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短期胰岛素强化治疗对新诊断2型糖尿病患者不同时相胰岛素分泌的影响

    作者:罗国春;梁真;呼庆红;陈楠;李明政;阎德文;陈淑娟;李海燕

    目的 应用高葡萄糖钳夹技术评估短期胰岛素强化治疗对新诊断的2型糖尿病(T2DM)患者胰岛素分泌时相的影响.方法 对12例正常人及6例新诊断糖尿病患者行高葡萄糖钳夹试验评价胰岛β细胞功能.6例糖尿病患者进行2周胰岛素强化治疗后重复高葡萄糖钳夹试验.结果 正常组第一时相胰岛素分泌(1PH)257±36 mU/L,第二时相胰岛素分泌(2PH)63±5mU/L,大胰岛素分泌80±6 mU/L.糖尿病组治疗前胰岛素分泌分别为95±19 mU/L、34±9mU/L、39±12 mU/L显著低于正常组(P均<0.01).糖尿病组治疗后与治疗前相比,1PH显著改善(135±27 vs 95±19 mU/L,P=0.01),2PH及大胰岛素分泌量轻度改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40±9 mU/L vs 34±9 mU/L,P=0.09 ;46±11 mU/L vs 39±12 mU/L,P=0.08).结论 对新诊断的T2DM患者2周胰岛素强化治疗能够明显改善胰岛素1PH分泌,并对2PH分泌及大分泌可能也有改善作用.

  • 两步法高胰岛素-正常葡萄糖钳夹技术的建立

    作者:罗四川;李启富;黄健康;汪志红;刘秀容;张素华;舒昌达

    目的建立两步法高胰岛素-正常葡萄糖钳夹技术.方法应用两步法高胰岛素-正常葡萄糖钳夹术(第一阶段胰岛素输注速率为30 mU·m-2·min-1,第二阶段为120 mU·m-2·min-1),评估10名健康女性志愿者的胰岛素敏感性,同时监测钳夹试验过程中循环血内源性升糖激素(胰高血糖素、皮质醇、生长激素)和游离脂肪酸(FFA)浓度变化.结果(1)两步法高胰岛素-正常葡萄糖钳夹术第一阶段(60~90 min)和第二阶段(150~180 min)稳态血胰岛素分别维持在(46±7)mU/L和(218±27)mU/L,稳态葡萄糖利用率分别为(7.2±1.4)mg·kg-1·min-1和(13.1±1.2)mg·kg-1·min-1;(2)钳夹试验过程中,血清胰高血糖素、皮质醇和FFA水平较基础值均有显著下降,而生长激素和C肽水平无明显改变.结论成功建立了两步法高胰岛素-正常葡萄糖钳夹术;钳夹试验过程中高浓度的胰岛素抑制了胰高血糖素、皮质醇的分泌,并减少脂肪分解.

  • 高葡萄糖钳夹技术的建立

    作者:朱敏;贾伟平;包玉倩;陆俊茜;项坤三

    目的在国内建立检测胰岛素(Ins)分泌功能的精确方法:高葡萄糖钳制技术. 方法对25名居住上海地区的正常中国人(男16名,女9名)进行高葡萄糖钳夹实验.空腹平卧后两侧上肢静脉埋管.一侧持续输注20%葡萄糖溶液,通过负反馈调节机制使血糖始终维持在较基础血糖升高7.9 mmol/L的水平.另一侧静脉定时取血测定Ins水平,以获得双相Ins分泌值,评价胰岛β细胞功能. 结果 (1)受试者血浆葡萄糖浓度在钳夹开始后的指定时间内(14 min)能达到实验所要求的高糖平台[(12.86±0.11) mmol/L],并能维持此水平至实验结束;(2)在维持高糖平台期间,每5 min检测的血糖变异系数为4.2%;(3)可观察到持续高糖水平下双相Ins的分泌形态,第一时相Ins分泌为 (247.8±23.5)mU/L,第二时相为(72.8±6.1)mU/L.(4)高糖钳夹可同时获得个体的Ins敏感性(ISI) 19.9±2.4,但较正糖钳夹值为高. 结论 (1)成功建立了高葡萄糖钳夹技术,评价了正常个体的双相Ins分泌及大Ins分泌.(2) 高葡萄糖钳夹能同时了解机体的胰岛素抵抗(IR)情况,反映不同人群ISI的差异.

