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无症状高肌酸激酶血症

    作者:朱敏;洪道俊;万慧

    无症状高肌酸激酶(creatine kinase,CK)血症是一组具有显著临床异质性的疾病体,欧洲神经病学联盟将无症状高CK血症的CK值确定为大于正常高限的1.5倍.文献报道无症状高CK血症的病因多达50种以上,但仍然有约1/3的患者病因不清,肌肉活检仍然是无症状高CK血症的基础检查.随访研究结果提示无症状高CK血症是一种预后较好的综合征.本文对无症状高CK血症CK值的界定、病因、肌肉病理、肌电图、治疗和预后等方面进行综述.

  • 误诊为进行性肌营养不良的脊肌萎缩症一例报道

    作者:肖飞;王学峰

    1 病例报告 患者男,38岁,主因"进行性双下肢乏力4年,双上肢乏力1年"就诊.2年前患者查血肌酸激酶(CK)增高(640 U/L),肌电图示左肱二头肌可疑肌源性损害,诊断为"肢带型肌营养不良",近1年来症状明显加重.入院查体:舌肌萎缩纤颤,右下肢近端肌肉萎缩,四肢肌张力减低,肢体肌力4级,腱反射减低,病理征未引出.复查CK升高达1163 U/L,肌电图示左肱二头肌、右腰椎旁肌、左股四头肌、右腓肠肌神经源性损害,周围神经感觉、运动传导正常.

  • 眼咽肌型肌营养不良一例

    作者:张宁;李国良;毕方方;肖波;梁静慧

    眼咽肌型肌营养不良(oculopharyngeal muscular dystrophy,OPMD)是一原发于肌肉的遗传性变性疾病,为进行性肌营养不良的一种特殊类型,主要临床特征为缓慢进展的眼外肌和吞咽肌麻痹,临床较少见。此文报道一例经病理确诊的OPMD有关资料。

  • 层黏连蛋白α2缺失型先天性肌营养不良一例

    作者:胡静;沈宏锐;李娜;赵哲;袁军辉

    先天性肌营养不良(congenital muscular dystrophy,CMD)是一组出生时或出生后数月内发病的遗传性肌肉疾病,临床表现为近端肌无力、肌张力减低,可伴发育迟缓、关节挛缩及神经系统受累;骨骼肌活体组织检查呈肌营养不良性改变[1].

  • 骨髓干细胞移植治疗Duchenne型肌营养不良鼠的实验研究

    作者:陈松林;张成;黄文;张为西;刘晓蓉;李群;卢锡林

    目的研究骨髓干细胞移植治疗Duchenne型肌营养不良鼠(mdx鼠)的效果.方法取4~5周龄昆明鼠骨髓干细胞,体外培养3 d,静脉移植到7 Gy γ射线预处理7~8周龄mdx鼠体内.临床监测受体鼠移植物抗宿主病(GVHD)表现,并对移植12周mdx鼠的运动功能、肌电生理、dystrophin蛋白表达情况进行检测.结果 5只7 Gy剂量放疗mdx鼠,静脉移植4.8×106骨髓干细胞,3个月后,肌电图指标有了部分改善;10%肌纤维表达了dystrophin蛋白.结论静脉移植同种非同系鼠骨髓干细胞治疗mdx鼠有效,显示骨髓干细胞移植治疗DMD有着理想的前景.

