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学术期刊 > 医学教育与医学边缘学科 > 中国卫生工程学杂志

中国卫生工程学

中国卫生工程学杂志

Chinese Journal of Public Health Engineering 중국위생공정학

国家级期刊
  • 主管单位: 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
  • 主办单位: 中华预防医学会,吉林省预防医学会
  • 影响因子: 0.41
  • 审稿时间: 1-3个月
  • 国际刊号: 1671-4199
  • 国内刊号: 22-1333/R
  • 发行周期: 双月刊
  • 邮发: 12-126
  • 曾用名:
  • 创刊时间: 1992
  • 语言: 英文
  • 编辑单位: 《中国卫生工程学》杂志编辑委员会
  • 出版地区: 吉林
  • 主编: 邵强
  • 类 别: 医学教育与医学边缘学科
期刊荣誉:
  • 火龙果对大鼠生长的试验研究

    作者:高敏;马玉华;刘佳;刘泳廷;彭志军;蔡永强

    目的 观察“紫红龙”火龙果对SD大鼠30 d喂养的生长影响.方法 根据实验动物体重,将80只SD大鼠按体重随机分为4组,每组20只,雌雄各半.实验设为阴性对照组和低、中、高3个剂量组,火龙果剂量分别为:7.5、10.0、15.0 g/kg bw.各剂量组每天灌胃不同浓度的火龙果果浆,阴性对照组灌胃同体积的蒸馏水,连续灌胃30 d.试验期间每周称量进食量和体重,计算食物利用率;试验结束时,股静脉取血进行动物的血常规检查、血液生化指标检查,称量脏器重量,计算脏器系数,对主要脏器进行病理组织学检查.结果 试验周期内各试验组动物生长良好,体重逐周增长正常,未见明显中毒体征,动物无死亡.试验结束时各血液生化指标均在本实验室正常参考值范围,血常规指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各试验组动物的主要脏器重量、组织病理检查未发现异常.结论 “紫红龙”火龙果对SD大鼠生长期内的各项观察指标未见毒性影响.

  • 人参林蛙油复方软胶囊对游泳小鼠糖代谢的影响

    作者:张晶莹;宋昕恬;孙兰;孟令仪;高峰

    目的 研究人参林蛙油复方软胶囊对游泳小鼠糖代谢的影响,探讨其对小鼠运动能力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方法 将ICR雄性小鼠随机分为4组:对照组和人参林蛙复方软胶囊高、中、低剂量组,连续灌胃30 d,于末次给予受试物30 min后,进行小鼠游泳实验,测定尿素氮、肝糖原和血乳酸的含量.结果 高剂量组负重游泳时间延长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不负重游泳条件下,高剂量组血清尿素、血乳酸含量降低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高、中剂量组肝糖原含量增加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人参林蛙油复方软胶囊对游泳小鼠具有一定的缓解疲劳作用.

  • 某化工厂纺丝车间职业病危害现状分析

    作者:陈凤琼;冉瑞红;杨迪

    目的 识别某化工厂纺丝车间生产过程中产生的职业病危害因素,确定危害程度,并对职业病危害现状进行分析.方法 采用职业卫生现场调查法、检查表法,通过检测检验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与评价.结果 该车间存在的职业病危害因素有噪声、高温、甲醛、硫酸、氢氧化钠、重铬酸钾等.其中作业场所噪声检测了21个点,强度为58.9 ~89.8 dB(A),>85 dB(A)的噪声有3个点;对7个工种21人次进行个体噪声检测,其中1个工种3人次的噪声8h等效声级(LEX,8h)超过国家标准要求;高温WBGT指数符合国家标准要求;甲醛浓度在0.87 ~ 3.03 mg/m3,均超标;氢氧化钠、重铬酸钾(按Cr计)未检出,硫酸浓度在0.36 ~ 1.90 mg/m3.结论 该车间职业病危害风险分类为严重,职业病危害现状不容乐观,需加强管理,增加工程技术控制措施,改善作业现状.

  • 某白酒生产项目职业病危害现状评价

    作者:李璇;薛兰;高晓燕

    目的 明确白酒的生产过程中可能产生的职业病危害因素种类及存在的关键环节,为其职业病防治的日常管理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现场职业卫生学调查法、检查表法、职业卫生现场检测法及职业健康检查资料分析法.结果 该项目主要存在的职业病危害因素有煤尘、矽尘、谷物粉尘、二氧化硫、一氧化碳、氮氧化物、盐酸、甲醇、氢氧化钠、噪声、高温等.经职业卫生现场检测,该项目存在的有毒物质和高温均控制在职业接触限值内,粉尘检测合格率为70.0%,噪声检测合格率为87.5%.结论 该企业存在粉尘和噪声的职业病危害的情况,需要整改.

  • 微生物膜BOD快速测定法在黄河水质监测中的应用

    作者:张蕾;刘建;郭豪;李宇涵

    目的 探讨微生物膜BOD快速测定法在黄河水体BOD监测中的应用.方法 选取黄河地表水水样,通过比对微生物膜BOD快速测定法和传统稀释接种法的实验结果,验证该方法在实际监测工作中的可靠性与稳定性.结果 微生物膜BOD快速测定法与传统稀释接种法分别测定不同类别的水样,两种方法检测结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果准确可靠.结论 该方法具有分析速度快、准确度高等特点,适合黄河流域水体中BOD的监测.

