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颅-面联合进路治疗前颅底区肿瘤的护理

    作者:王静;杨智容;谢小清;蒋艳华;郭蕾

    目的 总结颅-面联合手术的护理经验,以求提高手术成功率,减少并发症,达到佳护理效果.方法 对26例实施颅-面联合手术的病人进行全面分析,总结其术前、术后护理经验.结果 26例病人经过术前、术后的精心护理,均痊愈出院,无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 颅-面联合进路术式涉及多学科领域其临床护理特征是多学科的综合护理.

  • 前颅底额眶筛区肿瘤经扩大鼻外进路手术护理

    作者:魏玉丽;孙慧如;董明敏

    目的:探讨前颅底额眶筛区肿瘤经扩大鼻外额筛窦进路手术病人的护理.方法:充分做好术前准备,术后给予卧位、饮食的干预和口、眼、伤口的护理,加强并发症的观察和护理,重视心理疏导和健康教育.结果:28例患者均彻底切除了肿瘤,无手术死亡及严重颅脑并发症,术后无脑脊液鼻漏发生,1例于术后半年因放射治疗后组织脱落坏死出现脑脊液鼻漏,无1例护理并发症.结论:前颅底额眶筛区肿瘤范围广,手术创伤大,手术方法对提高患者生存率、减少并发症固然重要,精心的观察和恰当的护理也是必不可少的.

  • 前颅底重建九例体会

    作者:陆治强;覃礼忠;张群;钱良涛;吴伟;杨华

    国内关于前颅底重建的文献内容较多,主要包括疾病种类、明确的诊断、手术方式、手术时机、重建材料的选择、重建的目的及意义等。外伤、颅内外沟通性肿瘤及前颅底肿瘤手术治疗常造成前颅底结构破坏,导致颅腔与鼻腔鼻窦及口咽部之间屏障及正常解剖破坏,出现脑脊液漏及脑膜炎的发生,颅内容物疝出,增加了手术致残率。
      一、资料与方法
      1.一般资料:本组病例来源于我院2008年1月至2012年8月住院患者,其中,男6例,女3例,年龄15岁~65岁,平均34岁,外伤6例,颅内外沟通性肿瘤1例,嗅沟脑膜瘤2例,6例外伤均为前额撞击伤,其中车祸伤4例,高处坠落伤2例,颅内外沟通性肿瘤术前即有脑脊液漏,2例嗅沟脑膜瘤术中损伤了额窦及筛窦,同时伴硬脑膜缺损。脑脊液漏诊断方法:(1)明确的头部外伤史,有清亮液体间断地从鼻腔流出;(2)鼻腔流出液体生化检查符合脑脊液;(3)头颅CT颅底薄层扫描重建发现前颅底多发骨折或缺损,可伴有硬脑膜突入副鼻窦或副鼻窦积液;(4)头颅CT及MRI明确诊断为颅内外沟通性肿瘤及前颅底肿瘤。外伤患者确诊脑脊液漏后均接受保守治疗,时间26~58 d,平均36 d,保守治疗措施包括绝对卧床、腰大池持续外引流,引流时间平均14 d,脑脊液鼻漏至手术时间4~8周,平均42 d。

  • 嗅沟脑膜瘤全切除后颅底重建

    作者:刘玉光;刘猛;陈昱;李峰;朱树干;吴承远

    嗅沟脑膜瘤是常见前颅底肿瘤,占颅内脑膜瘤的2%~18%[1-5].由于对侧嗅觉的代偿或肿瘤生长缓慢,早期症状不明显,以至发现肿瘤时已生长巨大并侵蚀颅底骨质,约15%~46%的嗅沟脑膜瘤侵蚀颅骨进入筛窦[3].Durante于1885年首次切除嗅沟脑膜瘤,术后患者存活12年[4].

  • 额鼻筛眶入路切除侵犯筛板前颅底沟通肿瘤及颅底钛网重建技术

    作者:肖绍文;张超元;周全;阮玉山;罗昱

    源于鼻眶或前颅底肿瘤常破坏前颅底结构,造成颅内外沟通,难以仅靠单一颅内或颅外入路予以全切,且切除肿瘤后重建颅底困难,易导致脑脊液漏及颅内感染.

  • 颅鼻沟通瘤摘除术中配合体会

    作者:黄霞萍;殷世萍

    颅鼻沟通瘤位于颅底,临床很少见,我院脑外科于2000年5月收治1例,采用"经额硬膜内切除前颅底肿瘤加颅底重建术和由鼻外窦人路(lynch-Howarth)手术切除鼻筛蝶窦肿瘤."此手术经过复杂,难度较大,现将术中配合体会浅谈如下.

