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溃结方对溃疡性结肠炎大鼠血清炎性反应因子与肠黏膜修复作用的研究

    作者:罗云春;易文;姚宇宙;朱妮

    目的:观察溃结方对溃疡性结肠炎( UC)大鼠炎性反应因子及JAK2/STAT3信号通路的影响,并探讨其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采用2,4,6-三硝基苯磺酸(TNBS)/乙醇溶液灌肠法建立溃疡性结肠炎大鼠模型,每日灌胃给予溃结方治疗,酶联免疫吸附法( ELISA法)测定UC大鼠血清促炎因子IL-6、TNF-α及抗炎因子IL-10、IL-4的水平,肉眼观察大鼠结肠病理形态学改变并进行评分,免疫组织化学法( SP法)测定结肠组织中JAK2和STAT3蛋白的表达。结果:溃结方可显著降低UC大鼠血清IL-6、TNF-α水平,同时升高抗炎因子IL-10、IL-4,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溃结方可明显降低UC大鼠结肠DAI及CMDI评分(P<0.05),同时溃结方可减少结肠组织中JAK2和STAT3蛋白的表达。结论:溃结方可调节UC大鼠体内促炎因子和抗炎因子的平衡,减缓炎性反应,改善UC大鼠结肠溃疡损伤,可能的机制是与其减少JAK2和STAT3蛋白的表达相关。

  • 桑叶对2型糖尿病大鼠肝脏Toll样受体及其下游信号元件基因表达的影响

    作者:王敏;马全涛;李亚琪;柳辰玥;张驰;邱敏懿;张彩娟;王停;赵保胜;李红燕

    目的:观察桑叶降糖作用,分析桑叶对2型糖尿病(T2DM)大鼠肝脏Toll样受体及其下游信号元件基因表达的影响,初步探讨其降糖机制.方法:选取SPF级雄性Wistar大鼠46只,高脂饲料饲喂8周后,腹腔注射链脲佐菌素(STZ),以制备T2DM模型.根据血糖值将模型大鼠随机分成模型组、阳性药二甲双胍(0.2 g/kg)组和桑叶高、低剂量(3 g/kg,1 g/kg)组,每组12只,另取10只大鼠为正常对照组.灌胃给药,持续12周,每周测其空腹血糖,并于第11周时进行OGTT和ITT实验.以上实验结束后免疫吸附试验(ELISA)试剂盒测定血清中胰岛素、IL-6、肿瘤坏死因子-(TNF-)和C反应蛋白(CRP)水平,实时PCR法测定大鼠肝脏TLRs及MyD88、TRAF-6、核因子-B mRNA水平.结果:大鼠给药桑叶后,血糖值降低,饮水量明显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糖耐量得到显著改善,血清中IL-6、CRP水平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TLR7、TLR8、TLR9以及其下游信号元件TRAF-6、MyD88、核因子-B mRNA相对表达均较模型组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桑叶降糖可能与其抑制肝脏组织TLRs及其下游信号表达,降低炎性反应有关.

