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腕舟状骨骨折漏诊原因及对策分析

    作者:马国栋;李纪元;李建伟;荆华

    腕舟状骨骨折的早期诊断尤为重要,诊断延误、漏诊均可造成骨折延迟愈合、不愈合,缺血性坏死,可造成腕关节不稳,发生骨性关节炎,严重影响腕关节功能.

  • 正常男性腕关节主动极限位置稳定性分析

    作者:苏鸿博;刘德群;张文龙

    目的 通过测量正常腕关节主动极限位置下各主要腕骨间的夹角等参数,探讨腕关节不稳的因素,为其诊断及治疗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招募30名健康男性志愿者(双侧共60个腕关节)为正常组.将自2013-12-2015-01于本院就诊的腕关节外伤及疼痛史的30例设为患者组.正常组与患者组均采用标准X线摄片技术,于中立位、极限桡偏位、极限尺偏位摄正位X线片,计算腕高比;于中立位、极限掌屈位、极限背伸位摄侧位X线片,测量舟月角、头月角、桡月角,依据正常组数据计算出本研究的诊断标准,分析患者组数据.结果 所得正常范围:极限掌屈位:舟月角50.08°~75.04°,头月角0.39°~45.9°,桡月角25.72°~38.97°;极限背伸位:舟月角29.17°~43.31°,头月角-51.57°~-25.62°,桡月角-32.55°-12.81°;极限桡偏位腕高比0.481~0.584;极限尺偏位腕高比0.492~0.588.患者组加摄极限位X线片后,11例发现异常,其中2例桡月角异常,4例舟月角异常,3例头月角异常,2例腕高比异常.结论 极限位置时各参数均较中立位时发生显著变化,说明相应的腕骨间活动幅度较大,而相应的韧带随之处于张力状态;个别正常人的参数接近本研究所得正常范围的临界值,这类人群受轻微外伤后更容易发生腕关节不稳;对于功能位时症状阳性而X线片阴性的患者,需加摄极限位X线片,可提高腕骨间不稳定的诊断率.

  • 经舟骨月骨周围脱位诊治体会

    作者:兰荫梧;刘利;陈丙年;杨松涛

    经舟骨月骨周围脱位是临床上严重的腕关节损伤,对腕及手的功能影响极大,早期误诊率极高,给治疗带来更大的困难.晚期发生骨不连,骨坏死,腕关节不稳及创伤性关节炎等.自1989年以来,本文作者共收治经舟骨月骨周围脱位¨例,早期误诊及漏诊9例,占81.8%.现总结如下:

  • 腕关节不稳合并TFCC损伤患者早期MRI表现

    作者:王志利;徐丹凤;吉幸双;赵树军;刘兵

    目的 分析腕关节不稳合并三角纤维软骨复合体(TFCC)损伤患者早期磁共振成像(MRI)表现,为临床早期确诊及治疗提供客观的影像学依据.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至2017年1月哈励逊国际和平医院核磁共振室高年资医师诊断腕关节不稳合并TFCC损伤78例患者的影像资料,根据Palmer分型标准对其MRI表现进行归纳总结.结果 78例腕关节不稳合并TFCC损伤患者中,创伤性TFCC损伤患者58例(其中ⅠA 11例,ⅠB 27例,ⅠC 5例,ⅠD 15例),在压脂的质子密度加权成像(PD-FS)及3D薄层T2加权成像(T2-iso)冠状位薄层扫描序列上表现为三角纤维软骨盘(TFC)中心可出现裂隙状、线状或片状高信号,软骨面不光滑及撕裂,尺骨茎突连接部及桡骨乙状切迹连接部结构模糊,部分患者出现尺月韧带及尺三角韧带损伤,信号增高,远端桡尺关节积液.退行性TFCC损伤20例(其中ⅡA 5例,ⅡB 4例,ⅡC 3例,ⅡD 2例,ⅡE 6例),在PD-FS及T2-iso冠状位薄层扫描序列上表现为TFC形态变薄,结构模糊,软骨面不光滑,信号不均匀,可见混杂中高信号,邻近月骨、三角骨软骨变薄,内可见小片状水肿信号、囊变,月三角韧带结构模糊,桡尺关节积液.结论 MRI可精确显示腕关节不稳患者TFCC的精细解剖结构,其早期MRI影像表现对临床诊治具有重要价值.

