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颈部软组织病变在颈椎发病中的作用

    作者:房敏;严隽陶

    退变是颈椎病发病的一大特征。追溯近年来对颈部软组织病变在颈椎发病过程中的研究轨迹,发现颈部软组织病变不但贯穿颈椎发病始终,而且是临床多种症状的主导性病因。颈椎骨病变可看作是软组织病变的结果,是颈椎病病程中从属于软组织病变的附属表现。  1 颈部软组织病变的临床意义  1.1 颈部肌群退变为前提维持颈椎动力平衡的肌力是保持姿势的必需条件,而肌群力变化的直接体现就是头颈姿势的改变。为维持平衡,头颈在屈曲时颈肌拉力增强[1],长期的低头工作易使颈肌过劳,引起颈肌慢性劳损,久之颈肌肌力减弱,致使颈椎的动静力平衡失调[2];有研究证实[3],等长收缩时,所有颈部肌肉同时收缩,导致肌肉内小血管萎缩,肌纤维断裂,而大多数颈肌借助于筋膜组织与骨膜融合附着于椎骨上,如处于不良姿势,肌肉起止点部始终受到牵拉,便形成了颈痛等临床症状的病理基础。

  • 两种脾虚证模型对小鼠骨骼肌形态和功能的影响

    作者:张全旺;李光月;任艳萍;高云芳

    目的 探讨脾虚证与骨骼肌收缩功能的关系.方法 将36只ICR小鼠按体重配对原则随机分成3组,即对照组、劳倦过度组及大黄组,每组12只.其中劳倦过度组及大黄组应用大黄泻下法和力竭游泳加剥夺睡眠的方法制备两种脾虚证动物模型;采用m-ATPase酶组织化学方法测定3组小鼠趾长伸肌(extensor digitorum Iongus,EDL)和比目鱼肌(soleus,SOL)m-ATPase酶活性的变化,计算Ⅰ型和Ⅱ型肌纤维的比例;PowerLab系统测定EDL和SOL等长收缩和强直收缩的大张力.结果 劳倦过度组及大黄组小鼠的体重、体温与一般健康状况均明显下降;脾脏、胸腺脏器指数亦低于对照组;等长收缩大张力和强直收缩大张力明显下降;EDL和SOL的肌纤维横截面积减小,细胞排列松散;EDL中Ⅰ型肌纤维比例增加,Ⅱ型肌纤维比例降低,SOL中Ⅰ型和Ⅱ型肌纤维比例无变化.结论 劳倦过度组及大黄组小鼠的EDL和SOL均出现明显萎缩,劳倦过度组SOL中Ⅰ型肌纤维萎缩更加明显.

  • 健康中老年踝关节背屈和跖屈肌群大等长收缩的表面肌电图研究

    作者:罗梦;周国平;徐敏;许秀洪

    目的 建立健康中老年双下肢踝关节背屈和跖屈肌群大等长收缩时相应肌群积分肌电值正常值参考范围.方法 2015年9月至12月,收集41~75岁健康受试者110例,分为41~50岁组、51~60岁组和>60岁组,测量受试者双下肢踝关节背屈和跖屈肌群大等长收缩时相应肌群积分肌电值.结果 与结论 在踝关节背屈及跖屈运动模式下,胫骨前肌、腓骨长肌、胫骨短肌、腓肠肌在不同年龄组的积分肌电值均无显著性差异(F<4.545,P>0.05);同一肌肉同一踝关节运动模式下左右侧及不同性别积分肌电值比较亦无显著性差异(F<7.028,P>0.05).建立了健康中老年双下肢踝关节背屈和跖屈肌群大等长收缩时相应肌群积分肌电值正常值参考范围.

  • 髋人字石膏制动下肢等长收缩训练预防肌肉废用性萎缩

    作者:梁秀兰

    目的观察髋人字石膏制动下肢肌肉等长收缩训练预防制动下肢肌肉萎缩的作用.方法将47例髋人字石膏制动患者分为治疗组(37例)和对照组(1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治疗组在伤口拆线后开始进行由轻至强的肌肉等长收缩训练.拆除石膏后,测量患者的双侧股部和小腿周径,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治疗组患者肢体肌肉废用性萎缩程度明显轻于对照组.结论髋人字石膏制动下肢进行肌肉等长收缩训练可有效预防肌肉废用性萎缩.

