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腹膜后副神经节瘤的手术方式分析(附43例报告)

    作者:莫文思

    目的 探讨腹膜后副神经节瘤的手术方式选择.方法 分析2001年10月至2011年12月收治的43例腹膜后副神经节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单发34例(左侧单发18例,右侧单发16例),多发9例(双侧5例,左侧多发2例,右侧多发2例).肿瘤直径1.8 ~ 10.4cm,平均(5.06±2.10)cm.术前行内分泌、影像学及核医学等检查,并服用行2周以上扩容和(或)降压.结果 43例患者均行手术切除肿瘤,其中20例为开放手术,23例为腹腔镜手术,术后病理均为(腹膜后)副神经节瘤.开放手术组共20例,手术时间平均(126.50±28.15)分钟;出血量平均(274.50±99.12) ml;术中输血7例;出现血压波动6例;术后住院时间平均(16.6±2.9)天;术后排气、进食时间(2.3±0.3)天;未出现严重并发症.腹腔镜手术组23例,手术时间平均(100±26.97)分钟;出血量平均(121.30±111.24)ml;术中输血4例;术中出现血压波动2例;术中4例被迫转为开放术式;术后住院时间平均(9.9±4.1)天;术后排气、进食时间(1.4±0.6)天;未出现严重并发症.2例初诊为良性的患者分别于8个月和22个月后发现肿瘤远处转移.结论 腹膜后副神经节瘤出现临床症状的几率较低,容易漏诊,但易多发、复发;腹腔镜手术时间短、出血量少、创伤小、切除彻底,疗效满意;开放手术处理多发、恶性或瘤体较大、解剖关系复杂的腹膜后副神经节瘤目前仍具优势.

  • 腹膜后副神经节瘤的诊治进展

    作者:莫文思

    既往认为副神经组织来源的肿瘤,不能分泌儿茶酚胺,而被称为化学感受器瘤(chemodectoma),近年来的研究报道表明,少数副神经节肿瘤亦可分泌儿茶酚胺,而出现类嗜铬细胞瘤(pheochromocytoma,PH)症状及体征.目前对副神经节系统及相关肿瘤已有新认识,WHO神经内分泌肿瘤分类中,将起源于肾上腺髓质嗜铬细胞的肿瘤称为嗜铬细胞瘤,将起源于肾上腺外交感/副交感神经节的肿瘤称为副神经节瘤(paragangliomas,PGL).腹膜后副神经节瘤则特指起源于人体中线主动脉周围或肠系膜下动脉起始处的副神经节瘤.以下就腹膜后副神经节瘤的诊治进展做一综述.

  • 腹膜后副神经节瘤术后并发高血压危象一例

    作者:李敏;李刚

    患者女,56岁,因“发现腹膜后肿物8d”于2010年7月12日入院。既往血压130/60 mm Hg左右,子宫肌瘤术后10年史。查体:体温36.2℃,心率75次/min,呼吸18次/min,血压137/88 mm Hg,左中腹部可触及约7 cm×8 cm大小包块,固定,光滑,质地中等硬,无压痛。腹部CT:胃、胰体尾后下方,左肾前方软组织影,不均匀强化(图1),肾上腺未见明显异常。

  • 肋骨转移性副神经节瘤一例

    作者:赵兴;范顺武;赵凤东

    副神经节瘤是一类少见的肿瘤,尤其是发生远处转移的恶性副神经节瘤更加罕见.本文报告一例腹膜后副神经节瘤术后14年发生肋骨转移的病例,并结合文献对该病进行分析.

  • 囊性腹膜后副神经节瘤伴出血一例

    作者:钟永青;陈惠恩

    腹膜后副神经节瘤较罕见[1].表现为囊性并瘤内出血的尤为罕见.现将笔者见到的1例报告如下.