  • 苦苣菜水提物对机体炎性反应相关通路的调节作用及其机制研究

    作者:王振苗;董丽荣;贾评;田慧

    目的:分析苦苣菜水提物对机体炎性反应相关通路的调节作用,并进一步对作用机制进行研究.方法:雄性健康SD小鼠100只,随机分成10组,每组10只,5组进行耳肿实验,5组进行足肿实验.耳肿实验与足肿实验中,分别设置模型组、地塞米松(2 mg/kg)阳性药物组、苦苣菜水提物0.26 g/10 g剂量组、苦苣菜水提物0.13 g/10 g剂量组、苦苣菜水提物0.065 g/10 g剂量组.检测不同组间血清及炎性组织液中COX-2、p38 MAPK、TNF-α及IL-6水平.结果:不同剂量组间小鼠耳廓肿胀度存在差异,各组肿胀抑制率分别为73.12%、43.62%、28.83%、9.61%.与模型组比较,苦苣菜水提物不同剂量组小鼠耳廓肿胀均受到不同程度的抑制,且随着给药剂量的增大,抑制效果逐渐增强.不同剂量组间小鼠足跖肿胀度存在差异;各组肿胀抑制率分别为54.80%、35.09%、29.73%、17.46%.与模型组比较,苦苣菜水提物不同剂量组小鼠足跖肿胀均受到不同程度的抑制,且随着给药剂量的增大,抑制效果逐渐增强.苦苣菜水提物对小鼠炎性组织液中炎性反应相关因子的影响:阳性对照组、苦苣菜水提物中剂量与高剂量组的COX-2、p38 MAPK、TNF-α、IL-6水平与模型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苦苣菜水提物对小鼠血清中炎性反应相关因子的影响:阳性对照组、苦苣菜水提物中剂量的COX-2、p38 MAPK水平与模型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阳性对照组、苦苣菜水提物中剂量与高剂量组的TNF-α、IL-6水平与模型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苦苣菜水提物的抗炎机制涉及到炎性反应发生过程中的多个环节和炎性反应因子,有望研发成为有效的抗炎新药,为防治炎性反应性疾病提供新的药用和食疗资源.

  • 针灸联合血府逐瘀胶囊治疗血栓闭塞性脉管炎的临床随机对照研究

    作者:唐永;罗晓云;黄松

    目的:探究针灸联合血府逐瘀胶囊治疗血栓闭塞性脉管炎(TAO)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7年3月至2018年4月盘锦市中心医院收治的TAO患者95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对照组(n=47)和观察组(n=48).对照组给予西医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针灸联合血府逐瘀胶囊治疗,2组均连续治疗6周.统计2组治疗后临床疗效,比较2组患者治疗前后中医证候积分,检测2组治疗前后血清ET-1、NO、hs-CRP水平,观察,2组治疗前后大行走距离及ABI值.结果:治疗后观察组临床总有效率为91.67%,显著高于对照组的65.96%(P<0.01);与治疗前比较,治疗后2组肢体疼痛、肢体麻木、肢体发凉、间歇性跛行、肢端皮色积分显著降低(P<0.05或P<0.01),且观察组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与治疗前比较,治疗后2组血清ET-1、hs-CRP水平显著降低(P<0.01),血清NO水平显著升高(P<0.05),且2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与治疗前比较,治疗后2组ABI及观察组的大行走距离显著升高(P<0.01),且观察组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针灸联合血府逐瘀胶囊可有效缓解TAO患者症状,抑制炎性反应,改善血管内皮细胞功能,提高下肢功能,且疗效显著优于西医治疗.

  • 扶正解毒方联合艾灸对鼻咽癌患者放化疗后口腔黏膜损伤及炎性反应的影响

    作者:王杰;黄韵;劳国平;梁健忠

    目的:探讨扶正解毒方加减联合艾灸对鼻咽癌患者放化疗后口腔黏膜损伤及炎性反应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1月至2017年10月梧州市红十字会医院收治的鼻咽癌患者105例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行放化疗治疗,之后按照治疗方法的不同分为中药+艾灸组、中药组与对照组,每组35例.观察3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3组患者放化疗后口腔黏膜损伤状况;检测并比较3组血清中炎性反应因子水平.结果:治疗后中药+艾灸组、中药组、对照组的总有效率分别为77.14%、61.76%、58.82%,3组间总有效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且中药+艾灸组总有效率高于中药组与对照组.治疗后中药+艾灸组放射性口腔黏膜炎分级为Ⅰ级、Ⅱ级的患者例数较治疗前显著增加,Ⅲ级、Ⅳ级患者例数显著减少,且Ⅰ级患者例数/Ⅲ级、Ⅳ级患者例数分别显著少于/多于中药组与对照组(P<0.05或P<0.01);治疗后中药+艾灸组、中药组患者口腔内PH值及3组VAS评分较治疗前显著下降,且中药+艾灸组显著低于中药组与对照组(P<0.05或P<0.01).治疗后3组血清中TGF-β1、IL-6、CRP水平均较治疗前显著下降,且中药+艾灸组显著低于中药组与对照组(P<0.01).治疗后3组间消化道反应、骨髓抑制及唾液腺损伤等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扶正解毒方加减联合艾灸可有效减轻鼻咽癌患者放化疗后口腔黏膜损伤,并控制炎性反应进展,提升整体疗效.

