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掌叶大黄品质与气候因子相关性分析*

    作者:魏文龙;曾锐;黄林芳

    目的:探讨掌叶大黄品质与气候因子的相关性,为掌叶大黄抚育和栽培提供依据。方法:采用超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掌叶大黄主产区甘肃、四川、青海3省样品中8种有效成分的含量,应用SPSS软件对有效成分含量进行单因素方差分析,并对含量数据与气候因子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气压、相对湿度和温度与掌叶大黄含量有密切关系,是影响掌叶大黄品质重要的气候因子。掌叶大黄有效成分含量与气压、相对湿度和温度呈正相关。结论:甘肃产掌叶大黄品质较好,气候因子影响其有效成分合成积累。该研究为不同产地掌叶大黄品质变异及生态适应提供了实验依据,对提高掌叶大黄品质、进行适宜的生态区划分和保障掌叶大黄产业化发展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 掌叶大黄规范化种植技术及其主要病虫害防治

    作者:李应东;何凯;柴兆样;刘佛珍

    目的:规范掌叶大黄种植技术、提高掌叶大黄质量.方法:在多年研究和田间试验的基础上,总结规范了掌叶大黄种植技术和主要病虫害防治方法.结果:制订了掌叶大黄规范化种植的操作技术规程,初步确定了掌叶大黄主要病虫害防治的方法.结论:规范掌叶大黄种植技术和主要病虫害防治方法,对提高掌叶大黄质量与产量具有重要作用.

  • 河南产大黄类药材质量分析

    作者:王书莉;薛淑娟;陈随清;葛晓瑾

    目的:比较河南不同产地大黄的质量,为该药材的利用与开发提供参考.方法:检查土大黄苷,利用薄层色谱进行定性鉴别,采用HPLC测定游离蒽醌类成分的含量,流动相甲醇-0.1%磷酸溶液(85∶ 15),检测波长254 nm.结果:9批药材中4批含有土大黄苷,鉴别为土大黄,来源为波叶组大黄的华北大黄;5批不含土大黄苷,大黄游离蒽醌类成分质量分数均>1.5%,符合《中国药典》2010年版的规定,平顶山鲁山县的大黄中游离蒽醌类成分的含量较高(4.65%),洛阳嵩县次之(4.38%),2种大黄来源分别为药用大黄、掌叶大黄.结论:河南不同产地分布的药用大黄、掌叶大黄药材符合《中国药典》2010年版的规定,具有开发利用前景;华北大黄不能作为大黄药材应用于临床.

  • 丛枝菌根真菌对掌叶大黄产量及次生代谢产物的影响

    作者:杨敏;张杰;张德全;何静;祁俊生;周浓

    目的:观察丛枝菌根(AM)真菌在人工栽培条件下对掌叶大黄根和根茎的产量及化学成分含量的影响.方法:通过室内盆栽对照试验,设不接种AM组为CK组,设接种摩西斗管囊霉(Funneliformis mosseae)为AM组,每处理组重复15盆,每盆播种掌叶大黄种子10粒,出苗后间苗3株.采用文献方法计算菌根侵染率和浸染强度,采用称重法测定掌叶大黄根和根茎产量,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掌叶大黄根和根茎中蒽醌类成分的含量,比较施加AM真菌后,掌叶大黄生物量、蒽醌类组分的变化.结果:AM组与CK组的侵染率分别为(96.96 ± 1.57)%和0,侵染强度分别为(62.07 ± 3.40)%和0;与CK组比较,AM组根和根茎产量提高了(42.96 ± 2.12)%,总蒽醌类平均值提高了127.43%,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HPLC分析结果表明,AM组与CK组掌叶大黄蒽醌类在含量和成分间的比例上发生了一定的变化,但接种AM真菌处理并未导致掌叶大黄有效成分的根本改变.结论:接种AM真菌后,能明显促掌叶大黄根和根茎的生长发育,增加药用部位中有效成分的含量,但在试验期间未造成掌叶大黄质量的变异.

