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DAE方案治疗急性非淋巴细胞性白血病81例

    作者:汪玉芳;陈世明

    目的 探讨DAE方案治疗急性非淋巴细胞白血病的疗效.方法 以2006年6月至2012年6月在本科住院治疗的81例急性非淋巴细胞性白血病患者为研究对象,所有入选患者均采用诱导缓解的DAE方案.结果 急性非淋巴细胞白血病患者分型以M5型多;初治组患者完全缓解率(68.29%)高于复发组(52.50%).结论 DAE方案在初治组的临床疗效较复发组好.

  • 中西医结合治疗老年急性髓系白血病21例

    作者:杨经敏;胡乃平;王展翔;李柳;王忠芬;刘锋;麻柔;周霭祥

    近年来血液病在老年人群中有增多趋势,其中15%左右为老年急性白血病,在老年急性白血病当中,又以急性髓系白血病(急性非淋巴细胞白血病)居多,约占80%,其治疗棘手,预后较差[1].笔者于1996年1月~2000年12月,用MxA(米托蒽醌和阿糖胞苷)方案和养血补肾中药治疗老年急性髓系白血病21例,近期疗效满意,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 急性非淋巴细胞性白血病98例临床分析

    作者:邓辉;王志荣

    目的:探讨分析急性非淋巴细胞白血病的临床特征、不同治疗方法的疗效及预后.方法:对于2004年3月~2008年3月在我院血液内科住院治疗的98例急性非淋巴细胞白血病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98例急性非淋巴细胞白血病患者中在性别、年龄之间无明显差别;病理分型中以M5型多.初治组采用DAE方案治疗的完全缓解率为64.81%,明显高于复发组.结论:DAE方案在初治组的临床疗效优于复发组.采用个体化治疗并针对各危险因素采取相应治疗,可提高临床缓解率及患者生存质量.

  • 急性白血病患者血清、唾液中癌胚抗原测定的临床价值初探

    作者:张继荣;姚方成;孙富霞

    测定癌胚抗原(CEA)水平,对于多种肿瘤的诊断、病程进展、疗效观察、监测复发及有无转移等,都是必需的.为了了解急性白血病患者血清、唾液中CEA水平的变化,本文对72例急性白血病患者和50名正常健康人同时进行CEA测定,将其结果报道如下.材料与方法1 急性白血病患者组共72例,其中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急淋)30例;急性非淋巴细胞白血病(急非淋)42例(急性粒细胞白血病36例,急性单核细胞白血病4例,急性粒-单细胞白血病2例).经治疗后有24例完全缓解.以上病例均经临床、血象、骨髓象和细胞化学染色法等检查确诊.本组病例均无其他系统疾病,无吸烟史.

  • 急性非淋巴细胞白血病的细胞和分子遗传学研究进展

    作者:熊文艳;涂三芳;陆志刚;李玉华

    随着细胞与分子遗传学技术在急性白血病(AL)的研究进展中的运用,AL的诊断分型已由1976年提出的以形态学为主的FAB分型发展到2001年的MICM分型,突出体现了细胞和分子遗传学的改变在AL诊断分型的重要地位.除此之外,细胞和分子遗传学改变还对急性白血病的危险度分层、预后判断、治疗指导及新药研发起着重要的指导作用.本文将论述染色体异常和融合基因的表达对急性非淋巴细胞性白血病(ANLL)的诊断分型、预后评估和治疗的指导作用,并对染色体核型正常的ANLL几种常见的基因突变对疾病预后评估做个总结.近年来,对ANLL各型白血病分子细胞遗传学机制的进一步阐释有助于开发新的白血病治疗策略.

