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虎杖提取物及其有效部位的大鼠抗痛风性关节炎试验

    作者:任丽;欧水平;陈灵;王森;赵萍

    目的:观察虎杖提取物及其有效部位对痛风性关节炎的治疗作用.方法:SD大鼠随机等分为空白组,模型组,秋水仙碱组(0.28 mg· kg-1),虎杖提取物高、中、低剂量组(260,130,65 mg· kg-1),蒽醌有效部位组(11 mg·kg-1),二苯乙烯有效部位组(650 mg·kg-1),连续灌胃给药14 d,每天1次.第12天给药1h后,采用大鼠右侧后肢踝关节腔注射尿酸钠溶液0.2 mL制备大鼠痛风性关节炎模型,造模后于不同时间点计算肿胀度.运用比色法测定大鼠血清中尿酸(UA)与黄嘌呤氧化酶(XOD)水平,苏木精-伊红(HE)染色法观察大鼠踝关节滑膜组织的病理变化.结果:与空白组比较,模型组大鼠踝关节肿胀度显著增加.与模型组比较,秋水仙碱组和虎杖提取物高、中剂量组均能显著减轻肿胀度,蒽醌有效部位组在2,4h能显著降低肿胀度,二苯乙烯有效部位组在2,4,8,12,24,48 h均能显著降低肿胀度.与空白组比较,模型组UA和XOD水平显著增加.与模型组比较,虎杖提取物各剂量组能不同程度地降低UA和XOD水平,二苯乙烯和蒽醌有效部位可降低血UA和XOD水平.HE染色发现虎杖提取物及其有效部位能改善滑膜组织病理的变化.结论:虎杖提取物的抗痛风性关节炎可能是二苯乙烯和蒽醌共同作用的结果.

  • 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同时测定首乌藤中13种成分

    作者:罗益远;刘娟秀;王锋;刘训红;王胜男;华愉教;兰才武

    建立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UPLC-MS/MS)同时测定首乌藤中二苯乙烯(二苯乙烯苷、虎杖苷、白藜芦醇)、蒽醌(大黄素、大黄素甲醚、大黄素-8-β-D-葡萄糖苷、芦荟大黄素)、黄酮(表儿茶素、芦丁、金丝桃苷、紫云英苷、槲皮素)及酚酸(没食子酸)等13种成分的方法.采用Waters BEH C18(2.1 mm×100 mm,1.7 μm)色谱柱,流动相为水(含0.1%甲酸)-乙腈,梯度洗脱,柱温35℃,流速0.25 mL·min-1,采用电喷雾离子源(ESI),多反应离子监测(MRM)扫描方式进行检测.采用TOPSIS法对13种成分进行分析评价.结果13种成分在一定浓度范围内均呈良好的线性关系,相关系数大于0.991 5,精密度、重复性和稳定性良好;加样回收率在95.24% ~ 102.3%,RSD均小于5%.TOPSIS分析显示广州产的样品综合质量较好.所建立的方法准确、专属性、重复性较好,可用于首乌藤中多元功效物质或指标成分的同时测定,为首乌藤药材内在质量的综合评价和全面控制提供新的方法参考.

  • 黑刺菝葜根茎中苯丙素和二苯乙烯类化学成分的研究

    作者:王萍;许静;王琪;冯世秀;陈涛;张存莉

    运用硅胶,Sephadex LH-20等各种色谱技术对黑刺菝葜Smilax scobinicaulis根茎的化学成分进行研究.通过波谱数据的分析鉴定化合物的结构分别为白藜芦醇3-O-β-D-葡萄糖基-(1→3)-β-D-葡萄糖苷(1),白藜芦醇(2),δ-葡萄素(3),咖啡酸乙酯(4),1-O-咖啡酰甘油酯(5),1-O-对香豆酰基甘油酯(6),1-O-阿魏酰甘油酯(7),大海米酰胺(8),桑辛素M(9).其中化合物1为新化合物,化合物3~5,8,9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 三脉菝葜的化学成分研究

    作者:刘敏;朱根华;梁芳;舒积成;黄慧莲

    采用硅胶,Sephadex LH-20,MCI及半制备高效液相等多种色谱技术,对三脉菝葜70%乙醇提取物进行化学成分研究,运用现代波谱学方法并结合文献对分离得到的化合物进行结构鉴定.从该植物分离得到12个化合物,包括7个酚苷,4个木脂素及二苯乙烯类等.化合物1~11为首次从菝葜属中分离得到,化合物12为从该种植物中首次分离得到.该研究为促进江西野生中草药资源的开发利用提供了科学资料.

