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冥想科学研究现状与展望

    作者:仁青东主;华青措;仁增多杰

    近年来,冥想的研究有了快速发展,形成一门多学科交叉、实践性很强的学科,主要采用行为量表、生理观测工具、生物标记检测身心变化机制.脑成像技术的应用较广泛,反映个体特定时刻的脑部结构和功能的变化.冥想与藏医有着密切关系,属于藏医身心行为疗法,通过“心练”来调控人体的三大因素,即隆、赤巴、培根的平衡.

  • 颅脑损伤后神经代谢多模型成像

    作者:李瑞力;杨明飞

    颅脑损伤( TBI)是引起人类残疾和死亡的主要原因. TBI的远期影响包括神经脆弱性及神经系统疾病的增加. 此外,阿尔茨海默病( AD)风险在不同程度的TBI患者中上升至2. 3 ~4. 5 倍. 越来越多的试验注重用影像学技术研究TBI〔1〕. 随着代谢化合物在神经影像学中的发展,用无创或微创技术研究TBI后脑功能成像成为现实,如磁共振成像( MRI)、功能MRI( fM-RI)、磁共振波谱( MRS)、弥散加权成像( DWI)、弥散张量成像( DTI )、单光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成像术(SPECT)、正电子放射断层摄像术(PET). 这些影像技术的联合使用,显著促进了TBI后神经化学及神经生理学的发展〔2〕. 但目前仍主要应用于动物实验,研究技术及确切发展机制仍有待进一步提高.

  • 脑桥梗死的临床与神经影像学特征

    作者:何育生;王星;陈玉辉;孙跃喜;韩洪杰;黄冬雅

    目的阐述脑桥梗死的临床-影像-解剖学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69例急性孤立性脑桥梗死患者的临床特征及其与神经影像学改变的对应关系.结果主要临床特征有病灶对侧的中枢性面瘫和肢瘫、眩晕、构音障碍、偏身麻木、饮水呛咳、眼球水平运动异常等.9例(13.04%)患者在发病早期呈现进展性过程;51例(73.91%)梗死灶位于脑桥旁正中区域;59例(85.51%)患者病灶位于脑桥中上部水平;45例血管造影患者中,9人有椎-基底动脉狭窄.结论脑桥梗死多发生在脑桥中上部的旁正中区域,主要由椎-基底动脉狭窄、高血压性基底动脉穿通支闭塞所致.偏瘫、眩晕、构音障碍、感觉异常及眼球水平运动障碍等为主要临床表现.经典的脑桥综合征少见.少数患者在病程初期呈现进展过程,大多数患者预后良好.

  • 脑干受损为主的可逆性后部白质脑病2例报告

    作者:解文菁;范佳;刘群

    可逆性后部白质脑病综合征(posterior reversible encephalopathy syndrome,PRES)是一种临床、放射学综合征,正逐渐被临床医生所认识.其主要临床表现包括头痛、癫痫、不同程度交替出现意识障碍、视物模糊和精神异常等,多伴有明显的高血压.神经影像学表现为后部脑白质受累,多位于顶枕部区域,脑干、小脑等部位累及者少见.特征表现为血管源性水肿,给予及时有效的治疗后,不但患者的症状、体征可以完全恢复,神经影像也可完全恢复正常,因此提高对本病的认识、早期明确诊断十分重要.现将我院诊治的2例累及脑干的可逆性后部白质脑病报道如下.

  • 阿尔茨海默病的临床研究进展

    作者:魏军;李虹万

    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s,AD)在100多年前被提出,该病是一种起病隐袭的进行性发展的痴呆,约占老年期痴呆的2/3,临床表现是以记忆障碍、抽象思维和计算损害、人格和行为改变为特征.由于阿尔茨海默病病因不明,尚无特效药物治疗,预后较差,故已成为人们关注的社会问题.本文对AD的病因方面相关的遗传学、神经影像学、神经病理学、神经生化学、电生理和AD所伴发症状的临床研究;以及AD的预防与治疗研究进展的有关文献进行综述.

  • 神经影像学技术在老年痴呆病遗传与心血管风险的早期检测和预防可行性研究

    作者:陈克伟;Richard Caselli;Adam F Fleisher;Eric Reiman

    在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及其药物开发、制造工业的支持下,我们提出并正在启动预防老年痴呆症的行动( Alzheimer's Prevention Initiative,API).它的目的是评估具潜力的在阿尔茨海默氏病症状出现之前的治疗有效性,帮助开发加速批准使用合理可能的替代生物标志物的监管途径.此文描述了基于神经影像学检查的生物标志物(替代终点标识物)用于预防试验的潜在可行性.这种潜在可行性是基于我们在认知正常人群中的AD的遗传风险和心血管风险的研究中的神经影像技术的成功应用.

