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初诊2型糖尿病患者代谢综合征与动脉内中膜厚度相关性研究

    作者:蒋蕾;孙明晓;迟家敏;汪耀

    目的 探讨无动脉内中膜厚度(IMT)增厚的初诊T2DM患者中代谢综合征(MS)与动脉IMT早期变化的关系. 方法 1275例初诊T2DM患者根据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关于MS的诊断标准分为两组,并检测动脉IMT. 结果 (1)在无IMT增厚的初诊T2DM患者中,有MS者动脉IMT明显高于无MS者(P<0.01);(2)IMT与增龄、男性、LDL-C、MS显著正相关(P<0.05).(3)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DM合并MS与尿白蛋白排泄率、高血压家族史、腰臀比、血清胰岛素水平及颈动脉IMT独立相关. 结论 在无IMT增厚的初诊T2DM患者中,IMT增加与年龄、性别、LDL-C水平及是否合并MS相关.

  • 主动脉缩窄矫治术后血管结构与功能的随访研究

    作者:曾洁敏;黄萍;王红英;袁家;陈欣欣;崔虎军;冯浩然;崔彦芹;李建斌;金丽玲

    目的 探讨主动脉缩窄矫治术后近、中期血管结构与功能改变.方法 选取20例确诊主动脉缩窄(CoA)并行手术矫治的患儿(CoA组),其中单纯性主动脉缩窄6例,复合性主动脉缩窄(合并其他心内畸形)14例;同期20例单纯室间隔缺损(VSD)患儿(VSD组)作对照,均于术前至术后1年监测血压,超声下颈总动脉内中膜厚度(IMT)和肱动脉血流介导的血管舒张功能(FMD).20例健康儿童(健康组)进行1年的随访.结果 术前、术后1个月、术后6个月、术后1年3组均无高血压临床表现.CoA组的颈总动脉IMT[(0.47±0.10) mm,(0.49±0.10) mm、(0.57±0.07) mm、(0.61±0.07)mm]均高于同期的VSD组[(0.41±0.11) mm,(0.43±0.11) mm,(0.51±0.08) mm,(0.55±0.08) mm]与健康组[(0.40±0,09) mm、(0.42±0.11) mm、(0.50±0.08)mm、(0.57±0.08) mm],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CoA组的肱动脉FMD[(5.46±1.51)%、(5.71±1.88)%、(5.42±1.69)%、(5.27±1.02)%]均明显低于VSD组[(6.69±1.45)%、(6.66±1.21)%、(6.81±1.03)%、(6.43±1.34)%]和健康组[(6.59±1.84)%,(6.84±1.41)%、(6.91±1.31)%、(6.56±1.62)%],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上述两个指标在VSD组与健康组之间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主动脉缩窄矫治术后患儿仍存在血管结构和内皮功能异常,提示手术纠治主动脉缩窄后血管损害持续存在,可能是主动脉缩窄矫治术后患儿心血管疾病发生率高于健康儿童的原因.

  • 2型糖尿病肾病患者血清脂联素与颈总动脉内膜-中层厚度相关性研究

    作者:刘建凤;白伟;杨慧麟

    目的 探讨2型糖尿病肾病患者颈总动脉内膜-中层厚度(CCA-IMT)与血清脂联素水平的相关性.方法 2型糖尿病患者98例,依据尿白蛋白排泄率(UAER)结果分为单纯糖尿病(SDM)组35例:UAER< 30 mg/24 h;糖尿病肾病(DKD)组63例:UAER≥30 mg/24h.DKD组依据肾小球滤过率(GFR)水平分为2组,DKD早中期组33例:GFR> 30 ml/min;DKD中晚期组30例:GFR≤30 ml/min.同时入选健康对照组(NC组)25例.测定血清脂联素及CCA-IMT水平,进行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结果 DKD组脂联素水平、CCA-IMT较SDM组显著升高[(5.20±3.02)mg/L比(3.47±0.69) mg/L、(1.22±0.20) mm比(0.71±0.11) mm],DKD中晚期组脂联素水平、CCA-IMT较NC组、SDM组、DKD早中期组显著升高[(9.65±5.18) mg/L比(5.12±0.65)、(3.47±0.69)、(4.32±0.44)mg/L和(1.41 ±0.14) mm比(0.61±0.06)、(0.71±0.11)、(0.95±0.16) mm],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或<0.01);脂联素与UAER、舒张压呈显著正相关,与体质量指数、腰臀比、CCA-IMT呈负相关;年龄、脂联素及UAER是影响CCA-IMT的相关因素.结论 2型糖尿病肾病患者血清脂联素水平明显升高,并与CCA-IMT密切相关.

