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中西医结合治疗老年性骨质疏松症的临床效果观察

    作者:谢清华

    目的:探讨中西医结合治疗年性骨质疏松症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136例老年性骨质疏松症患者,随机分为3组,分别采取中医、西医单独治疗及中西医结合治疗,观察各治疗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检测3组患者治疗前后的骨密度值,治疗前3组的骨密度值差异不显著,具有进一步统计意义,而治疗后发现3组患者的骨密度值均有明显升高.比较各组的治疗总有效率,中西医结合治疗组高速95.0%,中医组86.9%,西医组79.2%.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老年性骨质疏松症疗效显著,具有明显优势,可大大改善老年人的日常生活水平,非常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穴位注射中药注射液治疗骨质疏松症的临床应用

    作者:祝丽

    文献报告男性老年性骨质疏松发生率为26.6%,体重与骨质疏松有关,吸烟与脊柱骨质疏松有关[1].也有人研究发现,骨质疏松是老年期骨折的主要因素,骨折老人骨密度值平均值与未骨折老人比较下降18.52%,其差异有显著性意义[2].

  • 绝经后2型糖尿病定量CT测量骨密度值与腹内脂肪含量的相关性研究

    作者:杨燕英;程钢;张敬华

    目的 探讨绝经后2型糖尿病患者骨密度值(BMD)的变化、腹内脂肪含量的分布特点以及两者间的相关性.方法 选取于2017年1~8月来北京老年医院放射科行腰椎定量CT(QCT)检查的62例绝经后2型糖尿病患者作为病例组,49名绝经后非糖尿病女性作为对照组,所有女性均已停经1年以上.使用QCT专用软件测量腰2-4椎体中间层面的骨密度值(BMD)为L2BMD、L3BMD及L4BMD,并计算平均骨密度值(average BMD);同时测量脐水平层面的腹部总脂肪面积(TAA)、腹部内脏脂肪面积(VAA)、腹部皮下脂肪面积(SAA)、并计算内壁比(V/S).采用Mann-Whitney秩和检验比较2组之间上述指标的差异,BMD与腹内脂肪含量的相关分析采用Spearman相关分析分析病例组及对照组两者之间的关系.结果 病例组与对照组在校正年龄及体质指数(BMI)的基础上,得出以下结果:(1)在对照组,BMD从高到低依次为L2BMD(87.40 mg/cm3)、L3BMD(86.08 mg/cm3)、L4BMD(79.27 mg/cm3),在病例组,BMD从高到低依次为L3BMD(64.95 mg/cm3)、L4BMD(64.70 mg/cm3)、L2BMD(63.75 mg/cm3),2组各椎体密度均差别较小;L2BMD病例组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Z=-2.368,P=0.018),L3BMD、L4BMD及average BMD病例组低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2)对照组TAA、VAA、SAA及V/S分别为311.40 cm2、125.80 cm2、246.80 cm2及0.53,病例组分别为319.50 cm2、136.70 cm2、177.85 cm2及0.80;病例组TAA高于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病例组的VAA及V/S高于对照组,SAA低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Z=-1.207,P=0.028;Z=-5.589,P<0.001;Z=-4.171,P<0.001).(3)对照组的average BMD与VAA、SAA为负相关(r=-0.352,P=0.042;r=-0.311,P=0.032);病例组的average BMD与VAA、SAA及V/S为负相关(r=-0.309,P=0.023;r=-0.263,P=0.030;r=-0.281,P=0.039),随着上述指标的升高,密度值降低,相关性从高到低依次为VAA、V/S及SAA.结论 绝经后2型糖尿病患者与正常绝经后妇女相比,average BMD无明显差别,但是有相对高的VAA及V/S;脂肪分布与BMD存在一定的相关性,尤其VAA在对照组及病例组中相关性均高.

