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心脏移植患者肾功能不全危险因素分析及其对中期预后的影响

    作者:柳青;胡盛寿;黄洁;宋云虎;王巍;廖中凯;邱建丽;王勇

    目的:探讨心脏移植(HT)患者肾功能不全的发生率、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及其对中期预后的影响。
      方法:从阜外医院自2004年6月至2012年5月完成301例HT的数据库中,选取术后存活时间≥6个月的成年患者248例进行回顾性研究。肾功能不全定义为简化肾脏病膳食改良试验(MDRD)估测的肾小球滤过率(GFR)<60 ml/min/1.73m2。所有患者均用巴利昔单抗诱导治疗,术后采用环孢素A/他克莫司+霉酚酸酯/硫唑嘌呤+泼尼松的三联免疫抑制疗法,肾功能不全者加用西罗莫司的同时降低降钙素抑制剂使用剂量。对可能影响HT患者发生肾功能不全的术前和术后因素分别进行单因素分析,而后利用Logistic回归分析模型进行独立危险因素分析,并绘制患者的Kaplan-Meier生存曲线。

  • 原发性肝癌患者肝移植术后无激素免疫抑制方案的临床疗效

    作者:陈榕;江涛;张冬华;郝保兵;王轩

    目的 探讨原发性肝癌患者肝移植术后无激素免疫抑制方案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至2017年1月1 12例原发性肝癌肝移植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术后无激素组59例,激素组53例.术后无激素组采用的免疫抑制方案为:他克莫司+吗替麦考酚酯片+巴利昔单抗;激素组为:他克莫司+吗替麦考酚酯片+激素,激素于移植后第1天以后逐日减量,至移植后3个月停用.观察比较两组患者排斥反应、感染、肿瘤复发、乙肝病毒复发的发生率以及生存率.结果 术后无激素组患者感染率为18.6%,明显低于激素组的37.7% (P <0.05).术后无激素组乙肝病毒复发率为5.1%,明显低于激素组的20.8% (P <0.05).无激素组超米兰标准原发性肝癌患者肝移植术后肿瘤复发率为70.0%,低于激素组的100% (P <0.05).术后无激素组患者1年、3年、5年生存率分别为96.4%、84.9%、69.3%,激素组分别为87.8%、64.9%、44.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排斥反应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肝癌肝移植患者术后应用无激素免疫抑制方案是安全可行的,不但不会增加急性排斥反应的发生率,而且可降低患者术后感染发生率和乙肝的复发率.特别是对于超米兰标准患者可以降低肿瘤复发风险,提高患者生存率.

  • 巴利昔单抗在术前高sCD30肾移植受者中的应用研究

    作者:赵兴旺;王栋;吴卫真;杨顺良;王庆华;谭建明

    目的 探讨巴利昔单抗联合他克莫司为基础的免疫抑制剂方案在降低术前高可溶性CD30(sCD30)肾移植受者术后急性排斥反应(AR)发生率的可行性.方法 2010年8月至2012年8月120例术前sCD30水平>150 U/ml的肾移植受者入组,按2:1的比例分为两组.治疗组(80例):患者术前2h及术后4d分别静脉接受巴利昔单抗20 mg行免疫诱导治疗;对照组(40例):术前不接受生物制剂诱导治疗.两组患者术后基础免疫抑制剂方案均为他克莫司(Tac)+吗替麦考酚酯(MMF)+泼尼松(Pred).两组患者均接受术后1年常规随访,记录患者肾功能状况和重要的临床不良事件,包括AR、肺部感染和移植肾失功等.结果 肾移植术后AR发生率:治疗组为17.5%(14/80),对照组为37.5% (15/4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6).术后移植肾1年存活率:治疗组为91.3% (73/80),对照组为85.0% (34/40),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230).肾移植受者对巴利昔单抗诱导治疗的耐受性较好,并未出现明显诱导治疗相关的不良事件.结论 巴利昔单抗联合他克莫司为基础的免疫抑制剂方案可以有效地降低术前高sCD30肾移植受者术后AR的发生率.

