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北京市双榆树地区散居儿童佝偻病发病调查

    作者:武蕴梅;王雅玲;刘淑英;王艳春

    佝偻病是危害我国儿童健康的四大常见病之一,全国城乡婴幼儿平均患病率为26.7%.了解儿童佝偻病发病情况、提高早期诊断率以及加强防治工作是降低佝偻病患病率的有效方法.为此,我们采用北京协和医学科技开发公司研制的骨碱性磷酸酶(BALP)试剂盒连续三年对双榆树地区散居儿童进行了佝偻病筛查,结合佝偻病患者的体征、既往病史以及喂养方式等对本地区佝偻病发病情况进行了调查分析.

  • 儿童脑瘫患者骨碱性磷酸酶的测定分析

    作者:王秀琍

    小儿脑瘫(CP)是指出生前到生后1个月内各种原因所致的非进行性脑损伤,主要表现为中枢性运动障碍及姿势异常、癫痫、行为异常、感知觉障碍.

  • 孕妇、乳母及婴儿补充钙和维生素D对婴儿骨碱性磷酸酶的影响

    作者:王津平;李海宏;何青;任春惠;王俊英;赵淑云;刘敬;张巍

    目的 调查研究孕妇、乳母及婴儿补充钙和维生素D的状况与婴儿骨质发育的关系.方法 对2006年10月~2008年1月在北京妇产医院儿科就诊的1176例健康母-婴进行面对面的回顾性问卷调查,了解在母亲孕期和哺乳期以及婴儿期补充钙和维生素D的状况,同时检测婴儿全血骨碱性磷酸酶(BAP)的活性,并测量婴儿前囟斜径.用卡方检验和logistic回归对调查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母亲孕期补钙对婴儿的BAP活性没有显著影响(P=0.154).在188名纯母乳喂养儿中,母亲在哺乳期补充钙和维生素D,可显著降低婴儿全血BAP的活性(P=0.018).用logistic回归分析婴儿的喂养方式和是否补充钙和维生素D对婴儿全血BAP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仅婴儿补充钙和维生素D可显著降低全血BAP的活性(P=0.000),而喂养方式对BAP活性没有显著影响影响.对婴儿前囟门大小的分析,42天内婴儿的前囟门大小与BAP活性有明显负关联,但与母亲孕期是否补钙没有关联.结论 母亲哺乳期和婴儿补充钙和维生素D可显著降低婴儿全血BAP的活性.婴儿前囟门大小不能作为是否缺钙的判断依据.

  • 脑瘫患儿骨碱性磷酸酶水平测定研究

    作者:游石琼;游嘉陵;席卫平

    目的:探讨骨碱性磷酸酶(BALP)在小儿脑性瘫痪(CP)诊断与鉴别诊断中的价值及临床意义.方法:测定106例CP患儿及同期佝偻病患儿血BALP值,对于BALP≥240 U/L CP患儿及BALP≥250 U/L佝偻病患儿,一次性给予Vit D330万U及钙剂治疗,6周后复查BALP,比较两者BALP下降值.结果:CP及佝偻病患儿BALP值分别集中在210~260U/L,270~300U/L(P<0.001),年龄≤1岁和残疾程度重的CP患儿BALP值增高明显(P<0.05,P<0.001),治疗后CP及佝偻病患儿BALP平均下降值分别为39.80U/L及18.72U/L(t=4.06,P<0.001).结论:CP患儿存在骨钙化障碍,年龄越小,残疾程度越重者,BALP升高越明显.

  • 诸暨市5 004例儿童骨碱性磷酸酶检测结果分析

    作者:曹芝凤

    目的:了解诸暨市0~6岁儿童佝偻病患病情况.方法:采用北京金域高科诊断技术有限公司提供的骨碱性磷酸酶(BALP)试剂盒,对诸暨市妇保院及24个乡镇儿童保健科正常体检的5 004例0~6岁儿童进行BALP活性测定.结果:5 004例受检儿童中362例为佝偻病患儿,患病率为7.23%;18月内儿童患病率较高,并与喂养史有关;亚临床佝偻病值得关注.结论:诸暨市0~6岁儿童佝偻病患病率较低,骨碱性磷酸酶检测有助于亚临床佝偻病的诊治.