  • 绝经后2型糖尿病定量CT测量骨密度值与腹内脂肪含量的相关性研究

    作者:杨燕英;程钢;张敬华

    目的 探讨绝经后2型糖尿病患者骨密度值(BMD)的变化、腹内脂肪含量的分布特点以及两者间的相关性.方法 选取于2017年1~8月来北京老年医院放射科行腰椎定量CT(QCT)检查的62例绝经后2型糖尿病患者作为病例组,49名绝经后非糖尿病女性作为对照组,所有女性均已停经1年以上.使用QCT专用软件测量腰2-4椎体中间层面的骨密度值(BMD)为L2BMD、L3BMD及L4BMD,并计算平均骨密度值(average BMD);同时测量脐水平层面的腹部总脂肪面积(TAA)、腹部内脏脂肪面积(VAA)、腹部皮下脂肪面积(SAA)、并计算内壁比(V/S).采用Mann-Whitney秩和检验比较2组之间上述指标的差异,BMD与腹内脂肪含量的相关分析采用Spearman相关分析分析病例组及对照组两者之间的关系.结果 病例组与对照组在校正年龄及体质指数(BMI)的基础上,得出以下结果:(1)在对照组,BMD从高到低依次为L2BMD(87.40 mg/cm3)、L3BMD(86.08 mg/cm3)、L4BMD(79.27 mg/cm3),在病例组,BMD从高到低依次为L3BMD(64.95 mg/cm3)、L4BMD(64.70 mg/cm3)、L2BMD(63.75 mg/cm3),2组各椎体密度均差别较小;L2BMD病例组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Z=-2.368,P=0.018),L3BMD、L4BMD及average BMD病例组低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2)对照组TAA、VAA、SAA及V/S分别为311.40 cm2、125.80 cm2、246.80 cm2及0.53,病例组分别为319.50 cm2、136.70 cm2、177.85 cm2及0.80;病例组TAA高于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病例组的VAA及V/S高于对照组,SAA低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Z=-1.207,P=0.028;Z=-5.589,P<0.001;Z=-4.171,P<0.001).(3)对照组的average BMD与VAA、SAA为负相关(r=-0.352,P=0.042;r=-0.311,P=0.032);病例组的average BMD与VAA、SAA及V/S为负相关(r=-0.309,P=0.023;r=-0.263,P=0.030;r=-0.281,P=0.039),随着上述指标的升高,密度值降低,相关性从高到低依次为VAA、V/S及SAA.结论 绝经后2型糖尿病患者与正常绝经后妇女相比,average BMD无明显差别,但是有相对高的VAA及V/S;脂肪分布与BMD存在一定的相关性,尤其VAA在对照组及病例组中相关性均高.

  • 骨代谢生化指标测定在妇科临床中的应用价值

    作者:袁敏敏;宋美芳;高怡

    目的探讨四项骨代谢酶免疫生化指标:血骨钙素(BGP)、骨碱性磷酸酶(BAP)、Ⅰ型前胶原羧基肽(CICP)、尿吡啶酚(PYD)及传统的Ca/Cr及HOP/Cr 比值对由于雌激素缺乏引起的高骨转换及骨量减少的诊断意义。并了解上述哪些指标对绝经引起的雌激素缺乏更敏感。方法测定51名绝经前妇女(Ⅰ组),42名绝经后妇女(Ⅱ组),和53例双侧卵巢切除术(OVX)患者(Ⅲ组)的上述各项指标,同时对各项生化指标间作相关分析。并与超声骨密度值(BMD)作相关分析。结果绝经后组与卵巢切除术组的大部分酶免疫骨生化指标均显著高于绝经前组,与BMD的下降变化一致。但传统的HOP/Cr及Ca/Cr各组间无差异。相关性:所有病例中,BGP、BAP、CICP、PYD间均有相关性,尽管r值较低,但统计学分析差异有显著意义(P<0.01)。其中BGP与BAP,BGP与PYD/Cr间相关性较好。BMD与BGP、BAP、CICP及PYD呈明显负相关。Ca/Cr及HOP/Cr与所有其他指标无相关。结论BGP、BAP、CICP、PYD等骨代谢生化指标是反映绝经后(自然绝经及手术后绝经)妇女由于雌激素降低导致的高骨转换及骨量减少的敏感指标,在妇科临床中有较好的应用前景。而传统的Ca/Cr、HOP/Cr测定由于方法的不敏感、不特异而在妇科临床中应用受到限制。