  • 西洛他唑对OLETF大鼠胰岛素敏感性的影响

    作者:陈晓平;丁世英;陈跃腾;申竹芳;李光伟

    目的探讨西洛他唑对自发2型糖尿病的动物模型OLETF大鼠胰岛素敏感性的影响. 方法将雄性OLETF大鼠在32周龄时根据体重及胰岛素耐量试验中50 min血糖下降百分率随机分成三组:正常喂养组,罗格列酮治疗组及西洛他唑治疗组,每组7只鼠.测给药29 d后的血脂水平;给药38 d后测空腹血糖,以正常血糖高胰岛素钳夹技术对以上各组进行胰岛素敏感性评价. 结果西洛他唑组血甘油三酯水平(1.95±0.19 mmol/L)较对照组(3.11±0.32 mmol/L)降低(P<0.01);胆固醇(1.32±0.17 mmol/L)较对照组(2.26±0.17 mmol/L)降低(P<0.01); 游离脂肪酸(0.46±0.11 mmol/L) 较对照组 (1.53±0.35 mmol/L)降低(P<0.05);葡萄糖输注速率(11.04±1.12 mg*kg-1*min-1)较对照组(7.33±1.12 mg*kg-1*min-1)增加(P<0.01); 空腹血糖(6.1±0.7 mmol/L)较对照组(7.87±1.23 mmol/L)有所下降,但差异无显著意义(P>0.05). 结论西洛他唑能改善OLETF大鼠的胰岛素敏感性.

  • 用葡萄糖钳夹技术评价各种简易胰岛素抵抗指数计算公式

    作者:厉平;李玲;刘聪;王艳军;吴波;岳桂英

    目的 探讨以金标准正糖钳夹技术评价各种简易胰岛素抵抗指数计算公式的准确性.方法 选取糖耐量正常(NGT)者14例,IGT者23例,T2DM者8例,以钳夹技术及各简易胰岛素抵抗指数计算公式(1/FIns,FPG/FIns,HOMA-IR,IAI,QUICKI)测定IR程度,以钳夹技术试验结果葡萄糖输注速率(GIR)为评价标准,对各个指数进行评价.结果 QUICKI、IAI、HOMA-IR、Fins在NGT组和IGT组中与GIR显著相关,在T2DM组不相关.与GIR的相关程度以QUICKI、IAI强、HOMA-IR及1/Fins次之.FPG/FIns与GIR无明显相关.结论 在NGT和IGT人群中,QUICKI、IAI、 HOMA-IR和1/FIns能够比较准确地评估IR程度;但在Ins分泌严重缺陷的T2DM人群中,应用则受到限制.

  • 用高胰岛素-正葡萄糖钳夹实验探讨增龄对Wistar大鼠胰岛素敏感性的影响

    作者:杜英臻;谷昭艳;李春霖;刘瑜;马丽超;龚艳平;田慧

    目的 探讨增龄对Wistar大鼠体重、空腹血糖、空腹胰岛素、空腹游离脂肪酸(FFA)水平及胰岛素敏感性的影响.方法 将雄性Wistar大鼠45只分为4月龄组、14月龄组和24月龄组,每组15只,行高胰岛素-正葡萄糖钳夹实验,观察空腹血糖、空腹胰岛素、血清FFA和胰岛素敏感性的变化.结果 3组大鼠的体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与4月龄组比较,14月龄组和24月龄组大鼠空腹胰岛素、胰岛素抵抗指数明显升高(P<0.01),24月龄组大鼠血清FFA明显高于4月龄组(P<0.01);与4月龄组比较,14月龄组和24月龄组大鼠稳态葡萄糖输注速率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显示,增龄与胰岛素敏感性呈负相关.结论 随着年龄的增加,大鼠空腹血糖无明显差异,空腹胰岛素和FFA均明显增加,胰岛素的敏感性降低,胰岛素抵抗加重.脂肪、肌肉和肝脏可能参与了增龄介导的胰岛素抵抗.

