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中药抗炎免疫药理免疫调节研究进展

    作者:周丽娟;许利平

    抗炎免疫药理学是药理学新近发展比较迅速的一门分支学科,其研究目的主要是探讨抗炎免疫药物的作用、作用机制及其作用的规律性,寻找对防治炎症免疫紊乱性疾病有效的药物,从而有助于揭示炎症免疫紊乱性疾病的病因和病理机制[1].鉴于炎症和免疫在组织、细胞、分子水平上的紧密联系和慢性炎症性疾病多伴有免疫紊乱的特点,故单独应用抗炎药或免疫抑制药或免疫增强药治疗慢性炎症性疾病,疗效均不佳,长期应用还可能加重病程发展.研究开发并应用既有抗炎活性又有免疫调节活性的药物即抗炎免疫调节药,将是抗炎免疫药理发展的主要方向之一[1].而随着抗炎免疫药理研究方法不断提高,逐渐建立了一些适合中药的体内外研究模型,对推动我国抗炎免疫药理的发展及寻找高效低毒抗炎免疫药物起着重要作用.尤其是分子生物学技术在中药抗炎免疫药理研究中的广泛应用,突破了以往中药药理研究的低水平重复状况,开始从分子、基因水平探讨中药作用机理,这样有利于中药实现现代化并走向世界[2].

  • 桂枝茯苓胶囊及其活性成分组合物免疫调节活性及其机制研究

    作者:江益平;吴秀;李娜;曹亮;丁岗;王振中;萧伟

    该文对桂枝茯苓胶囊及其15个活性成分组合物进行免疫调节活性评价,并对其作用机制进行初步探索.实验通过MTT法检测脾脏淋巴细胞体外增殖活化能力,观察桂枝茯苓胶囊及其活性成分组合物促淋巴细胞增殖作用;通过流式细胞术检测脾脏淋巴细胞中CD80/86,CD3CD25,CD3CD69的比例变化,评价桂枝茯苓胶囊及其活性成分组合物对脾脏淋巴细胞活化的影响.MTT结果显示400 mg· L-1的桂枝茯苓胶囊可以明显促进脾淋巴细胞的体外增殖,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15种活性成分组合物也具有相同的作用,在25~800 mg·L-1,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且在6.25 ~400 mg·L-1呈现明显的量效关系.流式细胞术结果显示400 mg·L-1桂枝茯苓胶囊与200 mg·L-1的15种活性成分组合物对脾淋巴细胞中CD80和CD86的表达均具有明显的促进作用;对CD3+细胞中CD69和CD25的表达亦具有明显促进作用.综上,桂枝茯苓胶囊与其活性成分组合物具有一定的免疫调节活性,其机制可能与活化淋巴细胞密切相关.

  • CC10蛋白功能及在疾病中的作用研究进展

    作者:魏颖;徐玉东;尹磊淼;单纯筱;冉君;王宇;刘晓燕;杨永清

    Clara细胞是一种分布于哺乳动物肺脏末端细支气管的非纤毛、非浆液分泌上皮细胞,具有多种生物学功能.在气管支气管树分叉处的Clara细胞是支气管上皮细胞的祖细胞,有助于损伤后上皮再生[1-2].Clara细胞10-kD蛋白(clara cell 10-kD protein,CC10)是Clara细胞分泌的一种分子量为10-kD的分泌蛋白.其通过抑制磷脂酶A2(phospholipase A2,PLA2)活性发挥抗炎和免疫调节活性[3-4].CC10初因出现在兔生殖管道着床期,被称为子宫球蛋白( uteroglobin,blastokinin).除此之外,CC10还有多种别名,如CCSP (Clara cell secretory protein)、CC16 (Clara cell 16-kD protein)、 UP-1 (urine protein 1)、CCPBP ( Clara cell phospholipid-binding protein)、 SCGB 1A1(Secretoglobin family 1A member 1 )等.

  • 间充质干细胞的免疫学特性

    作者:丁刚;刘怡;王松灵

    间充质干细胞是一种骨髓基质细胞,已被证实具有自我更新能力和多相分化潜能.近来,间充质干细胞还被发现具有低免疫原性及免疫调节活性,在移植免疫、治疗自身免疫性疾病等方面有广阔的应用前景.本文就间充质干细胞的免疫学特性做一综述.