  • 辽宁省与日本流行北京基因型结核分枝杆菌基因的异同

    作者:孙蕾;梁佳元;毛宁;李悦;孙国权;王毳

    目的 探讨辽宁省与日本流行北京基因型结核分枝杆菌基因的异同.方法 选取辽宁省各市结核病防治所经菌种鉴定得到的144株结核分枝杆菌菌株,以及84株来自日本神奈川县卫生研究所的结核分枝杆菌菌株,采用以聚合酶链式反应(PCR)为基础的分型方法鉴定是否为北京基因型结核分枝杆菌.对引物4扩增辽宁省北京基因型和非北京基因型结核分枝杆菌的条带进行双向测序并比较.结果 144株辽宁省结核分枝杆菌中,北京基因型结核分枝杆菌129株(89.58%),非北京基因型结核分枝杆菌7株(4.86%),北京基因型结核分枝杆菌和非北京基因型结核分枝杆菌混合感染8株(5.56%).引物4扩增辽宁省7株非北京基因型结核分枝杆菌菌株得到308bp条带,扩增129株辽宁省北京基因型结核分枝杆菌菌株,116株(89.92%)北京基因型结核分枝杆菌出现270 bp左右条带.随机对3株辽宁省北京基因型结核分枝杆菌的270 bp左右条带进行双向测序,序列一致,与非北京基因型结核分枝杆菌的308 bp条带序列不同.84株日本神奈川县的结核分枝杆菌菌株中,北京基因型结核分枝杆菌53株(63.10%),非北京基因型结核分枝杆菌31株(36.90%),引物4扩增日本神奈川非北京基因型结核分枝杆菌菌株得到308 bp条带,扩增北京基因型结核分枝杆菌无条带.结论 辽宁省以北京基因型结核分枝杆菌菌株流行为主,存在北京基因型和非北京基因型结核分枝杆菌混合感染.辽宁省流行北京基因型结核分枝杆菌的基因与日本流行的北京基因型结核分枝杆菌存在着不同的特点.

  • 辽宁省各级结核病防治机构人力资源现状分析

    作者:何琳;曹宏伟;毛宁;梁爽;戚巍;李悦;钟威;王毳

    目的 了解辽宁省各级结核病防治机构的人力资源现状,为构建配备合理的结核病防治人力资源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对2014年辽宁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及结核病防治独立机构人力资源现状进行调查.运用Excel及SPSS 16.0软件对全省各级结防机构在职人员的性别、年龄、学历、学位及职称情况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2014年辽宁省共有结核病防治在职人员1 331人,男女性别比为1∶1.54,人员年龄主要集中在30 ~49岁.全省在职人员以大专(33.5%)、高中和中专学历(37.5%)、无学位(81.1%)、初级职称(41.5%)占大多数.结论 辽宁省各级结核病防治机构人员数量不足,人力资源配备不合理.全省各级结核病防治机构应加强人力资源建设,扩充人员数量和优化人员结构,确保结核病防治工作可持续发展.

  • 胜利油田某采油队化验室职业病危害分析与控制

    作者:高强;王柳柳;张强

    目的 识别和分析胜利油田采油队化验室职业病危害因素,探讨防护对策和措施.方法 采用职业卫生调查法、职业卫生检测等方法收集数据资料,并结合采取的工程技术措施,对作业人员的职业病危害因素接触水平进行评价.结果 化验室存在的职业病危害因素包括非甲烷总烃、苯、甲苯、二甲苯和溶剂汽油等,改造前非甲烷总烃和溶剂汽油的浓度分别为65.6和43.5 mg/m3,改造后小于检出限.以上危害因素的检测结果全部符合职业卫生接触限值,防护设施的检测参数符合要求.结论 化验室防护设施改造后运行有效,化验过程中存在的职业病危害因素能够得到有效控制,确保岗位工人的职业健康.

  • 离子色谱法测定水中5种消毒副产物和6种常见阴离子

    作者:朱娜;张竹青;秦杨;武中波

    目的 采用离子色谱法同时测定水源地水及自来水厂出水中5种消毒副产物和6种常见阴离子的浓度.方法 选用Ion Pac AS19色谱柱,在8~35 mmol/L KOH淋洗液梯度淋洗,流速1.0 ml/min、电流量87 mA、进样量150μl的色谱条件下,抑制型电导检测器进行检测.结果 5种消毒副产物和6种常见阴离子可以达到很好的分离效果,线性相关系数r≥0.997 4,重复测定相对标准偏差(RSD)在0.40%~5.81%之间,平均回收率在80.9% ~104.7%之间.结论 该方法操作简单,灵敏度高,线性良好,可以同时准确地测定水中5种消毒副产物和6种常见阴离子.

  • 2013-2014年漯河市桶装饮用水中铜绿假单胞菌污染状况调查

    作者:郭辽朴;仁蕴慧;牛世文

    目的 掌握漯河市桶装饮用水中铜绿假单胞菌污染现状,为市场监管和国家制订相应标准提供基础资料.方法 按照国家食品污染和有害因素风险监测工作手册中铜绿假单胞菌标准操作程序对2013-2014年采集的69份桶装饮用水样品进行卫生检验.结果 69份桶装饮用水中7份样品检出铜绿假单胞菌,样品总体检出率为10.1%.不同年份、不同包装类型、不同采样环节样品的检出率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漯河市的部分桶装饮用水存在铜绿假单胞菌污染现象,建议监管部门强化市场监测,维护消费者健康.

