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肌复灵治疗进行性肌营养不良症385例临床分析

    作者:刘剑波;张竹青;刘惠生;梁粉莲

    进行性肌营养不良症(progresive muscular dystrophies,PMD)是一组遗传性肌肉组织退行性变性疾病.主要表现为受累肌群呈进行性对称性无力和萎缩,部分患者有肌群假性肥大,病情重,预后差,后完全丧失运动能力,大多数患者在20岁前死于呼吸道感染或心力衰竭[1].临床常见为假肥大型、肢带型和面肩肱型,该病至今尚无确切有效的疗法.

  • 肌聚糖病二例临床及病理分析

    作者:赵哲;胡静;沈宏锐;李娜;袁军辉;邴琪

    肢带型肌营养不良(LGMD)是一组进行性加重腰带肌、叫肢近端肌无力、萎缩的遗传性肌病.依据致病基冈不同分为19个亚型.肌聚糖蛋白是肌纤维膜蛋白复合体,其亚基蛋白肌聚糖蛋白-γ、α、β、δ缺陷相应导致的LGMD,统称为肌聚糖病(sarcoglycanopathy)[1].

  • 应用免疫印迹法诊断肢带型肌营养不良2A型

    作者:罗苏珊;卢家红;奚剑英;朱雯华;赵重波;任惠民;汪寅

    目的 应用免疫印迹法(Western blot)诊断肢带型肌营养不良2A型(LGMD2A)患者并与LGMD2B型相鉴别.方法 收集我院诊治的4例LGMD2型患者的临床、病理及生化检验资料.取肌肉活体组织行组织化学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用Western blot分析dysferlin蛋白及calpain-3蛋白的表达.结果 LGMD2A与2B型患者的临床症状相似;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显示所有患者均出现不同程度的dysferlin缺失.但Western blot揭示:LGMD2A型患者calpain-3蛋白完全缺失,dysferlin蛋白部分缺失;而2B型患者则相反.结论 用Western blot检测calpain-3蛋白可在dysfedin蛋白表达缺失的LGMD患者中鉴别出2A型患者,该方法对临床辅助诊断LGMD2A有很好的价值.

  • 微量标本Western blot在诊断肢带型肌营养不良2A型中的应用

    作者:胡静;樋口逸郎

    目的 探讨微量标本Western blot在诊断肢带型肌营养不良2A型中的应用.方法 对73例以肢体近端肌肉受累为首要临床表现的进行性肌营养不良患者行开放式骨骼肌活体组织检查,标本行组织化学染色以及抗dystrophin-N、C、R,α、β、γ、δ-sarcoglycan,dysferlin,caveolin-3单克隆抗体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对其中已经除外dystrophin、sarcoglycans、dysferlin、caveolin-3蛋白异常的29例患者再行骨骼肌Western blot抗calpain-3、caveolin-3单克隆抗体免疫反应.结果 共有10例患者被确诊为肢带型肌营养不良2A型,其临床特点均为肢体近端肌无力起病,血清肌酸激酶不同程度升高,肌电图呈肌源性改变.组织化学染色见肌纤维大小不一,可见不同程度肌纤维变性、坏死和再生,结缔组织增生,6例见分叶状肌纤维;免疫组织化学染色见肌纤维中dystrophin、sarcoglycan、dysferlin、caveolin-3蛋白均正常表达.Western blot发现该10例患者相对分子质量94 000条带(calpain-3)与Duchenne/Becker型肌营养不良对照相比,呈完全(8例)或部分(2例)缺失;30 000区域附加条带均呈弱表达,22 000区域条带(caveolin-3)均正常表达.结论 骨骼肌微量标本Western blot是诊断LGMD2A的有效方法,适用于临床LGMD的分型诊断.

