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隐源性咯血的介入诊断和治疗

    作者:王玲璞;郭季宣;刘怀军

    目的探讨隐源性咯血的支气管动脉造影(BAG)的影像表现与病理机制之间的关系,为其诊断和出血定位寻求可靠依据.方法 1.选择隐源性咯血病人52例,包括以下两种情况:(1)常规影像学检查阴性(胸部平片、断层阴性,部分病人同期CT及支气管碘油造影阴性)(2)一个肺叶或一侧肺内有少量病变,但BAG证实为非咯血病灶,而另叶或另段肺内有出血征象,计17例.全部病例行Seldinger穿刺技术,导管经主动脉置入双侧支气管动脉造影,确认有造影的直接或间接出血征象,行双重栓塞术.2.另选5例术前影像学检查证实为支气管病变、BAG检查证实为出血部位和出血原因的病例,因栓塞止血无效或其他病变而行手术切除.对5例手术切除标本进行病理镜下检查,分析其与BAG所见的相关性.结果全部咯血病例,BAG均有不同程度的血管增生紊乱,典型者为扫帚状或网状增生、紊乱的血管束,严重者伴有肺内出血病灶.结合支气管扩张手术标本中的病理所见,如支气管周围支气管动脉的血管数增多、扭曲等,两者的血管改变呈一致性.结论 1.隐源性咯血的病理机制为支气管动脉损伤,而支气管动脉的损伤又为支气管动脉感染所致.故经BAG提示的血管异常改变可以为隐源性咯血的诊断和出血定位提供依据.2.支气管动脉造影和栓塞集诊断与治疗为一体,病人创伤小,且安全有效,在抢救大咯血方面具有实际意义,为控制大咯血提供了一种实用的新途径.

  • 先天性支气管动脉-肺动脉瘘导致的隐源性咯血三例诊治分析

    作者:吕芳芳;施林微;张悦;安丹燕;张海邻

    目的 加强对先天性支气管动脉-肺动脉瘘导致的隐源性咯血的认识.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收住的3例先天性支气管动脉-肺动脉瘘导致的隐源性咯血患儿的临床、实验室及影像学资料.结果 3例患儿均为年长儿,以咯血为首发症状,除合并轻微咳嗽外无其他典型临床症状;3例患儿均行胸部CT、胸主动脉CT血管造影及支气管镜检查,例1和例2患儿胸部CT均提示肺内片状阴影,例3未见异常;例1患儿胸主动脉CT血管造影提示右侧支气管内异常结节影,例2、3患儿未见异常;3例患儿支气管镜检查结果均未能明确咯血原因;后均通过主动脉及选择性支气管动脉造影确诊,并予支气管动脉栓塞治疗.结论 年长儿童的隐源性咯血要警惕先天性支气管动脉-肺动脉瘘,及时行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检查明确诊断并予治疗.

  • 隐源性咯血的数字减影血管造影影像表现和介入栓塞治疗的分析

    作者:陈贤平

    目的:探讨隐源性咯血的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影像表现和介入栓塞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总结35例隐源性咯血患者的临床资料及DSA影像资料,随访介入栓塞治疗的临床效果。结果35例隐源性咯血患者,共发现66条异常血管并行介入栓塞措施。DSA影像显示发现74.24%(49/66)的血管存在管径变大,直径变大范围主要集中在2~4 mm,占61.22%(30/49);90.91%(60/66)的咯血责任血管有紊乱新生血管产生;51.52%(34/66)患者异常血管有体-肺循环分流。35例患者立即止血率为91.43%(32/35),3个月内无复发率93.94%(31/33),1年内无复发率84.0%(21/25)。结论采用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是诊断隐源性咯血病变血管的有效措施,而且病变血管介入栓塞治疗临床效果显著,值得在临床中推广应用。

  • 隐源性咯血的临床特点及治疗现状

    作者:田锦林

    隐源性咯血是指应用现有的检查手段或设备不能够确定引起咯血的病因或原发病的一种咯血,其是一个动态的概念.为尽快找到咯血确切的病因,为治疗提供依据,以改善预后,本文对目前咯血常见的检查手段,有关隐源性咯血的历史沿革,隐源性咯血的临床特点、造影特点、治疗等进行了综述.

