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虫芍舒筋汤结合针刺治疗中风肢体痉挛35例

    作者:邢越;邢锐;尚艳杰;张?;谈太鹏

    肌张力增高是脑卒中患者常见的并发症,以肢体痉挛为主要表现,发病率较高,严重影响患者日常生活能力.本次研究选用虫芍舒筋汤结合针刺治疗中风后肢体痉挛取得良好疗效,现报道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所有病例来源于2010 年1 月至2011 年12 月就诊黑龙江省中医研究院门诊及住院的中风偏瘫患者,符合纳入标准的观察对象.按首次来诊的先后顺序,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所观察病例随机分为治疗组、针刺对照组(对照组1)、中药对照组(对照组2),3 组一般资料经统计学分析,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 温针结合现代康复技术对脑卒中后肢体痉挛患者运动功能及四肢动脉血流参数的影响

    作者:黄劲柏;宋安娜;钟利远;陈庆;王峥;卓廉佳

    目的 观察温针结合现代康复技术对脑卒中后肢体痉挛患者运动功能及四肢动脉血流参数的影响.方法 采用随机对照研究方法,将70例脑卒中后肢体痉挛患者分为对照组及试验组,每组35例.对照组取阳明经穴位,毫针刺法;试验组取拮抗肌侧穴位,采用针上加灸的治疗方法,同时结合Bobath康复技术.连续治疗4周后,比较2组治疗前后改良Ashworth评分、运动功能Fugl-Meyer评分及四肢大动脉脉搏波传导速度(PWV)、踝肱指数(ABI)变化情况.结果 试验组在缓解肢体痉挛、改善运动功能方面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治疗前后健肢血流参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治疗后与治疗前比较,患肢PWV降低,ABI上升(p<0.05);对照组患肢治疗前后血流参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温针结合现代康复技术治疗脑卒中后肢体痉挛,能够缓解肢体痉挛状态,改善运动功能,加速四肢动脉血流状态,较单纯针刺治疗更有优势.

  • 整体护理在脑瘫患儿康复护理中的应用

    作者:张敏

    脑性瘫痪是出生前到出生后1 个月内由各种原因所致的非进行性脑损伤.主要表现为非阵发性中枢随意肌功能受累如肢体痉挛,姿势控制异常,不随意运动等,并可伴有癫痫、智力低下、语言和视觉障碍等.脑性瘫痪严重威胁着患儿的健康,给社会和家庭带来严重负担.为使脑性瘫痪取得更好的疗效,本科将整体护理与小儿脑瘫康复护理相结合进行研究,现报告如下:

  • 督脉膀胱经中药熏蒸联合康复护理对脑卒中后患者肢体痉挛的影响效果研究

    作者:李少琴;杨旭峰

    目的:探讨康复护理联合督脉膀胱经中药熏蒸对脑卒中后患者肢体痉挛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92例脑卒中患者,随机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6例.对照组行康复护理以及西医常规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加用督脉膀胱经中药熏蒸治疗.对比两组治疗前后痉挛程度、运动功能以及日常生活能力情况.痉挛程度使用Ashworth评分进行评价,运动功能使用MAS评分进行评价,日常生活能力使用Barthel指数评价.结果:两组治疗结束后上下肢Ashworth评分、MAS评分以及Barthel指数情况相对于治疗前均显著改善且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相对于对照组改善更明显(P<0.05).结论:康复护理联合督脉膀胱经中药熏蒸能够显著缓解脑卒中后患者肢体痉挛症状,改善患者日常生活能力和运动功能.

  • 中西医结合治疗脑卒中与脑外伤引起的肢体痉挛45例

    作者:王建成;杨子涵;张莉

    我们于2002~2006年采用中西医结合方法治疗脑卒中(CVD)与脑外伤引起的肢体痉挛45例,取得了较好的疗效,并与单纯西医组41例作临床对照观察,现报道如下.

