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以VICP+L-ASP/TKI为诱导方案治疗成人急性B淋巴细胞白血病的疗效分析

    作者:沈明芳;韦菊英;俞文娟;王敬瀚;佟红艳;孟海涛;麦文渊;钱文斌;金洁

    目的:评价以VICP+L-ASP/TKI为诱导方案治疗成人急性B淋巴细胞白血病(B-ALL)的疗效并探讨其影响因素.方法:对2008年8月至2014年6月期间41例成人B-ALL患者进行了随访,观察接受VICP+L-ASP/TKI方案诱导治疗后的完全缓解率(CR)、毒副作用和总生存(OS)、无事件生存(EFS).比较分析不同危险因素分层亚组之间的治疗结果,观察规范化巩固、维持治疗及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allo-HSCT)等因素对生存期的影响.结果:41例ALL患者无早期死亡,其中37例患者为CR,1疗程CR率为90.2%,随访至2015年3月17日,中位随访时间25(9-79)个月;1年OS率为75.3%,EFS率为58.3%.3年预期OS为48.6%,EFS率为37.5%.危险因素分析显示,初诊时白细胞计数≥30×109/L,LDH≥250 U/L,诱导治疗后微小残留病灶(MRD)水平>10-4是预后的不良因素.缓解后根据《2012年中国成人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诊断与治疗专家共识》进行规范化巩固治疗或行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均能改善长期生存,3年OS分别为73.8%和61.5%、3年EFS分别为63.5%和65.7%.主要毒副作用是血液学毒性,诱导治疗中有97.6%(40/41)出现Ⅳ级血液学不良反应.结论:以VICP+L-ASP/TKI为基础诱导化疗和缓解后根据《2012年中国成人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诊断与治疗专家共识》进行规范化巩固治疗将有助提高疗效.对于初诊白细胞或LDH升高的高危患者,应积极实施造血干细胞移植,与此同时,规律监测MRD,根据MRD监测结果调整治疗方案,以改善成人ALL患者预后.

  • 伊达比星为主的分层治疗方案对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的疗效分析

    作者:关伟;李文君;杨岚;靖彧;于力

    目的:探讨全反式维甲酸(all-transretinoic acid,ATRA)联合亚砷酸(arsenious acid,ATO)双诱导治疗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acute promyelocytic leukemia,APL)的缓解率和伊达比星、全反式维甲酸、亚砷酸/复方黄黛片分层序贯巩固治疗的疗效.方法:收集2010年至2016年接受双诱导方案患者22例,分析双诱导的CR率、早期死亡率、并发症发生率和获得完全缓解的时间长短.完全缓解后低、中危患者接受1-2个疗程IDA单药化疗,ATRA和复方黄黛片/ATO交替治疗4个周期;高危患者接受IA化疗4疗程,ATRA和复方黄黛片/ATO交替治疗共4个周期.结果:双诱导完全缓解率100%,诱导治疗平均时间28.23±1.6d,诱导期间50%发生感染,36.4%出现分化综合征,27.3%有不同部位出血.完全缓解后分层巩固治疗组5年总生存率100%,无复发生存95.4%;结论:APL患者接受ATRA和ATO双诱导治疗能够达到较高缓解率,诱导缓解时间短,并发症可控.采用IDA、ATRA和ATO分层序贯治疗作为缓解后巩固方案,能够降低复发率,延长患者的生存期,获得极高的治愈率.

  • 伊达比星联合甲氨蝶呤治疗原发中枢神经系统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的临床效果研究

    作者:袁鹏;余正平;岳天华;肖艳华;陈宝安

    本研究旨在探讨伊达比星联合甲氨蝶呤治疗原发中枢神经系统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选取2009年7月至2011年4月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血液科及建湖县人民医院收治的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患者88例,将采用伊达比星及甲氨蝶呤联合药物治疗的54例患者作为A组(观察组),将采用甲氨蝶呤单纯药物治疗的34例患者作为B组(对照组),比较2组的疗效.结果表明,A组CR 34例,PR 5例,总缓解率72.2%;B组CR 10例,PR 4例,总缓解率41.2%;A组较B组生存曲线有明显上升,而且A组平均生存期33.172个月,显著性高于B组的26.305个月(P<0.05).结论:伊达比星联合甲氨蝶呤治疗原发中枢神经系统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临床效果满意,建议在临床治疗中推广应用.