  • 踝臂指数与2型糖尿病及其大血管并发症关系的研究

    作者:孔霞;李炜;彭余波

    目的 分析2型糖尿病患者动脉病变与大血管并发症的关系.方法 选取近两年在我科住院的152例2型糖尿病患者,其中无大血管并发症者70例,合并大血管并发症者82例,检测其动脉内中膜厚度(IMT)及斑块,踝臂指数(ABI),并测定其血糖、血脂、尿酸及体重指数,比较各组间差异.结果 ①糖尿病合并大血管并发症组与无血管病发症组比较,年龄、糖尿病病程、吸烟比例、糖化血红蛋白、收缩压水平及HDL-C有差异.②合并大血管并发症组颈动脉IMT值显著增高,斑块发生率高,ABI异常率高.结论 2型糖尿病的大血管病变与多种因素相关,ABI与常见心血管病变危险因素存在聚集性.

  • 高血压并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与颈动脉硬化的对比研究

    作者:马春梅;韩玮;刘惠亮;罗建平;吴晓霞

    目的 观察高血压(essential hypertension,EH)合并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obstructive sleep apnea syndrome,OSAS)与高血压患者颈动脉内中膜厚度 (intima-media thickness,IMT)及斑块的发生率.方法 自2006年12月至2007年10月,60例经门诊测量血压并先后接受多导睡眠仪监测符合标准者入选本研究.根据监测结果分为:正常对照组、EH组、EH合并OSAS组(EH+OSAS)、OSAS组.结果 与正常对照组相比,OSAS组与EH组患者均有颈动脉IMT增加及颈动脉斑块增加;与EH组及OSAS组相比,EH+OSAS组颈动脉IMT及颈动脉内斑块发生率明显增加.结论 OSAS是引起的颈动脉硬化的一个独立危险因素.

  • 原发性甲状腺功能减退患者血清nesfatin-1与动脉粥样硬化的相关性

    作者:蔡静;刘秀;张力双;赵志刚;尚建华;秦英军

    目的 研究原发性甲状腺功能减退(甲减)患者血清nesfatin-1水平变化,探讨其与颈动脉内中膜厚度(IMT)的关系,为早期防治原发性甲减动脉粥样硬化提供新方法.方法 于2015年1-12月选取86例原发性甲状腺功能减退患者分为原发性亚临床甲减组44例和原发性临床甲减组42例,以39名健康体检者为正常对照组,应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血清nesfatin-1、内脂素水平,分析其与IMT变化的关系.用SPSS19.0软件进行方差分析、Pearson相关分析和多元逐步回归分析.结果 亚临床甲减组、临床甲减组血清nesfatin-1低于正常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临床甲减组和亚临床甲减组血清nesfatin-1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血清nesfatin-l与IMT、体质指数(BMI)、甘油三酯对数值(In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促甲状腺激素对数值(lnTSH)和内脂素均呈明显负相关(r值分别为-0.270、-0.180、-0.325、-0.204、-0.325和-0.321,P<0.05,P<0.01).多元逐步回归分析表明,IMT、TSH和BMI是血清nesfatin-1的独立相关因素(P<0.01),回归方程:Y=2.395-0.045 BMI-0.144 InTSH-0.249 IMT,R2=0.201.结论 nesfatin-1与原发性甲减患者动脉粥样硬化有相关性,早期防治原发性甲减,特别是在亚临床甲减阶段,提高血清nesfatin-1水平,有可能减缓颈动脉斑块的形成,以减少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

