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学术期刊 > 临床医学 > 影像诊断与介入放射学杂志

影像诊断与介入放射学

影像诊断与介入放射学杂志

Diagnostic Imaging & Interventional Radiology 영상진단여개입방사학

统计源期刊
  • 主管单位: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 主办单位: 中山大学
  • 影响因子: 0.51
  • 审稿时间: 1-3个月
  • 国际刊号: 1005-8001
  • 国内刊号: 44-1391/R
  • 发行周期: 双月刊
  • 邮发: 46-221
  • 曾用名:
  • 创刊时间: 1992
  • 语言: 英文
  • 编辑单位: 影像诊断与介入放射学杂志编辑委员会
  • 出版地区: 广东
  • 主编: 孟悛非
  • 类 别: 临床医学
期刊荣誉:
  • 多层螺旋CT在克罗恩病诊断中的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沈孝翠;王荃荣子;徐青;窦丽娜;孙娜娜;施海彬;刘希胜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在克罗恩病(Crohn's disease)诊断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经临床、肠镜或病理证实的49例肠道CD患者的多层螺旋CT征象,评价多层螺旋CT检查在诊断Crohn's disease中的价值。结果横断面三期扫描及多层面重建观察,小肠型28例,回结肠型14例,结肠型7例。49例患者肠壁均节段性增厚,增强后均明显强化,强化方式主要是环形分层强化,病变周围系膜水肿40例,肠系膜周围淋巴结肿大46例,假憩室5例。大密度投影(maximum intensity projection)肠系膜血管增多、增粗38例。并发肠瘘5例、不全性肠梗阻2例。结论多层螺旋CT检查在肠道Crohn's disease的定位、分型、分期、病变范围显示的诊断中具有重要意义,对肠道克罗恩病治疗后随访有重要的价值。

  • Gd-EOB-DTPA增强磁共振成像在胆管癌诊断的应用

    作者:蔡华崧;伍玲;胡晓书;王猛;冯仕庭;郑可国

    目的:探讨不同类型胆管癌Gd-EOB-DTPA增强磁共振影像表现。方法回顾性分析25例经手术或穿刺病理证实的胆管癌的影像征象。每位患者均行T1WI、T2WI平扫、Gd-EOB-DTPA动态增强扫描、肝细胞期及胆管期扫描(CE-MRC)。从肿瘤形态、位置、胆管扩张程度、管壁增厚程度、信号强度、强化方式等各方面分析图像,并记录患者的血清总胆红素水平。结果①外生型胆管癌10例,表现为边界清楚的类圆形肿块,T1WI呈低信号,T2WI呈不均匀高信号,Gd-EOB-DTPA动态增强扫描呈渐进性强化,肝细胞期及胆管期呈不均匀低信号,CE-MRC可清晰显示胆道系统;②浸润型胆管癌10例,表现为胆管内浸润生长的肿块,T1WI呈低或等信号,T2WI呈不均匀稍高信号,Gd-EOB-DTPA动态增强扫描呈渐进性强化,肝细胞期及胆管期呈不均匀低信号,CE-MRC不能显示胆管系统;③息肉型胆管癌2例,表现为胆管内单发或多发息肉状肿块,T1WI呈低信号,T2WI呈稍高信号,Gd-EOB-DTPA动态增强扫描呈全瘤较均匀强化,肝细胞期及胆管期呈均匀低信号,CE-MRC延迟显影;④混合型胆管癌3例,同时具有2种或2种以上前述类型的表现。结论Gd-EOB-DTPA增强磁共振可用于不同类型胆管癌的诊断与鉴别诊断,CE-MRC的成像效果受总胆红素水平影响,并与胆管癌类型存在一定关联。

