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新型百日咳疫苗的研发

    作者:邵祝军

    细菌蛋白-多糖结合物疫苗能有效诱导保护性抗体,并维持较长时间,这种蛋白-多糖结合疫苗的特性已经在肺炎球菌疫苗、b型流感嗜血杆菌( Hib)疫苗以及脑膜炎球菌疫苗的长期使用中已得到验证。近年来,全球百日咳发病例数大幅度上升,称为“百日咳再现”。目前百日咳疫苗主要以PT、FHA等蛋白成分为主要抗原,免疫诱导抗体持久性较弱,不能对百日咳博德特菌有直接杀菌活性等问题,研究者设计了针对百日咳的新型蛋白-多糖结合疫苗,将气管炎博德特菌的核心寡糖与化学处理后的小牛血清白蛋白结合,结合物注射小鼠后,能有效诱导产生针对百日咳博德特菌有杀菌活性的抗体,研究计划通过基因工程方法对百日咳类毒素进行改造,未来用作百日咳蛋白-多糖结合疫苗的载体蛋白。

  • 小柴胡汤中高、低分子量部分对免疫诱导鼠肝损害作用的比较研究

    作者:

  • 免疫诱导后美洲大蠊体内蛋白质、氨基酸的变化研究

    作者:蓝江林;吴珍泉;张李香

    经免疫诱导,美洲大蠊血淋巴可产生抑菌活性,诱导后不同时间血淋巴中的蛋白质和总氨基酸含量均有明显变化.其中,亮氨酸的含量增加显著,在诱导144 h后,含量已达520.185 mg/mL,是未处理个体的4.18倍;胱氨酸含量不随时间而变化.电泳结果表明:头、胸部和足组织均没有新物质产生,腹部组织和血淋巴均有新的物质产生.用头部、胸部、足和腹部肌肉的研磨液进行抑菌实验,没有抑菌活性.

  • 人IL-28B基因多态性对丙型肝炎治疗疗效的影响

    作者:陶剑;贲昆龙

    肝脏是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C virus,HCV)感染的主要靶器官,也是清除病毒的主要器官,在感染HCV后,大约20%的感染者能自发清除病毒,说明机体的免疫功能发挥了重要作用.当机体自身应答无法清除病毒时,使用外源性的干扰素,通过药物持续的免疫诱导,增强机体抗病毒的应答能力,使许多丙型肝炎患者终清除体内的病毒.

  • 老年人心脏移植二例

    作者:黄雪珊;陈道中;陈良万;翁钦永;邱罕凡;吴锡阶

    例1 男性,60岁,确诊终末期扩张型心肌病,心功能(NYHA)Ⅳ级,并存2型糖尿病(病史10余年,空腹血糖波动于8.4~12.6 mmol/L)和胃溃疡(瘢痕期),术前血压90~95/60~70 mm Hg.供者为26岁男性脑死亡者,ABO血型一致,淋巴毒试验阴性.于2004年3月4日行经典式原位心脏移植术,热缺血7 min,冷缺血89 min,体外循环120 min.免疫抑制方案:采用赛尼哌进行免疫诱导,术前24 h、术后12 h和第14天分别予50、25和50 mg静脉注射;术后甲基泼尼松龙250 mg/24 h静脉注射,48 h后改服泼尼松1 mg·kg-1·d-1;第2天开始服霉酚酸酯1.5 g/d,第4天开始服环孢素A 4 mg·kg-1·d-1,依全血浓度谷值调整服用量,第1个月在200~250 μg/L,以后控制在150~200 μg/L.

  • 免疫诱导治疗预防移植心脏急性排异反应的临床经验

    作者:黄雪珊;廖崇先;陈道中;陈良万;李增棋;陈忠华

    采用经典免疫抑制方案的受者移植后急性排异反应(急排)、急性肾功能不全及机会性感染的发生率均较高[1].本组40例心脏移植受者中,11例采用以赛尼哌(daclizumab,商品名Zenapax)为基础的免疫诱导新方案,取得了较满意的临床效果,现总结并讨论如下.