  • 3.0T磁共振成像测量腕关节不稳患者近侧列腕骨间韧带损伤腕关节角的价值

    作者:王志利;徐丹凤;吉幸双;赵树军;刘兵

    目的 研究3.0T磁共振成像(MRI)测量腕关节不稳患者近侧列腕骨间韧带损伤腕关节角的价值.方法 选取2015年1月—2017年1月在哈励逊国际和平医院经关节镜检查并初步确诊为腕关节不稳患者120例作为观察组;同时招募同期健康成年志愿者30例作为对照组.对两组受检者行高场强3.0T MRI扫描,测量舟月及月三角韧带长度、韧带宽度、韧带厚度,舟月及月三角夹角(舟月角)、头骨与月三角夹角(头月角)、桡骨与月三角夹角(桡月角).观察并对比两组腕关节MRI检查中舟月及月三角韧带产生的信号强度.结果 观察组背侧部分、掌侧部分、近侧部分舟月及月三角韧带长度均长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背侧部分、掌侧部分、近侧部分舟月及月三角韧带宽度均大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背侧部分、掌侧部分、近侧部分舟月及月三角韧带厚度均大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舟月角、头月角及桡月角均大于对照组(P<0.05).对照组舟月及月三角韧带MRI信号强度为低信号,观察组舟月及月三角韧带MRI信号强度为高信号.结论 3.0T MRI对测量腕关节不稳患者近侧列腕骨间韧带损伤腕关节角具有非常好的临床价值,可有效测量不稳腕关节的MRI信号强度(舟月与月三角韧带)、舟月与月三角韧带大小、腕骨间及腕骨和桡骨的夹角等,能为手外科医师提供客观的治疗依据.

  • 月骨前脱位的诊治体会

    作者:刘锁林;龙树林

    月骨前脱位为临床上常见的腕骨脱位,早期易误诊,对腕及手的功能影响很大,处理不当,晚期易发生月骨坏死,腕关节不稳及创伤性关节炎等.作者自1988年以来治疗月骨前脱位15例,现总结如下.

  • 桡侧腕长伸肌腱加尺侧腕伸肌腱移位治疗桡尺远侧关节脱位

    作者:彭超

    2000年1月,我院收治1例左桡尺远侧关节陈旧性掌侧脱位,经用肌腱移位固定后疗效较好,报告如下。  患者 男,17岁,藏族,右利手。患者于7、8岁时有左腕部摔伤史,此后一直感到左前臂旋转时腕部出现弹响,但并无明显疼痛。3个月前在踢球时再次摔倒,左手掌撑地而跌倒,立即感到左腕部剧烈疼痛,但未进行医治。随后疼痛减轻,腕关节不活动即无疼痛,但在用手拿书、端碗吃饭1 ~ 3 min后,即感到腕部有隐痛,不能坚持拿书或端碗。用左手提15 kg重的水桶时立即感到腕部有撕裂样疼痛。局部检查:左腕关节无瘢痕,前臂在旋前位时无明显畸形及肿胀。在旋后20°~ 30°时出现绞锁,尺骨远端向掌侧隆起于皮下,并感到疼痛和出现绞锁不能再继续旋后。这时需要再作旋前活动后方可旋后,直到出现弹响时才能解除绞锁完成旋后动作,随即尺骨远端复位、畸形消失。尺骨茎突、桡尺远侧关节掌侧有局部压痛,腕关节旋转至中立位时,可扪及尺骨远端向掌侧脱位,松手后即可自行复位。在无绞锁时,患侧前臂旋前、旋后的活动度与对侧相比无明显差别。X线片示:尺骨茎突骨折端有分离移位。因未在应力位及脱位的绞锁位拍片,故未见桡尺远侧关节异常。尺桡骨远端骨骺未闭。未见腕骨关系紊乱,即无腕关节不稳征象。  手术方法:取左腕尺背侧“L"型切口,显露尺侧腕伸肌腱、尺骨远端。为防止损伤骨骺,在骺线上1 cm处由尺骨尺、掌侧向背侧钻孔,将尺侧腕伸肌腱纵行劈开,取其一半通过骨孔引向背侧。将桡侧腕长伸肌腱从止点处切断,通过皮下隧道与穿过骨孔的尺侧腕伸肌腱拉紧后作编织缝合,此时应检查桡尺远侧关节见无脱位即可。术毕用石膏托固定前臂于旋前位、腕关节于功能位。术后伤口Ⅰ期愈合,术后3周去除石膏托,在腕关节无应力下行功能训练。术后每个月随访1次,共观察4个月。以后1次随访结果为准,患者左腕部外形正常,前臂旋前正常,但旋后中度受限。旋转至中立位时推挤尺骨远端已无脱位现象发生,腕部无压痛,患手已能提15 kg的重量而无疼痛感。

  • 桡骨远端骨折与腕关节不稳的临床研究

    作者:冯米敬

    桡骨远端骨折是临床上常见的骨折之一,研究发现骨折后常可合并腕关节不稳.然而,在治疗中往往被临床医生所忽略,导致不同程度的腕关节功能障碍.现对124例采用不同方法治疗的桡骨远端骨折作临床随访,研究腕关节不稳于不同治疗前后的变化,以及对腕关节功能的影响.