  • 婴幼儿骨碱性磷酸酶检测1274例临床分析

    作者:杜媛媛;李明平;杜丽霞

    目的:探讨婴幼儿骨碱性磷酸酶活性与佝偻病和反复呼吸道感染三者之间的关系.方法:对1274例婴幼儿应用BALP试剂盒进行检测.结果:1274例受检儿童中,1岁以内小儿BALP异常率66.5%,佝偻病患病率31.5%.1~2岁小儿BALP异常率53.5%,佝偻病患病率18.2%.2~3岁小儿BALP异常率39.7%,佝偻病患病率10.2%.反复呼吸道感染小儿BALP异常检出率较高.结论:婴幼儿BALP异常率和佝偻病患病率随着年龄的增长而下降.BALP含量与小儿反复呼吸道感染也有密切关系.

  • 1 360例新生儿骨碱性磷酸酶水平

    作者:武秀春;范冬月;武霄;胡跃红

    营养性佝偻病是由于维生素D缺乏引起以骨骼改变为主要特征的疾病,是我国重点防治的小儿四病之一.本病影响小儿的正常生长发育,严重者可发生骨骼畸形,因此为了早期预防和治疗佝偻病,本研究对1 360例新生儿进行骨碱性磷酸酶(bone alkaline phosphatase,BALP)监测,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 177例青少年血清骨碱性磷酸酶检测

    作者:史定平;汪达芳;郑永刚

    处于快速生长期的青少年儿童,骨骼生长和骨矿化极其活跃.成人期为骨发育的第二个高峰期,青春期适当的钙摄入对达到理想的骨量高峰有重要作用[1].明确有无骨矿化不足,早期进行干预治疗是重要的,血清骨碱性磷酸酶(bone alkaline phosphatase,BALP)是反映骨改变全过程正确的指标[2],我们于2002年对177例青少年检测BALP,评价检测意义.

  • 青春前期双生子血清骨碱性磷酸酶活性测定及遗传度分析

    作者:王文军;张璟;李晶;刘琥;孔庆胜;周军燕;随桂英;邓磊

    目的 通过对青春前期双生子血清骨碱性磷酸酶(bone alkaline phosphatase,BALP)活性的测定,分析血清BALP活性的遗传度,评价特定人群钙的缺乏状况和机体对钙的需求情况.方法 调查9~16岁双生子73对,利用骨源性碱性磷酸酶试剂盒进行血清BALP活性测定.在DNA卵型鉴定基础上.以组内相关系数法及Christian遗传度计算公式分析血清BALP活性的遗传度. 结果 经卵型鉴定,73对双生子中同卵双生子34对,异卵双生子39对;BALP>250 U/L的人占43.1%,BALP为200~250 U/L占54.8%,BALP≤200 U/L占2.1%;男性中钙摄入不足者占48.4%,女性中占39.0%;各年龄组钙的摄入能满足机体需求的均不到10.0%;尤其是10~13岁年龄段儿童,明确缺钙者所占比例均>45.0%;不同性别、不同年龄间BALP均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性别t=1.633,P=0.105;年龄F=0.323,P=0.924.经过遗传度分析,单卵双生(MZ)对内方差=191.54,对间方差=1462.22,相关系数=0.77;双卵双生(DZ)对内方差=491.03,对间方差=1475.57,相关系数=0.50;BALP活性的遗传度为0.54. 结论 青春前期的双生子普遍存在缺钙问题;BALP的活性遗传因素占54%,环境因素占46%.