  • 他汀类降脂药的抗炎作用

    作者:朱剑;黄烽

    他汀类药物,即3-羟基-3-甲基戊二酰辅酶A(HMA-CoA)还原酶抑制剂,可减少动脉粥样硬化的形成和心血管事件的发病率及死亡率.上述作用源自该类药物对胆固醇代谢的影响以及下调低密度脂蛋白的合成.目前越来越多的证据显示,除上述作用外,他汀类药物还有更广泛的作用,其中包括对炎症途径的影响,具有免疫调节活性,在许多炎症性疾病中表现出一定的治疗作用.

  • 泥鳅多糖的免疫作用研究

    作者:钦传光;黄开勋;徐辉碧

    目的观察泥鳅多糖对小鼠的免疫调节活性.方法根据推荐的人群日摄入量(0.02 g*kg-1)扩大5,10,20倍,剂量分别为0.1,0.2,0.4 g*kg-1,给昆明小鼠连续灌胃泥鳅多糖30 d后,分别采用常规方法测试小鼠的各种免疫指标.结果与空白组比较,中、高剂量组能明显增强ConA诱导的小鼠脾淋巴细胞增殖能力、二硝基氟苯诱导的小鼠迟发型变态反应、小鼠腹腔巨噬细胞吞噬鸡红细胞功能、抗体生成细胞能力和碳粒廓清能力,并能够显著升高小鼠血清溶血素含量.结论按照免疫调节作用评价程序规定,泥鳅多糖具有免疫调节作用.

  • 灵芝多糖对自身免疫性糖尿病小鼠的作用及其机制

    作者:张慧娜;林志彬

    灵芝重要的组份灵芝多糖(Gl-PS)具有免疫调节、抗肿瘤和抗氧化作用.关于Gl-PS的免疫调节活性和抗氧化活性有不少报道[1-3].本实验观察Gl-PS对多次小剂量注射链脲佐菌素(MLD-STZ)诱导的自身免疫性糖尿病小鼠是否具有作用,并探讨其作用机制.

  • 枳壳多糖CALB-1的提取、分离纯化及免疫调节活性研究

    作者:邢娜;舒尊鹏;徐炳清;焦文娟;王秋红;匡海学

    目的 从枳壳粗多糖中分离纯化得到精制枳壳多糖(CALB-1),并对其结构和免疫调节活性进行研究.方法 采用热水提取法提取获得枳壳粗多糖(CALB),通过阴阳离子交换树脂、离子交换琼脂糖凝胶等方法对CALB进行分离纯化,得到CALB-1.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测定CALB-1的相对分子质量.综合运用红外(IR)光谱、高碘酸氧化、Smith氧化降解、甲基化、扫描式电子显微镜(SEM)和原子力显微镜(AFM)等方法考察CALB-1的结构及分子形态.采用体外脾细胞增殖实验及在体对小鼠单核细胞吞噬作用的影响实验测定CALB-1的免疫调节活性.结果 经HPLC测定CALB-l为均一多糖,其相对分子质量为3.28×107.综合化学手段和IR光谱分析得到CALB-1为多支结构的酸性多糖,其主链主要由阿拉伯糖(Ara)、甘露糖(Man)和半乳糖(Gal)构成,且主要以l→、1→4键型存在.分子形态考察结果显示CALB-1为非晶态固体.CALB-1具有促进小鼠脾细胞增殖的作用,并可提高免疫低下模型小鼠的廓清指数(K)值和吞噬指数(α).结论CALB-1为多支结构的均一相对分子质量的酸性多糖,且具有较好的免疫调节作用,为枳壳多糖进一步的深入研究奠定了理论基础.