  • 心脏死亡器官捐献肾移植两种免疫诱导方案疗效比较

    作者:马枭雄;周江桥;邱涛;陈忠宝

    目的 比较在心脏死亡器官捐献(DCD)肾移植受者中分别应用IL-2受体拮抗剂(IL-2Ra)或抗胸腺细胞球蛋白(ATG)进行免疫诱导治疗的早期临床疗效,探讨DCD肾移植中如何选择合理的免疫抑制方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至2016年4月在武汉大学人民医院器官移植科完成的110例DCD供肾肾移植受者资料.其中应用IL-2Ra进行免疫诱导82例(IL-2Ra组),应用ATG进行免疫诱导28例(ATG组),所有受者均采用他克莫司+吗替麦考酚酯+糖皮质激素三联免疫抑制方案.两组受者术前及术后各时间点血清肌酐比较采用t检验.两组受者术后DGF、肺部感染、急性排斥反应(AR)发生情况以及移植肾/受者存活情况比较采用卡方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 IL-2Ra组和ATG组受者DGF发生率分别20.7%、42.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263,P<0.05),两组受者肺部感染、AR发生情况以及移植肾/受者存活比例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IL-2Ra组和ATG组肾移植受者术前及术后第90天血清肌酐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术后第1、2、4、7、14、21、30、60天血清肌酐水平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 IL-2Ra和ATG都能有效预防肾移植受者术后AR的发生,需综合考虑供、受者情况选择合适的免疫诱导药物.

  • 瘢痕疙瘩上皮细胞增殖和免疫诱导与毛囊-皮脂腺结构破坏

    作者:姜笃银;付小兵;盛志勇;陈伟;孙同柱

    目的探讨瘢痕疙瘩(K)上皮细胞生物学行为对毛囊-皮脂腺(HFSG)转归的影响.方法收集K边缘部位和正常皮肤(NS)标本,采用组织化学和免疫组化染色方法,观察结构正常和异常的HFSG上皮细胞表达免疫黏附分子和细胞角蛋白14(CK14)以及局部活性淋巴细胞浸润情况.结果与NS不同,K-HFSG上皮细胞异常增殖,结构畸变、解体或形成复层鳞状上皮(皮岛样)结构,其密度随着结缔组织增生、成熟而逐渐降低;在强表达细胞间黏附分子(ICAM)-1、D-相关人类白细胞抗原位点(HLA-DR)和CK14的K-HFSG周围,有相应的CD4、CD45RO和γ-干扰素(IFN-γ)阳性免疫细胞浸润,二者之间统计学呈明显的正相关.结论K-HFSG结构破坏与反应性上皮细胞增生免疫诱导增强有关.

  • 不同免疫诱导药物对肾移植术后人/肾存活及排斥反应影响的Meta分析

    作者:毕见龙;蔡明;袁清;封喜翠;李聪然;洪欣;袁帅

    目的:比较抗胸腺细胞球蛋白(ATG)及CD52单克隆抗体(阿伦单抗)对肾移植术后人/肾存活以及移植物急性排斥反应的影响.方法:从Medline database(1980-2014)、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1980-2014)、Cochrane图书馆等数据库进行系统检索,纳入关于ATG及阿伦单抗用于肾移植术前诱导治疗的随机对照试验研究,对两组肾移植术后2年内急性排斥反应的发生率、肾移植1年后移植物的失功率及受者的存活率进行Meta分析.结果:纳入6项研究共411例,其中阿伦单抗术前诱导199例,ATG诱导212例.Meta分析结果显示,阿伦单抗诱导组术后1年以上受体生存率显著高于ATG诱导组(P =0.05,OR值2.24,95% CI 1.01~4.97);1年以上移植肾失功发生率及术后急性排斥反应发生两组差异不显著(P>0.05).结论:与ATG相比,阿伦单抗在不影响移植物长期存活和急性排斥反应发生的情况下,具有较好的受体保护作用.

  • 赛尼哌用于肾移植免疫诱导的临床评价

    作者:杨明;卢结文;陈统清

    目的:分析观察赛尼哌用于肾移植免疫诱导的临床疗效及其安全性和耐受性.方法:将同期进行的68例肾移植病例分为两组,一组在术前和术后使用了赛尼哌作免疫诱导,另一组使用的是常规的三联免疫治疗,比较两组6个月内的临床情况.结果:使用赛尼哌的患者肾功能恢复和在1个月后明显优于对照组,排斥反应发生率显著降低(P<0.05),而不良反应和其他感染的发生率两组无统计学差异.结论:赛尼哌用于肾移植的免疫诱导治疗,可以预防和减少急性排斥反应的发生,安全性和耐受性好.赛尼哌、低剂量钙调素抑制剂、皮质激素三联治疗方案是对肾移植患者有益的新选择.

  • 子宫内膜异位症发病机制中的基因表达与免疫诱导

    作者:马丽英;赵齐生;陈莹

    子宫内膜异位症(EMs)患者存在基因表达异常,存在体液与细胞免疫的改变,免疫抑制与免疫促进失衡.在位内膜的黏附、侵袭和血管形成能力具有特异性.有关免疫调节剂在EMs的动物实验和临床应用中部取得了相当大的进展.随着分子生物学研究的进展,基因疗法、免疫疗法等可能在EMs的防治中起重要作用.

