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胸腹腔镜联合下食管肺同期双原癌同期根治一例

    作者:段楚骁;付圣灵;付向宁

    患者,女,62岁。进行性吞咽困难2个月余,未予特殊处理。后症状逐渐加重,术前半流质饮食。既往体健,无特殊病史。体检无特殊。外院胃镜示距门齿26~31 cm处可见菜花样肿物,病检示食管鳞状细胞癌。我院病理会诊示食管鳞状细胞癌,胸部CT提示右下肺结节。患者于全麻下行胸、腹腔镜食管中下段癌根治、胃代食管左颈部机械吻合、右下肺切除、预防性胸导管结扎、高位空肠造瘘术。行胸腔镜探查见右下肺结节直径约1.5 cm,表面胸膜无凹陷,肺门纵隔淋巴结肿大。余肺未发现实质性肿块,无胸腔积液及肺不张。腔内直线切缝楔形切除右下肺肿块,快速冰冻切片报告“肺癌,腺癌可能性大”。考虑双原发癌可能,征求家属意见后行胸腔镜下右下肺叶切除。探查见中下段食管肿瘤5 cm ×4 cm ×3 cm,质中,伴食管旁、隆突下、喉返神经旁淋巴结肿大。结扎切断奇静脉弓,游离胸段食管,清扫淋巴结,结扎胸导管。仰卧位,左颈胸锁乳突肌前缘切口,游离食管。腹腔镜下腹腔探查,未见转移灶,切开网膜,结扎胃短、胃左血管,将胃游离。上腹正中切口,制作管状胃,上提至颈部。横断食管,将胃与食管行左颈部机械吻合,减张缝合吻合口,闭合胃残端,行高位空肠造瘘。术后病理诊断:①右下肺高-中分化腺癌(支气管残端未见癌,送检5组、7组、10组、11组淋巴结共10枚未见癌)。免疫组化:TTF-1(+),CK7(+),CK20(-),VEGF-C (-),EGFR(+),ERCC-1(-),RRM-1(+),P53(-),Ki-67Li 约10%。②食管低分化鳞状细胞癌侵及管壁全层(食管残端、胃断端、网膜、食管周围淋巴结、胃周围淋巴结、贲门淋巴结、胃左淋巴结、左右喉返神经旁淋巴结共17枚未见癌)。免疫组化:PCK(+),CK5/6(+), P63(+),VIM(-),CK(-),CgA(-), Syn(-),CD56(-),TTF-1(-),Ki-67Li约80%。患者术后恢复良好,15 d出院,1个月内于肿瘤科行放疗。6个月后随访,患者诉一般情况可,进食正常。

  • 胃癌患者外周血中记忆性T细胞和树突状细胞的研究

    作者:赵敬柱;张汝鹏;于津浦;李慧;于文文;任秀宝

    我们应用流式细胞仪测定胃癌患者外周血记忆性T细胞和树突状细胞,探讨胃癌患者记忆性T细胞和树突状细胞的变化及意义.一、对象与方法1.对象:2009年6月至2009年12月在我院手术治疗的胃癌患者27例,均经术后病理检查证实,其中男18例,女9例,年龄(53.6±8.7)岁.组织学类型:低分化腺癌12例,高、中分化腺癌7例,印戒细胞癌4例,黏液腺癌4例.临床分期:Ⅰ期7例,Ⅱ期4例,Ⅲ期14例,Ⅳ2例.择健康志愿者30名作为对照组.其中男20名,女10名,年龄(55.4±7.5)岁.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

  • 双子宫及右肾缺如、双下腔静脉畸形合并宫颈癌一例

    作者:邝平定;邵国良;李贤兴

    患者 女,35岁.因阴道不规则出血伴下腹痛1个月余入院,妇科检查:宫颈部溃疡直径约4~5 cm,阴道前壁上1/2受侵僵硬,经阴道镜检查并活体组织检查诊断为子宫颈中分化腺癌.