  • NOPHO-AML 2004方案治疗儿童急性非淋巴细胞白血病的临床研究

    作者:邱坤银;廖雄宇;黄科;黎阳;翁文骏;徐宏贵;方建培;吴若豪;周敦华

    目的:探讨儿童急性非淋巴细胞白血病(非M3)采用NOPHO-AML 2004化疗方案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2013年1月至2017年6月诊断的1-13岁急性非淋巴细胞白血病(非M3)33例.按FAB分型:M0 1例,M14例,M212例,M4 5例,M5 8例,M6 1例,M7 2例;高危14例,标危19例;均采用NOPHO-AML 2004方案化疗.应用SPSS 22.0软件统计,采用Kaplan-Meier生存分析法和Cox回归模型进行分析.结果:33例患儿诱导第1疗程(AIET)获完全缓解者27例,未缓解者5例,缓解率81.8%.在5例未缓解的患儿中,4例经诱导第2疗程(AM)后获完全缓解,1例未缓解,诱导总缓解率为96.9%.9例(占27.3%)骨髓复发,中位复发时间为完全持续缓解后30个月.单因素分析结果表明,年龄和输注红细胞次数是影响早期治疗反应的显著因素;Cox回归多因素分析显示,年龄>7岁、MRD阳性、输RBC频率>4次和早期治疗反应差为患儿复发的独立危险因素.患儿3年无事件生存率为59.9%,3年总体生存率为69.2%.8例高危儿童接受强化疗后行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预后优于单纯化疗的患儿.接受化疗的患儿均出现不同程度的感染及骨髓抑制,或药物相关的消化道反应和过敏反应,经积极对症治疗后均可耐受.结论:NOPHO-AML 2004化疗方案诱导缓解率高,患者耐受性好,早期治疗反应是影响预后的重要因素.年龄和多次输注浓缩红细胞会显著影响早期治疗反应,且为患儿骨髓复发的重要因素.对于临床高危型急性非淋巴细胞白血病患儿,在NOPHO-AML 2004化疗方案的基础上联合造血干细胞移植可改善预后.

  • 抗凋亡基因livin在急性非淋巴细胞白血病细胞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作者:王娴静;孙慧;王桂叶;范清堂

    为了探讨急性非淋巴细胞白血病(ANLL)原代细胞livin基因表达及临床意义,采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检测46例急性非淋巴细胞白血病患者livin基因mRNA表达水平,以10名健康人为正常对照,以HL-60细胞株为阳性对照.结果表明,livin mRNA在初治ANLL患者中的表达较正常对照组明显升高(p<0.05);治疗缓解后表达明显下降(p<0.05);复发后其表达又升高.在初治ANLL患者中,livin mRNA表达阳性的患者完全缓解率(CR)低于表达阴性的患者(p<0.05).结论:livin基因过度表达和ANLL的发病呈正相关;livin基因高表达的患者完全缓解率低,预后不良;livin可作为急性非淋巴细胞白血病的发病、复发及预后判断的指标之一.

  • NF-кB活化及WT1、MDR1的表达在急性非淋巴细胞白血病中的临床意义

    作者:雷瑚仪;赵谢兰

    本研究通过观察初治与难治急性非淋巴细胞白血病中NF-κB活性及WT1、MDR1的表达水平,探讨三者在急性非淋巴细胞白血病疗效中的作用与相互关系,为寻找新的改善难治急性非淋巴细胞白血病疗效的方法提供理论依据.急性非淋巴性白血病患者45例,其中初治组20例(A组),难治组25例(分为B、C两组).以15例单纯缺铁性贫血患者作为对照组.采用凝胶电泳迁移分析(EMSA)法检测各组病人NF-κB的活化水平,用逆转录多聚酶链式反应(RT-PCR)法检测各组病人WT1及MDR1的表达水平.结果发现,在对照组未检测到NF-κB活化及WT1和MDR1表达;在初治组中NF-κB的活化水平、WT1和MDR1表达水平均明显低于难治组,而在难治B、C两组中三者无明显区别;各组病人细胞中NF-κB活化水平与WT1及MDR1的表达水平呈正相关.结论:NF-κB的活化,WT1、MDR1的高表达可能是急性非淋巴细胞白血病难治的原因之一,急性非淋巴细胞白血病中NF-κB的活化水平与WT1、MDR1的表达呈正相关.