  • 阿来佐单抗行肾移植免疫诱导治疗的有效性评价

    作者:赵敏;杜英

    目的:评价阿来佐单抗行肾移植免疫诱导治疗的有效性。方法选取2013年11月~2015年6月70例肾移植受者作为研究对象,观察组35例分别在肾移植术前、术后24 h接受15 mg阿来佐单抗静脉滴注,对照组35例不进行免疫诱导治疗。两组术后均进行排斥反应预防治疗。观察两组术后移植肾存活率、急性排斥反应发生率以及移植肾功能延迟恢复(DGF)发生率。结果术后一年急性排斥反应发生率观察组为8.57%,对照组为25.71%(P<0.05);DGF发生率观察组为11.43%,对照组为17.14%(P>0.05)。结论阿来佐单抗行肾移植免疫诱导治疗的有效性值得信赖,能够有效维持肾移植受者的免疫抑制状态。

  • 胰岛移植治疗1型糖尿病的研究进展

    作者:张梅;杨金奎;陈家伟

    胰岛移植治疗1型糖尿病具有简单、安全的优点,但存在组织来源匮乏和免疫移植排斥等障碍.目前新的分离纯化方法可以为胰岛移植提供高纯度、高活性的胰岛.异种移植可望解决供体缺乏的难题.随着分子生物学技术的发展,采用基因重组、转基因技术及诱导干细胞分化技术,产生可替代的移植物将成为可能.而新型免疫抑制剂、免疫诱导剂的研发,则提高了临床胰岛移植的成功率.

  • 免疫诱导IRM-2小鼠再生障碍性贫血模型的研究

    作者:张丽娟;马蕊;王月英;李德冠

    目的 建立IRM-2小鼠再生障碍性贫血(AA)实验动物模型,并检测其血液及相关免疫学指标.方法 IRM-2小鼠经137Csγ射线6 Gy照射后,输入DBA/2小鼠的胸腺细胞,建成免疫介导型AA模型.实验分3组,即对照组、照射组和AA模型组,于照射后第15天检测小鼠的血常规和免疫学指标.结果 IRM-2小鼠AA模型组外周血WBC、RBC、骨髓有核细胞数和网织红细胞百分比分别为(2.38±0.53)×109/L、(8.22±0.21)×1012/L、(7.14±1.19)×106/股骨和(50.2±8.9)‰,均低于对照组[(8.23±0.41)×109/L、(10.24±0.91)×1012/L、(16.5±1.61)×106/股骨和(76.2±9.7)‰];IRM-2小鼠AA模型组免疫学指标中CD4+细胞比例[(8.91±2.55)%]低于对照组[(16.14±3.09)%],CD8+细胞比例[(13.55±2.12)%]高于对照组[(6.83±1.14)%].IRM-2小鼠AA模型组外周血及免疫学指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IRM-2小鼠AA动物模型的建立,对AA的研究具有较好的应用价值.

  • 树突状细胞在支气管哮喘中的作用

    作者:顾晓燕;殷凯生

    支气管哮喘(哮喘)是一种气道慢性嗜酸粒细胞性炎症,而T细胞的激活、分化对其发病有重要作用.目前树突状细胞(DC)被认为是有效的抗原呈递细胞(APC),能有效激活初始型(naive)T细胞,引起气道嗜酸粒细胞性炎症,本文就树突状细胞的形成、抗原呈递功能、对TH1/TH2分化的诱导以及其对哮喘的指导性防治作用等进行综述.

  • 达昔单抗预防肾移植急性排斥反应的临床评价

    作者:卢结文;陈统清

    目的:分析观察达昔单抗预防肾移植后急性排斥反应的临床效果及其安全性和耐受性.方法:将同期进行的82例肾移植病例分为两组,一组在术前和术后使用了达昔单抗作免疫诱导,另一组(对照组)使用的是常规的三联免疫治疗,比较两组12 个月内的临床情况.结果:达昔单抗组肾功能恢复在1个月后明显优于对照组,排斥反应发生率显著降低(P<0.05),而不良反应和其他感染的发生率两组无统计学差异.结论:达昔单抗用于肾移植的免疫诱导治疗,可以预防和减少急性排斥反应的发生,安全性和耐受性好.达昔单抗、低剂量钙调素抑制剂、皮质激素三联治疗方案是对肾移植患者有益的新选择.

  • 肩背肌筋膜炎58例治疗体会

    作者:张彪

    目的 探讨中医综合疗法治疗肩背肌筋膜炎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择肩背肌筋膜炎患者58例,予推拿、神灯照射、走罐、水针等综合治疗.结果 总有效率100%.结论 采用手法、走罐、水针等综合疗法治疗肩背肌筋膜炎,具有松解粘连、改善循环、消除痉挛、解除疼痛、恢复治愈的功效,可以显著缩短治疗时间,减少痛苦,值得临床推广.