  • 背俞穴毫火针点刺结合躯干训练对中风偏瘫患者运动功能和神经功能缺损程度的影响

    作者:钟原;赵明华;张志强;许美珍;杨晓燕;吴加利

    目的:探讨背俞穴毫火针点刺结合躯干训练对中风偏瘫患者运动功能和神经功能缺损程度恢复的影响.方法:选取2015年10月至2017年6月中山市中医院收治的中风偏瘫患者6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0例,均行躯干训练,对照组患者联合背俞穴常规针刺治疗,观察组则采用背俞穴毫火针点刺治疗,30 d为1个疗程.比较2组治疗前后血清纤维蛋白原(Fib),D-二聚体(D-D)等凝血功能指标及超敏C反应蛋白(Hs-CRP)、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的改善情况;比较2组Fuel-Meyer运动功能评分量表(FMA评分)及神经功能(NIHSS评分)改善情况,比较2组临床疗效差异.结果:治疗后,2组患者D-D、Fib、NSE及Hs-CRP等水平均降低,观察组改善更显著,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患者NIHSS评分降低,FMA评分升高,观察组改善更显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总有效率70.00%(21/30),观察组93.33%(28/3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背俞穴毫火针点刺结合躯干训练治疗中风偏瘫效果显著,可促进肢体及神经功能恢复,改善炎性反应及高凝状态,值得推广.

  • 脓毒症急性肾损伤的发病机制和中医治疗

    作者:狄浩然;卢幼然;吴彦青;张磊;邵飞;吕小琴;郭玉红;刘清泉

    脓毒症是指因感染引起的全身炎性反应,随着病情的加重可发展为严重脓毒症、脓毒症休克、多脏器功能不全等.脓毒症急性肾损伤十分常见,脓毒症急性肾损伤的发生存在多种复杂的机制.目前针对脓毒症急性肾损伤尚未取得理想疗效,积极寻找中西医结合治疗脓毒症肾损伤的方法尤为迫切.中药以单体和复方治疗脓毒症均取得一定进展,有待进一步结合现代医学共同应对脓毒症急性肾损伤的挑战.

  • "上火"人群中Activin A、E-selectin的差异表达研究

    作者:汪琴静;徐莉;包洁;季巾君;谢冠群;范永升

    目的:通过对"上火"人群中细胞因子激活素A(ActivinA)及E选择素(E-selectin)血清含量的测定以及外周血单个核细胞基因表达水平检测,探讨激活素A及E选择素在"上火"人群发病机制的影响和作用.方法:采集临床患者血液样本并提取血清及外周血单个核细胞.应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测定血清中激活素A及E选择素的含量,应用RT-PCR法检测激活素A及E选择素的基因表达水平.结果:"上火"患者血清中activinA、E-selectin的水平以及外周血单个核细胞activinA、E-selectin基因表达水平高于正常平和质人群;观察组外周血中activinA、E-selectin的基因表达水平高于阴虚"上火"人群.结论:"上火"是一种局部的炎性反应,机体内环境在多种因素的作用下激活素A水平升高,影响炎性反应介质的作用或者本身作为一种炎性反应介质活化血管内皮细胞刺激E选择素的分泌与合成,诱导炎性反应,这是"上火"机制之一.

