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小青龙汤加味结合西医常规疗法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病急性加重临床研究

    作者:郑文莲;王金环;戈艳蕾

    目的:评价小青龙汤加味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 COPD)急性加重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符合纳入标准的COPD急性加重患者6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各30例。常规治疗组采用常规疗法治疗;联合治疗组在常规治疗组基础上服用小青龙汤加味。应用肺功能仪检测用力肺活量(forced vital capacity, FVC)、第1秒用力呼气量(forced expiratory volume in first second, FEV1)、FEV1/FVC,并检测动脉氧分压(partial pressure of arterial oxygen, PaO2)和CO2分压(partial pressure of carbon dioxide, PaCO2)。结果治疗后,联合治疗组FVC[(1.94±0.26)L比(1.55±0.33)L,t=-2.201]、 FEV1[(1.34±0.24)L 比(0.99±0.25)L , t =-6.004]和 PaO2[(86.12±13.26)mmHg 比(80.02±12.75)mmHg,t=-14.158]均明显高于常规治疗组(P<0.05)。联合治疗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常规治疗组(86.7%比70.0%;χ2=2.095,P=0.036)。结论小青龙汤结合常规疗法可改善 COPD 急性加重期患者的症状、体征、动脉血气和肺功能,且疗效优于常规疗法。

  • HBV前S/S基因突变的研究进展

    作者:卢姗姗;徐东平;李进

    HBV前S/S区基因突变可以是自发的,也可以是外界压力选择的结果.突变株可通过输血、器官移植、分娩等造成HBV感染,也可以引起急性、慢性和隐匿性HBV感染.HBV前S/S基因突变可导致病毒生物学特点和免疫应答发生改变,引起免疫逃逸、疫苗预防失败、HBsAg阴性感染和疾病重症化等,与肝硬化和肝癌的进展也有密切关系,从而影响HBV慢性感染的临床转归.

  • 北京市延庆县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的认知情况调查

    作者:沈宁;姚婉贞;朱红

    目的 了解北京市农村地区COPD患者对疾病的认知情况.方法 对北京市延庆县5个自然村40岁以上的1624人进行人户调查,确诊148例COPD患者.采用COPD流行病学调查问卷进行面对面的疾病认知程度调查,评价指标采用百分率.结果 按照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全球创议(GOLD)的分级标准,148例患者中Ⅰ级35例(23.6%),Ⅱ级73例(49.3%),Ⅲ级34例(23.0%),Ⅳ级6例(4.1%).没有人听说过或曾被诊断为COPD,没有人做过肺功能检查,没有人明确知道COPD急性加重的含义和参加过任何形式针对COPD患者的宣传教育活动,仅有6例(4.1%)稳定期患者不规律服用氨茶碱,没有人使用吸入或雾化药物治疗及进行家庭氧疗和康复治疗,急性加重期患者在呼吸困难加重时使用茶碱类药物和抗生素治疗的均为10例(6.8%),1年内仅5例(3.4%)因呼吸道症状住院,70例(47.3%)轻度体力活动受限,37例(25.0%)时常感觉意志消沉、情绪低落,38例(25.7%)影响其社会交往.结论 北京市农村地区COPD患者对疾病的认知情况严重不足,稳定期和急性加重期的治疗均不规范,疾病对日常生活的影响较大,应加强对患者的教育和管理.