  • 应用双酶切/Southern杂交方法诊断面肩肱型肌营养不良

    作者:王朝东;吴志英;王柠;林珉婷;方玲;王志强;慕容慎行

    目的探讨面肩肱型肌营养不良(FSHD)的基因诊断方法.方法抽取我院1997~2000年收治的37例FSHD患者的静脉血,常规抽提gDNA,以EcoRI/HindⅢ、EcoRI/BlnⅠ分别酶切gDNA,0.6%琼脂糖凝胶电泳分离,p13E-11探针Southern杂交,应用ImageMaster Total Lab v1.11分析软件判断杂交片段大小.结果正常对照只检测到1个4q35来源的、大于33 kb的EcoRI+HindⅢ/p13E-11片段,而所有FSHD患者中有33例检测到2个4q35来源的EcoRI+HindⅢ/p13E-11片段,其中包含1个小于33 kb的小片段;3例患者中可检测到2个小于33 kb的片段,但其中1个来自10q26;另1例散发性患者中检测到3个4q35-型片段,且其中2个小于33 kb.在1名无症状9岁男孩中检测到1个与其患病父亲一致的小片段,提示为症状前患者.结论双酶切/Southern杂交的方法可用于中国人面肩肱型肌营养不良患者的基因诊断及症状前诊断.本文结果首次提示我国FSHD患者中也存在4q-10q的相互易位现象.

  • 基因产物检测诊断肌聚糖病五例报告

    作者:王锁彬;沈定国

    目的研究肢带型肌营养不良(LGMD)中肌聚糖病的诊断方法.方法在dystrophin免疫染色分型诊断基础上,在国内首次用αβ、γ和δ-肌聚糖的单克隆抗体对25例LGMD患者肌肉标本行免疫组化和蛋白质印迹分析.结果发现单纯γ-肌聚糖缺乏1例,单纯δ-肌聚糖缺乏2例,三种肌聚糖同时缺乏和四种肌聚糖同时缺乏各1例.结论初步诊断5例肌聚糖病;各型LGMD临床表现相似,用四种肌聚糖的抗体对肌肉组织进行免疫组化和蛋白质印迹分析是诊断肌聚糖病的首选方法.

  • 远端型肌病71例的临床及肌肉病理分析

    作者:沈定国;吴士文

    目的探讨远端型肌病的临床表现及肌肉病理特点.方法对71例远端型肌病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71例患者中,Nonaka型26例,呈散发或常染色体隐性遗传,多以胫前肌无力为首发症状,肌肉坏死较轻,镶边空泡(rimmed vacuole,RV)多见,可见管状细丝包涵体;Miyoshi型38例,呈散发或常染色体隐性遗传,多以腓肠肌力弱为首发症状,肌肉变性坏死严重,RV少见;TMD型2例,均为散发病例,病变主要局限于胫前肌,病情进展较慢,有肌肉变性坏死,可见RV;Welander型4例,呈散发或常染色体显性遗传,以手指、腕部无力为首发症状,可波及下肢远端,轻度肌肉变性坏死,偶可见RV;OPDM型1例,呈常染色体显性遗传,表现为下肢远端肌无力伴眼外肌、面部肌肉、咽肌无力,肌肉坏死不显著,可见RV.结论在中国Miyoshi型、Nonaka型、TMD型、Welander型及OPDM型远端型肌病均可见到,各型临床表现及病理改变与国外报道基本一致.