  • 以IBu为预处理方案的自体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低、中危急性髓系白血病11例

    作者:吴炜;顾伟英;董伟民;王彪;张晓梅;郑卓君;谢晓宝

    目的:分析用大剂量伊达比星(IDA)联合马利兰(Bu)组成的IBu预处理方案对自体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auto-PBHSCT)治疗低、中危急性髓系白血病(AML)的安全性及疗效.方法:对2011年3月至2014年7月在本院以IBu预处理方案(IDA 20 mg/m2,持续静脉滴注,移植前13至移植前11 d;Bu 0.8 mg/kg,6h1次,静脉滴注2h,移植前5至移植前2 d)的auto-PBHSCT治疗的11例低、中危AML(低危5例,中危6例)进行了回顾性分析,记录不良反应和移植相关死亡(TRM).以Kaplan-Meier法计算总生存率(OS)、无病生存率(DFS)和累积复发率(RR),以Cox回归对DFS进行单因素分析.结果:10例患者获造血重建,1例患者在移植过程中死亡,TRM为9.1%.患者对不良反应耐受性良好.中位随访31.6(8.7-52.5)个月,结果7例患者(63.3%)仍然存活,其中6例患者(54.5%)处于持续完全缓解(CR)状态,中位OS及DFS未能获得;3年OS为(57.7±16.3)%,3年DFS为(52.5±17.6)%,3年RR为47.5%.单因素分析显示,患者年龄、性别、诊断至移植间隔时间、初诊时白细胞计数、危险度分组(低危或中危)、移植前疾病状态(CR1或CR2)、回输单个核细胞数对DFS均无明显影响(均P>0.05).结论:以IBu为预处理方案的auto-PBHSCT治疗低、中危AML的安全性及疗效均良好.

  • 标准剂量伊达比星联合阿糖胞苷治疗初治急性髓系白血病的疗效和毒副作用

    作者:王维达;陈晓勤;王华;王亮;耿其荣;夏忠军;吕跃

    目的:本研究旨在观察在中国初治急性髓系白血病(AML)患者中采用标准剂量伊达比星(12 mg/m2×3 d)联合阿糖胞苷方案诱导的远近期疗效和毒副作用。方法总结了2005年5月1日至2012年4月1日在我院接受标准剂量诱导治疗的AML患者36例,按照WHO化疗方案急性及亚急性毒性分级标准进行分级和记录,分析近期疗效及远期预后。结果在36例患者中26例(72.2%)患者达到完全缓解(CR);5例(13.9%)为部分缓解(PR),总体缓解率(ORR)为86.1%;主要3~4级毒副作用为血液学毒性(97.2%)、感染(19.5%)、胃肠道反应(8.3%);2年总体生存率(OS)为76.4%,2年无进展生存率(PFS)为58.5%。结论在我国初治AML患者中使用标准剂量 IDA/AraC 的诱导方案能够取得较满意的近期疗效和远期预后,其毒性反应可耐受,为后续治疗创造了机会。

  • 伊达比星与柔红霉素联合阿糖胞苷方案诱导初治急性髓系白血病患者疗效分析

    作者:王增胜;王晓敏

    目的 探讨伊达比星联合阿糖胞苷组成的IA方案诱导初治急性髓系白血病(AML)的疗效.方法 82例初治AML患者,其中32例采用IA方案(IA方案组),50例采用柔红霉素联合阿糖胞苷组成的DA方案(DA方案组),治疗1个疗程后进行对比观察.结果 第1个疗程结束后,IA方案组24例(75.0%,24/32)完全缓解,3例部分缓解,5例未缓解,有效率为84.4%(27/32).DA方案组24例(48.0%,24/50)完全缓解,10例部分缓解,16例未缓解,有效率为68.0%(34/50).两组完全缓解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5.86,P=0.02),而两组有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2.76,P=0.12).IA和DA方案化疗后均可造成中性粒细胞、血小板降低,IA方案组粒细胞缺乏时间>10d的比例、血小板持续降低时间>10 d的比例明显高于DA方案组[87.5%(28/32)比64.0%(32/50),87.5%(28/32)比60.0%(30/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于AML的诱导治疗,IA方案较DA方案具有更高的完全缓解率,但化疗后骨髓抑制重,应加强支持治疗.