  • 胰岛素肠溶胶丸人体药代动力学、药效动力学及生物利用度研究

    作者:赵维纲;王妲;孙琦;董亚秀

    目的 以正规胰岛素皮下注射制剂为参比,进行胰岛素肠溶胶丸人体药代动力学、药效动力学及相对生物利用度研究.方法 20例健康受试者,男14例,女6例,年龄21~41(28.6±5.2)岁,BMI 18.0~22.0(21.2±1.1)kg/m2,在正常血糖葡萄糖钳夹技术平台上,按随机顺序分别接受受试制剂(50 IU)和参比制剂(15 IU)两次试验.每个试验日经2 h平衡后给药,采29个时点血样测血清胰岛素水平,同时记录12 h中每5分钟的葡萄糖输注率,以计算药代动力学和药效动力学参数.结果 受试制剂与参比制剂的血药浓度峰值分别为(22.1±8.0)mIU/L和(118.6±25.2)mIU/L,达峰时间分别为(255.8±142.2)min和(115.5±43.4)min.葡萄糖处置率峰值(GIRmax)分别为(3.56±0.85)mg·kg-1·min-1和(4.87±1.26)mg·kg-1·min-1,GIRmax达峰时间分别为(166.3±75.9)min和(148.0±40.8)min.受试制剂相对生物利用度为(7.42±3.25)%,相对有效性为(24.78±0.08)%.结论 胰岛素肠溶胶丸可经胃肠道吸收入血,相对生物利用度与相对有效性差别大,充分体现了口服胰岛素制剂模拟内源胰岛素分泌生理过程所带来的益处.其药代、药效特点为进一步临床研究提供可靠的依据.

  • 空腹血糖水平与胰岛素抵抗的关系

    作者:李玲;王贵新;厉平;尚小静;刘聪;王艳军;岳桂英

    目的探讨美国糖尿病协会2003年修订的空腹血糖受损(IFG)下限新切点(5.6 mmol/L)划分出的中国血糖调节异常(IGR)者是否存在胰岛素抵抗.方法选取糖调节正常者(NGR)9例;以新标准划分的单纯IFG者9例;空腹及糖负荷后血糖均异常的糖调节受损者共20 例,其中以新空腹血糖(FPG)切点划分的新联合糖耐量低减(IGT)者10例;以旧FPG切点划分的旧联合IGT者10例;2型糖尿病患者10例.以高胰岛素正葡萄糖钳夹技术测定受试对象的胰岛素敏感性,以静脉葡萄糖耐量试验评估其胰岛β细胞分泌功能.结果 (1)新单纯IFG组、新联合IGT组和旧联合IGT组的葡萄糖输注率(GIR)[分别为(7.2±0.8、7.0±1.5、4.8±0.4) mg·kg-1·min-1]明显低于NGR组[(10.3±0.9)mg·kg-1·min-1, P值均<0.05];旧IGT组和DM 组[(5.6±1.0 )mg·kg-1·min-1]处于相近水平.(2)空腹胰岛素水平在所有IGR组均升高,在DM组下降.(3)新IFG组的胰岛素一、二相分泌量和NGR组相似,但随糖代谢紊乱程度加重,胰岛素一相分泌量进行性下降,而二相分泌水平先逐渐升高,后有所降低.结论 (1)新空腹血糖切点划分出的中国IGR者已经出现胰岛素抵抗.(2)随糖代谢紊乱程度的加重,胰岛素分泌缺陷趋于明显.

  • 应用高葡萄糖钳夹技术评价糖耐量异常的Graves病患者胰岛β细胞功能及胰岛素抵抗

    作者:梁真;罗国春;呼庆红;李明政;陈楠;阎德文;柴杰;陈泽龙;李海燕;欧慧婷

    目的 应用高葡萄糖钳夹技术评价糖耐量异常(IGT)的Graves病(GD)患者胰岛β细胞功能及胰岛素抵抗.方法 筛选合并IGT的GD患者6例(均为初诊未治),应用高葡萄糖钳夹技术检测胰岛素分泌及胰岛素敏感性,并与正常对照组10例进行比较,所有研究对象均检测谷氨酸脱羧酶(GAD)抗体.结果 合并IGT的GD组与正常对照组比较,第一时相胰岛素分泌[(636.31±105.54)mIU/L比(233.56±21.33)mIU/L]、第二时相胰岛素分泌[(146.68±25.0)mIU/L比(67.06±6.23)mIU/L]、大胰岛素分泌量[(195.05±32.94)mIU/L比(87.64±9.78)mIU/L],胰岛素敏感性指数(11.52±1.90比21.72±3.2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所有研究对象GAD抗体检测均为阴性.结论 GAD抗体阴性的GD合并IGT患者胰岛素分泌呈亢进状态,胰岛素敏感性显著低于正常对照组.