  • 福山型先天性肌营养不良和肌-眼-脑病的基因产物在细胞内的定位

    作者:熊晖;小林千浩;立川雅司;藤掛伸宏;戸田達史

    目的 探讨福山型先天性肌营养不良(Fukuyama congenital muscular dystrophy,FCMD)和肌-眼-脑病(muscle-eye-brain disease,MEB)的基因产物在细胞内的定位及其可能的功能.方法 构建FCMD的致病基因fukutin,MEB的致病基因N-乙酰氨基葡萄糖-甘露糖转移酶1(protein-O-linked mannose β1,2-N-acetylglucosaminyl-transferase1,POMGnT1)的真核表达载体,脂质体介导转染fukutin-Flag(pcDNA3.0)、POMGnT1-V5(pEF1)至小鼠骨骼肌成肌细胞系C2C12细胞,利用高尔基体和内质网的标记物(GM130,KDEL)进行免疫荧光双标染色,荧光显微镜下观察基因产物fukutin蛋白和POMGnT1在细胞内的定位.并构建不同长度的fukutin缺失体如fukutin跨膜结构域、跨膜结构域缺失体及突变体Y371C,观察fukutin蛋白是否与POMGnT1蛋白相结合以及突变型fukutin蛋白在细胞内的定位.结果 fukutin蛋白和POMGnT1蛋白在细胞内定位于高尔基体,属于高尔基体膜蛋白.fukutin蛋白通过其跨膜结构域定位于高尔基体并与POMGnT1蛋白相结合,突变体Y371C定位于内质网.结论 FCMD和MEB均属于先天性肌营养不良中的α-抗肌萎缩相关糖蛋白病(α-dystroglycanopathy),POMGnT1已被证实为参与α-抗肌萎缩相关糖蛋白的O-连接糖基化的糖基转移酶,fukutin和POMGnT1定位于高尔基体并互相结合表明它们在高尔基体内参与α-抗肌萎缩相关糖蛋白的糖基化,并可能通过同一酶活性通路起作用.突变体Y371C导致了fukutin的定位错误.

  • 假肥大型肌营养不良肌肉组织神经元型一氧化氮合酶的变化

    作者:王锁彬;沈定国;罗平

    目的观察假肥大型肌营养不良患者骨骼肌组织中nNOS的表达情况.方法用NADPH-黄递酶组织化学染色法和抗nNOS抗体免疫组织化学法对正常对照(10名)、肌营养不良(36例)和其他神经肌肉病患者(18例)肌组织标本进行分析.结果发现正常对照和非肌营养不良神经肌肉病以及LGMD、FSHD患者肌膜上染色阳性,DMD肌膜上染色阴性, BMD肌膜上染色弱阳性或阴性.结论正常对照和非DMD/BMD神经肌肉病肌膜上存在丰富的nNOS,DMD/BMD肌膜上nNOS缺乏或减少.nNOS参与调节肌肉的正常生理功能,其减少可能与DMD/BMD肌肉变性坏死有关.

  • 眼咽型肌营养不良病理及分子遗传学研究

    作者:刘嘉晖;张朝东;陈淑兰

    目的研究眼咽肌营养不良(oculopharyngeal muscular dystrophy,OPMD)的遗传学和病理形态学表现.方法应用透射电镜技术对6例患者提上睑肌进行超微结构观察和分析,并采用聚合酶链反应(PCR)产物直接测序法对来自3个家系的OPMD患者11例及其亲属共27名外周血进行检测.结果4例患者眼肌活检标本于电镜下可观察到特异性核内包涵体(intranuclear inclusions,INIs),在细胞核内出现率分别为18%、20%、34%及40%.而9例患者基因中存在(GCG)6重复序列拷贝数异常(GCG)8、(GCG)10,亲属中未发病者均未见重复序列的异常扩增.结论OPMD患者受累眼肌活组织检查于电镜下可见INIs,并且INIs出现比率与异常扩增数目成正比.OPMD患者存在(GCG)6重复序列的异常扩增,并且发病年龄与异常扩增数目成反比.

  • 重组腺相关病毒载体介导的小基因SMCKA3999治疗Duchenne肌营养不良小鼠的研究

    作者:黎红华;张苏明;陈春莲;胡晓琴;方思羽;Xiao Xiao;汪道文

    目的研究重组腺相关病毒载体(rAAV)介导的人抗肌萎缩蛋白(dystrophin)小基因SMCKA3999对Duchenne肌营养不良(DMD)在病理、肌电图、肌力方面的治疗作用. 方法将dystrophin小基因SMCKA3999克隆至rAAV并包装成rAAV SMCKA3999病毒,以5×109病毒颗粒多点注射于DMD模型鼠(mdx鼠)腓肠肌,基因治疗4个月后,以免疫荧光双标法检测肌膜dystrophin基因表达,采用Nicolet肌电及诱发电位仪记录mdx鼠肌电图,基因治疗5个月后以肌肉离体灌注电刺激法测定腓肠肌肌力,观察rAAV SMCKA3999对DMD动物模型鼠的治疗作用. 结果 rAAV SMCKA3999能有效稳定表达,并使肌膜缺失的dystrophin恢复,明显改善DMD肌电图表现,肌力恢复. 结论 rAAV SMCKA3999对mdx鼠治疗有效,能显著改善其肌肉功能,应用rAAV介导的dystrophin小基因SMCKA3999基因治疗是临床治疗DMD有希望的方法.

