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玻璃体切割联合内界膜剥离术治疗黄斑裂孔性视网膜脱落的疗效观察

    作者:李凤至;孙连义;白淑玮;邵娟

    目的 探讨玻璃体切割与内界膜剥离术联合治疗黄斑裂孔性视网膜脱落(MHRD)的疗效.方法 选择我院2015年1月至2016年12月收治的80例MHRD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40例.给予患者眼部麻醉,对照组患者行闭合式标准三切口玻璃体切割术,观察组行玻璃体切割联合内界膜剥离术.治疗1个月后,比较两组患者的黄斑裂孔闭合情况、视力改善情况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 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视力改善率为92.50%(37/40),高于对照组的75.00%(30/40),差异显著(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黄斑裂孔闭合率为92.50%(37/40),高于对照组的75.00%(30/40),差异显著(P<0.05).观察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为5.00%(2/40),与对照组患者的10.00%(4/40)比较,差异不显著(P>0.05).结论 玻璃体切割联合内界膜剥离术治疗黄斑裂孔性视网膜脱落能够提高患者的视力改善率与黄斑裂孔闭合率,降低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具有临床推广价值.

  • 玻璃体切割与内界膜剥离术联合治疗黄斑裂孔性视网膜脱落36例

    作者:李春敏

    目的:探讨玻璃体切割与内界膜剥离术联合治疗黄斑裂孔性视网膜脱落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收治黄斑裂孔性视网膜脱落患者72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36例.对照组黄斑裂孔性视网膜脱落患者采用玻璃体切割术治疗,治疗组黄斑裂孔性视网膜脱落患者采用玻璃体切割联合内界膜剥离术治疗.结果:治疗组黄斑裂孔性视网膜脱落患者并发症发生率、视力水平恢复时间、术后住院总时间和治疗总有效率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玻璃体切割与内界膜剥离术联合治疗黄斑裂孔性视网膜脱落的有效性显著,安全性高.

  • 玻璃体切割术联合内界膜剥离术治疗黄斑裂孔性视网膜脱离的临床观察

    作者:王兵

    目的 探讨玻璃体切割术联合内界膜剥离术治疗黄斑裂孔性视网膜脱离的临床疗效.方法 采用玻璃体切割术治疗联合内界膜剥离术治疗23例黄斑裂孔性视网膜脱离,观察1月、3月术前、术后黄斑区OCT检查结果情况及视力变化.结果 ①23例黄斑裂孔性视网膜脱离患者中,OCT检查21眼黄斑裂孔已封闭,黄斑裂孔及视网膜总解剖复位率91.30%.②23例MHRD患者解剖复位的21眼中,视力改善19只眼,2眼视力无变化.结论 应用玻璃体切割术联合内界膜剥离术治疗黄斑裂孔性视网膜脱离术后解剖复位率高,并发症少,视力得到一定程度的改善.

  • 内界膜剥离术在黄斑病变治疗中的应用

    作者:刘恬

    现代玻璃体手术已成为治疗黄斑裂孔等牵引性黄斑病变的标准术式,而新近提出的术中联合内界膜剥离术,其必要性及适应证在理论和临床上仍处于探索研究阶段。本文主要就内界膜剥离术应用于黄斑裂孔等黄斑病变治疗的理论基础、临床实践、手术技巧等方面的研究现状作一综合评述。