  • 超声检测卵巢髓质面积与总面积的比值在多囊卵巢综合征诊断中的应用

    作者:丘彦;刘敬;周永芳;桂文武;刘淑文;王富兰;张洪英;马智

    目的探讨应用超声检测卵巢髓质面积(S)、总面积(A),计算S/A比值诊断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的价值.方法对58例PCOS不孕患者(PCOS组)和60例有正常排卵的不孕患者(对照组)行阴道B超检测卵巢S、A,计算S/A比值;测定黄体生成素(LH)、卵泡刺激素(FSH)及睾酮水平,计算LH/ FSH比值.并对PCOS组中32例患者行高胰岛素正葡萄糖钳夹试验(HGCT). 结果 PCOS组患者S 、A及S/A比值分别为(1.8±0.6)cm2、(5.0±1.6)cm2及0.37±0.09;对照组分别为(1.2±0.6)cm2、(4.4±1.4)cm2及0.27±0.06.PCOS组S明显高于对照组( P <0.01).LH、FSH、LH/ FSH比值及睾酮水平,PCOS组患者分别为(8±4)U/L、(5±3)U/L、2.0±1.2及(3.7±0.3)nmol/L;对照组分别为(6±4)U/L、(5±4)U/L、1.6±0.7及(2.2±0.5)nmol/L.PCOS组32例患者行 HGCT的结果表明,葡萄糖输注率低于正常参考值,与S、S/A比值呈明显的负相关关系. 结论 S/A比值、S可作为辅助诊断PCOS的指标.

  • 葡萄糖钳夹技术在糖耐量低减中的应用

    作者:杨光;李春霖

    糖耐量低减(IGT)是介于正常与糖尿病之间的中间状态,目前认为胰岛素抵抗和β细胞功能缺陷是发生IGT的主要原因,国际上公认的评估胰岛素敏感性和β细胞功能的"金标准"为葡萄糖钳夹技术,笔者综述了葡萄糖钳夹技术在糖耐量低减中的应用.

  • 高胰岛素-正葡萄糖钳夹技术在不同人群中的建立条件比较

    作者:杨光;李春霖;田慧;程时武;李一君;程晓玲;方福生

    目的 比较高胰岛素-正常葡萄糖钳夹技术在正常糖代谢(NGT)、正常血糖高胰岛素血症( HINS)和糖耐量低减(IGT)3组不同糖代谢人群中建立条件的差异.方法 应用高胰岛素-正常葡萄糖钳夹技术对10名NGT、11例HINS及10例IGT进行方法学研究,通过方差分析比较在3组人群中建立该技术的条件差异,用逐步回归分析探讨导致这种差异的影响因素.结果 钳夹试验开始后,三组峰值和稳态期胰岛素浓度均> 100 mU/L,稳态时期血糖变异系数均<5%,且内源性胰岛素和肝糖输出得到完全抑制.NGT组、HINS组和IGT组的稳态时期平均葡萄糖输注率(M值)分别为(11.6±1.7)、(6.1±1.9)和(6.0±1.5) mg· kg-1·min-1.钳夹过程中,峰值及稳态期胰岛素浓度在IGT组和HINS组均显著高于NGT组,而HINS组和IGT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34、0.11).影响峰值胰岛素浓度的独立危险因素为腰臀比,影响稳态时期胰岛素浓度的独立危险因素为胰岛素代谢清除率和体质指数,但M值并不受峰值和稳态时期胰岛素浓度的影响.结论 在高胰岛素正葡萄糖钳夹实验建立过程中,NGT、HINS、IGT的峰值及稳态时期体内胰岛素水平存在差异,但并不影响M值对胰岛素抵抗水平的评估.