  • 急性非淋巴细胞白血病中转录因子GATA-2基因插入突变

    作者:李扬秋;杨力建;陈少华;卢育洪;张洹

    采用RT-PCR,单链构象多态性(SSCP)和核苷序列分析检测85例急性非淋巴细胞白血病(ANLL)病人外周血单个核细胞中GATA-2基因的表达和突变情况.结果发现绝大多数ANLL都表达了GATA-2基因(89.4%),并发现1例M1病人的PCR产物较正常产物大,序列分析显示在GATA-2基因第二锌指区出现18个核苷酸的插入突变,使其GATA-2因子的第二锌指增加6个氨基酸,其中含有1个能与锌离子结合的半胱氨酸.该插入突变可能引起GATA-2的功能改变,该结果为首次发现ANLL中的GATA-2基因的插入突变.

  • 异基因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急性非淋巴细胞白血病合并肾细胞癌切除术后1例

    作者:朱海燕;达万明;高春记;韩晓萍;王书红;靖彧;薄剑;靳海杰;李猛

    本研究探索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急性非淋巴细胞白血病合并肾细胞癌切除术后患者的有效性与安全性.对1例急性非淋巴细胞白血病合并肾细胞癌患者术后施行了清髓性HLA全相合的异基因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预处理方案为全身照射、环磷酰胺及阿糖胞苷,移植物抗宿主病预防方案为环孢霉素A、霉酚酸酯及短程甲氨蝶呤.收集相关临床和随访资料进行分析.结果显示,该患者移植后第16天造血重建,第30天及第100天STR-PCR法检测为完全供者型嵌合,未发生急性或慢性GVHD,无严重并发症,随访44个月无病生存.结论: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急性非淋巴细胞白血病合并肾细胞癌是可行而有效的.

  • STI571体外对急性非淋巴细胞白血病患者骨髓细胞c-kit表达的影响

    作者:澹台林芳;易正山;冯茹

    为了探讨STI571体外对急性非淋巴细胞白血病患者骨髓细胞c-kit表达的影响,采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及流式细胞术分别测定不同浓度STI571处理前后骨髓细胞c-kit mRNA及CD117的表达.结果表明:c-kitmRNA及CD117的表达于STI571作用后呈浓度依赖性下降,培养后各药物浓度组与培养前及对照组之间都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且0.1xmol/L组的表达明显高于10μmol/L组,而空白对照组与培养前差异不显著.结论:STI571在体外对急性非淋巴细胞白血病患者骨髓细胞c-kit mRNA及CD117抗原的表达有明显的抑制作用,且具药物浓度依赖性.

  • 急慢性白血病P27(Kip1)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作者:卢瑞南;盛瑞兰;李建勇;朱广荣;丁小建;朱兰兰;苏恩本

    为观察P27(Kip1)蛋白在常见白血病患者中的表达,探讨其与白血病类别、染色体异常、临床疗效和预后的关系,用蛋白印迹法加化学发光法对82例初诊或复发白血病患者的骨髓或外周血进行P27(Kip1)蛋白的检测.结果显示,P27(Kip1)在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中表达高于在急性非淋巴细胞白血病(ANLL)(P=0.033)和慢性粒细胞白血病(CML)(P=0.008)中表达.P27(Kip1)在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CLL)中表达高于在CML中表达(P=0.017).P27(Kip1)>0.655组首次化疗有效率(CR和PR)高于P27(Kip1)≤0.655组,两者有显著差异(P=0.041).急性白血病患者中,P27(Kip1)>0.655组生存期长于P27(Kip1)≤0.655组,P=0.0065;而且在ANLL(P=0.0271)、ALL(P=0.0266)组中均有显著差异,P27(Kip1)表达高的,生存时间长,P27(Kip1)表达低的,生存时间短.P27(Kip1)表达低似乎与ALL患者多种染色体异常相关(r=-0.775,P=0.04).而P27(Kip1)表达与白血病患者的性别、年龄、外周血白细胞数、原始细胞数、血LDH以及血尿酸水平无明显相关性.结论:P27(Kip1)表达的高低与急性白血病的首次化疗效果、生存时间密切相关,低表达预示着不良预后.