  • 非那雄胺在晚期前列腺癌间歇性雄激素阻断治疗间隙期的应用

    作者:陈伟;翁志梁;余凯远;李叶平;邓哲宪;吴海涵;吴秀玲;李澄棣

    目的 研究非那雄胺在晚期前列腺癌间歇性雄激素阻断(IAB)治疗间隙期的应用是否能延缓晚期前列腺癌的疾病进展. 方法 87例晚期前列腺癌患者分2组,A组49例行单纯IAB治疗,B组38例在IAB治疗的基础上间歇期采用非那雄胺治疗.比较2组患者的疾病治疗周期和疾病进展时间. 结果 A组患者共完成89个治疗周期,平均治疗周期为(12.8±5.4)个月,其中治疗期为(6.6±3.5)个月,间歇期为(7.1±4.8)个月;B组患者共完成85个治疗周期,平均治疗周期为(15.3±5.9)个月,其中治疗期为(6.9±3.2)个月,间歇期为(9.2±3.9)个月;B组治疗周期和间歇期长度大于A组(P=0.0428,P=0.03).B组3年疾病进展率(28.4±2.7)%,低于A组的(34.8±3.5)%(P=0.0350). 结论 非那雄胺在晚期前列腺癌间歇性IAB间隙期的应用能延缓晚期前列腺癌的疾病进展.

  • 胰腺癌患者外周血促血管生成因子浓度与疾病进展的关系

    作者:闫长青;赵玉沛;戴梦华;宋一民;吴元德

    目的 探讨胰腺癌患者外周血促血管生成因子中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VEGF)、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及类胰岛素生长因子(IGF-1)浓度与临床病理学特点之间的关系.方法 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测定32例胰腺癌可切除患者,24例胰腺癌不可切除患者和20例健康人外周血的VEGF、bFGF及IGF-1浓度,分析其与胰腺癌患者性别、年龄、病理分级、肿瘤大小、有无淋巴结及远处转移、是否侵犯血管及临床分期的关系.结果 胰腺癌患者VEGF及bFGF浓度显著高于健康人(P<0.01),IGF-1浓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胰腺癌不可切除组较可切除组VEGF显著升高(P<0.05),bFGF及IGF浓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VEGF与胰腺癌分化、淋巴结转移、血管侵袭、远处转移及临床分期相关;bFGF与肿瘤大小及肿瘤分化相关;IGF-1与血管侵袭相关.结论 胰腺癌进展过程中特有的生物学特性与胰腺癌不同时期的血管形成调控密切相关,促血管生成因子对于胰腺癌的进展发挥至关重要的作用,检测外周血促血管生成因子的表达对于胰腺癌临床筛查、诊断及治疗可能具有重要意义.

  • 胰腺癌患者外周血抑血管生成因子浓度与疾病进展的关系

    作者:戴梦华;闫长青;赵玉沛;宋一民

    目的 探讨胰腺癌患者外周血抑血管生成因子血小板反应蛋白1(TSP-1)、Angiostatin 及Endostatin的浓度改变与临床病理特点之间的关系.方法 酶联免疫吸附实验测定32例胰腺癌可切除患者、24例不可切除患者和20例胰腺癌根治术后患者以及20例正常人的外周血TSP-1、Angiostatin及Endostatin浓度,分析其表达与胰腺癌患者病理分级、肿瘤大小、淋巴结转移、远处转移、血管侵犯及临床分期的关系.结果 正常对照组TSP-1、Angiostatin及Endostatin浓度显著低于胰腺癌组(P<0.01);胰腺癌患者中不可切除组较可切除组Angiostatin及Endostatin表达显著升高(P<0.05);术后1周检测Endostatin、Angiostatin及TSP-1显著降低(P<0.05),其中Endostatin及Angiostatin差异明显(P<0.01);Endostatin与肿瘤大小及CA19-9表达相关;Angiostatin与血管侵袭及肿瘤大小相关;TSP-1与血管侵袭及远处转移相关.结论 抑血管生成因子与胰腺癌不同时期的血管生成密切相关.