  • 扩散加权成像对肝动脉灌注3-溴丙酮酸治疗大鼠肝癌早期疗效的评价

    作者:易长虹;钱坤;刘园;熊斌;郑传胜;韩萍

    目的:探讨扩散加权成像(DWI)对3-溴丙酮酸介入治疗大鼠肝癌模型早期疗效的评价。方法20只雄性Wistar大鼠采用瘤块种植法建立肝癌模型,种植术后10 d随机分为动脉灌注3-溴丙酮酸组(A组)和生理盐水组(B组),介入术前1 d和术后第3天行MRI检测肿瘤体积和表观扩散系数(ADC),术后第3天处死大鼠,病理分析肿瘤坏死率。结果14只大鼠完成介入手术(A=10,B=4)。介入术后第3天A、B组肿瘤平均体积为:482.98±103.88 mm3和255.04±148.30 mm3, A、B组肿瘤体积无统计学差异(P=0.465);介入术后第3天A、B组肿瘤平均ADC值为(15.15±5.20)×10-4s/mm2和(7.57±0.53)×10-4s/mm2,A、B组ADC值有统计学差异(P=0.024)。肿瘤坏死率:A组7例为Ⅲ级坏死,2例为Ⅳ级坏死和1例Ⅰ级坏死,B组4例均为Ⅰ级坏死,治疗后A组肿瘤平均坏死率明显高于B组(P=0.005);肿瘤病理分级与术后ADC值呈正相关(r=0.897)。结论3-溴丙酮酸对大鼠肝癌模型有较强的抗肿瘤作用,MRI测量肿瘤治疗后早期体积变化不能反映其疗效,尽管ADC值可评估3-溴丙酮酸对大鼠肝癌介入治疗的早期疗效,但尚须进一步研究确立其诊断标准。

  • MSCT在闭合性十二指肠损伤诊断的价值

    作者:杨少民;孟崴;胡秋根;林绍嘉;郭保亮

    目的:探讨MSCT在闭合性十二指肠损伤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6年1月~2012年10月经手术证实的13例闭合性十二指肠损伤病例的CT以及临床资料。结果11例见腹膜后和腹腔游离气体。8例CT增强扫描有5例(62.5%),5次观察到十二指肠肠壁破裂的破口及内容物外溢。13例均表现为十二指肠肠壁不同程度增厚,部分肠壁边缘模糊。13例均有腹腔、腹膜后积液及右侧肾周模糊、积液。4例肠系膜根部脂肪密度增高伴少许血肿形成。结论闭合性十二指肠损伤具有一定特征性的CT征象,CT薄层扫描、多平面重组及增强扫描能有效检查出闭合性十二指肠损伤,为临床诊断及治疗提供重要依据。

  • 左大腿软组织平滑肌肉瘤一例(MRI诊断与病理对比)

    作者:李豪刚;刘仁伟;陈凯;张玉忠;成欢喜;李兴荣;曹火乃;杨昌云

    病例资料 患者 女,43岁,因“发现左大腿肿块3年”入院。患者于3年前始发现左大腿部一肿物,约花生米大小,按之无疼痛,不伴其他相关症状,未予特殊处理,肿物至今逐渐增大至鹅卵大小,按之有酸胀感,遂来我院就诊,外院彩超提示左大腿皮下实性肿物。为求进一步诊治,门诊拟以“左大腿肿块查因”收入院。起病来精神,胃纳、睡眠可,大小便正常,体重无明显变化。T 37.0℃,P 86次/分,R 20次/分,BP 153/92 mmHg,神志清楚,步入病房,查体合作。专科情况:左大腿见一肿物,约9 cm×6 cm大小,表面见静脉怒张,表面皮温增高,质稍韧,边界较清,活动度尚可,按之有酸胀感,末梢血运尚可,左下肢感觉无明显异常。

  • 顽固性隐源性咯血的介入栓塞治疗

    作者:田锦林;郭跃辉;杜亚辉;王伟;李云松;李春雷;陈硕飞

    目的:探讨顽固性隐源性咯血(CH)的血管造影表现及介入栓塞治疗价值。方法对2002年1月~2012年6月17例内科保守治疗无效的顽固性隐源性咯血患者行支气管动脉栓塞(BAE)治疗,对双侧责任支气管动脉进行栓塞,栓塞材料用PVA颗粒及明胶海绵碎屑;术后随访0.5~10年。结果所有患者术前胸部增强CT及纤维支气管镜检查均未能发现与咯血有关的实质性病灶,11例肺窗见磨玻璃影;血管造影共发现40支异常支气管动脉;未发现支气管外体循环责任血管;栓塞术后13例立即止血,4例仍有少量咯血,经内科保守治疗后停止。无严重并发症发生,随访0.5~10年无咯血复发。结论支气管动脉是CH的主要责任血管,BAE是顽固性CH有效的治疗方法。