  • Merosin蛋白缺陷性先天性肌营养不良一例

    作者:刘建军;沈定国

    先天性肌营养不良是一类具有肌营养不良的组织学特点,而在产前或生后发病的先天性肌肉疾病,根据致病基因及缺陷蛋白不同,可分为10个类型.其中常见的为merosin蛋白缺陷性先天性肌营养不良,占先天性肌营养不良患者的30%~40%,又称为经典型先天性肌营养不良,病变累及细胞外基质蛋白,表现为层黏连蛋白α2链(laminin α2 chain)缺陷[1].我们对1例有肌肉、中枢神经、周围神经损害的患者进行了临床、影像学、电生理学和病理学研究,并进行文献复习.

  • 有镶边空泡的远端肌病九例临床和病理研究

    作者:焉传祝;李大年;吴金玲;刘淑萍;谭东;单培彦;徐广润

    目的探讨有镶边空泡的远端肌病(DMRV)的临床和病理特点.方法分析我院1990~2001年9例DMRV患者的临床表现和肌活检组织病理特点,其中6例进行透射电镜观察.结果平均起病年龄25岁,全部患者均为下肢无力起病,远端受累明显,下肢近端、骨盆带肌和上肢肌群也逐渐受累.肌电图示4例为肌源性损害,5例为混合性损害.其病理改变主要为镶边空泡纤维、肌纤维萎缩和肌间质增生,肌纤维坏死相对较轻.电镜观察6例,5例可见大量的髓样结构聚集,4例发现肌质内细丝包涵体,2例有核内包涵体,其中1例可见增大的肌核内染色质完全被细丝取代,核膜破裂,核内细丝包涵体释出进入肌质内.结论发生在我国的DMRV与日本报道的病例在临床和病理特点上基本一致.电镜观察结果提示胞质内的细丝包涵体来源于崩解的肌核,肌核改变先于肌原纤维的破坏,镶边空泡的形成很可能是肌核崩解的结果.

  • 应用脉冲场电泳技术研究面肩肱型肌营养不良症的基因突变特征及进行基因诊断

    作者:王志强;吴志英;王柠;林珉婷;慕容慎行

    目的应用脉冲场电泳(PFGE)技术研究面肩肱型肌营养不良症(FSHD)基因结构突变特征,并进行基因诊断.方法研究对象包括:110名健康对照,17例FSHD患者和23名家系成员.低熔点胶包埋法抽提基因组DNA,EcoRI、EcoRI/BlnI、XapI原位酶切,用脉冲电场凝胶电泳(PFGE)分离,p13E-11探针Southern杂交,曲线拟合法计算分析片段的长度.结果 17例患者均存在1条小于35 kb的4q35 EcoRI致病片段;23名无症状家系成员中,发现2例患者的母亲分别携带25 kb和28 kb的4q35 EcoRI短片段,因年龄较大,考虑为女性无症状顿挫型患者.另2例患者的女性同胞分别携带21.5 kb和31 kb的4q35 EcoRI短片段,因年龄较小,考虑为症状前患者.家族型和散发型患者均存在4q→10q型易位,各有2例,其中1例家族型患者为杂合易位;此外,在散发型患者中,发现2例男性患者存在体细胞嵌合现象.结论我国FSHD患者存在易位、杂合、体细胞嵌合等复杂现象.应用PFGE技术对FSHD患者进行基因诊断具有准确性和可靠性.