  • 成都市城区中老年女性跟骨骨量与骨代谢调节因子的相关性研究

    作者:王纯;杨泽宏;陈演

    我们采用Osteospace全干式超声骨密度仪,测定了成都市城区95名健康中老年女性跟骨骨密度值,并分析其与身体成分指标和骨代谢调节因子的相关性,以了解城市中老年女性人群骨代谢状况,为提高中老年女性健康水平提供依据.一、对象和方法1.对象:2005年9月至2006年4月,在成都市城区社区居民中随机选择身体健康中老年女性95名,年龄55~65岁,平均(60.1±4.5)岁.入选对象无胃肠道疾病、肾脏疾病、甲状腺疾病和糖尿病等影响骨代谢疾病,无其他严重内科、外科疾患;未服用影响骨代谢药物.受试者均签署知情同意书,得到社区相关部门批准.

  • 用MetriScanTM骨密度仪测量西双版纳、西藏、内蒙古地区健康人群骨密度的情况调查分析

    作者:高国一;杨玲;姜范波;王威;平措扎西;阿叁次仁;汪建

    目的 应用放射吸收法测量云南西双版纳、西藏和内蒙古三个少数民族地区,对傣族、藏族和蒙古族健康人群的骨量分布差异和峰值骨量进行调查分析,为临床诊断骨质疏松提供参考.方法 选择云南西双版纳傣族健康男女1126名,年龄20~79岁.西藏藏族健康男女1531名,年龄20~79岁.内蒙东乌旗蒙古族健康男女901名,年龄20~79岁.以10岁为一年龄段进行分组.用美国Alara公司提供的MetriscanTM指骨骨密度仪,进行骨密度测量.数据采用SPSS软件包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西双版纳傣族男女、西藏藏族男女和内蒙古东乌旗蒙古族女性的峰值骨年龄段均在30~39岁,蒙占族男性峰值骨年龄段在40~49岁.傣族和藏族男性骨量丢失12%以上在60~69岁年龄段,蒙古族男性70~79年龄段骨量丢失11.04%.傣族女性50~59岁年龄段骨量丢失达20.80%,藏族女性为13.67%.蒙古族女性丢失12%以上在60~69岁年龄段.三个民族不同年龄段骨密度值比较,男性除藏族和蒙古族20~39岁年龄段没有差异外,其余各年龄段均有显著性差异.女性除傣族和藏族20~29岁年龄段没有差异外.其余各年龄段均有显著性差异.结论 健康成人傣族男性与藏族和蒙古族健康成人男性相比骨密度有显著差异,藏族和蒙古族男性40岁以后骨密度均值有显著性差异.傣族女性与蒙古族女性各年龄段骨密度均有显著性差异,傣族与藏族女性30岁后骨密度有显著性差异.其差异是种族、地域,还是生活习性引起有待进一步研究.

  • LEPR基因Gln223Arg多态性与绝经后妇女骨质疏松症的相关性

    作者:厉锋;徐兆万;王炳武;刘伟强;庄青山

    目的 探讨瘦素受体基因多态性与绝经后妇女骨密度(BMD)及骨质疏松症发生的关系.方法 研究对象随机选择自2006年1月~2008年1月到骨科门诊就诊的绝经后妇女骨质疏松症患者,共200例;选择200例未发生骨质疏松症的老年绝经后女性作为对照组.测量各组成员股骨颈及腰椎骨的骨密度,并抽取外周血提取DNA并用PCR-RFLP方法检测各组成员的瘦素受体基因Gln223Arg基因型.结果 绝经后妇女骨质疏松组与正常绝经后妇女对照组的Gln223Arg基因型频率分布有显著差异,绝经后妇女骨质疏松症患者中LEPR基因Gln223Arg各基因型之间腰椎骨的骨密度值有明显差异(P<0.05),而各基因型之间股骨颈的骨密度值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 LEPR基因Gln223Arg多态性与绝经后妇女骨质疏松症的发生及腰椎骨的骨密度值密切相关,与股骨颈的骨密度值无明显相关.