  • dysferlinopathy 患者大腿骨骼肌 MRI 改变及其与临床表现的相关性

    作者:金苏芹;张巍;吕鹤;柳青;宋书娟;杜婧;肖江喜;王朝霞;袁云

    目的:探讨dysferlinopathy患者大腿肌肉水肿及脂肪化规律及其与临床表现之间的关系。方法收集2005-2013年就诊于北京大学第一医院的32例dysferlinopathy患者,包括13例肢带型肌营养不良2B型(limb girdle muscular dystrophy type 2B,LGMD2B)、13例Miyoshi肌病、4例近远端肌病及2例高肌酸激酶血症患者。对患者进行改良Gardner-Medwin and Walton ( GM-W)评分和大腿肌肉MRI检查,对MRI的脂肪化和水肿改变进行评分。计算LGMD2B和Miyoshi肌病患者在发病年龄、病程、GM-W评分、肌肉脂肪化和水肿评分以及分布模式之间的差异,并分析所有患者大腿肌肉脂肪化和水肿总评分与其病程、GM-W评分之间的相关性。结果所有患者的GM-W中位数评分为4.00(2.00,5.00)分,其中LGMD2B为4.00(3.00,4.50)分,Miyoshi肌病为4.00(2.00,5.00)分。30例患者(93.75%)出现肌肉脂肪化,在LGMD2B和Miyoshi肌病患者中分布模式相同,骨骼肌脂肪化平均总评分为(28.20±12.86)分,其中 LGMD2B 为(28.50±13.03)分,Miyoshi 肌病为(29.00±12.63)分。26例患者(81.25%)存在肌肉水肿,在LGMD2B和Miyoshi肌病患者中分布模式相同,骨骼肌水肿平均总评分为(18.36±13.60)分。其中LGMD2B为(22.88±11.59)分,Miyoshi 肌病为(16.77±13.80)分。两组患者在发病年龄、病程、GM-W评分、肌水肿和脂肪化评分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所有患者的肌肉脂肪化总评分与其GM-W评分( rs =0.737,P=0.000)和病程( rs =0.637, P=0.000)均呈正相关。结论大腿肌肉脂肪化和水肿均是dysferlinopathy 患者常见的MRI改变,主要临床亚型具有类似的影像学改变。肌肉脂肪化可用于该病的进展评估。

  • 肢带型肌营养不良2I型的临床、病理和基因突变特点

    作者:张麟伟;俞萌;焦劲松;郑艺明;张薇;王朝霞;袁云

    目的 总结9例肢带型肌营养不良2I型(limb girdle muscular dystrophy 2I, LGMD2I)患者的病理及基因特点.方法 回顾性收集于2011-2016年就诊于北京大学第一医院的LGMD2I患者共9例,均来自无血缘关系的不同家系,平均发病年龄(8.2±5.2)岁(2~19岁),平均病程(10.4±6.1)年(1~24年),男女比例6∶3.全部患者均表现为隐匿起病的肢带肌无力,4例伴随腓肠肌肥大,3例翼状肩胛,血清肌酸肌酶 964~23 131 U/L(正常值25~190 U/L).5例行肌电图检查的患者均为肌源性损害.对患者进行肌肉活体组织检查,同时提取患者及其父母的外周血DNA,采用二代测序技术进行遗传性肌病相关基因检测,通过一代测序验证突变位点及进行家系验证.结果 9例患者中有6例出现肌病样病理改变,1例呈肌营养不良样改变,2例为轻微病理改变.9例患者中6例存在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物-Ⅰ阳性表达,2例镶边空泡.共发现7个fukutin相关蛋白基因错义突变位点,其中c.545A>G(p.Y182C)和c.1067T>C(p.Ile356Thr)突变为已知突变,前者出现在8例患者中(包括3例纯合和5例复合杂合突变).c.1263C>A (p.Tyr421X)、c.534G>T (p.Thr178Cys)、c.1027G>C (p.Glu343Gln)、c.1027G>T(p.Glu343X)、c.1448A>G (p.Tyr483Cys)为新发突变.结论 LGMD2I患者的骨骼肌病理改变具有较大变异性,A545G(Y182C)错义突变是该组患者的热点突变.