  • 伊达比星、全反式维甲酸和亚砷酸分层序贯疗法治疗儿童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的临床效果分析

    作者:张本山;杨海霞;旷文勇;吴攀;何姗;宋娜

    目的 探讨伊达比星(idarubicin,IDA)、全反式维甲酸(all-trans retinoic acid,ATRA)和亚砷酸(arsenous acid,ATO)分层序贯疗法治疗儿童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的临床效果.方法 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2008年1月至2012年8月在本院就诊的74例诱导缓解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患儿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7例.对照组给予DA化疗方案巩固治疗,观察组给予IDA、ATRA和ATO分层序贯疗法.观察两组患儿1、2、3、5年的复发率和治疗过程中的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 两组患儿的1、2、3年的生存率和复发率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观察组5年生存率高于对照组(P<0.05),5年复发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白细胞计数低值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儿的血小板数<20×109/L、心脏毒性、严重呕吐、肝功能异常、肺部感染、泌尿系感染、静脉炎、肾功能异常、过敏反应等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结论 IDA、ATRA和ATO分层序贯疗法巩固治疗对儿童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疗效肯定,且可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值得临床推广.

  • 蒽环类药物致心脏毒性的预防与治疗现状

    作者:张楚婕;程蕾蕾

    蒽环类药物作为血液系统肿瘤和实体瘤联合化疗的基础药物,应用日益广泛,疗效明显。然而由蒽环类药物引发的剂量累积性心脏毒性给临床应用带来了挑战。蒽环类药物致心脏毒性的机制迄今没有定论。目前,基本认可的理论是:超氧化物尤其是蒽环类药物‐F e3+复合物的形成导致机体产生大量活性氧自由基,并引发连锁反应,致内质网与线粒体膜过氧化。临床医师和研究者对降低蒽环类药物心脏毒性的诉求促进了其发展,使其从第一代如柔红霉素、多柔比星发展到第二代如表柔比星、阿柔比星、伊达比星、吡柔比星[1]。此外,为了提高药物对肿瘤细胞的靶向性、减少药物对人体正常细胞的损害,已研发了新脂质体剂型[2]。但新药物和新剂型在临床应用中没有显示预期效果,化疗药物带来的心脏毒性没有完全消除[3]。因此,在化疗期间配合应用心肌保护剂显得尤为重要。本文针对蒽环类药物心肌毒性的防治药物的进展作一综述。

  • 成人急性髓性白血病治疗新策略

    作者:王斌;杨建民

    经过近40年的努力,60岁以下的成人急性非淋巴细胞白血病/急性髓性白血病(AML)的疗效已得到显著提高,但老年AML患者的疗效仍无明显改善.以常规的阿糖胞苷联合柔红霉素、伊达比星(idarubicin)或米托蒽醌诱导治疗后,60岁以下AML患者其完全缓解(CR)率可达60%~80%,5年疾病无进展生存率约为30%~40%;而老年人经类似的治疗后CR率仅为40%~55%,长期存活者极少.

  • 阿糖胞苷分别联合伊达比星、柔红霉素治疗急性非淋巴细胞白血病成本效果的比较分析

    作者:张伶俐;颜建周;袁力

    比较伊达比星联合阿糖胞苷(IA组)与柔红霉素联合阿糖胞苷(DA组)治疗成人急性非淋巴细胞白血病的效果、住院总费用并进行成本效果分析。选取了102例成人急性非淋巴细胞白血病患者,分别给予伊达比星联合阿糖胞苷和柔红霉素联合阿糖胞苷的一疗程(3+7)模式治疗,统计治疗效果和住院期间各项费用,结果IA组完全缓解率和有效率均高于DA组(60.00%vs.30.56%,86.67% vs.69.44%),虽然伊达比星的费用远高于柔红霉素,IA组患者住院总费用显著高于DA组(P<0.05),但成本效果分析显示IA方案优于DA方案,也就是说在与阿糖胞苷联用时,伊达比星与柔红霉素相比更为有效、经济,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 运用去甲氧基柔红霉素(伊达比星)和阿糖胞苷诱导疗法治疗复发性急性粒细胞白血病的长期存活观察

    作者:傅晖;孙汉英;M.Flas shove;P.Meusers;J.Schütte;R.Noppeney;D.W.Beelen;S.Sohrab;U.Roggenbuck;G.Kemmeries;G.Brittinger;S.Seeber;M.E.Scheulen

    治疗急性粒细胞白血病(AML)通常采用诱导化疗联合蒽环类抗生素和阿糖胞苷,然后再予以缓解后疗法或巩固疗法.用柔红霉素(DNR)和常规剂量的阿糖胞苷(ara-C,100~200mg /m2)予7天的连续静脉滴注,完全缓解率(CR)在55%~70%之间.加用其他的化疗药,例如硫唑嘌啉或鬼臼叉乙甙,完全缓解率达55%~83%,但是这种三药联用疗法相对于两种蒽环抗生素加用ara-C疗法的优势还不能在随机实验中表现出来(除年轻患者外).运用两种化疗途径增强缓解后疗法,可通过提高CR来增强疗效.在诱导治疗中给予大剂量ara-C在某些实验中可使CR升高,但同时其毒性作用也会增强.一些随机实验显示:在诱导过程中运用伊达比星(IDA)类似物来代替蒽环抗生素DNR可使CR升高. 基于含IDA诱导疗法治疗AML的鼓舞性结果,我们首先运用ara-C和IDA增强诱导疗法进行了

