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消糜逆瘤方治疗疣状胃炎伴低级别上皮内瘤变随机平行对照研究

    作者:周明霞;徐惠明;陈小芳;周静

    [目的]观察消糜逆瘤方治疗疣状胃炎伴低级别上皮内瘤变疗效.[方法]使用随机平行对照方法,将42例住院及门诊患者按随机数表法随机分两组.对照组21例胃复春片,4片/次,3次/d.治疗组21例消糜逆瘤方(太子参、炙黄芪各10g,炒白术、茯苓各15g,半夏10g,黄连3g,蒲黄、五灵脂、丹参各10g,鸡血藤15g),1剂/d,水煎200mL,早晚口服.连续治疗3个月为l疗程.观测临床症状、胃黏膜、症状评分、病理、不良反应.治疗1疗程,判定疗效.[结果]临床疗效两组间无显著差异(P>0.05).胃镜疗效、病理学疗效治疗组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消糜逆瘤方治疗疣状胃炎伴低级别上皮内瘤变,疗效满意,无严重不良反应,值得推广.

  • 基于数据挖掘探讨单兆伟对CAG伴LGIN基本病机的认识

    作者:王丽华;单兆伟;孙丽霞

    目的:应用数据挖掘方法研究与探讨单兆伟教授临床诊治慢性萎缩性胃炎伴低级别上皮内瘤变的基本病机.方法:采用Medcase V3.2数据记录挖掘系统,应用频数分析、关联规则等方法,从症状、病机等方面对其诊治慢性萎缩性胃炎伴低级别上皮内瘤变的医案进行挖掘.结果:755诊次中,主症出现频率较高的有胀痛、痞满、隐痛,兼症出现频率较高的有口干、寐差、腹泻、嗳气、泛酸、口苦、烧心、纳差、便秘、乏力,病机出现频率较高的有脾胃气虚、湿热内蕴、瘀血阻滞、胃阴亏虚.结论:单兆伟教授临床认为本病的主要病机以脾胃气虚为基础,兼夹湿热、血瘀、阴伤.

  • 窄带成像联合放大胃镜下活检在胃低级别上皮内瘤变临床管控中的作用

    作者:孙静;庄耘;徐馥;李兆丽;李青;陈建平

    目的 评估窄带成像联合放大胃镜(ME-NBI)下活检在胃低级别上皮内瘤变(LGIN)临床管控中的作用.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至2017年12月初次普通胃镜活检诊断为胃LGIN的病例,选取其中接受内镜复查并终行内镜黏膜下剥离术(ESD)或外科手术的病例142例纳入研究.根据内镜复查方法的不同,分为普通白光胃镜(C-WLI)下活检组,ME-NBI组和ME-NBI下活检组,评价三组术前诊断与术后病理诊断的符合率,从而筛选出术前佳检查方法.根据术后病理分为非癌变组和癌变组,评价两组间临床和内镜下的特征差异.结果 ME-NBI下活检组诊断正确率、敏感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明显高于C-WLI下活检组和ME-NBI组(94.59%比86.76%和81.08%、85.71%比62.50%和75.00%、100.00%比100.00%和84.78%、100.00%比100.00%和75.00%、92.00%比83.02%和86.27%).非癌变组和癌变组在年龄、性别构成、病变部位、肠化、HP感染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病灶>1 cm、表面发红、表面结节隆起、表面凹陷在癌变组中的比例明显高于非癌变组,两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采用ME-NBI下再次活检对初次活检为胃LGIN的病变进行复查,可以筛选出癌变患者,避免延误治疗.对于大于1 cm、表面发红、表面结节隆起、表面凹陷的病灶应该提高警惕,积极进行ME-NBI下再次活检.

