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丙戊酸镁合并碳酸锂降低双相障碍的复发分析

    作者:胡长波;文丽兰

    目的:比较丙戊酸镁合并碳酸锂对双相障碍复发的疗效.方法:对121例临床康复的双相障碍患者随机分为碳酸锂组合丙戊酸镁组及单用碳酸锂组,合并拥有组65例,单用碳酸锂56例,随访1年半.结果:合并用药有效率90.77%,单用碳酸锂组有效率55.36%,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丙戊酸镁合并碳酸锂对双相障碍有较好的降低复发作用.

  • 双相障碍患者,被老天嫉妒的“天才”

    作者:施源

    双相障碍——“天才”心里看不见的落差梵高、柴科夫斯基、马克·吐温、普希金、海明威、丘吉尔……这些在近现代人类历史上熠熠璀璨的名字,其实都是双相障碍患者.为什么双相障碍与那么多天才有关?关键就在于轻躁和狂躁.双相障碍常见的发作形式有四种:抑郁发作、轻躁发作、躁狂发作和混合发作.混合发作,顾名思义是躁狂、抑郁两种状态在某一个时期轮转.

  • 重性抑郁障碍与双相障碍患者的共病研究

    作者:毕见好;高丽静;于忠霞

    目的:研究重性抑郁障碍与双相障碍患者的共病原理。方法:2012年3月-2014年3月收治重性抑郁障碍患者140例和双相障碍患者50例,作为研究对象。对其病例进行判断评估。结果:重性抑郁障碍患者和双相障碍患者与其他精神科共病概率31.3%和29.8%,两组共病概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重性抑郁患者组与双相障碍患者组的焦虑障碍发病概率分别为26.4%和20.5%,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重性抑郁障碍患者和双相障碍患者与其他科精神病患者存在较大的共病原理,其中焦虑障碍尤为多见。

  • 喹硫平联合碳酸锂治疗双相障碍躁狂的疗效及安全性研究

    作者:王斓

    目的:探讨喹硫平联合碳酸锂治疗双相障碍躁狂发作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收治双相障碍躁狂患者166例,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83例。研究组采用喹硫平联合碳酸锂治疗,对照组采用喹硫平联合安慰剂治疗。结果:治疗后各时点研究组有效率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联合喹硫平及碳酸锂治疗双相障碍躁狂发作,起效快速,且不增加不良反应发生率。

  • 丙戊酸钠结合富马酸喹硫平对双相情感障碍躁狂相病人临床疗效的影响研究

    作者:王从法

    目的 探究丙戊酸钠结合富马酸喹硫平对双相情感障碍躁狂相病人临床疗效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7年1月~12月在本院就诊和治疗的双相情感障碍躁狂发作患者60例根据入院时间平均分为两组,设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运用富马酸喹硫平治疗,观察组运用丙戊酸钠和富马酸喹硫平联合治疗,对比两组治疗效果.结果 观察组患者整体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显著,P< 0.05;2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对比,P> 0.05.结论 丙戊酸钠结合富马酸喹硫平治疗双相情感障碍躁狂相,比单用富马酸喹硫平疗效更加显著,用药安全,临床值得提倡.

  • 不典型抗精神病药物、心境稳定剂在双相障碍患者维持治疗中的效果进展

    作者:叶其群

    双相障碍是一种病情严重,容易复发,带有循环性质的疾病;绝大部分需要长期的用药维持治疗,控制病情发作,从而减少病情发作给患者带来的身心伤害.由于双相障碍的临床表现复杂,病程时间长,治疗难度更大,预后效果更差,患病后患者自杀概率更大,而且识别疾病率和治疗率低,因此,为双相障碍患者提供有效的维持治疗至关重要.本文对不典型抗精神病药物、心境稳定剂在双相障碍患者维持治疗中的应用效果进展进行了观察,阐述如下.

  • 齐拉西酮联合心境稳定剂治疗双相障碍躁狂发作和混合发作

    作者:张剑红

    目的 探讨齐拉西酮联合心境稳定剂治疗双相障碍躁狂发作和混合发作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2010年6月-2012年6月我院收治的双相障碍躁狂发作和混合发作患者80例进行分析,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每组40例,观察组采用齐拉西酮联合心境稳定剂治疗,对照组单纯采用心境稳定剂治疗,观察两组治疗效果和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后2周、4周和6周YMRS评分均有显著降低(P<0.05),且观察组降低水平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齐拉西酮联合心境稳定剂治疗双相障碍躁狂发作和混合发作,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不良反应发生少,效果显著,值得临床推广.