  • 青年人胃癌233例临床、内镜、病理分析

    作者:杨斌;杨洪坤;韩继超

    青年人胃癌发病率虽较低,但误诊漏诊率较高。本文对我院1990~1997年经胃镜和病理活检证实的青年人胃癌25例,结合近年文献报道的208例共233例的临床、内镜及病理资料进行了总结分析,旨在探讨其特征,提高早期诊断率。 临床资料 一、一般资料: 男109例,女124例,男女之比为0.88:1,年龄15~35岁,其中31~35岁者142例(60.9%)。从出现症状或上腹痛的性质规律改变及症状加重到确诊,平均12.5个月。病程4小时~10年。 二、临床表现: 上腹部疼痛192例(82.4%),呕吐109例(46.8%),反酸94例(40.3%),纳差116例(49.8%),上消化道出血96例(41.2%),消瘦或体重下降92例(39.5%),上腹部压痛64例(27.5%),贫血62例(26.6%),腹部包块14例(6.0%),吞咽困难19例(8.2%),腹水6例(2.6%)。 三、胃镜检查资料: 本组青年人胃癌中,按Borrmann分类,以溃疡型(Ⅱ型)、溃疡浸润型(Ⅲ型)多见,共143例(61.4%),误诊为胃溃疡30例、复合性溃疡3例、慢性胃炎8例、幽门梗阻2例,漏诊3例,漏误诊率为19.7%。 四、病理资料: 1.肿瘤部位:胃窦癌120例,胃体癌51例,胃底贲门癌30例,胃角癌25例,全胃癌5例,吻合口癌2例。 2.组织学类型:低分化腺癌121例,中分化腺癌52例,高分化腺癌6例,未分化癌33例,印戒细胞癌19例,硬癌2例,以低分化腺癌居多(51.9%)。讨论 青年人胃癌的临床特点,文献论述不尽相同,但较为一致的认识:病程短,进展快;早期症状隐匿,无特异性,常与胃炎、消化性溃疡混淆而致漏误诊;女性往往多于男性;预后差。其预后差的主要原因:①其生物学行为恶性程度高,分化差。本组患者低分化腺癌121例,印戒细胞癌19例,硬癌2例共142例(60.9%);②多数患者确诊较晚。本组患者从出现症状到确诊平均12.5个月,一旦确诊,已属晚期。 青年人胃癌病变范围多较广泛,大体形态呈溃疡型者多,其次为浸润型,值得注意的是,在内镜下部分胃癌特别是早期胃癌,可呈现与良性溃疡相似的改变,由于患者年轻,易被误诊为良性溃疡。本组30例(12.9%),胃镜下误诊为胃溃疡,后经病理检查确诊为胃癌。此外,胃癌与十二指肠溃疡并存虽少见,但亦不容忽视,本组有3例误诊为复合性溃疡。

  • BorrmannⅣ型胃癌生物学行为特点及预后

    作者:高洪宇

    目的:分析BorrmannⅣ型胃癌临床病理特点及其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研究118例BorrmannⅣ型胃癌的临床病理资料、治疗和随访资料。结果:95例手术切除患者,中分化腺癌15例,低分化56例(低分化腺癌40例、粘液性腺癌11例、印戒细胞癌5例)、混合型24例(低分化腺癌伴粘液腺癌10例、低分化腺癌伴印戒细胞癌9例、粘液腺癌伴印戒细胞癌5例)。肿瘤浸润深度:肿瘤侵及浆膜外者53例,侵及浆膜层者28例,侵及深肌层14例。淋巴结转移:手术切除的95例患者中淋巴结转移pN1(1-6枚)者31例,pN2(7-15枚)者35例,pN3(大于15枚)者29例。肿瘤大小:肿瘤≤5 cm者23例,肿瘤5~10 cm者42例,肿瘤≥10 cm者30例。58例行根治性手术患者平均生存期为28.9个月,37例非根治性手术患者平均生存期为11.6个月,23例行开复探查术和胃肠吻合术患者平均生存期为6.1个月。根治手术患者1,2,3,5年的生存率分别为67.3%,57.6%,36.5%,13.5%姑息切除患者为40.6%,6.2%,0,(P=0.002)。结论:BorrmannⅣ型胃癌易侵出浆膜,腹膜转移及复发是影响其根治切除及生存期的主要原因,所以腹腔内游离癌细胞的处理尤为重要,有文献报道术中大量低渗蒸馏水冲洗及腹腔内温热治疗、化疗、免疫治疗结合术后辅助化疗等综合治疗提高治疗效果。但BorrmannⅣ型胃癌就诊时多已是进展期,手术切除率低,所以提高患者的自我保健意识,应用X线、胃镜、CT、B型超声、超声胃镜等检查提高早期诊断率,及早进行手术治疗,加强术后复查才是提高生存期的有效措施。患者6.1个月。根治手术患者1,2,3,5年的生存率分别为67.3%,57.6%,36.5%,13.5%姑息切除患者为40.6%,6.2%,0,(P=0.002)。