  • 腰骶丛MRI形态学成像在诊断CIDP患者中的价值

    作者:李冲;杨杨;朱恂;赵彦胤;刘含秋

    目的:探索CIDP患者MRI的腰骶丛神经形态学变化在临床诊断中的价值.方法:使用3.0T MR对16名CIDP患者及25名健康志愿者进行腰骶椎常规MRI扫描,以及FS 3D MERGE、STIR序列扫描.通过腰骶丛神经冠状位MIP图像,分别测量腰4~骶2双侧神经的直径.健康对照组及CIDP组所测神经根粗细值进行两独立样本t检验及ROC曲线分析.结果:健康对照组L4神经根直径4.07±0.70mm,L5神经根直径4.6±0.88mm,S1神经根直径4.35±0.50mm.CIDP组L4神经根直径5.06±1.38mm,L5神经根直径6.1±1.02mm,S1神经根直径5.58±1.40mm.两组L4、L5及S1神经根直径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01).ROC曲线分析结果:曲线下面积(AUC)为0.741,临界值为4.47mm,敏感度及特异度分别为68.3%和81.0%.结论:MRI腰骶丛神经根成像对CIDP患者神经根形态学改变具有诊断意义,4.47mm可以作为诊断CIDP患者腰骶丛神经增粗的临界值.

  • 睡眠障碍的神经影像学研究进展

    作者:叶晨静;赵忠新

    自从50年前发现REM睡眠期后使我们对睡眠觉醒调节基础机制的了解向前推进了一大步.以下将在描述正常睡眠过程的基础上,回顾核医学(神经影像)方法及其在睡眠与脑功能的关系、正常人与抑郁症、原发性失眠和不宁腿综合征患者研究中的作用.

  • 神经影像酷似髓内肿瘤的神经纤维瘤(附1例报道)

    作者:马琪林;鲁丛霞;毕敏;曲红丽;詹奕红;肖乃安

    脊髓神经纤维瘤的典型影像学改变是髓外硬膜下的占位,少数为硬膜外或硬膜内外的占位.我们报道1例在影像上极似胶质瘤或室管膜瘤的患者,术后病理证实为脊髓神经纤维瘤.

  • 以脊髓病变为突出表现的干燥综合征:1例报告及文献复习

    作者:白书维;蒋仙国;管阳太

    目的:提高对干燥综合征并脊髓病变(Sj?gren's syndrome myelopathy,SSM)的临床表现及影像学特征的认识.方法:报道1例SSM患者的临床诊治经过,结合文献复习,重点讨论SSM的临床表现、病因、影像学特征和治疗原则.结果:1例老年男性患者以肢体无力、二便困难为主诉;磁共振成像检查提示脊髓炎表现,血清抗核抗体谱筛查、眼科干燥性角结膜炎检查以及唇腺活检病理证实为SSM;转入风湿科接受糖皮质激素及利妥昔单抗治疗后,症状好转.结论:许多干燥综合征患者以神经系统症状为首发表现,可累及中枢及周围神经系统,临床表现多样,但不存在典型的口干、眼干症状.对于临床诊断为干燥综合征的患者,也应注意可能伴发的神经系统病变.SSM发病率不高,易被误诊或漏诊,因此应对SSM与脊髓病变、视神经脊髓炎谱系疾病和多发性硬化等进行鉴别诊断,以便尽早作出正确的诊断,并给予相应的个体化治疗.

  • 脑小血管病影像标志共识指南解读

    作者:徐群

    常与神经退行性疾病并存,可加剧认知障碍和躯体残疾。由于在 CSVD 影像学特征术语脑小血管病(cerebral small vessel disease,CSVD)是老化的常见伴随疾病,并且的命名、定义、影像采集和分析以及科学报告等方面均缺乏一致性,因此阻碍了相关研究的发展。2012年,由全球相关领域的专家组成的神经影像研究专家组发布共识指南,确立了代表 CSVD 6种关键性损伤的神经影像标志的术语及其定义,并对影像采集及科学报告的一致性提出了指导意见。这6种 CSVD 神经影像标志包括近期皮质下小梗死、假定血管源性的腔隙灶、假定血管源性的白质高信号、血管周围间隙、脑微出血和脑萎缩。应在临床实践及相关研究中,充分应用这份共识指南,从而促进 CSVD 的影像学诊断、影像采集和分析以及科学报告的标准化。

  • 影像学技术在神经眼科疾病诊断中的应用

    作者:田国红;万海林;沙炎

    神经眼科疾病从广义角度分为传人性障碍与传出性障碍,前者指视觉通路的各种病变导致的视力下降和(或)视野缺损;后者主要与眼肌麻痹和复视相关.由于脑内结构的不可直视性,影像学检查手段可以极大程度帮助我们确定上述病变部位、范围和与邻近组织的毗邻关系,进而为明确病变的性质提供线索.本文将神经眼科常见疾病的一些影像学检查及特征做一归纳,为临床诊疗工作提供借鉴.

