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内镜下射频治疗术对消化道黏膜隆起性病变的治疗作用

    作者:齐少义;杨薇薇;唐燕;陈亚萍;赵兵

    目的探讨内镜下射频治疗对消化道黏膜隆起性病变的治疗价值.方法内镜下对139例消化道息肉和良性黏膜隆起病变及不能进行外科手术治疗的恶性肿瘤病人采用射频治疗.结果139例病人中14例治疗2次,3例治疗3次,其余病例均1次性治疗成功.显效87.8%,有效12.2%,总有效率100%.不良反应轻,不良反应发生率低.结论内镜下射频治疗优点多,操作简单,安全性高.

  • 内镜下黏膜切除术(EMR)在消化道黏膜隆起性病变中的临床应用

    作者:于萍;万思明;代雪艳

    目的 分析探讨在消化道黏膜隆起性病变中使用内镜下黏膜切除术(EMR)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 将2016年6月—2017年11月收治的76例共126处消化道粘膜隆起性病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患者具体情况为其进行内镜下黏膜切除术(EMR)或者内镜下黏膜分片切除术(EPMR),对其临床治疗情况进行观察分析.结果 72例患者接受了EMR治疗,有2例患者没能完全切除,术后进行了外科手术治疗,治愈率为97.22%(70/72);4例患者病灶大于2.0 cm,接受了EPMR,7处隆起全部完全切除,治愈率为100.00%(4/4),76例患者中有4例(5.26%)在术中有少量出血情况,及时治疗后成功止血.术中及术后无穿孔情况出现.病理检查结果显示72处为良性腺瘤,29处为增生性息肉,12处为炎性息肉,10处为不典型增生,2处为黏膜内癌,1处为黏膜下层癌.对患者进行术后6个月复查,均无病变残留或复发情况.结论 为消化道黏膜隆起性病变患者进行内镜指导下的黏膜切除术具有较好的治疗效果,且并发症少,具有临床推广应用价值.

  • 超声内镜在65例消化道隆起性病变中的诊断价值

    作者:贺莉;陈虹彬;吕勇;徐小辉;乔丽娟;徐辉

    目的:探讨超声内镜( endoscopic ultrasonography ,EUS)在消化道隆起性病变中的诊断价值。方法:普通内镜和EUS确诊消化道隆起性病变,通过病理学及免疫组化确诊。结果:平滑肌瘤8例,间质瘤27例,息肉17例,异位胰腺5例,脂肪瘤2例,血管瘤2例,囊肿1例,神经内分泌肿瘤1例,炎症2例。30例患者行EMR术,33例行ESD术,2例行内镜与腹腔镜联合治疗。术后病理诊断与超声内镜诊断符合率为90.7%(59/65)。结论:EUS能准确判断消化道隆起性病变的起源、范围及大小,对消化道隆起性病变治疗方案的选择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 152例消化道隆起性病变超声内镜诊断分析

    作者:高欣欣;董加强;谢华红

    目的 探讨超声内镜(endoscopic ultrasonography,EUS)对消化道隆起性病变诊断的意义.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至2016年12月就诊于空军军医大学西京消化病医院的消化道隆起性病变152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行普通内镜检查、胸腹部CT及EUS检查,观察其病变的部位、大小、起源层次、回声表现等,结合内镜切除后病理结果,分析普通内镜、CT与EUS检查与病理结果的符合率以及EUS判断消化道隆起性病变的准确率.结果 152例患者中平滑肌瘤多(59例,占38.8%),且多位于食管(55例,占所有平滑肌瘤的93.2%).124例患者EUS结果与病理诊断一致,符合率为81.6%,EUS诊断消化道黏膜隆起性病变符合率显著高于消化道黏膜下隆起性病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93.9% vs.72.1%,P< 0.05).EUS诊断消化道隆起性病变的符合率显著高于普通内镜(51.3%)和胸腹部CT(45.4%),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EUS对间质瘤误诊率较高(68.2%),对罕见黏膜下病变如神经鞘瘤及血管球瘤漏诊率高(均为100%).结论 消化道隆起性病变以平滑肌瘤常见,且好发于食管.EUS检查对消化道隆起性病变具有较高的诊断价值,优于普通内镜及胸腹部CT检查,但对于间质瘤及少见的黏膜下病变的诊断还存在不足.