  • 前列腺癌患者雄激素受体N端区的突变研究

    作者:王晓慧;于小玲;谢靖;陈光椿;卢建

    雌激素受体(androgen receptor, AR)由N端区、居中的DNA结合区和C端的激素结合区组成.N端区约由550个氨基酸组成,占AR的一半以上,其中第100~485位氨基酸与受体的转录活化功能(activation function, AF)有关,因此被称为AF1区,该区的缺失几乎可使AR的转录激活功能全部丧失,因而是AR充分发挥其转录激活功能所必需.国外研究表明AR的AF1区的基因突变是前列腺癌(prostate cancer, PC)发展和内分泌治疗抵抗的原因之一,但国内尚未见这方面的研究报道.目的:确定正常中国人AR N端AF1区的核苷酸顺序.在此基础上,检测PC患者癌组织中AR的AF1区突变,以探讨AF1区与PC进展的关系.方法:用4对引物(A3~A6)PC0例中国正常男性外周血中AR的AF1,双链DNA循环测序以确定正常中国人AR的AF1的核苷酸顺序.用PCR-SSCP(单链构象多态性)-DNA双链循环测序法对42例(低分化腺癌19例,中分化腺癌12例,高分化腺癌11例)PC患者石蜡切片癌组织中AR的AF1区进行突变检测.结果:正常中国人AR N端AF1的序列与欧美报道的完全一致.在3例低分化PC患者石蜡切片组织中(PC28、PC29、PC35)的AF1区各发现一错义突变(Gly 142 Val、 Asp221 His和Ser 296 Arg).结论:正常中国人AR的AF1序列与欧美人无差别.中国人PC组织中存在AR N端AF1区的突变,在AF1区发现的3种新突变AR均位于低分化PC患者中,提示AR的突变可能与PC的进展有关.

  • 降结肠癌术后孤立性脾转移一例

    作者:李卫平;王益

    患者男,71岁。患者曾于2014年6月19日“腹痛腹胀1周,恶心呕吐2d”入院行“降结肠肿瘤切除加远端结肠关闭、近端肠管造口术”,术后病理示为降结肠溃疡型中分化腺癌并突破浆膜,肠系膜淋巴结可见2枚转移(2/12),术后恢复良好并予“奥沙利铂加希罗达”化疗6个疗程,期间多次复查肿瘤标志物及腹部增强CT均未见异常;2015年8月4日患者来我院复诊,行腹部增强CT提示脾脏占位,见图1。后于8月12日至上海长征医院行PET-CT检查示脾脏占位性病变,见图2,考虑转移瘤可能性大。8月19日,患者为求进一步诊治来我院,入院一般检查可,全身浅表淋巴结未触及肿大,左下腹壁见造瘘口通畅,黏膜红润;肠镜示:乙状结肠多发小息肉;肿瘤指标:癌胚抗原(CEA):2.78μg/L、甲胎蛋白(AFP):8.62μg/L、CA199:1.44 U/mL、CA724:20.88 U/mL;结合PET-CT检查,初步诊断:脾脏占位、结肠癌术后。遂于8月24日行腹腔镜下脾脏切除术、肠粘连松解、小肠部分切除和结肠造口回纳术,术后恢复良好并于9月5日出院。术后免疫组织化学检测示:肿瘤细胞CKP (+)、CK8(+)、Villin(+)、COX-2(+)及Ki-67(70%)。术后病理诊断为:脾脏转移性中分化腺癌(见图3),侵及脾门,慢性小肠炎。患者术后定期复查至今,腹部CT未见肿瘤复发或转移,血清CEA处于正常范围。

