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学术期刊 > 眼科与耳鼻咽喉科 > 实用防盲技术杂志

实用防盲技术

实用防盲技术杂志

Journal of Practical Preventing Blind 실용방맹기술

省级期刊
  • 主管单位: 安徽省卫生厅
  • 主办单位: 安徽省立医院
  • 影响因子: 0.39
  • 审稿时间: 1个月内
  • 国际刊号: 1673-3835
  • 国内刊号: 34-1292/R
  • 发行周期: 季刊
  • 邮发:
  • 曾用名:
  • 创刊时间: 2006
  • 语言: 英文
  • 编辑单位: 实用防盲技术杂志编辑委员会
  • 出版地区: 安徽
  • 主编: 袁华音
  • 类 别: 眼科与耳鼻咽喉科
期刊荣誉:
  • 两种术式治疗翼状胬肉疗效观察

    作者:年桂红;邾琴

    目的 比较胬肉切除联合自体结膜瓣移植术和胬肉切除联合角膜缘干细胞移植术治疗翼状胬肉的效果.方法 对2008年1月至2012年4月在我院采用两种术式治疗的134例患者的病案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胬肉切除联合自体结膜瓣移植术治愈率为89.9%,胬肉切除联合角膜缘干细胞移植术治愈率为94%,两种治疗方法比较有统计学意义(x2=4.7947,P<0.05).结论 胬肉切除联合角膜缘干细胞移植术的效果优于胬肉切除联合白体结膜瓣移植术.

  • 单纯泪道探通术与泪道探通联合洛美沙星凝胶治疗婴幼儿泪道阻塞的比较研究

    作者:鲍云霞;董凯;顾起宏

    目的 探讨单纯泪道探通术与泪道探通联合洛美沙星凝胶治疗婴幼儿泪道阻塞的不同效果.方法 将100例泪道阻塞患儿按来院顺序随机分成A组与B组各50例,A组行泪道探通联合洛美沙星凝胶治疗,B组行单纯泪道探通术.比较2组疗效.结果 2组患儿实施治疗后差异显著(p<0.05),泪道探通联合洛美沙星凝胶治疗优于单纯泪道探通术.结论 泪道探通联合洛美沙星凝胶填充治疗婴幼儿泪道阻塞能保持泪道正常生理结构,更好的巩固探通后的效果,防止细菌再生,降低二次阻塞的发生,值得推广.

  • 二种手术方法治疗翼状胬肉疗效分析

    作者:汪文芬;詹士江;吕灶林;汪建梅;方雪云

    目的 比较翼状胬肉切除联合生物羊膜移植与翼状胬肉切除联合自体角膜缘干细胞移植对原发性翼状胬肉的治疗效果.方法 翼状胬肉患者186例190眼.分为A、B二组,A组60眼翼状胬肉切除联合生物羊膜移植术;B组130眼翼状胬肉切除联合自体角膜缘干细胞移植术.术后随访6-24个月,观察翼状胬肉复发率.结果 A组60眼中9眼复发,复发率15.0%; B组 130眼中7眼复发,复发率5.38%,x2=4.922,P=0.0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在防止胬肉复发方面,角膜缘干细胞移植组优于生物羊膜移植组.

  • 羊膜移植联合亲水性软性角膜接触镜治疗早期眼烧伤

    作者:张伟;张静;张大传

    目的 观察羊膜移植联合亲水角膜接触镜治疗早期眼烧伤的临床疗效.方法 21例(21眼)早期眼烧伤患者,采用羊膜移植并佩戴亲水性软性角膜接触镜治疗,术后随访3月.结果 所有患眼术后症状均有不同程度缓解;20例眼表基本稳定,视力不同程度提高;2例角膜云翳;l例眼结膜表层重建,但发生角膜斑翳.无严重眼部并发症发生.结论 羊膜移植联合亲水性角膜接触镜治疗各种早期眼烧伤安全、有效,值得在临床上广泛推广使用.