  • 腹腔动脉及其分支MSCTA在肝脏肿块介入治疗中的应用价值

    作者:王琨;王磊;裴昌军;蒋健;王德杭

    目的:探讨腹腔动脉及其分支多层螺旋CT血管成像在肝脏肿块介入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应用Siemens Definition AS 128层螺旋CT机,对29例肝脏肿块患者进行上腹部MSCTA检查,并对腹腔动脉及其分支进行大密度投影(MIP)、多平面重组(MPR)、曲面重组(CPR)、容积成像(VR)等三维重组。结果腹腔动脉及其分支显示率:脾动脉、肝总动脉、胃十二指肠动脉显示率为100%,胃左动脉、肝固有动脉、肝左动脉96.5%,肝右动脉93%,肿瘤供血动脉79%。腹腔动脉开口对应T12左上缘4例,T12左下缘11例,L1左上缘12例,L1左下缘2例。开口于腹主动脉左前壁21例,前壁7例,左壁1例。肝脾胃左动脉型25例,肝脾型3例,脾胃左型1例。腹腔动脉长度长4.9 cm,短1.9 cm。与腹主动脉间下夹角大107°,小14°。结论多层螺旋CT三维重组技术能直观、立体反映腹腔动脉开口部位、开口方向、长度、与腹主动脉间角度,走行及其分支、变异,肿瘤供血动脉等,对介入手术具有导航作用。

  • 两步法栓塞脾脏治疗胰源性门脉高压的初步研究

    作者:熊斌;王奇;郑传胜;梁惠民;冯敢生

    目的:首次提出两步法脾动脉栓塞治疗胰源性门脉高压的治疗方法,并评价其可行性及治疗效果。方法9例胰源性门脉高压患者,其中5例合并间断黑便,分两次行介入脾脏栓塞。第一次,经脾动脉用PVA颗粒栓塞脾脏约60%~70%;间隔4~6周,再用PVA栓塞全部脾脏,并以弹簧钢圈栓塞脾动脉远端及近端。术后CT平扫及增强评价栓塞效果,临床随访患者情况。结果9例均成功行2次介入栓塞,未出现脾脓肿等严重并发症,CT复查见脾脏85%~100%梗死,曲张静脉减少或消失。随访20~35个月,患者未再发生上消化道出血症状。结论两步法栓塞脾脏可作为胰腺炎导致的胰源性门脉高压的有效手段,患者反应较轻并无严重并发症,尤其适用于不能耐受外科手术者。

  • 子宫动脉MTX灌注+栓塞联合宫腔镜下清宫术治疗子宫疤痕妊娠

    作者:惠本军;方月兰;刘相佟;陈东民;凌冰;蔡明成;王玉荣

    目的:探讨经子宫动脉MTX灌注+栓塞联合宫腔镜下清宫术治疗子宫疤痕妊娠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自2010年1月~2012年11月,我院剖宫产后子宫疤痕妊娠患者9例,行双侧子宫动脉超选择性插管,缓慢灌注氨甲喋呤(MTX)后用明胶海绵颗粒(直径710~2100 um)及条栓塞双侧子宫动脉,3~7 d内在宫腔镜下行清宫术,观察术中出血量及术后疗效。结果9例患者均成功施行了子宫动脉MTX灌注+栓塞联合宫腔镜下清宫术,术中出血量约10~40 ml,术后复查血β-HCG,14~43 d降至正常,住院时间平均(9.2±2.4)d,无子宫穿孔、宫腔感染及粘连等并发症。结论子宫动脉MTX灌注+栓塞联合宫腔镜下清宫术治疗子宫疤痕妊娠,可有效控制出血量、并发症少、住院时间短,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

  • 改进颈静脉穿刺技术在下肢深静脉血栓介入治疗中的应用

    作者:张岩;王秀平;刘建

    目的:探讨改进的颈静脉穿刺技术在下肢深静脉血栓介入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2009年2月~2012年11月期间,在下肢深静脉血栓介入治疗中对56例需要经颈静脉入路者,对颈内静脉穿刺进行了导丝标记法和细针穿刺法两种技术改进,观察穿刺技术改进后颈内静脉穿刺的成功率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38例采用导丝标记法,均一次穿刺成功,其一次穿刺成功率为100%,无1例误穿动脉;18例采用细针穿刺法,其中12例一次穿刺成功,3例多次穿刺成功,3例反复穿刺失败,2例误穿颈动脉。两种穿刺技术均未发生颈部血肿、气胸、血胸等与颈静脉穿刺相关的并发症。结论上述两种改进颈静脉穿刺技术,操作简单,成功率和安全性高,创伤小,在下肢深静脉血栓介入治疗中具有一定的应用价值。