  • 残胃癌脐转移一例

    作者:张超;翟丽杰;刘昊;宋晓光;李新宇;杜春梅;王旭东

    患者男,64岁,因“上腹痛1年,发现脐部肿物15 d”于2014年3月20日入院;患者40年前因十二指肠穿孔行胃大部切除术。查体示:腹平坦,腹部正中见一长约15 cm手术瘢痕,脐部见一2.3 cm×1.3 cm大小肿物,上腹部伴有压痛;腹壁彩超示:脐部探及2.3 cm×1.3 cm的低回声团,边界不清,该光团内部未见明显血流信号;血常规示:血红蛋白96 g/L,肝肾功能和尿常规正常,诊断为“脐部肿物”。术前留置胃管引出暗红色液体约20 ml,于3月24日行脐部肿物局部切除术,取脐部肿物梭形切口,逐层切开皮肤、皮下组织至腹白线,从肿物上方进入腹腔,见腹腔有中等量腹水,吸出草绿色腹水约200 ml,继续探查,见脐部正常结构消失,未见与腹腔脏器相连,遂完整切除脐部肿物,见图1;因切口问题未探查残胃。术后病理示:脐部皮下见异型腺体,有分裂像,有黏液产生,形态符合腺癌,皮肤有累及,见图2a;免疫组织化学(免疫组化)示:CEA (+)、CDX2(-)、CK20(-)、CK7(+)、Ki-67(阳性率50%),见图2b。随后即查胃部CT示胃壁增厚,见图3;后查PET-CT示残胃充盈欠佳,壁弥漫增厚,放射性不均匀增高,大值介于3.8~5.7之间。予以复查胃镜,提示残胃癌,病理示中分化腺癌,见图4;免疫组化示:CDX2(-)、CEA (-),CK (AE1/AE3)(+)、Ki67(阳性率30%)、P53(+);肿瘤标志物CEA为6.62滋g/L, CA199为1565.4 kU/L,结合病史及辅助检查考虑为残胃癌脐转移。患者因自身因素拒绝行残胃癌根治术,予以XELOX ;(奥沙利铂加希罗达)化疗,于化疗第3天呕出暗红色血性液体约40 ml,排黑粪1次(约100 ml),急查血常规示:血红蛋白41 g/L,遂停止化疗,予以禁食水、止血、抑酸、抑酶、补液及输血等对症支持治疗,治疗3d后止血确切,观察4d后继续予以口服希罗达,此疗程结束,患者出院,患者术后脐部外观见图5。后因经济因素未行后续辅助性化疗,随访至2014年11月,患者一般状况尚可。