  • 肌肉等长收缩持续时间对人体血压的影响

    作者:林建华;张琦;郭辉

    目的 分析肌肉等长收缩持续时间与人体血压变化之间的关系.方法 让16名健康男性在支撑器上做撑起动作,持续时间分别为5 s、10 s和15 s,间歇时间均为5 s,测试运动前后的左臂血压.结果 不同持续时间的等长收缩运动后的收缩压与运动前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舒张压差异无显著性意义,运动后的收缩压之间差异亦无显著性意义(P>0.05);运动前后收缩压的差值之间,持续5 s与持续10 s之间的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持续5 s与持续15 s之间及持续10 s与持续15 s之间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 持续肌肉等长收缩训练可使收缩压上升;缓冲反射对血压的调节作用持续时间在10~15 s之间.

  • 活动终末端等长收缩训练对膝关节骨折术后活动范围的影响

    作者:蔡可书;朱奕;林枫;顾昭华;沈滢;范刚启;王彤

    目的:探讨在关节活动终末端进行等长收缩训练对骨折手术后3个月以上病程的患者膝关节活动范围的影响.方法:选择膝关节周围骨折手术后同定时间超过3个月,且出现明显膝关节活动功能障碍的患者28例,并随机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两组患者均先进行理疗(蜡疗或热敷治疗)、关节松动术等治疗,以及屈伸膝的等张收缩训练.5次/周.治疗组另于等张收缩训练后进行膝关节屈、伸活动终末端等长收缩训练,但两组患者每天总主动肌力训练时间相等.两组患者均于锻炼90d后测量角度值行统计学分析.结果:两组患者在治疗前屈、伸膝的主、被动运动角度均无明显差异(P>0.05).经过治疗和功能锻炼后,两组患者主被动屈伸膝关节角度均有显著改善(P<0.01),治疗组主动屈曲角度较对照组改善显著(P<0.05),被动屈、伸膝角度和主动伸膝角度两组间比较均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关节活动终末端等长收缩训练对损伤术后膝关节同定时间较长.且出现严重关节活动功能障碍的患者的功能改善有积极的意义.

  • 静力牵伸与等长收缩对颈肩肌肉疼痛患者上斜方肌肌电图特征性变化及疼痛指数的影响

    作者:牛岩;黄力平;曹龙军;邢剑;田强;刘畅格;周石

    目的:通过对颈肩疼痛受试者的上斜方肌静力牵伸、等长收缩以及静力牵伸加等长收缩,观察其肌电图特征性变化以及主观疼痛感觉变化,探索不同于预缓解肌肉疼痛、降低肌肉紧张的低重复次数和时间,比较三种方法的优劣,以确定小有效干预剂量和较佳干预方案.方法:招募20例颈肩疼痛受试者,随机抽取12例为一组,共抽取3次,分别对上斜方肌进行静力牵伸、等长收缩以及静力牵伸加等长收缩干预,每组干预时间间隔15d,对上斜方肌进行肌电图检测和干预前后的疼痛视觉模拟量表(VAS)衡量主观疼痛感觉.结果:静力牵伸、等长收缩以及静力牵伸加等长收缩干预后,颈肩部主观疼痛感显著降低(P< 0.01、P<0.05和P<0.01);静力牵伸和静力牵伸加等长收缩干预后,右侧上斜方肌表面肌电图(sEMG)静息绝对值和相对值有显著降低(P<0.01);等长收缩干预后右侧上斜方肌sEMG静息绝对值和相对值无显著性差异(P>0.05);静力牵伸加等长收缩和静力牵伸比等长收缩干预更能有效的降低右侧上斜方肌sEMG静息绝对值和相对值(P<0.05).结论:三种运动干预方案均能起到缓解受试者颈肩部疼痛的即时效果,静力牵伸和静力牵伸加等长收缩能够有效的缓解颈肩部疼痛患者肌紧张.