  • 青光眼白内障超乳三联手术中两种切口方式的疗效分析

    作者:董立红;俞华;张燕;夏晔;胡丰平;刘俊

    目的 分析白内障超声乳化加人工晶体植入联合小梁切除术中单切口术式和双切口术式对手术效果的影响.方法 28例(31眼)青光眼合并白内障病例分为A、B两组.A组(单切口组):15例(17眼),巩膜隧道切口行白内障超乳+ IOL植入+小梁切除术;B组(双切口组):13例(14眼),透明角膜切口行白内障超乳+IOL植入,上方做传统小梁切除术.分析比较两组术后眼压、视力及并发症情况,随访3-6月.结果 术后随访3-6月,两组视力均有提高.眼压:A组术前平均眼压33.21 mmHg,术后16.24 mmHg;B组:术前平均眼压34.25mmHg,术后15.74 mmHg.术后眼压与术前相比,两组均有明显差异性;术后平均眼压两组之间无明显差异性.术后并发症无明显差异,功能性滤过泡数量两组之间无明显差异.结论 超乳青光眼白内障联合手术,单切口和双切口术式均有良好的降低眼压、提高视力的作用,是治疗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安全、有效的方法.

  • 虹膜定位联合波前像差引导LASIK矫正近视的临床疗效观察

    作者:胡恩海;葛正光

    目的 探讨虹膜定位联合波前像差引导LASIK矫正近视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对照分析研究,选择2007年1月至2008年12月接受常规LASIK手术患者40例(80只眼)和接受虹膜定位联合波前像差引导LASIK手术患者51例(102只眼),对二组术后6个月的疗效进行对比研究.结果 术后6个月二组所有患者裸眼视力≥术前佳矫正视力(BCVA).波前组与常规组术后视力较术前视力(BCVA)提高≥1行分别为:42只眼(41.2%)和20只眼(25%),波前组明显优于常规组(P< 0.01).术后6个月等效球镜≤0.5D的波前组46只眼(45.1%),常规组19只眼(23.8%),波前组明显小于常规组(P<0.01).术后6个月采用术前与瞳孔直径基本相同时测量数据,波前组与常规组高阶像差的RMS值分别是0.573±0.51μm和0.775±0.57μm,波前组小于常规组(P<0.05),两组RMS值较术前均有不同程度增高,幅度分别为:20.6%与39.4%,波前组明显小于常规组(P<0.01).结论 虹膜定位联合波前像差引导LASIK矫正近视安全、有效,术后视力提高理想,残余屈光度较少,是一种理想的手术方式.

  • 软壳技术在白内障复明工程手术中的临床应用

    作者:孙理彬;李玉红

    目的 评价甲基纤维素联合透明质酸钠制作软壳技术在白内障小切口非超声乳化手术中的效果.方法 白内障“复明工程”患者261例295眼.随机分为A、B两组,其中A组术中单用透明质酸钠,B组术中联合使用甲基纤维素和透明质酸钠.手术方法为小切口非超声乳化加人工晶体植入.结果 术后第ld裸眼视力大于0.3者,A组78.79%(104/132),B组87.1% (142/163),两组之间差异显著(P<0.05);术后第7d视力在0.3以上者,A组93.9% (124/132),B组94.5%(154/163).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角膜水肿情况:术后第1天,A组17.42%(23/132),B组9.8%(16/163),两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第7天,A组2.27%(3/132),B组2.45%(4/163),两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甲基纤维素联合透明质酸钠制作软壳技术比单用透明质酸钠更安全.

  • 微小切口非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联合折叠式人工晶状体植入术临床观察

    作者:黄瑶;陆晓丹;张平

    目的 观察微小切口非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联合折叠式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手术效果.方法 抽选107例(107眼)行微小切口非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联合折叠式人工晶状体植入术,112例(112眼)行小切口非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联合硬片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比较术后1周视力.结果 术后1周视力大于0.3者分别为88.78%及66.96%.结论 微小切口非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联合折叠式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术后1周视力优于小切口非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联合硬片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术后近期(1周)效果与超声乳化近期(1周)效果相近,在缺少设备、缺少投入的基层医院值得推广使用.