  • 巴利昔单抗对肾移植排斥反应及移植物存活影响的Meta分析

    作者:李聪然;石炳毅;蔡明;李州利;王爽

    目的 探讨白细胞介素-2受体单克隆抗体--巴利昔单抗对移植肾急性排斥反应的预防作用及移植物存活的影响.方法 收集国内外关于巴利昔单抗用于预防移植肾急性排斥反应的随机对照试验,对结果进行Meta分析.评价比较疗效及差异的指标采用比值比(OR)及其95%可信区同(95%CD.采用RevMan4.2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共收集国内外13个随机对照研究,其中国内2篇.国外11篇.Meta分析结果显示:巴利昔单抗对预防移植肾急性排斥反应优于空白对照组.其中半年的Meta分析结果(OR:0.49,95%CI 0.28~0.87,P=0.01),即应用巴利昔单抗组术后半年的排斥反应发生率比空白对照组低51%;1年的Meta分析结果(OR:0.48,95%CI 0.35~0.65,P<0.01),即应用巴利昔单抗组术后1年的排斥反应发生率比空白对照组低52%;对移植物存活影响的Meta分析结果(OR:1.58,95%CI 0.92~2.71,P=0.10),即应用巴利昔单抗组术后对移植物存活的影响与空白对照组比较无明显差异.结论 巴利昔单抗对移植肾急性排斥反应具有明显的预防作用,但对移植物存活无影响.

  • 巴利昔单抗与抗胸腺细胞球蛋白在亲属肾移植中诱导疗效研究

    作者:曲楠;唐飞;赵立;麦海星;陈立军

    军事医学科学院附属医院泌尿外科自2008年5月至2011年10月行亲属移植共39例,因目前肾源短缺,为保证移植肾存活,减少排斥反应发生率,术前均进行诱导,随机分为两组,其中20例应用巴利昔单抗(舒莱,诺华制药有限公司产品),19例应用抗胸腺细胞球蛋白(兔抗人胸腺细胞免疫球蛋白,健赞公司产品),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 撤除激素的肾移植免疫抑制方案研究

    作者:曲青山;蔡文利;苗书斋;陈国勇

    目的观察在应用巴利昔单抗的基础上,早期撤除激素的免疫抑制剂方案临床效果.方法21例肾移植患者在应用巴利昔单抗的同时联合他克莫司(FK506)和霉酚酸酯(MMF),早期撤除激素,随访观察急性排斥发生情况,以及对血糖血脂代谢的影响等.结果巴利昔单抗联合FK506和MMF,早期撤除激素,使急性排斥发生率明显降低同时,也降低高血糖、高血脂等代谢紊乱发生率.结论应用巴利昔单抗同时联合强有力的免疫抑制剂FK506和MMF,调整药物FK506浓度于治疗窗范围,早期撤除激素,是安全有效的方案.

  • 巴利昔单抗的临床应用分析

    目的:对巴利昔单抗的药动学参数和不良反应等进行评价,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有益的信息和依据。方法查阅巴利昔单抗相关文献,对资料中的药物发生机制和常用药物进行分组,综合评价其临床应用。结论临床上应重视他克莫司的合理使用,实施个体化给药,保障用药安全。

  • 移植肾自发性破裂三例救治体会

    作者:王锁刚;王光策;陈铸;崔勇;何伟;张翥

    移植肾自发性破裂是肾移植术后早期严重威胁生命且相对少见的一种并发症.通常发生在术后2周以内,是肾移植早期失败的主要原因之一.如处理不当,可导致移植肾丢失,甚至出现生命危险.其发生率为0.3%~8.5%[1].我院2005年12月至2010年11月共完成肾移植400例,其中3例发生移植肾自发性破裂,发生率为0.75%,经积极抢救,均获成功.现报道如下.例1 患者,男,19岁,慢性肾功能衰竭(尿毒症期),术前规律血液透析1年.于2009月7月14日由母亲(43岁)为其捐肾行活体亲属肾移植术.供受体血型均为O型,群体反应性抗体(PRA)阴性,补体依赖淋巴细胞(CDC)3%,供肾(左肾)动静脉均为单支.术前3d开始服用吗替麦考酚酯,未用抗胸腺细胞球蛋白(ATG)、巴利昔单抗等免疫抑制剂诱导,移植肾热缺血时间为1 min,冷缺血时间为75 min,手术顺利.