  • 等长收缩诱导的生理性缺血训练促进远隔缺血心肌侧支生成的研究

    作者:林松;李咏雪;励建安;陆晓

    目的:观察冠心病患者外周肢体等长收缩诱导的生理性缺血训练是否可以促进远隔缺血心肌侧支循环形成,并探索其机制.方法:冠脉慢性完全闭塞患者21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及等长握拳训练组.训练组患者进行3个月等长握拳诱导的生理性缺血训练,对照组不做任何训练活动.训练前后ELISA法测定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浓度、荧光激活流式细胞分离术测定内皮祖细胞(endothelial progenitor cells,EPCs)数量、心肌核素显像(single-photon emission computed tomography,SPECT)测定心肌缺血区血流灌注.结果:运动前,两组患者核素心肌显像静息节段总评分、外周血EPCs数量、VEGF浓度均无显著差异(P>0.05).经3个月等长握拳训练后,训练组EPCs数量、VEGF浓度均显著增加(P<0.01);训练组SPECT观察缺血区域节段总评分有明显减少(P<0.05).而对照组训练前后无显著差异(P>0.05).两组患者训练后EPCs增量与VEGF增量,VEGF增量与静息节段总评分改善均呈中度相关(r=0.56,r=-0.60).结论:冠心病患者等长握拳诱导的生理性缺血训练可通过VEGF及EPCs释放促进远隔缺血心肌侧支循环形成.

  • 躯干肌屈曲、伸展等长收缩肌力测试的信度研究

    作者:黄杰;成鹏;郎海涛;禚红红;沈小丽

    目的:探讨躯干肌屈曲、伸展等长收缩肌力测试的信度,为临床应用提供可靠依据.方法:20例健康受试者,在1周内采用BiodexⅡAP型多关节等速测试系统对每位受试者进行了2次躯干肌屈曲、伸展等长收缩肌力测试,获得躯干肌屈曲、伸展大平均力矩、大重复做功、总做功和平均功率等结果,并采用组内相关系数进行信度分析.结果:躯干肌屈曲、伸展2次等长收缩肌力测试的各指标高度相关(ICC>0.90),呈现良好的稳定性.结论:躯干肌屈曲、伸展等长收缩肌力测试在反映躯干肌肌力的变化方面具有较高的信度,测试指标稳定可靠.

  • 等长收缩训练促进犬慢性缺血心肌侧支动脉生成的研究

    作者:姜峰;管骏涛;耿灿茹;宋佳成;严降雨;林松;陆晓

    目的:观察等长收缩训练对犬慢性缺血心肌侧支动脉生成的影响.方法:应用Ameroid缩窄器制备犬慢性冠状动脉狭窄模型,造模成功后,将模型动物随机分为3组:假手术组(SO,n=6),单纯心肌缺血组(OMI,n=6),被动等长收缩训练组(PIE,n=6).SO组进行开胸手术,不进行慢性心肌缺血造模,也不给予任何缺血刺激和运动训练,安静笼养;OMI组手术进行慢性心肌缺血造模,不进行任何运动训练;PIE组手术进行慢性心肌缺血造模,关胸后休息l周后开始被动等长收缩训练,采用100%大强度训练1min,休息1min,每日重复20次,每周训练5天,训练时程为6w.实验终点时,所有模型犬采用心脏SPECT成像测定心肌缺血区域血流灌注;微球技术检测缺血心肌冠状动脉侧支循环血流量;免疫组化法测定犬缺血心肌组织单核细胞、内皮细胞及平滑肌细胞数量,小动脉密度.结果:6周PIE后,OMI组的静息血流灌注心肌节段总评分高,PIE组的值高于SO组.冠状动脉侧支循环血流量(MBF)在PIE组显著高于OMI组及SO组.PIE组的内皮细胞数量、单核细胞数量、平滑肌细胞数量均显著高于其他各组.通过相关性分析发现,小动脉密度与MBF呈正相关;内皮细胞数量、平滑肌细胞数量、单核细胞数量均与小动脉密度呈正相关.结论:等长收缩训练可以促进远隔缺血心肌侧支动脉生成,改善侧支循环血流,实现“生物搭桥”.

