史:近半年来胃脘阵痛发堵,口干咽痛,食后还饱,大便干.胃镜、病理示:萎缩性胃炎,胃息肉.否认肝炎、肺结核史.西医诊断:萎缩性胃炎.证属胃阴不足.

  • 内镜下氩离子凝固术在胃息肉临床治疗中的应用研究

    作者:黄文峰;张自翔

    目的:探讨内镜下氩离子凝固术在胃息肉临床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就诊于本院的144例胃息肉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氩离子组(72例,142枚)和电凝组(72例,131枚),分别采用氩离子凝固术和高频电凝切除法治疗,统计一次性清除率、并发症发生率,对比两组治疗效果。结果:氩离子组一次性切除130枚(91.55%),电凝组一次性切除108枚(82.44%),氩离子组一次性切除率高于电凝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氩离子组腹痛、腹胀、出血、穿孔并发症例数分别为4、2、0、0例,并发症发生率8.33%,电分别为6、3、4、2例,并发症发生率20.83%,氩离子组显著低于电凝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氩离子凝固术治疗胃息肉,一次性切除率、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均优于高频电凝切除法,临床上可推广应用。

  • 胃底多发息肉氩离子凝固术致胃穿孔1例

    作者:练海燕;夏扬潮;潘美云

    本文报道1例胃底多发息肉患者行胃镜下氩离子凝固术(argonplasma coagulation,APC)出现无临床症状胃穿孔表现.1病例介绍患者,女,60岁,因反复上腹痛5年,加重2周,发现胃息肉5 d于2009年6月8日入院,患者因5年前出现上腹隐痛,无节律性,偶伴反酸、嗳气,大便正常.

  • 胃低级别上皮内瘤变和肠上皮化生的相关因素分析

    作者:丁向萍;陈丽;张锦华;庄剑波;赵钰;张富花

    目的 通过对胃癌前疾病的胃镜下诊断及病理诊断结果资料分析,了解内镜诊断与病理诊断之间不一致性,进一步提高内镜诊断的准确率.通过分析胃低级别上皮内瘤变(low-grade intraepithelial neoplasia LGIN)和肠上皮化生(intestinal metaplasia,IM)与萎缩性胃炎、胃溃疡及胃息肉的相关性,提示癌前疾病的治疗和随访是预防胃癌的关键环节.方法 回顾性分析甘肃省第二人民医院2011年5月~2015年3月胃镜下诊断萎缩性胃炎71例,胃溃疡317例,胃息肉70例,内镜下取活检组织、息肉切除及内镜下黏膜切除术(endoscopic mucosa resection,EMR)进行病理检查,判断胃镜及病理诊断癌前疾病的符合率,以及病理诊断不同癌前疾病伴发低级别上皮内瘤变和肠上皮化生的风险性.结果 胃镜与病理诊断胃息肉的符合率为90.7%,萎缩性胃炎的符合率为87.5%和胃溃疡的符合率为60.1%.萎缩、溃疡及息肉伴发低级别上皮内瘤变和肠上皮化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目前癌前病变的诊断仍以病理诊断为主,内镜诊断与病理诊断仍有一定的差异.萎缩性胃炎伴发低级别上皮内瘤变和肠上皮化生的比率高于胃溃疡及胃息肉(P<0.05).因此,对溃疡、萎缩及息肉的干预、逆转低级别上皮内瘤变和肠上皮化生有很大的临床意义,对胃癌的预防有积极的意义.

  • 内镜下高频电凝电切术配合康复新液治疗胃肠息肉32例报告

    作者:袁经祥

    内镜下治疗消化道息肉方法颇多,高频电凝电切术因其简便,安全、痛苦少,适用范围广而成为基层医院首选的治疗方法[1].作者自2006年12月至2007年12月对胃肠息肉患者作高频电凝电切术配合康复新液治疗32例,术后有效率100%,现总结如下.

  • 窄带成像放大内镜和TNFR1表达在胃息肉中的诊断价值

    作者:张红梅;仲华;张小茜;李蕾;高志星

    目的 探讨窄带成像放大内镜和TNFR1表达在胃息肉诊断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采用内镜窄带成像放大技术观察123例胃黏膜腺管开口,根据Sakaki标准进行胃小凹分型,用免疫组化法检测病变组织的TNFR1表达,比较不同病理类型胃息肉及不同胃小凹分型的TNFR1表达情况.结果 1、窄带成像放大内镜下胃小凹基本形态与不同病理类型胃息肉的之间关系密切(r=0.872,P<0.05);2、TNFR1的表达率在正常胃粘膜、炎性息肉、增生性息肉、腺瘤性息肉、胃癌中分别为33.3%、42.1%、46.4%、87.5%、90.0%,炎性息肉及增生性息肉组表达率与腺瘤性息肉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TNFR1的表达率在胃小凹A型、B型、C型、D型、E型和F型中分别为23.9%、43.6%、44.4%、75.0%、83.3%、89.5%.结论 窄带成像放大内镜对胃息肉性质的诊断与病理诊断具有高度一致性,TNFR1在可望作为胃癌前病变的分子标记物.

  • 胃癌的手术治疗

    作者:潘顺章

    胃癌是常见的恶性肿瘤,占我国各种恶性肿瘤第一位.好发年龄在50岁以上,男多于女.1 病因尚未十分明确,与多种因素有关,如地域环境因素、饮食生活习惯、幽门螺杆菌(HP)的感染、遗传和基因等.此外,某些疾病是胃癌的癌前疾病,如胃息肉、胃溃疡、萎缩性胃炎、残胃炎、胃黏膜巨大皱襞征等.

398 条记录 4/20 页 « 12345678...1920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