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人造血管替代治疗输精管梗阻性不育6例报告

    作者:谢俊明;江少波

    我院与杭州市不孕不育医院合作,运用显微解剖及人造血管桥接技术,辅以中药"通精汤"治疗,在长段(>2 cm)输精管梗阻性不育治疗中运用,取得了较为满意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 超声介入治疗血液透析移植血管动静脉内瘘狭窄的应用研究

    作者:陆明晰;叶有新;蒋欣欣;冯剑;胡卫民;徐海珊;林莎;赵博文

    移植血管动静脉内瘘(arteriovenous graft,AVG)指用一人工材料制成的血管桥接于动、静脉之间形成的内瘘,是血液透析血管通路的重要形式之一.血管狭窄是AVG常见的并发症.我院对234例次AVG狭窄进行了超声介入治疗,即超声监视下经皮腔内血管成形术(percutaneous transluminal angioplasty,PTA),报道如下.

  • 小腿内侧皮瓣移植治疗腕部高压电烧伤

    作者:牛军;曹飞;孙振华

    目的探讨腕部高压电烧伤的治疗方法及其效果.方法采用小腿内侧皮瓣移植、血管桥接,修复腕部电烧伤后组织缺损,重建手部血运.结果本组3例均有效修复了创面,改善了手部循环.结论小腿内侧皮瓣移植、血管桥接是修复腕部严重高压电烧伤的良好方法.

  • 1例左腋窝疤痕松解人工血管桥接术后并发大出血休克的抢救及护理

    作者:谢燕冰;李文瑜;陈丽姗;郑丽华;张雪燕

    我科于2004年6月成功抢救了1例左腋窝疤痕松解人工血管桥接术后并发动脉血管破裂大出血休克的患者.

  • 小口径血液导流管的实验研究

    作者:张建磊;陈永祥;臧成五;赵睿;丛锐

    目的:探讨小口径血液导流管在动物离断肢体模型中快速恢复通血的实验基础应用,研究小口径血液导流管实验幼猪离断肢体维持通血效果的评价.方法:20只实验幼猪随机分为A、B两组,制成后肢完全离断模型模型,采用内径为2.0 mm、外径2.5mm的血液导流管,A组长度10 cm;B组长度20 cm,进行血管桥接后定期观察血液导流管通畅性,观察终点为血液导流管完全堵塞,血管超声探测仪无血流信号,远端血管搏动消失,离断肢体以远皮下毛细血管网无渗血.比较两组到达观察终点的时间有无差异.结果:建立临时血管通路后,离断肢体远端股动脉的远端有搏动,血管超声探测仪可检测到血液导流管内有血流信号,随着时间的延长,血液导流管动脉段逐渐由鲜红色变为暗红色,导流管段逐渐形成附壁血栓,远端血管搏动及皮下毛细管网渗血逐渐减弱直至消失,血流信号消失,两组到达观测终点的时间分别为A组365± 47.4 min;B组359±31.5 min,两者比较其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长度在10 cm-20 cm的小口径血液导流管在实验动物离断肢体血管通血方面无明显差异.结论:小口径血液导流管能够用于动物离断肢体的血管临时桥接,维持通血时间可达6-8小时,有效通血时间长.实验数据说明小口径血液导流管适合于动物离断肢体模型中的血管桥接,在下一步临床应用中在四肢复杂血管损伤中有着较为广阔的临床应用前景.

  • 组合移植皮瓣血管桥接修复小腿足踝部严重创伤

    作者:陈雪荣;曾青东;周平;孙新

    小腿、足、踝部骨折、皮肤软组织缺损面积较大,神经、肌腱、骨骼等深部组织裸露,或大面积皮肤软组织缺损合并骨骼、肌腱、血管缺损,但足部较完整,这种创伤不宜行局部或远位带蒂皮(肌)瓣、复合组织瓣转移覆盖创面重建缺损者, 称之为"严重创伤"[1],如何修复组织缺损,保存肢体功能是一大难题.本科应用皮瓣肌皮瓣组合移植,并皮瓣血管桥接(或嵌入小腿主干血管),一期改善或重建足部血供并覆盖小腿、足、踝部,获得满意效果.

  • 胫后动脉皮瓣移植治疗腕部高压电烧伤

    作者:牛军;曹飞;孙振华

    我院自1997年以来共收治腕部高压电烧伤患者3例.其中2例腕部为电流入口损伤,1例为电流出口损伤,均致腕掌侧周围皮肤、软组织、肌腱、血管、神经广泛损伤坏死,住院期间均出现动脉破裂出血,出现手循环障碍.采用小腿内侧吻合血管皮瓣桥接、修复创而,同时重新建立手部循环,避免了截肢.

