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眩晕患者脑卒中发病危险因素研究

    作者:孙晓萍;谭东森;龚艳梅;刘艳

    目的 调查眩晕与脑卒中风险的相关性,为眩晕患者的脑卒中进展及发病率提供临床参考依据.方法 通过查阅已有病例记录及定期会诊或随访,采用x2检验和t检验统计分析所有眩晕患者在为期1年的调查中脑卒中的发生情况.所有患者被分类为脑卒中组和非脑卒中组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在已有的3530例眩晕患者中[平均年龄(53.73±25.17)岁],脑卒中的发生概率为0.65%[23/3530,平均年龄(69.82±16.22)岁],明显高于对照组的0.43%[24/5589,平均年龄(70.36±18.45)岁].脑卒中类型中缺血性占73.91%,非典型性占8.70%和出血性占16.92%.脑卒中的发病率随年龄的增长而增加(P <0.001).眩晕患者患有共患病的概率较对照组更高(P <0.0001).共患病眩晕患者(如糖尿病、高血压、高血脂、冠心病和心房颤动等)的脑卒中发病率同样较高(P<0.001).结果 眩晕患者较对照组人群有更高的脑卒中风险.一些脑卒中可能在初期表现为外周性眩晕.而一些中枢性眩晕同样可能终演变成脑卒中.中年男性、糖尿病、高血压、高血脂、冠心病和心房颤动等均为眩晕患者发展成脑卒中的风险因素.

  • PTEN蛋白表达与中国人群前列腺癌风险相关性的Meta分析

    作者:安琪;谷翊群

    目的 利用Meta分析系统评价PTEN蛋白表达与中国人群前列腺癌发生的相关性. 方法 计算机检索PubMed、Embase、CBM、中国知网、维普和万方数据库,纳入有关PTEN蛋白表达与中国人群前列腺癌发生风险及不同临床病理特征相关性的病例-对照研究,采用Revman 5.3软件进行统计分析,并根据NOS量表进行偏倚风险评估. 结果 终纳入26个研究,其中前列腺癌组1 025例,前列腺增生组461例,正常前列腺组37例.Meta分析结果显示:前列腺癌组织中PTEN蛋白的表达量低于前列腺增生患者[OR=0.03,95%CI(0.02,0.05),P<0.01]和正常前列腺患者[OR=0.03,95 %CI(0.01,0.11),P<0.0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前列腺癌组织的中低分化组PTEN蛋白的表达量低于高分化组[OR=0.20,95 %CI(0.15,0.27),P<0.01];前列腺癌组织JWP分期中C+D期PTEN蛋白的表达量低于A+B期组[OR=0.11,95 %CI(0.08,0.16),P<0.01];前列腺癌患者中伴转移组PTEN蛋白的表达量低于未移组[OR=0.10,95%CI(0.05,0.19),P<0.0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结论 PTEN蛋白表达与中国人群前列腺癌发病风险及临床病理特征的相关性显著,鉴于受到纳入病例数量和文献质量的限制,上述结论亟待国内更多大样本、多中心、高质量研究来加以验证.

  • 口腔HPV携带者宫颈病变的发病风险与防控策略研究

    作者:侯红娟

    目的 探讨口腔HPV感染患者发生宫颈病变的风险,并且寻找合适的防控策略,减少此病的发生率.方法 选取2010年1月~2012年1月来我院确诊的宫颈病变的患者150例为研究对象,作为观察组,并以同时期体检正常的参与人员150名,作为对照组.对两组成员,以荧光定量PCR技术检验他们的口腔HPV感染情况,进行总结.另外进行第二次筛查,对2010年1月~2012年1月来我院进行体检的患者1000例,进行队列研究,比较口腔HPV阳性和阴性者之间宫颈病变发生率的差异,并分析对口腔HPV感染患者日常行为进行分析.结果 对照组的口腔HPV阳性2例(1.0%),观察组的口腔HPV阳性52例(3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1000例实验对象共发现宫颈病变患者20例,口腔HPV阳性的人员100例和阴性900例.口腔HPV阳性的患者的宫颈病发生率为29%.结论 口腔HPV感染与宫颈癌发生具有一定的关系,对于口交次数较多、性伴侣人数较多是造成口腔HPV感染的重要原因.在口腔和宫颈之间,HPV有着很多种传播形式,要对携带口腔HPV的患者,患有宫颈病的危险性多加重视,对其宫颈病变加以筛查,并尽早给予合适的治疗,降低宫颈病变的发病风险.