  • 经颅磁刺激技术治疗双相障碍躁狂发作的临床有效性分析

    作者:王飞雪

    目的:分析重复经颅磁刺激(rTMS)治疗双相障碍躁狂发作的临床有效性。方法:选取本院2013年3月~2016年3月收治的100例双相障碍躁狂发作患者,将患者分成两组对照组和观察组,分别实施丙戊酸钠缓释片治疗及 rTMS 治疗,对比两组患者有效性。结果:观察组患者 YMRS 评分、CGI-BP 评分明显好于对照组(P<0.05);对照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有效率及治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结论:rTMS 治疗双相障碍躁狂发作具有较高的效率。

  • 精神卫生系列讲座:双相障碍的表现、诊断和特征

    作者:张玲;马辛

    双相障碍过去被称为躁狂抑郁性精神病,是精神科常见的重性精神障碍之一。全球范围内成人双相障碍终生患病率为0.1%~7.5%[1],2010年北京市社区人群双相障碍终生患病率为0.69%[2]。双相障碍临床表现复杂多变,容易被误诊漏诊。充分了解双相障碍的表现和特点有助于早期诊断和正确治疗,从而改善患者预后。本文将重点介绍双相障碍的临床表现、诊断与疾病特征。

  • 舒肝解郁胶囊联合碳酸锂治疗双相Ⅰ型障碍抑郁发作的临床观察

    作者:茅卫兵;李鹏飞;徐健

    目的:探讨舒肝解郁胶囊治疗双相Ⅰ型障碍抑郁发作患者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63例双相Ⅰ型障碍抑郁发作患者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两组均服用碳酸锂750~1500 mg/d,研究组加用8周288 mg/d舒肝解郁胶囊治疗.在治疗前及治疗2、4、6、8周末用汉密顿抑郁量表(HAMD-17)、Bech-Rafaelsen躁狂量表(BRMS)和副反应量表(TESS)评价疗效和不良反应.结果:实际完成观察63例,其中研究组31例,对照组32例.治疗2周末,研究组的HAMD总分较治疗前即有明显下降(P<0.01),有效率及减分率也高于对照组(P<0.05),而对照组在第4周末起HAMD总分才有明显下降(P<0.05).治疗第2、4、6、8周末,研究组有效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第4、6、8周末研究组的治愈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比较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患者在治疗中出现药物不良反应者均较少,不良反应总发生率相当,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舒肝解郁胶囊联合碳酸锂治疗双相Ⅰ型障碍抑郁发作患者起效更快,疗效肯定,治愈率高,转躁风险低.

  • 赖新生针药结合治疗双相障碍经验

    作者:李明珠;吴沛龙;周遵明;邹楚冰

    介绍赖新生治疗双相障碍经验.认为痰、瘀、郁、火为双相障碍的主要病理因素.双相障碍以五脏失衡,重阴则郁;阳亢发狂,或有虚候;元神失主,阴阳转换失司为主要病机.治疗上主张分期论治,抑阴平阳;疏肝调气,重在治神;平调阴阳,以缓代发,并应用通元针法使之阴阳平衡.

  • 酒依赖和双相障碍共病患者生活质量的调查分析

    作者:朱颀蜂;王相红;尤红;王学义

    目的 了解酒依赖和双相障碍共病患者的生活质量及情感体验.方法 对30例酒依赖和双相障碍共病患者和30例健康者分别应用生活质量综合评定量表(GQOLI-74),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进行评定.结果 与健康对照组相比,研究组GQOLI-74的20个因子中,生活环境、经济状况、睡眠与精力、躯体不适感、性功能、精神紧张度、负性情绪、正性情绪、认知功能、自尊、社会支持、人际交往能力、工作与学习、业余娱乐活动、婚姻与家庭、生活质量总体评价因子分均低于健康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而两组在住房、社区服务、进食功能、运动与感觉功能因子分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研究组在躯体功能、心理功能、社会功能维度分及总分低于健康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两组的物质功能维度分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研究组的SAS、SDS评分明显高与健康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酒依赖和双相障碍共病患者的生活质量显著下降,负性情感明显.