  • 远侧桡尺关节脱位及诊治进展

    作者:沈华;侯明钟

    远侧桡尺关节(distal radioulnar joint DRUJ)脱位可引起腕部疼痛,腕部无力,前臂旋转运动受限,腕关节不稳,指伸肌腱断裂等障碍[1~3].近年来随着对DRUJ脱位认识的日益提高,它已成为腕部损伤的一个重要课题.本文就DRUJ的生物力学、损伤机制、诊断和治疗进展作一综述.

  • 3.0T MRI对腕骨间韧带损伤早期诊断的价值

    作者:王志利;徐丹凤;吉幸双;赵树军;刘兵

    [目的]探讨3.0T MRI对腕关节不稳患者近排腕骨间韧带损伤早期诊断及腕关节角测量的价值.[方法] 2015年1月~2017年1月于本院就诊并被临床医师初诊为腕关节不稳患者120例为试验组,招募志愿者30例健康成年人为对照组.对两组进行MRI诊断检查,分析比较两组舟月韧带(SLIL)、月三角韧带(LTIL)的MRI信号强度,SLIL和LTIL的直径及舟月骨角、腕骨角、桡月骨角.[结果]试验组腕关节SLIL和LTIL的MRI信号强度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的SLIL近侧部分直径[(7.40±1.31) mm vs (5.73±0.78) mm,P<0.05],LTIL近侧直径[(5.66±0.77) mm vs (4.93±1.09) mm,P<0.05]均大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此外,试验组舟月角[(88.75±11.50)°vs (57.65±8.42)°,P<0.05]、腕骨角[(143.12±6.74)°vs (137.59±7.31)°,P<0.05]和桡月角[(11.79±4.69)°vs (6.18±1.75)°,P<0.05]为均大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3.0 T MRI对腕关节不稳患者近侧列腕骨间韧带损伤的患者可进行早期诊断,本研究的测量结果可为临床医生提供参考价值.

  • 腕关节不稳的诊断与治疗

    作者:高聿同

    腕关节不稳一直是手外科研究重点课题。腕关节不稳出现在正常生理负荷下腕关节骨异常排列或异常负荷传递[1],发于外伤致腕骨骨折、腕韧带撕裂。如果不进行治疗,可以造成腕慢性疼痛、乏力和关节的退行性变。

  • 经舟状骨骨折背侧型月状骨周围脱位的诊疗体会

    作者:汤志刚;陆建阳

    经舟状骨骨折的背侧型月状骨周围脱位是一种少见的关节损伤.由于腕部解剖结构复杂,早期误诊、漏诊率较高,晚期易发生骨不连、骨坏死、腕关节不稳及创伤性关节炎等,造成腕及手部功能障碍.故早期的正确诊断是本病治疗的关键.我们于1998年7月~2005年7月共收治本病20例,疗效满意.现结合临床浅谈诊治体会如下.

  • 前臂旋后自动复位超肘石膏托固定治疗下尺桡关节背侧脱位

    作者:陈旭辉;王西迅;张生

    下尺桡关节脱位是一种骨科常见病,多见于背侧脱位,掌侧脱位少见.临床中常因认识不足或不够重视导致误诊失治,引起腕关节不稳,出现腕关节疼痛、功能受限.自2000~2004年,作者应用前臂旋后自动复位超肘石膏托固定治疗下尺桡关节背侧脱位85例,疗效满意.现总结分析如下.

  • 经舟骨骨折月骨周围腕骨背侧脱位诊治体会

    作者:张猛;张有臣

    经舟骨骨折月骨周围腕骨背侧脱位是腕部损伤中较为严重的一种,由于腕部解剖结构复杂,早期误诊率较高,晚期易发生骨不连、骨坏死、腕关节不稳及创伤性关节炎等,对腕及手部功能影响极大.作者自1997年以来,共收治本病15例,腕关节功能恢复满意.现总结报告如下.

  • 远侧桡尺关节不稳的临床研究进展

    作者:谢辉;胡勇;章伟文

    远侧桡尺关节(distal radioulnar joint DRUJ)不稳定如果治疗不当可引起腕部疼痛,腕部无力,前臂旋转运动受限,腕关节不稳,指伸肌腱断裂等障碍[1].近年来随着对DRUJ脱位认识的日益提高,它已成为腕部损伤的一个重要课题.