  • 血清脂联素浓度与体脂分布及葡萄糖钳夹试验中胰岛素敏感性的关系

    作者:陈蕾;项坤三;贾伟平;陆俊茜;包玉倩;陆惠娟

    目的探讨血清脂联素浓度与体脂分布及组织胰岛素敏感性的关系.方法对44例上海地区正常糖耐量中国人,其中正常体重组(体重指数<25 kg/m2)12例、超重组(25 kg/m2≤体重指数<30 kg/m2)19例及肥胖组(体重指数≥30 kg/m2)13例进行扩展高胰岛素-正葡萄糖钳夹试验,以钳夹稳态期的胰岛素介导的葡萄糖利用率(Rd)来判定周围组织的胰岛素敏感性.同时测定总体脂[体重指数、体脂百分比(FAT%)、身体脂肪块重量(FM)]、局部体脂[腰围、臀围、腰臀比、腹部皮下脂肪面积(SA)、腹腔内脂肪面积(VA)和股部皮下脂肪面积(FA)],并应用放射免疫法测定空腹血清脂联素浓度.结果 (1)在校正年龄、性别后,超重组及肥胖组的血清脂联素浓度(8.7 mg/L±4.8 mg/L及6.7 mg/L±0.8 mg/L)均低于正常体重组(15.7 mg/L±1.8 mg/L,均P<0.01);(2)血清脂联素浓度与体重指数、腰围、腰臀比、FAT%、FM、VA均呈负相关,但与腰围、VA的相关性强(r值分别为-0.46和-0.53,均P<0.01);(3)血清脂联素浓度与Rd(r=0.52,P<0.01)及糖原合成率(r=0.36,P<0.05)呈正相关,而与游离脂肪酸浓度呈负相关(r=-0.41,P<0.05);(4)多元逐步回归分析表明,血清脂联素浓度是除性别、体重指数、腰臀比或VA、SA以外,对Rd的独立影响因素,其贡献值分别为3.52%和4.84%(均P<0.05).结论 (1)血清脂联素浓度降低与总体脂增加,尤其是腹腔内体脂增加关系为密切;(2)血清脂联素浓度是独立于体脂因素之外的影响胰岛素敏感性的因素之一.

  • 应用高葡萄糖钳夹技术检测肥胖伴糖耐量异常者胰岛β细胞的功能变化

    作者:包玉倩;贾伟平;朱敏;陆俊茜;陈蕾;项坤三

    目的应用高葡萄糖钳夹技术探讨糖耐量异常(IGT)及糖尿病(DM)个体胰岛素分泌功能的改变,以及与超重/肥胖(OW/OB)的关系.方法根据糖耐量情况将上海地区64例受试者分为正常糖耐量(NGT)组、IGT组及DM组;再以体重指数25 kg/m2为切割点,把不同糖耐量的受试者分成6个组:正常体重(NW)NGT(NW-NGT)组、NW-IGT组、NW-DM组、OW/OB-NGT组、OW/OB-IGT组、及OW/OB-DM组.应用高葡萄糖钳夹技术研究IGT及DM个体各时相胰岛素分泌指数.结果 (1)IGT及DM个体胰岛素分泌形态的变化表现:第一时相胰岛素分泌进行性降低(IGT 186 mU/L±38 mU/L,DM 71 mU/L±10 mU/L,P<0.05);第二时相胰岛素分泌明显减退(IGT 70 mU/L±14 mU/L,DM 32 mU/L±4 mU/L,P<0.05).(2)NW-IGT及NW-DM者,第一时相 (NW-IGT 164 mU/L±47 mU/L, NW-DM 61 mU/L±17 mU/L)、第二时相(NW-IGT 44 mU/L±18 mU/L,NW-DM 26 mU/L±5 mU/L)及大胰岛素分泌功能(NW-IGT 53 mU/L±21 mU/L,NW-DM 34 mU/L±6 mU/L)均显著减退(P<0.05).(3)单纯OW/OB个体第一、第二时相胰岛素分泌指数及大胰岛素分泌量显著高于NW-NGT者(分别为546 mU/L±62 mU/L、138 mU/L±18 mU/L、163 mU/L±24 mU/L,P<0.05),OW/OB-IGT或OW/OB-DM时,第一时相胰岛素分泌却均较单纯OW/OB者减少(OW/OB-IGT 200 mU/L±47 mU/L,OW/OB-DM 82 mU/L±9 mU/L, P<0.05).结论 (1)NW-IGT及NW-DM个体第一时相、第二时相及大胰岛素分泌均明显减少.(2)OW/OB-IGT者,糖刺激的胰岛素呈高分泌状态,一旦出现IGT或DM,第一时相胰岛素分泌则明显降低.

  • 多囊卵巢综合征胰岛素抵抗新进展

    作者:沈文娟;匡洪影;张跃辉

    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是一种常见的影响育龄期女性生殖和内分泌功能的特殊疾病,其临床表现异质性,以慢性无排卵、卵巢多囊样改变、高雄激素血症为主要临床表现.胰岛素抵抗是其发生、发展的重要病理生理机制之一,也是导致高雄激素血症和卵巢功能改变的重要原因.近年来,PCOS患者胰岛素抵抗的分子机制得到深入研究,为临床治疗提供了理论依据.综述PCOS胰岛素抵抗的分子机制研究和药物治疗进展.