  • ESD治疗消化道隆起性病变的临床护理

    作者:罗灵敏;薛伟花

    目的:对ESD治疗消化道隆起性病变的临床护理进行研究。方法:选取2005年9月-2013年3月本院收治的消化道隆起性病变(病灶大于2 mm)行ESD治疗的患者60例,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对照组30例行常规护理,实验组30例在常规护理基础上行ESD专项护理。观察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及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经过ESD治疗和精心护理后,60例患者消化道隆起全部切除并治愈,治愈率为100%;实验组住院时间(6.23±1.34)d,术后并发症2例;对照组住院时间(10.34±1.76)d,术后并发症9例,两组上述指标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所有患者均未出现不良反应。结论:ESD专项护理能够显著减少患者住院时间,提高临床疗效并降低不良反应的发生,值得在临床中广泛推广。

  • 内镜下黏膜剥离术的围手术期护理体会

    作者:熊李燕;饶慧燕;杨玉荣

    随着人类对医疗技术水平要求的不断提高,内镜技术飞速发展.据资料显示,内镜下黏膜切除术切除病灶2.0cm的病变复发率高达20%,与病变直径大,须分片切除,易致病变残留有关[1].而内镜下黏膜剥离术可单次完整切除病变,深度可包含黏膜全层、肌层、黏膜下层,明显降低肿瘤的残留及复发率.现将我科行内镜下黏膜剥离术治疗的20例患者的护理体会总结如下.

  • 内镜黏膜剥离术治疗消化道隆起性病变术后并发症护理体会

    作者:燕桂芹

    目的:对內镜黏膜剥离术(ESD)治疗消化道隆起病变术后并发症的护理体会。方法:选择2011年1月—2014年1月本科收治的90例消化道隆起病变行ESD患者进行规范的术前评估准备,术后并发症发生的原因分析及病情观察和护理。结果:88例隆起病变行ESD,均成功切除,2例未能成功转外科治疗。结论:规范的术前准备,术后护理、并发症的观察处理,是提高手术成功率和治疗效果的重要保证。

  • 超声内镜对消化道隆起性病变诊断价值的系统评价

    作者:斯轶凡

    目的 通过系统回顾和汇总分析的方法评价超声内镜检查(endoscopic ultrasonography,EUS)对消化道隆起性病变的诊断价值.方法 检索中国知识资源总库(CNKI)及万方数据库近10年更新时间截止到2012年6月发表的相关文献,运用荟萃分析软件RevMan5制成森林图和漏斗图,对10篇研究比较超声内镜和普通内镜对消化道隆起性病变诊断价值的文献进行同质性检验及合并效应量估计.结果 10篇随机对照实验,共1726例患者符合纳入标准.荟萃分析的同质性检验结果显示同质性较好(χ2=36.27,P<0.0001),采用随机效应模型,合并比值比等于0.20,95%CI[0.16,0.24],整体效果检验Z=15.64,P<0.00001,表明超声内镜组与普通内镜组诊断符合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EUS根据镜下特点和超声声像图可以对消化道隆起性病变基本确诊,显著高于普通内镜的诊断符合率,超声内镜检查诊断消化道隆起性病变的诊断价值优于普通内镜检查.

  • 内镜黏膜下剥离术治疗消化道隆起性病变的护理

    作者:潘小红;黄神安;孙明明

    [目的]总结内镜黏膜下剥离术(ESD)治疗消化道黏膜及黏膜下隆起性病变的护理。[方法]对33例消化道黏膜及黏膜下隆起性病变病人行 ESD治疗,术前进行完善的术前准备,术中进行严密的配合,术后进行细致的观察及护理。[结果]33例病人 ESD治疗均成功。1例胃间质瘤术后出血约800 mL,经氩离子凝固术(APC)、钛夹等内镜下止血;1例胃底平滑肌瘤术后出血约1000 mL,经禁食、输血及药物内镜下治疗后止血;1例发生胃穿孔,经胃肠减压、禁食禁水、药物等治疗恢复。[结论]完善的术前准备、术中严密的配合及术后细致的护理,有利于手术成功,保证良好的治疗效果。

  • 内镜超声检查对消化道隆起性病变的诊断价值

    作者:陈世耀

    常规胃镜或肠镜检查能发现消化道黏膜炎症、溃疡、肿瘤等病灶,同时借助活检病理组织学检查可确定病灶性质.

