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支气管动脉造影和介入栓塞术联合治疗肺结核大咯血患者的效果观察

    作者:范治勇

    目的 探讨在肺结核大咯血治疗的过程中,使用支气管动脉造影、介入栓塞术联合治疗(经股动脉穿刺)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择医院2014年5月到2016年6月收治的80例肺结核大咯血患者,其中40例采用常规治疗(对照组),40例在对照组常规治疗基础上进行支气管动脉造影、介入栓塞术联合治疗(经股动脉穿刺)治疗(试验组).比较两组的康复出院率和复发率.结果 试验组康复出院率为100.0%,对照组康复出院率为80.0%;试验组出院后未出现大咯血再次复发的现象,对照组复发率为22.5%,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支气管动脉造影、介入栓塞术联合治疗(经股动脉穿刺)肺结核大咯血,能够提高止血的效果,同时帮助患者有效康复,减少复发的可能,因此值得临床借鉴.

  • 支气管动脉CTA在大咯血介入栓塞治疗中应用的策略 及临床效果观察

    作者:江晓冬

    目的:了解支气管动脉CTA在大咯血介入栓塞治疗中应用的策略及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5月至2018年5月于我院进行进行TAE治疗的患者一共90例,对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了解支气管动脉CTA在大咯血介入栓塞治疗中的应用效果.结果:在介入栓塞治疗前行支气管动脉CTA检查中共查出病变出血动脉110支,实际介入手术中找到出血动脉并成功进行栓塞治疗动脉共120支,术前支气管动脉CTA检查诊断准确率为91.67%(110/120).结论:在大咯血介入栓塞治疗中应用支气管动脉CTA能够较为准确地了解患者动脉出血位置,对于手术的进行起到了良好的辅助作用,具有临床意义,值得推广使用.

  • 隐源性咯血的介入诊断和治疗

    作者:王玲璞;郭季宣;刘怀军

    目的探讨隐源性咯血的支气管动脉造影(BAG)的影像表现与病理机制之间的关系,为其诊断和出血定位寻求可靠依据.方法 1.选择隐源性咯血病人52例,包括以下两种情况:(1)常规影像学检查阴性(胸部平片、断层阴性,部分病人同期CT及支气管碘油造影阴性)(2)一个肺叶或一侧肺内有少量病变,但BAG证实为非咯血病灶,而另叶或另段肺内有出血征象,计17例.全部病例行Seldinger穿刺技术,导管经主动脉置入双侧支气管动脉造影,确认有造影的直接或间接出血征象,行双重栓塞术.2.另选5例术前影像学检查证实为支气管病变、BAG检查证实为出血部位和出血原因的病例,因栓塞止血无效或其他病变而行手术切除.对5例手术切除标本进行病理镜下检查,分析其与BAG所见的相关性.结果全部咯血病例,BAG均有不同程度的血管增生紊乱,典型者为扫帚状或网状增生、紊乱的血管束,严重者伴有肺内出血病灶.结合支气管扩张手术标本中的病理所见,如支气管周围支气管动脉的血管数增多、扭曲等,两者的血管改变呈一致性.结论 1.隐源性咯血的病理机制为支气管动脉损伤,而支气管动脉的损伤又为支气管动脉感染所致.故经BAG提示的血管异常改变可以为隐源性咯血的诊断和出血定位提供依据.2.支气管动脉造影和栓塞集诊断与治疗为一体,病人创伤小,且安全有效,在抢救大咯血方面具有实际意义,为控制大咯血提供了一种实用的新途径.

  • 儿童先天性支气管动脉-肺动脉瘘的漏诊分析

    作者:刘晖;姜鹃

    目的:总结先天性支气管动脉-肺动脉瘘(DPS)非咯血患儿的临床诊治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7月至2013年11月间,在北京儿童医院行先天性心脏病(先心病)动脉导管未闭介入手术,诊断为DPS 31例患儿的临床资料,总结其临床表现、胸部X线片、大血管造影及随访情况.结果:男性16例,女性15例,年龄7个月~6岁,均为动脉导管介入手术中发现,术后21例仍有反复上呼吸道感染史.胸部x线片检查:8例未见异常,23例示右下肺内带肺纹理粗多.降主动脉造影均提示支气管动脉扩张、走行迂曲,呈扫帚状或网状,支气管动脉管腔内径≥2mm,在支气管动脉显影的同时有肺动脉同步显影,并可见支气管动脉与肺动脉管道状相交通,形成左向右分流.结论:PDA介入术中发现的细小先天性支气管肺动脉瘘,如无症状可随诊观察.