  • 应用免疫印迹法诊断肢带型肌营养不良2A型

    作者:罗苏珊;卢家红;奚剑英;朱雯华;赵重波;任惠民;汪寅

    目的 应用免疫印迹法(Western blot)诊断肢带型肌营养不良2A型(LGMD2A)患者并与LGMD2B型相鉴别.方法 收集我院诊治的4例LGMD2型患者的临床、病理及生化检验资料.取肌肉活体组织行组织化学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用Western blot分析dysferlin蛋白及calpain-3蛋白的表达.结果 LGMD2A与2B型患者的临床症状相似;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显示所有患者均出现不同程度的dysferlin缺失.但Western blot揭示:LGMD2A型患者calpain-3蛋白完全缺失,dysferlin蛋白部分缺失;而2B型患者则相反.结论 用Western blot检测calpain-3蛋白可在dysfedin蛋白表达缺失的LGMD患者中鉴别出2A型患者,该方法对临床辅助诊断LGMD2A有很好的价值.

  • 微量标本Western blot在诊断肢带型肌营养不良2A型中的应用

    作者:胡静;樋口逸郎

    目的 探讨微量标本Western blot在诊断肢带型肌营养不良2A型中的应用.方法 对73例以肢体近端肌肉受累为首要临床表现的进行性肌营养不良患者行开放式骨骼肌活体组织检查,标本行组织化学染色以及抗dystrophin-N、C、R,α、β、γ、δ-sarcoglycan,dysferlin,caveolin-3单克隆抗体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对其中已经除外dystrophin、sarcoglycans、dysferlin、caveolin-3蛋白异常的29例患者再行骨骼肌Western blot抗calpain-3、caveolin-3单克隆抗体免疫反应.结果 共有10例患者被确诊为肢带型肌营养不良2A型,其临床特点均为肢体近端肌无力起病,血清肌酸激酶不同程度升高,肌电图呈肌源性改变.组织化学染色见肌纤维大小不一,可见不同程度肌纤维变性、坏死和再生,结缔组织增生,6例见分叶状肌纤维;免疫组织化学染色见肌纤维中dystrophin、sarcoglycan、dysferlin、caveolin-3蛋白均正常表达.Western blot发现该10例患者相对分子质量94 000条带(calpain-3)与Duchenne/Becker型肌营养不良对照相比,呈完全(8例)或部分(2例)缺失;30 000区域附加条带均呈弱表达,22 000区域条带(caveolin-3)均正常表达.结论 骨骼肌微量标本Western blot是诊断LGMD2A的有效方法,适用于临床LGMD的分型诊断.

  • 眼面咽喉肌受累的一个家系临床及其相关基因的初步研究

    作者:刘晔;丁素菊;管阳太;蒋建明;吴涛;崔毅

    目的 分析呈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核心症状为眼外肌、面肌、咽喉肌肉瘫痪的一个家系,探讨其分类和病因.方法 调查包括先证者在内的5例患者以及该家系中另外26名成员,收集其临床资料,进行电生理、肌肉病理检查,收集血样用PCR法进行基因验证.结果 5例接受调查的患者经查体发现:眼睑下垂(5/5),眼外肌麻痹(5/5),面瘫(5/5),吞咽困难、声音嘶哑、咽反射迟钝(5/5),舌肌萎缩(3/5),颞肌萎缩(4/5),咬肌萎缩(4/5),近端肢体无力(3/5),肢体近端肌肉萎缩(4/5),远端肢体无力(3/5),肢体远端肌肉萎缩(4/5).与眼咽型肌营养不良(OPMD)等疾病进行比较,电生理上确定病灶的性质为肌源性损害,肌肉病理为肌肉萎缩,但没有代谢性病变的表现,因此从电生理和肌肉病理两方支持肌营养不良的诊断.患者和表现健康的成员的PABPN1基因不存在(GCG)6(GCA)3GCG的突变.结论 该家系临床表现类似OPMD而不同于其他已知疾病,但是基因背景又完全不同于OPMD,可能属于肌营养不良的一种新亚型.