  • 健康成人外侧膝状体大小的3.0 TMR研究

    作者:李平;戴慧;李勇刚;胡春洪;郭亮

    目的:研究正常人外侧膝状体(LGN)的大小,探讨LGN的大小与年龄之间的相关性。方法选取正常志愿者47名,使用GE 3.0 T磁共振扫描仪,行斜冠状位质子加权成像(PD)和灰白质对比成像序列(GM)扫描,扫描基线垂直于矢状位颞叶及海马体长轴。由两位放射科专家在PD和GM序列图像上记录能观察到LGN的大层数,并测量LGN的大高径和体积。结果 PD序列测左侧LGN平均大高径为4.81±0.54 mm,平均体积为134.09±25.20 mm3,右侧分别为4.88±0.57 mm、135.13±24.30 mm3;GM序列测左侧LGN平均大高径为4.58±0.52 mm,平均体积为122.53±24.33 mm3,右侧分别为4.66±0.62 mm、120.81±22.20 mm3。左侧平均大层数为3.96±0.41,右侧为4.02±0.44。LGN的大高径和体积均与年龄呈负相关(P<0.05),大层数与年龄无显著相关性(P>0.05)。结论LGN随年龄增长存在生理性萎缩,在研究各种疾病导致的LGN萎缩时应排除年龄因素干扰。

  • 脑实质室管膜瘤CT及MRI表现

    作者:廖欣;焦俊;宋玲玲;刘静;高勤

    目的:分析脑实质室管膜瘤的CT及MRI表现,提高对该病的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16例经手术和病理证实脑实质室管膜瘤的CT、MRI资料(16例中男4例,女12例,年龄29~63岁,中位年龄50岁),分析其病变部位、形态、与脑室关系、水肿情况及影像学特点。结果肿瘤12例位于幕上,4例位于幕下;12例呈囊实性,4例呈实性;16例均形态不规则,边界清楚,体积多较大,周围水肿不明显;8例肿瘤内可见钙化。CT扫描呈不均匀混杂密度,MRI扫描呈不均质混杂信号。增强扫描病变实性部分可见不均匀中度或明显强化,4例病灶呈显著多环样不规则强化。结论脑实质室管膜瘤具有一定的影像学特征,CT和MR检查可以准确显示肿瘤累及的范围,为临床制定治疗策略提供客观依据。

  • 多层螺旋CT在先天性食管闭锁及气管食管瘘中的应用

    作者:刘永熙;郭庆禄;陈文俊;俞刚;朱小春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在先天性食管闭锁及气管食管瘘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26例经食管造影诊断的食管闭锁及远端气管食管瘘的新生儿进行了128层CT扫描,行多平面重组(MPR)和胸部透明肺的VR重组(TL-VR),所测量数据与手术结果作相关性分析。结果按照Gross分型,CT诊断Ⅱ型1例,Ⅲa型6例,Ⅲb型18例,Ⅳ型1例,CT与手术结果基本相符;MPR和TL-VR测量食管盲端间距离与手术结果的相关性好(rMPR值=0.964,P<0.05;rTL-VR值=0.952, P<0.05);MPR对瘘管及瘘口显示优于TL-VR。当瘘管横径小于1.1 mm时,TL-VR可能无法清楚显示;5例(19%)气管及主支气管狭窄。3例(11%)肋骨畸形和半椎体畸形。结论多层螺旋CT对先天性食管闭锁及气管食管瘘的分型、瘘管的显示和肺部情况评价有重要价值,对临床手术提供可靠的影像学依据。

  • 支气管扩张症的DR表现

    作者:周才金;邱其良;祝华强

    目的:探讨支气管扩张症的DR表现,旨在提高DR对支气管扩张疑似病例的诊出水平。方法对比分析46例支气管扩张症患者每一个病灶(以肺段为单位)的DR及CT资料。结果经CT确诊支气管扩张的46例患者共有187个病灶;DR诊断疑似支气管扩张患者42例(91.3%)共有病灶137个(73.2%),其中DR检出柱状型88个(66.7%);囊状型病灶14个(100%),曲张型7个(87.5%);混合型28个(80%)。结论不同类型及不同肺段支气管扩张有不同的DR特征。抓住特征影像拟诊出支气管扩张疑似病例进行CT检查,是减少本病漏诊的关键。