  • 基于多指标分析甘肃产掌叶大黄质量

    作者:陆国弟;李成义;王惠珍;杨扶德;王明伟;沈俊忠

    目的 采用指纹图谱与一测多评相结合的方法测定掌叶大黄5种指标性成分,分析比较甘肃不同产区、不同生长年限掌叶大黄质量,确定其适种植区和佳发展区.方法 采用药典方法测定掌叶大黄含水量、总灰分、水溶性浸出物,HPLC测定5种指标性成分,指纹图谱与一测多评相结合评价15批掌叶大黄质量.结果 15批掌叶大黄的含水量均小于15%,总灰分均小于10%,水溶性浸出物均大于25%,符合药典标准;15批样品指纹图谱标定共有峰23个,其中已确定成分芦荟大黄素线性范围0.0122~0.7344μg(r=0.9999)、大黄酸线性范围0.00714~5.7120μg(r=0.9999)、大黄素线性范围0.0088~0.7040μg(r=1.0000)、大黄酚线性范围0.1224~3.6720μg(r=0.9999)、大黄素甲醚线性范围0.0148~5.9200μg(r=0.9997);采用相对校正因子计算的含量值与实测值之间无显著差异,建立的相对校正因子重现性良好.甘肃产掌叶大黄质量在不同产区、不同年限间存在显著差异(P<0.05),其中礼县上萍乡、宕昌南河乡茹树村所产2年生掌叶大黄质量好,宕昌地区掌叶大黄3年生优于2年生.结论 所建立的指纹图谱和一测多评方法准确、可行,可用于甘肃掌叶大黄质量比较.各产区中,以礼县和宕昌地区适宜种植及发展大黄产业,甘肃礼县和宕昌地区2年生以上掌叶大黄适合药用.

  • 掌叶大黄毛状根的诱导及其蒽醌类化合物产生的研究

    作者:杨世海;刘晓峰;果德安;郑俊华

    目的:研究掌叶大黄毛状根的诱导及蒽醌类化合物的生产.方法:用发根农杆菌Agrobacterium rhizogenes LBA9402和R1601感染掌叶大黄外植体.结果:2种发根农杆菌均能诱导掌叶大黄产生毛状根,LBA9402比R1601表现出较强的对掌叶大黄的感染能力.毛状根单克隆DH7a(由R1601诱导)生长速度高于DH5a,DH5c(由LBA9402诱导),且明显比非转化根(NOR)快.DH5a中蒽醌类化合物以大黄素为主,DH5c则以大黄素甲醚含量高,DH7a中4种蒽醌--大黄酸、大黄素、大黄素甲醚和大黄酚含量相近,非转化根中大黄酚含量高,而芦荟大黄素的含量在4种根中均较低.结论:本实验所建立的掌叶大黄毛状根培养系统,为研究大黄毛状根大量培养生产蒽醌类化合物奠定了基础.

  • 掌叶大黄悬浮培养细胞和根培养体系对鬼臼毒素的生物转化研究

    作者:崔亚君;刘晓峰;韩健;王宝荣;果德安

    目的:对鬼臼毒素进行生物转化研究.方法:利用已经建立的掌叶大黄细胞悬浮体系、根培养体系进行转化,色谱法分离化合物,波谱法鉴定转化产物的结构.结果:细胞悬浮体系使73.8%的鬼臼毒素发生了转化,根培养体系使56.3%的鬼臼毒素发生了转化.2种体系对鬼臼毒素的转化产物不同,前者转化生成鬼臼苦素,后者主要转化形成表鬼臼毒素和脱水鬼臼毒素.结论:鬼臼毒素对掌叶大黄细胞悬浮系统和根培养系统的pH无明显影响;2种掌叶大黄组织培养体系均能转化鬼臼毒素.