  • 单剂赛尼哌联合小剂量抗胸腺免疫球蛋白在肾移植免疫诱导中的应用

    作者:罗道升;米其武;潘光辉

    为评估赛尼哌联合抗胸腺免疫球蛋白在肾移植术后预防急性排斥的临床价值,探讨肾移植后安全有效的免疫诱导方案,选择2000-01/2007-06东莞市人民医院及广州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器官移植中心肾移植患者556例,121例在应用三联免疫抑制方案同时,应用赛尼哌联合抗胸腺免疫球蛋白免疫诱导,其中89例属高危人群;435例应J}}j常规三联免疫抑制方案.赛尼哌为单剂50 mg,术前2 h静脉滴注;抗胸腺免疫球蛋白共5剂500 mg,分7d静脉给药,手术当天及术后第一二天各100 mg,第3~6天各50 mg;常规组三联免疫抑制方案为霉酚酸酯1 000~1 500 mg/d,他克莫司0.1~0.2 mg/(kg·d)或环孢菌素A 5~6 mg/(kg·d),泼尼松30 mg/d;赛尼哌+抗胸腺免疫球蛋白组减量:霉酚酸酯500~1 000 mg/d,他克莫司0.05~0.1 mg/(kg·d)或环孢素A 4.0~5.0 mg/(kg·d);常规组甲基强的松龙用法为术中及术后1~3 d每天各500 mg,赛尼哌+抗胸腺免疫球蛋白组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患者术中及术后1~3d各250mg.赛尼哌+抗胸腺免疫球蛋白组10例发生急性排斥反应,逆转9例,逆转率为90%;常规组急性排斥反应发生率为21%,逆转率为85%.赛尼哌+抗胸腺免疫球蛋白组术后感染9例,感染率为7%,常规组感染率为7%.赛尼哌+抗胸腺免疫球蛋白组死亡2例(2%),均为冠脉搭桥术后患者,常规组死亡4例(1%).提示单剂赛尼哌联合短疗程抗胸腺免疫球蛋白在肾移植免疫诱导中的应用是安全有效的,尤其对高危人群具有更重要的临床价值.

  • 生物免疫诱导治疗对肾移植患者机体免疫状态的影响

    作者:李健;许亚宏;郭瑜;马小平;卢奕;李阳波;贾志刚;赵启华;罗顺文;陈萍

    背景:目前生物制剂参与的免疫诱导治疗逐渐成为肾移植免疫抑制治疗方案的重要组成部分,既能有效预防急性排斥反应的发生,又能避免并发症的发生。目的:探讨不同生物制剂在肾移植免疫诱导治疗中对机体免疫状态及移植肾功能状态的影响。方法:回顾分析110例肾移植受者临床资料,根据应用生物免疫诱导治疗情况分组,单克隆抗体组(n=35)肾移植受者接受巴昔利单克隆抗体治疗,多克隆抗体组(n=43)肾移植受者接受兔抗人胸腺细胞免疫球蛋白治疗,对照组(n=32)肾移植受者未接受生物制剂免疫诱导治疗。对比分析3组受者在肾移植后1,4,12周的淋巴细胞绝对值、外周血CD4+T淋巴细胞亚群数量,并评价移植后12周内移植肾功能状态和感染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与结论:单克隆抗体组、多克隆抗体组急性排斥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多克隆抗体组感染并发症发生率高于单克隆抗体组、对照组(P<0.05)。单克隆抗体组、多克隆抗体组移植后1,4,12周淋巴细胞绝对值均低于对照组(P<0.05)。多克隆抗体组移植后1,4,12周外周血CD4+T淋巴细胞亚群数量低于单克隆抗体组、对照组(P<0.05)。表明生物制剂参与的肾移植免疫诱导治疗方案可有效抑制移植受者活化T淋巴细胞功能状态,降低移植肾早期急性排斥反应的发生,但应用兔抗人胸腺细胞免疫球蛋白的感染并发症发生率较高。

  • 抗体免疫诱导治疗在肝移植中的应用

    作者:杨扬;邓宜南

    抗体免疫诱导治疗在肝移植中的应用越来越普遍.论述了目前常见免疫诱导抗体及其在肝移植中的应用情况,指出了抗体免疫诱导治疗减少激素及钙调磷酸酶抑制剂(CNI)(如环孢素和他克莫司)用量,从而有效降低感染发生、保护肾功能以及阻止急性排斥反应,终改善移植受者的预后.关于抗体免疫诱导治疗对肝炎和肝癌的影响,仍需进一步探索.

60 条记录 1/3 页 « 123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