  • 宫颈癌超声造影与MRI增强模式的比较研究

    作者:张新玲;徐净;毛永江;黄泽萍;郑志娟

    目的:将宫颈癌超声造影(CEUS)与MRI增强模式进行对照分析,探讨超声造影在宫颈癌中的应用价值。方法57例宫颈癌患者首先进行超声造影检查,而后行增强MRI检查,并对其增强特点进行对比分析。结果57例宫颈癌超声造影时均有不同程度的强化。超声造影及MRI表现为明显强化的病例均为94.73%(54/57);造影剂分布不均匀的病例分别为:CEUS 59.65%(34/57)、MRI 77.19%(44/57),上述两组结果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超声造影增强模式与MRI类似,可为宫颈癌的诊断提供更多信息。

  • 正常人骶髂关节骨髓T2值初步探讨

    作者:杨泽宏;蒋伟;陈建宇;蔡兆熙;刘珍珍;钟镜联;叶瑞心;白志强;梁碧玲

    目的:探讨正常人骶髂关节周围骨髓及L5椎体靠近下终板骨髓含水量的差异。方法对12例健康志愿者(男性7例,女性5例)进行骶髂关节T2图扫描,测量骶髂关节各个象限以及L5椎体靠近下终板骨髓的T2值,对双侧骶髂关节各个象限的T2值进行两两配对T检验,并对骶髂关节周围骨髓正常T2值与L5骨髓T2值进行比较。结果骶髂关节髂骨侧骨髓T2值大于骶骨侧骨髓T2值,大于L5椎体骨髓T2值,骶髂关节上下部的T2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正常人骶髂关节髂骨侧骨髓含水量高于骶骨侧骨髓的含水量,高于L5椎体靠近下终板骨髓的含水量。

  • 第二届国际分子影像高峰论坛

    作者:中国生物物理学会分子影像学专业委员会

    由中国生物物理学会分子影像学专业委员会、厦门大学与中美核医学会联合主办的第二届国际分子影像高峰论坛(IMIS 2013)将于2013年10月30日~11月1日在厦门市举行,会议由中华医学会核医学分会,中华医学会放射学分会,国际磁共振学会中国分会,中国科学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和福建省生物制品协同创新中心协办。

  • 2014年度中放-拜耳“SPARK”项目

    作者:中华医学会放射学会

    随着近年来我国的医学影像事业的长足发展,中华医学会放射学会作为影像学科的学术带头组织,将更多的精力致力于国际前沿交流及学科均衡发展等诸多长远规划。拜耳医药作为德国大的制药企业,长期致力于为中国影像事业的发展做出贡献。为了更好的推动中国影像诊断事业的发展,拓展国际医学合作与交流,中华医学会放射学分会与拜耳R&I于2014年联合推出了中放-拜耳“SPARK”项目。

  • 多排螺旋CT在儿童多发肾母细胞瘤中的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王俊丽;范淼;杨有优;彭谦;李子平

    目的:探讨多排螺旋CT在儿童多发肾母细胞瘤的CT诊断、术前评估及术后随访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14例多发肾母细胞瘤患儿的CT影像资料及临床资料。其中10例经手术、4例经穿刺活检病理证实。结果CT检查共检出35个病灶,右肾16个,左肾19个。其中双肾各单发1个病灶9例;左肾2个病灶、右肾正常2例;右肾1个病灶、左肾2个病灶1例;右肾3个病灶、左肾正常1例;右肾3个、左肾4个病灶1例。CT检查与临床及手术结果相一致。结论多排螺旋CT可明确显示肿瘤的位置、数量、大小、周围组织情况及有无远处转移,为多发肾母细胞瘤的术前评估提供重要依据,同时在术后的随访中也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 腕三角骨骨折的多排螺旋CT及X线表现