  • 大黄果实形态和种子发芽特性的初步研究

    作者:肖苏萍;陈敏;黄璐琦;高峰

    目的:初步了解掌叶大黄、唐古特大黄、药用大黄3种大黄果实形态和发芽特性的差异.方法:收集不同产地的3种大黄的栽培和野生种种子,观察其果实外观形态,检测其种子净度、千粒重、含水量、生活力和发芽率,考察不同温度、不同激素对掌叶大黄种子发芽率的影响.结果:3种大黄果实的外观形态和种子的各种物理特性指标都存在差异,其中药用大黄果实和种子均大,千粒重也重,甘肃岷县栽培的掌叶大黄的生活力与发芽率均较高,分别为95.7%和94%,其他种大黄的生活力与发芽率基本保持一致;温度对掌叶大黄种子萌发的影响作用较显著;不同质量浓度的GA3,KT,6-BA对掌叶大黄种子萌发均有一定的促进作用,以50 ×10-6g·L-1的KT促进作用佳,其发芽率比对照组提高了18%.结论:3种大黄果实形态和发芽率存在很大差异,不同温度、不同激素处理对大黄种子萌发影响不同,为大黄的鉴定、生长发育及栽培生产提供一定的依据.

  • UPLC-Q-TOF/MS.E结合诊断离子过滤方法快速分析大黄中酚类成分

    作者:王晴;卢志威;刘月红;王美玲;付爽;张清清;赵慧真;张志新;谢紫烨;黄政海;于红红;周文卷;高晓燕

    采用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四极杆飞行时间质谱(UPLC-Q-TOF/MS.E)结合诊断离子过滤方法对掌叶大黄中的酚类成分进行快速分析鉴定.首先,负离子模式下对酚类代表性单体没食子酸、(+)-儿茶素、(-)-表儿茶素、(-)-表儿茶素-3-O-没食子酸酯和原花青素B2进行分析,综合文献报道,总结质谱裂解途径,确定诊断离子;然后,应用诊断离子过滤快速筛选掌叶大黄提取液中的酚类成分,结合保留时间、质谱碎片信息、裂解行为和精确质量数(计算分子式)对化合物进行结构鉴定.在掌叶大黄中共鉴定了63个酚类成分(36个简单酚酸类化合物、8个类黄酮类化合物和19个鞣质类化合物),其中包括6个潜在的新化合物.诊断离子过滤方法可对大黄中酚类成分进行快速分析,并完善了中药大黄的药效物质基础.

  • 掌叶大黄籽粒营养物质积累动态及其发芽特性研究

    作者:石有太;陈垣;郭凤霞;刘亚亚;王俊英

    目的:为掌叶大黄种子标准化生产提供理论和技术依据.方法:选用开花一致的三年生掌叶大黄种株,开花10 d后定期测定籽粒营养物质积累动态及其发芽特性.结果:灌浆初期籽粒可溶性糖和淀粉积累起点相近,还原糖起点高,但均在花后16 d内增加.之后可溶性糖短暂下降后波动上升,还原糖急剧下降后波动变化.淀粉积累呈"S"型曲线,符合Logistic方程,开花36 d后达到相对稳定高的水平,积累速率受天气影响大.籽粒蛋白质含量呈"高-低-高"变化趋势.发芽率、发芽势和发芽指数均在花后36 d内随籽粒充实显著提高,与可溶性糖和淀粉含量均呈显著正相关,而与还原糖含量呈显著负相关.结论:掌叶大黄种子属蛋白质含量较低的类型.籽粒淀粉含量达到稳定是种子成熟的标志,成熟度决定其发芽质量,佳采收期在花后46~52 d(7月上旬),茎秆尚未枯萎,籽粒淀粉含量达11.5%左右为宜.为防落粒应采用网袋采收,风干后脱粒.

  • 掌叶大黄主要病虫鼠害及其防治

    作者:何凯;李应东

    掌叶大黄是甘肃礼县的主要中药材,但因病虫毁害的影响,产量质量有所下降,笔者近几年的试验和生产实践中找出了发生规律与防治方法,控制了危害,提高了产量和质量.