  • 白藜芦醇小麦醇溶蛋白纳米粒包封率测定方法研究

    作者:王新春;侯世祥;李文;周亚伟

    白藜芦醇(Resveratrol,RES)是从中药虎杖中提取出来的植物生理活性成分,是一种天然二苯乙烯类活性物质,具有抑制血小板聚集、抗菌、抗癌及保肝护肝等多种生物学作用[1-2],但其水溶性差,生物利用度低[3],影响了其在医药领域的广泛应用.

  • β-淀粉样蛋白诱导海马神经元自噬通路启动及二苯乙烯苷的干预

    作者:罗红波;石向群;杨金升;李芸;张志强;郭建魁;杨期东;王为民;尹榕

    目的 探讨在阿尔茨海默病(AD)脑损伤中,β-淀粉样蛋白(Aβ)神经毒性对大鼠行为学、自噬相关蛋白Beclin-1和LC3-Ⅱ的影响及何首乌提取物二苯乙烯苷(TSG)的干预作用.方法 选Wistar大鼠80只,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假手术组、模型组、TSG组,各20只.采用立体定向仪下于海马部位注射微量Aβ1-42造模,Y电迷宫及Moms水迷宫检测行为学变化,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及Western blot法检测制模后第21天海马神经元内自噬相关蛋白Beclin-1和LC3 -Ⅱ的mRNA及蛋白表达变化.结果 在模型组中,大鼠Y电迷宫躲避所需的电刺激次数增加,Morris水迷宫测试中潜伏期延长,游泳路程增加及穿越平台次数减少;Beclin-1和LC3-Ⅱ的mRNA及蛋白的表达一致,在21 d时,模型组Beclin-1蛋白(0.51±0.03),LC3-Ⅱ蛋白(0.68 ±0.04)与对照组(0.31±0.01、0.31±0.02)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8.2843、37.0000,均P<0.05);TSG干预后,大鼠躲避所需的电刺激次数减少,潜伏期缩短,游泳路程缩短,穿越平台次数增加;Beclin-1和LC3-Ⅱ蛋白表达强度较模型组减弱,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9.8387、16.2698,均P<0.05).结论 海马神经元在受到Aβ刺激后,可上调自噬蛋白Beclin-1和LC3-Ⅱ因子表达,启动自噬通路;TSG可通过减轻内质网应激损害,下调Beclin-1和LC3-Ⅱ的表达来抵抗Aβ的神经毒性,改善大鼠行为学表现,发挥脑保护作用.

  • 白藜芦醇对KBv200细胞多药耐药逆转作用的研究

    作者:权芳;潘承恩;张少强;闫利英;于良

    目的 探讨白藜芦醇对人口咽腔上皮癌KBv200耐药细胞株的多药耐药逆转作用及可能的逆转机制.方法 采用四甲基偶氮唑盐比色法检测KBv200耐药细胞中白藜芦醇对长春新碱、多柔比星和紫杉醇的逆转倍数,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的凋亡情况,应用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和蛋白质印迹法(Western blot)检测每组KBv200细胞中肿瘤多药耐药相关基因1(multidrug resistance 1,MDR1)和B细胞淋巴瘤基因2(Bcl-2)mRNA和蛋白水平的表达.结果 白藜芦醇对化疗药物具有协同增效作用,显著逆转KBv200耐药性.200 umol/L白藜芦醇对长春新碱、紫杉醇和多柔比星(阿霉素)的逆转倍数达到77.1、61.3和5.9.白藜芦醇能显著降低Bcl-2、MDR1mRNA和蛋白的表达,100 umol/L、200 umol/L白藜芦醇处理组与未加白藜芦醇组的MDR1、Bcl-2mRNA表达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2.98、3.51和3.12、4.56,P值均<0.05).结论 白藜芦醇对口咽腔上皮癌耐药细胞具有耐药逆转作用,该逆转作用可能是通过降低耐药基因表达、促进细胞凋亡实现的.