  • 机器人辅助腹腔镜与传统腹腔镜治疗腹膜后副神经节瘤疗效比较

    作者:任省身;马鑫;符伟军;王保军;张旭

    目的 对比机器人辅助腹腔镜与传统腹腔镜手术治疗腹膜后副神经节瘤(paraganglioma,PGL)疗效,以评估机器人手术治疗该疾病的可行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9年1月-2016年1月在我院行传统腹腔镜与机器人辅助腹腔镜手术治疗的腹膜后PGL患者23例,其中传统腹腔镜组17例,机器人组6例,对两组患者的围术期情况及疗效进行比较.结果 与传统腹腔镜组相比,机器人手术组术中出血量更少[125.0(152.5) ml vs 250.0(225.0) ml,P=0.045],血压波动范围更小[(56.7±15.0) mmHg vs (91.8±34.5) mmHg,P=0.011],两组手术时间、艾司洛尔使用率、输血率、术后并发症、术后进食时间、下床时间、引流管留置时间、住院时间等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传统腹腔镜组随访中出现1例复发,机器人手术组无复发.结论 机器人辅助腹腔镜手术是安全、有效的治疗腹膜后PGL的术式,但其疗效仍需大样本随机对照研究加以证实.

  • 腹膜后副神经节瘤1例

    作者:曹淑丽

    1.病历摘要:患者,女性15岁,于6天前无意中发现左腰包块阵发隐痛,无恶心,呕吐等.查体:腹饱满,左上腹可见约15*20*20CM压痛,包块光滑,活动欠佳,肠音弱.CT表现:腹膜后腹主动脉左侧见一巨大肿块影,密度不均,其内见多发片状低密度影及点、条状钙化,边缘光滑,局部与胃、脾、胰尾及肾上极分界不清,其相邻器官被挤压、移位.诊断:左上腹腔肿块.术中所见:腹膜后方见一约30×20×25CM包块,包膜较完整,于脾、肾、胰尾、肠系膜根部及血管均浸润生长,术中切除大部分肿物.病理诊断:腹膜后副神经节瘤.

  • 腹膜后副神经节瘤误诊胰腺肿瘤1例报告

    作者:管有洪;叶林;余杰雄

    1 病历简介 女,69岁。因左上腹部肿块伴阵发性不适,隐痛10年;肿块增大,伴间断餐后呕吐1个月,于2000年6月11日入院。体查:T 37 ℃,P 81次/min,R 20次/min,BP 105/85 mm Hg(1 mm Hg=0.1333 kPa)。营养稍差,腹平软,无压痛。左上腹可触及一肿物,约4 cm×6 cm,质硬,表面光滑,移动度差,无压痛。脾未触及。CT检查示胰体尾肿瘤。B超示胰体尾肿瘤,肾上腺肿物待排。IVP示双肾无异常。胃肠道钡餐示空肠上段未见占位性病变。空腹血糖,血、尿淀粉酶,X线胸片,心电图等均无异常。术前诊断:胰体尾肿瘤。于6月15日行胰体尾肿瘤切除术(备结肠、脾、左肾切除术)。术中见肿瘤位于左侧腹膜后、胰体尾部后方,约6 cm×8 cm×10 cm,质实,包膜欠完整,血运丰富,充血明显,无波动,与结肠系膜、胰尾粘连,与腹主动脉无粘连。术中分离时出血多,约400 ml。术中血压曾一度升高至190/135 mm Hg,用药后降至110/70 mm Hg。完整切除瘤体,送检报告示免疫组化:Chromogranin(嗜铬素)阳性,NSE(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弱阳性,S-100,Syn(突触素阳性)。诊断:(腹膜后)副神经节瘤。术后12天拆线,治愈。2 讨论 副神经节瘤的组织来源为腹副节的化学受体细胞,胚胎发育与肾上腺髓质共同起源于神经嵴细胞。起源于副神经节细胞的肿瘤称副神经节瘤,可分为肾上腺髓质嗜铬细胞瘤、化学感受器瘤及肾上腺外副神经节瘤三种类型。本例属肾上腺外副神经节瘤,又称交感性副神经节瘤,呈非嗜铬性,该肿瘤临床表现为:①腹膜后肿块生长较慢,可达数年或更长时间;②多无功能性症状,但随肿物增大可出现相应症状;③好发于40岁以上或30岁以下,男女发病无明显差异;④肿瘤多为单发,大小不等,压痛不明显;⑤肿瘤多与主动脉或大血管有关,血管丰富;⑥瘤体表面血管充盈,极易出血,与周围器官无关连。本病的诊断较为困难,易与肾上腺肿瘤、肾肿瘤、胰岛细胞瘤、胰腺肿瘤、脾肿瘤等相混淆,极易误诊,本例即误诊为胰腺肿瘤。目前对该病的治疗仍以手术为首选,完整切除瘤体,辅以综合治疗。副神经节瘤大多为良性病变,故预后良好。

