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内镜下橡皮圈套扎器法黏膜切除术治疗上消化道黏膜下小肿瘤的效果分析

    作者:唐凤英;张伟;杨银利;许栗晓媛;相祎;孙杰;吴洁琼

    目的 评价内镜下橡皮圈套扎器法黏膜切除术治疗上消化道黏膜下小肿瘤的临床有效性、安全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消化内科2011年7月至2014年12月行橡皮圈套扎器法黏膜切除术治疗上消化道黏膜下肿瘤患者105例临床资料,观察患者手术疗效.结果 105例患者共切除肿瘤108个,食管47个,贲门9个,胃52个,3例患者多发小肿瘤.肿瘤大小为0.4~1.0 cm3,平均0.83 cm3.术后并发症有出血2例,5例术后胸痛、腹痛,无穿孔发生.术后病理显示病变以平滑肌瘤(61个)和间质瘤(22个)为主.结论 内镜下橡皮圈套扎器法黏膜切除术治疗上消化道黏膜下肿瘤方便、安全、有效.

  • 内镜下黏膜切除术治疗老年胃肠道息肉患者的临床效果

    作者:裴效瑞;张权;卢德宝

    目的 探讨内镜下黏膜切除术治疗老年胃肠道息肉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 对2015年1月至2017年1月确诊为胃肠道息肉并进行内镜诊治的患者进行筛选,选取86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内镜下电凝切除术的43例患者作为对照组,采用内镜下黏膜切除术的43例患者作为试验组,对两组白细胞介素(IL),外周血红细胞免疫功能,黏膜组织、血清中炎症介质等进行观察分析.结果 试验组IL水平,外周血红细胞免疫功能,黏膜组织、血清中炎症介质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采用内镜下黏膜切除术治疗老年胃肠道息肉患者,伤口小、感染率低,对红细胞的免疫功能影响较小.

  • 内镜黏膜下剥离术和黏膜切除术治疗早期胃癌患者的效果比较

    作者:缪许晶;林丽云

    目的 比较内镜黏膜下剥离术和黏膜切除术治疗早期胃癌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2016年4月至2017年4月医院收治的102例早期胃癌患者,按照手术方式不同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各51例.给予对照组黏膜切除术治疗,给予试验组内镜黏膜下剥离术治疗,观察两组临床疗效、病灶切除率、术中出血量.结果 试验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 05).试验组病灶切除率高于对照组,术中出血量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 05).结论 内镜黏膜下剥离术和黏膜切除术治疗早期胃癌患者的都有一定的效果,但内镜黏膜下剥离术具有一定的优越性,并发症发生率较低.

  • 消化内镜下黏膜切除术对食管粘膜下肿瘤的治疗效果观察

    作者:付岩

    目的:观察分析消化内镜下黏膜切除术治疗食管黏膜下肿瘤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我院2016年2月-2017年12月收治的食管黏膜下肿瘤患者92例作为本次的研究对象,随机将其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46例.研究组患者采取消化内镜下黏膜切除术进行治疗,对照组患者采取胸腔镜下黏膜切除术进行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以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结果:与对照组比较,研究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以及住院时间均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的食管狭窄、食管穿孔以及创面渗血等并发症发生率为4.35%,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的15.2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消化内镜下黏膜切除术治疗食管黏膜下肿瘤患者,可以有效的缩短手术时间以及住院时间,减少患者术中出血量,术后并发症发生率较低,值得临床进行广泛的推广.

  • 早期胃癌患者行内镜黏膜下剥离术和黏膜切除术治疗的临床对比分析

    作者:王伶芬

    目的:对比早期胃癌患者行内镜黏膜下剥离术和黏膜切除术治疗的临床效果.结果:选取2017年3月至2018年2月本院收治的56例早期胃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数字随机法将其分成两组,一组采用内镜黏膜下剥离术,为研究组,一组采用黏膜切除术,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效果.结果:研究组患者手术时间为(60.8±15.3)min,术中出血量为(68.9±13.4)ml,病灶切除率为(95.7±2.4)%,各项数据与对照组比较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为7.14%(2例),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为28.57%(8例),两组数据比较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早期胃癌行内镜黏膜下剥离术手术时间较长,但治疗效果好,对患者损伤小,预后更佳,值得推广使用.