  • 超声乳化对小梁切除术后白内障患者角膜内皮细胞的影响

    作者:李文超;刘钢生

    目的 探讨白内障超声乳化术对小梁切除术后的白内障患者角膜内皮细胞的影响.方法 选取30例曾行小梁切除术的白内障患者为研究组,另选取30例年龄相关性白内障患者作为对照组.分别在术前、术后3个月检测两组患者的角膜内皮细胞密度,角膜内皮细胞大小变异系数,六边形细胞百分比.并应用SPSS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术后3个月研究组的角膜内皮细胞密度减少265.81个/mm2(11.4%),对照组减少72.88个/mm2(4.3%),两组之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0),六边形细胞百分比较对照组低,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两组患者的细胞变异系数之间无差异.结论 白内障超声乳化联合人工晶体植入术后3个月,小梁切除术后的白内障患者角膜内皮细胞损失较正常年龄相关性白内障患者严重,且恢复慢.因此术前应行角膜内皮细胞检查,严格掌握手术适应症;术中注意操作技巧,减少对角膜内皮的损伤.

  • 6例翼状胬肉切除术后并发角巩膜病变的回顾性分析

    作者:张德恕;李晶;夏冉;东长霞

    目的 探讨翼状胬肉切除术后并发角巩膜病变的可能原因及相应治疗对策.方法 对2009年12月至2013年5月期间于安徽省第二人民医院就诊的6例(6只眼)翼状胬肉切除术后并发角巩膜病变患者的病史、相关检查和治疗等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6例翼状胬肉患者术后并发角巩膜病变,其中2例发生角膜溃疡,分别为真菌性角膜炎和病毒性角膜炎所致;1例患者胬肉病灶切除位置烧灼引起巩膜变薄、溶解;1例患者术后发生巩膜病变,检查发现免疫指标升高;1例患者术后发生角膜脓肿,检查发现结膜囊G+杆菌阳性;1例患者有高血压,脑梗塞,术后发生角膜溃疡.结论 单纯胬肉切除、术中烧灼过度、全身抵抗力下降、自身免疫功能异常,不规范用药、术后护理不当,是翼状胬肉并发角巩膜病变的主要原因.注重全身因素影响、加强术后眼部卫生护理,翼状胬肉切除联合角膜缘干细胞移植术后及时复查治疗可避免术后严重并发症.

  • 小梁切除联合MMC治疗青光眼的临床观察

    作者:彭小宁

    目的 探讨小梁切除联合丝裂霉素C治疗青光眼的临床疗效.方法 应用小梁切除术联合丝裂霉素C治疗32例(45眼)各型青光眼,术中一次性使用0.2mg/ml丝裂霉素C,术后随访6-24月,观察其临床疗效及其并发症.结果 术后1月检查,33眼(73.33%)术后视力有不同程度的提高;术后1周测眼压,平均11.20--2.15mmHg,术后6月测眼压,平均16.86mm±3.81mmHg,均较术前有统计学差异;末次随访时,41眼(91.1%)形成弥散扁平的功能性滤过泡;总手术成功41眼(91.1%).术后主要并发症为:浅前房2眼,前房积血1眼,角膜水肿3眼.讨论 小梁切除联合丝裂霉素C治疗青光眼,可有效地减少青光眼术后滤过道瘢痕的形成,充分降低眼压.该方法不需要特殊设备,并发症少,手术效果好,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青光眼方法.