  • 胃低级别上皮内瘤变和肠上皮化生的相关因素分析

    作者:丁向萍;陈丽;张锦华;庄剑波;赵钰;张富花

    目的 通过对胃癌前疾病的胃镜下诊断及病理诊断结果资料分析,了解内镜诊断与病理诊断之间不一致性,进一步提高内镜诊断的准确率.通过分析胃低级别上皮内瘤变(low-grade intraepithelial neoplasia LGIN)和肠上皮化生(intestinal metaplasia,IM)与萎缩性胃炎、胃溃疡及胃息肉的相关性,提示癌前疾病的治疗和随访是预防胃癌的关键环节.方法 回顾性分析甘肃省第二人民医院2011年5月~2015年3月胃镜下诊断萎缩性胃炎71例,胃溃疡317例,胃息肉70例,内镜下取活检组织、息肉切除及内镜下黏膜切除术(endoscopic mucosa resection,EMR)进行病理检查,判断胃镜及病理诊断癌前疾病的符合率,以及病理诊断不同癌前疾病伴发低级别上皮内瘤变和肠上皮化生的风险性.结果 胃镜与病理诊断胃息肉的符合率为90.7%,萎缩性胃炎的符合率为87.5%和胃溃疡的符合率为60.1%.萎缩、溃疡及息肉伴发低级别上皮内瘤变和肠上皮化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目前癌前病变的诊断仍以病理诊断为主,内镜诊断与病理诊断仍有一定的差异.萎缩性胃炎伴发低级别上皮内瘤变和肠上皮化生的比率高于胃溃疡及胃息肉(P<0.05).因此,对溃疡、萎缩及息肉的干预、逆转低级别上皮内瘤变和肠上皮化生有很大的临床意义,对胃癌的预防有积极的意义.

  • 不同级别胃粘膜上皮内瘤变组织COX-2和VEGF同步表达的差异性及临床意义

    作者:贺庆娟;张博;赵亚楠

    本文通过通过对胃粘膜低级别、高级别上皮内瘤变组织及胃癌组织中COX-2、VEGF表达水平的研究,探讨二者在不同程度胃粘膜病变组织中同步表达的差异性及相关的临床意义,得出结论:随着胃粘膜病变程度的加重,COX-2的表达逐渐增强,而VEGF仅在高级别上皮内瘤变组中开始呈一定水平的表达,但COX-2与VEGF的表达又成正相关,推测在胃癌的形成过程中,表达逐步增强的COX-2可能促使了VEGF的表达。

  • 北方食管癌高发区食管和食管-胃交界部低级别内瘤变队列随访

    作者:陈志峰;宋国慧;侯浚;郭翠兰;靳国良;白文龙;孟凡书

    目的:食管和贲门上皮不典型增生是癌前病变,分为轻度,中度和重度三个级别.2000年WHO建议用上皮内瘤变取代不典型增生,将轻度和中度归为低级别内瘤变,并将贲门腺癌称为食管-胃交界腺癌.本文探讨食管癌高发区食管和食管-胃交界部低级别上皮内瘤变癌变危险性和时间演变规律,为食管癌二级预防提供科学数据.方法:选择磁县2个乡于2001年10月~2002年10月,开展内镜碘染色队列筛查,干预乡0~85岁总人口数为22 016例,其中40~69岁共计6 596例,男性3 257例,女性3 339例,除去禁忌症、外出打工、拒绝参加者外,实际内镜筛查3 506例,筛查率53.2%.病理以WHO诊断为标准,将食管鳞状上皮轻度和中度不典型增生及食管-胃交界部轻度不典型增生划为低级别内瘤变人群,共诊断616例;内镜筛查无癌前病变和非癌诊断的作为正常人群共2478例.2008年6~9月对该队列人群进行随访核实.其中有174例失访,随访率95.0%.结果:低级别内瘤变人群和内镜病理正常人群随访分别为3 970.7人·年和16 120.0人·年,低级别内瘤变人群癌变率251.7/10万人·年,正常人群68.2/10万人·年;中位癌变时间分别是38个月和47个月.与正常人群比较,LIN癌变相对危险度RR=3.69(1.57~8.69),P=0.001.结论:低级别内瘤变人群是一组高危险人群,每年内镜复查是必要的.

  • 前列腺非典型腺瘤样增生的病理形态学特征与鉴别诊断

    作者:黎辉

    非典型腺瘤样增生(AAH),称为微腺泡增生,在病症类型上归属于瘤样病变.世界卫生组织2002年在对泌尿系统肿瘤分类上明确指出,该症主要出现在良性结节周围单一成分的小腺体.单从形态上,AAH与临床常见高分化腺癌存在着较大的相似性.基于上述特点,临床对于该症的诊断效率在很长时间未能得到提高.