  • 消化道无蒂隆起性病变的内镜黏膜切除术和内镜黏膜下剥离术治疗分析

    作者:朱晓蕾;陈志坦

    目的 探讨内镜下粘膜切除术(EMR)和内镜粘膜下剥离术(ESD)治疗消化道无蒂隆起性病变包括早癌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对行EMR和ESD的43例消化道无蒂隆起性病变患者做回顾性分析.结果 43例无蒂隆起性病变食管11例,胃底4例,胃体8例,胃窦8例,贲门11例,直肠1例.EMR 32例,ESD 11例.EMR病变长径、手术时间均明显低于ESD;EMR术后1例出血,无穿孔,ESD术后1例出血,2例穿孔,皆保守治疗后治愈.术后病理提示间质瘤6例,息肉23例,1例异位胰腺,7例上皮内瘤变,6例早癌.基底和切缘均未见病变累及.术后2月、6月随访,创面愈合,无病变残留和复发.结论 EMR和ESD治疗消化道无蒂隆起性病变安全有效,可以提供完整的病理诊断学资料.EMR和ESD可用于治疗消化道早癌.

  • 内镜下黏膜剥离术在上消化道隆起性病变治疗中的应用

    作者:杨晓钟;王琼;高成城;刘欣

    目的:探讨内镜下黏膜剥离术(endoscopic submucosal dissection,ESD)在治疗上消化道隆起性病变中的疗效、安全性及并发症.方法:回顾性分析采用ESD方法治疗的32例上消化道隆起性病变.先行超声内镜明确病变的性质及层次,再行ESD治疗.步骤为:①标记;②黏膜下注射生理盐水;③预切开病变周围黏膜;④完整剥离病变.结果:本组32例病变中,食管病变12例,胃内病变20例,27例(84.4%)完整切除,借助圈套器切除4例,1例起源于固有肌层的间质瘤未能完整切除.术中穿孔2例,其中食管1例,胃1例,术后出血2例,内科治疗后好转.结论:ESD技术可以一次性完整切除较大病灶,提供完整的病理学资料,缺点是操作时间长,技术难度大,应由有经验的内镜医师开展.

  • 内镜下黏膜剥离术治疗消化道隆起性病变60例的护理

    作者:薛阳

    目的:探讨内镜下黏膜剥离术(endoscopic submucosal dissection,ESD)治疗消化道隆起性病变的临床护理.方法:对60例行ESD患者术前、术后治疗护理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60例消化道隆起性病变全部切除,术中出血11例,予止血药、电凝及钛夹成功止血;术中穿孔 1例,中转手术;1例术后2d出现少量出血,经止血药治疗后成功止血.60例全部治愈,且无1例出现后遗症,经1~12个月的跟踪随访,无复发.结论:ESD治疗消化道隆起性病变是安全有效的,其创伤小、恢复快、并发症发生率低.护士可根据内镜下治疗的特点,在手术前后与医师密切配合,进行针对性的护理是内镜治疗成功的必要条件.

  • 内镜黏膜下剥离术治疗消化道隆起性病变的护理分析

    作者:覃爱娜

    随机选择行内镜黏膜下剥离术的30例消化道隆起性疾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所有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将所有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5例.对照组给予临床常规护理,观察组给予常规护理加ESD专项护理,总结治疗期间采取的护理措施和护理效果.30例行内镜黏膜下剥离术的消化道隆起性病变均全部切除,手术中除7例(23.3%)有少量渗血外,其他均顺利完成手术,期间无1例出现穿孔或大出血等严重病变.观察组术后发生并发症1例,对照组术后发生并发症6例.两组疗效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内镜黏膜下剥离术治疗消化道隆起性病变效果显著、安全.治疗期间给予相对应的护理有助于手术更加顺利进行.

  • 医护一体化模式在ESD治疗消化道隆起病变患者中的应用

    作者:李君玉;江萌;卢薇;肖丽萍;付曲波;范琳;郭珍

    目的:探讨医护一体化模式在内镜下黏膜下剥离术(ESD)治疗消化道隆起性病变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2015年10月~2016年4月收治的32例消化道隆起性病变患者作为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将2016年10月~2018年1月收治的31例消化道隆起性病变患者作为观察组,采用医护一体化模式管理.比较两组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患者对医护工作满意度、并发症发生率、术后胃肠恢复时间、住院天数及住院费用.结果:观察组对医护工作满意度、护理不良事件、并发症发生率、术后胃肠恢复时间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住院天数及住院费用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将医护一体化管理模式应用于ESD管理中,能提高患者对医护工作满意度,促进胃肠功能恢复,提高患者出院后生活质量,同时,能促进良性职业环境的建立及专科发展,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小探头内镜超声对消化道隆起性病变部位诊断及治疗方案的选择