  • 分光光度法测定水中挥发酚不确定度评定及其深层次讨论

    作者:孙向涛;王正军

    目的 对挥发酚不确定度进行深层次讨论.方法 根据JJF1059.1-2012《测量不确定度的评定与表示》和GB/T 5750-2006《生活饮用水挥发酚测定方法》,建立数学模型,分析不确定度来源,量化不确定度分量,评定水样样品和环境标样样品合成不确定度.结果 通过环境标样标准值和不确定度的溯源性,水样样品测量结果也可以量值溯源到国家基准,确保了水样样品测量结果的准确可靠.结论 样品的挥发酚平均值为57.2 μg/L,挥发酚稳健平均值57.6 μg,/L.Z=0.13.样品考核结果满意,本文证实了不确定度的推理是成立的.YY=UHY=1.9μg/L,其不确定度评定结果大小可能是合理的.

  • 饮水卫生管理便携式数据采集终端的研发和应用

    作者:张琦;李洪兴;陶勇

    目的 研究开发便于农村基层饮水卫生管理人员使用的数据信息采集设备.方法 基于饮用水风险管理系统所需的信息内容,开发适宜于农村饮用水卫生管理的数据采集终端手持机和现场水质检测设备,安装植入饮用水风险管理系统软件,并现场示范应用.结果 研发农村集中式供水水质系统信息采集设备,采集数据通过网络实时或离线上传至数据处理平台,使得卫生管理人员能够及时准确掌握辖区内饮水安全卫生基础信息和风险水平及其变化情况,并通过反馈控制模块将信息以短信或其他形式发送至决策者或基层卫生监管对象.结论 该设备为饮水卫生安全风险的早发现、早识别、早处理提供基础,并辅助科学决策,提升信息化水平.

  • 高原地区老年病科住院患者疾病构成分析与探讨

    作者:赵桂花;于燕

    目的 了解青海高原地区老年患者住院病种构成特点和患病现状,分析原因,为高原地区老年病疾病的预防保健及合理配置卫生资源提供流行病学资料.方法 采用现状调查分析方法,以患者出院主要诊断为诊断依据,所有诊断以国际ICD-10(International Classification of Diseases)北京临床版的疾病分类编码为疾病分类标准.结果 老年病科住院患者男性多于女性,男女比例1.4∶1;≥70岁患者占比大,占63.68%;住院病种类型前5位是循环系统、呼吸系统、消化系统、内分泌系统、泌尿系统疾病;前10位疾病是阻塞性肺气肿、高血压、心力衰竭、呼吸道感染、冠心病、肺源性心脏病、支气管炎、胆道疾病、糖尿病、心律失常;患者人均患病种数为(5.29±1.56)种,≥70岁患者患5种及以上比例达69.29%,平均住院时间(11.99 ±4.294)d.结论 在高原缺氧、寒冷、干旱等因素影响下,老年人高原性心血管疾病和呼吸系统疾病发病率高,应加强高原老年慢性病的防治宣传和健康教育,做好高原慢性病的防治工作;加强医院老年病科建设,提高对老年病的正确诊断和规范治疗水平,促进老年人身心健康.

    关键词: 高原 老年病 病种 分析
  • 某商场集中空调通风系统竣工卫生学评价

    作者:周卓为;陈淑明;冼英华;湛恩泽;胡俊宇;林秋霞;陈婷婷;许冰林

    目的 对某新建商场的集中空调通风系统进行竣工验收卫生学调查,评价分析其卫生状况,以预防和控制其可能出现的健康危害因素.方法 依据《公共场所集中空调通风系统卫生学评价规范》(WS/T 395-2012)、《公共场所集中空调通风系统卫生规范》(WS 394-2012)等相关标准规范,采用查看设计图、现场调查、现场采样检测、风险评估和查表分析法等方法对该商场的集中空调通风系统进行调查、分析和评价.结果 检测的各卫生项目中,该商场集中空调通风系统风管送风有1个采样点的细菌总数和3个采样点的真菌总数不符合卫生规范要求,其余检测项目均符合卫生规范要求;空调系统布局基本合理,但存在新风口设置在空调机房内;部分空气处理机组过滤网破损;风管均未设置清洗、检查预留口;个别机房卫生不干净等现象.结论 该商场的集中空调通风系统存在一定程度的污染和卫生隐患,应加强管理,需控制空调通风系统有害因素后方可运行使用.

  • 某乙二醇生产线职业病危害因素调查

    作者:常艾民

    目的 识别与分析某乙二醇生产线职业病危害因素,提出职业病危害的关键控制点及其防护对策.方法 采用现场职业卫生学调查、职业危害因素检测检验方法进行分析.结果 乙二醇生产线主要存在的职业病危害因素为粉尘、化学毒物、噪声.检测结果表明,2个接尘工种作业人员接触粉尘浓度CTWA范围为0.7~ 2.4 mg/m3,低于国家职业接触限值;作业人员接触一氧化碳、甲醇、乙二醇、二氧化氮、硫化氢、盐酸、氢氧化钠浓度低于职业接触限值;对11个接触噪声的工种进行了噪声等效声级测定,作业工人接触的8h等效声级为64.8 ~82.1 dB(A),低于职业接触限值的规定.结论 乙二醇生产线存在的职业病危害的防治应从职业卫生管理、工程防护设施、严格佩戴个人防护用品以及职业健康监护等方面综合着手采取切实可行的防护设施或措施.