  • 急性白血病患儿人类疱疹病毒-6型感染的初步研究

    作者:郭承吉;何莉;赵一坤;黄秀霞

    人类疱疹病毒-6型(Human Her-pesvirus-6,HHV-6)是近年来发现的一组新病毒,新近发现在白血病、淋巴瘤中具有较高的感染率。为了探讨H-HV-6在急性白血病中的感染情况及与疾病的关系,对30例小儿急性白血病进行了HHV-6病毒及其抗体的检测。其中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20例,急性非淋巴细胞白血病(ANLL)10例,均为初发病例。年龄:2~14岁。男17例,女13例。对照组为健康儿童30例。

  • PCR分析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患者FLT3基因及FLT3/ITD基因突变

    作者:徐兵;周淑芸;李冰;林榕

    目前研究发现约30%急性非淋巴细胞白血病(ANLL)患者FLT3基因近膜区发生内部串联重复(ITD)突变,称为FLT3/ITD基因突变,该突变与ANLL的预后存在密切关系[1].为进一步研究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患者FLT3基因及FLT3/ITD基因突变,采用PCR技术分析63例ALL患者DNA水平FLT3基因及FLT3/ITD基因突变.

  • TA方案治疗急性非淋巴细胞白血病的临床疗效

    作者:章海燕

    目的 探讨吡柔比星(THP)联合阿糖胞苷(Ara-c)治疗急性非淋巴细胞白血病(AML)的疗效及毒副作用.方法 初治急性非淋巴细胞白血病共65例,分为治疗组(TA方案)和对照组(DA方案).结果 在治疗组的36例急性非淋巴细胞白血病中,26例(72.2%)达到完全缓解(CR),6例(16.7%)达部分缓解(PR),总有效率为88.9%;在对照组29例急性非淋巴细胞白血病中,15例(51.7%)CR,6例(20.6%)PR,总有效率为72.3%.毒副作用主要是骨髓抑制、恶心、呕吐.结论 TA方案治疗急性非淋巴细胞白血病的疗效较好,毒副作用较轻.

  • 行外周血干细胞移植患者全身照射的护理

    作者:王晓靖;李尊巧;王存邦

    外周血干细胞移植(PBSCT)是当前白血病根治的有效方法.全身照射(TBI)已成为外周血干细胞移植(HSCT)预处理的重要手段.我科自1999年1月~2001年7月共移植患者22例,全部选择了含全身照射(TBI)的预处理方案.我们成功地进行了护理.现总结如下.1临床资料与照射方法1.1临床资料共22例患者,男15例,女7例.年龄18~62岁.其中: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5例,急性非淋巴细胞白血病(ANLL)6例,霍奇金氏淋巴瘤(HD)6例,非霍奇金氏淋巴瘤(NHL)4例,再生障碍性贫血(AA)1例.

  • 善唯达治疗急性非淋巴细胞性白血病32例的护理

    作者:熊拥军;吴林艳;周明玉;傅强

    目的研究善唯达联合化疗方案治疗急性非淋巴细胞性白血病(ANLL)的毒副作用及护理特点.方法32例ANLL患者采用善唯这联合阿糖胞苷化疗.结果32例ANLL患者治疗有效率达87.5%,无效占12.5%.主要毒副反应为强烈的骨髓抑制及心脏、肝脏损害.结论善唯达治疗ANLL缓解率高,是一种安全可靠的抗癌药物,其副作用骨髓抑制严重,针对其副反应特点,加强护理十分关键.