  • 癫痫致痫灶定位研究进展

    作者:戴冬伟;梁晋川;陈鑫;刘建民;周晓平

    癫痫外科手术致痫灶的精确定位直接关系手术效果,需通过全面的术前评估和综合分析方可实现.本文综述癫痫灶的神经影像学和神经电生理学定位的应用特点和评估进展.

  • 双相障碍稳定期执行功能损害的神经影像学研究进展

    作者:杨涛;赵国庆;方贻儒;陈俊

    双相障碍(BD)是一种高复发率、高致残率的慢性精神疾病,认知功能损害是其核心症状之一,并存在于病程的各个阶段.神经影像学研究发现,大脑体积、白质纤维完整性、关键脑区脑血流信号及血氧饱和度等多是BD患者执行功能受损相关因素.该文就BD稳定期患者执行功能损害的大脑结构及功能改变的现状和进展进行综述.

  • 我国抑郁障碍的临床与发病机制研究现状

    作者:彭代辉;方贻儒

    我国抑郁障碍的临床研究显示,有关抑郁障碍规范化防治路径的实施远未到位,针对其结局与转归的研究尚少且缺乏系统性.生物学机制研究涉及遗传学、神经生物化学与内分泌学、神经电生理与影像学等领域,然而具有特异性生物学标志的研究结果还不多,有些结果甚至相互矛盾.关于抑郁障碍临床与发病机制的研究工作任重而道远.该文对此进行综述,期望引起同道的重视并开展合作研究.

  • 意识活动与神经能量代谢及神经化学变化

    作者:陈亚利;张军

    背景脑内神经元活动与血流/能量代谢密切相关.功能脑成像技术可以实时检测脑能量代谢和神经化学相关信号,从而揭示脑功能在意识和无意识状态转换过程中神经元活动的动态变化特征.目的 探讨意识及全身麻醉诱导的无意识状态下神经能量代谢和神经化学特征.内容大脑的能量代谢水平与意识的神经底物相关,包括γ振荡、全脑连接、兴奋性(谷氨酸)/抑制性(γ-氨基丁酸)神经递质比值.然而,特定脑区的能量代谢特征并不能完全区分不同的意识状态.全身麻醉药物(包括异丙酚、氯胺酮和戊巴比妥钠),通过破坏全脑不同脑区之间的能量代谢连接,并调节谷氨酸、γ-氨基丁酸、乙酰胆碱及乳酸释放,从而改变意识状态.趋向神经能量代谢及神经化学物质水平与意识状态相关,这将会加深我们对于意识活动及全身麻醉药作用机制的理解.

  • 急性脑出血血肿增大的预测因素:临床、影像学特征和生物标志物

    作者:陈泉明;谈跃;鲍娟;曹毅

    脑出血是主要的出血性卒中类型,其致死率和致残率居各类卒中之首.继发血肿增大是脑出血患者早期神经功能恶化和转归不良的独立危险因素.文章从临床特点、实验室检查及影像学检查方面,对脑出血患者血肿增大的预测因素和可能机制进行了综述.

  • 认知损害患者的动脉自旋标记磁共振成像

    作者:李晓莎;李向雨;李睿;吕佩源

    越来越多的临床研究表明,动脉自旋标记(arterial spin labeling,ASL)磁共振成像在痴呆的诊治过程中有其独特的价值.文章对ASL在血管性认知损害和阿尔茨海默病等不同类型认知损害患者中应用的原理和影像学表现进行了综述.

  • 脑出血患者血肿增大的预测因素

    作者:孔祥宇;席宇君;钱志远

    约20%~ 30%的脑出血患者可发生血肿增大,导致病情恶化,造成严重的经济和社会负担.探究脑出血患者血肿增大的机制及预测因素,建立可靠的预测模型,对了解其发生、发展和治疗至关重要.文章就脑出血后血肿增大的病理生理学机制、影像学预测因素、生化预测因素及预测模型进行了综述.

  • CADASIL的临床和影像学特征

    作者:侯晓夏;孙美;程虹

    伴皮质下梗死和白质脑病的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性脑动脉病(cerebral autosomal dominant arteriopathy with subeortical infarcts and leukoencephalopathy,CADASIL)是常见的单基因遗传性脑小血管病,以偏头痛、反复发作性皮质下缺血、进行性认知功能减退和情感障碍为主要特征.CADASIL的诊断依赖于典型的临床症状和神经影像学表现,并通过皮肤活检和基因检测确诊.近年来,在CADASIL的临床和影像学特征方面获得了一些新的认识,文章就此方面的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

129 条记录 4/7 页 « 1234567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