  • 离子色谱法同时测定血液透析及相关治疗用水中的锂、钠、铵、钾、镁、钙阳离子

    作者:王蕴馨;李青;刘思洁;王博;郭金芝;张冠英

    目的 建立阳离子色谱法检验血液透析及相关治疗用水中锂、钠、铵、钾、镁、钙6种阳离子的检测技术.方法 采用离子色谱法,阳离子分析柱CS12A,以20 mmol/L甲基磺酸作为淋洗液,电导检测器检测,流速为1.0ml/min.结果 在0.02 ~ 10 mg/L浓度范围内具有很好的线性,相关系数r>0.999.RSD <6.24%,回收率为98.37%~110.50%.锂、钠、铵、钾、镁、钙阳离子的检出限分别为0.005、0.03、0.04、0.03、0.05、0.04 mg/L.结论 该方法简便省时,准确度、精密度良好,能满足血液透析及相关治疗用水的检测要求.

  • 老年人健康行为影响因素及社区健康照护研究

    作者:王丽;吴美蓉

    目的 探讨社区老年人健康行为影响因素和社区老年人健康照护工作.方法 以社区老年人为对象,随机抽取5个社区的老年人,发放问卷560份,共回收有效问卷493份,从老年人健康观、健康行为及影响因素、社区健康照护现状等展开调查.结果 老年人持有比较积极的健康观,但健康行为却不容乐观;经济收入、婚姻、有无规律运动等因素均会影响老年人健康行为.结论 老年人的健康观念和健康行为“脱节”严重,不同收入水平老人对健康资源利用的不均衡性较凸显,精神陪伴、规律运动对参与健康行为有很大促进作用.应从健康养老机制、健康理念、健康养老资源创设、健康治理等角度制定加强老年人健康照护工作的对策.

  • 潍坊市2006-2014年农药中毒报告时间序列分析

    作者:袁义昌;杨群

    目的 分析潍坊市农药中毒报告的变化趋势,探讨整合自回归移动平均模型(ARIMA)在农药中毒报告数拟合中的应用.方法 利用潍坊市2006-2014年农药中毒报告资料,采用SPSS 19.0专家建模器建立优预测模型,预测潍坊市2015年农药中毒报告数.结果 2006-2014年间潍坊市非生产性农药中毒报告数自2011年起略有下降趋势.应用ARIMA(0,0,0)(1,0,1)模型、简单季节模型较好地拟合了既往时间序列的生产性与非生产性农药中毒报告数,生产性模型的R2、正态化BIC分别为0.413、3.594,非生产性模型的R2、正态化BIC分别为0.727、5.604.结论 模型能较好地描述潍坊市2006-2014年农药中毒报告数的分布规律,预测效果较好.

  • 某1,4-丁二醇项目职业病危害控制效果评价

    作者:罗东;王世松;彭中全;谢勇;钟媛

    目的 分析和评价某1,4-丁二醇项目职业病危害控制效果,提出适宜的防护措施及对策.方法 通过现场调查、职业健康监护、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等途径收集相关数据和资料,运用检查表法、定性和定量法等进行综合性评价.结果 本项目的主要职业病危害因素有噪声、高温、甲醛、甲醇、丁醇、甲酸、丙炔醇、1,4-丁炔二醇、碳酸钠、碳酸氢钠、氢氧化钠、甲酸钠、催化剂(乙炔铜)等.检测结果表明,噪声强度为66.5~87.2 dB(A),WBGT指数范围30.4 ~31.0℃.本项目作业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浓度或强度均符合国家职业接触限值.结论 本项目属于职业病危害严重的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防护措施基本可行有效.

  • 焦化企业职业病防护干预措施的调查及效果分析

    作者:赵相云;张武正;刘前

    目的 探讨焦化企业生产过程中产生的职业病危害因素及对劳动者健康影响,阐明采取职业病防护干预措施的重要性.方法 通过对某市甲、乙两家焦化企业进行职业卫生现场调查、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评价、职业健康检查等,并对其采取的生产工艺、职业病防护措施、职业卫生管理等方法,以及乙企业采取职业病防护干预措施前后的检测和健康体检结果对比分析.结果 采取完善的职业病防护干预措施的乙企业,职业病危害因素合格率较高;针对乙企业控制效果评价时存在的问题,提出职业病防护干预措施后职业病危害因素的浓度或强度合格率明显提高.干预前粉尘、焦炉逸散物、噪声的合格率分别为89.6%、25.0%、60%,干预后粉尘、焦炉逸散物、噪声的合格率分别为96.8%、91.6%、70.0%.但发现健康损害,需要加强职业健康监护,减少职业病的发生.结论 对焦化企业采取职业病防护干预措施,可降低职业病危害因素的浓度或强度,防治职业病危害效果明显.

  • 龙岩市噪声作业工人职业健康检查结果分析

    作者:谢德兴;温建斌;连理云

    目的 了解噪声作业工人健康状况,为制订作业工人听力保护规划提供依据.方法 通过“职业病与职业卫生信息监测系统”收集龙岩市2015年《职业健康检查个案卡》资料,分析工人双耳高频平均听阈异常影响因素.结果 1 216名受检者中,高血压153例(12.6%),心电图异常294例(24.2%),双耳高频平均听阈异常44例(3.6%);双耳高频平均听阈异常检出率:小型规模企业高于大、中型规模企业,私有经济类型企业高于国有经济、港澳台经济类型企业,存在噪声和粉尘的企业高于仅有噪声的企业,男性高于女性;随着工人年龄的增长或接噪工龄的延长,异常检出率存在递增趋势,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或0.01).结论 应针对职业性噪声聋的发病特点与职业健康风险,关注重点企业和人群,实施职工听力保护工程.