  • 以脐部转移癌为首发症状的右半结肠癌一例

    作者:姜学远;徐广甍;张明威;张相森;王旻

    患者女,75岁,因“脐部外生性肿物2个月”于2013年4月7日入院。入院查体:心肺无异常。脐部可见直径约4 cm外生肿物,质硬,活动度差,有压痛。腹部无明确阳性体征。实验室检查示:血常规:血红蛋白101 g/L,红细胞压积31.2%;癌胚抗原:53.23 ng/ml,余检查均未见明显异常。体表及腹部彩超显示:脐周腹壁内实质性低回声肿物,有丰富血管信号,直径约38 mm,厚径34 mm,深部达腹壁深层距壁层腹膜3.8 mm;肝右叶可见3.8 cm ×3.3 cm 低回声光团,界限清,形态欠规则,周边可见低回声晕。脐部肿物活组织检查(活检)病理示:(脐部)送检坏死组织内见少量异型腺体,符合腺癌形态,见图1。胸部CT未见异常。腹部及盆腔CT (平扫+增强)示:肝右叶病变及结肠肝曲、横结肠管壁改变,考虑恶性占位性病变,见图2。纤维结肠镜检查示:距肛门约70 cm处见一增生型肿物,表面凹凸不平、污秽,黏膜充血、水肿,色暗红,质脆易出血,病变侵及肠管全周,致肠腔狭窄;活检病理示:结肠中分化腺癌。术前诊断:右半结肠癌、肝转移瘤、脐部转移癌。经术前评估及与家属沟通知情同意后,于4月13日行姑息性右半结肠切除及脐部转移癌切除术。术后脐部转移瘤大体标本见图3。术后病理示:右半结肠中分化腺癌,浸润肠壁全层,脉管内见有癌浸润,脐部内见癌转移,双切缘未见癌,大网膜内未见癌浸润,肠周围淋巴结(0/29)均未见癌转移。TNM分期为T4N0M1。患者病情平稳后,于4月24日出院。患者术后恢复良好,于5月8日再次入院治疗,给予口服替吉奥胶囊(20 mg/片,江苏恒瑞)3片/次、2次/d,口服2周休息1周,坚持4周期,肝脏转移瘤行咖玛刀照射治疗,转移瘤体积明显缩小。随访12个月,患者生活质量可,复查无腹部、盆腔内肿瘤复发、转移,肝脏无新发病灶,转移瘤体积未见明显增大。

  • 钩虫致胃癌术后出血一例

    作者:罗衡桂;杨应林;倪斌;孙宽学;张爱民

    患者男,57岁.因上腹部隐痛伴黑便半年于2009年1月5日入院,经胃镜及活检提示为胃窦部溃疡型中分化腺癌,遂行胃癌D2根治术,毕Ⅱ式胃肠吻合术.

  • 一穴肛原癌并回盲部结肠癌一例

    作者:孙学军;韩刚;潘龙文;徐永波

    患者 男性51岁.因大便习惯性改变半年,发现右腹部包块2月于2007年1月4日入院.查体:腹平软,右下腹麦氏点处可触及一5 cm×5cm大小包块、质硬,活动.直肠指诊:胸膝位距肛缘5 cm、8~3点处可触及隆起肿物,质地较硬.病理报告:直肠低分化腺癌,回盲部中分化腺癌.

  • 直肠癌脾转移一例

    作者:王如然

    患者女 , 56岁 . 因便后滴血 , 消瘦 1个月于 2001年 5月 6日入院 . 无慢性结肠炎、痔等病史 . 无发热、里急后重、脓性便、腹部疼痛及其它不适 . 查体 : 生命体征正常 . 体质消瘦 , 轻度贫血貌 . 浅表淋巴结无肿大 . 心肺未见异常 . 腹平软 , 无压痛 , 肝脾肋下未触及 , 腹部无叩击痛 , 移动性浊音阴性 . 直肠指诊 : 距肛门 8 cm直肠的左前壁可触及一 4 cm× 3 cm肿物 , 活动度较好 , 无触痛 , 质韧 , 指套带血 . 经直肠镜活检证实为直肠中分化腺癌 . 术前全身检查中发现脾脏有一 4 cm× 3 cm的实性占位病变 . 术中探查盆腔、腹主动脉旁及肝脏均无可疑转移病灶 , 脾脏中下极见 4 cm× 5 cm肿物 , 未侵及浆膜 . 遂行直肠癌根治、脾脏切除术 . 术后病理证实为直肠腺癌脾转移 .