  • 特发性黄斑孔玻璃体切除术中空气填充和全氟丙烷填充的比较

    作者:杨鑫;金学民

    目的 比较玻璃体切除联合内界膜剥除治疗特发性黄斑孔(IMH),手术中空气填充和全氟丙烷(C3F8)填充的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玻璃体切除联合内界膜剥离术治疗的IMH 167例(179只眼)的临床资料.病例随机分为两组,术中分别进行空气填充和C3F8填充.空气组87例(92只眼),C3F8组80例(87只眼).术后患者保持俯卧位,当气体吸收能看清黄斑区视网膜时行OCT检查.于术后1周、2周和1个月进行随访,比较两组视力、眼压、孔闭合率、气体吸收时间、俯卧位时间及手术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 术后两组视力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134,P=0.149).空气组气体吸收黄斑区的露出时间较C3F8组者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8.750,P=0.000).空气组俯卧(面向下)位时间较C3F8组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1.920,P=0.001).空气组黄斑孔闭合率为96.60%,C3F8组黄斑孔闭合率为95.70%,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427,P=0.716).空气组术后4例眼压升高,占4.60%,C3F8组术后7例眼压升高,占7.61%,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947,P=0.364).结论 IMH术中空气填充和C3F8气体填充具有相似的效果,同样可以获得较好的术后视力,较高的孔闭合率.但空气的气体吸收时间较短、所需俯卧位时间较短,术后并发症较少而且费用较少.

  • 玻璃体切割与内界膜剥离术联合治疗黄斑裂孔性视网膜脱落的有效性及安全性

    作者:沈烨宇;唐于荣;万丽;刘文斌

    目的:观察并探讨玻璃体切割(pars plana vitrectomy,PPV)联合内界膜剥离术(internal limiting membrane peeling, ILMP)治疗黄斑裂孔性视网膜脱落(macular hole retinal detachment,MHRD)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选择MHRD患者64例,随机将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2例。对照组32例(32眼)接受PPV术,观察组32例(33眼)接受PPV联合ILMP治疗。术后随访6~12个月,记录患者的愈合、视力恢复及不良反应等情况。结果观察组视网膜复位率为93.9%(31/33),对照组复位率为75.0%(24/32),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视力改善率为81.8%(27/33),对照组为59.4%(19/32),两组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前平均佳矫正视力(BCVA)相比,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3个月和6个月的BCVA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过程中,观察组眼压升高和视野缺损并发症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PPV联合ILMP术治疗有利于MHRD患者的视网膜解剖复位,对视力恢复具有显著的疗效,且安全可靠,是临床上治疗MHRD的较佳选择之一。

  • 内界膜剥离术在玻璃体视网膜手术中的应用

    作者:曲毅;王兴荣;崔彦

    视网膜内界膜剥离术已在各类玻璃体视网膜手术中被普遍采用,新型显微外科手术仪器和各种染色剂的应用使得几乎透明且极薄的内界膜更易于剥离下来.大量研究显示,内界膜剥离术可以使黄斑前膜等视网膜疾病的手术治疗取得良好疗效,但仍需要更多的随机对照试验来为该手术的临床应用提供依据.本文根据内界膜剥离术在各种玻璃体视网膜疾病中的应用现状对该手术的典型适应证、临床疗效以及手术方法作一综述.

  • 玻璃体切除联合内界膜剥离术对高度近视黄斑裂孔患者视网膜复位的影响

    作者:岳金良

    目的 探讨玻璃体切除联合内界膜剥离术治疗高度近视黄斑裂孔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高度近视黄斑裂孔患者84例,随机将其分为两组,每组42例.对照组患者采用玻璃体切除术治疗,观察组患者采用玻璃体切除联合内界膜剥离术治疗,比较两组佳矫正视力、黄斑中心凹平均厚度以及视网膜复位率.结果 术后6个月,观察组患者佳矫正视力高于对照组,术后1个月及6个月,观察组黄斑中心凹平均厚度薄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玻璃体切除联合内界膜剥离术治疗高度近视黄斑裂孔患者,可有效提高其佳矫正视力,改善黄斑中心凹平均厚度,且视网膜复位率较高.