  • 分子病理确诊的肢带型肌营养不良2A型患者五例临床及病理特点

    作者:耿娜;李伟;李鸿皓;刘淑萍;戴廷军;吴金玲;焉传祝

    目的 通过总结5例肢带型肌营养不良2A型(LGMD2A)患者的病例资料,探讨其临床和病理特点.方法 对病理诊断排除LGMD2B(7例)之后的30例分型未明的LGMD患者的肌肉标本进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和钙激活蛋白酶-3(calpain-3)蛋白免疫印迹分析.结果 30例患者肌肉标本中有5例calpain-3蛋白条带缺失或遗留痕迹,从而被确诊为钙蛋白酶肌病,即LGMD2A.该5例患者起病年龄10~45岁,病程2~10年.其中2例的同胞兄妹有相似的临床表现,而父母无异常,提示本病的常染色体隐性遗传方式.5例均以下肢近端肌无力起病,肌萎缩明显;血清肌酸激酶639~8237 U/L,平均2502 U/L,肌电图均为肌源性损害.5例肌肉活体组织检查病理符合典型肌营养不良的病理特点,表现为肌纤维大小明显不等,可见坏死伴吞噬及再生,内核纤维增多,还原型辅酶Ⅰ四氮唑还原酶染色2例见分叶状纤维.5例LGMD2A患者dystrophin、caveolin-3和α-、β-、γ-、δ-sarcoglycan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均正常,2例dysferlin染色减低,余3例正常.结论 LGMD2A的临床表现和肌活体组织检查病理均缺乏特异性,免疫印迹分析有助于此病的诊断和鉴别诊断.

  • dysferlinopathy患者40例临床和病理分析

    作者:张丽冉;胡静;赵哲;李娜;沈宏锐;邴琪

    目的 回顾性分析40例dysferlinopathy患者临床及活检骨骼肌组织化学、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病理变化,探讨dysferlinopathy的临床、病理诊断价值.方法 对40例dysferlinopathy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分析;并对活检骨骼肌进行组织化学、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病理分析.结果 患者一般临床表现:进行性加重的肌无力、萎缩;根据病初受累肌群分为:肢带型肌营养不良2B型27例,Miyoshi远端型肌营养不良12例,以及胫骨前肌起病的远端肌病1例;血肌酸激酶水平呈不同程度的升高(134~ 19 795 U/L);全部患者肌电图呈肌源性损害;12例行骨骼肌MRI,其中9例行双侧大、小腿MRI检查,3例行双侧小腿MRI检查;近端肌受累为主4例、腓肠肌受累为主7例、胫骨前肌受累为主1例.骨骼肌活检组织化学染色病理表现:肌纤维变性、坏死和再生活跃,结缔组织不同程度增生,16例可见肌内膜、肌束膜和小血管周围炎性细胞浸润;抗-dysferlin单克隆抗体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结果显示,30例dysferlinopathy患者肌纤维膜上dysferlin蛋白完全缺失,10例重度减低.结论 本病典型临床表现为进行性加重肌无力、肌萎缩,根据病初受累肌群区分临床表型;血肌酸激酶显著增高,符合膜蛋白破坏型肌营养不良特点;骨骼肌MRI可清晰判断受累肌群范围、程度,帮助判断临床表型及选择合适的骨骼肌活检部位;病理特点为肌营养不良改变,部分患者有炎性细胞浸润,需要结合临床与炎性肌病相鉴别;肌纤维膜dysferlin蛋白缺失或重度减低,是dysferlinopathy分子病理诊断的重要依据.