  • 血清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浓度与葡萄糖钳夹试验中胰岛素敏感性的关系

    作者:李佳;姜鲜;陈秋

    目的 评价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MCP-1)与正常糖耐量者、2型糖尿病患者葡萄糖钳夹试验中胰岛素敏感性的关系.方法 分别对15例正常糖耐量者和20例2型糖尿病患者进行高胰岛素-正葡萄糖钳夹试验,以钳夹稳态期胰岛素介导的葡萄糖利用率(Rd)来判定周围组织胰岛素敏感性.同时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ELISA)法测定血清MCP-1水平,并测定其他临床指标,分析各指标之间的相关性及与胰岛素敏感性的关系.结果 与正常糖耐量者相比,2型糖尿痛患者外周血MCP-1水平明显升高(P<0.01),Rd值明显降低(P<0.01),其中MCP-1(65.64±17.67)ng/L VS(144.39±61.63)ng/L,Rd(10.05±2.24)mg·kg-1·min-1 VS(6.33±2.41)mg·kg-1·min-1,两者呈负相关(P<001).Rd值、MCP-1均与体质量指数、腰围呈中度相关.偏相关分析和多元逐步回归分析显示,MCP-1是胰岛素敏感性的独立影响因素.结论 外周血MCP-1与胰岛素抵抗、2型糖尿病关系密切.既独立于体质量、腰围、血脂等因素影响胰岛素抵抗的发生,又与之紧密相关,促进胰岛素抵抗的进展.

  • Botnia葡萄糖钳夹技术的建立和临床评价

    作者:李佳;陈秋;徐玲

    目的 通过对糖耐量正常者建立Botnia葡萄糖钳夹技术(Botnia钳夹术),评价在一次试验中同时测定胰岛β细胞功能和胰岛素抵抗方法的临床价值.方法 选择60例糖耐量正常者,分为正常体质量组(30例)和肥胖组(30例),每组又按照钳夹术的不同分为正常Botnia钳夹组、正常正糖钳夹组、肥胖Botnia钳夹组和肥胖正糖钳夹组,各15例.正常Botnia钳夹组和肥胖Botnia钳夹组进行Botnia钳夹术,即将静脉注射葡萄糖耐量试验(IVGTT)与高胰岛素-正葡萄糖钳夹(正糖钳夹)试验联合,先进行IVGTT(0~60 min),随后进行正糖钳夹术(60~180 min);正常正糖钳夹组和肥胖正糖钳夹组进行正糖钳夹试验;对两种试验进行比较,评价Botnia钳夹术的价值.以正糖钳夹稳态期胰岛素介导的葡萄糖利用率(Rd)来判定周围组织胰岛素敏感性,以IVGTT测定的第一时相胰岛素分泌量(FPIR)与Rd值的乘积,即处置指数(DI)来判定β细胞功能.结果 正常Botnia钳夹组和正常正糖钳夹组受试者的Rd值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475);肥胖Botnia钳夹组和肥胖正糖钳夹组受检者的Rd值间差异亦无统计学意义(P=0.388);肥胖Botnia钳夹组受试者的Rd值显著低于正常Botnia钳夹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9).两组受试者的FPIR值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126),但对其用Rd校正之后,肥胖Botnia钳夹组受试者的DI值显著低于正常Botnia钳夹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5).结论 Botnia钳夹术中首先进行的IVGTT并不影响随后进行的正糖钳夹术,Botnia钳夹术能够实现在一次试验中同时测定胰岛β细胞功能和胰岛素抵抗.