  • 支气管动脉-肺动脉瘘的临床和CT血管造影分析

    作者:朱巧洪;伍筱梅;林翰菲;曾庆思;李娴;孙翀鹏

    目的 探讨支气管动脉-肺动脉瘘的临床特征,总结其影像学表现特征.方法 连续纳入2012年4-8月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放射科行肺动脉造影的502例患者,其中男37例,女28例,年龄45 ~ 83岁,平均(69 ±11)岁.均行肺动脉和主动脉两期扫描,使用128层螺旋CT进行扫描.分析患者临床表现特征,并由2名放射科医生分别分析两期CT血管造影表现.结果 502例中65例符合CT支气管动脉-肺动脉瘘诊断标准.其中咯血32%,气促69%,低氧66%,D-二聚体升高70%,肺动脉高压64%.CT两期血管造影影像表现:肺动脉期分流征阳性者(65例)的肺/主动脉密度差为100~751 HU,平均(322±122)HU,表现为肺动脉分支近端局部充盈不良(12%),整条肺动脉分支充盈不良(88%);主动脉期分流征阳性者(58例)的主/肺动脉密度差为85 ~ 428 HU,平均(251 ±89)HU,表现为肺动脉分支近端局部异常高密度显影(24%),整条肺动脉分支高密度显影(76%),同时全部见增粗的支气管动脉向瘘区分布.65例支气管动脉-肺动脉瘘患者中56例存在肺脏基础病,其中蜂窝肺35例,肺不张16例,团块状慢性肺炎3例;9例存在肺血管病,其中慢性肺动脉栓塞4例,血管先天发育畸形3例,肺动脉炎1例,肺动脉瘤1例.437例非支气管动脉-肺动脉瘘患者中4例合并肺动脉病变,76例合并肺组织病变.经统计学分析,支气管动脉-肺动脉瘘与肺动脉病变及肺组织病变均有明显相关性(x2值分别为37.51和165.11,均P<0.001).结论 支气管动脉-肺动脉瘘好发于肺部慢性炎症及肺血管病变,良好的CT肺/主动脉两期扫描可以检出其血流动力学变化从而正确诊断该病,本病需要与肺动脉栓塞相鉴别.

  • 支气管动脉造影及栓塞术治疗肺结核大咯血的护理

    作者:钟慧娣

    目的:探讨支气管动脉造影及栓塞术治疗肺结核大咯血的止血效果及护理措施。方法实时观察和记录2008年1月~2013年6月广东省江门市中心医院采用支气管动脉造影及栓塞术治疗肺结核大咯血31例患者的临床症状、治疗过程、止血效果和护理配合,回顾性地分析和总结出其止血效果和护理经验。结果支气管动脉造影及栓塞术治疗肺结核大咯血有效率达100%,护理配合与手术安全及成功息息相关。结论支气管动脉造影及栓塞术治疗肺结核大咯血疗效显著,对抢救此类患者的生命起着关键的作用,而术前作好心理护理与病情评估、备好急救药械,术后做好体位指导、窒息的抢救、穿刺点情况及穿刺侧下肢血运的观察,并做好止血疗效、生命体征及并发症的观察是护理的关键。

  • 支气管动脉栓塞治疗大咯血30例临床观察

    作者:李朝红;刘江帆;郭力源;陈清亮

    目的:探讨支气管动脉栓塞治疗大咯血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30例大咯血患者,28例通过多层螺旋CT评估患者咯血的病因及出血的部位,另外2例患者接受纤维支气管镜检查,所有患者均行支气管动脉造影并栓塞治疗。结果:引起咯血常见的原因包括肺结核、支气管扩张和肺癌/肺转移癌,本研究中分别有14例(47%)、5例(17%)和4例(13%)。其次还有慢性支气管炎、叶间动脉瘤、肺曲霉菌病、肺动静脉瘘和肺栓塞,本研究中各有1例。术前28例接受胸部CT检查,另外2例患者接受纤维支气管镜检查。支气管动脉栓塞后所有患者咯血均立即得到控制,1例在术后第7天再次出现咯血,经第2次支气管动脉栓塞治疗后痊愈,没有出现与支气管动脉栓塞相关的严重的并发症。结论:支气管动脉栓塞可以有效治疗大咯血,并发症少。