  • 颅面联合径路切除侵犯前颅底的鼻窦肿瘤

    作者:林振群;况光仪;刘健;王鹏程;魏欣;赵质彬

    鼻腔、鼻窦肿瘤常侵犯前颅底,由于前颅底位置深在,结构复杂,手术难度极大,以往常常被认为不能手术.近年来随着颅底外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颅底肿瘤的外科治疗取得了很大的进步,使得过去认为不能手术的肿瘤,现在变为可能.我科自2001年2月~2002年3月采用颅面联合径路治疗前颅底肿瘤3例,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 显微手术治疗前颅底沟通肿瘤(附23例报告)

    作者:黄星;周毅;敖祥生;刘汉东;胡克琦;张海泉;王志勇;甘志强

    目的 探讨前颅底沟通肿瘤的临床特征、手术治疗方法及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23例前颅底沟通肿瘤病人的临床表现、病理分型、采用前颅底入路显微手术.结果 肿瘤全切除19例,次全切除2例,大部分切除2例,术后所有病人症状、体征明显改善.结论 采用前颅底入路显微手术治疗可提高前颅底沟通肿瘤的切除率.

  • 前颅底肿瘤的手术入路与颅底重建的临床探讨

    作者:孙才兴;孟旭莉;谢尚闹;俞洋;杨红建;吴斌

    目的 探讨前颅底肿瘤的手术入路及颅底重建的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浙江省肿瘤医院神经外科自1994年9月至2008年6月行手术切除并行颅底重建的47例前颅底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采用前颅底入路7例,扩大前颅底入路8例.颅面联合入路32例,且采用颅骨膜瓣、颅骨膜额肌瓣为主的颅底修复技术.结果 本组肿瘤全切率为70.3%(33/47),大部分切除率为25.5%(12/47),部分切除率为4.2%(2/47);并发症发生率为21.2%(10/47).结论 三种入路能完成各型前颅底肿瘤切除;运用骨膜瓣、颅骨膜额肌瓣为主的颅底修复技术安全有效,并发症少,对术后放疗有很好的放疗耐受性.

  • 前颅底肿瘤85例的手术治疗

    作者:张湘衡;牟永告;赛克;魏大年;王涤宇;谢海涛;邓星海;陈忠平

    目的 探讨在对前颅底肿瘤实施显微手术时,手术入路的选择和颅底重建的原则.方法 回顾性总结前颅底肿瘤患者85例的临床资料.借助术前影像学(CT和MR)资料,准确评估肿瘤的部位、大小、性质和周边组织受累情况等,从而选择合理且熟悉的手术入路.术中尽可能在显微镜辅助下对肿瘤进行微创切除,降低术后致残率和病死率.并根据肿瘤切除后颅底结构的缺损程度决定相关的修复方案.结果 85例患者中经冠状开颅(包括半冠)入路的26例.经改良翼点入路的38例,经额眶入路的13例,经额、鼻窦联合入路的9例.肿瘤镜下全切除的79例,次全切除4例,部分切除2例.术后有83例患者的临床症状获得不同程度的缓解,无手术死亡病例.13例患者的肿瘤发生远期复发,其病理性质以恶性为主.所有颅底脑膜缺损的患者匀在一期重建,采用自体肌腱膜或人工脑膜加生物胶进行严密修复.对小于3 cm的颅底骨质缺损一般不实施重建,有5例患者的骨性缺损大于3 cm,采用了人工材料(硅橡胶为主)进行重建.全部患者中有4例在术后发生短暂的脑脊液漏,均通过保守治疗而愈合.结论根据肿瘤的大小、部位和周边组织的受累情况选择适当的入路,对肿瘤患者实施微创切除并在一期进行必要的颅底修复是治疗前颅底肿瘤的有效方法 .手术入路应尽量有利于病灶切除,并降低术后致残率和病死率,颅底重建时必须恢复硬脑膜的严密性,维持颅底组织的良好支撑,同时不干扰对肿瘤的术后复查和辅助治疗.

  • 前颅底肿瘤手术治疗及颅底重建

    作者:陈杰;单国进;章威;袁坚列

    1996年8月~2000年11月,我们对前颅底肿瘤21例采用单侧额下入路、双侧额下入路,其中同期行联合眉弓眶顶骨瓣的颅底重建7例,效果满意,报告如下.

  • 前颅底肿瘤12例手术体会

    作者:何蓉;张汝林;麻宁;雷武岷

    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本组前颅底肿瘤12例,男8例,女4例,年龄28~69岁.均行X线颅底片CT或MRI及脑血管造影检查.前颅窝鼻腔沟通性肿瘤5例,前颅窝骨质破坏或伴眶板侵犯7例.颅源性7例,骨源性3例,鼻源性2例.病理性质:脑膜瘤6例(脑膜内皮型5例,恶性脑膜瘤1例).骨瘤3例(骨化纤维瘤2例,骨样骨瘤1例).内翻性乳头状瘤恶变1例,中分化鳞癌2例.1.2手术入路与方法:所有病例均施行气管内插管静脉复合麻醉,开颅时快速静脉滴注25%甘露醇250ml.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