  • 肢带型肌营养不良2B型与多发性肌炎的临床及病理鉴别诊断

    作者:李娜;刘亚玲;李秋香;袁军辉;赵哲;沈宏锐;胡静

    目的 分析肢带型肌营养不良2B型(LGMD2B)与多发性肌炎(PM)的临床、病理诊断与鉴别诊断要点.方法 对8例首诊为PM,再诊时高度怀疑LGMD2B的患者做开放式骨骼肌活体组织检查,行组织化学及抗dysferlin、dystrophins、sarcoglycans、MHC-Ⅰ、CD8单克隆抗体免疫组织化学染色,与4例PM进行临床、病理对比分析.结果 (1)组织化学染色2组患者均呈不同程度的肌纤维变性、坏死,炎细胞浸润;临床可疑LGMD2B患者dystrophins、sarcoglycans蛋白表达正常,dysferlin蛋白表达缺失,MHC-Ⅰ弱或阴性表达,少数炎细胞CD8阳性表达,因此确诊为LGMD2B;4例PM患者肌纤维膜上dysferlin蛋白表达正常,MHC-Ⅰ在肌纤维膜及炎细胞浸润区呈强阳性表达,部分炎细胞CD8阳性表达.(2)LGMD2B与PM临床均表现为近端肌无力,血肌酸激酶显著增高,肌电图呈肌源性异常.LGMD2B肌痛不明显,红细胞沉降率、C反应蛋白正常,有别于PM.结论 LGMD2B与PM在临床、骨骼肌组织化学染色病理上相似,易误诊;LGMD2B患者dysferlin蛋白表达缺失及PM患者的MHC-Ⅰ、CD8强阳性表达可作为两者诊断与鉴别诊断的重要方法.

  • 肢带型肌营养不良2B型七例临床与病理分析

    作者:尹小玲;张宁;李秋香

    目的 分析肢带型肌营养不良2B型(LGMD2B)临床与分子病理学特点.方法 回顾性分析7例LGMD2B患者的临床和骨骼肌活检病理资料.结果 7例患者均缓慢起病,表现肢体近端肌无力、肌萎缩,进行性加重,血肌酸激酶增高;肌活检病理检查均有不同程度的肌纤维变性、坏死,间质和肌纤维内炎性细胞浸润;单克隆抗体免疫组织化学染色:肌细胞膜未见Dysferlin蛋白表达,Dystrophin、Sarcoglycans蛋白均表达正常.单克隆抗体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细胞膜上述蛋白均表达正常.结论 LGMD2B缓慢起病,进行性肢体近端肌无力、肌萎缩.组织化学染色基础上进一步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判断其膜蛋白尤其Dysferlin蛋白表达情况,是确诊LGMD2B及与炎性肌病鉴别的必要手段.

  • 肢带型肌营养不良症临床特点及诊断与治疗进展

    作者:俞萌;王朝霞

    肢带型肌营养不良症是一组基因突变导致的以近端肌无力为主要表现的遗传性肌病.尽管其临床表现具有共性特征,但不同亚型之间仍存在差异,且遗传缺陷具有异质性,故应结合临床表现、影像学、肌肉病理学和基因检测等综合判断.目前主要采取综合治疗方法.近年来,国内外对此类疾病的诊断与治疗取得新的进展.本文拟就肢带型肌营养不良症各亚型临床特点以及诊断与治疗进展进行概述.