  • 碱提灵芝多糖的分离纯化、结构表征及免疫活性评价

    作者:顾菲菲;李佳;杨晨东;胡明华;范罗嫡;郝杰杰;李国云;蒋昊;于广利;蔡超

    目的 从赤芝Ganoderma lucidum中提取、分离和纯化获得碱提多糖组分,在表征其基本理化性质和精细结构的基础上,对其体外免疫调节活性进行研究.方法 赤芝子实体干燥粉碎后,利用碱提醇沉法提取粗多糖,经Q-Sepharose Fast Flow离子交换色谱柱纯化得到灵芝多糖组分(LZJ-0.15).采用PMP柱前衍生-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及高效凝胶渗透色谱-十八角度激光光散射联用法(HPGPC-MALLS)测定LZJ-0.15的单糖组成及相对分子质量特征,并通过核磁共振氢谱(1H-NMR)、碳谱(13C-NMR)及二维谱(1H-1H COSY和1H-13C HSQC)对LZJ-0.15的精细结构进行表征.采用小鼠巨噬细胞RAW264.7吞噬中性红实验对灵芝多糖LZJ-0.15进行免疫活性评价.结果 LZJ-0.15的相对分子质量、分子半径及Mw/Mn分别为24 700、46.6 nm和1.019,其单糖组成分析显示以葡萄糖为主(92.3%),核磁谱图显示LZJ-0.15为→3) G1c(β1→及→6)Glc(β1→连接为主的葡聚糖.RAW264.7细胞吞噬中性红实验显示LZJ-0.15具有较好的免疫调节活性.结论 赤芝碱提灵芝多糖相较于水提多糖组分具有较优的免疫活性,有望开发成重要的免疫调节剂.

  • 桂枝茯苓方在脑血管疾病中的应用及作用机制研究进展

    作者:张家明;余妮;任醒华;梁银;周小毛;余尚贞

    脑血管病具有高发病率、高致残率、高死亡率及高再发率的特点,是现代研究重点.现代研究表明桂枝茯苓方具有抗炎、免疫调节、抗氧化等作用,可以用于缺血性脑血管病与出血性脑血管病的治疗,但临床主要运用于缺血性脑血管病,其中又以急性脑梗死为主,并且取得较好的临床疗效.对桂枝茯苓方在脑血管病的临床应用及作用机制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以期为桂枝茯苓方在脑血管病的深入研究提供参考.

  • 雪松油免疫调节活性的初步研究

    作者:

    已有报道,雪松Cedrus deodara (Roxb.) Loud.挥发油对各种不同的炎症模型具有良好的抗炎活性,因此作者研究了雪松油对免疫系统的作用。 将雪松油用阿拉伯胶和西黄蓍胶作成乳剂,按照50和100 mg/kg的剂量给大鼠和小鼠口服。在大鼠中性白细胞粘连实验中,发现雪松油能减少炎症部位的中性白细胞数目,从而降低白细胞的吞噬作用,并抑制使炎症恶化的各种酶和介质的释放。在小鼠Arthus反应中,在50和100 mg/kg剂量时,抑制率分别为74.35%和84.33%。推断该抑制作用可能与下列步骤之一有关:针对抗原甲化了的牛血清白蛋白(MBSA)产生抗体;在注射部位产生免疫复合物;补体系统发挥作用;中性白细胞聚集;溶酶体酶的释放,以及在注射部位产生一系列由炎症引起的组织坏死。在绵羊红细胞(SR-BC)诱导的延迟型过敏反应(DTH)和血凝反应抗体效价实验中,雪松油对SRBC引起的小鼠延迟型过敏反应具有抑制作用,抗体效价也稍降低。盐水对照组为6.0,雪松油50和100 mg组分别下降到5.0和4.8,表明雪松油对T淋巴细胞和补助细胞有作用。在 唑酮诱导的小鼠接触性过敏反应中,50和100 mg/kg剂量时的抑制率分别为42.03%和60.20%,表明雪松油对肥大细胞具有稳定作用。 总之,雪松油对体液和细胞介导的免疫反应具有抑制作用,从而对炎症有治疗作用。但其作用机制和免疫调节活性尚需进一步的体内外实验验证。 (常海涛摘译史玉俊校)〔Shinde U A, Phadke A S, Nair A M, et al. Fitoterapia,1999,70:333〕

  • 急性脑血管病患者的白细胞介素-2及其可溶性受体的研究

    作者:周俊山

    白细胞介素-2(IL-2)是一种新近发现的具有广泛免疫调节活性的糖蛋白[1],它在神经系统中的作用及对脑血管疾病的影响已引起众多学者的关注.本文利用放射免疫分析法(RIA)检测急性脑血管病(ACVD)患者的白细胞介素-2及其可溶性白细胞介素-2受体(sIL-2R)水平,以探讨急性脑血管病发病过程中的免疫机理.