  • 稳定期双相障碍认知功能及相关因素对照研究

    作者:沈子童

    目的:探讨稳定期双相障碍患者认知功能损害特点及相关因素分析。方法对来我院门诊和住院部的符合ICD-10双相情感障碍,目前为缓解状态诊断标准的60例患者,和本院非临床工作人员或其他单位的60例正常者(对照组),采用蒙特利尔认知评价量表(MoCA)进行测试。结果①研究组总分(25.63±2.96)、视空间与执行功能(3.75±1.10)、记忆(3.05±1.36)、注意(5.18±0.75)与对照组存在明显差异(P<0.05);②其中联合用药共38例(63.33%),出现认知功能障碍15例。单一用药22例(36.66%),出现认知功能障碍12例。两组认知功能损害无统计学差异;③病程≥24月与病程<24月患者相比较,有统计学意义(χ2=6.613。 P<0.013)。结论稳定期双相障碍患者存在明显的注意、记忆和执行功能等认知功能损害,与病程的长短存在一定的相关性。

  • 精神分裂症和双相障碍患者的家庭负担调查分析

    作者:李勇洁;徐江玲;惠学健;张海霞;刘宝华;郭俊花

    目的:了解精神分裂症和双相障碍患者的疾病家庭负担。方法采用疾病家庭负担量表( FBS),对92例精神分裂症和56例双相障碍患者的照顾者进行评定,分析比较两种疾病的家庭负担状况。结果精神分裂症和双相障碍患者的FBS总分分别为(18.53±12.23、17.27±12.98),在FBS总分、各因子分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种疾病FBS各维度达中度及以上影响程度的家庭比例均较高,家庭经济、家庭日常活动、家庭娱乐活动及家庭关系维度均高于40%;心理健康维度均高于30%;躯体健康维度,精神分裂症为33.7%,双相障碍为28.6%。结论精神分裂症和双相障碍均造成沉重的家庭负担,提示研究和发展以家庭需求为导向的心理社会综合干预模式,有效地减轻照顾者的疾病家庭负担。

  • 双相障碍缓解期心理弹性与应对方式

    作者:费龙才;王克永;吴庆;王莹

    目的:本研究调查双相障碍缓解期患者心理弹性与应对方式的情况.方法:选取40名符合国际疾病与分类诊断标准(ICD-10)诊断标准的缓解期双相障碍患者,选取40名年龄、性别匹配的正常对照者.采用心理弹性量表(CD-RISC)和应对方式问卷(SCSQ)对患者组和对照组进行评定.结果:与对照组比较,双相障碍缓解期患者在心理弹性总分、坚韧性、力量性及乐观性上存在统计学差异(t=-6.221,-5.859,-4.359,-4.014;P<0.01);与对照组比较,双相障碍缓解期患者的积极应对和消极应对评分存在统计学差异(t=-2.978,3.171;P<0.01).结论:双相障碍缓解期患者心理弹性低,患者应对方式消极.

  • 双相障碍患者不同临床分期认知功能特点比较

    作者:朱亚亚;王中刚;相燕静;李盼盼;陈景清

    目的:探讨双相障碍患者不同临床分期阶段认知功能损害的差异性.方法:选取患者1 90例,根据Berk等描述的分期模型为依据进行分期分成A纽(首次情感发作)、B组(复发后完全缓解)、C组(难活性病程),与60例正常对照组进行比较.通过采用连线测验、迷宫、数字广度测验、威斯康星卡片分类4个神经心理测验(共11项)对入组患者与正常对照组进行认知功能的评定.结果:使用方差分析比较A组、B组、C组和对照组在连线测验、迷宫、数字广度(倒背)及威斯康星卡片分类测验(总应答数、完成分类数、持续性应答数、持续性错误数)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2.93~15.08,P<0.05).进一步进行LSD检验,在注意力和处理速度上,C组花费时间高于A组(F=4.29.P<0.05);在记忆力上.A组得分大于B组大于C组(F=12.48.P<0.05);在执行功能上,C组应答数高于B组高于A组(总应答数F=15.08,P<0.05;持续性应答数F=13.79,P<0.05).结论:双相障碍患者存在认知功能的损害,随着临床分期阶段进展.患者的认知功能损害逐渐加重尤其在记忆力、执行能力方面,临床分期有利于对双相障碍的病情评估.