  • 腹膜后巨大恶性副神经节瘤

    作者:赵建国;吴爱国

    [病例] 男,70岁.因发现左侧腹部包块4年,食欲缺乏、乏力20天,于2000年9月5日入院.查体:慢性病容,意识清,左侧腹部稍隆起,可触及一15 cm×12 cm×10 cm包块,质中,表面光滑,与周围组织分界欠清,压痛(+),不移动,未闻及血管杂音.腹部B超检查示左肾上方、胰腺后方实性非均质性包块;CT检查示左中腹腹膜后巨大肿块.行剖腹探查术,术中证实包块位于腹膜后,上自胃小弯,下至左肾门,内侧至脊柱,外侧至左结肠旁沟,与胰体尾、脾蒂、肾蒂、腹主动脉及降结肠粘连,手术行肿瘤联合多脏器切除.术后病理示瘤细胞多为中等大小,核圆形、深染,呈团、片状分布,瘤组织间非常醒目地见散在或片状的巨细胞,核大畸形,胞浆丰富,瘤组织侵犯血管并向周围浸润生长;免疫组化:CK(+),AAT(+),Syn(+),S-100(-).病理诊断:恶性副神经节瘤.腹膜后组织来源复杂,肿瘤有几十种之多,副神经节瘤约占4%.腹膜后副神经节瘤(retroperitoneal paraganglioma)有良性和恶性之分,据报道恶性占20%~40%[1].一般认为单靠组织形态难以区分良恶性,必须结合临床诊断,肿瘤组织浸润包膜或血管、转移和复发是恶性表现.本例术中见血管和周围脏器受侵犯.腹部包块是其首发主要临床表现,腹部B超和CT检查有助于诊断.本病对化疗和放疗均不敏感,治疗主要靠早期和彻底的手术切除,切除后复发者可再切除,有肿瘤切除后5年复发,再次手术切除后6年仍健在的报道[2].

  • 肺腺纤维瘤与合并腹膜后副神经节瘤2例临床病理分析

    作者:赵妉勃

    1病历摘要例1,男,35岁.因咳嗽行CT检查发现左肺下叶圆形弧立结节,直径2cm.10年前因外伤,行B超检查发现腹膜后肿物,10年内肿物生长缓慢,左肺下叶及腹膜后肿物一起切除.术后未给予其他治疗.19个月随访未见异常.

  • 腹膜后副神经节瘤1例麻醉体会

    作者:周述芝;陈卉

    1临床资料患者男性,53岁,因发现血压升高10年,血糖升高伴胸闷、心悸2年入院.入院时血压188/120 mmHg,心率78次/min,心电图示:"窦性心律,频发室性早搏,V5-V7 T波改变",诊断为高血压病3级,给予非络地平等降压治疗,降压效果不明显.入院第5天患者诉左肾区剧烈疼痛,查体左肾区轻压痛,急诊腹部CT示左侧肾上腺占位,良性肿瘤,左侧肾门实质肿物,血压高达206/108mmHg,即予酚妥拉明降压治疗后突然出现心悸,面色苍白,脉搏细弱,血压测不出,即予多巴胺等静注血压升至195/124mmHg,治疗过程中血压波动在0~211/0~132mmHg之间,第6天血压持续下降至50~80/30~45mmHg之间,临床考虑为嗜铬细胞瘤出血致血压剧烈波动,决定急诊手术.给予大量输液,多巴胺和间羟胺滴注使血压维持在85~130/48~92mmHg之间,由CCU转入手术室.