  • 糖皮质激素治疗对脊髓血管病并发静脉高压性脊髓病的危害与处理

    作者:王建生;张鸿祺;王志潮;赵京晶;柳江

    目的 探讨糖皮质激素(GC)治疗对硬脊膜动静脉瘘和脊髓髓内动静脉畸形(AVM)并发静脉高压性脊髓病(VHM)的危害与处理策略.方法 回顾性分析21例硬脊膜动静脉瘘与1例脊髓髓内AVM合并VHM患者的临床资料.因误诊为急性脊髓炎等疾病,使用GC治疗后使患者原有的脊髓功能障碍迅速加重.经选择性脊髓血管造影明确诊断后,采取手术切除与血管内栓塞动静脉瘘口的综合治疗.观察患者术前GC对VHM患者脊髓功能的影响及手术治疗对脊髓功能恢复的效果.结果 ①应用GC治疗3d后,评价脊髓功能的改良Aminoff-Logue评分均上升(病情恶化).步态评分:22例均上升,用药前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M2=20.045,P<0.01;小便评分:除1例无变化,其余均上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M2=19.048,P<0.01;大便评分:除5例无变化外,其余17例评分均上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M2=15.059,P<0.01.②术后1个月,步态评分:8例恢复到用药前,14例上升;小便评分:11例恢复到用药前水平,10例上升,1例下降;大便评分:15例恢复到用药前状态,7例评分上升.③术后6个月步态评分与用药前比较,3例评分降低(进步),11例上升;小便评分12例恢复,7例较用药前改善,3例比用药前差;大便评分有6例评分下降,2例上升.④术后6个月综合状态评定:正常2例(9.1%),基本正常7例(31.8%),轻度异常9例(40.9%),中度异常3例(13.6%),重度异常1例(4.5%),其中正常和基本正常占40.9%.结论 硬脊膜动静脉瘘合并VHM易误诊为急性脊髓炎.使用GC治疗后,可致患者脊髓功能障碍短期内进一步恶化.早期手术切除或栓塞动静脉瘘口缓解VHM是挽救脊髓功能的关键.

  • 恶性青光眼的临床分析

    作者:张为中;黄荔;马健;李晓柠;黄晶晶;葛坚

    目的 探讨恶性青光眼的临床特征.方法 病例系列研究.收集2005年4月至2010年3月间确诊住院的101例(118只眼)恶性青光眼患者临床资料和出院后2~6个月的随访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包括患者性别、年龄、原发病、眼轴、治疗方法、手术并发症、治疗前后和随访期视力、眼压、前房深度等数据.结果 101例(118只眼)恶性青光眼患者中,男性32例,女性69例,男女患者比例1.0:2.2;平均发病年龄(49.67±13.69)岁,低于同期住院的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PACG)患者的平均发病年龄(62.34±11.139)岁.61例(60只眼)恶性青光眼的眼轴长度为(21.80±1.55)mm,低于PACG患者的眼轴长度(22.05 ±0.97)mm和正常值(23.00 ±0.89) mm.恶性青光眼主要发生于PACG抗青光眼术后,55.4%的患者在术后1周内发病.93%的患者需要在药物治疗基础上联合手术治疗.玻璃体腔抽吸联合前房成形术和晶状体摘除联合前段玻璃体切除术是常见的治疗术式,后者视力提高和眼压下降明显,前房加深显著.前房成形术治疗失败的患者年龄为(43.7±4.8)岁,明显低于治疗成功的患者(53.7±12.6)岁(P<0.05).结论 恶性青光眼几乎均为继发性,主要发生于PACG术后,低龄患者易发,女性患者多见.阿托品是首选的治疗药物.晶状体摘除联合前段玻璃体切除术优于玻璃体抽吸联合前房成形术.年轻恶性青光眼患者应考虑选择晶状体摘除加前段玻璃体切除术而不是玻璃体抽吸前房成形术.

  • 老年患者慢性肾衰竭早期肾功能急剧恶化的危险因素分析

    作者:于敏;韩冰;史耀勋;刘晓玲;刘容锐;文娜

    了解老年早期慢性肾衰竭(chronic renal failure,CRF)患者肾功能急剧恶化的危险因素并尽早采取积极有效的治疗措施,有可能使肾功能恢复到恶化前水平,改善其预后.现将我院82例早期CRF出现肾功能急剧恶化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如下.