  • 2型糖尿病患者血清nesfatin-1与颈动脉内中膜厚度的相关性研究

    作者:蔡静;尚建华;张梦瑶;赵志刚;金康;秦英军

    目的 研究2型糖尿病(T2DM)患者血清nesfatin-1水平变化,探讨其与颈动脉内中膜厚度(IMT)的关系,为早期防治糖尿病大血管并发症提供新方法.方法 于2015年1月至2016年5月选取T2DM患者78例,依据是否存在颈动脉内中膜增厚,分为IMT增厚组40例、IMT正常组38例,以同期30例健康体检者为正常对照组,进行体格指标检查,测定糖脂代谢指标以及nesfatin-1和内脂素水平,检测IMT.采用SPSS19.0软件进行方差分析、Pearson相关分析和多元线性逐步回归分析.结果 T2DM患者血清nesfatin-1水平低于正常对照组,IMT增厚组血清nesfatin-1水平明显低于IMT正常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血清nesfatin-1水平与颈动脉内中膜厚度(IMT)、体质指数(BMI)、甘油三酯(TG)、空腹血糖(FPG)、空腹胰岛素(FINS)、糖化血红蛋白(HbA1C)、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及内脂素均呈明显负相关(r分别为-0.423,-0.183,-0.346,-0.357,-0.243,-0.412,-0.318和-0.211,P<0.05,P<0.01).多元线性逐步回归分析表明,BMI、FPG、FINS、IMT和HOMA-IR是影响血清nesfatin-1水平的独立相关因素(β值分别为0.203,-0.714,-0.632,-0.242和1.052,P<0.01).结论 nesfatin-1水平与T2DM患者动脉粥样硬化密切相关,早期提高血清nesfatin-1水平,有可能延缓T2DM大血管并发症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发展.

  • 复方丹参滴丸对初诊2型糖尿病病人动脉内中膜厚度的影响

    作者:蒋蕾;孙明晓;迟家敏;汪耀

    目的 探讨复方丹参滴丸对初诊2型糖尿病病人动脉内中膜厚度(IMT)的影响.方法 599例病程1年以内的2型糖尿病病人在强化降糖、降压、降脂的基础上,随机分为复方丹参滴丸治疗组(296例)和对照组(303例),比较干预2年后颈动脉、股动脉、髂动脉IMT的变化及其与血糖、血脂的相关性.结果 ①治疗组股动脉、髂动脉IMT变化与对照组相似(P>0.05).②颈动脉IMF增厚与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的下降独立相关.结论 在初发2型糖尿病病人中,复方丹参滴丸可能通过调节HDL-C代谢对早期动脉粥样硬化有保护作用.

  • 2型糖尿病并发心肌梗死脑梗死患者股动脉内中膜增厚的超声评价

    作者:蒋丽娜

    心肌梗死、脑梗死是糖尿病患者的严重血管并发症之一,也是糖尿病患者的主要死因之一,有研究[1]证实糖尿病合并脑血管病的发病率为15%左右,糖尿病合并心肌梗死、脑梗死患者病死率有资料报告为非糖尿病心肌梗死、脑梗死的2~4倍[2].现将我院2008年5月至2010年5月25例2型糖尿病并发心肌梗死、脑梗死患者与25例非2型糖尿病心肌梗死、脑梗死患者的临床资料对比分析,通过运用双下肢动脉内中膜厚度及粥样硬化斑块来评价2型糖尿病与心肌梗死、脑梗死的关系.

  • 血浆载脂蛋白B/A1比值与颈总动脉内中膜厚度的关系

    作者:石增刚;张亮;桑更生;何佰生

    目的:探讨血浆载脂蛋白B/A1比值(ApoB/A1 ratio)与颈动脉中膜厚度(IMT)的关系.方法:对于100例稳定型冠心病病人,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测定IMT,同时测定血浆载脂蛋白B(ApoB)、载脂蛋白A1(ApoA1).阿托伐他汀(20 mg,1次/晚)治疗6个月后,重复上述检测.分析ApoB,ApoA1及ApoB/A1比值与IMT的相关性.结果:ApoB/A1比值与IMT呈明显正相关(r=0.53,P<0.01);6个月治疗后ApoB/A1比值的变化与IMT的变化亦呈明显正相关(r=0.50.P<0.01).结论:ApoB/A1比值与动脉粥样硬化(AS)密切相关,可能反映了AS的程度.