  • CT引导下射频消融技术治疗结肠癌肺转移

    作者:刘连新;孟宪志;宋洪江;赵松;张伟辉;姜洪池

    临床资料 2002年 7月收治 1例结肠癌肺转移患者,男, 76岁.曾于 1997年 5月因升结肠中分化腺癌 (Dukes B期 ) 行右半结肠切除术,术后应用氟尿嘧啶和丝裂霉素联合化疗 9个疗程.近 4个月来,感乏力、倦怠,全身不适.检查血清癌胚抗原 (CEA)测定为 312 ng/ml,胸部正侧位拍片及 CT示右肺中叶可见一大小约 2.0 cm× 1.5 cm之球形转移灶,诊断结肠癌肺转移.考虑患者年龄较大、身体状况较差,故予以经皮经胸射频消融治疗.

  • 腹腔干缺如1例

    作者:李志旺;吴祖光;李恩;张灼新

    患者,男,67岁,因吞咽不适1月余于2015年12月24日入院,体格检查:体质指数24.61 kg/m2,一般情况良好,浅表淋巴结未触及肿大,心肺腹未见明显异常。胃镜检查提示:胃底及贲门口下方可见一不规则溃疡,范围约2.5 cm ×1.5 cm,溃疡表面充血、水肿、糜烂。活检病理:(胃底)中分化腺癌。腹部CT提示:贲门胃底壁局部增厚,考虑恶性肿瘤可能,胃小弯侧多发稍大淋巴结,性质待定。术中所见:肝、胆、胰腺、脾、小肠、大肠未见异常,腹腔、盆壁未见转移结节及腹腔积液,胃底近贲门处稍僵硬,周围见多发肿大淋巴结。结合腹部CTA及术中清扫发现:胃左动脉和脾动脉直接起自腹主动脉,二条胃左动脉发出约1 cm后汇合成一主干;肠系膜上动脉自腹主动脉前壁发出,肝总动脉发自肠系膜上动脉,向右走行分为肝固有动脉和胃十二指肠动脉,并由肝固有动脉发出胃右动脉;腹腔干缺如;胃左静脉有两支,一支直接汇入门静脉,另外一支汇入脾静脉。手术时间3.5 h,过程顺利,术中失血约50 mL,未输血及血浆,术后安返病房,恢复良好出院,无术后并发症,住院时间12 d。

  • 低位直肠癌性肠梗阻的一期手术治疗

    作者:吴利炜

    直肠癌性肠梗阻是需行手术治疗的急腹症,而一期手术是急性低位直肠癌性肠梗阻处理的难题,术中的肠减压及控制腹腔污染是手术成败的关键.笔者自1995~1997年成功地以一期手术治疗低位直肠癌性肠梗阻5例.现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全组5例,男3例,女2例;年龄55~72岁,平均66岁.病程10 d至14个月.临床上均有腹胀、腹痛,完全性梗阻3例,不完全性梗阻2例,梗阻时间1~10 d.癌肿距肛门4~6 cm,病灶占肠腔全周2例,占3/4周以上3例.病理类型:印戒细胞癌1例,中分化腺癌3例,粘液腺癌1例.

  • 结肠中分化腺癌伴穿孔误诊1例

    作者:柯斌;师林;孟君;孙保国

    患者男,42岁,因"右大腿前部疼痛麻木10 d"于2011年03月25日入院.患者10余天前搬运重物后开始出现右下肢大腿前部疼痛麻木,呈持续性刺痛,向腰背部放射,服用止痛药物疼痛不能缓解,伴有头晕,全身乏力,腹胀不适,口臭,恶心欲呕,大便3-4d/次,量少,无发热、咳嗽、咳痰,无盗汗、潮热.无尿频、尿急、尿痛等症.