  • 内镜下黏膜切除术(EMR)在消化道黏膜隆起性病变中的临床应用

    作者:于萍;万思明;代雪艳

    目的 分析探讨在消化道黏膜隆起性病变中使用内镜下黏膜切除术(EMR)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 将2016年6月—2017年11月收治的76例共126处消化道粘膜隆起性病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患者具体情况为其进行内镜下黏膜切除术(EMR)或者内镜下黏膜分片切除术(EPMR),对其临床治疗情况进行观察分析.结果 72例患者接受了EMR治疗,有2例患者没能完全切除,术后进行了外科手术治疗,治愈率为97.22%(70/72);4例患者病灶大于2.0 cm,接受了EPMR,7处隆起全部完全切除,治愈率为100.00%(4/4),76例患者中有4例(5.26%)在术中有少量出血情况,及时治疗后成功止血.术中及术后无穿孔情况出现.病理检查结果显示72处为良性腺瘤,29处为增生性息肉,12处为炎性息肉,10处为不典型增生,2处为黏膜内癌,1处为黏膜下层癌.对患者进行术后6个月复查,均无病变残留或复发情况.结论 为消化道黏膜隆起性病变患者进行内镜指导下的黏膜切除术具有较好的治疗效果,且并发症少,具有临床推广应用价值.

  • 内镜下黏膜切除术治疗胃食管癌前病变35例临床分析

    作者:王金标;曾思云;马智勇

    目的 探讨内镜下黏膜切除术治疗胃食管癌前病变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择2008年3月至2011年2月我院收治的内镜下黏膜切除术患者35例,术后均经病理检查诊断为异型增生.回顾性分析其临床资料,对比手术前后病理结果,并对术后并发症和复发情况进行观察和处理.结果 35例患者共切除病变42处,其中首次完全切除40处,占95.24%.术后经病理检查诊断为轻度异型增生7处,中度异型增生16处,重度异型增生19处.手术前后病理结果相符者37处.术后发生出血10例,经对症处理后均痊愈或好转,未发生一例食管狭窄、穿孔等严重并发症.术后随访半年,1例患者发现食管新发病灶1处,经再次手术治疗后痊愈.结论 内镜下黏膜切除术是治疗胃食管癌前病变的有效方法之一,对术前活体组织病理检查为异型增生的病变均应及时进行内镜下黏膜切除术治疗.

  • 内镜下黏膜切除术与高频电切术治疗直径>20mm结肠息肉的临床对比研究

    作者:黄长玉;吴攀;晋琼玉

    目的 比较内镜下黏膜切除术与高频电切术治疗直径>20mm 结肠息肉的临床效果.方法 以前瞻性研究法,入选2014年4月-2016年7月52例结肠息肉直径>20mm的患者,按随机分配原则分为内镜下黏膜切除27例与电切组25例.比较两组的一次手术成功率、并发症、手术时间、住院时间以及术后随访一年的复发情况.结果 内镜下黏膜切除组的一次手术成功率明显高于电切组(P<0.05),手术时间较电切组明显延长(P<0.05),而出血率、住院时间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随访1年及以上未见复发.结论 对于直径>20mm的结肠息肉可优选内镜下黏膜切除术治疗,是一种相对安全有效的微创疗法.

  • 内镜下黏膜切除术及其随访对胃黏膜不典型增生患者的意义

    作者:陈立敏;祖庆余;王艳玲;龚莹莹;赵静;张玉波

    目的:探讨胃黏膜不典型增生患者内镜下黏膜切除术及内镜随访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06年1月至2014年1月因胃黏膜不典型增生而定期进行内镜随访的患者150例为随访组,选取因重度胃黏膜不典型增生而行内镜下黏膜切除术并定期进行内镜随访的100例患者为治疗组。对比分析两组患者发生癌变和疾病逆转情况。结果治疗组患者的平均随访时间(3.9±0.6年)短于随访组(4.5±0.8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治疗组患者的平均每人复查内镜次数(4.3±0.7次)低于随访组(5.1±0.5次),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治疗组患者的逆转率(47.00%)低于随访组(63.33%),癌变率(3.00%)低于随访组(12.0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 ﹤0.05)。随着胃黏膜不典型病变程度的加重,逆转率逐渐降低,癌变率逐渐升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 ﹤0.05)。结论随访可以使胃黏膜不典型增生患者早期发现胃癌,内镜下黏膜切除术则可以减少这类患者的癌变。