  • 等长收缩训练促进犬慢性缺血心肌血流灌注的研究

    作者:姜峰;管骏涛;宋佳成;严降雨;林松;陆晓

    目的:观察主动等长收缩训练对犬慢性缺血心肌血流灌注的影响.方法:应用Ameroid缩窄器制备犬慢性冠状动脉狭窄模型,造模成功后,将模型动物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CG组)(n=6),主动等长收缩训练组(AIE组)(n=6).主动等长收缩训练:采用100%大强度训练1min,休息1min,每日重复20次,每周训练5天,训练时程为6周.训练6周末,所有模型犬行心脏SPECT成像测定心肌缺血区域血流灌注,免疫组化法测定犬缺血心肌组织毛细血管密度.结果:AIE组缺血区域静息血流灌注心肌节段总评分(23.00±2.35)较CG组(46.4±8.88)明显降低(P<0.05),AIE组缺血心肌部位的毛细血管密度(22.40±2.07)显著高于CG组(15.20±5.40)(P< 0.05).结论:主动等长收缩训练可以增加慢性心肌缺血犬的心肌毛细血管密度,促进缺血心肌的血流灌注.

  • 等长收缩训练促进犬慢性心肌缺血侧支动脉生成的机制

    作者:姜峰;管骏涛;耿灿茹;宋佳成;严降雨;林松;陆晓

    目的:观察等长收缩训练对慢性心肌缺血犬血压、血管壁剪切力及血流灌注的影响,探索等长收缩训练促进缺血心肌侧支动脉生成的机制.方法:制备犬慢性冠状动脉狭窄模型,随机分为假手术组,单纯心肌缺血组,被动等长收缩训练组.实验终点时,所有犬在DSA检查后检测血管壁剪切力(wall shear stress,WSS)及记录收缩压、舒张压的数值,记为基础值;PIE组除了测定基础值外,还使用电刺激诱发IE运动,测定IE开始前30s、开始后30s及停止后30s的收缩压、舒张压及WSS的值.检测缺血心肌冠状动脉侧支循环血流量(collateral blood flow,CBF)、单核细胞(mononuclear phagocyte,MP)及平滑肌细胞(smooth muscle cell,SMC)的数量.结果:6周IE后:①WSS:实验终点经过DSA造影发现,PIE组WSS的基础数值高(P<0.05).PIE组实验犬在DSA造影过程中行IE运动不同时间点的WSS值相比较,IE开始后30s的WSS值高(P<0.05).②血压:实验终点时基础血压值相比较,SO组的SBP值低(P<0.05);PIE组的DBP值高(P<0.05).PIE组实验犬在DSA造影过程中IE运动不同时间点的SBP、DBP相比较,IE开始后30s的SBP值高(P<0.05).③心肌局部血流量及细胞学检测:PIE组的CBF、平滑肌数量、单核细胞数量高(P<0.05).⑥相关性分析发现:WSS与CBF呈中度正相关;WSS与SMC呈高度正相关;WSS与MP呈高度正相关.实验终点时PIE组犬不同时间点的WSS与SBP、DBP的相关性分析发现,WSS与SBP呈高度正相关;WSS与DBP呈中度正相关.结论:等长收缩训练可以通过升高血压,提高血管壁剪切力水平从而促进缺血心肌血流灌注.

  • 冠心病运动康复实验的研究进展

    作者:郑瑜;励建安

    冠心病是目前世界上导致人类死亡的首位原因,其发病同时受到遗传和环境两方面因素的影响[1],而针对冠心病康复的运动疗法是以帮助患者缓解症状,改善心血管功能,在生理、心理、社会、职业和娱乐等方面达到理想状态,提高生存质量为目的.随机对照研究表明,运动训练可以直接或间接作用于心血管系统,对机体供氧、血管内皮功能、自主神经平衡、凝血系统和炎症状态均有不同程度的改善.从康复的角度来看,运动疗法在冠心病治疗过程中的地位日益凸显,为冠心病的康复与治疗提供了新思路.本文综述了目前有氧训练、等长收缩训练及生理性缺血训练针对冠心病运动康复的新研究进展.