  • 支气管动脉栓塞治疗45例大咯血患者的护理

    作者:牟金香;李萍

    咯血是指喉部以下的呼吸道或肺部组织出血经口腔咳出.咯血主要见于呼吸系统疾病,如肺结核、支气管内膜结核、支气管扩张、支气管肺癌等.可分为痰中带血、小量、中量、大量咯血.一次咯血量超过200毫升以上,或24小时超过600毫升以上为大咯血.一次大量咯血可窒息致死,如及时抢救,能挽救患者生命[1].常规内科治疗效果欠佳,外科手术创伤大、手术有一定难度,且受基础疾病影响,难获得满意疗效.近年来,对于药物治疗无效的大咯血,主张行选择性支气管动脉栓塞(bronchial arterye mbolization,BAE)治疗,能迅速达到控制活动性出血(咯血)[2].

  • 集束化护理干预对肺结核大咯血患者行支气管动脉造影联合介入栓塞术后的影响

    作者:时艳丽

    目的:分析集束化护理干预对肺结核大咯血患者行支气管动脉造影联合介入栓塞术后并发症及护理满意度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2月—2017年4月肺结核大咯血患者106例,按入院顺序分组,各53例.对照组予以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予以集束化护理.比较两组再咯血量、咯血发生率、术后住院时间、并发症及护理满意度.结果:观察组再咯血量、再咯血发生率、住院时间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肺结核大咯血患者行支气管动脉造影联合介入栓塞术后应用集束化护理干预可减少再咯血与再咯血量,缩短住院时间,减少并发症,提高护理满意度.

  • 肺癌支气管动脉造影征象与病理分型的临床研究

    作者:陈仕宗;王桂芳;祁波;李茂江;王维云

    目的探讨肺癌支气管动脉造影征象与病理分型的相关性。方法本组40例患者均经手术或术前活检、痰细胞学检查后病理证实,其中鳞癌18例,腺癌12例,未分化癌8例,小细胞癌2例。全部病例行支气管动脉造影,同时采用国际抗癌联盟提出的TNM分期标准分期,其中,Ⅱ期5例,Ⅲa期10例,Ⅲb期11例,Ⅳ期14例。结果支气管动脉造影证实,瘤体呈多血供型22例,包括全部腺癌12例,未分化癌8例,小细胞癌2例。瘤体呈少血供型1 8例,皆为鳞癌。结论支气管动脉造影所表现的血供特征,在鉴别病理类型方面有重要价值。支气管动脉造影对肺癌的TNM分期亦能提供一定程度的科学依据。

  • 肺癌血管构型对支气管动脉灌注疗效影响初探

    作者:林楠;王晓明;丁长伟;郭启勇

    目的: 探讨肺癌血管结构对支气管动脉灌注(BAI)疗效的影响.方法:对42例肺癌行84次支气管动脉灌注治疗,按TNM分期,并按肿瘤染色程度分级.结果:经BAI治疗总有效率61.9%.按支气管动脉造影(BAG)表现分度,其中Ⅰ度有效率33.3%,Ⅱ度有效率73.3%.肿瘤TNM分期Ⅱb期有效率52.9%,Ⅲa期有效率80%,Ⅲb期有效率69.2%,Ⅳ期2例,均为稳定.结论:肺癌的血管构型是影响BAI疗效的重要因素.