  • 伊达比星阿糖胞苷联合治疗非淋巴细胞白血病16例

    作者:赵肖霞

    柔红霉素(DNR)在C4位上的甲氧基被氢原子取代后成为伊达比星(去甲基柔红霉素,idarubicin,IDA),脂溶性增高,易于透过细胞膜,对白血病细胞具有高效杀伤作用,成为新一代抗肿瘤药物.其与阿糖胞苷(Ara-C)组成(IA)方案治疗复发性和难治性急性非淋巴细胞性白血病(ANLL)16例,疗效较好.现总结分析如下:

  • 中等剂量阿糖胞苷联合依托泊苷治疗复发急性白血病

    作者:郑冬;李娟;罗绍凯;彭爱华;童秀珍;谭恩勋;洪文德

    [目的]探讨中等剂量阿糖胞苷联合依托泊苷治疗复发的急性白血病的疗效及其副作用.[方法]回顾性分析半年内复发的急性白血病28例,采用中等剂量阿糖胞苷联合依托泊苷方案化疗.对照组30例,采用标准剂量阿糖胞苷联合伊达比星方案.[结果]中等剂量阿糖胞苷联合依托泊苷方案,完全缓解15例(54%),部分缓解6例(21%),总有效率为75%.对照组完全缓解12例(40%),部分缓解3例(10%),总有效率为50%.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前者对急非淋的效果亦优于对照组.其中又以急性单核细胞和急性粒-单细胞白血病效果较佳.ID-Ara-c组完全缓解的15例中,急非淋有10例(67%),其中急性单核细胞和急性粒-单细胞白血病占8例.对照组完全缓解的12例中,急非淋有7例(58%),其中急性单核细胞和急性粒-单细胞白血病仅3例.[结论]对复发的急性白血病的治疗,采用中等剂量阿糖胞苷联合依托泊苷方案疗效好,急非淋又优于急淋.但中等剂量阿糖胞苷发热和角膜、结膜炎发生率较高.

  • 低浓度雷公藤内酯联合伊达比星在急性髓系白血病干细胞凋亡中的作用

    作者:唐家宏;徐兵;李妍妍;陈菲莉;陈凯;周淑芸

    目的 研究IC20浓度(5 nmoL/L)的雷公藤内酯(TPL)联合IC50浓度(27 nmol/L)的伊达比星(IDA)能否通过下调MDR1基因表达水平诱导急性髓系白血病(AML)干细胞凋亡.方法 从KG1a细胞株中分选CD34+ CD38-亚群,将其作为AML干细胞模型;分成空白对照组、TPL组、IDA组、联合组.空白对照组:培养液中不合TPL及IDA;TPL组:培养液中含IC20浓度(5 nmoL/L)的TPL;IDA组:培养液中合IC50浓度(27 nmoL/L)的IDA;联合组:培养液中含IC20浓度(5 nmoL/L)的TPL及IC50浓度(27 nmoL/L)的IDA.Annexin V-FITC/PI双标法流式细胞术检测处理后AML干细胞的凋亡情况;RT-PCR法检测上述4组中AML干细胞MDR1 mRNA表达水平的变化;Western blot检测上述4组AML干细胞给药后MDR1蛋白表达水平的变化.结果 空白对照组、TPL组、IDA组及联合组中AML干细胞在处理24 h后凋亡率分别为(0.37±0.29)%、(18.07±0.32)%、(20.13±0.06)%和(60.17±1.45)%,联合组中AML干细胞凋亡比例显著高于TPL组及ID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RT-PCR结果显示TPL组、IDA组及联合组中AML干细胞内MDR1 mRNA表达水平均有不同程度下调,空白对照组、TPL组、IDA组及联合组中MDR1 mRNA表达水平分别为0.927±0.084、0.462±0.048、0.396±0.019和0.231±0.023,联合组MDR1 mRNA表达水平均显著低于TPL组及ID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Western blot结果显示TPL组、IDA组及联合组AML干细胞内MDR1蛋白表达水平均不同程度下调,其中联合组更加明显.结论 IC20浓度的TPL可显著提高IC50浓度的IDA对AML干细胞的凋亡诱导作用,其机制可能与抑制MDR1基因及蛋白的表达有关.