  • 健脾益胃化瘀方治疗萎缩性胃炎伴低级别上皮内瘤变的临床研究

    作者:周静;徐惠明;陈小芳;周明霞;陆贤燕

    目的 探讨健脾益胃化瘀方对萎缩性胃炎伴低级别上皮内瘤变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入选的60例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30例,实验组服用健脾益胃化瘀方,对照组服用胃复春,2组均连续服用2个月,观察2组治疗前后临床症状、病理形态学的变化情况.结果 实验组的临床症状缓解有效率为96.4%,病理方面萎缩及低级别上皮内瘤变的治疗有效率为85.7%,对照组则分别为79.3%、62.1%,2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中药健脾益胃化瘀方治疗萎缩性胃炎伴低级别上皮内瘤变具有显著的临床疗效.

  • 胃黏膜低级别上皮内瘤变及早期胃癌活检病理与术后病理差异的危险因素分析

    作者:李风;项平;欧阳琪;徐富星;黄任翔;肖子理;季大年;周鋆;孙涛

    目的 探讨胃黏膜低级别上皮内瘤变及早期胃癌活检病理与术后病理差异的危险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行内镜黏膜下剥离术或手术切除,且术后病理诊断为低级别上皮内瘤变或早期胃癌(包括高级别上皮内瘤变)的235例患者资料,按活检病理与术后病理是否有显著差异分组,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探索病理结果发生显著差异的危险因素.结果 235 例患者中 33 例(14. 0%)活检病理与术后病理差异显著.单因素分析结果提示,隆起型病变、病变表面不发红、病变不伴糜烂及溃疡、组织学类型为弥散型及活检块数与病理差异相关(P<0. 05).多因素分析结果提示活检块数少(OR=0. 574,95%CI:0. 363~0. 908,P=0. 018)是发生活检病理与术后病理差异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胃黏膜低级别上皮内瘤变及早期胃癌活检病理与术后病理不符的情况临床上较多见,多块活检能提高活检的准确性,降低病理不符情况的发生.

  • 胃低级别上皮内瘤变的内镜随访及转归影响因素分析

    作者:邓万银;林瀛;林晓露;郑金辉;郑晓玲;杨士杰;郭仙斌;梁玮

    目的 探讨影响胃低级别上皮内瘤变(LGIN)转归的因素,为指导LGIN治疗方案的选择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放大内镜结合窄带成像技术(ME-NBI)的随访策略,前瞻性对福建省立医院消化内镜中心收治的47例LGIN患者的病灶位置、大小、病灶表面情况、分界线、腺管及微血管等进行观察,分析LGIN转归的影响因素.结果 35例LGIN的活检及ME-NBI表现无进展(稳定型LGIN组),随访时间(20.7±6.9)个月;12例病理较前有进展(进展型LGIN组),其中4例为高级别上皮内瘤变、8例为中度不典型增生,随访时间(16.3±11.8)个月.2组在患者性别构成(P=0.33)、年龄分布(P=0.13)以及病灶分布(P=0.70)、病灶形态构成(P=0.97)方面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稳定型LGIN组病灶大小以<20 mm为主(71.4%,25/35),进展型LGIN组病灶以≥20 mm为主(66.7%,8/12),2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2).病灶表面不均匀表现占比,进展组明显高于稳定组[75.0%(9/12)比34.3%(12/35),P=0.01];ME-NBI下阳性表现占比,进展组亦明显高于稳定组[83.3%(10/12)比8.6%(3/35),P=0.00].结论 病灶大小≥20 mm、表面不均匀表现及ME-NBI下阳性表现为影响LGIN转归的重要因素,结合ME-NBI观察对LGIN治疗方案的选择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 胃低级别上皮内瘤变潜在恶变风险的内镜表现分析

    作者:侯波;姚佳;王志峰;陈星

    目的 分析内镜初步诊断为低级别上皮内瘤变的胃黏膜病变存在或者进展为高级别瘤变的风险因素.方法 收集2003年5月至2010年9月间内镜活检诊断为胃黏膜低级别上皮内瘤变后经内镜切除的312处病灶,根据切除标本的病理结果分为低级别瘤变组(249个病灶)和高级别瘤变组(63个病灶),回顾两组病变的内镜表现,进行风险因素分析.结果 两组病灶部位、病灶表面结节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低级别瘤变组病灶直径为(13.2±0.58)mm,高级别瘤变组(22.0±0.55)mm(P<0.05);直径大于20 mm的病灶中60.9% (42/69)属于高级别上皮内瘤变(OR值=16.44,95%CI:8.51~31.78).高级别瘤变组中,病灶表面明显充血和存在溃疡的比例明显高于低级别瘤变组(P<0.05).结论 对于胃黏膜病灶大于20 mm、表面充血、有溃疡的病变可能存在或进展为高级别瘤变的风险,应积极实施诊断性黏膜切除,帮助确定诊断和制定适宜的治疗方案.