  • 某市一大型国有化工企业职业危害因素检测结果与工人职业健康体检结果分析

    作者:孙迪

    目的 明确该大型国有化工企业存在或产生的职业病危害因素种类,分析危害程度、产生原因及工人体检结果,以便更好地保护劳动者身体健康.方法 采用职业卫生现场调查法、职业卫生检测法对企业的职业危害进行分析;采用职业健康检查法对工人的健康情况进行分析.结果 该企业在生产过程中可能产生的职业病危害因素主要有苯、甲苯、二甲苯、苯乙烯、乙苯、抽余油、溶剂汽油、硫化氢、氨、氢氧化钠、硫酸、盐酸、甲醇、乙二醇、正己烷、氮氧化物、一氧化碳、二氧化碳、粉尘及噪声等.检测结果显示:大多数化学物质90%以上检测点浓度低于国家规定的职业接触限值,但硫化氢合格率为86.2%,噪声岗位的超标率为4.9%;体检结果显示工人的体检项目异常率较高;岗位不同体检项目的阳性率有所不同.结论 该企业职业病危害因素种类较多,但大多低于国家规定的接触限值,如防护设施能有效运行,同时做好个人防护和加强组织管理,其生产过程中产生的毒物危害可以得到控制,工人体检指标异常较多,应加强职工的健康教育和行为干预.

  • 腹部X线平片与64排螺旋CT对胃后壁穿孔患者游离气体检出率的对比研究

    作者:张赠海

    目的 研究腹部X线平片与64排螺旋CT对胃后壁穿孔患者游离气体检出率.方法 笔者于2012年2月-2014年2月,共收集了46例被诊断为胃后壁穿孔的病患.所有患者在手术前均采用腹部X线平片以及64排螺旋CT进行扫描检查,对比观察两种方法对游离气体的检出率以及扫描准确率.结果 64排螺旋CT对游离气体的检测率显著高于X线的检出率,且正确率显著高于X线;同时64排螺旋CT还可以准确检测出穿孔部位;以上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 <0.05).结论 64排螺旋CT对胃后壁患者游离气体检出率显著高于腹部X线平片,且准确率高,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 彩色多普勒超声对浅表淋巴结结核患者的鉴别诊断价值

    作者:张淑娟

    目的 研究彩色多普勒超声对浅表淋巴结结核患者的鉴别诊断价值.方法 选择自2013年5月-2015年5月本院收治的54例疑似浅表淋巴结结核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分别采用常规CT和彩色多普勒诊断,两组参与检测的医护人员彼此不知道对方的检测结果,然后对患者的相关部位进行穿刺活检,进行细胞学或病理分析,确定终结果.比较常规CT和彩色多普勒诊断对浅表淋巴结结核的诊断灵敏度、特异性,以及与终结果的诊断符合率.结果 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阳性48例,阴性6例,其中有1例误诊.CT检查阳性46例,2例误诊;阴性8例,误诊5例;与病理活检结果相比,虽然两种方法对于浅表淋巴结结核的灵敏度、特异度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结果与终病理活检结果的符合率更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浅表淋巴结结核依据不同病理改变可分为淋巴结炎症型、干酪坏死型、液化脓肿型和愈合期钙化型4种类型,具体彩色多普勒超声影像表现不同.结论 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测对于浅表淋巴结结核患者的诊断价值极高,灵敏度、特异性以及准确度均显著高于常规CT检查,对患者身体无害,安全性好,实用性强,值得临床推荐.

  • 心脏超声对高血压左室肥厚伴左心力衰竭患者的诊断价值

    作者:贺清华

    目的 研究心脏超声对高血压左室肥厚伴左心力衰竭患者的诊断价值.方法 选择2013年4月-2015年4月来我院体检中心进行体检的70例健康人员(对照组)以及入住我院治疗的78例高血压左室肥厚伴左心力衰竭患者(对照组)作为研究对象.分别进行心脏超声诊断,比较两组患者的心脏彩超指标以及心脏彩超与心功能分级之间的关系.结果 观察组患者LVDd、LAD以及E/Ea值均显著高于对照组,而LVEF显著低于对照组;随着心功能分级的增大,患者LVDd、LVEF、LAD以及E/Ea值均有变化;以上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其中LVDd、LAD以及E/Ea值与心功能分级成正相关(P<0.05),LVEF则与心功能呈负相关(P<0.05).结论 心脏超声操作简单,对身体无害,安全有效,能明确显示患者心腔内的结构,可准确诊断高血压左室肥厚伴左心力衰竭,值得推广应用.

  • 补阳还五汤联合阿托伐他汀对急性脑梗死患者的疗效及安全性分析

    作者:赵英敏

    目的 研究补阳还五汤联合阿托伐他汀对急性脑梗死患者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选取2014年2月至2016年1月,于我院进行治疗的急性脑梗死患者102例,以数字法随机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各51例.两组患者均给予常规的急性脑梗死相关性药物治疗,且均给予阿托伐他汀治疗,观察组患者在此基础上加用补阳还五汤治疗,对比两组效果.结果 观察组治愈人数占比以及总有效率分别为47.06% (24/51)、96.08%(49/51),均显著高于对照组的25.49%(13/51)、74.51%(38/5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治疗前两组各项血脂指标水平无明显差异,分别治疗后观察组TC、TG水平均显著低于对照组,而HDL-C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补阳还五汤联合阿托伐他汀对急性脑梗死患者的疗效显著,且能有效控制患者血脂指标水平.