  • 成人隐匿性自身免疫糖尿病与2型糖尿病动脉内中膜厚度的研究

    作者:王晓华;周智广;李霞;周菁;曾亚;林健;杨治芳;颜湘

    目的 探讨成人隐匿性自身免疫糖尿病(LADA)与2型糖尿病(T2DM)患者亚临床动脉粥样硬化(AS)的差异及其影响因素.方法 选取2002年8月至2005年2月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70例LADA患者,检测其颈总动脉及股动脉内中膜厚度(IMT),与匹配的T2DM患者进行比较.采用多元线性回归分析LADA患者IMT增加的危险因素.结果 LADA和T2DM患者亚临床AS发生率相似(11.4%对17.1%,P>0.05).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显示,年龄、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吸烟及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是颈总动脉IMT增加的主要影响因素;年龄、HOMA-IR、性别及LDL-C是股动脉IMT增加的主要影响因素.结论 该组LADA与T2DM患者亚临床AS发生率相似.LDL-C、吸烟、性别、年龄及HOMA-IR可能是LADA患者IMT增加的主要影响因素.

  • 经阴道探头在老年人锁骨下动脉超声检查中的应用

    作者:徐晓旭;张铁山;林琳;张春阳;李巍

    随着年龄的增长和生活质量的提高,动脉粥样硬化(atheroslerosis,AS)相关疾病在老年人群中发病率逐年增高。动脉粥样硬化是一种退行性病变,其相关疾病随年龄增长而逐年增高。颈部动脉超声作为一种无创的、快捷、准确的检查手段,一直在血管疾病的诊断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可以直观的显示动脉内中膜厚度(intima-media thickness, IMT)及动脉斑块,但是对于高频超声检测锁骨下动脉的显示一直并不满意,尤其是左侧锁骨下动脉的起始处,显示率极低。本文分析了85例应用经阴道探头检查双侧锁骨下动脉的显示率,探讨其应用价值。

  • 强化治疗对2型糖尿病患者动脉内中膜厚度及其危险因素的影响

    作者:那娜;王奇金;黄勤;丁长花;冯正康;吴鸿;李慧;鲁瑾;徐茂锦;邹大进

    目的 评估强化控制血糖、血压、血脂对于新诊断2型糖尿病患者的颈、股动脉内中膜厚度(IMT)、血清晚期糖基化终末产物(AGE)及其可溶性受体(sRAGE)水平的影响.方法跟踪随访132例新诊断2型糖尿病患者5年,分3组:强化血糖、血压控制组(20例),强化血糖、血压、血脂控制组(80例),常规治疗组(32例).记录颈、股动脉IMT及其他相关指标水平变化情况,测定实验终点各组血清AGE和sRAGE水平.结果长期强化治疗较常规治疗,可明显减少颈、股动脉IMT增厚,同时可有效抑制血清中AGE的蓄积(P=0.009).经多元回归分析提示AGE为股动脉IMT的独立危险因素.sRAGE与研究终点HbA1C水平的比值,与5年间HbA1C的均数及波动情况呈负相关(P<0.05).结论长期强化治疗较常规治疗可明显减少2型糖尿病患者颈、股动脉IMT增厚,同时可减少AGE在其体内的累积.

  • 2型糖尿病血清淀粉样蛋白A水平与颈总动脉内中膜厚度相关

    作者:杨郁;杜建玲;张秀娟;白然;巴颖;邢倩;孙丽鹏;孙国华;李昌臣

    169 例短病程2型糖尿病患者,根据大动脉内中膜厚度(IMT)分为动脉粥样硬化(AS)组和非AS组,测定血清淀粉样蛋白A(SAA)水平,结果显示2型糖尿病组SAA水平较对照组高,AS组高于非AS组,并与年龄、体重指数、腰臀比及颈总动脉IMT呈正相关;年龄、C反应蛋白及SAA是影响颈总动脉IMT的相关因素.