  • 青少年双相障碍不同亚型首发患者治疗前后甲状腺功能水平的差异

    作者:张莉;李月娥;杨超

    目的:了解青少年双相障碍不同亚型患者的临床特征及治疗前后甲状腺功能水平的差异.方法:采用电化学发光法分别在治疗前、治疗1月后测定住院双相障碍患儿149例和50例正常青少年对照组的血清三碘甲状腺原氨酸Ttriiodothyronine,T3)、甲状腺素(Thyroxine,T4)、游离三碘甲状腺原氨酸(Free triiodothyronine,FT3)、游离甲状腺素(Free thyroxine,FT4)和促甲状腺激素(Thyroid-stimulating hormone,TSH)水平,按照目前发作形式分为躁狂组49例、抑郁组80例和混合组20例,比较3组间临床特征及治疗前后甲状腺功能水平.结果:蹂狂组在总病程(F=8.237,P<0.001)和本次病程(F=5.228,P<0.05)的时间上低于抑郁组和混合组,躁狂组非核心家庭(离异、丧偶)的比例高于抑郁组和混合组(x2 =6.200,P<0.05);混合组伴有精神病性症状的比例高于躁狂组和抑郁组(x 2=7.449,P<0.05).躁狂纽、抑郁组和混合组治疗前后的T3、T4值及治疗后的FT4值低于对照组(F=49.214,27.303,12.882,P<0.001);躁狂组在治疗前的FT3值高于其他3组(F=5.512,P<0.001);躁狂组治疗后的TSH值高于抑郁组和对照组,并且混合组治疗后的TSH值高于对照组(F=8.752,P<0.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青少年双相障碍不同亚型存在不同的临床特征,在治疗前后与正常青少年的比较中具有不同的甲状腺素水平.

  • 团体认知行为治疗对康复期双相障碍患者的影响

    作者:沈峰;王玲芝;崔立谦;尹丽丽;王学林

    目的 探讨团体认知行为治疗是否可以改善康复期双相障碍患者心理状态.方法 145例康复期双相障碍患者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在原有药物治疗的基础上,分别进行团体认知行为治疗或普通聚会.结果 两组在研究完成后,干预组的自我与经验的不和谐分量表和自我的刻板性分量表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分别为t=-1.989,-2.168;P<0.05);干预组SES的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524,P<0.01);干预组自我与经验的不和谐分量表评分低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56.817,P<0.01),SES在治疗后评分高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59.406,P<0.01).结论 团体认知行为治疗可提高康复期双相障碍患者的自我与经验的和谐水平,改善刻板性;提高患者的自尊水平.

  • 双相障碍缓解期自我和谐与应对方式

    作者:吴庆;王莹;费龙才;王莉;靳胜春;刘兵

    目的:调查双相障碍缓解期患者自我和谐与应对方式的情况。方法:选取30名符合美国精神障碍分类与统计手册第五版(DSM-5)诊断标准的缓解期双相障碍患者,选取30名年龄、性别匹配的正常对照者。采用自我和谐量表(SCCS)和简易应对方式问卷(SCSQ)对患者组和对照组进行评定。结果:与对照组比较,双相障碍缓解期患者在自我的灵活性、自我与经验的不和谐及总分上存在统计学差异(t=-3.198,P<0.01;t=2.451,P<0.05;t=3.477,P<0.01);与对照组比较,双相障碍缓解期患者的积极应对和消极应对评分存在统计学差异(t=-2.278,P<0.05;t=2.502,P<0.01)。结论:双相障碍缓解期患者自我和谐程度低,患者应对方式消极,应给予针对性的心理干预,促进疾病康复,并预防疾病复发。

  • 情感气质自评量表简版中文版的信效度

    作者:苑成梅;黄佳;李则挚;陈俊;王勇;洪武;胡莺燕;曹岚;易正辉

    目的:评估情感气质自评量表(TEMPS-A)简版中文版的信度和效度,为评估心境障碍患者情感气质特征提供一个有效的工具.方法:选取143例双相障碍患者和175例健康对照者完成TEMPS-A简版的测试,并从两组中随机抽取35名研究对象1个月后进行重测.结果:因子分析提取出5个因子,累计方差贡献率为46.82%;各因子得分呈正相关(r=0.17 ~0.59,均P<0.001).TEMPS-A简版中文版总量表的Cronbach α系数为0.92,5个因子的α系数在0.71 ~0.90之间;总量表的重测相关系数为0.90,5个因子的重测相关系数在0.63~0.90之间(均P<0.001).双相障碍组TEMPS-A简版总分和5个因子分均高于健康对照组[如,总分(16.0-±7.9) vs.(5.7±4.7);均P<0.001].结论:情感气质自评简版中文版具有良好的信度和结构效度,适用于健康人群和双相障碍患者.

480 条记录 1/24 页 « 12345678...2324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