  • mTOR基因多态性rs2295080与非贲门胃癌的发病风险的关联性研究

    作者:赵涵;陈言东;党彤;贾彦彬

    目的 检测哺乳动物雷帕霉素蛋白(mTOR)基因单核苷酸多态性(SNP)rs2295080与非贲门胃癌发病风险的关系.方法 采用TaqMan法在288例非贲门胃癌患者(病例组)和281例健康者(对照者)中对rs2295080进行基因分型;用非条件性Lo-gistic回归计算比值比(OR)和其95%可信区间(CI),从而评估各等位基因、基因型与非贲门胃癌发病风险的关系.结果 在病例组和对照组中,SNP rs2295080的等位基因和基因型频率分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mTOR SNP rs2295080与非贲门胃癌的发病风险没有关联.结论 mTOR SNP rs2295080可能在非贲门胃癌的发病中不起主要作用.

  • 饮茶与神经管畸形发病风险之间关系的研究进展

    作者:任爱国

    神经管畸形又称神经管缺陷(neural tube defects,NTDs),是由于胚胎期神经管闭合障碍所导致的一类先天缺陷,主要包括无脑、脊柱裂、脑膨出等[1].NTDs在中国某些地区很常见,尤其北方省份[2].患有无脑的新生儿不能存活,往往在出生后很快死亡.部分轻度脊柱裂患儿经过恰当的外科治疗,可能正常生长发育,但大多会发展为终身残疾,表现为下肢瘫痪、大小便失禁等.部分脊柱裂患儿伴有脑积水,很少能存活到成年.

  • 产后抑郁危险因素研究

    作者:张雪;丁辉

    目前,产后抑郁障碍(postpartum depression,PPD)已经成为全球女性面临的重大挑战,在世界范围内,大约有10%~ 20%的新妈妈会发生PPD[1-5].在分娩之后,她们不仅无法感到有了宝宝的快乐与成为母亲的喜悦,反而被各种抑郁或焦虑的情绪及身体上的不适所困扰,而她们中仅有少部分得到准确的诊断及有效的治疗[6-7].PPD多在产后4周左右发病,但是也可能于产前或超过产后1月发病[4],并且发病风险可以一直持续至产后一年[3,6,8].

  • 2型糖尿病与恶性肿瘤发病风险关系的队列研究

    作者:胡如英;龚巍巍;王蒙;潘劲;武海滨;费方荣;何青芳;俞敏

    目的 探讨2型糖尿病与恶性肿瘤发病风险之间的关系.方法 利用浙江省慢性病监测信息管理系统收集2007-2013年监测队列中糖尿病、恶性肿瘤患者及相关信息,采用累积发病率、RR值及其95%CI等指标分析2型糖尿病与恶性肿瘤间的关系.结果 2007-2013年共收集327 268例2型糖尿病患者并随访778 439人年,累计新发恶性肿瘤7 435例,恶性肿瘤发病率为955.12/10万,标化发病率为458.05/10万.相较非糖尿病人群,糖尿病患者恶性肿瘤发病风险增加(RR=1.68,95%CI:1.68~ 1.70),其中20~ 39岁组2型糖尿病患者恶性肿瘤发病风险高(RR=4.34,95%CI:3.54 ~ 5.32);随年龄增加,风险降低,但≥60岁组发病风险仍存在关联(RR=1.21,95%CI:1.18~ 1.25).结论 2型糖尿病患者中恶性肿瘤的发病风险增加.