  • 抗胸腺细胞球蛋白与巴利昔单抗在 DCD肾移植中有效性和安全性的配对研究

    作者:林凯临;朱兰;付程;林正斌;陈刚

    目的:探讨抗胸腺细胞球蛋白( ATG)与巴利昔单抗在公民逝世后器官捐献( DCD)肾移植中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回顾性总结自2013年1月至2015年11月间在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器官移植研究所实施的来自62例DCD供者的124例肾移植受者资料。根据免疫诱导方案的不同,筛选出来自同一供者的2例受者配对分为ATG组( n=62)和巴利昔单抗组(n=62),比较分析两组间移植疗效。结果 ATG 组发生移植物功能恢复延迟( DGF)11例(17.7%),显著低于巴利昔单抗组(21例,33.9%,P=0.040);且ATG组DGF的恢复时间较巴利昔单抗组显著缩短[(14.92±6.23)d比(20.26±7.89) d,P=0.048]。以供者>50周岁或具有高血压病史或冷缺血时间>24 h筛选出DGF高危受者,则两组高危患者中DGF发生率差异更加明显( ATG组:5/18,巴利昔单抗组:10/15,P=0.025)。两组在发生急性排斥反应、慢性移植物失功能和1年移植物存活率及1年移植受者存活率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在发生感染、白细胞减少、血小板减少或贫血等不良反应方面差异也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与巴利昔单抗相比, ATG可以安全有效地减少DCD肾移植术后DGF发生率和缩短DGF持续时间,尤其对降低高危受者的DGF发生率具有显著作用。

  • 巴利昔单抗治疗原发性肾小球疾病的疗效观察

    作者:杨启超;张少伟;邓琪;黄洁;张建国

    目的 观察巴利昔单抗治疗原发性肾小球疾病的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2年3~7月收治的原发性肾小球疾病70例,分舒莱组和对照组各35例.2组均常规给予活血化淤、抗炎、免疫抑制剂等治疗,舒莱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使用巴利昔单抗治疗.观察2组患者治疗前后的尿蛋白、24h尿蛋白定量及随访结果.结果 治疗前与治疗后比较,2组尿蛋白、24h尿蛋白定量均有好转,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间比较尿蛋白情况变化、治疗后随访、24h尿蛋白定量舒莱组略优于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巴利昔单抗可以应用于原发性肾小球肾炎,但原发性肾小球疾病不能作为应用巴利昔单抗的强适应证.

  • 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术后激素耐药重度移植物抗宿主病病人使用巴利昔单抗治疗的护理

    作者:黄丽菊;凌红艳;陈景莲;王晓珍

    [目的]探讨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术后激素耐药重度移植物抗宿主病(GVHD)病人使用巴利昔单抗治疗的护理.[方法]对3例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术后激素耐药重度GVHD使用巴利昔单抗的病人用药前做好心理护理、用药时准确配制及严密监测、用药后做好副反应的观察及预防.[结果]3例病人均完全缓解,未出现输注相关毒副反应,观察期内未见严重感染.[结论]在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激素耐药重度GVHD病人使用巴利昔单抗治疗的同时给予有效的护理可保证治疗顺利进行、预防相关毒副反应、促进病人康复.

  • 巴利昔单抗治疗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后移植物抗宿主病的观察与护理

    作者:刘洁;解文君;孙菲菲;李俊英;王蓓;蔡学麟;马新娟

    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是治疗恶性血液病有效的方法之一,而移植物抗宿主病(GVHD)是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的主要也是危险的并发症之一.其中配型不合的单倍型造血干细胞移植(HSCT)发生严重急性移植物抗宿主病(aGVHD)的几率>50%[1].巴利昔单抗(抗CD25单克隆抗体;CD25单抗;商品名:舒莱,诺华制药)是一种人与鼠嵌合型单抗,在T细胞克隆增殖前,抑制白细胞介素2介导的T淋巴细胞活化与增殖[2],在预防和治疗单倍型HSCT后aGVHD取得很好疗效[2,3].实验研究显示巴利昔单抗能降低T淋巴细胞毒前体细胞10倍~100倍,可有效降低异基因反应[3].Schmidt-Hieber 等[4]报道,CD25单抗治疗23例激素耐药重度aGVHD,有效率可达到82.5%.因此CD25单抗的使用在HSCT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5].本文总结2008年3月-2011年11月我科20例行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后并发GVHD病人应用CD25单抗治疗的用药过程、不良反应及相应的护理要点.