  • Ullrich型先天性肌营养不良三例临床及病理特点

    作者:朱雯华;ZHAO Chong-bo;卢家红;DING Zheng-tong;奚剑英;LIN Jie;乔凯;HUANG Jun;朱静静;WANG Yin;吕传真

    目的 探讨Ullrich型先天性肌营养不良(UCMD)患者的临床和病理特点.方法 收集并分析我院收治的3例UCMD、2例Duchenne型肌营养不良(DMD)和1例先天性肌营养不良1A型的临床和病理资料.全部患者均进行肌肉活体组织检查,并对标本行组织化学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其中2例UCMD和1例DMD患者的标本行免疫荧光染色.结果 UCMD患者均以新生儿肌张力低下为首发表现,其临床标志为近端关节挛缩和远端关节弹性过度.组织化学染色提示UCMD患者存在肌纤维发育不良伴结缔组织增生,坏死和变性不及DMD患者显著.抗Ⅵ型胶原抗体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显示3例UCMD患者中1例为完全缺失,2例仅为部分缺失.免疫荧光染色能更清晰地显示Ⅵ型胶原的部分性缺失.结论近端关节挛缩和远端关节弹性过度是UCMD的标志性临床特征.抗Ⅵ型胶原抗体的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是确诊UCMD的重要方法 .

  • dysferlinopathy 患者大腿骨骼肌 MRI 改变及其与临床表现的相关性

    作者:金苏芹;张巍;吕鹤;柳青;宋书娟;杜婧;肖江喜;王朝霞;袁云

    目的:探讨dysferlinopathy患者大腿肌肉水肿及脂肪化规律及其与临床表现之间的关系。方法收集2005-2013年就诊于北京大学第一医院的32例dysferlinopathy患者,包括13例肢带型肌营养不良2B型(limb girdle muscular dystrophy type 2B,LGMD2B)、13例Miyoshi肌病、4例近远端肌病及2例高肌酸激酶血症患者。对患者进行改良Gardner-Medwin and Walton ( GM-W)评分和大腿肌肉MRI检查,对MRI的脂肪化和水肿改变进行评分。计算LGMD2B和Miyoshi肌病患者在发病年龄、病程、GM-W评分、肌肉脂肪化和水肿评分以及分布模式之间的差异,并分析所有患者大腿肌肉脂肪化和水肿总评分与其病程、GM-W评分之间的相关性。结果所有患者的GM-W中位数评分为4.00(2.00,5.00)分,其中LGMD2B为4.00(3.00,4.50)分,Miyoshi肌病为4.00(2.00,5.00)分。30例患者(93.75%)出现肌肉脂肪化,在LGMD2B和Miyoshi肌病患者中分布模式相同,骨骼肌脂肪化平均总评分为(28.20±12.86)分,其中 LGMD2B 为(28.50±13.03)分,Miyoshi 肌病为(29.00±12.63)分。26例患者(81.25%)存在肌肉水肿,在LGMD2B和Miyoshi肌病患者中分布模式相同,骨骼肌水肿平均总评分为(18.36±13.60)分。其中LGMD2B为(22.88±11.59)分,Miyoshi 肌病为(16.77±13.80)分。两组患者在发病年龄、病程、GM-W评分、肌水肿和脂肪化评分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所有患者的肌肉脂肪化总评分与其GM-W评分( rs =0.737,P=0.000)和病程( rs =0.637, P=0.000)均呈正相关。结论大腿肌肉脂肪化和水肿均是dysferlinopathy 患者常见的MRI改变,主要临床亚型具有类似的影像学改变。肌肉脂肪化可用于该病的进展评估。

307 条记录 3/16 页 « 12345678...1516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