  • 原发腹膜后副神经节瘤影像诊断

    作者:雷志毅;沈海林;余乐林;郑旋;王月瑶

    目的:分析腹膜后副神经节瘤的CT和MRI表现,提高对该病影像学表现的认识和诊断水平.方法:搜集经手术病理证实的腹膜后副神经节瘤19例,回顾性分析其临床、影像表现及病理改变特点.结果:病灶多表现为腹膜后类圆形软组织肿块,长径为4 ~ 23cm,其中5例长径>8cm.19例病灶均呈囊实性,其中13例囊性为主,6例实性为主;4例MRI检查,12例CT检查,3例同时MRI与CT检查.15例CT平扫实性成分CT值平均42.3HU,增强动脉期平均52.1HU,静脉期增加平均约20.3HU,延迟期持续增加平均约11.3HU.4例血管CTA示肿瘤瘤体内或周围粗大的血管影.7例MRI示病灶实性成份呈T1WI等信号,T2WI高信号,DWI明显高信号;术后随访7例,其中5例腹腔转移,2例肝脏转移,终诊断为恶性腹膜后副神经节瘤;病理上瘤细胞呈簇状或巢状排列,一些呈条索状或腺泡样排列.18例免疫组化检测中,6例Ki67阳性,4例CD56阳性,10例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阳性,12例突触素(Syn)阳性,13例嗜铬粒蛋白(CgA)阳性.结论:腹膜后副神经节瘤的临床和影像学表现具有一定的特异性,有助于诊断.

  • 32例腹膜后副神经节瘤的临床病理观察

    作者:邹亮

    目的:探讨腹膜后副神经节瘤的临床表现、病理特征及鉴别诊断。方法分析32例腹膜后副神经节瘤患者的临床特征、组织形态、免疫表型特点、治疗及预后,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大部分患者以腰背酸痛为主要症状就诊,常伴有血压升高。副神经节瘤切面血管丰富,镜下肿瘤细胞胞浆丰富,部分嗜碱性,免疫组化CgA、Syn、S-100、Ki-67(2%~30%)阳性表达,Melan-A、CK均不表达。治疗以手术切除为主。获随访的13例患者均未见肿瘤复发转移。结论腹膜后副神经节瘤的定性诊断主要依靠形态学观察,免疫组化可以辅助诊断和鉴别。腹膜后副神经节瘤是潜在的恶性肿瘤,术后应长期随访。

  • 原发性腹膜后副神经节瘤19例分析

    作者:唐祖雄;钱海鑫;刘建夏

    目的 探讨原发性腹膜后副神经节瘤的诊断和外科治疗方法.方法 回顾性分析19例原发性腹膜后副神经节瘤患者的临床资料、诊断、治疗及预后.结果 15例患者有腹部包块、背部疼痛或双下肢水肿,其余4例无明显临床症状.术前均行CT检查,提示腹膜后占位性病变.均行手术治疗,复发7例,12例存活5年以上.结论 原发性腹膜后副神经节瘤无特异性临床表现,术前定位诊断明确,定性诊断困难,手术是佳治疗方案.

  • 腹膜后巨大副神经节瘤1例诊治分析

    作者:刘洋;梁山;高玉

    目的:研究副神经节瘤的临床特点及治疗方法.方法:总结分析腹膜后副节瘤的诊治经验,探讨术前准备及手术操作的注意事项.结果:术前检查难以定性诊断,术中血压波动较大,手术治疗有效.结论:腹膜后副神经节瘤罕见,缺乏典型临床表现,诊断困难,误诊率高.手术切除是目前唯一有效治疗方法,术中及术后应重点现察血压变化.