  • 胃黏膜上皮内瘤变癌变患者的临床特征分析

    作者:范月娟;许春芳

    目的 分析胃黏膜上皮内瘤变癌变患者的临床特征,以期提高胃早癌的检出率.方法 收集2011年7月-2013年6月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消化内镜中心检出的胃黏膜上皮内瘤变患者294例,其中低级别上皮内瘤变(LGIN)患者170例,高级别上皮内瘤变(HGIN)患者124例,发现癌变患者72例,分析患者的临床特征,比较癌变患者一般情况、病灶形态、幽门螺杆菌(H.pylori感染、胃黏膜萎缩肠化等方面与非癌变上皮内瘤变患者的差异.结果 癌变组患者平均年龄、贲门胃底发生率、H.pylori总感染率、萎缩发生率、肠化率与非癌变组相比均明显增高(P<0.05);癌变与非癌变患者在性别、临床表现、形态上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 患者年龄较大、病变位于贲门胃底且伴有H.pylori感染、胃黏膜萎缩肠化的HGIN应高度怀疑其癌变,加强内镜随访.

  • 醋酸染色后NBI内镜下大肠腺瘤和早期大肠癌的微形态特征

    作者:王蓉;黄惠泉;王富文;姜新;朱军;华国安;唐海明;叶敏;项平

    目的 分析醋酸染色后窄带成像(NBI)内镜下大肠腺瘤和早期大肠癌的黏膜表面腺管形态(pit)、微血管形态(cp)、黏膜白化时间的特征,评价其预测低级别上皮内瘤变、高级别上皮内瘤变和早期癌的价值.方法 用醋酸染色后NBI的方法观察大肠可疑病变,根据pit分型、cp分型、黏膜白化时间预测病变为低级别上皮内瘤变、高级别上皮内瘤变和早期癌,并与病理结果对照判断其敏感度、特异度、准确率、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结果 入选106例病例.pit分型ⅢL或Ⅳ型,联合cp分型Ⅱ型和醋酸白化时间31~60 s预测低级别上皮内瘤变敏感度、特异度、准确率分别为87.2%、89.3%、87.7%;pit分型ⅤI型,联合cp分型ⅢA型和醋酸白化时间6~30 s预测高级别上皮内瘤变和早期癌的敏感度、特异度、准确率分别为82.1%、83.3%、83.0%.结论 醋酸染色后NBI观察大肠可疑病灶的微形态,两种方法结合,取长补短,能清晰显示病灶pit和cp,具有视野清晰、价格低廉、操作简单、无毒的优点,对鉴别低级别上皮内瘤变、高级别上皮内瘤变和早期癌有较高价值,值得推广应用.

  • 胃黏膜低级别上皮内瘤变中胃癌检漏的研究

    作者:胡月亮;吴云林;李晨;朱燕华;孙萍胡;吴巍;郭滟;蔚青;程时丹

    目的 探讨胃黏膜低级别上皮内瘤变(low grade intraepithelial neoplasia,LGIEN)中胃癌漏诊的情况.方法 胃镜活检病理诊断为LGIEN的190例患者总结内镜下病灶部位和形态分类,并行内镜复查了解胃癌漏诊情况.结果 190例LGIEN患者病灶主要位于胃窦的137例(72.1%).镜下病灶形态多样,其中糜烂及溃疡98例(51.6%).190例患者平均随访时间11.7个月,经内镜病理或手术病理证实胃癌14例,HGIEN患者3例,较前加重者占8.95%;其中符合漏诊患者13例(76.5%),符合可能漏诊患者3例(17.6%).结论 胃镜活检病理检查为LGIEN的患者中部分同时存有癌灶,内镜短期、重复检查可减少胃癌漏诊率.