  • 2型糖尿病动脉内中膜厚度的变化

    作者:陈玲;高平;孙慧芳;沈莹;陆雷群;郁忠勤;王宇森

    目的 以动脉内中膜厚度(IMT)作为早期动脉硬化指标,观察2型糖尿病患者的IMT变化及其与代谢指标的相关性.方法 收集2型糖尿病患者160例作为糖尿病组,其中糖化血红蛋白(HbA1c)<7.0%作为控制良好亚组(37例),HbA1c>7.0%作为控制不良亚组(123例).另选择糖耐量正常的健康者作为正常对照组(38名).采用高分辨彩色多普勒超声仪测定颈总动脉(CCA)、颈内动脉(ICA)和股动脉(FA)的IMT.结果 糖尿病组的CCA-IMT、ICA-IMT、FA-IMT均显著厚于正常对照组(P值分别<0.05、0.01);且控制不良亚组均显著厚于控制良好亚组(P值均<0.05),经年龄校正后差异仍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糖尿病组中,CCA-IMT、ICA-IMT及FA-IMT与年龄、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bA1c均呈正相关(P值均<0.05).结论 2型糖尿病患者较糖耐量正常人群CCA,ICA、FA的IMT明显增厚,动脉硬化较严重,调控血糖、血脂有助于减轻IMT增厚,减少心脑血管并发症.

  • 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对2型糖尿病血管损伤的影响

    作者:陆雷群;陈玲;孙慧芳;郁忠勤;王宇森

    近年来,同型半胱氨酸(t-Hcy)对血管的损伤已受到国内、外学者的高度关注,被认为是心脑血管的独立危险因子[1].本研究观察不同t-Hcy水平的2型糖尿病患者,分别比较其胫后和足背动脉内中膜厚度(IMT)及24 h尿微量白蛋白排泄率(UAER),从而分析血浆t-Hcy水平对大血管及微血管损伤的影响.

  • 超声在外周大动脉粥样硬化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中的应用

    作者:杨斌;赵宝珍

    外周大动脉粥样硬化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存在一定的联系.应用超声检查外周大动脉,如颈部血管和股动脉等,寻找动脉粥样硬化超声诊断的功能和结构改变指标,用于帮助诊断冠状动脉粥样硬化.

  • 补阳还五汤对脑梗死恢复期患者的疗效观察

    作者:王成;裘昊;袁明;钟的灵;苏小玲

    脑梗死恢复期是指病发2周后至1个月内,是康复的佳时期,如果治疗方案得当,症状会得以缓解,致残率和复发率均可降低[1]。脑梗死属于中医“中风”范畴,文献报道缺血性脑卒中恢复期临床用药以活血化瘀为主,少有针对本虚之证施治。补阳还五汤为气虚血瘀所致中风的传统方,本文对脑梗死恢复期患者采用补阳还五汤,通过动脉内中膜厚度(IMT)、粥样斑块、血液流变学、纤溶系统的变化观察,评价其疗效。

  • 辛伐他汀对颈动脉内中膜厚度及CRP的影响

    作者:徐爱建;陈建平;何洪强

    他汀类药物可以有效降低总胆固醇(TC)、甘油三脂(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在一定程度上升高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近期研究又发现,他汀类药物治疗的临床作用远远超出调脂作用,其非涮脂机制已渐引起临床重视,特别是改善血管内皮功能、抗炎、抑制平滑肌细胞增生、保持粥样斑块的稳定性、抑制血小板聚集和血栓形成[1].本文旨在通过对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与炎症反应标志物C-反应蛋白(CRP)的观察,评价他汀类药物的非调脂作用.

  • 大剂量阿托伐他汀对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炎症因子水平及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的影响

    作者:杨华清

    目的:观察大剂量阿托伐他汀( ATO)对急性脑梗死( ACI)患者血清炎症因子及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的影响。方法124例ACI患者,根据颈动脉超声检查结果分为易损斑块组62例,稳定斑块组62例。将两组患者分别随机抽出31例患者,给予小剂量ATO(10 mg/d)治疗,各组剩余31例患者给予大剂量ATO(40 mg/d)治疗。对比各组治疗前后患者血清炎症因子[人可溶性CD40配体( sCD40 L)、溶性细胞间黏附分子1(sICAM-1)、可溶性血管细胞黏附分子1(VCAM-1)以及基质金属蛋白酶3(MMP-3)]水平及颈动脉内中膜厚度( IMT)变化。结果不同剂量ATO治疗后sCD40 L、sICAM-1、SVCAM-1、MMP-3水平及IMT值均较治疗前低,且易损斑块组及稳定斑块组大剂量治疗的患者较小剂量均低( P均<0.05)。大小剂量ATO治疗出现不良反应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大剂量ATO治疗ACI可以降低患者血清炎症因子水平,增加斑块的稳定性。

28 条记录 1/2 页 « 12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