  • 肝移植患者应用无激素与早期激素撤停免疫抑制方案的评价

    作者:于勇;罗祥基;易滨;刘辰;姜小清

    背景:国内外均出现了肾移植后联合应用单克隆抗体的早期激素撤停或半量激素应用方案,研究发现减少激素应用并未明显增加排斥反应的发生,但能否将单克隆抗体完全替代激素的方案安全有效地应用于肝移植患者,目前较少见报道.目的:对肝移植患者应用无激素和早期激素撤停两种免疫抑制方案的观察,评价两种方案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肝癌肝移植患者80例,其中33例患者应用巴利昔单抗诱导的无激素免疫抑制方案(他克莫司+酶酚酸酯+巴利昔单抗)作为实验组;另47例患者应用早期激素撤停方案(他克莫司+酶酚酸酯+激素)作为对照组.对照组激素于移植后第1天以后逐日减量,至移植后1个月停用.随访观察两组患者排斥率、感染率、1年内肿瘤复发率及1年生存率.结果与结论:实验组患者感染率、1年内肿瘤复发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排斥反应发生率及1年生存率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结果提示肝癌肝移植患者可以安全有效的应用无激素的巴利昔单抗免疫抑制方案,移植后感染率、肿瘤复发率明显低于激素治疗方案,并且不增加急性排斥反应的发生率.

  • ImmuKnow法检测骨髓间充质干细胞诱导肾移植受者CD4+T细胞的三磷酸腺苷水平

    作者:陈书尚;蔡锦全;吴承耀;邓震;朱凌峰;周浩;王庆华;谭建明

    背景: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在体内外均具有免疫调节能力,但其对肾移植受者体内CD4+T细胞免疫状态的影响目前仍不清楚。目的:探讨ImmuKnow检测技术对肾移植受者CD4+T细胞免疫状态的监测作用及骨髓间充质干细胞诱导治疗对受者细胞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2011年1月至2013年6月于解放军南京军区福州总医院行同种异体肾移植并接受自体骨髓间充质干细胞诱导治疗的受者24例,以各项移植前指标匹配、接受巴利昔单抗诱导治疗的肾移植受者48例作为对照。两组受者分别于移植前、移植后第14,30,60,90,180天,以及在发生急性排斥或感染时抽取静脉血,以ImmuKnow法检测CD4+T细胞三磷酸腺苷水平。结果与结论:移植后6个月内,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组急性排斥和移植后总感染发生率均低于巴利昔单抗组,但差异无显著性意义。两组受者移植后外周血CD4+T细胞三磷酸腺苷水平均明显低于移植前(P<0.05),但两组之间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组12例、巴利昔单抗组26例发生了移植后感染,这些受者发生感染时CD4+T细胞三磷酸腺苷水平均明显低于病情稳定时(P<0.01)。结果表明骨髓间充质干细胞诱导治疗可有效降低肾移植受者的细胞免疫功能,而ImmuKnow法检测外周血CD4+T细胞三磷酸腺苷含量可有效反映受者的细胞免疫状态。

  • 巴利昔单抗在预防肾移植后排斥反应中的应用

    作者:钟建泳;瞿连喜;张明;焦正;陆福明

    目的:探讨巴利昔单抗诱导治疗预防肾移植后急性排斥反应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在使用环孢素、霉酚酸酯及激素三联抗排斥的基础上,将42例肾移植受者随机分2组,每组各21例,试验组术前30 min及术后d 4各给予巴利昔单抗20 mg+氯化钠注射液100mL,静脉滴注,对照组只使用氯化钠注射液静脉滴注.评价急性排斥反应的发生率、严重程度以及巴利昔单抗治疗的安全性.结果:试验组急性排斥反应发生率10%(2/21),发生时间(2.8±s 0.8)mo;对照组发生率29%(6/21),发生时间(1.1±0.7)mo,早于试验组(P<0.01)且严重程度高于试验组.血肌酐恢复正常的时间试验组(4.0±0.7)d,对照组(7.8±1.6)d,P<0.01.不良反应发生率2组间差异无显著意义,P<0.05.结论:巴利昔单抗联合环孢素、霉酚酸酯和激素预防肾移植后急性排斥反应安全有效.

  • 巴利昔单抗对肾移植受者白细胞介素2和可溶性白介素2受体的影响

    作者:方针强;张艮甫;黄赤兵

    目的:分析巴利昔单抗和抗CD3单克隆抗体(OKT3)对肾移植受者白细胞介素2(IL-2)和可溶性白细胞介素2受体(sIL-2R)的影响,评价其治疗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将74例肾移植受者随机分为巴利昔单抗组(n=39)和OKT3组(n=35).所有病人均采用环孢素+霉酚酸酯+泼尼松三联免疫抑制维持治疗.巴利昔单抗组:分别于术前2 h和术后d 4使用巴利昔单抗20 mg,静脉滴注;OKT3组:从术后d 1开始,给OKT3 5 mg静脉滴注,qd,共7~10 d.检测术后2 mo内IL-2和sIL-2R浓度,观察急性排斥反应(AR)、肌酐恢复时间、不良反应、受者和移植肾存活情况.结果:巴利昔单抗组IL-2和sIL-2R浓度明显低于OKT3组(P<0.05).有12例病人发生AR,巴利昔单抗组3例,OKT3组9例(P<0.05).巴利昔单抗组肌酐恢复时间(4.7±s 2.1) d,明显短于OKT3组(9±5) d (P<0.05).巴利昔单抗组感染7例,细胞因子释放综合征0例,过敏反应0例,明显低于OKT3组(P<0.05).结论:巴利昔单抗明显降低IL-2和sIL-2R浓度和AR发生率,不良反应少,是一种强效安全的免疫抑制剂.