  • 摩罗丹联合维生素E对慢性萎缩性胃炎伴低级别上皮内瘤变的临床疗效

    作者:何旭东;龚芸;胡阳黔;邹灿;杨丽;郝良成

    [目的]探讨摩罗丹联合维生素E对慢性萎缩性胃炎伴低级别上皮内瘤变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20例慢性萎缩性胃炎伴低级别上皮内瘤变患者随机分成2组,A组60例予摩罗丹加维生素E治疗,B组60例仅给予维生素E治疗,2组均连续服药6个月,观察2组治疗前后的临床症状、内镜及病理形态学的变化情况.[结果]A组的临床症状缓解率是90.7%、内镜下表现好转率是87.1%、对低级别上皮内瘤变的总有效率是77.7%,B组分别是69.1%、63.7%、54.6%,2组比较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摩罗丹联合维生素E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伴低级别上皮内瘤变临床疗效显著.

  • 提高对胃低级别上皮内瘤变中高级别上皮内瘤变诊断水平的研究进展

    作者:张颖

    胃黏膜上皮内瘤变是在内镜活检中常常遇到情况,而胃黏膜上皮内瘤变是胃癌非常重要的癌前病变.据文献报道,高级别上皮内瘤变(high-grade intraepithelial neoplasia,HGIN)的癌变率为70%~85%[1-6],临床上大多数患者终选择行外科手术或者内镜下治疗.而对于低级别上皮内瘤变(low-grade intraepithelial neoplasia,LGIN)者,多数学者认为,大多可以发生逆转,很少进展为浸润性病变.据文献报道LGIN转化为HGIN的概率为0~15%[1、7].所以对于镜下活检诊断为LGIN者,多推荐定期内镜随访及重新病理检查.但是近几年,有研究表明,术前镜下活检与黏膜切除术(EMR)/黏膜剥离术(ESD)后病理结果之间存在较大差异,差异的发生率为20%~44.5%[8-12];普通活检为LGIN,EMR/ESD后全瘤病检提示为HGIN/Ca的发生率10.8%~24.0%.本文就术前镜下活检病理诊断为LGIN,行EMR/SED后病检病理诊断为HGIN这种情况作一综述,希望借此提高临床医生对此的认识.

  • 根除幽门螺杆菌后胃复春、叶酸联合治疗对胃癌前病变的转归研究

    作者:张永强;刘鹏飞

    [目的]探讨根除幽门螺杆菌(Hp)及后续胃复春、叶酸联合治疗对胃癌前病变的病理转归,分析其中定标活检及胃蛋白酶原检测在随访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采用定标活检技术,选择经病理证实为胃癌前病变(包括萎缩、肠化及低级别上皮内瘤变)且Hp阳性的慢性萎缩性胃窦炎患者,予四联疗法根除Hp治疗,1个月后复查Hp根除失败者为A组(Hp未根除组);再选择Hp根除成功后的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B组(Hp根除组)不予后续治疗;C组(联合治疗组)予胃复春联合叶酸口服6个月;后共纳入患者130例,A组40例,B组44例,C组46例,所有患者均在6个月后复查胃镜、病理,了解其病理转归;并在治疗前及随访结束检测血清胃蛋白酶原,了解其变化.[结果]随访结束比较萎缩改善率,A、B、C3组分别为10%、34.09%、65.22%;肠化改善率,A、B、C3组分别为16.67%、22.86%、54.55%;胃黏膜低级别上皮内瘤变消退率,A、B、C3组分别为5.26%、9.52%、43.48%;B组与A组在萎缩改善方面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肠化改善方面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而C组分别与A、B组相比,萎缩、肠化及低级别上皮内瘤变均有改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3组胃蛋白酶原Ⅰ、Ⅱ及二者比值在入组前及随访结束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根除Hp后能改善胃黏膜萎缩,但肠化改善不明显;而进一步联用胃复春、叶酸治疗能明显改善萎缩与肠化,部分消退低级别上皮内瘤变.定标活检可保证随访时病理取材的相比性;而胃蛋白酶原检测对胃窦、胃角病变为主的癌前病变的筛查及随访价值有限.