  • 肢带型肌营养不良症2D型一家系临床表型及基因突变分析

    作者:欧俐羽;孙毅明;利婧;王倞;李欢;曾缨;梁颖茵;张成

    目的 总结肢带型肌营养不良症2D型(LGMD2D型)临床表型和基因突变特点.方法 报道一家系2例女性LGMD2D型患儿临床表现、肌电图、肌肉MRI、肌肉病理学和基因检测结果,并结合相关文献进行分析.结果 先证者及其妹均于3岁发病,以进行性四肢近端无力为主要临床表现;血清肌酸激酶水平显著升高;肌电图呈肌源性损害;肌肉MRI显示部分肌肉萎缩、脂肪化或纤维水肿;其妹肌肉病理学显示局灶性骨骼肌坏死、再生,部分横纹肌消失,肌纤维大小不等.基因检测显示,先证者及其妹存在相同基因突变,即SGCA基因第3外显子移码突变c.262delT(p.Phe88SerfsX 123)和第5外显子错义突变c.409G> A(p.Glu137Lys),其母为SGCA基因c.409G> A(p.Glu137Lys)突变携带者,其中,c.409G>A(p.Glu137Lys)为已知突变,c.262delT(p.Phe88SerfxX123)为新发突变.结论 对于临床类似Duchenne型肌营养不良症的女性患者,排除DMD基因携带者后,还应行家系分析和肢带型肌营养不良症相关基因检测,以明确具体亚型.

  • 肢带型肌营养不良症2A型临床前期两例临床表型及基因突变分析

    作者:李欢;朱瑜龄;利婧;王倞;何若洁;林金福;张成

    目的 总结肢带型肌营养不良症2A型(LGMD2A型)临床前期的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影像学检查、神经电生理学检查、基因检测和家系资料等,为LGMD2A型的早期诊断提供临床依据.方法与结果 2例男性患儿,均4岁,幼儿园入学体格检查发现血清肌酸激酶升高(分别为正常参考值上限的25和60倍),运动功能良好,例1伴反复多发性皮疹和背部毛发轻度增多的皮肤损害表现,例2表现为双侧小腿稍肥大坚实,肌电图和肌肉组织活检均提示肌源性损害,双侧大腿肌肉MRI未见明显异常.二代基因测序显示,2例患儿均存在CA PN3基因复合杂合突变:例1存在复合杂合的错义突变[c.2092C>T(p.Arg606Ser)]和移码突变[c.712delT(p.Phe239LeufsTer14)],2个突变位点均未见报道;例2存在复合杂合的错义突变[c.600C>G(p.Phe200Leu)和c.619A> G(p.Lys207Glu)],c.600C> G(p.Phe200Leu)突变位点未见报道.Sanger测序证实二者家系均符合常染色体隐性遗传.2例患儿明确诊断为LGMD2A型,两家系明确诊断为LGMD2A型家系.结论 无症状高肌酸激酶血症应考虑LGMD2A型的可能,本研究增加了人群CAPN3基因突变的多样性.

  • 肌电图检查与肌肉活检在强直性肌营养不良1型临床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作者:邹永周

    目的:探讨肌电图检查与肌肉活检在强直性肌营养不良1型( DM1)临床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1年7月—2014年7月南昌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DM1患者15例,治疗前给予肌电图( EMG)检查、肌肉活检等相关检查,并据此分析DM1患者的临床病理。结果 EMG检查显示患者均表现为肌源性损害,出现强直放电。肌肉活检显示,骨骼肌出现轻-重度间质增生13例,出现不同程度肌纤维直径变大15例,明显核内移现象11例。结论 EMG检查与肌肉活检在DM1的临床诊断中均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 肢带型肌营养不良症

    作者:赵重波;卢家红;吕传真

    肢带型肌营养不良症是临床上以肩胛带和骨盆带肌不同程度无力或萎缩为主要特点的一组异质性疾病,其遗传方式、发病年龄以及临床表现等不同于几种传统已知的肌营养不良症,是一类复杂的遗传性肌病.目前根据遗传方式分为1型(常染色体显性)和2型(常染色体隐性),每一型根据不同基因缺陷又分为许多亚型.近几年的基因研究加深了对本类疾病的认识并增加了新的亚型,本文对各亚型的分子基础和临床特点进行总结.