  • 从脾论治气虚血瘀证不稳定型心绞痛的临床研究

    作者:张松峰;郑直;石洪;胡镜清

    目的:观察从脾论治气虚血瘀证不稳定型心绞痛(UA)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本研究采用历史性对照研究,选取2012年8月至2014年8月在福建中医药大学附属人民医院心血管内科收住入院的经冠脉造影确诊的气虚血瘀证不稳定型心绞痛病例120例,所有病例冠状动脉狭窄50% ~ 70%,未行介入治疗,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60例.观察组给予四君子汤合血府逐瘀汤联合西药常规治疗,对照组只给予西药常规治疗,疗程4周.观察2组患者治疗前后心绞痛疗效、气虚血瘀证候评分、心电图、高敏C-反应蛋白(hs-CRP)、血同型半胱氨酸(HCY)的变化;比较2组4周后不良事件的发生率.结果:2组基线临床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后观察组在总有效率(84.21% vs73.33%)及心电图改善(77.19%vs 66.67%)方面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治疗前比较,观察组治疗后,患者气虚血瘀证候评分、hs-CRP、HCY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治疗后气虚血瘀证候评分、hs-CRP、HCY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2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从脾论治气虚血瘀证UA有效且安全,可提高患者的心绞痛疗效,改善临床症状,抑制炎性反应.

  • 脑心同治理论对临床的指导意义

    作者:刘卫红;周明学;李思耐;任攀;刘红旭

    从中医理论对心、脑功能的认识以及心和脑在生理病理上的密切联系阐述了脑心同治理论提出的生理病理学基础.重点阐明脑心同治理论在双心疾病治疗中应用的基础,指出炎性反应是脑心同治共同的病理基础,"气痰瘀同治"是"脑心同治"的主要治法.进一步明确了脑心同治理论的适用范围,评价了脑心同治理论对临床的指导意义.

  • 头针对急性脑缺血再灌注大鼠促炎性反应因子TNF-α、IL-1β含量的影响

    作者:周利;张红星;刘灵光;黄浩;李璇;杨敏

    目的:探讨头针治疗脑缺血的免疫学机制.方法:将140只健康雌性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n=20)、模型组(n=60)和头针组(n=60),后2组又各分为24、48、72 h共6个亚组,每个亚组各20只.采用大脑中动脉线栓法制备大脑中动脉闭塞(MCAO)再灌注模型.头针组选取"顶颞后斜线""顶颞前斜线",取双侧头穴,采用疏密波,频率2/100 HZ,强度2 mA,每次20min,每日1次.应用神经功能缺损评分(neurological severity score,NSS)、HE染色及酶联免疫吸附反应(ELISA)观察各时间点头针对模型大鼠神经功能缺损、缺血脑组织及血浆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1β(IL-1β)含量的影响.结果:头针组与模型组各时段的组间比较,第72 h头针组的NSS显著低于模型组(P<0.01),头针组白细胞浸润在48 h和72 h降低为明显(P<0.01),大鼠血浆和脑组织TNF-α、IL-1β含量在72 h两组间差异显著,头针组显著低于模型组(P<0.01).结论:头针有利于大鼠脑神经功能的恢复,可减轻急性脑缺血再灌注后白细胞的浸润,下调TNF-α、IL-1β的表达,从而减缓由其介导的炎性免疫反应,减轻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实现对脑组织的保护作用.

  • 电针对局灶脑缺血/再灌注大鼠大脑缺血皮质区白介素-4/信号传导及转录激活因子6与核因子-κB的影响

    作者:张莹;秦文熠;罗勇

    目的:观察电针对局灶脑缺血/再灌注大鼠大脑缺血皮质区白介素-4(IL-4)含量,信号传导及转录激活因子6(STAT 6)、磷酸化STAT 6(pSTAT 6)与核因子-κB(NF-κB)p 65蛋白表达的影响,探讨电针治疗局灶脑缺血/再灌注后炎性反应的可能机制.方法: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 、模型组、电针组,每组15只.采用改良线栓法制备大脑中动脉闭塞/再灌注模型.电针组电针刺激大鼠"百会""合谷""太冲",再灌注0、12、24 h各电针1次.运用免疫组化及Western blot法检测大鼠大脑缺血皮质区pSTAT 6/STAT 6、NF-κB p 65的表达水平;ELISA法检测大鼠大脑缺血皮质区IL-4的含量.结果:与假手术组比较,模型组大鼠大脑缺血皮质区IL-4含量显著升高(P<0.001),胞质及胞核NF-κB p 65表达水平显著增加(免疫组化法P<0.001,Western blot法P<0.01);与模型组比较,电针组IL-4含量显著升高(P<0.01),pSTAT 6及pSTAT 6/STAT 6表达水平显著升高(均P<0.01),胞质及胞核NF-κB p 65表达水平显著降低(免疫组化法P<0.01,Western blot法 P<0.05).结论:电针能有效提高局灶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大鼠大脑缺血皮质区抗炎因子IL-4含量,增加pSTAT 6/STAT 6表达水平,同时NF-κB p 65入核显著减少,可能与激活IL-4/STAT 6信号通路有关.