  • 白藜芦醇对高浓度葡萄糖诱导人晶状体上皮细胞氧化损伤的拮抗作用及其可能机制探讨

    作者:陶军;孙晓楠

    目的 探讨白藜芦醇对高糖诱导的人晶状体上皮细胞(LEC)氧化损伤的拮抗作用及其可能的机制.方法 实验研究.使用不同浓度(5.5、15.0、25.0、35.0、45.0 mmol/L)葡萄糖培养LEC;25.0 mmol/L葡萄糖培养LEC不同时间(0、6、12、24、48、72 h)并建立(5.0、15.0、25.0、35.0 mg/L)白藜芦醇干预模型.连接素V-碘化丙锭双染色流式细胞法测定检测细胞凋亡,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中活性氧(ROS)含量,免疫印迹法检测凋亡蛋白Bcl-2、Bax、iNOS、NF-κB、IκB、锰超氧化物歧化酶(MnSOD)的表达,试剂盒分析氧化损伤标记物MDA的含量变化.组间差异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结果 高糖诱导SRA01/04细胞凋亡表现为浓度和时间的依赖性,随着葡萄糖浓度的升高和作用时间的延长,抗凋亡蛋白Bcl-2表达降低,促凋亡蛋白Bax表达增多.葡萄糖诱导的细胞内ROS和丙二醛(MDA)含量变化也具有明显的浓度和时间依赖性;与5.5 mmol/L组相比,高糖培养ROS产生量显著增加[15.0 mmol/L(F=14.06,P=0.035),25.0 mmol/L(F=17.46,P=0.000),35.0 mmol/L(F=16.58,P=0.001)、45.0 mmol/L(F=12.88,P=0.00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与5.5 mmol/L培养相比,25.0 mmol/L高糖培养6h(F=6.778,P=0.014)、12 h(F =6.551,P=0.001)、24 h(F=7.327,P=0.001),48 h(F=10.84,P =0.000)、72 h(F=13.36,P=0.000)的LEC中ROS产生量显著增加,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与5.5 mmol/L组相比,高糖培养MDA含量显著增加15.0 mmol/L(F=1.177,P=0.035),25.0 mmol/L(F=1.704,P=0.000),35.0 mmol/L(F=2.412,P =0.001)、45.0 mmol/L(F=2.347,P=0.00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与5.5 mmol/L培养相比,25 mmol/L高糖培养6 h(F=1.704,P=0.014)、12 h(F=5.676,P=0.001)、24 h(F=3.325,P=0.001),48 h(F =6.669,P=0.000)、72 h(F=3.011,P=0.000)的LEC中MDA含量显著增加,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25.0 mmol/L高糖培养中加入5.0、15.0、25.0、35.0 mg/L白藜芦醇后细胞的凋亡减少,促凋亡蛋白Bax表达降低,抗凋亡蛋白Bcl-2表达增多,细胞中的ROS(与基础浓度5.5 mmol/L相比,F值分别为14.76,7.018,13.96,4.733,1.921,P值分别为0.000,0.000,0.003,0.086,0.100)、MDA(与基础浓度5.5 mmol/L相比,F值分别为2.454,1.108,1.630,1.563,2.250,P值分别为0.000,0.001,0.026,0.068,0.183)的表达量均减少;且MnSOD的表达量显著增多,iNOS、NF-κB的活性被抑制.结论 白藜芦醇对高糖刺激LEC氧化损伤具有保护作用,推测其作用机制可能是通过抑制NF-κB的转录活性,从而抑制iNOS介导的细胞氧化损伤.