    作者:陈丹娜;王冬梅;包雪梅;赵凯跃;丁建平

    腕三角骨骨折临床上并不少见,但常规X线平片上由于腕关节部分结构相互重叠,且常规X线密度分辨率低,诊断有一定的局限性。多层螺旋CT具有扫描速度快、层厚薄,图像分辨率高等优点,避免了前后方向上的重叠。因此多层螺旋CT的运用对腕部病变的诊断正确率大为提高。本研究旨在探讨MSCT在腕三角骨骨折中的应用价值。

  • 腰椎小关节旁囊肿MRI诊断与分析

    作者:王恩普;杨尚玉;李润华

    随着社会的飞速发展,生活节奏的不断加快,工作压力逐渐增加,社会老龄化人口的增加也使腰椎小关节旁囊肿的发生率逐渐上升[1]。腰疼的患者越来越多,腰椎小关节旁囊肿是腰部疼痛的原因之一。过去由于检查方法不当,对本病缺乏诊断能力,有MRI后,对本病的能够明确诊断,同时还能明确定位及定性。以便于患者治疗,解除疼痛症状。

  • MR序列化指令扫描可提高非镇静脊柱侧弯患者的图像质量

    作者:王丽琴;向贤宏;周旭辉;杨军林;杨智云

    目的:研究基于序列的指令对非镇静脊柱侧弯患者磁共振图像质量的影响。方法自2012年1月1日~2013年5月30日,对100例非婴幼儿无需镇静的脊柱侧弯患者,包括老年退变型患者,行MR检查,采用随机双盲分组实验,分序列化指令组及对照组,每组50例,采用双盲法评估图像质量,评估序列化指令对MR图像质量的影响。结果序列化指令组MR图像可诊断率为96%,其中图像质量优达88%;对照组MR图像可诊断率为85%,其中图像质量优为60%,P=0.036、P=0.001,结果显示二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序列化指令可显著提高非镇静脊柱侧弯患者MR检查的图像质量,在非镇静脊柱侧弯患者MR检查中有重要价值。

  • 卵巢卵泡膜细胞瘤的MR影像诊断及临床病理特征分析

    作者:刘世忠;冀宾;庄楠;郑则钦;吴雄娟

    目的:探讨卵巢卵泡膜细胞瘤的MR表现特点与临床特征分析,以提高对该肿瘤的认识及诊断水平。方法对收治的14例经病理证实的卵巢卵泡膜细胞瘤MR资料、病理及临床特征分析,观察肿瘤MR影像特征与临床、病理特点的表现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MR平扫肿块实质性为主,部分肿瘤内可有囊变区,于T2WI压脂序列呈稍低、等信号,其内夹杂可有斑片、云絮状高信号,增强扫描呈轻-中度强化;卵巢卵泡膜细胞瘤临床特征多伴发雌孕激素活跃引起的相关病症。结论卵巢卵泡膜细胞瘤体积较大、边界清,T2WI压脂序列上以实性为主伴部分囊变者,可能要考虑到卵巢卵泡膜细胞瘤诊断,结合临床相关病史,有助于该病的诊断以减少误诊。

  • 自动乳腺全容积成像和常规二维超声对非浸润性导管癌的诊断价值对比研究

    作者:徐子宁;涂美琳;王灵燕;张竹君

    目的:比较自动乳腺全容积成像(ABVS)和常规二维超声对非浸润性导管癌[包括导管原位癌(DCIS)或DCIS伴微浸润]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比较经病理确诊为DCIS或DCIS伴微浸润的42个病灶,分析ABVS和常规二维超声声像图特点。结果ABVS和常规二维超声的病灶检出率分别为95.24%、90.48%,统计学无显著意义(P>0.05);定性诊断准确率分别为87.50%、71.05%,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ABVS对非浸润性导管癌的诊断较常规二维超声有一定优势。

影像诊断与介入放射学分期目录
期数
2019 01
2018 01 02 03 04 05 06
2017 01 02 03 04 05 06
2016 01 02 03 04 05 06
2015 01 02 03 04 05 06
2014 01 02 03 04 05 06
2013 01 02 03 04 05 06
2012 01 02 03 04 05 06
2011 01 02 03 04 05 06
2010 01 02 03 04 05 06
2009 01 02 03 04 05 06
2008 01 02 03 04 05 06
2007 01 02 03 04 05 06
2006 01 02 03 04 05 06
2005 01 02 03 04
2004 01 02 03 04
2003 01 02 03 04
2002 01 02 03 04
2001 01 02 03 04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