  • 电针配合大承气汤协同调控急性胰腺炎大鼠肺肠损伤的机制研究

    作者:陈欢;苏杭;袁玲;苗艺凡;张玉梅;李娟;唐文富

    目的:观察电针肺与大肠俞募配穴联合大承气汤对急性胰腺炎(AP)大鼠肺和肠道炎性反应损伤的影响,探讨电针与大承气汤协同增效的机制.方法: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大承气汤组、电针治疗组和针药合用组,每组8只.采用改良3%牛磺胆酸钠(0.1 mL/100 g)逆行胰胆管注射法复制AP模型.电针治疗组和针药合用组电针双侧“肺俞”与“大肠俞”“中府”“天枢”各3次,每次20 min,每次间隔7h.造模24 h后,针药合用组和大承气汤组给予大承气汤灌胃1次.采用双抗夹心ELISA法测定血清白细胞介素-6(IL-6)、IL-10含量和肺、大肠组织髓过氧化物酶(MPO)、丙二醛(MDA)含量,HE染色观察肺、大肠、胰腺组织病理变化并予以病理评分.结果:与假手术组比较,模型组胰腺、肺、大肠病理评分,肺与大肠MDA、MPO含量,血清IL-6、IL-10含量均明显升高(P<0.05);与模型组比较,大承气汤组、电针治疗组、针药合用组胰腺、肺、大肠病理评分,肺与大肠MDA、MPO含量,血清IL-6含量明显降低(P<0.05),血清IL-10含量升高(P<0.05).与大承气汤组和电针治疗组比较,针药合用组肺与大肠病理评分、MPO和MDA含量,血清IL-6含量明显降低(P<0.05),血清IL-10含量升高(P<0.05).结论:肺与大肠俞募配穴法电针与大承气汤针药合用与单纯大承气汤、电针相比,在调控急性胰腺炎大鼠氧化应激水平和炎性反应中更有优势,以协同减轻肺肠损伤.

  • 艾灸对类风湿性关节炎家兔滑膜细胞JAK-STAT通路负反馈调节家族细胞因子信号抑制因子的影响

    作者:杨馨;刘旭光;王月;杨慎峭;金荣疆

    目的:观察艾灸对实验性类风湿性关节炎(RA)家兔的抗炎消肿作用,探索艾灸抗炎效应的滑膜细胞JAK-STAT信号通路负反馈调节机制.方法:日本大耳白兔随机分为对照组、模型组和艾灸组,各14只.福氏完全佐剂注入兔双后膝关节腔复制RA模型.艾灸组动物采用艾粒施灸两侧“肾俞”穴各5壮,每日1次,6d为一疗程,共治疗3个疗程.治疗后观测各动物左、右后膝关节周长,运用免疫组化法检测细胞因子信号抑制因子1 (SOCS 1)、SOCS 3的表达.结果:造模后各个时间点模型组动物的左、右后膝关节周长均较对照组明显增加(P<0.01),治疗后艾灸组动物左、右后膝关节周长均较模型组降低(P<0.05).模型组与对照组比较,滑膜细胞SOCS 1、SOCS 3蛋白含量显著升高(P<0.01);艾灸组与模型组比较,滑膜细胞SOCS 1、SOCS 3蛋白含量降低(P<0.01).结论:艾灸对实验性RA具有抗炎效应,艾灸对滑膜细胞JAKSTAT信号通路中相关负反馈调节因子SOCS 1、SOCS 3表达的调节可能是其实现抗炎效应的机制之一.