  • 2015年3月-2016年3月临沧市乙型病毒性肝炎流行特征及防控进展

    作者:孙云

    目的 探讨分析近年临沧市乙型病毒性肝炎的流行特征,并及时提出乙型肝炎的预防控制的相应措施.方法 运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对2015年3月-2016年3月临沧市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的发病情况进行检测.结果 乙型病毒性肝炎在男性群体中的发病率(61.8%)远远高于女性(38.2%),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年龄≥20岁的人群感染乙型肝炎病毒的几率较高,乡村居民(53.7%)比郊区(39.5%)和市区居民(6.8%)的发病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男性年龄较大的人群和市区居民应作为乙型病毒性肝炎预防和治疗重点对象,鼓励健康检查和加强这些易感染人群的疫苗接种工作具有重要意义.

  • 高通量血液透析与血液透析滤过联合普通透析对慢性肾功能衰竭尿毒症患者的疗效比较

    作者:崔汉民

    目的 比较高通量血液透析与血液透析滤过联合普通透析对慢性肾功能衰竭尿毒症患者的治疗效果.方法 选取从2014年2月至2016年2月,于我院接受治疗的慢性肾功能衰竭尿毒症患者102例.其中51例患者给予高通量血液透析治疗(观察组),51例患者给予血液透析滤过联合普通透析治疗(对照组),对比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 观察组血磷达标率为88.24%(45/51),显著高于对照组的58.82%(30/5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并发症发生率为27.45%(14/51),明显低于对照组的60.78%(31/5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甲状旁腺激素与血β2微球蛋白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分别治疗后观察组甲状腺与血β2微球蛋白水平分别为(461.4±72.5)pg/ml、(8.5±1.4) mg/L,均显著低于对照组的(521.6±62.2)pg/ml、(9.6±1.8) mg/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高通量血液透析治疗慢性肾功能衰竭尿毒症临床效果显著,能有效促进患者早日康复.

  • 经多裂肌间隙入路微创治疗成人特发性脊柱侧凸合并椎管狭窄症临床研究

    作者:江辉;王祥善

    目的 探究经多裂肌间隙入路微创治疗成人特发性脊柱侧凸合并椎管狭窄症的临床疗效.方法 我院2011年3月-2015年10月收治的61例成人特发性脊柱侧凸合并椎管狭窄症患者,依据治疗方式不同分为对照组30例,研究组31例.研究组行经多裂肌间隙入路微创治疗,对照组行前后路联合内固定手术治疗.统计对比两组手术相关指标(开始置钉时间、手术用时、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及术后留院观察时间)、并发症发生情况及手术前后疼痛疼痛程度及腰椎功能,并应用Cobb法测量两组手术前后冠状面及矢状面角度.结果 两组手术用时及术后留院观察时间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相比,研究组开始置钉时间较早,术中出血量及术后引流量较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两组VAS、JOA评分较术前均显著改善,且研究组VAS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两组冠状面及矢状面角度较术前均显著改善,且研究组冠状面角度低于对照组,矢状面角度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并发症发生率为6.46%,显著低于对照组29.9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成人特发性脊柱侧凸合并椎管狭窄症患者予以经多裂肌间隙入路微创治疗,术中出血量及术后引流量较少,可显著缓解患者疼痛程度,维持冠状面、矢状面平衡,且安全性较高.

  • 差异性剂量的硝酸甘油与氯吡格雷联合疗法对冠心病心绞痛患者的疗效及预后分析

    作者:于胜国

    目的 研究差异性剂量的硝酸甘油与氯吡格雷联合疗法对冠心病心绞痛患者的疗效和预后.方法 选择我院收治的86例冠心病心绞痛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3例.对照组患者给予氯毗格雷药物治疗;观察组患者又分为观察A组(21例)、观察B组(22例),前者采用小剂量硝酸甘油和氯吡格雷联合治疗,后者采用大剂量的硝酸甘油和氯吡格雷联合治疗;比较3组患者的疗效.结果 观察组患者临床疗效为优27例,优良率为95.35%,显著高于对照组的26例、60.4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观察A组和观察B组患者的疗效优良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用药后,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8.60%,与对照组的23.26%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且观察A组和观察B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也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硝酸甘油与氯吡格雷联用对冠心病心绞痛患者的疗效更好,用药后不良反应较少.为了进一步减少不良反应发生率,硝酸甘油的使用应结合实际情况,从小剂量开始使用,更安全可靠,实用性强.