  • 三联术在急性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治疗中的应用

    作者:夏光辉;杜素强

    目的 评价小切口白内障囊外摘除人工晶状体植入联合小梁切除术治疗急性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患者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 对29例(29眼)急性闭角型青光合并白内障患者,在眼压控制正常、稳定,皮质类固醇局部抗炎,葡萄膜炎症得到显著控制后,行小切口白内障囊外摘除人工晶状体植入联合小梁切除术,术后随访6~12个月.结果 术后眼压正常,视功能较术前有不同程度的改善.术中并发症有剪除周边虹膜时少量出血,术后并发症有角膜水肿(后弹力层皱褶)、葡萄膜炎、人工晶状体表面渗出膜等,无暴发性脉络膜出血、前房延缓形成、角膜失代偿、睫状环阻滞性青光眼等并发症发生.结论 急性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患者,在眼压正常、葡萄膜炎症控制后,行小切口白内障囊外摘除人工晶体植入联合小梁切除术,对控制患眼眼压,减少术后前房延缓形成,角膜失代偿等并发症的发生,以及不同程度的保护和恢复视功能方面有积极的意义和较好的临床效果.本手术是安全和有效的,且费用低廉,尤其适合基层开展.

  • 200例小切口白内障囊外摘除联合人工晶体植入术在基层防盲工作中的应用

    作者:朱琴

    目的 探讨总结小切口白内障囊外摘除联合人工晶体植入术的临床疗效及在防盲工作中的价值.方法 对本院2011-2012年200例行小切口白内障囊外摘除联合人工晶体植入术,术后患者的视力及术后并发症进行临床分析及总结.结果 与术前视力比较,视力明显提高,术后3天,3个月视力达0.5以上55.1%,75.7%,术后角膜散光与术前差异不大,手术操作简单,并发症少.结论 小切口白内障囊外摘除联合人工晶体植入术具有切口小,散光小,术后复明效果好,操作简单,手术经费低的优点,是白内障超声乳化术的有效补充,适合在基层医院复明工程中推广.

    关键词: 小切口 白内障 治疗
  • 白内障超声乳化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手术护理工作体会

    作者:江世芳

    目的 探讨白内障超声乳化联合人工晶状体植人手术的护理经验,提高手术疗效,减少手术相关并发症.方法 对2011年12月~ 2012年12月在我院施行的310只眼白内障超声乳化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手术的护理过程进行回顾性分析和总结.结果 手术均获成功,术后视力较术前不同程度提高.结论 白内障超声乳化联合人工晶体植入手术围手术期周详的护理是手术成功的重要环节.

  • 青光眼患者健康教育效果评价

    作者:王维

    目的 探讨青光眼患者健康教育效果.方法 将100例青光眼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对照组采取传统的功能制护理模式,对病人实施常规护理;实验组患者在此基础上,针对患者疾病各个阶段,全程实施健康教育.结果 实验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及焦虑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对疾病知识知晓率和对护理工作满意度高于对照组.结论 对青光眼患者实施全程健康教育能有效减轻患者焦虑情绪,提高护理工作满意度.

    关键词: 青光眼 健康教育
  • 下一步:一个成年人的青光眼患者的详细评估

    作者:Heiko Philippin;Peter Shah;Matthew Burton;石磊

    引言青光眼青光眼是一组进行性的视神经病变,伴有视乳头特征性的结构改变和相应视野缺损的疾病.青光眼视神经病变的主要危险因素是眼压的升高.评估的目标是· 准确诊断·尽可能地识别眼压升高的原因·量化青光眼损伤和功能障碍的程度

  • 信号转导通路在实验性近视发生机制中作用的研究进展

    作者:朱子诚;张金嵩

    近视眼的发病与多种因素相关,其中主要的是遗传和环境因素.大量的近视相关研究提示近视的发生是在异常视觉信息的作用下,视网膜、脉络膜内多种神经递质和生长因子的表达发生改变,通过一系列信号传导过程引起巩膜重塑、眼轴延长而成.多种细胞因子通过NMDAR-1/NO-cGMP、TGF-β1/Smad3、JAK-Stat3等信号通路调控近视的形成与发展.本文就影响近视形成的几个主要信号传导通路的研究进展做一综述.

实用防盲技术分期目录
期数
2018 01 02 03
2017 01 02 03 04
2016 01 02 03 04
2015 01 02 03 04
2014 01 02 03 04
2013 01 02 03 04
2012 01 02 03 04
2011 01 02 03 04
2010 01 02 03 04
2009 01 02 03 04
2008 01 02 03 04
2007 01 02 03 04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