    作者:王于梅;唐尚军;余灏东;白梅;谭向红;罗涛

    [目的]评价小探头内镜超声(miniprobe sonography,MPS)对消化道隆起性病变诊断及优化治疗方案选择的应用价值.[方法]采用MPS检查102例消化道隆起性病变患者,依据病灶状况决定治疗方案,内镜治疗包括内镜下高频电切术、黏膜切除术(EMR)、黏膜剥离术(ESD)、圈套切除术及内镜穿刺治疗.[结果]102例患者经MPS检查发现病灶位于大肠7例,胃57例,食管38例.依据病变类型分类:食管部位发现平滑肌瘤(15例)和息肉(9例),胃窦发现间质瘤(21例)和异位胰腺(12例),结肠发现脂肪瘤(4例).69例行内镜治疗,33例行手术切除.7例异位胰腺、4例脂肪瘤及8例平滑肌瘤行ESD,4例异位胰腺、13例平滑肌瘤及2例间质瘤行EMR,3例脂肪瘤、4例息肉及1例囊肿行内镜高频电切术,9例息肉行内镜圈套切除术,2例食管外压及3例囊肿行内镜下穿刺治疗;神经内分泌肿瘤、胃淋巴瘤和各种癌症多行手术切除.MPS检测与病理诊断符合率为84.85%.[结论]MPS检查能有效诊断消化道隆起性病变情况,对患者治疗方案的制定具有指导价值.

  • 电凝在切除消化道隆起性病变中的应用

    作者:何建华;任宗海;鲍昭方;张晨莉;赵培清

    我们2001年10月~2002年5月间行内镜下以高频电凝为主,辅以点切摘除消化道隆起病变45例,效果满意.

  • 生物蛋白胶在消化道隆起性病变切除术后的应用

    作者:沈磊;罗和生;谭诗云;余保平;沈志祥

    目的:观察消化道隆起性病变切除术后应用国产医用生物蛋白胶(FG)对电凝创面愈合及预防出血、穿孔的作用.方法:65例隆起性病变均采用高频电凝切除术,术后随机分为2组:31例切除术后创面喷洒FG;35例不作特殊处理.2周内观察胸骨后、腹部疼痛及有无出血、穿孔并发症.结果:FG组溃疡创面愈合率为96.77% ,对照组为76.41%(P<0.01);FG组1周内有疼痛者5例,对照组为19例.两组差异有显著性(P<0.01);治疗组1周内出血0例,而对照组有6例,两者差异有显著性(P<0.01).结论:FG能有效预防消化道隆起性病变切除术后电凝创面的出血和穿孔,并能加速创面的愈合.

  • 超声内镜对内镜治疗消化道隆起性病变的指导价值

    作者:刘锦涛;余细球;侯华军;杨建荣;黄威

    目的 评价超声内镜对消化道隆起性病变的诊断价值及指导内镜下微创治疗消化道隆起性病变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对157例内镜下诊断为消化道隆起性病变进行超声内镜检查,其中36例进行内镜下治疗(套扎、电切、内镜下黏膜切除术、穿刺等),外科治疗19例.结果 21例源于黏膜层的息肉、6例源于黏膜肌层的间质瘤、3例源于固有肌层的间质瘤及1例异位胰腺、1例食管囊肿、1例食管癌经内镜下治疗.3例囊肿行内镜下穿刺治疗.除1例术后出血外,其余手术都安全,无其他并发症出现.术后回访2~30个月无复发.结论 超声内镜为内镜微创治疗选择隆起性病变适应证具有良好的指导作用.部分病变内镜下可安全有效地切除.

  • 内镜黏膜下剥离术治疗消化道隆起性病变18例疗效分析

    作者:朱晓蕾;陈志坦

    目的 探讨内镜黏膜下剥离术(ESD)治疗消化道隆起性病变(含早癌)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对2008年8月至2012年6月南京明基医院消化科内镜中心发现的18例消化道隆起性病变行ESD治疗.术前行超声内镜确认病灶的深度.结果 手术全部一次性切除成功.病变长径0.8~5 cm(平均1.63 cm),ESD手术时间40~120 mm(平均75 min),术后1例出血,2例穿孔,皆保守治疗后治愈.术后病理提示间质瘤2例,息肉2例,1例异位胰腺,7例上皮内瘤变,6例早癌.所有ESD切除病变全部送检病理确诊,基底和切缘未见病变累及.术后随访,创面愈合,无病变残留和复发.结论 ESD治疗消化道隆起性病变安全有效,可以提供完整的病理诊断学资料.ESD可用于治疗消化道早癌.

24 条记录 1/2 页 « 12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