  • RP-HPLC法同时测定何首乌中8种活性成分的含量

    作者:续艳丽;董琦;胡凤祖

    建立RP-HPLc法同时测定何首乌中8种活性成分的方法,其中2种二苯乙烯类(白藜芦醇苷、白藜芦醇)和6种黄酮类(芦丁、木樨草素、槲皮素、槲皮苷、山奈酚和异红草素).kromasil C18柱(250 mm×4.6 ram,5um),甲醇(A):水(B)为流动相梯度洗脱.流速1 mL/min,二苯乙烯类和黄酮类分别在320、35nm波长下检测.结果2种二苯乙烯类和6种黄酮类与色谱峰面积均呈良好的线形关系,r>0.9995,平均回收率为96.8%-102.5%,RSD均小于4.8%.结果证明本方法可用于何首乌活性成分的含量测定,也可用于何首乌药材的质量控制.

  • 菝葜中黄酮和二苯乙烯类成分的研究

    作者:邵波;郭洪祝;果德安

    目的 研究菝葜Smilax china的化学成分.方法 采用硅胶、Sephadex LH-20、ODS柱色谱及半制备液相色谱等技术分离菝葜的化学成分,根据化合物的理化性质及波谱数据鉴定化合物的结构.结果 从菝葜中分离得到11个化合物,其中黄酮类成分7个:二氢山柰酚-5-O-β-D-葡萄糖苷(Ⅰ)、黄杞苷(Ⅱ)、异黄杞苷(Ⅲ)、双氢槲皮素-3'-O-葡萄糖苷(Ⅳ)、3,5,7,3',5'-五羟基二氢黄酮醇(Ⅴ)、落新妇苷(Ⅵ)和槲皮素-3'-O-葡萄糖苷(Ⅶ);二苯乙烯类化合物4个:白藜芦醇苷(Ⅷ)、蔗草素A(scirpusin A,Ⅸ)、白藜芦醇(Ⅹ)和2,4,3',5'-四羟基芪(Ⅺ).结论 化合物Ⅳ~Ⅸ均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化合物Ⅸ的碳谱数据为首次报道.

  • 东方荚果蕨的化学成分研究

    作者:邵鹏;张雪;李畅;宋莹;王乃利;姚新生

    目的 研究东方荚果蕨Matteuccia orientalis干燥根茎60%乙醇提取物的化学成分.方法 采用大孔树脂Diaion HP-20柱色谱、反相ODS柱色谱、Sephadex LH-20柱色谱、高效液相色谱等多种色谱学方法对东方荚果蕨干燥根茎60%乙醇提取物中的化学成分进行分离,利用光谱学方法鉴定化合物的结构.结果 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11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thunberginol C(1),(2S)-5,7,3′,5′-四羟基-二氢黄酮(2),柚皮素(3),strobopinin(4),杜鹃素(5),leptorumol(6),顺-3,5-二羟基二苯乙烯(7),dihydropinosylvin(8),丹皮酚(9),3,4-dihydroxy-benzalacetone(10),咖啡酸甲酯(11).结论 化合物1~11均为首次从该属植物中分离得到.

  • 天然产物中二苯乙烯类化合物的研究近况与开发前景

    作者:吕春艳;李芳;张兰桐

    二苯乙烯类化合物是以二苯乙烯为基本母核,苯环不同位置的氧原子被羟基取代而形成的多羟基酚类化合物,经常被羟基取代的位置为2、3、5、2'、4'位.该类化合物因结构中具有乙烯骨架,在紫外线照射下会发生顺反异构,因此多不稳定.