  • 具免疫调节活性的草药对HIV患者的潜在治疗

    作者:

  • 新型合成的类核苷潜在免疫调节活性的筛选

    作者:李春晓;韩华;郭小凡;谭文乐;闫振;李倩倩;孟明

    目的 从30多个新合成的含噻唑烷酮环的类核苷化合物中筛选出无细胞毒性反应、具有促进T淋巴细胞增殖(免疫 调节)活性的化合物.方法 取健康Balb/c小鼠脾细胞制备单个细胞悬液,采用MTT法检测化合物对小鼠脾细胞及ConA活 化的T淋巴细胞增殖的影响.结果 筛选出的化合物CH1a、CH2a、CH1b和CH2b可促进活化的T淋巴细胞增殖.结论 化合 物CH1a、CH2a、CH1b和CH2b具有潜在免疫调节活性.

  •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研究进展

    作者:李海锋;赵振林

    溃疡性结肠炎(UC)是一种慢性非特异性结肠炎,其确切的病因和发病机制至今尚不清楚,认为与免疫系统失常、遗传易感性、环境及精神等多种因素密切相关.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s)具有自我更新、多向分化等生物学特性及低免疫原性、免疫调节活性等免疫学特性,理论上通过干细胞移植可重建或调节UC患者的免疫系统和免疫功能,修复肠道的炎症损伤,达到治愈的目的,在常规治疗无法缓解病情的情况下,干细胞移植成为目前治疗UC有希望的新方法.本文通过讨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特点与溃疡性结肠炎发病机制之间的关系来说明其治疗的作用机制及研究进展.

  • α-Galcer干预自身免疫疾病研究新进展

    作者:郭丽萍;王元

    自身免疫疾病是机体针对自身抗原发生免疫反应而导致的多系统疾病,发病原因可能与调节性T细胞有关.尽管人们对于调节性T细胞的免疫调节机制有所了解,但是大多数调节性T细胞亚型的抗原特异性仍不清楚,因此很难利用这些细胞的免疫调节活性达到治疗目的.近来,一类特殊类型的T细胞--invariant natural killer T cells(iNKT细胞)逐渐引起了人们的关注.相关研究发现,许多自身免疫疾病与iNKT细胞缺陷相关,而一种起源于海绵组织的脂类物质α-Galactosylceramide(简称α-Galcer)可以激活iNKT细胞产生大量的Th1和Th2细胞因子,参与免疫调节,为某些疾病的治疗提供了新的思路.目前许多研究小组已经将α-Galcer作为研究各种疾病的重要物质,其中包括自身免疫疾病的研究.已有的研究结果提示用α-Galcer干预自身免疫疾病可能有很大的潜力.本文就α-Galcer与自身免疫疾病的研究进展作一扼要综述.

  • 抗CD3基因工程抗体的临床应用

    作者:朱进;张云

    CD3是T淋巴细胞的一种分化抗原,由γ、δ、ε、P284条多肽链组成的多聚体[1,2],它与T细胞抗原受体(TCR)一起构成TCR-CD3复合物[3],在T细胞识别抗原及活化过程中起重要作用.80年初,美国Ortho公司运用淋巴细胞杂交瘤技术,研制出人淋巴细胞表面抗原的单克隆抗体(anti - CD3 Monoclonal antibody, anti - CD3McAb),由于其许多的独特免疫调节活性,特别是双向调控T淋巴细胞的能力,引起人们的极大兴趣.近年来有关CD3单克隆抗体在临床治疗方面的应用逐渐增多,也取得了一些引人注目的进展.