  • 极低出生体重早产儿血清磷、骨碱性磷酸酶、25-羟基维生素D水平动态变化分析

    作者:田越;吴海霞

    目的 调查分析极低出生体重早产儿血清磷(P)、骨碱性磷酸酶(BALP)、25-羟基维生素D[25-(OH)D3]水平动态变化,为临床早产儿代谢性骨病的早期预防提供指导.方法 选择入住烟台山医院新生儿科病房且符合入选标准的110例新生儿为研究对象,其中极低出生体重早产儿60例(病例组),足月产儿50例(对照组),分别于出生后1、4、12周空腹采取静脉血2 ml,测定血清P、BALP、25-(OH)D3水平,分析骨代谢指标的变化情况.结果 病例组25-(OH)D3水平增长速度低于对照组;两组血清P水平无明显变化.与对照组比较,病例组出生后1、4、12周血清BALP水平均显著性偏高;出生后第12周25-(OH)D3水平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其中病例组异常率达26.7%,对照组异常率为0.结论 极低出生体重早产儿(病例组)出生后追赶性生长过程中血清BALP、25-(OH)D3水平与足月儿(对照组)有明显差异,提示该两项指标检测有助于极低出生体重儿代谢性骨病的早期发现及干预,其中以血清BALP指标敏感性较好.

  • 骨康对去卵巢大鼠骨源性碱性磷酸酶和胰岛素样生长因子的影响

    作者:陈一凡;黄宏兴;李颖

    目的:探讨骨康对去卵巢大鼠血清中骨碱性磷酸酶(BALP)和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GF-1)的影响,及其治疗骨质疏松症的作用机制.方法:6月龄雌性SD大鼠68只按简单随机方法分为空白组和手术组,分别为22只和46只.空白组行假手术,手术组行卵巢切除术.术后3个月后从两组随机各选出10只大鼠行骨密度检查,以确定造模成功.在确定造模成功后,将手术组中剩下的36只大鼠再随机分为3组,每组12只,分别为手术模型组、雌激素组、中药组.空白组中剩下的12只大鼠为空白对照组.对各组进行灌胃给药治疗,灌胃给药容积为10ml/kg,空白对照组、手术模型组灌服蒸馏水;中药组灌服相应的药物,雌激素组给予尼尔雌醇灌胃.治疗3个月后采取动物血清进行实验指标检测,测定动物血清中E2、IGF-1、BALP含量.结果:雌激素组、中药组血清E2、BALP水平高于手术模型组,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雌激素组与中药组血清E2水平相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中药组血清IGF-1水平高于手术模型组及空白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药骨康能提高去卵巢大鼠血清中雌二醇、胰岛素样生长因子、骨源性碱性磷酸酶水平,间接促进成骨细胞增殖,抑制破骨细胞骨吸收,促进成骨细胞的骨形成功能.

  • 通络灵酊剂联合中频导入治疗痰瘀互结型类风湿关节炎的临床观察

    作者:马建辉;刘博华;王丽丽

    目的:观察通络灵酊剂中频导入治疗痰瘀互结型类风湿关节炎(RA)的临床疗效及作用机制.方法: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120例痰瘀互结型RA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0例.两组患者均按照指南进行关节功能锻炼,对照组中频导入利多卡因注射液,20 min/次,1次/d;观察组中频导入通络灵酊剂,20 min/次,1次/d.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关节肿胀数,关节压痛数,晨僵时间,双手平均握力;记录数字疼痛分级法(NPS)评分,健康调查问答(HAQ)评分,28个关节疾病活动度(DAS28)评分;检测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清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白细胞介素-10 (IL-10),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骨碱性磷酸酶(BAP)水平;观察两组患者不良反应情况.结果:观察组临床疗效总有效率为88.33%,对照组临床疗效总有效率为71.67%,观察组优于对照组(x2=5.208,P<0.05);治疗后观察组关节肿胀数,关节压痛数,晨僵时间均低于对照组(P<0.01),双手平均握力高于对照组(P<0.01);治疗后观察组NPS评分,HAQ评分,DAS28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1);治疗后,观察组VEGF,TNF-α,BAP水平低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IL-10水平高于对照组(P<0.01);两组患者治疗期间均无明显的不良反应发生.结论:在关节功能训练的基础上,通络灵酊剂中频导入治疗痰瘀互结型类风湿关节炎临床疗效显著并且安全,其作用机制可能与降低VEGF,TNF-α,BAP水平,提高IL-10水平有关.