  • 大黄在重症胰腺炎患者给药途径的护理进展

    作者:徐伟英

    大黄是《中国药典》收载的常用中药,具有蒽醌及其苷类、蒽酮及其苷类、二苯乙烯类、多糖类、鞣质类等多种化学成分,有调节胃肠功能、抗炎和抗病原微生物、保护心脑血管、抗肿瘤、保肝利胆及抗衰老等药理作用。这些良好特点为大黄用于重症胰腺炎治疗奠定了重要基础。

  • 二苯乙烯苷抑制人乳腺癌MCF-7细胞增殖及对PI3K/Akt信号通路的影响

    作者:王文权;张韶辉;赵立波;徐俊英;王嘉陵

    目的: 研究二苯乙烯苷(2,3,5,4'tetrahydroxystilbene-2-O-β-D-glucoside,THSG)对体外培养的人乳腺癌MCF-7细胞增殖的作用及对PI3K/Akt信号通路的影响.方法: MTT法检测细胞增殖活性,Annexin V/PI双标法检测细胞凋亡,Western印迹法检测PTEN、p-PKB、cyclin D1、Bcl-2、caspase3和NF-kB蛋白的表达,RT-PCR检测PI3K上游抑制物PTEN mRNA的表达.结果: 1、10和100μmol/L的THSG处理细胞24、48和72 h后,明显抑制MCF-7细胞增殖,100μmol/L作用48 h的增殖抑制率为41.8%(P<0.05),但低浓度(0.1、0.01 μmol/L)THSG出现弱的促增殖作用.1、10和100 μmol/L THSG作用48 h后,MCF-7细胞凋亡率分别为(6.25±0.65)%、(5.04±0.83)%和(7.98±0.67)%.1、10和100 μmol/L THSG上调PTEN的蛋白表达量,下调p-PKB和cyclin D1的蛋白表达,均呈剂量依赖性;而对NF-kB、Bcl-2和ctrspase-3表达却无明显影响.THSG能轻微上调PTEN mRNA水平.结论: THSG可抑制MCF-7细胞增殖,该作用可能是通过抑制PI3K/Akt信号通路实现的.

  • 白藜芦醇在脑缺血中的神经保护机制

    作者:牛丽辉

    白藜芦醇是一种存在于许多种植物的多酚植物抗菌素.许多研究表明,白藜芦醇具有神经保护作用.文章从抗细胞凋亡、抗炎症反应和抗氧化等方面对白藜芦醇在脑缺血时的神经保护机制进行了综述.

  • 白藜芦醇通过调节 SIRT1/AMPK 信号通路保护氧-葡萄糖剥夺大鼠皮质神经元

    作者:王永久;宫珍卿;王志辉;程焱

    目的:探讨白藜芦醇对单次和双次氧-葡萄糖剥夺(oxygen-glucose deprivation, OGD)原代皮质神经元沉默信息调节因子1(silent information regulator 1, SIRT1)、AMP 活化的蛋白激酶(AMP-activated protein kinase, AMPK)活性和 ATP 含量的影响及其可能的神经保护机制。方法皮质神经元取自18 d Wistar 大鼠胚胎,原代培养成功后通过2次OGD 制作体外反复缺血模型。采用台盼蓝染色法检测细胞存活率,蛋白质印迹法检测 SIRT1和磷酸化 AMPK 表达,去乙酰化酶荧光检测法检测 SIRT1活性,生物发光测定法检测 ATP 含量。结果与对照组比较,白藜芦醇(0.5μmol/L)预处理能显著增高单次和双次 OGD 后存活率(P 均<0.001)、ATP 含量(P 均=0.004)、SIRT1活性(单次:P =0.001;双次:P =0.002)以及 SIRT1(单次:P =0.029;双次:P =0.023)和磷酸化 AMPK (P 均=0.001)表达水平。结论白藜芦醇对单次和双次 OGD 皮质神经元均具有神经保护作用,其机制可能与上调 SIRT1/AMPK 通路和降低能量需求有关。

  • 山鉼乙醇提取物中总黄酮与二苯乙烯类化合物分离工艺研究

    作者:高丹丹;孙孝亚;许佳佳;陈随清

    目的:研究山鉼药材体积分数70%乙醇提取物中总黄酮与二苯乙烯类化合物的分离工艺。方法:山鉼原药材提取挥发油后,用体积分数70%的乙醇超声提取,提取物用不同浓度的乙醇梯度洗脱,收集洗脱液,参照山鉼指纹图谱,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其中所含的总黄酮及二苯乙烯类化合物的量。结果:山鉼药材体积分数70%的乙醇提取物用体积分数65%乙醇洗脱至1500 mL 时二苯乙烯类化合物的含量高且总黄酮的量较少;用体积分数90%的乙醇洗脱至2500 mL 时总黄酮的量高。结论:确立了山鉼药材体积分数70%乙醇提物中二苯乙烯类及总黄酮的分离工艺,为以后山鉼有效成分的提取分离及进一步研究奠定了基础。