  • 温针灸结合等长收缩后放松肌肉能量技术治疗梨状肌综合征的临床研究

    作者:殷光磊;汪凡;林坚;褚春华;曹靓

    梨状肌综合征(piriformis syndrome)为针灸推拿、康复理疗、骨伤等科室常见疾病之一,临床表现为臀部酸胀、疼痛,伴大腿后侧或小腿后外侧放射性疼痛,甚至活动受限等症状.可致患侧下肢不能伸直、步履跛行或呈鸭步移行,极大地妨碍患者正常工作和生活.笔者应用温针灸结合等长收缩后放松(postisometric relaxation,PIR)肌肉能量技术(muscle energy techniques,MET)治疗本病取得了较好的疗效,现报道如下.

  • 改良式功能牵伸对下肢骨折术后膝关节活动障碍的影响

    作者:李奇;王磊;郭青川;郝权;张斌;刘承梅

    下肢骨折术后,由于需要长期膝关节伸直位固定,加之后期患者自主功能锻炼不佳,造成膝关节功能障碍,严重影响患者生活.对此国内外治疗师分别使用关节松动术、功能牵引、等速训练、终末端等长收缩训练、中药熏洗等对患者进行治疗且取得了较好的效果.我们在治疗中发现功能牵引时患者疼痛较明显,如何在功能牵引时避免疼痛的相关报道较少.我们采取了改良的功能牵伸以缓解患者疼痛,经过治疗,患者的膝关节活动度及膝关节功能得到了明显改善.现报告如下:

  • 运动疗法对膝关节骨关节炎患者肌发电量的影响

    作者:玄勇;佟芳;宋小燕

    目的:研究肌发电量在膝关节骨关节炎患者股四头肌肌力训练中的变化情况及股四头肌的详细变化情况.方法:采用股四头肌的等长收缩运动训练方法和其他疗法进行比较,用肌电图进行股直肌、股内侧肌、股外侧肌的肌发电量测定,同时用"膝关节功能评定表"进行功能的辅助评定.结果:两种方法治疗后,股直肌、股内侧肌的肌发电量都有显著的变化,尤其以股内侧肌的变化极显著,股外侧的肌发电量无显著变化.两种方法中肌力训练较其他治疗方法在提高肌发电量方面更为有效.结论:股内侧肌在膝关节肌力锻炼中的变化大,说明股内侧肌比股直肌和股外侧肌在稳定膝关节方面更重要.股外侧肌在训练中的变化小,在维护膝关节的稳定性方面起的作用比股内侧肌和股直肌小;肌力训练比其他方法在增加肌发电量方面更有效,更能提高膝关节的稳定性.

  • 等长收缩可以减轻关节源性肌肉抑制

    作者:李放;徐一鸣;沈丽英;朱艺;张凯莉;陈正永;范振华;屠丹云;胡永善

    等长练习可以作为关节源性肌肉软弱的治疗方法,但并不清楚它怎样减轻关节源性肌肉抑制。本研究旨在探讨等长收缩减轻关节源性肌肉抑制的机制。方法:对22位单侧膝关节骨关节炎患者进行股四头肌大等长收缩和定量髌腱反射的肌电图测试,比较患膝上两者肌电波幅的减低程度。结果:患膝股四头肌的大等长收缩和定量髌腱反射波幅均显著低于健侧,而髌腱反射肌电波幅的减低程度则显著地大于股四头肌大等长收缩肌电波幅的减低程度。等长收缩状态下,高位中枢参与了减轻抑制的作用,这个发现可作为等长练习治疗关节源性肌肉抑制的理论基础。