  • 青娥方对去卵巢大鼠骨组织FAK表达及骨代谢的影响

    作者:郭世明;张文明;罗文娟;张媛媛;林燕萍

    目的:研究青娥方对去卵巢大鼠骨组织FAK表达及骨代谢生化指标的影响.方法:96只3月龄雌性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单纯去卵巢组、骨疏康组、青娥方组.前两组灌服0.9%氯化钠溶液,后两组分别灌服骨疏康及青娥方.分别于用药4、8、12周检测大鼠腰椎FAK mRNA及蛋白含量、胫骨骨密度(BMD)、血清骨碱性磷酸酶(BALP)、酸性磷酸酶(TRAP-5b)、尿脱氧吡啶吩(DPD)、尿肌酐(Cr)等的变化.结果:用药4、8、12周,与假手术组比较,单纯去卵巢组骨FAK mRNA及蛋白表达明显升高(P<0.01),随着时间推移逐渐越低.BMD及血TRAP-5b持续下降,血BALP呈先升高后下降态势,尿DPD/Cr持续升高.青娥方干预4、8、12周,骨FAK mRNA及蛋白表达持续下降,明显低于单纯去卵巢组(P<0.05,P<0.01).用药8、12周,与单纯去卵巢组比较,青娥方组血BALP、血TRAP-5b水平较之前明显改善(P<0.05,P<0.01);用药12周后,BMD及尿DPD/Cr明显高于单纯去卵巢组(P<0.01),与假手术组相比无明显差异.结论:青娥方能抑制骨组织FAK的表达,提高BMD及血BALP水平,降低血TRAP-5b及尿DPD/Cr含量,降低去卵巢大鼠的骨吸收速度.

  • 甲状腺功能亢进患者骨代谢指标和甲状腺激素水平变化及其临床意义

    作者:肖锦华;王亚萍;孙钧铭;华文进

    为探讨甲状腺功能亢进(甲亢)患者骨代谢指标与甲状腺激素水平的变化, 本文对70例甲亢患者及60名健康对照者采用放射免疫分析法(RIA)测定了Ⅰ型胶原羧基末端肽(ICTP), 全自动微粒子化学发光分析法测定了骨碱性磷酸酶(BAP)及甲状腺激素(T3、T4、FT3、FT4)水平, 同时用二维骨密度仪测定骨密度(BMD).结果表明: 甲亢患者血清BAP、ICTP与甲状腺激素水平均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P均小于0.01), 骨密度(BMD)则显著低于健康对照组(P<0.01).相关分析显示, 甲亢患者血清BAP、ICTP水平与BMD呈明显负相关(r分别为-0.298和-0.276, P<0.05), 与T3呈正相关(r分别为0.452和0.531,P<0.01), 与T4亦呈正相关(r分别为0.419和0.398, P<0.01).提示甲亢患者骨转换增强, 并以骨吸收增加更为显著, 与甲亢时甲状腺激素分泌过多有关. 定量检测血清BAP、ICTP水平对于甲亢代谢性骨病的诊断、病情研究均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 2型糖尿病性骨质疏松与血清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骨碱性磷酸酶、1,25羟维生素D3水平的关系