  • 轻型颅脑创伤患者病情加重的回顾性研究

    作者:许建强;黄鑫;孙永东;孙立

    目的:探讨轻型颅脑创伤患者病情加重的原因、时间过程、预测因素和治疗结果。方法搜集254例符合条件的轻型颅脑创伤患者的临床资料,采用单因素分析及Logistic回归分析的方法,分析病情加重的预测因素,比较病情加重患者与无病情加重患者的近期疗效。结果254例患者中36例病情加重,发生率为14.2%;33例(91.7%,33/36)病情加重的原因为颅内原因,其中多见的是颅内血肿增大(44.4%,16/36)。36例病情加重患者从入院至病情加重的时间是(0.5~59.0)h。30例(83.3%,30/36)发生在入院24 h内。单因素分析结果表明,危险受伤机制、伤后有意识丧失、伤后出现剧烈头痛、伤后出现1次以上呕吐、受伤至首次CT检查的时间、入院时格拉斯哥昏迷量表(GCS)评分、颅底骨折、入院时血凝检查结果异常、饮酒嗜好是轻型颅脑创伤患者病情加重的预测因素(P<0.05或<0.01)。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表明,受伤至首次CT检查的时间(P=0.000,OR=0.169,95%可信区间:0.083~0.344)、入院时GCS评分(P=0.004,OR=0.355,95%可信区间:0.175~0.721)、入院时血凝检查结果异常(P=0.001,OR=0.077,95%可信区间:0.017~0.354)为轻型颅脑创伤患者病情加重的独立预测因素。无病情加重组出院时的治疗结果均为良好,病情加重组出院时良好30例,轻残4例,重残1例,死亡1例,两组治疗结果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6.088,P=0.000)。结论轻型颅脑创伤患者病情加重的原因大多为颅内原因,且多发生在入院后24 h内。病情加重的独立预测因素有受伤至首次CT检查的时间、入院时GCS评分和入院时血凝检查结果异常。病情加重会对轻型颅脑创伤患者的近期疗效造成不利影响。

  • 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妊娠期间病情进展和不良妊娠结局的危险因素分析

    作者:李伟念;蔡小燕;林小军;唐莼;叶静华;何志翔;李芳菲

    目的 了解系统性红斑狼疮(SLE)病情控制差异对妊娠期间病情变化及母婴结局的影响及其相关危险因素.方法 对2004年6月至2015年10月我院住院和门诊118例SLE合并妊娠患者的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患者SLE病情是否处于缓解期分为A组(选择性妊娠,72例)和B组(非选择性妊娠,46例),了解两组患者妊娠期间病情变化及母婴结局的差异.结果 ①B组新发系统损害中血液损害16例、肾脏损害19例、皮疹10例、关节炎10例、浆膜炎12例,A组分别为10、14、6、4、4例,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 =7.133,P=0.008;x2=6.658,P=0.010;x2=4.304,P =0.038;x2 =7.030,P=0.008;x2=10.095,P=0.001);②B组28例(74%)出现病情恶化,而A组有12例(17%),B组病情恶化率明显高于A组(x2=34.944,P =0.000),病情恶化的危险因素有妊娠前低补体血症、24 h尿蛋白定量>0.5 9、SLE疾病活动指数(SLEDAI)评分以及抗双链DNA(ds-DNA)抗体阳性;③B组出现妊娠期高血压7例、子痫前期10例、感染例次总和11例次,A组分别为2例、6例、4例次,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4.526,P=0.033;x2=4.304,D=0.038;x2=8.525,P=0.004);④B组治疗性引产14例、死胎7例、胎儿丢失总和27例,A组分别为2、0、4例,B组比例均高于A组(x2=18.317,P=0.000;《=9.080,P=0.003;x2=40.920,P=0.000),胎儿丢失的危险因素有抗心磷脂抗体阳性、妊娠前24 h尿蛋白定量>0.5g、妊娠前SLEDAI评分、妊娠过程中肾功能异常;⑤全部SLE患者共成功分娩87例(74%),其中B组19例(41%)、A组68例(94%),B组出现早产15例、低体重儿13例、黄疸5例、轻度窒息5例,A组分别为24、18、4、2例,B组均高于A组(x2=11.442,P=0.001;x2=11.395,P=0.001;x2=4.664,P=0.031;x2=8.035,P=0.005).结论 SLE患者妊娠前病情控制不佳更容易导致妊娠期间狼疮病情恶化,且胎儿丢失率及母婴并发症发生率明显高于病情稳定者.