  • 白藜芦醇对自发性高血压大鼠肾损害的保护作用及相关机制

    作者:黄新忠;张定武;戴厚永;袁莉;张义德;陈晓岚;施辉;范亚平

    目的 探讨白藜芦醇(RSV)对自发性高血压大鼠肾损害的保护作用及对炎性因子白细胞介素6(IL-6)、胞间黏附分子1(ICAM-1)的影响.方法 雄性8周龄自发性高血压大鼠(SHR)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模型组(SHR组,n=6)和RSV干预组(RSV组,n=6),另取同龄雄性正常血压(Wistar-Kyoto)大鼠作为对照组(WKY组,n=6).RSV组每天予RSV (20 mg/kg)灌胃持续20周,SHR组与WKY组同时予等量生理盐水灌胃.代谢笼收集8h尿液检测尿微量白蛋白(mALB)和尿β2微球蛋白(β2-MG),收集血和肾组织标本检测血肌酐、尿素氮以及肾脏组织病理改变,免疫组化法观察各组大鼠肾组织纤连蛋白、Ⅰ型胶原、IL-6、ICAM-1变化;实时定量PCR及Western印迹法检测肾组织IL-6、ICAM-1 mRNA和蛋白表达.结果 与WKY组相比,SHR组尿mALB和尿β2-MG水平显著增高(P<0.05),RSV干预可显著减少尿mALB和β2-MG排泄(P<0.05).免疫组化结果显示,SHR组大鼠肾组织纤连蛋白、Ⅰ型胶原、IL-6、ICAM-1的表达较WKY组增加,RSV干预能显著减轻上述改变.同时SHR组大鼠肾组织IL-6、ICAM-1mRNA和蛋白表达较WKY组显著升高(P<0.05),RSV干预可显著降低IL-6、ICAM-1的表达(P<0.05).结论 RSV可减轻自发性高血压大鼠尿mALB、尿β2-MG水平,改善肾脏纤维化等指标,其作用机制可能与抑制IL-6、ICAM-1的表达有关,提示炎性反应可能是高血压肾损害潜在的干预靶点.

  • 3种二苯乙烯类构物的生物活性与临床应用

    作者:刘芝兰;曾春娇;吴梅青;陈丹

    白藜芦醇、白皮杉醇和赤松素均是以二苯乙烯为基本母核,苯环不同位置上的氢原子被羟基取代而形成的多羟基酚类化合物(简称二苯乙烯类构物).它们广泛存在于自然界的葡萄、虎杖、毛藜芦、花生、大黄藓、大黄、甘蔗和欧洲赤松与美国白皮松木质中.大量的研究证实其分子中的苯环和多个羟基是其生物活性基础.

  • 大黄在临床的应用

    作者:董平;葛来增;刘兴

    大黄又名川军、将军、绵纹,为蓼科植物掌叶大黄Rheum palmatum L.唐古特大黄R.tanguticum Maxim.ex Balf.及药用大黄R.Officinal Beill的干燥根及根茎.大黄在我国药用已久,是中医常用药物之一.近代医学研究可从中分离出以蒽醌衍生物为其主要化学成分的大黄酚、番泻甙、芦荟大黄素、大黄酸、大黄素甲醚、α-儿茶素、没食子酸等15种.其它尚有双蒽醌类、二苯乙烯类、苯基酞酮类、鞣质、荼类、色酮等共计80种化合物,及钙、镁、铁等多种微量元素[1].近年来经过国内各科研、医疗单位的反复临床验证,本品的各种制剂(汤、粉、片、水、丸等)外用或内服,在止血,抗菌消炎止痛,改善肝、肾功能等方面均获良好效果.

24 条记录 1/2 页 « 12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