  • 利用转录组测序挖掘掌叶大黄蒽醌类生物合成相关基因

    作者:李欢;张娜;李依民;黑小斌;李元敏;邓翀;颜永刚;刘蒙蒙;张岗

    蒽醌为中药大黄的主要活性成分,也是大黄质量控制的指标成分.为研究大黄蒽醌类生物合成通路,用Illumina HiSeqTM 2000 150PE对掌叶大黄幼苗转录组文库进行高通量测序,得到11.04 G数据,736 309 74条高质量reads (SRA数据库注册号SRP160030).Trinity do novo组装产生93 646个unigenes,平均长度l 108 nt.功能注释表明所有unigenes在NR、NT、Swiss-port、PFAM、KOG等数据库得到注释,可归为GO分类的生物过程、细胞组分和分子功能3大类57分支,KEGG分析发现1107条unigenes参与19个次生代谢标准通路.172条unigenes编码蒽醌类生物合成相关的MVA、MEP、莽草酸及聚酮途径28个关键酶.125条CYP450基因可能参与次生代谢物的修饰,73条与糖基转移酶相关.RT-PCR和测序成功验证7个蒽醌及黄酮类候选全长unigenes.MISA还发现18 885个SSRs.该研究首次获得掌叶大黄幼苗转录组基因表达特征及蒽醌类生物合成通路基因,为后续基因功能鉴定、次生代谢途径解析及蒽醌类生物合成与调控分子机制研究提供基础资料.

  • 清热化滞颗粒中大黄酒制前后大黄素、大黄酚含量变化的考察

    作者:靳朝东;许瑞征;刘书堂;党晓伟

    大黄为《中国药典》2005年版一部收载的中药品种(包括掌叶大黄Rheum,palmatum L.,唐古特大黄R.tanguticum Maxim. ex Bal及药用大黄尺.R,officinale Baill.的根),药典还载有酒制和醋制大黄.为了更好地揭示酒制前后大黄质量的变化情况,笔者在清热化滞颗粒质量标准的研制过程中,对大黄酒制前后大黄素及大黄酚的含量变化做了考察,结果表明,酒制后,大黄中游离的大黄素及大黄酚含量有了明显的提高,提示酒制过程促进了结合状态下的大黄素和大黄酚水解为大黄素和大黄酚.

  • 大黄的药理作用研究进展

    作者:黄娟;张庆莲;皮凤娟;邵单炫

    大黄始载于《神农本草经》,至今已有1 000多年的药用历史.为蓼科植物掌叶大黄Rheum palmatum L、唐古特大黄Rheum tangguticum Maxim.ex Balf.或药用大黄Rheum officinale Baill.的干燥根和根茎.性味苦寒,归大肠、脾、胃、肝、心经,具有泻下攻积、清热泻火、凉血解毒、逐瘀通经等功效[1].其主要有效成分为大黄素、大黄酸、大黄酚、大黄素甲醚、芦荟大黄素等.大黄在临床应用极其广泛,现就近年来其药理作用的新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 大黄的传说

    作者:苏桂云;刘颖

    大黄也称黄良、将军、火参、肤如.主产于青海、甘肃,四川等地.以青海产"西宁大黄"质量佳.现《中国药典》药用的品种为蓼科植物掌叶大黄、唐古特大黄或药用大黄的干燥根及根茎.秋末茎叶枯萎或次春发芽前采挖,除去细根,刮去外皮,切瓣或段,绳穿成串干燥或直接干燥.以质坚实、断面锦纹明显、色红棕、气清香、味苦而微涩、嚼之粘牙者为佳.