  • 腰骶段脊神经后根选择性切断术的护理

    作者:陈洁

    小儿脑性瘫痪指以在妊娠到新生儿期之间各种原因而致的脑的非进行性病变为基础,形成永久的、但可以变化的运动和姿态异常,其症状在2岁以前出现[1].自2005年8月份以来,我院开展了腰骶段脊神经后根选择性切断术(SPR),以治疗痉挛型小儿脑瘫后遗症,解除患者肢体痉挛和改善肢体功能,已全部痊愈出院.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 肌电图导引下A型肉毒毒素治疗脑卒中肢体痉挛疗效观察

    作者:余明;黄光;付明;刘冀清

    目的观察肌电图导引下应用A型肉毒毒素治疗脑卒中偏瘫患者肢体痉挛的临床疗效.方法65例脑卒中痉挛性偏瘫患者按FMA量表评定分为3组,应用肌电图纪录痉挛肢体在功能位时的运动单元电位数,确定治疗肌肉,每一部位注射5 U ,0.2 ml国产A型肉毒毒素,治疗3天后由康复训练师亲自或指导家属进行肢体功能训练.采用改良Ashworth分度评分评定痉挛状态,FMA量表评定日常生活能力(上下肢分别统计).结果治疗后,中、轻度运动障碍者恢复至基本正常;严重运动障碍者恢复至明显运动障碍;严重运动障碍合并挛缩者可改善其生存质量;所有患者增高的肌张力均有明显改善.结论在肌电图导引下,A型肉毒毒素作为缓解痉挛药物使用安全、有效,对肢体功能的恢复有显著的辅助作用.

  • 改良铺灸对脑卒中后偏侧肢体痉挛的康复疗效观察

    作者:王晓丹;冯晓东;刘承梅;高玲莉;宋晓磊;王丽娜;牛瑛琳

    目的:观察改良铺灸疗法对脑卒中后肢体痉挛患者康复疗效.方法:将60例脑卒中后偏侧肢体痉挛的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各3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的治疗,主要包括:康复训练及内科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施加改良辅灸疗法,每天1次,每周5次,共4周.分别于治疗前后采用改良Ashworth评分评价各组患者肘关节、膝关节痉挛程度;采用Fugl-Meyer评分(Fugl-Meyerassessment,FMA)评价患侧肢体运动功能;日常生活能力量表(ADL)评分评价患者生活自理能力.结果:治疗后两组的Ashworth评分均下降,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Fugl-Meyer评分及ADL评分均提高,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改良铺灸疗法是促进脑卒中后偏侧肢体痉挛康复的有效方法之一.

  • 电针对脑卒中肢体痉挛大鼠γ-氨基丁酸代谢酶的影响

    作者:毛雪莲;秦思;金荣疆;朱天民;沈小雨;冯丽娟

    目的:探讨电针通过调控γ-氨基丁酸代谢酶改善脑卒中肢体痉挛大鼠肌张力的作用机制.方法:将24只SD大鼠分为正常组、假手术组、模型组和电针组.用大脑中动脉栓塞法建立局灶性脑缺血模型.电针组造模成功后第3天开始取申脉,照海针刺治疗6天,其余组在同等条件下饲养,不做其他处理.采用Bederson评定神经功能,Ashworth分级评定肌张力,Feeney平衡木评分标准评定运动功能,免疫组化染色SP法、实时定量PCR测定各组标本中GABA-T、SSADH的表达.结果:与模型组相比,治疗后电针组神经功能缺损症状改善(P< 0.05);肌张力降低(P<0.05);运动功能提高(P<0.05).免疫组化染色SP法示GABA-T平均光密度值电针组颈膨大(模型组:0.2256±0.0190;电针组:0.2094±0.0083)和腰膨大中(模型组:0.2163±0.0088;电针组:0.1988±0.0054)较模型组明显下降(P<0.05);而脑干中较模型组表达也有下降趋势(模型组:0.2129±0.0086;电针组:0.2072±0.0119).实时定量PCR测定SSADHmRNA结果与模型组比较显示电针组脑干(模型组:1.67±0.38;电针组:1.22±0.07)、颈膨大(模型组:1.27±0.28;电针组:0.96±0.09)和腰膨大中(模型组:1.07±0.32;电针组:1.08±0.07)表达均降低(P<0.05).结论:电针阴阳跷脉喻穴通过降低中枢系统中GABA-T和SSADH的释放使GABA的降解速度减慢,从而增加突触间隙的GABA浓度,增强GABA的抑制作用是改善偏瘫肢体痉挛的可能机制之一.

  • 限制躯干的上肢训练对脑卒中偏瘫患者的影响

    作者:雷从杰;钟慧;沈晓华;何成奇

    脑损伤以后,肢体功能的恢复从近端到远端,即躯干的恢复优先于肢体功能的恢复.躯干肌肉受双侧大脑支配[1],因此,偏瘫患者在康复训练的过程中常过度使用躯干,出现持久的代偿、肢体痉挛及共同运动等异常运动模式.躯干的代偿运动会减少肢体的活动,而肢体的痉挛和异常运动模式会进一步阻碍肢体的运动训练和功能恢复.脑卒中的上肢功能恢复一直是一个难题,其原因很多.就康复训练这一方面来说,我们推测其与躯干的代偿及过度运动有一定的关系.为强化患者的上肢功能,抑制躯干代偿,我们在训练患者上肢功能时对躯干的过度活动进行限制,观察其对脑卒中偏瘫患者上肢运动功能及ADL能力的影响.