    作者:罗怡;斯洁骊;李京晶

    目的 研究2型糖尿病性骨质疏松与血清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 (IGF-I)、骨碱性磷酸酶(BAP)、1,25羟维生素D3[1,25(OH)D3]水平的关系.方法 选择2013年1月至2017年12月于我院就诊的60例2型糖尿病伴骨质疏松患者(T2DM+OP组),另选取我院同期就诊的60例2型糖尿病不伴有骨质疏松症患者(T2DM组),再选取同期我院体检的60例健康者(对照组).分析2型糖尿病性骨质疏松与IGF-1、BAP、1,25(OH) D3水平的关系.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T2DM+ OP组和T2DM组IGF-1、l,25(OH) D3和骨密度(BMD)水平均明显降低,且T2DM+ OP组降低程度比T2DM组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比较,T2DM+ OP组和T2DM组BAP水平均明显升高,且T2DM+ OP组升高程度比T2DM组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T2DM+ OP组患者BMD水平与IGF-1(γ=0.823,P=0.022)、1,25(OH)D3(γ =0.751,P=0.033)呈正相关,与BAP(γ=-0.721,P=0.023)呈负相关;多元逐步回归分析结果显示,IGF-1(P =0.035,OR =20.599)和1,25 (OH) D3(P=0.016,OR=30.188)是2型糖尿病骨质疏松的保护因素.而BAP(P=0.034,OR=18.362)为危险因素.结论 IGF-1、BAP、1,25(OH) D3水平变化与糖尿病性骨质疏松的发生密切相关,低水平IGF-1和1,25 (OH) D3,高水平BAP是2型糖屎病患者并发骨质疏松的危险因素.

  • 骨碱性磷酸酶(BAP)酶联免疫吸附分析方法的建立及初步应用

    作者:王蕾蕾;苏学云;李华柏;赵京超

    目的 建立骨碱性磷酸酶(BAP)酶联免疫吸附分析方法(ELISA).方法 使用两株抗体,一株包被微孔板,另外一株用HRP标记.显色系统使用TMB显色.结果 测定范围在5~ 120ng/mL,低检测限在1.5ng/mL,回收率在96.4%~ 102%之间,批内和批间变异分别为5.6%和7.9%,正常参考值为<10ng/mL,用502份临床样本考核本试剂盒,与参比试剂盒有很好的临床符合性,与参比试剂盒具有同等的临床使用价值.

  • 婴儿佝偻病诊断问题探讨

    作者:侯安存;田悦;辛德莉;刘晓红;李靖;杨志新;刘力戈;刘霞

    目的通过对 56 例婴儿进行佝偻病相关指标的调查、检测与分析,探讨婴儿佝偻病诊断中存在的问题.方法对 56 例健康婴儿进行喂养史、临床症状的询问,并进行体格检查,做出有无佝偻病及其分期诊断.同时取血查血清钙、磷、碱性磷酸酶、25(OH)D、骨碱性磷酸酶浓度及左腕 X 线摄片、胫骨中段定量超声骨密度检查.结果单纯根据临床症状、体征,诊断活动期佝偻病者 34 例,绝大多数为轻度佝偻病,55 例检测了血钙,正常 52 例.血磷无一例低于 1.29 mmol/L.骨碱性磷酸酶正常 12 例,大于 200 U/L 者 44 例.52 例检测了血清 25(OH)D 浓度,正常 33 例.所有病例左腕 X 线无一例异常发现.45 例做了胫骨中段超声骨密度检查,28 例正常,17 例降低.在正常组与佝偻病组之间,骨碱性磷酸酶及超声骨密度百分位数的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结论对于佝偻病的诊断,既不能单以临床表现来判断,也不能过分强调某一项辅助检查的作用.在不具备条件检测血清 25(OH)D 浓度时,将临床表现、骨碱性磷酸酶和超声骨密度三者结合分析的"三结合"标准以及应用"佝偻病综合征"的诊断名称可能更符号当前的实际情况.