  • 中国消化内镜治疗水平现状

    作者:苏鲁

    随着消化内镜治疗附件的不断发明和临床应用,治疗项目在不断扩大,且向纵深开展.近十多年来取得了飞速发展.(1)消化道大出血的内镜止血术不论是静脉曲张破裂出血还是其他原因的出血,通过局部喷洒止血剂、局部注射止血剂、金属夹子、激光、微波、套扎器止血等,已使即刻止血成功率达到95%以上,其中包括动脉破裂出血.(2)消化道息肉切除术:通过高频电、微波等方法的治疗,目前已可使95%以上的消化道息肉得到治疗,且出血、穿孔并发症的发生率控制在5%以下.(3)消化道早期癌的切除术:按照内镜绝对指征,内镜下使用多种黏膜切除术方法可使早期癌的完全切除率达到95%.但目前能够开展此工作的医院尚不普及,且用超声内镜进行术前确定癌灶浸润深度的论文尚少.(4)消化道狭窄扩张术:使用探条、气囊、电切、微波、激光等方法可使不同类型的狭窄段得到扩张,其短期疗效达到95~l00%.对于一些癌性狭窄的患者,扩张后可放置各种支架而保持其通畅,其成功率在95%以上.(5)胰胆疾病的治疗:目前已在全国较大范围开展了乳头切开、取石、内外引流管的植入等治疗.但如何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和进一步扩大开展医院是今后的发展方向.(6)超声内镜及其微探头:其在确定癌灶浸润深度、确定病变性质等方面已显示出优越性,配合细针穿刺、活检可大大提高诊断的准确率和治疗作用,有待今后扩大应用医院.

  • 内镜下黏膜切除术治疗老年人胃肠息肉

    作者:张晓华;朱人敏;吴晓尉;杨妙芳;郭美霞;王彬

    内镜下黏膜切除术(endoscopic mucosal resection,EMR)是目前对胃肠道表浅型病变的一种微创治疗[1,2].2003年10月至2009年10月,南京军区南京总医院对109例老年人胃息肉和346例老年人大肠息肉行EMR治疗,现报告如下.

  • 直针纵向缝合在痔悬吊固定术中的应用

    作者:陈侃;王健;单丽霞

    传统的痔切除术治疗Ⅲ~Ⅳ度痔虽然有效,但是患者较痛苦、并发症也多[1]。肛门镜下吻合器痔上黏膜切除术(procedure for prolapse and hemorrhoids,PPH)虽然痛苦小,并发症少,但其费用昂贵。我们自从2005年起对108例Ⅲ~Ⅳ度痔患者(A组)采用直针纵向缝合方法进行痔悬吊固定术,现报告如下。

  • 金属夹处理胃广基息肉黏膜切除创面92例分析

    作者:李颖欣;肖亚利;杨国常;祖庆余;陈立敏

    目前,内镜下黏膜切除术(EMR)已成为常规内镜下治疗早期胃癌及消化道黏膜和黏膜下层病变的方法之一[1].术中如果没有出血等情况,术后创面一般按照溃疡处置,创面愈合较慢.为加快创面愈合,防止术后出血,2011年10月-2014年11月,我们采用金属夹处理胃广基息肉EMR创面92例,效果满意.现分析报告如下.

  • 胃息肉应用内镜下黏膜切除术治疗的护理体会

    作者:刘梅红

    目的 探讨胃息肉应用内镜下黏膜切除术治疗的护理措施.方法 回顾分析12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本组162枚息肉中,151枚经首次或再次EMR治疗病灶完整切除,11枚术后病理示浸润癌再追加外科手术.术中出血7例,均经内镜下止血成功.术后迟发出血2例,经输血及内科保守治疗后出血停止;无穿孔、感染及其他并发症发生.结论内镜下切除胃息肉是目前治疗胃息肉的重要手段,减少了外科手术带来的创伤,且操作方法简单、方便、痛苦少、创伤性小,患者及家属易于接受.护理人员应做好围术期护理,对减少并发症,促进患者康复至关重要.

  • 上消化道黏膜下肿瘤内镜切除术分析

    作者:孙静;杨英

    目的 探讨上消化道黏膜下肿瘤(submucosal tumors,SMT)内镜切除术的诊断和治疗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2011年12月在本院内镜中心行上消化道SMT内镜切除术的49例患者,比较术前超声内镜(endoscopic ultrasonography,EUS)影像、切除方式、治疗效果、术后病理等.结果 超声内镜示SMT起源于黏膜肌层34例、黏膜下层9例、固有肌层6例.采用黏膜切除术39例,尼龙绳套扎5例,APC烧灼5例.病理示间质瘤26例,平滑肌瘤4例,囊肿3例,炎性息肉5例,异位胰腺1例.尼龙绳套扎和APC治疗病例无法送病理检查.其中出血2例,未见穿孔.结论 内镜下切除SMT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并可获得组织学诊断;EUS在术前诊断SMT有一定参考价值,并可预测内镜切除的安全性.