  • 游离股前外侧皮瓣与健侧胫后血管桥接修复小腿毁损性组织缺损七例

    作者:徐继胜;朱鑫;陈阳;陈坤峰;赵志坚

    目的 探讨游离股前外侧皮瓣与健侧胫后血管桥接修复小腿毁损性组织缺损的临床应用.方法 2012年2月至2017年12月,本院对小腿毁损性组织缺损的7例患者采用CDU检查,发现患肢胫前或胫后动脉外伤性缺如或管腔闭塞.严重污染的创面,在清创后采用VSD处理5~17d,创面清洁,炎症控制.对清洁创面实施股前外侧皮瓣游离移植与健侧胫后血管桥接修复术,外固定支架固定双下肢,切取皮瓣面积23.0 cm×12.0 cm~ 38.0 cm×16.0 cm皮瓣.术后4~6周断蒂.术后定期随访、分析和评估临床效果.结果 7例皮瓣全部成活;2例皮瓣局部出现轻度感染,经换药后痊愈.术后1年随访,皮瓣外形不臃肿,色泽、温度、感觉良好,小腿负重及行走功能正常.结论 游离股前外侧皮瓣与健侧胫后血管桥接修复小腿毁损性组织缺损,临床效果良好.

  • 组合移植皮瓣血管桥接修复小腿足踝部严重创伤

    作者:陈雪荣;曾青东;周平;孙新

    创伤后小腿、足、踝部骨折、皮肤软组织缺损面积较大,神经、血管、肌腱、骨骼等深部组织裸露,足部缺血或无血,但足部较完整,称之为"严重创伤"[1].白1998-2005年,我科应用皮瓣组合移植血管桥接,改善或重建足部血供并覆盖小腿、足、踝部创面29例,获得满意的效果,报道如下.

  • 小血管临时转流的实验研究与临床应用

    作者:黄喜军;王东;郑灿镔;索朗;李家春;周翔;朱庆棠;顾立强;刘小林

    目的 探讨临时性血管转流术用于小血管转流的可行性,研究转流管长度对维持通血时间的影响,观察小血管临时性转流术的临床效果.方法 20只新西兰大白兔随机分为A、B两组,制成右侧股动脉离断模型,用内径为2.0 mm的转流管桥接于血管断端,A、B组转流管的长度分别为10 cm和20 cm.术后定期观察转流管通畅性,观察终点为转流管变为暗红色,超声探测无血流信号,远端动脉搏动消失,即转流管完全堵塞.比较两组到达观察终点的时间有无差异.临床上用相同材料内径为3.0 mm转流管分别为1例前臂GustiloⅢC型骨折患者和1例断腕再植患者桥接离断的桡动脉两端,形成临时转流,观察转流管的使用效果.结果 大白兔股动脉口径1.5 ~2.0 mm,建立血管转流后可见转流管及其远端的股动脉有搏动,超声多普勒可检测到转流管内有血流信号,随着时间的延长,转流管逐渐由鲜红色变为暗红色,远端血管搏动逐渐减弱直至消失,血流信号消失,A、B两组到达观测终点的时间分别为(240.0±122.78)(117.0 ~ 363.0)min和(230.0±109.20)(121.0 ~339.0)min,两者比较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临床行桡动脉临时转流2例,转流时间分别为180m in和148 min.建立血管转流后,肢端血供恢复,取出转流管时,转流管仍保持通畅,术后远端肢体成活.结论 临时性血管转流术可用于口径1.5 ~2.0 mm的小血管转流,维持通血时间可达4h,使用长度为10.0 cm与20.0 cm的转流管,其维持通血时间无显著差别.断腕再植时采用小血管临时性转流术可早期重建远端血供,缩短肢体缺血时间.

  • 第一跖背动脉桥接指-趾动脉再造拇指一例

    作者:俞立新;黄飞;吴水培

    患者男,49岁。因右拇指外伤后缺如入院。局部检查:右拇指近节以远缺如,残端伤口愈合。于1999年1月9日行左侧第二足趾移植再造术,按第二足趾移植常规切口,从足背部开始,依次分离大隐静脉、足背动脉和第一跖背动脉,第一跖背动脉走行位于骨间背侧肌浅面和深筋膜之间,位置较浅,口径大于1 mm,按Gilbert分型,属Ⅰ型,完成足趾游离后松止血带,经观察处理,1 h后趾端血运不能恢复。详细检查第一跖背动脉无损伤、误扎,分离该动脉远端时发现其主干没有较大的分支进入第二趾,仅有非常细小的分支进入,确认本例属于顾玉东分型法IM/F型,决定改用趾-指动脉吻合。在已游离的足趾趾腹两侧皮下组织找到已切断的趾底动脉,标记,拇指残端找到拇主要动脉。游离至正常处,长度有限,取4 cm长的第一跖背动脉桥接。其它手术步骤与第二趾游离移植相同。术后再造拇指成活,随访感觉运动功能大多恢复,外形满意。 讨论本例术中检查时第一跖背动脉搏动正常,位置浅表,无法估计其远端是否存在变异 ,术中分离时常规已将第二跖背动脉和足底穿支切断结扎,待游离后断蒂前发现趾蹼处血管有变异时,为时已晚。利用趾底动脉、指固有动脉解剖恒定作为一种补救措施,虽血管蒂长度不足,但可采用血管桥接及邻指动脉转位解决,第一跖背动脉和趾指动脉口径一致,就地取材,此时无疑是一种良好的供材。通过本例我们认为Gilbert分型不够全面,而顾玉东提出新的分型对临床有重大的指导意义,在手术时不能单纯依靠第一跖背动脉分型判断是否有变异,且注意其在趾蹼处进入第二趾的形式。