  • 大黄素前列腺癌抗肿瘤作用机制研究进展

    作者:赵一俊;邓刚;马立彬;于志坚

    大黄素(emodin,EM)是一种蒽醌类物质,是蓼科植物掌叶大黄、唐古特大黄或药用大黄的有效成分之一,分子式为:C15H10O5,化学名为:1,3,8-三羟基-6-甲基蒽醌(1,3,8-trihydroxy-6-methylanthraqui-none).研究证明大黄素具有多种生物学作用,包括抑菌、抗炎、保护肝肾功能、抑制血小板聚集、改善微循环、抗癌等,具有较好的临床应用价值[1].本文主要综述大黄素在细胞凋亡、细胞周期、对化疗药物增敏作用、对肿瘤血管生成及转移等作用机制以及在抗前列腺癌中的研究进展.

  • 中药大黄的临床应用介绍

    作者:刘玉魁

    中药大黄为蓼科植物掌叶大黄、唐古特大黄或药用大黄的干燥根及根茎.味苦,性寒,归脾、胃、大肠、肝、心包经.具有泻热通肠,凉血解毒,逐瘀通经的功效.临床用于实热便秘,积滞腹痛,泻痢不爽,湿热黄疸,血热吐衄,目赤,咽肿,肠痈腹痛,痈肿疔疮,瘀血经闭,跌打损伤,外治水火烫伤,上消化道出血.酒大黄善清上焦血分热毒,用于目赤咽肿,齿龈肿痛.熟大黄泻下力缓,泻火解毒,用于火毒疮疡.大黄炭凉血化瘀止血,用于血热有瘀出血症.现将近十多年来有关大黄的临床应用情况介绍如下:

  • 掌叶大黄化学成分研究

    作者:徐庆;覃永俊;苏小建;罗伟生

    目的 研究掌叶大黄的化学成分.方法 采用色谱和光谱分析法分离和鉴定.结果 从掌叶大黄氯仿提取物中分离得到了20个化合物,并鉴定了其中15个化合物:过氧化麦角甾醇(Ⅰ)、β-谷甾醇(Ⅱ)、大黄酚(Ⅲ)、大黄素甲醚(Ⅳ)、大黄素(Ⅴ)、芦荟大黄酸(Ⅵ)、大黄酸(Ⅶ)、反式1,2-二苯乙烯(Ⅷ)、反式桂皮酸(Ⅸ)、没食子酸(Ⅹ)、丹叶大黄素(Ⅺ)、芦荟大黄素-3-(羟甲基)-O-β-D-葡萄糖苷(Ⅻ)、大黄酚-1-O-β-D-葡萄糖苷(ⅩⅢ)、大黄酚-8-O-β-D-葡萄糖苷(ⅩⅣ)、大黄素甲醚-8-O-β-D-葡萄糖苷(ⅩⅤ).结论 其中化合物Ⅰ、Ⅱ、Ⅷ、Ⅸ和Ⅺ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 稀土元素镧对掌叶大黄毛状根和非转化根生长及蒽醌产量的影响

    作者:杨世海;刘晓峰;果德安

    目的研究不同浓度的稀土元素镧(La3+)对3种大黄根生物量和蒽醌次生代谢产物产量的影响.方法采用统计学分析方法,研究稀土元素La3+对两种掌叶大黄单克隆毛状根DH5c、DH7a和液体培养非转化根NOR生物量和蒽醌化合物合成的影响.结果La3+浓度对大黄根生物量积累有显著影响,培养基中La3+为10 mg/L时,对大黄根生长表现出明显的抑制作用;La3+浓度对3种大黄根的蒽醌产量有极显著影响,当培养基中La3+1.0mg/L时,蒽醌产量高;经稀土离子处理的3种大黄根中芦荟大黄素和大黄酸显著高于大黄素、大黄酚和大黄素甲醚.结论培养基中添加适宜浓度的稀土离子La3+对掌叶大黄单克隆毛状根的生物量积累和蒽醌类化合物的合成具有明显的促进作用.

  • 大黄中游离蒽醌的提取工艺优化研究

    作者:马容;狄留庆;许惠琴

    大黄为蓼科植物掌叶大黄Rheum palmatum L.、唐古特大黄R.tanguticum Maxim. ex Balf.或药用大黄R. officinale Baill.的干燥根及根茎.

68 条记录 1/4 页 « 1234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