  • 食管、直肠、膀胱同时多源癌1例

    作者:孙晖;许辰阳;吉灵;曾淦华

    患者男,62岁,因进行性吞咽困难2个月余入院。体检:营养一般,全身浅表淋巴结未及肿大,双侧胸廓对称,双侧呼吸动度对称、正常,双肺叩诊清音,双肺呼吸音粗,未闻及干湿性啰音。近3个月来患者出现大便改变,日解大便约3次,为稀便,量中等,无黏冻状物,无便血,无里急后重感。小便无异常。入院后血常规、尿常规、肝、肾功能、血糖、电解质等均未见明显异常,癌胚抗原正常,大便常规示潜血(+)。胃镜检查示:距门齿33 cm处见不规则溃疡,周边黏膜呈结节状、堤状隆起,表面污秽苔,活检质地脆,易出血,管腔狭窄无法进镜(图1)。病理示:食管鳞状细胞癌。肠镜示:距肛门5 cm处见一菜花状肿块,约4cm×4cm大小,表面凹凸不平,顶端有糜烂,活检组织脆硬,触之易出血,占肠腔全周,伴肠腔狭窄,肠镜尚能通过。升结肠、横结肠、降结肠见多发大小不等息肉(图2)。病理示:直肠中分化腺癌。超声检查发现膀胱内一占位,行膀胱镜检查示:膀胱右侧壁可见一大小约1 cm菜花状组织,细蒂,双侧输尿管开口正常(图3);病理示:膀胱低度恶性的乳头状尿路上皮肿瘤。胸部CT示食管中下段癌,上消化道造影示食管中下段癌。请相关科室会诊并完善相关术前准备后于2013年7月10日在全麻下行开胸探查术,术中见肿瘤长约4 cm,上缘位于下肺静脉上约1 cm水平,肿瘤已侵出外膜,并与下肺静脉、胸主动脉粘连固定,无法分开,与家属沟通后放弃手术,转肿瘤科行姑息放疗等治疗。

  • Miles手术骶前双腔负压引流的临床应用

    作者:涂经楷;张胜本

    经Miles手术治疗直肠癌、肛管癌45例.术后采用经腹膜外戳孔骶前双腔管负压吸引,使会阴部切口一期愈合率达93.3%.45例中男30例,女15例.年龄35~85岁.肿瘤距肛缘均在6 cm下.低分化腺癌9例,高分化腺癌11例,中分化腺癌25例.

  • Miles术后盆底腹膜裂隙疝1例报告

    作者:谢庆伟

    1 病历介绍患者,男,56岁.因解粘液血便4个月伴消瘦入院.既往健康,入院查体:营养欠佳,余一般情况好;肛门指检;膝胸位,距肛门约6cm处直肠左侧1至6点钟方向可触及一菜花样物,质硬,基底直径约1.5cm,边缘不清;纤维结肠镜+病检示:直肠中分化腺癌.

  • 胃癌围手术期的观察与护理

    作者:汪晓芬

    胃癌是常见的肿瘤之一,据统计占我国消化道恶性肿瘤的第一位[1]。我院从1999年-2000年10月收治51例胃癌病人施行根治术,效果很好,现将我们观察与护理体会总结如下。 1.临床资料 本组51例中,女性13例,男性38例,男女之比为2.92:1,年龄大80岁,小的27岁,平均年龄57.17岁。胃体癌21例,胃窦癌17例,胃贲门癌13例;低分化腺癌28例(伴鳞状细胞癌2例),中分化腺癌21例(伴部分印绒细胞癌3例),印绒细胞癌2例,均行胃大部分切除根治术。术后7-10天拆线,无一例发生并发症。 2.观察与护理 2.1.术前观察与护理 2.1.1.心理护理病人担心手术会导致死亡或引起难以忍受的疼痛或其它后遗症。我们实行保护性医疗措施,不泄漏病情,言行谨慎,对患者的疑问给予耐心的解释、安慰与鼓励,并讲解有关胃癌的相关知识,消除思想负担。同时与家属沟通,共同稳住患者情绪,鼓励他们以正确的态度对待手术,积极主动地配合医疗措施。而通过我们的言行,让患者及陪同家属感到放心。使他们减少恐惧、忧虑,增加亲切感,给手术创造良好的条件。

149 条记录 6/8 页 « 12345678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