  • 隐源性咯血患者的DSA表现及介入栓塞治疗策略

    作者:胡欣;牛焕章;程敬亮;高万勤;关文华;杨海

    目的 探讨隐源性咯血患者的DSA表现及介入栓塞治疗策略.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2015年12月入住我院隐源性咯血患者的DSA表现及介入栓塞治疗策略,术后观察止血效果并随访疗效.结果 36例患者的DSA主要表现为责任动脉迂曲、增粗、紊乱、对比剂外溢等.根据DSA表现选择合适的介入栓塞治疗策略,所有患者行介入栓塞治疗后咯血即刻停止.随访11~36个月,咯血复发5例,单纯明胶海绵栓塞(方法1),单纯栓塞微球栓塞(方法2),栓塞微球、明胶海绵或加用弹簧圈混合栓塞(方法3)3组在疗效上,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方法2和3的疗效均优于方法1.结论 隐源性咯血患者的DSA主要表现为支气管动脉异常,使用永久性栓塞剂行介入栓塞治疗后,复发率低,疗效显著.

  • 13例隐源性大咯血介入栓塞治疗的回顾性分析

    作者:付志刚;余成新;张晓磷;李海涛;张志刚;王俊;赵云云

    目的 探讨隐源性咯血的病因、血供来源及血管内栓塞治疗效果.方法 搜集大咯血患者13例,术前均经CT和/或支气管镜检查证实肺内无原发病灶.结合CT支气管动脉血管成像(CTBA)明确责任血管,所有患者均成功插管并进行支气管动脉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对责任血管进行栓塞治疗.术后观察止血效果并进行随访.结果 DSA发现支气管动脉共31支,右肺17支,左肺14支.DSA表现为支气管动脉主干增粗,末梢血管网增生,未见明显对比剂外溢征象,2例伴肺动脉分流.支气管动脉增粗(主干≥2 mm)25支,正常(主干<2 mm)6支.栓塞后所有患者即刻咯血停止,血痰颜色由鲜红逐渐转为黑褐色.l例复发.结论 隐源性咯血的病变血管源于支气管动脉,与长期吸烟及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有关,血管内介入栓塞安全有效.

  • 顽固性隐源性咯血的介入栓塞治疗

    作者:田锦林;郭跃辉;杜亚辉;王伟;李云松;李春雷;陈硕飞

    目的:探讨顽固性隐源性咯血(CH)的血管造影表现及介入栓塞治疗价值。方法对2002年1月~2012年6月17例内科保守治疗无效的顽固性隐源性咯血患者行支气管动脉栓塞(BAE)治疗,对双侧责任支气管动脉进行栓塞,栓塞材料用PVA颗粒及明胶海绵碎屑;术后随访0.5~10年。结果所有患者术前胸部增强CT及纤维支气管镜检查均未能发现与咯血有关的实质性病灶,11例肺窗见磨玻璃影;血管造影共发现40支异常支气管动脉;未发现支气管外体循环责任血管;栓塞术后13例立即止血,4例仍有少量咯血,经内科保守治疗后停止。无严重并发症发生,随访0.5~10年无咯血复发。结论支气管动脉是CH的主要责任血管,BAE是顽固性CH有效的治疗方法。

  • 隐源性咯血的数字减影血管造影影像表现和介入栓塞治疗

    作者:钱元新;伍筱梅;赖清;梁荣光;任医民;宋玉全;林海波

    目的 探讨隐源性咯血的DSA影像表现和介入栓塞治疗效果.方法 回顾分析21例隐源性咯血患者的临床资料及DSA影像资料,随访介入栓塞治疗效果.结果 21例患者共发现57条异常血管并实施了介入栓塞.DSA影像显示73.7%(42/57)的血管出现管径增粗,以适度增粗(直径2~4 mm)为主,占61.9%(26/42);89.5%(51/57)的咯血责任血管伴有紊乱的新生血管形成;43.9%(25/57)的异常血管存在体-肺循环分流.21例患者立即止血率为90.5%(19/21),3个月内无复发率95%(19/20),1年内无复发率82.4%(14/17).结论 DSA是诊断隐源性咯血病变血管的有效检查方法,病变血管介入栓塞治疗效果良好.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