  • 因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频繁住院患者的病原学特征

    作者:郭治国;常春;陈亚红;郑亚安;姚婉贞

    目的 分析因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AECOPD)而频繁住院患者的病原学特征.方法 自2007年1月至2008年12月在北京大学第三医院住院的AECOPD患者,病历明确记载AECOPD住院次数者入选.记录患者急性加重时的病原学分布、多重耐药菌感染情况.根据过去一年中因AECOPD而住院的次数把患者分为频繁住院组(住院次数≥2次)和非频繁住院组(住院次数<2次);比较2组病原菌分布及耐药情况.结果 共172例患者获得完整资料,其中男134例;女48例.第1秒用力呼气量占预计值百分比为35% (28% ~45%).住院前1年因AECOPD住院情况:76例(44.2%)未因AECOPD住院;48例(27.9%)有1次因AECOPD住院;48例(27.9%)有2次因AECOPD住院.与非频繁住院组相比,频繁住院组患者更多地分离到非发酵革兰阴性菌[18.8%(9/48)比4.8% (6/124),x2=6.756,P=0.009]、肠杆菌科细菌[18.8% (9/48)比7.3% (9/124),x2=4.877,P=0.027].频繁住院组多重耐药菌检出率显著高于非频繁住院组[25.0%(12/48)比8.1%(10/124),x2=8.898,P=0.003].结论 AECOPD患者感染细菌种类与AECOPD住院次数相关.

  • 支气管扩张症急性加重的危险因素及意义

    作者:焦瑞;刘双

    目的 探讨支气管扩张症急性加重的危险因素及意义.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8年1月至2012年12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因支气管扩张症急性加重住院且有完整随访资料的228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出院后1年内是否再次发生支气管扩张症急性加重分成2组,分析患者入院时的一般资料、临床症状及体征、血常规、痰培养、呼吸困难评分(mMRC)、影像学资料等.结果 228例患者中男110例,女118例;年龄24~ 93岁,平均(64.5±14.5)岁;出院后1年内发生急性加重者127例(55.7%).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60岁(OR=2.583,95% CI:1.188 ~5.613)、体质指数(BMI)< 18.5 kg/m2(OR=2.991,95% CI:1.112~8.042)、呼吸困难评分高(OR=7.905;95%CI:2.288 ~ 27.309)、痰培养检出铜绿假单胞菌(OR=3.227;95% CI:1.041~ 10.004)、胸部高分辨CT提示支气管扩张累及≥3个肺叶(OR=3.179;95% CI:1.449~6.976)、入住监护室(OR =2.499;95% CI:1.301 ~4.801)与支气管扩张症急性加重相关(均P<0.05).结论 支气管扩张症患者急性加重与多种危险因素相关,识别危险因素对优化管理支气管扩张症患者有益.

  • 特发性肺纤维化急性加重的研究进展

    作者:尹成胜;张苑;李惠萍

    特发性肺纤维化一种慢性进展性的间质性肺病.部分患者病程中可出现急性加重,导致患者病情急剧恶化甚至死亡.特发性肺纤维化急性加重(AE-IPF)的定义和诊断标准随着研究的进展在不断的更新.其发生的原因和发病机制仍不明确,可能是机体外在因素诱发,也可能与机体自身内环境失衡有关.本文对AE-IPF的定义和诊断标准、可能的病因和危险因素以及防治原则等进行综述.