  • 巴利昔单抗在预防肝移植术后排斥反应中的应用

    作者:倪之嘉;丁国善;于勇;傅宏;施晓敏;郭闻渊;马钧;王正昕;赵彩;傅志仁

    目的:评估巴利昔单抗免疫诱导治疗在预防肝移植术后急性排斥反应发生中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160例肝移植患者临床资料,其中47例患者术后应用巴利昔单抗免疫诱导及三联免疫治疗(巴利昔单抗组),113例患者仅接受常规三联免疫治疗(对照组),比较二组间术后急性排斥反应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术后1年巴利昔单抗组的急性排斥反应率明显低于对照组(8.5% vs 28.4%,P<0.05);巴利昔单抗组的术后感染发生率与对照组无显著差异(31.9% vs 26.5%,P>0.05),两组间的其他不良反应发生情况也无显著差异.结论:肝移植术后在常规三联免疫治疗的基础上应用巴利昔单抗可明显减少急性排斥反应的发生率,且不增加术后感染和其他不良反应的发生率,具有较好的安全性与耐受性.

  • 抗肾移植排异反应新药——Nulojix

    作者:汤华琴;申斌

    2011年6月15日,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FDA)批准百时美施贵宝公司(BMS)的Nulojix(belatacept,贝拉西普)用于预防成年肾移植病人的急性排异反应.本药被批准与其他免疫抑制剂(抑制免疫系统药物)使用——特别是巴利昔单抗(basiliximab),麦考酚酸酯(mycophen-olate mofetil)和皮质激素.

  • 两种免疫诱导方案在DCD供肾移植中的有效性和安全性研究

    作者:张磊;刘鲁东;官丽辉

    目的 观察巴利昔单抗和抗人T细胞兔免疫球蛋白在心脏死亡器官捐献(DCD)供肾移植免疫诱导治疗中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5年12月~2017年12月在潍坊市人民医院行同种异体肾移植72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比较急性排斥反应发生例数、术后肺部感染、移植肾功能延迟恢复+例数、随访术后半年移植肾带/失功情况.结果巴利昔单抗组和ATG-F组在DCD供肾移植中术后急性排异发生率分别为5.71%,10.81%,DGF发生率分别为8.57%,13.51%,半年内移植肾存活率分别为97.1%,97.2%,以上3方面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巴利昔单抗组术后肺部发生感染1例,ATG-F组发生感染7例,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 ①巴利昔单抗和ATG-F在DCD供肾移植中术后AR发生率、DGF发生率,半年内在移植肾存活方面无明显差别.②巴利昔单抗能显著减少DCD供肾移植术后肺部感染的发生率,明显优于ATG-F组.

  • 巴利昔单抗在儿童肝移植中应用的有效性及安全性评价

    作者:任海霞;高伟;陈凡;王凯;孙超;李豪豪;李珊霓

    目的 评价巴利昔单抗在儿童肝移植患者中应用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 采用回顾性的对照研究方法,将2014年1月1日至2015年12月31日256例实施儿童肝移植的受者按照入选和排除标准筛选后,137例受者使用巴利昔单抗免疫诱导及两联(甲强龙+他克莫司)抗排斥反应治疗(巴利昔单抗组),84例受者仅接受常规两联(甲强龙+他克莫司)治疗(对照组),比较2组机会感染率、排斥反应发生率和术后3个月内(术后第7天、第14天、第21天、第28天、第56天、第84天)肾功能及电解质的变化情况.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巴利昔单抗组机会感染的发生率高,但2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32.8%与27.4%,P>0.05);与对照组比较,巴利昔单抗组的排斥反应发生率低,但2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8.3%与14.3%,P>0.05),2组的尿素氮水平、血肌酐水平、血钾水平、血钙、血磷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使用巴利昔单抗虽然可降低排斥反应发生率,但效果不显著,可能与样本数不够有关,还有待进一步观察.

45 条记录 1/3 页 « 123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