  • 内镜在大肠侧向发育型肿瘤诊治中的临床价值

    作者:张其德;韩树堂;周晓白;胡余美;张以洋;肖君;张小琴

    目的 对大肠侧向发育型肿瘤(LST)内镜下大体形态、腺管开口(Pit)类型、病理形态及内镜下处理等进行研究.方法 记录所有大肠LST的电子肠镜下病变大体形态,所有病变均行超声肠镜检查,观察病变的Pit类型.结果 8例患者共检出9个病灶,病变部位:升结肠2个,横结肠1个,降结肠1个,乙状结肠2个,直肠3个.电子肠镜下病变大体形态:颗粒均一型1个,结节混合型5个,扁平隆起型3个,假凹陷型0个;Pit类型:Ⅱ型2个,ⅢL型4个,Ⅳ型3个.病理形态:管状腺瘤4个,绒毛状管状腺瘤伴中重度异型增生3个,增生性息肉伴腺瘤样改变2个.8个病灶行内镜下分片黏膜切除术(EPMR),1个病灶行外科手术.结论 大肠LST内镜形态具有一定特殊性,处理方法可采用内镜下黏膜切除术(EMR)或EPMR.

  • 大鼠胃黏膜电切术后止血治疗前后局部组织中CTGF和EGF-R的变化

    作者:谭庆华;曾菁;王健;周力

    目的:明确大鼠胃黏膜电切术后创面局部胃壁组织中CTGF和EGF-R变化的意义,以及止血治疗对这一变化的影响.方法:48只大鼠随机分成4组,正常对照组、未治疗组、酚磺乙胺组和6-氨基己酸组.除正常对照组外,其余各组动物均接受剖腹手术.通过胃窦前壁小切口行胃窦黏膜电切术.用酚磺乙胺注射液(0.09 mg/kg)和6-氨基己酸注射液(0.72 mg/kg)行腹腔内注射,2次/d.未治疗组术后用等量生理盐水腹腔注射.酚磺乙胺组、6-氨基己酸组和未治疗组大鼠分别于术后第1、2、4周用离断颈椎法分批处死.正常对照组不做特殊处理,适应性喂养1周后处死.留取电切术后局部胃壁组织行石蜡切片.用SABC法进行CTGF和EGF-R免疫组化染色.用图像分析测定2种生长因子阳性表达部位的积分密度值(IOD).结果:正常大鼠胃壁组织中有少量CTGF及EGF-R表达.电切术后这种阳性表达明显增加;而酚磺乙胺注射液和6-氨基己酸注射液腹腔注射后,2种生长因子的IOD增加更明显,特别是术后第14天.结论:电切术后壁细胞参与了黏膜损伤修复的调节,酚磺乙胺与6-氨基己酸的运用有助于切除部位创面的愈合.

  • 肠镜下结肠巨大息肉切除的临床分析

    作者:朴香月

    目的:探讨肠镜下结肠巨大息肉切除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2年8月~2015年2月在我院诊治的结肠巨大息肉患者32例,16例患者采用肠镜下黏膜切除术,10例患者采用肠镜下基底注射加钛夹加电圈套术,6例患者用肠镜下高频电圈套术。结果所有患者都顺利完成手术,内镜黏膜切除术后患者有2例患者出现出血,无出现穿孔;基底注射加钛夹加电圈套术后后有2例患者出现出血,高频电圈套术后有1例患者出现出血,都对症处理成功。结论肠镜下结肠巨大息肉切除方法简单、经济,能减少对于患者的创伤,并发症少,对于降低癌变和防治早期结肠癌有重要意义。

  • 消化内镜下黏膜切除术治疗食管黏膜下肿瘤临床研究

    作者:孙趁意

    目的:分析消化内镜下黏膜切除术治疗食管黏膜下肿瘤效果。方法选取从2014年11月~2015年11月收治的76例食管黏膜下肿瘤患者,随机分对照组(38例)与观察组(38例),对照组采取胸腔镜下黏膜切除术,观察组采取消化内镜下黏膜切除术,对比两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术后均未发生严重并发症。结论对食管黏膜下肿瘤采取消化内镜下黏膜切除术治疗,安全有效,损伤小。

  • 88例胃肠道息肉内镜黏膜切除术的临床护理分析

    作者:颜红霞

    目的:探析临床护理运用在胃肠道息肉内镜黏膜切除术中的临床效果。方法随机将88例行胃肠道息肉内镜黏膜切除术患者分为两组,其中对照组行常规护理,而观察组则行综合护理,比较两组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的并发症发生率为4.55%,低于对照组的15.91%,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护理满意度为97.73%,高于对照组的77.27%,组间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临床上给予胃肠道息肉内镜黏膜切除术患者综合护理,可以减少并发症,提高疗效。

119 条记录 1/6 页 « 123456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