  • 经股动脉穿刺支气管动脉造影+介入栓塞术治疗肺结核大咯血

    作者:黄水根

    目的:探讨经股动脉穿刺经导管支气管动脉造影+介入栓塞术治疗肺结核大咯血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对24例(治疗组)肺结核大咯血患者经支气管动脉造影确定出血动脉后(其中3例合并动静脉瘘)行经支气管动脉栓塞术,采用聚乙烯醇颗粒、明胶海绵颗粒或明胶海绵条进行栓塞。选择既往未接受介入栓塞治疗的肺结核大咯血患者24例为对照组。观察2组患者的住院时间、康复出院率及治疗组介入治疗的并发症发生率。出院后随访6~12个月,比较2组再出现大咯血的发生率。结果治疗组患者术后均未再大咯血,发生其他并发症3例(动脉假性动脉瘤1例,动脉穿刺处血肿2例),经治疗后均康复出院(康复出院率100.0%),平均住院时间为(15.3±2.1)d;2例(8.4%,2/24)合并大空洞的患者于随访期(12个月)内再次咯血,其中1例死亡。对照组中5例因大咯血死亡,19例(79.2%)康复出院,平均住院时间为(20.5±2.8)d;7例(36.8%,7/19)出院后12个月内再出现大咯血,其中4例在家中死亡。与对照组比较,治疗组康复出院率明显增高,住院时间明显缩短,再出现大咯血发生率明显减少(均P<0.05)。结论对肺结核大咯血的患者行经导管支气管动脉栓塞术治疗疗效显著,可降低病死率,具有创伤小、并发症少的优点,可作为肺结核大咯血经内科治疗效果不佳患者的首选治疗方法。

  • 支气管动脉DSA的质量控制

    作者:李莉媛;赵卫;姜永能

    目的:总结138例肺癌的186次支气管动脉DSA及化疗药物灌注.就对比剂的选择及注射量、流量的应用、减影方式、帧频、密度补偿等对图像质量的影响以及支气管动脉化疗灌注的流率与患者的耐受程度进行分析,提出质量控制措施.方法:Seldinger导管法,导管插至支气管动脉开口处行DSA检查.遮挡双侧肺野,注射对比剂流率0.5~1.0ml/s,总量5~7ml,延时0.5~1.0s减影至10s.使用离子型对比剂119次;非离子型对比剂67次.脉冲方式减影182次,帧频6~10F/S;连续方式4次;6F/S和30F/S各1次;10F/S 2次;常规对患者进行呼吸训练.结果:图像质量优秀的57例,造成图像质量差主要是呼吸性伪影有137次,其中使用离子型对比剂108次,非离子型对比剂29次;心脏搏动性伪影22次,10F/S脉冲方式11次;6F/S脉冲方式和连续方式出现11次,强透过出现8次,注射流率超过0.5ml/s者有17例返流.结论:①支气管动脉DSA,使用非离子型对比剂图像优质率明显高于使用离子型对比剂,特别是能有效抑制呼吸性移动伪影,在支气管动脉造影中应首选;②支气管动脉造影不宜使用连续方式,应选择曝光脉宽较窄的脉冲方式,采集频率不能少于10F/S,这样有利于降低心脏搏动性伪影的出现;③正确遮挡肺野,低流率造影,也是提高图像质量的有效手段.

  • 体-肺循环分流与大咯血(附62例报告)

    作者:伍筱梅;赖清;陈永富;任医民;梁荣光;宋玉全

    目的 探讨体-肺循环分流(BPS)与大咯血的相关性及其介入干预.方法 1999年4月~2006年7月咯血患者62例.其中,男39例,女23例;年龄26~84岁.咯血量300~2 500 mL/24 h.回顾相关支气管体动脉造影,观察其形态学和血流动力学改变.综合影像学和临床资料,分析BPS与大咯血的关系;原发病、胸膜增厚与BPS的关系;BPS与咯血复发的关系;以及BPS的介入治疗.所有数据经X2分析处理.结果 BPS与大咯血关系密切;BPS与支气管扩张、显著的胸膜增厚等相关;BIAS是不明原因咯血的主要因素;栓塞优势供血动脉后,BPS可诱使非优势动脉甚至隐匿侧支开放.结论 BPS是大咯血的重要因素,也是栓塞后复发咯血的重要原因.BPS常伴随于各种原因引起的支气管扩张和严重胸膜增厚.彻底栓塞BPS及其供血动脉是预防咯血复发的关键.

  • 支气管动脉造影和栓塞术后造影剂肾病的危险因素分析

    作者:何阳;曹军;赵保成;刘洪强;郑晓辉;王赛博;罗剑均;颜志平

    目的:了解支气管动脉造影和栓塞后造影剂肾病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至2013年12月间于徐汇区大华医院介入肿瘤科行支气管动脉造影或支气管动脉栓塞术的100例患者资料。将发生造影剂肾病和无造影剂肾病患者进行比较,对造影剂肾病的影响因素行单因素分析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100例患者中88例符合入选标准,其中7例发生造影剂肾病(7.95%)。造影剂肾病发生的平均时间为(2.36±0.72) d。单因素分析显示,低白蛋白血症(P=0.002)、低血压(P=0.036)和肾功能衰竭(P=0.001)与造影剂肾病的发生显著相关,而多因素分析仅提示低白蛋白血症与造影剂肾病的发生显著相关(P=0.0220)。结论造影剂肾病发生率高于预期,低白蛋白血症患者更需防范支气管动脉造影和栓塞后造影剂肾病的发生。