  • 抗病毒后HIV/AIDS患者合并机会性感染的临床特征分析

    作者:陆晖;李孟英;谭可平;陈婵;沈扬林;甘琼萍

    目的 探讨抗病毒后艾滋病病毒(HIV)/艾滋病(AIDS)患者合并机会性感染的临床特征.方法 选择2010年1月-2015年1月我院收治的92例HIV/AIDS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回顾性分析方法,记录患者的性别、年龄、感染途径、治疗时间、抗病毒后发生机会性感染的名称以及CD4T淋巴细胞的数值等情况.统计抗病毒后AIDS患者治疗各阶段的发病人数以及机会性感染的种类.结果 此次患者均为重症感染,其中有82例患者属于混合感染,占比66.30%;患者常见的机会性感染主要有结核占比30.43%,卡氏肺孢子菌肺炎占比20.95%,败血症占比16.30%,隐球菌感染占比14.13%;此外还有弓形虫感染、念珠菌感染、带状疱疹病毒感染等.实施抗病毒后,患者的CD4+T淋巴细胞普遍高于抗病毒前;患者的总体死亡率为50.00%,其中混合感染患者显著多于单种病原体感染患者.结论 抗病毒后HIV/AIDS患者出现的机会性感染多为混合性感染,其主要种类有结核、卡氏肺孢子菌肺炎、败血症、隐球菌感染;在判断患者的抗病毒治疗是否有效时应同时监测HIV病毒载量,降低错诊率,给予混合感染患者提供更好的治疗和服务.

  • 雾化吸入莫西沙星对慢阻肺合并呼吸衰竭患者肺功能指标及安全性的影响

    作者:张海明;李信杰;张旋

    目的 研究雾化吸入莫西沙星对慢阻肺合并呼吸衰竭患者的肺功能指标以及安全性的影响.方法 选择2013年6月-2015年6月我院收治的90例慢阻肺合并呼吸衰竭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数字随机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两组,每组45例.对照组患者采用沙丁胺醇溶液雾化吸入法治疗,观察组患者采用莫西沙星雾化吸入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以及对肺功能的影响.结果 治疗后,两组患者的各项指标均有所改善,但观察组患者FEV1、FVC、FEV1%等肺功能指标改善程度更大;观察组患者临床疗效为优的有32例,其疗效优良率为97.78%,治疗后不良反应的发生率为4.44%,显著优于对照组的22例、86.67%、22.22%,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雾化吸入莫西沙星对慢阻肺合并呼吸衰竭患者的疗效更好,可显著改善患者的肺功能,用药后不良反应发生率少,安全性高,实用性强,值得临床推荐.

  • C-反应蛋白联合血常规检验在儿科中的应用效果

    作者:李正秋;刘兰香;刘云花;张本山

    目的 分析并研究C-反应蛋白联合血常规检验在儿科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2013年1月-2015年1月在我院接受C-反应蛋白联合血常规检验患儿120例,根据患儿感染类型分为病毒感染组(观察组,n =55)与细菌感染组(对照组,n=65),对检测结果与阳性率展开对比.结果 观察组患儿C-反应蛋白检测结果远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反应蛋白联合血常规检测阳性率明显高于单一项检测,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C-反应蛋白检测与WBC检测结果成正相关联系.结论 C-反应蛋白联合血常规检验,能够提升细菌感染性疾病检测敏感性,提高临床诊断效率,并为儿科医生提供正确用药参考,值得推广.

  • 氟伐他汀钠与辛伐他汀对高血压患者心脏肥厚及舒张功能的影响

    作者:许强

    目的 探讨氟伐他汀钠与辛伐他汀对高血压患者左心室肥厚及舒张功能的影响.方法 研究对象取自我院2014年1月-2014年12月收治的84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均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42例.在常规降血压治疗的同时,对照组给予辛伐他汀,观察组给予氟伐他汀钠,统计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压、左心室肥厚指标以及心功能指标.结果 治疗前,对照组与观察组E/A值分别为(1.08±0.39)和(0.96±0.36),组间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经治疗,对照组E/A值(0.93±0.41)较治疗前无显著改变(P<0.05),观察组E/A值(1.32±0.42)较治疗前显著提升,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且两组患者血压指标、左心室肥厚指标治疗前后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 <0.05),组间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氟伐他汀钠与辛伐他汀均能有效降低血压,逆转高血压左心室肥厚.与辛伐他汀比较,氟伐他汀钠还能改善左室舒张功能,适合在临床推广应用.

  • 血必净注射液对COPD急性加重期合并呼吸衰竭患者的临床疗效及预后分析

    作者:刘博

    目的 研究血必净注射液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急性加重期合并呼吸衰竭患者的临床疗效以及预后.方法 将2013-2015年来我院接受治疗的102例COPD急性加重期合并呼吸衰竭患者为研究对象,以数字法随机分成观察组(51例)和对照组(51例).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治疗,观察组患者在接受常规治疗的基础上静脉注射射血必净注射液.治疗后,对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治疗后并发症及血气指数进行对比.结果 观察组静脉注射血必净注射液后治疗效果好,总有效率以及显效率较对照组更高,且治愈人数多.从治疗前后的PO2和PCO2数据对比可以发现,两组在治疗前血气指标差异不明显,但在接受不同的治疗后,血气指标开始出现差异.从患者治疗后的并发症率可以看出对照组的并发症率明显高于观察组,上述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血必净注射液治疗COPD急性加重期合并呼吸衰竭患者疗效好,安全性高,值得推广.