  • 成骨诱导或干扰素γ预处理对胎儿骨髓源Flk-1+间充质干细胞免疫活性的调节

    作者:张斌;刘瑞;朱希山;豆晓伟;刘星霞;陈媛;赵春华

    背景: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在修复异基因组织终分化为特定细胞后,理论上会因MHC及共刺激分子上调而引起组织排斥,但实际上并没有发生排斥反应.推测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在异荩因组织分化诱导及炎性因子微环境作用下,有可能分化成一种仍具有免疫调节活性的终末细胞,不被机体的免疫识别系统清除掉.目的:在体外运用成骨诱导及干扰素γ预处理来模拟体内组织分化及炎性因子微环境,观察在此作用下胎几骨髓源Flk-1+间充质干细胞是否能够保持其在自然条件下所呈现的免疫学活性.设计、时间及地点:细胞学体外对照观察,于2007 09/2008-05在北京协和医学院基础学院完成.材料:2例骨髓样品取自流产胎儿,由北京回龙冠妇产医院提供.外周血样品取自15~35岁健康志愿者,由北京三○七医院提供.地塞米松等诱导因子和干扰素γ为美国Sigma公司产品.方法:Ficoll法分离胎儿骨髓单个核细胞,取白环层以上细胞,以1×106/cm2密度接种,贴壁法纯化,采用阴性分选法去除CD45+ 、G1yA+ 和CD34+ 细胞,分离扩增得到F1k-1+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以淋巴细胞分离液梯度离心分离外周血单个核细胞,用于混合淋巴细胞培养实验及有丝分裂原刺激的淋巴细胞增殖实验.主要观察指标:流式细胞仪鉴定细胞表型,用成骨、成脂、成软骨和成内皮诱导液检测其分化潜能,成骨诱导或干扰素γ预处理后细胞表面抗原表达、对淋巴细胞增殖及活化抗原CD69、CD25表达的影响,对臼细胞介素10和转化生长因子β分秘水平的影响.结果:光镜下骨髓来源的间充质干细胞为成纤维细胞样贴擘牛长,均高表达Flk-1,同时高表达黏附分子CD29、CD44、CD105,造血细胞标志CD34、CD45呈阴性:可向成骨、成脂肪、成软骨和成内皮方向分化:低表达MHC-1类分子,不表达MHC-Ⅱ类分子,成骨诱导能上调MHC-1表达,干扰素γ预处理可上调MHC-Ⅱ表达.骨髓源Flk-1+间充质干细胞经成骨诱导 7d 或干扰素γ预处理48 h后,仍呈低免疫原性,不激发异基因淋巴细胞增殖,抑制植物血凝素刺激的淋巴细胞增殖效果明显增强(t=2.57,P<0.05),可进.步抑制CD69和CD25的表达,ELISA检测显示其培养卜清分泌白细胞介素10水平增强(t=2.66,P<0.05),但分泌转化生长因子βB水平经成骨诱导后无明显变化,干扰素γ预处理后则明显升高.结论:经成骨诱导或干扰素γ预处理后,骨髓源Flk-1+间充质干细胞仍能保持低免疫原性,且免疫调节活性进一步提高.

  • 真菌免疫调节蛋白的研究进展

    作者:林景卫;孙非;张韧;张春玉;刘立侠

    真菌免疫调节蛋白(Fungal immunomodulatory protein,Fip)是近年来从一些高等担子菌(蘑菇类)子实体中提取的与植物凝集素和免疫球蛋白的结构和免疫功能相似的一类小分子蛋白质.自1989年Kino等[1]从赤灵芝子实体中分离提取出第一种真菌免疫调节蛋白(LZ-8)以来,目前已分别从赤灵芝,松杉灵芝,金针菇和草菇中的子实体中提取出4种真菌免疫调节蛋白[2-4],它们的氨基酸组分别具有60%~70%的同源性,并且具有相似的免疫生物学活性.根据这4种真菌免疫调节蛋白的氨基酸序列,克隆了这几种蛋白质的编码基因,并将编码基因转入到大肠杆菌或酵母菌中获得了重组免疫调节蛋白的表达[2].本文介绍了这4种真菌免疫调节蛋白的生物学特征、免疫调节活性和分子生物学研究的新进展.

  • 阻断CD40-CD40配体共刺激信号诱导的移植免疫耐受对树突状细胞的影响

    作者:姜晓峰;郭大伟;崔哲铭;朱磊;孙文郁;林琳;唐裕福;王学范;梁健

    目的:探讨阻断CD40-CD40配体共刺激信号诱导移植免疫耐受对树突状细胞功能的影响.方法:将抗CD40配体抗体(MR-1)应用于小鼠心脏移植受体以诱导移植免疫耐受,使用磁珠细胞提取装置从排斥及免疫耐受受体中提取树突状细胞.使用流式细胞仪测定树突状细胞表面分子CD40、CD80及CD86的表达.于体外以LPS再刺激树突状细胞,并使用ELISA法测定上清中的细胞因子IL-10和IL-12的水平.同时采用混合淋巴细胞反应(MLR)测定了树突状细胞的刺激性及免疫调节能力.结果:免疫耐受受体的树突状细胞表达低水平的共刺激分子CD40、CD80及CD86,同时分泌高水平的IL-10和低水平的IL-12.而且这些树突状细胞具有较弱的刺激性,并能抑制脾细胞的增殖.结论:阻断CD40-CD40配体共刺激信号可以产生免疫耐受状态,在这样的免疫耐受受体中诱导出未成熟表型的IL-10highIL-12low树突状细胞,这些细胞具有免疫调节活性.

41 条记录 1/3 页 « 123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