  • 火针针刺拮抗肌治疗脑血管病肌痉挛疗效分析

    作者:王桂芳

    脑卒中后偏瘫侧肢体肌痉挛是卒中患者常见的残障表现之一,也是治疗中棘手的后遗症,严重影响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抑制患者肢体肌肉痉挛是脑卒中康复治疗中纠正异常运动模式,建立正常运动模式的前提,是偏瘫恢复的关键.本研究应用拮抗肌上腧穴为主针刺法,痉挛肌上火针针刺法,采用修改的 Ashworth 分级法、Barthel 指数、Fugl-Meyer 评分法,对针刺治疗脑卒中患者瘫痪肢体痉挛的疗效进行观察,报告如下.

  • 应对血糖正常的低血糖症状

    作者:

    低血糖表现多种多样,主要表现有;肌饿感、心慌、乏力、出汗、手抖、脸色苍白、头痛、视物不清等,还可有发呆、精神不安、意识不清等精神症状,如果处理不及时,严重者可出现肢体痉挛甚至昏迷.

  • 头针配合抗痉挛手法治疗脑卒中后偏瘫痉挛状态的疗效分析

    作者:何小花;张丽君;李惠淑;赵雪岩;葛文艳;吕红梅

    脑卒中后偏瘫患者瘫痪肢体痉挛的出现,使患者出现异常痉挛模式,阻碍患者随意运动功能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恢复,甚至可能终身致残.因此,尽早打破偏瘫痉挛模式对于偏瘫的康复至关重要.运用头针配合抗痉挛手法对脑卒中后痉挛进行治疗,现将临床疗效报道如下.

  • 癌症与癫痫

    作者:

    癫痫俗名羊角风,为一常见病,临床表现以反复发作的短暂意识丧失、肢体痉挛及抽搐为特点.癫痫发作起来非常吓人,突然无预兆地发作,马上人事不省,口吐白沫,是比较常见的神经系统疾病.癫痫发作消耗的能量极大,发作后伴有全身疲倦,有时还伴有高烧.发作是突然的,癫痫发作常见于儿童时期和65岁以后,但可在任何年龄发现.

  • 脊髓损伤后重度肢体痉挛39例

    作者:王正雷;姜洪和;高吉昌;张承敏;袁梅;晁民;王仑

    1994~1997年,我们采用选择性脊神经后根切断术(selective posterior rhizotomy,SPR)+局部矫形手术治疗脊髓损伤后重度肢体痉挛39例,疗效满意.1 临床资料1.1 一般情况 39例中,男23例,女16例;年龄23~47岁,平均29.5岁.其中,胸椎骨折28例.伤后均行减压固定术,脊柱结核后期出现肢体痉挛11例,病史均3年以上.肢体痉挛和肌张力增高(按照 Ashworth 5级法)均3级以上,痉挛均累及双下肢呈尖足交叉畸形,合并骶尾部褥疮11例,泌尿系感染7例.

  • 水针治疗中风偏瘫后肢体痉挛的临床疗效

    作者:王哲

    目的 探讨中风偏瘫后肢体痉挛应用水针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择吉林省人民医院康复科2014年1月至2017年6月收治的中风偏瘫后肢体痉挛患者60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每组30例,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针刺治疗,观察组患者接受水针治疗.对两组患者临床疗效进行评价,并测定治疗前后肌张力(改良Ashworth痉挛评定量表测评,MAS)分级与肢体活动(简化Fugl-Meyer评分表,FMA)评分情况,实施统计学分析.结果 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高达90.0%,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0.0%(P<0.05);两组患者治疗前MAS分级与FMA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结束后观察组MAS分级与FMA评分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中风偏瘫后肢体痉挛采取水针治疗可以明显提高临床效果,而且能更好地改善患者的肌张力与肢体活动.