  • 34例甲状腺功能减退症合并结核性浆膜腔积液分析

    作者:张璐;宋晓东;孟禅;张娜

    目的 探讨甲状腺功能减退症合并结核性浆膜腔积液的临床特点.方法 分析2013年4月-2014年4月我院收治的34例甲状腺功能减退症患者资料,根据超声心动图检查结果将患者分为单纯甲状腺功能减退症组与合并结核性浆膜腔积液组.对两组患者甲状腺功能进行检查,分析甲状腺功能减退症合并结核性浆膜腔积液的临床特点.结果 合并结核性浆膜腔积液组患者TSH水平显著高于单纯甲状腺功能减退症组(t=24.32,P<0.05);合并结核性浆膜腔积液组患者TT3、FT3以及FT4显著低于单纯甲状腺功能减退症组(均P<0.05);合并结核性浆膜腔积液组患者治疗后TT3、FT3、FT4以及TSH水平恢复症状,31例浆膜腔积液消失,3例积液明显减少.结论 甲状腺功能减退症患者更容易合并结核性浆膜腔积液,临床上应该加强患者诊断和治疗,排除合并结核性浆膜腔积液可能.

  • 颈动脉狭窄程度与MPO水平对缺血性脑卒中的影响

    作者:程占锋

    目的 探讨颈动脉狭窄程度与MPO水平对缺血性脑卒中的影响.方法 将我院接受治疗的160例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MPO的水平分为MPO正常组(75例)和MPO上升组(85例),同时根据患者的动脉狭窄程度分为狭窄程度≤50%组、狭窄程度51% ~69%组以及狭窄程度≥70%组共3组,分析其颈动脉狭窄程度、血清MPO水平与缺血性脑卒中之间的关系.结果 通过分析MPO正常组以及MPO升高组患者出现梗死灶的例数,发现两组患者动脉狭窄程度>50%区间出现梗死灶人数比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MPO上升组患者在动脉狭窄程度≤50%区间出现梗死灶人数比例显著高于MPO正常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分析狭窄程度≤50%组、狭窄程度51%~69%组以及狭窄程度≥70%组患者出现梗死灶的例数,发现动脉狭窄程度>50%区间MPO水平升高组和MPO水平正常组患者出现梗死灶人数比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狭窄程度≤50%组区间MPO水平升高组的出现梗死灶人数比例明显高于MPO正常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颈动脉狭窄程度和缺血性脑卒中的关系不大,而当狭窄程度≤50%时血清MPO水平与缺血性脑卒中关系密切,这为通过血浆MPO水平来判断缺血性脑卒中提供了依据.

  • 肺部曲霉菌感染的微生物检验与临床诊治分析

    作者:李美丽

    目的 探究判断肺部曲霉菌感染的微生物检验方法以及肺部曲霉菌感染的相关临床表现.方法 选取2014年6月-2015年6月于我院就诊,肺部曲霉菌检查结果呈现阳性的162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患者进行相关的微生物检验并且分析其临床表现.结果 组织病理切片显示,肺部曲霉菌分为两种类型,分别是寄生型和侵袭型.经GM试验检测可发现寄生型阳性率为75.25%,侵袭型阳性率为77.05%;通过G试验检测发现寄生型阳性率为58.42%,侵袭型阳性率为63.93%;通过对患者的痰液进行培养,发现寄生型阳性率为44.55%,侵袭型阳性率为31.15%.表明微生物检查方法中GM试验的准确度较高,而痰液培养的准确度低.因此在进行微生物检查时需要多种检查同时检测,以提高阳性检出率的准确性.对于肺部曲霉菌感染的患者而言,常见的临床特征主要为发热、咳嗽、咯血、啰音以及呼吸困难等,其中寄生型患者常见的表现为咯血,侵袭型患者主要表现为除咯血外的其他临床特征.结论 通过对肺部曲霉菌感染的微生物检验和临床诊断进行分析,有助于对患者进一步确诊,帮助患者及早进行后期治疗,保障患者的生命安全.

  • 2015年大连市麻疹、风疹监测情况分析

    作者:林茜;孙楠;肖冰

    监测是实现消除麻疹、控制风疹的重要策略之一,国家于2014年出台了新版的《全国麻疹监测方案》并对监测系统实施了优化升级,同时将风疹纳入了监测系统管理,监测系统运转的灵敏性得到了进一步提高.2015年是监测系统升级后运行的第1年,为了及时掌握大连市麻疹风疹监测系统运转状况,现将2015年大连市麻疹风疹监测情况分析如下.

  • 人乳头瘤病毒的多重感染现象及其可能机制

    作者:王美岩;贾冬赟;费军伟

    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high risk-human papil-lomavirus,HR-HPV)是宫颈癌(cervical cancer,CC)的主要病因[1].近年来,许多研究显示,宫颈病变患者存在HPV多重感染现象,其感染率可在0%~65%之间波动[2-5].而多重感染可能在宫颈病变的发生和发展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6],在患者持续性的感染中也存在着一定的作用[7-8].相比较单一感染,多个HPV型别的存在会导致接受放疗作为首发治疗的宫颈癌患者较差的预后和生存率的降低[9].

中国卫生工程学分期目录
期数
2018 01 02 03 04 05
2017 01 02 03 04 05 06
2016 01 02 03 04 05
2015 01 02 03 04 05 06
2014 01 02 03 04 05 06
2013 01 02 03 04 05 06
2012 01 02 03 04 05 06
2011 01 02 03 04 05 06
2010 01 02 03 04 05 06
2009 01 02 03 04 05 06
2008 01 02 03 04 05 06
2007 01 02 03 04 05 06
2006 01 02 03 04 05 06
2005 01 02 03 04 05 06
2004 01 02 03 04
2003 01 02 03 04
2002 01 02 03 04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