  • 中国成年人超重和肥胖与高血压发病关系的随访研究

    作者:冯宝玉;陈纪春;李莹;黄建凤;李建新;赵连成;曹杰;刘小清;黄辰

    目的 探讨中国成年人超重和肥胖与高血压发病的关系.方法 研究对象来自中国心血管病流行病学多中心协作研究和中国心血管健康多中心合作研究,两项研究分别于1998年和2000-2001年开展基线调查,并在2007-2008年开展统一的健康状况随访.共纳入13 739名研究对象进入终分析,按照BMI将研究对象分成四组:低体重组(<18.5 kg/m2)、正常体重组(18.5 ~ 23.9 kg/m2)、超重组(24.0~ 27.9 kg/m2)和肥胖组(≥28.0 kg/m2).计算四组人群年龄标化的高血压累积发病率;并以正常体重组为参照,使用广义线性回归模型计算其他三组高血压发病风险RR值及其95%CI.结果 本研究平均随访8.1年,确诊新发高血压4 271例,其中男性2 012例,女性2 259例.低体重组、正常体重组、超重组和肥胖组的年龄标化高血压累积发病率分别为21.6%、30.6%、42.4%和50.8%,随着BMI的升高而升高(趋势P<0.001).以正常体重组为参照调整协变量,男性低体重组、超重组和肥胖组的RR值(95%CI)分别为0.78(0.64~0.95)、1.22(1.13~1.30)和1.28(1.16~ 1.42);女性分别为0.89(0.77~ 1.03)、1.16(1.09~ 1.23)和1.28(1.18 ~ 1.38).结论 我国超重和肥胖者的高血压发病风险明显升高,应加强对超重和肥胖人群的高血压防控.

  • 职业性极低频电磁场暴露与神经退行性疾病发病关联的研究进展

    作者:苏丽玲;金明娟;许正平;陈光弟

    神经退行性疾病(neurodegenerative disease)是一类由大脑和脊髓神经元发生退行性病变而导致的疾病,包括阿尔茨海默病(AD)、肌萎缩性脊髓侧索硬化症(ALS)、帕金森病(PD)、多发性硬化(MS)等.神经退行性疾病的发病机制十分复杂.研究显示,基因突变、蛋白质错误折叠聚集、线粒体功能障碍、氧化应激、炎症、免疫功能缺陷等均可导致神经退行性疾病的发生[1-4].一般认为,年龄、遗传易感因素和异常的环境暴露与神经退行性疾病的发生正相关.近年来,多项流行病学研究显示职业性极低频电磁场(主要是50或60Hz的工频电磁场)暴露是神经退行性疾病(AD、ALS、PD等)发生的一个可能危险因素,但也有研究认为两者不相关,故存在较大争议.本文将系统回顾职业性极低频电磁场暴露与神经退行性疾病发病关联的报道,分析以往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后续研究的方向.

  • 肿瘤坏死因子-β遗传变异与食管癌发病风险的关系

    作者:张志;宋文广;黎杰;袁聚祥;冯福民

    食管癌是危害人类生命和健康的严重疾病之一,研究表明,饮食因素和环境因素是我国食管鳞癌的主要危险因素,遗传变异是肿瘤个体易感性的重要原因[1-2].肿瘤坏死因子(TNF) 在多种恶性肿瘤的发生发展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3-4].有报道显示,位于TNF-β基因第一内含子+252位的G>A变异可导致该基因转录活性的增加[5].功能性TNF-β+252 G>A遗传变异可能是食管癌发生的重要遗传易感因素.为验证该假设,本研究探讨了TNF-β+252 G>A遗传变异对食管癌发病风险的影响.

  • X-射线交错互补修复基因2 C41657T、G4234C多态与卵巢上皮性癌发病风险的关联研究

    作者:王娜;康山;刘鹏飞;周荣秒;段亚男;孙东兰;李琰

    X-射线交错互补修复基因2(X-ray repair crosscomplementing gene 2,XRCC2)在细胞分裂过程中通过参与同源重组修复DNA链的断裂和交联损伤,具有维持遗传物质稳定性的重要作用[1].XRCC2定位于人体染色体的7q36.1[2].

  • 络脉不通与冠心病、脑梗塞

    作者:子布

    5月31日是世界无烟日,在2008年的世界无烟日中,世界卫生组织指出吸烟、被动吸烟的危害之一就是导致动脉健康受损,动脉健康受损则使冠心病、脑梗塞的发病风险大大提高.用中医络病理论来解释,这里的动脉健康受损实质就是络脉受到损害,心脏、脑部的络脉不通可以直接导致冠心病、脑梗塞的发生.