  • 糖耐康对肥胖Zucker大鼠血糖的影响及其机制

    作者:郭翔宇;段颖;李娟娥;杨丽霞;黄链莎;王志程;王贺瑶;刘铜华

    目的:观察中药复方糖耐康对肥胖Zucker大鼠糖代谢和胰岛素抵抗的影响.方法:6周龄雄性肥胖Zucker大鼠12只,适应性喂养2周后,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糖耐康组(3.24 g/kg),所有大鼠给予高脂饲料喂养,疗程为4周.每周检测体质量和血糖;入组前和治疗14、28 d时行口服葡萄糖耐量实验(oral glucose tolerance test,OGTT)并检测空腹血清胰岛素水平;第28天时检测空腹血脂4项和血浆游离脂肪酸(free fatty acids,FFA)水平;第29天时进行高胰岛素正葡萄糖钳夹实验检测平均葡萄糖输注率(glucose infusion rate,GIR);实验结束后处死大鼠并取材,检测骨骼肌中蛋白激酶B(protein kinase B,PKB/Akt)、磷酸化蛋白激酶B(phospho-Akt, p-Akt/Thr308)、葡萄糖转运蛋白4(glucose transporter protein 4,GLUT4)的表达和脂肪组织GLUT4的蛋白表达.结果:与对照组相比,治疗4周后,糖耐康组血清胰岛素水平没有变化,餐后血糖和OGTT中120 min时的血糖水平均显著下降;糖耐康组高胰岛素正葡萄糖钳夹实验后GIR显著提高;糖耐康能显著增加骨骼肌Akt、p-Akt(Thr308)的蛋白表达,减少脂肪组织GLUT4的蛋白表达;糖耐康有降低体质量、血脂(三酰甘油、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和FFA含量的趋势,但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糖耐康可能是通过增加骨骼肌Akt和p-Akt(Thr308)的表达,增强GLUT4的葡萄糖转运能力来实现降低血糖,改善外周胰岛素抵抗的功效.

  • 养肝利胆颗粒对胆囊胆固醇结石豚鼠胰岛素抵抗的干预作用

    作者:方邦江;周爽;裴新军;黄金阳;陈宝瑾;耿赟;杨丽坤

    目的:观察养肝利胆颗粒对胆囊胆固醇结石豚鼠胰岛素抵抗的调节作用.方法:选用80只豚鼠,雌雄各半,随机分成正常对照组、模型组、中药治疗组和西药治疗组共4组.用高脂高胆固醇饲养法建立胆囊胆固醇结石豚鼠模型.正常对照组和模型组灌服生理盐水,中药治疗组灌服养肝利胆颗粒,西药组灌服熊去氧胆酸.造模第49天每组各取8只进行高胰岛素-正葡萄糖钳夹实验,于实验期间测定葡萄糖输注率.实验结束处死豚鼠取材,观察胆结石成石率.结果:经胆结石红外光谱定性分析,豚鼠胆囊结石均为胆固醇结石.模型组成石率为83.25%.高胰岛素-正葡萄糖钳夹实验中模型组豚鼠葡萄糖输注率较正常对照组明显降低.与模型组相比,养肝利胆组与熊去氧胆酸组葡萄糖输注率明显升高,且养肝利胆组升高更为明显.结论:养肝利胆颗粒可以明显升高葡萄糖输注率,改善胆囊胆固醇结石豚鼠的胰岛素抵抗程度.

  • 应用高葡萄糖钳夹技术评价高甘油三酯血症人群胰岛素分泌和胰岛素敏感性

    作者:梁真;程桦;李焱;黎锋;黄秀琼;聂佩珍;戚以勤

    目的评价高甘油三酯(甘油三酯≥2.3 mmol/L)、正常葡萄糖耐量人群的胰岛素分泌和胰岛素敏感性.方法筛选正常糖耐量的高甘油三酯血症患者12名(高甘油三酯组,HTG组)和性别、年龄、体重指数相匹配的正常糖耐量、正常血脂者12名(正常对照组,NC组),应用高葡萄糖钳夹技术评价胰岛β细胞功能及胰岛素敏感性. 结果 HTG组和NC组在钳夹过程中胰岛素呈双相分泌,第一时相胰岛素分泌均于4~6 min达到高峰,在10~30 min下降,之后随钳夹时间延长逐渐升高,稳态期(120~150 min)达到高.HTG组第一时相胰岛素分泌水平低于NC组[(224.7±133.2) mIU/L vs (252.6±108.9 )mIU/L,P=0.58],但差别无统计学意义;第二时相胰岛素分泌[(98.6±37.7) mIU/L vs (65.2±20.0 ) mIU/L, P<0.05]和大胰岛素分泌率[(135.1±45.2) mIU/L vs (84.5±29.8) mIU/L,P<0.01]均明显高于NC组,胰岛素敏感性指数则显著低于NC组[(9.89±4.05 vs 21.97±9.62,P<0.01).结论正常糖耐量的高甘油三酯血症人群中已经出现明显胰岛素抵抗和代偿性胰岛素分泌增加,高葡萄糖钳夹试验中胰岛素分泌曲线异常.

26 条记录 1/2 页 « 12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