  • 特发性黄斑裂孔OCT影像与术后早期视力恢复的相关性研究

    作者:陈勇;刘向玲;宋子宣;陈立新;蔺静静;王娇娇

    目的 研究特发性黄斑裂孔(idiopathic macular holes,IMH)患者术前光学相干断层扫描技术(optical coherence tomography,OCT)测量的相关参数与术后早期视力恢复的相关性.方法 收集24例(25眼)IMH患者,均行玻璃体切割+内界膜剥离+玻璃体内注气术,术前、术后12周均行佳矫正视力(best corrected visual acuity,BCVA)检查,术前1周内OCT影像上直接测量裂孔大高度,通过Image-Pro Plus 6.0软件测量黄斑裂孔小径、基底径及外界膜光感受器断裂点与视网膜色素上皮层的大垂直高度,并计算黄斑孔指数(macular hole index,MHI)、牵拉孔指数(tractional hole index,THI)、黄斑孔指数’(macular hole index’,MHI’)及牵拉孔指数’(tractional hole index’,THI’),应用SPSS 22.0软件包进行Spearman相关性分析,得出各参数与术后12周时BCVA的相关性,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拟合分析得出MHI、THI、MHI’、THI’界值.结果 IMH患者术后12周BCVA较术前明显提高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术后12周BCVA与术前MHI、THI、MHI’、THI’具有相关性(均为P<0.05).MHI ≥0.705组术后12周时BCVA平均为0.297,好于MHI<0.705组的0.103(P=0.023);THI≥1.425组术后12周时BCVA平均为0.288,好于THI<1.425组的0.163(P =0.001).结论 THI≥1.425或MHI ≥0.705者术后12周时能获得较好的BCVA,可作为预测IMH患者术后早期视力恢复情况的指标.

  • 亮蓝辅助内界膜剥离术治疗特发性黄斑裂孔的疗效

    作者:史小玲;金学民

    目的 探讨亮蓝染色下玻璃体切割注气联合内界膜剥离术治疗特发性黄斑裂孔患者的疗效.方法 对15例(15眼)特发性黄斑裂孔患者行玻璃体切割注气联合亮蓝辅助内界膜剥离术,观察术后黄斑裂孔闭合情况、视力、眼压及并发症等.结果 术中15眼患者内界膜染色效果均较好,剥离顺利.术后随访3个月,13眼黄斑裂孔闭合,闭合率为86.7%;2眼视力无变化.余视力均较术前有不同程度提高;未见由亮蓝注射导致的急性毒性反应和白内障、高眼压、医源性视网膜损伤等并发症.结论 亮蓝辅助内界膜剥离术治疗特发性黄斑裂孔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

  • 玻璃体切割与内界膜剥离术联合治疗黄斑裂孔性视网膜脱落的有效性及安全性

    作者:杨东升

    目的:探讨玻璃体切割(PPV)与内界膜剥离术(ILMP)联合治疗黄斑裂孔性视网膜脱落(MHRD)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1月-2016年6月在我科接受玻璃体切割与内界膜剥离术联合治疗黄斑裂孔性视网膜脱落的患者60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30例.对照组给予PPV治疗,观察组给予PPV联合ILMP治疗,术后随访6个月,比较两组治疗后的有效性和安全性.结果:观察组的有效性为90%,明显高于对照组7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眼压升高、视野缺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与对照组晶状体浑浊的比较,两组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玻璃体切割与内界膜剥离术联合治疗黄斑裂孔性视网膜脱落的疗效可靠,并且安全性较高,值得在临床中推广应用.

  • 微创眼前后节联合手术治疗黄斑前膜的临床观察

    作者:方晓珊;方妙娟;方洁明;钟锡盛;张建珠;黄伯健;陈俊洪

    目的 观察微创眼前后节联合手术治疗合并白内障的黄斑前膜患者的疗效. 方法 24例患者中男性6例,女性18例;年龄56 ~ 77岁,平均64岁;病程2~ 36个月,平均9.3个月.所有患者均行了1.8 mm微切口白内障超声乳化吸除,人工晶状体植入术,23G玻璃体切割,内界膜剥离术.观察术前晶状体混浊情况,术前术后裸眼视力、矫正视力、OCT结果、术中术后并发症. 结果 术后随访3~18个月,平均8.3个月,术前:裸眼视力<0.1者6例,0.1至0.2者18例;佳矫正视力0.1 ~0.2;术前佳矫正视力明显优于裸眼视力(t=-7.647,P<0.05).术后佳矫正视力0.1 ~0.3的有14只眼,>0.3的有10只眼;术后裸眼视力与佳矫正视力相比无明显统计学差异(t=-1.813,P >0.05).术后裸眼视力均提高两行以上,佳矫正视力提高两行以上的占95.8% (23/24).术后OCT显示黄斑结构大致恢复正常,中心凹厚度由术前的(299.25±25.14) μm降低至(229.50±20.80) μm(t=12.206,P <0.05). 结论 微创眼前后节联合手术治疗黄斑前膜,能有效恢复黄斑结构,提高患者视力,是值得推荐的联合手术方式.