  • 组合组织与健侧血管桥接修复小腿骨与软组织缺损

    作者:陈仕平;黎忠文

    目的 探索应用组合组织与健侧血管桥接修复小腿大面积软组织缺损及长段骨缺损的疗效.方法 10例小腿皮肤软组织缺损并骨缺损患者,行带血管腓骨或髂骨与股前外侧皮瓣或背阔肌皮瓣形成组合组织,与健侧小腿内侧皮瓣包含的胫后血管桥接,同时修复小腿大面积软组织缺损及长段胫骨缺损.皮瓣面积大35 cm×12 cm,移植骨长度长28 cm,术后2个月断蒂.结果 10例皮瓣成活,伤肢伤口愈合.随访2~3年,骨折愈合,移植骨变粗,伤肢逐渐恢复功能.结论 该术式是治疗小腿骨与软组织缺损的一种有效的保肢治疗方法.

  • 血管桥接吻合一期皮瓣修复小腿开放损伤

    作者:李树秋;王风梅

    目的 探讨血管桥接吻合在小腿开放性损伤一期皮瓣修复中的应用.方法 2003年1月至2007年3月,我们为15 例小腿开放性损伤的病人一期行股前外侧皮瓣游离移植,将皮瓣血管蒂的近、远端(旋股外侧血管)分别与受区胫前或胫后血管近、远端吻合,这样既修复了小腿的皮肤软组织缺损,又重建了小腿远端血运,收到较好的效果.结果 14 例全部成活,1 例因清创不彻底,术后出现皮瓣边缘部分坏死,经换药后延期愈合.结论 小腿中下段开放性骨折合并血管、神经、肌腱断裂并有皮肤软组织缺损的病人,一期股前外侧皮瓣游离移植并桥接血管是一种有效实用的方法.

    关键词: 血管桥接 皮瓣 吻合
  • 游离股前外侧皮瓣修复小腿下段胫前或足背皮肤血管缺损

    作者:王胜华;俞立新;吴水培

    小腿下段及足背创伤后软组织坏死、缺损,易致胫前、足背部骨、肌腱外露,常合并有胫前血管损伤[1].我科自1998年以来应用股前外皮瓣及降支血管桥接移植修复小腿下段胫前或足背组织、血管缺损11例,疗效满意.

  • 临时血液导流管在离断肢体损伤中的实验研究和临床应用

    作者:张建磊;丛锐;陈永祥;臧成五;赵睿;史林

    目的 探讨血液导流管在离断肢体损伤中快速救治的应用,研究血液导流管制备材料以及短时间内血液导流管维持通血效果的评价.方法 40只实验幼猪随机分为A,B两组,制成后肢完全离断模型.采用内径为2.0 mm、外径2.5 mm、长度18.0 cm,A组肝素化聚乙烯管和B组医用硅胶管桥接于血管断端.术后定期观察血液导流管通畅性,观察终点为血液导流管完全堵塞,血管超声探测仪无血流信号,远端血管搏动消失,离断肢体以远皮下毛细血管网无渗血.比较两组到达观察终点的时间有无差异.临床应用:用肝素化聚乙烯为材料的临时血液导流管(规格2.0 mm×2.5 mm)为2例前臂完全离断的患者桥接离断的桡动脉及头静脉断端,形成临时血管通路,观察血液导流管的临床使用效果.结果 实验用猪肢体离断模型,建立临时血管通路后,离断肢体远端股动脉的远端有搏动,血管超声探测仪可检测到血液导流管内有血流信号,随着时间的延长,血液导流管动脉段逐渐由鲜红色变为暗红色,导流管段逐渐形成附壁血栓,远端血管搏动及皮下毛细管网渗血逐渐减弱直至消失,血流信号消失,AB两组到达观测终点的时间分别为(370.0±52.5)min和(192.0±54.0)min,两者比较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用肝素化聚乙烯管作为临时血液导流管优于医用硅胶管.临床行桡动静脉临时血管桥接2例,术前准备阶段先进行血液导流管的临时桥接,从通血到开始显微技术吻合血管的总计通血时间平均为3.5 h.建立血管临时桥接通血后,肢端血供恢复,取出血液导流管时,血液导流管仍保持通畅,术后远端肢体成活.结论 临时血液导流管能够用于离断肢体损伤血管的临时桥接,维持通血时间可达(370.0±52.5)min,有效通血时间长,实验数据说明其血液相容性、物理特性及抗凝性均适合于离断肢体损伤中的紧急救治.离断损伤中采用血液导流管能够紧急重建远端血供,缩短肢体缺血时间,大程度减少缺血再灌注损伤,为后期保肢手术的成功提供先决条件,特别是在战场环境下尤为重要.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