  • 用Metriscan骨密度仪研究西藏廊坊正常人群骨密度的变化规律

    作者:王晓敏;王秀山;刘勇;李俊;向青;潘子昂;刘忠厚

    目的研究不同海拔、不同种族、不同纬度(地区)正常人群骨量分布差异,确定峰位骨量的年龄段,寻找骨量丢失规律,为临床制定骨质疏松诊断标准提供参考值.方法选择西藏拉萨11~79岁616名健康藏族男女,河北廊坊地区11~89岁1122名健康汉族男女,以10岁为一年龄段,对男女分别进行分组.用MetriscanTM(美国Alara公司提供,其原理是用放射吸收技术评估相对的指骨骨密度)指骨骨密度仪,对非习惯用手的2nd、3rd、4th手指中节进行测量,取结果的平均值.数据结果采用SPSS10.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峰值骨量藏汉男女都在30~39年龄段.骨量丢失12%以上藏族男性是在70~79年龄段,汉族男性是在80~89年龄段;藏汉女性都在50~59年龄段.藏族女性60~69年龄段骨量丢失已达24.35%,汉族女性70~79年龄段骨量丢失才达23.86%,与汉族相比藏族骨量丢失速率较快;但两地不同年龄段骨量均数比较,男性20~69年龄段两地对比有显著差异,藏族骨密度明显高于汉族;女性11~49年龄段有显著差异,藏族明显高于汉族;其它年龄段虽没有显著性差异,但也是藏族高于汉族.结论女性在绝经前男性在衰老前廊坊汉族和西藏藏族正常成人骨密度有显著差异;女性在绝经期后,男性在衰老后没有显著差异.其差异原因是地域、海拔不同还是种族差异引起有待于进一步研究.骨量丢失规律符合生理年龄预诊法.

  • 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血尿酸与骨密度关系的研究

    作者:崔晶;杨乃龙;朱晓琳

    目的 分析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血尿酸与骨密度是否相关.方法 测定121例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的骨密度及血尿酸浓度,按照性别分为两组,应用SPSS17.0对数据进行相关及回归分析.结果 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血尿酸值与年龄及多部位骨密度值相关,与L2、大转子、股骨干等部位的骨密度值相关性显著(P<0.01).结论 动态监测血尿酸值有利于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骨密度值减低的预防和治疗.

  • 女性2型糖尿病骨质疏松的影响因素

    作者:时照明;章秋

    糖尿病与骨质疏松是多发病及老年常见病,糖尿病性骨质疏松是一种继发性骨质疏松,是糖尿病在人体骨骼系统出现的严重并发症,对患者、家庭、社会带来沉重负担,目前对女性2型糖尿病患者的骨密度水平及骨质疏松的风险认识仍有争论,研究显示其骨密度值较对照组降低[1]、相似[2]或增高[3,5].下面结合国外文献,就影响女性2型糖尿病骨质疏松的相关因素作一简介.

  • 磁共振检查骨质疏松进展

    作者:嵇鸣;朱汉民

    骨质疏松是一类骨量减少,同时伴有骨微结构破坏,即由于骨量和骨质量完整性的破坏,导致骨强度下降,骨脆性和骨折危险性增加的一种很常见的代谢性疾病[1,2].骨质疏松目前以检测骨密度值为重要依据[3].目前被认为是金标准的双能X线检测技术(DXA)难以评价骨结构.近年来在兴起的骨结构非侵入性检查中,磁共振(MR)的研究逐渐增多,引起人们的关注.

  • 北京地区银行退休人员骨健康情况调查

    作者:王新宴;李毅;孔冬梅;那雨虹;王学良

    目的 了解北京地区从事银行工作的退休人员骨密度基本情况,为预防及治疗骨质疏松症提供基础依据.方法 对北京市商业银行已退休的人员进行腰椎、股骨颈、股骨大转子等部位的骨密度检测,分析骨密度值随年龄的变化而变化的规律.结果 北京市商业银行已退休人员中女性骨密度值随着年龄的增高而先增高后降低,总体骨密度值较高;而男性腰椎骨密度值随年龄的增加而增加,仅到了80岁以上骨密度值出现下降的趋势,股骨近端骨密度值随年龄增高而下降.结论 退休的银行从业人员中女性的腰椎、股骨近端骨密度值变化规律有别于以往报道的普通规律;男性测量股骨近端的骨密度值可能更客观.