  • 光学活检与组织病理对胃黏膜上皮内瘤变的诊断价值

    作者:郭玉飞;余晓云;汪毅;屈银宗;余贻汉;陈婕

    [目的]了解共聚焦激光显微内镜(confocal laser endomicroscopy,CLE)对胃黏膜低级别上皮内瘤变的应用前景及诊断价值.[方法]对195例隆起糜烂性胃炎伴黏膜粗糙患者进行分组,分别采取普通内镜下活检及CLE指导活检,比较2组的诊断率,病理诊断为金标准对共聚焦结果进行评价.[结果]CLE组诊断率明显高于常规内镜组(P<0.05),对比病理检查共聚焦诊断的敏感性为86.36%,特异性为95.83%.[结论]CLE在胃黏膜低级别上皮内瘤变诊断中具有重要价值,为提高诊断效率提供了新方法.

  • 窄带成像放大内镜指导靶向活检对早期食管癌诊断的临床价值

    作者:苏振华;王亮;魏思忱;魏新亮

    目的 评估窄带成像放大内镜(ME-NBI)在早期食管癌诊断中指导靶向活检的临床价值.方法 将2015年10月-2017年12月经普通白光内镜(C-WLI)检查发现食管黏膜早期病变并取得病理的患者纳入研究,进一步行ME-NBI精查并指导靶向活检,有一次病理诊断阳性者即行内镜下治疗.以内镜下切除后病理结果为金标准,比较两种内镜指导病理的诊断准确度.结果 ①研究共纳入91例患者,其中4例术前病理均为黏膜炎症,未行内镜下治疗,余87例均行内镜下切除,C-WLI指导病理、ME-NBI靶向病理与术后病理比较,总体符合率由18.39%(16/87)提高为88.50%(77/8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对早期食管癌和高级别上皮内瘤变(HGIN)的诊断,ME-NBI靶向病理与C-WLI指导病理的灵敏度分别为92.18% 和33.33%,准确度分别为91.67% 和60.86%,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③ME-NBI通过观察毛细血管袢(IPCL)变化可以评价病变浸润深度,对术前评估起到指导性作用.结论 对于早期食管癌的诊断,ME-NBI指导靶向病理结果明显优于C-WLI指导病理,故ME-NBI内镜可作为早期食管病变精查和评价病变浸润深度的检查方法.

  • 食管黏膜低级别上皮内瘤变内镜特点及病理转归分析

    作者:朱林林;董培雯;粟兴;刘新冰;甘涛;吴俊超;王一平;杨锦林

    目的 通过总结食管黏膜低级别上皮内瘤变(low-grade intraepithelial neoplasm,LGIN)的内镜形态学特点及其病理转归现状,探讨食管LGIN发生的危险因素.方法 回顾性纳入2009年1月至2017年8月我院消化内镜中心行胃镜检查、首次食管活检病理提示LGIN的病变共201处(169例),分析其病变的内镜资料、病理转归情况.以内镜形态学表现为食管黏膜病变、且病理结果为单纯炎症病变为对照,运用logistic回归分析食管黏膜LGIN的危险因素.结果 食管黏膜LGIN以中老年多见,男女比约为2.5∶1.201处病变平均大横径、大纵径分别为(0.9±0.8) cm、(1.4±1.3) cm,主要位于食管中段(52.2%),形态学上以平坦型(0-Ⅱb)为主,占45.8%,其次是以平坦隆起型(0-Ⅱa)为基础的病变占31.8%.有食管炎背景的LGIN 42例(24.9%),多灶病变占57.4%.201处病变平均随访时间为(10.3±12.1)月,经随访,58.2%(117/201)的病变达到病理逆转[包括24.9%(50/201)的病变完全消失],其中原病变大径≤1 cm者占60.7%(71/117);28.9%(58/201)病变病理结局无变化,仍为LGIN;12.9% (26/201)进展为高级别上皮内瘤变或浸润性癌,其中大径>1 cm者占73.1%(19/26).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多阶段年龄(与<45岁相比)及病变大纵径(与≤0.5 cm相比)是食管黏膜病变发生LGIN的独立危险因素.病变大纵径为>0.5~I cm、发生食管LGIN的风险是病变大纵径≤0.5 cm的1.96倍.结论 在人群中做筛查胃镜时,年龄≥45岁,食管黏膜病变大纵径>0.5 cm,需警惕食管LGIN可能.已证实食管黏膜LGIN的病变,需根据病变长径分层进行内镜随访,建议>1 cm的LGIN密切随访.

26 条记录 1/2 页 « 12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