  • 研究发现检测头发可判断心梗风险

    作者:

    科学研究发现,长期承受过大的心理压力会引发心肌梗死等心血管疾病,但科学家一直找不到能够较准确测量心理压力的生物标记。加拿大西安大略大学研究人员近日在美国《压力》杂志上发表报告说,通过检测头发的皮质醇水平,可准确获知被检测者当时和此前较长时间内的心理压力状况,经过综合分析,可以判断心梗等疾病发病风险。

  • 多囊卵巢综合征的中西医结合临床治疗进展

    作者:程蓉蓉;周惠芳

    多囊卵巢综合征(polycystic ovary syndrome,PCOS)是多起因、临床表现多态的女性代谢疾病,是青春期和育龄妇女(17~46岁)月经紊乱、无排卵性不孕的常见原因,55%~75%的PCOS不孕与排卵障碍有关[1].PCOS虽是良性的,却增加了子宫内膜癌、卵巢癌的发病风险.本文收集了近年来有关PCOS的研究文献,对其在中西医结合的临床治疗进展进行了综述.

  • 不同程度认知障碍与老年患者抑郁症相关性研究

    作者:曾令烽;梁伟雄;曹烨;邹元平;王璐;许卫华;孔令朔;王奇;王宁生

    目的:系统评价痴呆、非痴呆征象轻度认知障碍(MCINS)等不同程度认知障碍对老年期抑郁(GD)发病的关联性影响.方法:全面搜集与GD发病危险因素相关的研究文献,计算机综合检索万方数据库、中国知网、维普数据库及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PubMed、EMbase、MEDLINE与Cochrane Library,检索时间止于2015年10月25日;同时在广州中医药大学图书馆手工检索期刊资料库.所有涉及认知功能与GD发病相关性、可提取有效数据的研究文献均纳入作分析.纳入研究分为横剖研究和纵贯研究,并采用Cochrane推荐软件RevMan 5.3对结果进行Meta分析,对GD患病率和发病率分别计算其关联强度比值比(OR)值、相对危险度(RR)值及95%可信区间(Cl),作相应的发表偏倚、异质性检验及基于不同程度认知障碍文献的亚组分析.结果:本研究共纳入24个研究文献,其中横剖研究15个,前瞻性纵贯研究9个,共45 861例患者,Meta分析提示:在老年人群中,痴呆患者无论在GD患病率(OR=2,18,95%CI[1.54,3.10])还是发病率(RR=3.44,95%CI[1.95,6.05])方面比较,均高于无痴呆患者;然而MCINS患者其GD患病率(OR=1.39,95%CI[0.92,2.09])、发病率(RR=1.30,95%CI[0.93,1.82])与无MCINS患者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痴呆可增加GD的发病风险;轻度认知障碍且无痴呆征象的患者,其与GD发病并不存有相关性.

  • 芳香族致敏与HLA-B*1502基因多态性之间的相关性研究

    作者:侯蕴祈;石海琴;莫石兰;杨红姬;游文霞;邓颖欣

    目的:遗传医学和预防医学的发展开辟了新的领域,芳香族致敏在身体经酶代谢后与蛋白多肽形成半抗原复合物,可诱发后来的过敏反应,本研究分析HLA-B*1502基因多态性与芳香族致敏发病风险及治疗疗效的关系.方法:选取43例芳香族致敏患者作为试验组,另选取110例同期体检健康者作为对照组,分析HLA-B*1502基因的多态性,采集所有患者空腹静脉血,采用酚-氯仿法从分离出的白细胞中提取脱氧核糖核酸(DNA),采用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聚合酶链反应(PCR-RFLP)技术分析HLA-B*1502的多态性,并比较其与芳香族致敏的发病风险及其治疗疗效的相关性.结果:通过对HLA-B*1502启动子区单核苷酸多态性的分析发现,经线性回归分析发现,携带CT/TT基因型较其他基因型的患者芳香族致敏发生率明显增高(P<0.05);通过对HLA-B*1502包含的1/1、1/2、1/3、1/4、2/2与4/4基因型的分析发现,以上6种基因型在试验组和对照组的分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由主效应分析可知,变异型基因1/2与2/2可能降低芳香族致敏的发生率,但病例数较少,因此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HLA-B*1502基因的多态性与芳香族致敏的临床治疗效果无明显相关性(P>0.05).结论:携带CT/TT基因型的HLA-B*1502可能提高芳香族致敏的发病率,HLA-B*1502基因多态性与芳香族致敏的临床治疗效果不相关.