  • 单药伊达比星巩固治疗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的疗效

    作者:李卫华;何慧清;牛晓敏

    目的:探讨单药伊达比星(IDA)巩固治疗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APL)的治疗效果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1月至2013年12月中山市人民医院血液科收治的初治的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78例,完全缓解64例,分为单药伊达比星组(IDA组)27例与吡柔比星+阿糖胞苷组(DA组)37例,比较两组疗效及不良反应。结果:64例中复发9例,其中IDA组3例,DA组6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组间3年无病生存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血液毒性方面两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IDA组的血液学毒性较低;心脏毒性方面两组间虽无统计学差异,但IDA组心脏不良事件发生率低于DA组。结论:IDA组单药方案与DA组方案巩固治疗APL疗效相似,但IDA组不良反应较低,心脏毒性更低。 IDA单药方案可作为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有效巩固治疗的优选化疗方案。

  • 伊达比星联合阿糖胞苷方案和米托葸醌依托泊苷联合阿糖胞苷方案治疗复发性急性白血病的疗效比较

    作者:李娟;罗绍凯;张国材;熊文杰;黎军和;赵莹

    目的:比较伊达比星(idarubicin)联合阿糖胞苷(cytarabine)(IA方案)和米托蒽醌(mitoxantrone)、依托泊苷(etoposide)联合阿糖胞苷(MEA方案)治疗复发性急性白血病的疗效.方法:将43例复发性急性白血病患者随机分为IA组(21例)和MEA组(22例),分别应用IA方案或MEA方案进行治疗,比较两组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结果:IA组、MEA组的完全缓解率分别为43%、50%,总有效率分别为52%、64%,两组差别无统计学意义.7例复发性急性粒-单核细胞性白血病患者应用MEA方案有4例得到完全缓解.两组均出现严重的骨髓抑制,两组出现的与化疗相关的其它不良反应差别无统计学意义.结论:用IA方案或MEA方案治疗复发性急性白血病均可取得满意的疗效,对急性粒-单核细胞性白血病可首选MEA方案,两种方案均可致严重的骨髓抑制,支持治疗显得很重要.

  • 急性嗜酸粒细胞白血病1例报告

    作者:王秀菊;尹松梅;马丽平;谢双峰;聂大年

    1 病例报告患者,女,62岁.因头晕、头痛1个月,加重伴低热2日于2004-07-19入院.患者1个月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头晕、头痛、咽痛,无发热、耳鸣、呕吐及抽搐,在当地医院查血常规未见异常,经抗感染治疗(具体药物不详)后,头痛、咽痛消失,但头晕进行性加重,近两日出现低热.患者既往身体健康.

  • 伊达比星脂质体的制备及其包封率的测定

    作者:王玲玲;邓盛齐;尹婕;任静

    目的 制备伊达比星脂质体,建立伊达比星脂质体包封率的测定方法.方法 采用薄膜分散-超声合并挤压法制备伊达比星脂质体,通过葡聚糖凝胶柱色谱分离游离药物和脂质体,用HPLC测定伊达比星含量,计算包封率.结果 伊达比星脂质体平均包封率为65.42%,载药量为7.70%.凝胶柱色谱柱回收率99.76%,伊达比星在0.05~30.0μg/mL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r=0.9999).结论 薄膜分散-超声合并挤压法适用于制备伊达比星脂质体,分析方法准确可靠可以用于伊达比星脂质体包封率的测定.

  • 盐酸伊达比星的半合成研究

    作者:蒲刚;李宏名

    以柔红霉素为原料,经八步反应制得盐酸伊达比星,总收率为24.2%.本法具有反应路线短,反应条件温和,操作简单等优点,适合工业化生产.

  • 伊达比星为预处理方案的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的临床研究

    作者:陈婷;张诚;张曦;高蕾;高力;罗晓庆;刘焕凤

    目的 探讨伊达比星在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急性淋巴白血病预处理方案中的作用.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科2008~2012年进行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的14例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患者,观察不同预方案后患者造血重建、移植相关并发症和长期随访情况.结果 所有患者均造血重建.含有伊达比星组复发率28.5%,无病生存率57.1%,总体生存率为85.71%;未含有伊达比星组复发率57.1%,无病生存率为42.8%,总体生存率为71.43%.结论 伊达比星作为预处理方案的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术治疗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安全有效.

25 条记录 1/2 页 « 12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