  • 多层螺旋CT支气管动脉造影与数字减影下经股动脉支气管动脉造影在咯血诊治中的对比

    作者:宋美君;吴宏成;汤耀东;朱海东

    目的 比较咯血患者行多层螺旋CT支气管动脉造影成像与数字减影(DSA)下选择性支气管动脉造影成像的差异,评价多层螺旋CT支气管动脉造影在咯血患者临床诊治中的应用.方法 对133例咯血患者先后行螺旋CT支气管动脉造影成像及DSA下经股动脉支气管动脉造影,比较两者图像符合程度.结果 DSA下经股动脉支气管动脉造影检出129例患者存在血管异常,其中多层螺旋CT支气管动脉造影检出117例,检出率为90.7% (117/129).多层螺旋CT支气管动脉造影与DSA下经股动脉支气管动脉造影同时检出117例异常,同时检出4例未见支气管动脉异常,符合率为91.0%(121/133);术前多层螺旋CT支气管动脉造影证实的异常血管的起源情况与DSA下经股动脉支气管动脉造影发现的血管起源情况基本相同,符合率为100%.结论 多层螺旋CT支气管动脉造影成像与DSA下经股动脉支气管动脉造影成像符合率高,多层螺旋CT支气管动脉造影能清晰显示异常血管的起源以提供给血管介入医生做术前评估及准备,可作为咯血患者术前首选的常规检查方法.

  • 支气管动脉造影加栓塞术治疗大咯血临床观察及护理

    作者:吴敏秀

    临床上大咯血指24 h咯血量600 ml以上或一次咯血500 ml以上[1].大咯血是临床常见急症,其病死率较高.大咯血的治疗除了药物外,支气管动脉栓塞治疗咯血已作为临床常用的治疗方法之一[2].我们通过对38例大咯血患者行选择性支气管动脉造影加栓塞术治疗观察,取得较好效果,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 选择性支气管动脉栓塞术治疗心脏术后急性大咯血17例

    作者:张胜利;易定华;王红兵;崔勤;孙立军;贺宏德;高峰

    心脏术后大咯血不常见,一旦发生,常常起病急,病情凶险,死亡率高达60%以上[1].抢救性止血为重要,我科采用选择性支气管动脉栓塞术(selective bronchial artery embolization,SBAE)治疗心脏术后急性大咯血17例,取得了满意的疗效,结果如下.

  • 混合栓塞治疗合并支气管动脉-肺循环瘘肺咯血中的效果分析

    作者:保广鹤;马彦寿

    目的:探讨混合栓塞对合并支气管动脉-肺循环瘘(B-P分流)的肺咯血的治疗效果.方法:对19例造影证实存在B-P分流的肺咯血患者的支气管动脉进行混合栓塞治疗.结果:治疗后3天内19例全部止血,术后半年随访无复发.结论:B-P分流发生于病变区域的血管网络,支气管动脉远端用明胶海绵碎块、PVA颗粒栓塞,明胶海绵长条栓塞相对细小主干,近端用羊毛钢圈栓塞,这样永久、完全栓塞病变区域血管网,能彻底防止咯血复发.

  • 肺癌的胸片体层片与CT、支气管动脉造影的影像表现和诊断价值比较

    作者:王孔林;敬秋华;刘建国

    目的:探讨胸片、体层片、CT和支气管动脉造影(BAG)对肺癌的诊断价值并对其进行比较.方法:对经病理证实的80例肺癌患者的胸片、体层片和CT、BAG的影像表现和诊断价值进行了回顾性分析.结果:40例肺癌的胸片、体层片诊断正确26例,正确率65%.定性困难10例,误诊4例.CT结合X线片诊断正确39例,正确率97.5%,误诊1例.40例肺癌行BAG其中有肿瘤染色和肿瘤血管者分别为20例和27例.结论:胸片、体层片在诊断肺癌方面与CT相比有一定差距,以CT的诊断价值较高,而BAG对肺癌的诊断有一定的价值.

22 条记录 1/2 页 « 12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