  • 甲状腺乳头状癌发病风险和Bcl-2基因多态性的关系研究

    作者:黄定坤;宋林勇;陈涛;陈金蓉

    目的 探讨甲状腺乳头状癌(PTC)发病风险与B细胞淋巴瘤/白血病基因-2(Bcl-2)基因多态性的关系.方法 选取2014年5月至2016年5月收治的65例PTC患者为观察组,同期选取72体检健康者为对照组.采集所有受试者外周血并提取DNA,利用限制性内切酶片段长度多态性PCR(PCR-RFLP)技术检测分析Bcl-2基因多态性,分析Bcl-2基因-938C/A多态性位点与PTC发病风险之间的关系.结果 观察组与对照组Bcl-2基因-938C/A多态性位点基因型分布均符合Hardy-Weinberg平衡;观察组Bcl-2基因-938C/A多态性位点A/A基因型频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Bcl-2基因-938C/A多态性位点A等位基因频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 <0.05);观察组Bcl-2基因-938C/A多态性位点各基因分型频率与患者年龄、性别、肿瘤大小、包膜浸润、淋巴转移等无相关性(P >0.05),TNM不同分期中A/A基因型频率有显著差异,其中Ⅰ~Ⅱ期患者A/A基因型频率显著高于Ⅲ~Ⅳ期(P <0.05).结论 Bcl-2基因-938C/A多态性位点与PTC发病有关,该基因位点A/A基因型以及A等位基因与PTC发病风险降低有关.

  • 口腔卫生行为对心血管系统相关疾病影响的调查分析

    作者:李铮;郜文萍;陈景艳;段颖;郑洁

    目的:探讨口腔卫生行为的不同对心血管系统相关疾病患病率的影响.方法:采用随机抽样的方法抽取调查对象,随机抽取样本1500例.以问卷调查的方式展开调查,共回收问卷1 420份,回收率为94.7%,其中有效问卷1371份,有效率为96.5%;主要口腔卫生行为包括每天刷牙次数、每次刷牙时间、是否使用牙线等7个条目;心血管系统相关疾病包括高血压、冠心病、糖尿病等疾病.结果:口腔卫生行为,刷牙时间、刷牙次数、是否使用牙线、是否使用含氟牙膏、是否喝茶、是否吃甜食、开始刷牙年龄的不同对心血管系统相关疾病发病率的影响有差异(P<0.05).结论:口腔卫生行为的不同对心血管系统相关疾病的发病率有影响.

  • 源于降脂,高于降脂——他汀类药物在2型糖尿病心血管并发症防治中的作用

    作者:徐雷;冯波

    2型糖尿病在世界范围内的发病率在逐年增加,而中国是个重灾区[1].2型糖尿病常合并血脂异常,主要特点为血清甘油三酯、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增加,高密度脂蛋白(HDL)降低,这也进一步增加了冠心病的发病风险,而冠心病是引起糖尿病患者死亡的首要原因.在近20年中,他汀类药物在降低2型糖尿病心血管风险中的关键地位被逐渐确立,而其发挥作用的机制主要在于降低LDL-C水平以及非降脂依赖性的多重功效.

  • DNA切除修复基因XPD312位点多态性与食管癌发病风险的Meta分析

    作者:安公明;冯茂辉;冷卫东;杨兵;刘长;牛玉明

    目的 通过Meta分析的方法探讨DNA切除修复基因XPD312位点多态性与食管癌发病风险的相关性.方法 检索PubMed数据库中1990年至2012年6月30日有关XPD基因多态性与食管癌发病风险关系的文献,进行文献筛选和数据提取后,采用Meta-Analyst 3.13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 终纳入8篇病例对照研究共10个试验,Meta分析结果显示XPD基因Asp312Asn多态性与食管癌的关联有统计学意义[(Asn/Asn+Asp/Asn)vs.Asp/Asp:OR=1.20,95% CI=1.05~1.36,P=0.01;Asp/Asn vs.Asp/Asp:OR=1.15,95% CI=1.01~1.31,P=0.04].未检测出明显的发表偏倚.结论 对目前相关研究结果的Meta分析显示XPD基因Asp312Asn多态性与食管癌发生风险具有微弱相关性.

143 条记录 1/8 页 « 12345678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