  • 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傣族和汉族骨密度分布情况调查分析

    作者:高国一;刘平华;马志强;姜范波;吴东颍;杨玲

    目的 研究云南西双版纳傣族和汉族正常人群骨量分布情况,确定峰值骨量,分析其年龄段变化规律.为本地区制定骨质疏松诊断标准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选择云南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健康傣族男女1 126名,汉族健康男女1 328名,年龄均为20~79岁.以10岁为一年龄段,对男女分别进行分组.用美国Alara公司提供的MetriscanTM指骨骨密度仪,对非习惯性用手的第2、3、4手指进行测量,取3个手指的平均骨密度值.数据采用SPSS 11.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傣族和汉族男女峰值骨量都在30~39岁年龄段.骨量丢失12%以上傣族男女分别在60~69岁和50~59岁年龄段,汉族男女分别在70~79岁和60~69岁年龄段.骨量丢失25%以上傣族女性在60~69岁年龄段,汉族女性在70~79岁年龄段.傣族男女峰值骨密度分别为0.3378 g/cm2和0.3349 g/cm2.汉族男女峰值骨密度分别为0.3614 g/cm2和0.3473g/cm2.傣族和汉族男性各年龄段骨密度均值比较差异有显著性,20~29岁年龄段P<0.05,30~79岁年龄段P<0.001.傣族和汉族女性30~79岁年龄段骨密度均值差异有显著性P<0.001.结论 西双版纳傣族与汉族男性正常成人骨密度值差异有显著性;女性30岁年龄段以后差异有显著性.汉族男女骨密度均值高于傣族男女.傣族男女骨量丢失速率早于汉族男女.其差异是种族,还是饮食结构引起有待进一步研究.

  • 乌鲁木齐地区人群放射吸收法测量指骨骨密度的研究

    作者:艾雪儒;刘新军;龚翔;陈静波;田文虹;张惠芳;马少群;王玉玲;苏汉新

    目的 探讨通过放射吸收法(radiographic absorptiometry,RA),获得乌鲁木齐地区人群指骨正常骨峰值及骨质疏松的BMD参考值,为本地区骨质疏松的预防、诊断和治疗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本次受检者4828例均剔出骨代谢相关疾病及服用激素类药物史者,用美国CompuMed OsteoGram-2000骨密度仪测定受检者非优势手的第2、3、4指中节指骨骨密度,按10岁一个年龄组男女各分7组.测试先用岛津XHD-150G 60 X线机对患者非优势手指进行摄片,使用相同摄影条件先后曝光两次.将数据通过美国柯达CR850系统以及Easywork影像工作站(mini PACS)对图像进行数字化处理、传输.后采用美国OsteoGram2000骨密度仪进行检测、分析(无片式诊断系统).结果 根据骨密度仪所提供的骨质疏松症诊断标准:本组4828例受检者中,提示骨质量减少(T值介于-1~-2.5之间)者1587例.其中男性548例,占34.5%(548/1587),女性1039例,占65.5%(1039/1587).诊断骨质疏松症(T值低于-2.5)者1452例.其中,男性384例占26.4%(384/1452).女性1068例,占73.6%(1068/1452).本地区受检者骨质疏松患病率为30.0%.男女性骨质丢失率在40岁开始上升,并随着年龄的增长丢失率不断上升.女性44岁(平均44.2 ±2.6岁)以上开始绝经,绝经后骨量开始快速丢失,当绝经后16~20年时丢失率迅速加快,20年以后缓慢上升.男性骨量减少发生例数与女性有统计学差异(P<0.01),女性骨质疏松发生例数与男性有统计学差异(P<0.01).乌鲁木齐地区女性绝经年龄与骨量丢失率成正比关系(r=0.9643,P<0.01),绝经0~15年内骨量丢失率平稳上升,16 ~ 20年时骨量丢失明显加快,绝经21年以后骨量丢失率变缓,但仍处于上升趋势.结论 通过运用放射吸收法对乌鲁木齐地区4828例受检者非优势手指骨骨密度的统计与分析,有效的反映了本地区人群骨矿含量及骨质疏松发病率,并与乌鲁木齐地区DXA与QCT的检测结果相似.但该检查技术辐射剂量低、扫描速度快、价格低廉,更适合基层医院用于临床诊断骨质疏松和预测骨折风险.