  • 针刺调控炎性反应在抗缺血再灌注损伤中的研究进展

    作者:冯吉杰;王珂;陈彤宇;葛文;周伊人;徐建俊;周嘉

    缺血再灌注过程中诱发的炎性反应是造成脏器继发性损伤的主要因素之一,如何缓解缺血再灌注时的炎性反应已成为研究的热点.目前研究表明,针刺不但可以直接抑制炎性细胞浸润及调控炎性相关细胞因子的表达,还能调控炎性信号传导通路,抑制炎性反应,从而有效改善缺血再灌注损伤.现就目前针刺调控炎性反应拮抗脏器缺血再灌注损伤的效应机制进行综述.

  • 针刺干预脑缺血损伤炎性反应的作用机制及其研究新思路

    作者:刘喆;方剑乔;曾超;方芳

    脑缺血后炎性反应在脑缺血损伤中发挥重要作用.脑缺血损伤诱导的炎性反应是一个复杂的动态过程,包括一系列炎性细胞和炎性因子的参与.近年来,针刺抑制脑缺血炎性反应也在基础研究方面进行了有益的探索.本文从调节炎性细胞因子与炎性介质、抑制白细胞脑组织浸润、调节胶质细胞活化状态及抑制转录因子的表达等方面,对针刺抑制脑缺血损伤炎性反应的神经保护作用机制进行了综述,并结合调控脑缺血损伤炎性级联反应的关键靶点--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γ,讨论了今后研究的思路与方向.

  • 电针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大鼠巨噬细胞迁移抑制因子及其受体复合物表达的影响

    作者:鲁静;谢菁菁;项水英;李尹;丛文娟;林先刚;刘自兵

    目的:观察电针"足三里"和"肺俞"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大鼠巨噬细胞迁移抑制因子(MIF)及其受体复合物CD 74-CD 44等相关因子表达的影响,并从免疫角度探讨电针在COPD大鼠发病过程中的作用机制.方法: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和电针组,每组10只.采用气管滴注脂多糖结合香烟烟熏的方法复制COPD大鼠模型.电针组电针大鼠双侧"足三里"和"肺俞",每次30 min,连续7 d.各组大鼠于处死前进行肺功能检测;HE染色法观察各组大鼠肺组织病理学变化;ELISA法分别检测各组大鼠血清、肺泡灌洗液(BALF)和肺组织中MIF、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介素-1β(IL-1β)、IL-8含量;实时荧光定量PCR和Western blot法分别检测肺组织内MIF、CD 74、CD 44及p 38 MAPK mRNA和蛋白表达;免疫组化法观察肺组织中CD 74、CD 44的表达.结果: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大鼠用力肺活量(FVC)、第0.1秒用力呼气量(FEV 0.1)、第0.3秒用力呼气量(FEV 0.3)、FVC 0.1占FVC比值(FEV 0.1/FVC)、FEV 0.3占FVC比值(FEV 0.3/FVC)均显著降低(P<0.01).与模型组比较,电针组FVC、FEV 0.1、FEV 0.3、FEV 0.1/FVC、FEV 0.3/FVC均显著升高(P<0.01,P<0.05).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大鼠血清、BALF、肺组织内MIF、TNF-α、IL-1β和IL-8含量均显著升高(P<0.01),电针组以上各指标较模型组明显降低(P<0.01).模型组较正常组肺组织内MIF、CD 74、CD 44、p 38 MAPK 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以及CD 74、CD 44阳性表达水平均显著升高(P<0.01),电针组较模型组以上各指标表达水平均显著下降(P<0.01).其中大鼠肺组织内MIF与p 38 MAPK蛋白及mRNA表达呈正相关(P<0.01).结论:电针"足三里"和"肺俞"穴对大鼠COPD具有治疗作用,其作用机制可能与抑制MIF及其受体复合物活性及受体介导的p 38 M A PK信号通路有关.