  • Colles骨折合并舟月骨分离的外固定方法

    作者:彭懿

    目的:讨论Colles骨折合并舟月骨分离的治疗方法.方法:对56例Colles骨折合并舟月骨分离的患者,采用适当延长对抗牵引时间,闭合手法复位,整复后中立位或轻度背伸位固定治疗.结果:经6~24个月的随访患者全部获得骨性愈合,根据腕关节运动功能综合评定,优32例,良18例,可6例,优良率89.28%.结论:舟、月骨分离是腕关节不稳定的主要因素.治疗首先要力争使骨折解剖复位.纠正腕关节的动力性不稳,同时要恢复舟月骨之间的解剖关系.

  • 舟骨-大多角骨-小多角骨融合术治疗腕关节不稳的临床疗效

    作者:苏杰鹏;袁婉华;郭伟峰

    目的:正确评估舟骨-大多角骨-小多角骨融合术治疗腕关节不稳的临床疗效,为治疗腕关节不稳手术选择提供依据.方法:选取腕关节不稳患者128例作为研究对象,将其分为融合组和置换组,分别进行舟骨-大多角骨-小多角骨融合术和腕关节置换术,通过对手术过程的时间和出血量以及术后愈合和功能恢复情况进行记录,对治疗腕关节不稳的手术方式进行评定.结果:舟骨-大多角骨-小多角骨融合术手术时间和出血量明显小于腕关节置换术,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愈合时间明显小于置换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功能恢复明显好于置换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舟骨-大多角骨-小多角骨融合术治疗腕关节不稳的临床疗效好,手术安全,愈合快,功能恢复良好.

  • 3.0T MRI在腕关节不稳患者近侧列腕骨间韧带损伤早期诊断中的应用

    作者:王志利;徐丹凤;吉幸双;赵树军;刘兵

    目的 研究3.0T MRI在腕关节不稳患者近侧列腕骨间韧带损伤早期诊断中的应用.方法 选取2015年1月-2017年1月在本院初诊腕关节不稳患者120例为实验组,另招募本院30例健康体检的成年志愿者为对照组,均行高场强3.0T MRI扫描,对扫描结果进行比较.结果 ①观察组与对照组受检腕关节的舟月韧带、月三角韧带MRI信号强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②实验组与对照组进行可重复性测量的误差比较,观察组与对照组个体间的误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③观察组与对照组的腕骨体积测量结果比较,观察组测量体积与对照组无差异(P >0.05);④观察组与对照组各位置间舟月骨的间距动态MRI变化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 对腕关节进行冠状位、矢状位及轴位多方位扫描,能观察患者腕关节内韧带损伤情况并作出早期诊断,为手外科医生采取治疗措施提供重要依据.

  • 三种方法治疗桡骨远端骨折后对腕关节不稳转归的影响

    作者:罗群强;莫雄革;周传晓;班华登;马爱国

    目的:分析3种不同治疗方法对桡骨远端骨折治疗后腕关节不稳转归的影响.方法:回顾1 86例桡骨远端骨折治疗经过,分别对采用石膏固定、外固定支架和桡骨远端钢板固定3种方法对桡骨远端骨折治疗前、治疗后、随访时腕关节不稳转归情况进行分析.结果:186例桡骨远端骨折采用3种不同方法治疗,治疗前腕关节不稳发生率为58.1%,治疗后石膏固定治疗组不稳发生率为21.1%,外固定支架组为21.9%,桡骨远端钢板固定组为28.3%,总发生率为23.1%.3组发生率比较无差异,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时自行纠正3例,新增8例.治疗后腕关节功能优良率石膏固定组为81.6%,外固定支架组为84.4%,桡骨远端钢板固定组为78.3%,3组腕关节功能优良率比较无差异,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桡骨远端骨折后多可导致腕关节不稳,3种治疗方法均可对其进行矫正,对腕关节不稳的转归无明显影响.

  • 复合型腕关节不稳的影像学表现及临床应用

    作者:陈育锋;寿奎水;郑大伟

    目的分析复合型腕关节不稳的影像学表现,提高对本病的诊断水平。方法对2009年2月~2014年12月共58例复合型腕关节不稳患者X线平片与螺旋CT薄层扫描和多平面重组(MRP)图像进行回顾型分析。结果本组58例复合型腕关节不稳中,月骨周围脱位背侧脱位47例,月骨周围脱位掌侧脱位9例,小弧区损伤(单纯型月骨周围脱位)3例,大弧区损伤55例,其中经舟状骨月骨周围脱位27例,经舟状骨-三角骨月骨周围脱位15例,经三角骨月骨周围脱位5例,经茎突-舟状骨月骨周围腕骨脱位4例,经茎突月骨周围脱位3例,经钩状骨月骨周围脱位1例,X片诊断正确49例,漏诊9例,漏诊率15.5%。CT薄层扫描与多平面重组(MRP)全部正确诊断。结论掌握腕关节的正常解剖结构及复合型腕关节不稳的损伤机制及影像学表现,是避免漏诊、误诊的关键。

28 条记录 1/2 页 « 12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