  • 悬吊大鼠后肢骨骼肌等长收缩功能变化的动态特征

    作者:高放;余志斌;冯汉忠;程九华

    目的观测模拟失重1、2和4周大鼠比目鱼肌与趾长伸肌收缩性能的变化,并分析萎缩比目鱼肌收缩性能变化的可能机制.方法采用离体骨骼肌肌条灌流技术,观测比目鱼肌与趾长伸肌的等长收缩功能.结果悬吊1周大鼠比目鱼肌即出现萎缩,悬吊2周与4周进一步萎缩,在各时间点两组的差别均具有显著性或非常显著性意义.比目鱼肌等长收缩的大张力在悬吊第1周仅呈降低趋势[对照组(1.76±0.18)g/mm2,悬吊组(1.46±0.26)g/mm2,P>0.05],第2周的降低具有显著性意义[(1.25±0.09)g/mm2,P<0.05],第4周则进一步降低[(0.90±0.06)g/mm2,P<0.01].悬吊1周组大鼠趾长伸肌的大张力未改变,2周与4周组的降低具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悬吊1、2和4周组大鼠比目鱼肌等长收缩达到大张力一半的时间与同步对照组相比,两组间的差别均无显著性意义(P>0.05),但是,悬吊1与2周组达到大张力的时间与从张力峰值到舒张75%的时间缩短(P<0.05),悬吊4周组则进一步缩短(P<0.01).与同步对照组相比,悬吊组趾长伸肌的时间参数均未发生改变(P>0.05).结论由于比目鱼肌大张力的降低与其萎缩在发生时间上不同步,而等长收缩的时间参数却较早发生改变,提示模拟失重萎缩比目鱼肌中调节性收缩蛋白可能较早发生改变,进而影响收缩性能.

  • 肌球蛋白抑制剂BDM对骨骼肌收缩功能的非特异性作用

    作者:余志斌;高放

    目的:探讨萎缩骨骼肌单位面积上等长收缩大张力(Pt)降低的机理.方法:采用肌球蛋白ATP酶抑制剂BDM(Butanedione monoxime)灌流,观测其对离体骨骼肌肌条等长收缩功能的影响.结果:研究表明,BDM可使比目鱼肌(SOL)与趾长伸肌(EDL)等长收缩Pt明显降低,BDM对骨骼肌收缩功能的抑制呈剂量依赖性关系,且完全可逆.低浓度BDM(1 mmol/L)仅降低骨骼肌等长收缩的Pt而不影响其收缩时程,高浓度(10 mmol/L)下使收缩时程明显缩短.与SOL相比,在10mmol/LBDM作用下,使EDL等长收缩Pt降低一半的时间明显加快.无论在低浓度还是高浓度下,BDM对EDL肌球蛋白ATP酶活性的抑制作用均大于SOL.在相同浓度下,BDM对Pt的抑制程度远远大于对肌球蛋白ATP酶活性的抑制.结论:这些结果提示骨骼肌横桥功能降低可能是其等长收缩pt下降的原因之一;BDM并非特异型肌球蛋白ATP酶抑制剂,可对兴奋-收缩偶联的多个环节产生影响.

  • 非特异性下背痛患者躯干肌等长肌力研究

    作者:王连成;许世波;章礼勤

    目的:研究非特异性下背痛(NLBP)患者躯干肌等长肌力及屈伸力量比的变化。方法选择下背痛患者30例,年龄18~39岁,排除骨折、风湿、骨质疏松、畸形、椎间盘突出等特异性原因导致的下背痛,为NLBP组;另选30名身体健康、无下背痛的志愿者为正常对照组,年龄21~40岁。应用德国Proxomed Tergumed脊柱功能测试评估训练系统(Tergumed)测试2组躯干屈肌、伸肌、左屈肌、右屈肌、左旋肌、右旋肌等长收缩值及屈伸肌力量比,并对2组间资料进行比较。结果 NLBP组躯干屈肌、伸肌、左屈肌、右屈肌、左旋肌、右旋肌等长收缩肌力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P<0.01);而躯干肌屈伸比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结论 NLBP患者伴有躯干肌肌力下降,且以伸肌降低明显,屈伸肌比例失衡可能是导致NLBP的危险因素。

49 条记录 1/3 页 « 123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