  • 骨钙素及骨碱性磷酸酶对新生儿佝偻病诊断的临床研究

    作者:关小萍;关则想;林艳;梁健

    目的 探讨血清骨碱性磷酸酶(BALP)和骨钙素(BGP)测定在新生儿佝偻病诊断中的作用与意义.方法 对65例新生儿佝偻病患儿(病例组)和100例正常新生儿(对照组)血液BALP和BGP浓度进行检测,对这两项检测指标的灵敏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及诊断正确率进行计算和分析,同时测定其血清钙、磷和碱性磷酸酶浓度,并进行左手腕关节X线摄片.结果 病例组血BALP≥250 U/L者59例,明显高于对照组3例;病例组血BGP>12.5 μg/L者57例,明显高于对照组6例,两者差异均有非常显著性(P均<0.001).血BALP检测的灵敏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及诊断正确率分别为90.8%,97.O%,95.2%,94.2及94.5%;血BGP检测的灵敏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及诊断正确率分别为87.7%,94.0%,90.5%,92.2%及91.5%.病例组经治疗后,血BALP≥250 U/L者由原来的59(90.7%)降低至5例(7.7%),血BGP>12.5μg/L者由原来的57例(87.7%)降低于9例(13.8%),前后比较差异均有非常步著性(P均<0.001).结论 血BALP和BGP测定不仅是诊断新生儿佝偻病特异而敏感的指标,也是判断临床疗效的可靠指标.值得推广应用.

  • 深圳龙华新区人民医院母乳喂养儿维生素D水平及与相关指标关系

    作者:吴娟;胡一冰;徐妮

    目的 探讨深圳龙华新区人民医院婴儿采用母乳结合补充维生素D喂养0~8个月的维生素D水平变化及其与骨碱性磷酸酶(BAP)、甲状旁腺素(PTH)之间的关系.方法 选择2016年4至6月在深圳市龙华新区人民医院妇产科分娩生产的67例新生儿作为研究对象,采用母乳喂养并在出生15 d后开始补充维生素D 400 U/d,在0、4、8月龄分别取静脉血检测血清25-(OH)D3及BAP、PTH水平,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法分析血清25-(OH)D3与BAP、PTH的相关性.结果 与刚出生时比较,婴儿在4月龄、8月龄的血清25-(OH)D3[(78.47±36.41)nmol/L、(75.26±34.73)nmol/L]、BAP[(231.43±78.81)μg/L、(205.97±71.64)μg/L]、PTH[(31.76±11.54)pg/ml、(32.94±13.82)pg/ml]水平均明显提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4月=7.823、12.568、11.852,t8月=7.364、9.473、11.947,P均=0.000).婴儿刚出生、4月龄、8月龄时的血清25-(OH)D3与BAP均呈负相关(r=-0.372、-0.463、-0.309,P=0.008、0.016、0.021);婴儿4月龄、8月龄时血清BAP与PTH呈正相关(r=0.487、0.338,P=0.005、0.032),婴儿4月龄时血清25-(OH)D3与PTH呈负相关(r=-0.297,P=0.041).结论 深圳城区婴儿在刚出生时容易发生维生素D缺乏,采取母乳结合补充维生素D 400 U/d喂养4个月后,大部分婴儿的维生素D水平能够达到正常.在不同月龄,婴儿25-(OH)D3水平与BAP、PTH之间的相关性存在差异.

  • 佝偻病简易诊断与骨碱性磷酸酶检测相关性探讨

    作者:陈日胜;董训兰;石国光;余正

    目的:推广应用卫生部新成果骨碱性磷酸酶(BALP)用于早期佝偻病诊断方法.方法:采用临床科研材料收集病例对照研究的方法,分组设计研究.结果:分别采用简易诊断法及BALP检测,对400例婴幼儿进行佝偻病筛查,结果发现,简易诊断法,患病率为17.25%,BALP实验室诊断率为11.0%,二者相符率为77.7%.结论:研究证实,BALP检测法简便、快速、特异、敏感,为佝偻病的筛查和早期诊断提供参考数据.

259 条记录 1/13 页 « 12345678...1213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