  • 骨病宁膏治疗软组织损伤648例

    作者:赵皖生

    本院1996年6月~1997年5月,共收治648例软组织损伤病人,应用骨病宁膏治疗取得了满意的疗效,现分析如下。1 临床资料本组648例中男436例,女212例;年龄3~87岁。2 治疗方法(1)?药物组成:山豆根,苦参,木芙蓉花,皂角刺,乳香,没药,珍珠粉等组成。(2)?使用方法:使用前先清洁皮肤,皮肤缺损伤者,按外科常规清创消毒后再使用。撕掉包装,在火(炉)上略烘烊,待膏药基本软化后贴敷在患处。根据患处大小而增减膏药面积。但必须大于病灶。再用绷带适当固定一下。如遇骨折手术切复后,可直接将膏药贴敷在创面切口上。一般4~6天更换一次。如创面渗液多可每天更换一次。孕妇忌用。3 治疗结果治愈359例,局部肿胀消退,疼痛消失,关节功能恢复正常,皮肤缺损愈合。随访观察2~6月以上。显效248例,肿痛基本消失,关节功能基本恢复,创面皮肤缺损缩小无感染。进步41例,肿痛部分减退,关节功能无改善,创面皮肤缺损无缩小,未见炎性反应。

  • 痛风舒片联合薏柏痛风巴布剂治疗痛风性关节炎湿热痹阻证的临床观察

    作者:颜玺;蔡翠珠;郭亚蕾

    目的:探讨痛风舒片联合薏柏痛风巴布剂治疗痛风湿性关节炎湿热痹阻证的临床疗效及对血清白细胞介素-1β(IL-1β),肿瘤坏死因子-α(TNF-a),基质金属蛋白酶-3(MMP-3)和环氧化酶-2(COX-2)水平的影响.方法:将150例患者根据入院先后顺序按1:1比例随机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各75例.对照组口服依托考昔片,120 mg·d-1,和雪山金罗汉止痛涂膜剂,涂抹患处,3次/d.观察组服用依托考昔片同对照组,并口服痛风舒片,4片/次,3次/d,和薏柏痛风巴布剂,贴患处,每日1贴.两组疗程均为14 d.采用视觉模拟评分(VAS)进行疼痛评价,进行治疗前后压痛、关节肿胀及关节活动障碍情况评分;检测治疗前后血沉(ESR),C-反应蛋白(CaP),血尿酸(UA),IL-1β,TNF-α,MMP-3和COX-2水平.结果:经Ridit检验,观察组临床疗效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在治疗后第3,7,14天的VA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1);治疗后观察组关节压痛、肿胀、活动障碍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ESR,CRP,UA水评均低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血清IL-1β,TNF-α,MMP-3和COX-2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在口服依托考昔片的同时服用痛风舒片及外贴敷薏柏痛风巴布剂治疗AGA,能快速减轻患者疼痛、改善临床症状,减轻炎症反应,近期效果显著.

  • 通窍鼻炎颗粒联合针刺治疗过敏性鼻炎及对患者血清IL-4,IL-6及IL-10的影响

    作者:徐艳;马梅;张宗强

    目的:探讨通窍鼻炎颗粒联合针刺治疗过敏性鼻炎(AR)疗效及对患者血清白细胞介素(IL)-4,IL-6,IL-10水平的影响.方法:110例符合纳入标准的AR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n=55)和观察组(n=55).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对照组给予通窍鼻炎颗粒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联合应用针刺治疗.观察比较两组临床疗效、临床症状积分及炎性因子IL-4,IL-6,IL-10水平.并随访6个月,比较两组患者复发率.结果:观察组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6.4%,明显高于对照组85.4%的总有效率(P<0.05).治疗后,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喷嚏、流涕、鼻塞及鼻痒等症状积分显著降低,IL-4,IL-6,IL-10水平明显降低,比较都有统计学差异(均P<0.05).随访6个月,观察组的复发率为5.4%,明显低于对照组18.2%的复发率(P<0.05).结论:通窍鼻炎颗粒联合针刺治疗AR疗效可靠,能够显著提高临床疗效,改善临床症状,减轻炎性反应,且复发率低,临床上值得进一步研究.

2110 条记录 4/106 页 « 12345678...105106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