  • 腹膜后副神经节瘤患者的围术期护理

    作者:王红美;刘小美

    目的 探讨腹膜后副神经节瘤患者围术期的护理对策.方法 对13例腹膜后副神经节瘤患者围术期的护理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13例中,1例由于肿瘤多发性转移未进行手术;12例行手术治疗患者中1例因病灶无法手术切除仅取病理组织活检.12例平均住院22 d(15~48 d)均顺利出院,随访1~5年无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 腹膜后副神经节瘤患者围术期的护理应强调心理护理、充分的术前准备,术中及术后严密监测、控制血压,做好围术期护理对于手术的成功也有着重要作用.

  • 腹膜后副节瘤误诊1例报告

    作者:卢培欣;张可勇;魏宝珠

    患者男,35岁.因视物模糊1个月入院.Bp20/12kPa,P96次/min.B超发现左肾积水.排泄性尿路造影左肾不显影.逆行上尿路造影于L4腰椎横突处完全梗阻.血糖及甲状腺功能正常.入院诊断:左输尿管肿瘤?结石?入院后第5日行输尿管探查.全麻后患者心率升至180~190次/min.经处理心率降至100次/min,血压波动不大.术中见腹主动脉旁有一界限不清的质硬肿块侵入左输尿管,因肿瘤难以完整切除,故切除输尿管狭窄段,作输尿管端端吻合,留置双J管.术后用心得安及酚苄明控制心率约100次/min,血压仍略高.术后病理为:腹膜后副神经节瘤.现在随访中.

  • 腹膜后副神经节瘤的MSCT表现

    作者:蔡明珠;万娅敏;王亚龙

    目的 探讨腹膜后副神经节瘤(PGL)的多层螺旋CT(MSCT)表现.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至2018年12月在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经病手术理证实为腹膜后PGL的25例患者的MSCT影像及临床资料.其中无功能性腹膜后PGL9例,功能性腹膜后PGL16例.观察腹膜后PGL的MSCT表现.结果 25例腹膜后PGL患者肿瘤长径为(58.69±35.17)mm.21例位于右侧,4例位于左侧.平扫显示:实性成分CT值(39.92±8.00)HU.3例密度均匀,22例密度不均,主要表现为片状囊性低密度影.动脉期肿瘤实性成分均有明显强化,CT值(104.6±31.48)HU,静脉期21例持续强化,4例强化程度稍下降.无功能腹膜后PGL长径为(65.33±56.42)mm,较功能性腹膜后PGL长径[(54.52±15.82)mm]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52,P=0.028),平扫及增强结果差异比较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腹膜后无功能性腹膜后PGL与功能性腹膜后PGL的MSCT平扫及增强表现具有一致性.腹膜后副神经节瘤的CT表现可对瘤体作出准确的定位及初步的定性诊断.

  • 腹膜后副神经节瘤一例报道

    作者:赵海俊;杨英起;王文贵;宋强

    病人:男性,56岁,因间断性上腹部疼痛半年于2009年1月8日入院.人院前1个月食欲下降,1个月内体重下降约5 kg,余无异常不适.病人既往体健.入院体检:T 36.6℃,BP 120/80mm Hg,空腹血糖6.27 mmol/L.体形消瘦,眼睑无苍白.心、肺无异常.腹平坦,腹部未触及明显肿物.彩色超声检查示:肝、胆、胰、脾、双肾、双输尿管、膀胱未见异常,胰腺后方异常稍低回声团.

  • 腹膜后副神经节瘤一例报道

    作者:胡凯;沈世强;郑永斌

    病人:女性,61岁.因"无明显诱因出现间断性发热1周余"在外院就诊.给予静脉使用克林霉素后,体温降至正常.于2008年4月24日上午9点再次发热,高体温达39 ℃,伴心慌、下腹肿痛、尿痛、并呕吐胃内容物1次,量不多.当地医院静脉使用克林霉素、左氧氟沙星后,症状缓解不明显,来我院就诊.门诊以发热待查收住院.病人既往有高血压病史10年.

25 条记录 1/2 页 « 12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