  • 原发性淀粉样变并发银屑病及进行性肌营养不良一例

    作者:彭用华;蔡建芳;陈丽萌;文煜冰;李航;李雪梅;李学旺

    患者,男性,55岁,满族,因水肿、腹胀1个月于2009年9月2日入院.患者1个月前无明显诱因上腹不适,腹胀.尿量减少,水肿,查尿蛋白≥3 g/L,胆红素大量,红细胞200个/μl,尿蛋白量(24 h)5.99~9.13 g,血白蛋白(Alb)14.7 g/L,AST 113 U/L,乳酸脱氢酶(LDH)665 U/L,肌酸激酶(CK)606 U/L,CKMB 40 U/L,Scr 40~49 μmol/L.腹部B超:肝大、腹水.既往患"进行性肌营养不良(肢带型)"30余年,表现为逐渐加重的近端肌无力,肌酶升高,肌电图和肌活检证实为肌源性损害.患者2位哥哥患"进行性肌营养不良",症状与患者相同.患"寻常型银屑病"30余年.

  • 肌营养不良的分子遗传学进展

    作者:马燕琳;李崎;黄元华

    肌营养不良症(Muscular dystrophy dlsease,DMD)是一类较为常见的进行性肌肉变性疾病,在神经系统遗传病中占的比率较高,表现为肌肉进行性加重的萎缩和无力,一般都在青壮年以前发病,随着病情的发展,很多患者丧失劳动力及行走能力,靠轮椅维持生活,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严重者危及生命,是一类危害较大的遗传病.这类疾病根据其临床表现、肌肉萎缩的分布、发病年龄、遗传方式又分为假性肥大性、Emery-Drifuse型、肢带型、面肩肱型、咽眼肌型、先天性肌营养不良、强直性肌营养不良等几大类,其中 Emery-Drifuse型、肢带型和先天性肌营养不良具有遗传异质性,根据致病基因的不同可分为很多亚型.从1987年,DMD基因被克隆以后,这一类疾病的分子遗传学研究取得了很大的进展,现简述如下.

  • 肢带型肌营养不良症1例

    作者:雷刚;尤红;葛力;柳平

    患者,女,56岁.主因"行走不稳4个月,加重伴四肢抖动2个月"于2012年9月13日入院.患者入院前4个月无明显诱因出现行走不稳,上楼及蹲起困难,休息后症状无明显缓解,不伴双下肢疼痛及水肿,但尚可不扶拐行走,未予重视.入院前2个月患者感行走不稳较前加重,需扶拐行走,长距离行走不能,伴四肢不自主抖动,以活动或劳累后为甚,休息后可逐渐缓解,无感觉异常,无尿、便障碍,无发热,无肌肉疼痛及吞咽困难.发病以来体重无明显变化.既往史:平素身体健康,患有高血压病,无糖尿病病史,无外伤手术史,无输血史,无肝炎、结核传染病史及密切接触史.生于原籍,无长期异地居住史,未到过疫源地.父母体健,家族中否认类似病史.查体:体温36.2 ℃,脉搏62次/min,呼吸18次/min,血压122/70 mmHg.神清,精神欠佳,言语流利,双侧额纹对称.双瞳孔等大等圆,直径约3.0 mm,对光反射灵敏.双侧鼻唇沟对称,伸舌居中,颈软无抵抗.四肢肌肉无萎缩,双下肢近端肌力4级,余肢体肌力5级,腱反射(+),肌张力正常.病理征未引出,Kernig征(-),Brudzinski征(-),双侧感觉对称、正常.实验室检查:血、尿、粪常规,血生化全套,自身免疫全套,甲状腺功能及血浆乳酸均正常,肌酸激酶187 U/L.头颅MRI示腔隙性脑梗塞.全身PET显像未见FDG代谢异常增高灶.肌电图示非特异性肌源性损害,神经传导速度正常.右下肢腓肠肌肌肉活检电镜示少部分肌纤维排列紊乱,肌节内Z线扭曲,I带、A带及H带结构模糊,可见肌萎缩、肌容灶及完全变性,坏死肌纤维少见,符合肢带型肌营养不良症的表现.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