  • 玻璃体切割术联合内界膜剥离术治疗特发性黄斑裂孔的临床疗效研究

    作者:谢培培;齐绍文

    目的 探究玻璃体切割术联合内界膜剥离术治疗特发性黄斑裂孔(IMH)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2016年4月至2017年10月该院收治的68例(68眼)IMH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入院顺序,采取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每组34例.两组患者均由同一术者施行手术,对照组患者行临床常规玻璃体切割术,试验组患者行玻璃体切割联合内界膜剥离术.所有患者在术前行佳矫正视力(BCVA)、眼压、裂隙灯、眼底镜、B超、光学相干断层扫描(OCT)等常规检查,且于术后1周,1、3、6个月对所有患者进行上述常规检查.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术后BCVA、达到裂孔闭合所需要的时间及裂孔愈合情况,比较两组患者术后裂孔闭合率,并观察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术前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临床分期等基本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两组患者的BCAV均显著提高,且试验组患者BCAV和裂孔闭合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患者术后达到裂孔闭合所需要的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玻璃体切割术联合内界膜剥离术治疗IMH的疗效较好,可显著提高患者的视力及黄斑裂孔闭合率,且安全有效,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玻璃体切割术联合内界膜剥离术治疗黄斑裂孔性视网膜脱落

    作者:林静娜;辜智强;周悦;卢燕辉

    目的:探究黄斑裂孔性视网膜脱落( macular hole retinal detachment, MHRD )患者应用玻璃体切割术( pars planavitrectomy,PPV)联合内界膜剥离术( internal limiting membrane peeling,ILMP)治疗的效果。
      方法:选取我院在2013-12/2015-12期间收治的、符合纳入标准的 MHRD 患者78例83眼。根据患者是否应用PPV联合ILMP治疗,随机分为试验组(39例40眼)和对照组(39例43眼),对照组应用PPV治疗。观察两组治疗效果;随访6 mo后,比较两组患者视力改善情况以及手术前和手术后3、6 mo 的平均佳矫正视力( best corrected visual acuity,BCVA);并记录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
      结果:治疗效果:与对照组相比,试验组的视网膜复位率为92%(37/40),具有统计学差异(χ2=6.882,P=0.009);视力改善情况:试验组的视力改善情况较对照组好,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4.216, P<0.001);术后BCVA:试验组术后3、6 mo的BCVA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t=7.119,P<0.001;t=10.573,P<0.001);并发症:与对照组相比,试验组发生眼内压增高和视野缺损的情况较少,具有统计学差异(χ2=11.323, P=0.001;χ2=8.573, P=0.003);晶状体混浊发生率无明显改变,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835,P=0.176)。
      结论:MHRD患者应用PPV联合ILMP术后恢复情况好,并发症发生率低,能更好地提高患者视网膜复位效果。

  • 玻璃体切割与内界膜剥离术联合治疗黄斑裂孔性视网膜脱落的临床价值研究

    作者:徐正邦

    目的 研究玻璃体切割与内界膜剥离术联合治疗黄斑裂孔性视网膜脱落的临床价值.方法 选取我院2017年1月~2018年1月进行玻璃体切割与内界膜剥离术联合治疗黄斑裂孔性视网膜脱落的6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进行数字随机法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30例.研究组给予剥离体切割术与内界膜剥离术进行治疗,对照组给予剥离切割术进行治疗,治疗结束后,比较两组治疗的有效性.结果 根据数据表明,研究组的有效性明显高于对照组,且组间数据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应用玻璃体切割术联合内界膜剥离术对黄斑裂孔性视网膜脱落患者有较好的临场效果,安全可靠,推荐于临床治疗或研究.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