  • Z-值和T-值在骨密度测量中的意义

    作者:向青;李春岩;苏楠;潘子昂;王敬玫;Thomas V Sanchez;刘忠厚

    光密度法主要有3个用途.第一,光密度法可以用来测定常规的骨密度值;第二,光密度法可以用来鉴别相对的骨脆性和治疗的急迫性;第三,光密度法可以检测骨密度值随时间的变化,但在本文中没有进行探讨.正常值的确定和脆性的测定涉及到将待测人骨密度与参考值进行比较.

  • 骨质疏松症的药物治疗新进展

    作者:曹丽梅;李波

    骨质疏松症是一种以低骨量、骨组织的微结构破坏为特征,导致骨骼脆性增加和易骨折的全身性疾病.1994年世界卫生组织制定了以骨密度测量为基础的诊断骨质疏松症的标准:骨密度值低于或等于正常年轻人2.5个标准差即可诊断为骨质疏松,有过一次或多次骨折经历的都肯定有严重的骨质疏松症.

  • 老年性骨质疏松患者血清转化生长因子β的临床研究

    作者:梁晓萍;肖学吕;徐宜英;吴伏娜;钟紫茹

    老年性骨质疏松是一个全身性骨量及骨组织结构改变伴有骨脆性增加及易导致骨折的疾病,其中细胞因子、生长因子在老年骨丢失中发挥着一定的作用。我们采用ELISA法测定中老年人血清中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含量,探讨TGF-β1与老年性骨质疏松的关系,为防治骨质疏松提供实验和理论依据。 材料与方法 1.检测对象和分组方法:选自1999年10月~2000年2月在我院老年病科门诊和住院的患者54例,男39例,女15例,平均年龄为66.3±9.2岁,采用双能X线骨密度仪(法国DMS公司生产)测量每例受试者腰椎正侧位(L2~L4)的骨密度值(BMD),按照WHO推荐的诊断标准,测量BMD减同性别峰值BMD之差比峰值BMD标准差,所得T值≤-2.5诊断为骨质疏松症。据此将54例受试者分为非骨质疏松组(NOP)23例,骨质疏松组(OP)31例。在健康人群中筛选20例平均年龄为41.0±3.7岁的健康成人,测腰椎骨密度值正常作为对照组。受试者均详细询问病史和查体,排除其他影响骨代谢的疾病和服药史。

  • 雄激素部分缺乏对中老年男性骨密度值、高血压和糖尿病的影响分析

    作者:黎涛

    目的 探究并分析雄激素部分缺乏对中老年男性骨密度值(BMD)、高血压和糖尿病的影响.方法 选取本院收治的51例雄激素部分缺乏男性患者为实验组,另选取雄激素含量正常男性53例作为对照组.采用双能X线骨密度仪对股骨颈和腰椎等部位BMD进行测定,然后收集激素水平、相关生化指标和部分骨代谢指标进行分析.结果 实验组合并高血压、糖尿病、骨质疏松症的患者多于对照组,对照组骨密度值正常者多于实验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雄激素部分缺乏的中老年男性的BMD明显降低,易发生骨质疏松性骨折,并且容易引起高血压和糖尿病,应采取必要措施预防.

  • 骨代谢生化指标对糖尿病骨量减少诊断价值的探讨

    作者:陈君;尹富华

    目的探讨骨代谢生化指标:血骨钙素(BGP)、尿吡啶酚(PYD)及传统的Ca/Cr、HOP/Cr比值对由于糖尿病而引起的高骨转换率及骨量减少的诊断意义.方法测定86例糖尿病人及50例正常人的上述各项指标与骨密度值(BMD)做相关分析.结果糖尿病组的BGP、PYD指标显著高于各对照组且与BMD的变化呈明显负相关.特别是部分糖尿病人传统生化指标及BMD尚达不到骨质疏松、骨量减少的诊断指标时表现尤为明显.结论 BGP、PYD是反映糖尿病骨量减少的早期灵敏指标.

44 条记录 1/3 页 « 123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