  • 牡丹江市2001年度医药卫生科研进展

    作者:邴亚辉;张晓光;吕孝思;杨燕;刘健;都本华;宿宝成;吕卓茹

    2001年度牡丹江市卫生局系统共获科研成果23项,现综述如下:一、外科学1.手指撕脱伤的临床研究:手指皮肤撕脱伤是一种常见而严重的创伤.因受伤的机制和损伤的程度不同,常出现肌腱、关节囊或骨骼外露,临床上处理比较困难.牡丹江市第三人民医院通过对手指血管的解剖观察和对1996年以来采用以指掌侧固有动脉为蒂的双叶并联岛状皮瓣一期修复手指皮肤撕脱伤的16例病例的临床研究,提出一种简便易行、副损伤小、一次可完成手术、缩短病人疗程、患指恢复良好的新的治疗手指皮肤撕脱伤的手术方式和方法,对于指导临床治疗手指皮肤撕脱伤开辟一条新的途径和手术方案.该项成果获国内先进水平.2.痉挛性脑瘫的临床研究:目前国际公认的现实的脑瘫治疗目标是,缓解张力,降低肌痉挛,改善运动功能,提高生活质量.根据这一目标,近年来已由传统的矫形外科手术发展到选择性脊神经后根切断术(SPR)治疗痉挛性脑瘫.通过选择性部分切断马尾部兴奋性较高的脊神经后根,从而达到降低相应的肌张力,改善病人下肢功能的效果.牡丹江市第二人民医院根据γ-环路理论,SPR手术,对21例痉挛性脑瘫进行治疗,目的为切断脊神经后根中的Ⅰ a类纤维、阻断脊髓牵引反射的γ-环路,从而达到解除肢体痉挛的目的,这是目前国内外治疗痉挛性脑瘫先进有效的方法,临床操作容易,有较大的应用价值.该项成果获省内先进水平.

  • 巨刺法针刺结合康复训练对脑卒中偏瘫患者功能恢复的影响

    作者:蔡达良;白海荣;余丽芬

    目的 探讨巨刺法针刺结合康复训练对脑卒中偏瘫患者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2年12月至2015年1月该院收治的122例脑卒中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41例、对照1组41例和对照2组40例,观察组主动肌取健侧穴位行提插补泻法,拮抗肌取患侧行补法;对照1组主动肌取患侧穴位行提插补泻法,拮抗肌取患侧行补法;对照2组主动肌、拮抗肌均取患侧穴位且均行平补平泻法.在针刺治疗基础上,三组患者均进行康复训练,分别采用改良Ashworth量表(MAS)、Fugl-Meyer评定量表(FMA)、Barthel指数(BI)对患者肢体痉挛程度、肢体运动能力、日常生活能力进行评价.结果 经治疗,观察组总有效率略高于对照1组和对照2组.三组患者治疗14、28天时MAS较治疗前有明显降低,FMA、BI分值均较治疗前有明显升高,尤其是观察组改善效果更明显.结论 巨刺法针刺主动肌、拮抗肌结合康复训练效果良好,可有效恢复脑卒中偏瘫患者肢体功能,针刺健侧主动肌疗效略优于针刺患侧主动肌,所得疗效与针刺方法无关.

  • 华佗夹脊穴埋线调控脑卒中后痉挛状态的临床研究

    作者:唐梁英;岑凤兰;潘杰

    目的:观察华佗夹脊穴埋线法治疗脑卒中偏瘫肢体痉挛的有效性.方法:选取符合纳入标准的60例病例,按机随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0例.治疗组予华佗夹脊穴埋线法治疗,同时进行常规康复治疗,对照组只进行常规康复治疗.治疗前后,利用Ashworth痉挛量表(MAS)评定痉挛程度,采用Brunnstrom运动功能评定和简式Fugl-Meyer评价(FMA)评定运动功能.结果:治疗后两组各项评分都较治疗前改善,治疗组各项指标改善程度明显好于对照组,治疗组总有效66.7%,对照组总有效53.3%,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华佗夹脊穴埋线法对治疗脑卒中偏瘫肢体痉挛有效,且其作用时间长,简便、易行、安全、价格低廉,临床应用价值高.

  • 芍药甘草汤治疗中风后肢体痉挛症

    作者:刘超

    目的:观察运用张仲景"芍药甘草汤"治疗中风后的肢体痉挛症,达到抑制和缓解肢体痉挛状态,从而利于肢体康复的治疗.方法:选择中风后肢体痉挛患者45例,均以"芍药甘草汤"为主方加减治疗2周后,评估肌紧张、肌痉挛的治疗效果.结果:显效18例,占40%;有效24例占53.3%;无效3例,占6.7%.总有效率93.3%.结论:经观察证明,应用"芍药甘草汤"治疗中风后肢体痉挛有很好的疗效,对于肢体运动功能的康复治疗有积极的作用.

172 条记录 2/9 页 « 123456789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