  • 恶性血液病克隆研究的临床意义

    作者:胡晓梅

    恶性血液病的共性是细胞呈克隆性增殖,恶性血液病的克隆研究对临床分型、制订治疗方案以及判断预后均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白血病
      染色体核型是急性髓细胞白血病( AML)有效的独立的预后因素之一,被用来确定不同的类型制订治疗方案和判断预后。我们在临床研究中,根据预后不同,将AML的细胞遗传学分为三种核型组,即预后好的核型组包括t(8;21)、t(15;17)和inv(16),预后差的核型组包括-5/5q-、-7/7q-、abn(3q)、abn(11q)、复杂异常以及少见异常+4和del(6q),预后中等核型组包括正常核型、+8以及其他核型。从预后好的核型组到预后中等核型组,再到预后差的核型组,三组的完全缓解( CR)率依次为88.9%、52.6%、16.7%,三年随访总生存期(OS)依次为13、9、6个月[1-2]。我们的临床研究显示,对于典型的t (15;17)异常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 APL),单纯使用三氧化二砷( As2 O3)可以使90%以上初发患者获得CR,75%的复发患者再次获得CR[3-4]。我们进一步比较了单用 As2 O3、单用全反式维 A 酸( ATRA)以及ATRA联合化疗三种方案对APL患者的疗效,结果显示,三组诱导方案均可达到100%的CR率,但单用As2 O3组达CR的时间比单用ARTA 组和ATRA联合化疗组分别减少11.8 d和8.5 d,复发率和死亡率明显低于单用 ARTA 组和 ATRA 联合化疗组[5]。我们对国内应用As2 O3治疗t(15;17)异常APL的疗效进行了评价,大宗病例分析表明, As2 O3可以使90%以上的患者获得CR,联合ATRA有利于长生存,但联合化疗增加了复发和早期死亡率[6]。我科自20世纪70年代开始,应用含砷中药青黄散(含雄黄, As2 S2)治疗急性非淋巴细胞白血病,结果发现, t (15;17)异常APL患者均能获得CR[7]。我们认为[8],AML患者伴有t(8;21)核型,通常意味着具有高的CR率和长的无病生存期(DFS)。有研究显示[9],伴随t(8;21)以及inv(16)/t(16;16)核型异常的AML患者经过强
      烈化疗,成人与儿童的总生存率分别达到60%~70%与80%。另有学者发现[10],附加+22的inv(16)异常AML的预后较单一的inv (16)核型AML的预后更好。+4异常是AML的极少见核型,我们曾发现1例AML伴随+4异常,该患者治疗后获得CR,但很快复发[11]。伴有del(6q)异常的AML也很少见,目前所有文献共记录了伴有del(6q)异常AML 28例,其中我们报道2例[12],AML伴有del (6q)预示着化疗效果差,生存期短。近年来,有研究认为,17p异常( p53)提示恶性血液病的不良预后,17 p异常的AML患者几乎对所有药物产生耐药,OS<11个月[13]。我们对涉及11q23/MLL重排的急性白血病进行了分析,大约5%~10%的白血病伴有11 q23/MLL重排,这种11 q23/MLL重排更常发生在儿童急性白血病,尤其前B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Pro-B ALL),涉及11q23/MLL 重排的白血病复发率高,预后差,生存期短,异基因干细胞移植( allo-SCT)的效果有限[14]。慢性B淋巴细胞白血病(B-CLL)常见的异常克隆包括del(13q)、+12、del(11q)、del(17p)、abn (14q )等。 D迸hner 等[15]研究发现, B-CLL 伴有 del (17p)与del(11q)异常,其OS分别为32个月与79个月,明显短于其他异常核型的患者(111~133个月)。我们参与了国内多中心B-CLL分子遗传学研究,结果也显示,伴随 del (17 p )异常的患者与那些没有 del (17p)异常的患者相比较,临床进展快,生存期短[16]。

  • 61例老年人急性白血病临床分析

    作者:方炳木;刘英;李琳洁;孙冶;刘伟红;金阳缙;吴日荷

    老年人急性白血病、特别是急性非淋巴细胞白血病(ANLL)临床上并不少见,由于这一群体有其固有的生物学特点,临床治疗常较棘手,现将我院收治的61例老年人急性白血病报道如下.

  • c-kit受体与其他髓系膜抗原标志物对急性非淋巴细胞白血病诊断价值的比较

    作者:时昊;张志瑢;肖爱琴;朱锋;张日

    近年来,有报道称c-kit受体(c-kit R,CD117)可作为髓系免疫学标记物,用于急性白血病(AL)的分型诊断,对急性非淋巴细胞白血病(ANLL)的诊断以及ANLL与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的鉴别诊断有重要参考价值[1,2].本研究运用流式细胞术(FCM)检测CD117 在AL中的表达,探讨其对ANLL的诊断意义;并根据灵敏度和特异度的概念将CD117 与CD13、CD14、CD33等髓系膜抗原标志物对ANLL的诊断价值进行了比较研究.

262 条记录 1/14 页 « 12345678...1314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