  • 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的支具治疗

    作者:朱泽章;邱勇;王斌;俞杨;李卫国;朱丽华

    目的探讨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支具治疗的适应证,并评价其临床疗效.方法77例骨骼发育未成熟的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患者接受Milwaukee支具或Boston支具矫正,男15例,女62例;年龄10~15岁,平均12.7岁.胸腰双主弯26例、单胸弯37例、单胸腰弯或腰弯14例.原发弯Cobb角22°~62°,平均35.9°;20°~35°者37例,>35°者40例.Risser征0度38例、Ⅰ度19例、Ⅱ度13例、Ⅲ度7例.每3~6个月定期复查,复查时均摄佩带支具前、后的站立位全脊柱正位X线片,测量初次就诊及末次随访时的Cobb角、顶椎旋转度及Risser征.结果全部病例随访24~60个月,平均30个月.29.9%的病例出现脊柱侧凸进展,不同类型脊柱侧凸中胸腰双主弯进展率低,但与其他类型比较差异无显著性.Risser征越小,初诊支具矫正率越大、侧凸进展率越高,且Risser征Ⅰ度组(包括0度)与Ⅱ度组之间、Ⅰ度组与Ⅲ度组之间初诊支具矫正率的差异有显著性(P<0.05).原发弯Cobb角20°~35°组的初诊支具矫正率大于Cobb角>35°组(P<0.05);而侧凸进展率低于Cobb角>35°组,但差异无显著性.21例因出现侧凸进展而采用手术矫形,支具治疗使其中13例的手术时间推迟了12~20个月.结论Risser征可作为预测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支具矫正成功率的一个指标.不同类型脊柱侧凸中胸腰双主弯的支具治疗失败率低.原发弯Cobb角越大,侧凸进展的可能性越大.如果支具能减缓特发性脊柱侧凸的进展速度、推迟手术时间,也应认定其有效.

  • 颅内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手术前病情加重的多因素分析

    作者:伍刚;许百男;姜金利;孙正辉

    目的 探讨和分析颅内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手术前病情加重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 选择2002年5月-2006年3月诊断明确的189例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均于首次发病后2周内接受手术治疗.根据手术前Hunt-Hess分级分为颅内动脉瘤手术前病情加重组(27例)和手术前病情未加重组(162例).通过Logistic回归方程对11项与蛛网膜下腔出血相关的危险因素进行分析,从中归纳总结出与手术前病情加重为相关的危险因素.结果 颅内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首诊Hunt-Hess分级(OR=2.739,95%CI:1.721~4.359;P=0.000)、意识障碍(OR=4.863,95%CI:1.687~14.020;P=0.003)和运动功能障碍(OR=3.579,95%CI:1.064~12.042;P=0.039)等3项因素与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手术前病情加重相关;而与性别、年龄、失语、脑积水、脑内或脑室出血及高血压病史等因素无关,两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首诊Hunt-Hess分级≥3级、意识障碍和运动功能障碍等项指标可以作为预测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手术前病情加重的独立危险因素,对预测患者病情的变化具有重要临床意义.

  • 肺结核化疗中病情恶化的原因回顾性分析

    作者:李升锦;张和生

    目的了解肺结核化疗期间病情恶化的原因、性质,探讨其处理和预防措施.方法对87例肺结核化疗中病情恶化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时间段进行分析,并结合文献复习.结果 87例肺结核患者化疗中病情恶化的原因:化疗无力12例,感染耐药结核菌31例,感染其他分支杆菌3例,发生变态反应7例,出现合并症34例.近5年,耐药菌的增多和合并症的出现是病情恶化的主要原因.结论肺结核化疗期间病情恶化的原因较多,且随时间变迁而有所变化,临床需在积极抗结核的前提下,针对不同的病因采取不同的对策.

  • 不同早期预警评分表对早产儿疾病恶化风险的预测价值研究

    作者:黄晓波;韦琴;文燕;梁洁

    [目的]比较新生儿早期预警评分系统(NEWS)、Brighton儿童早期预警评分(BPEWS)对疾病恶化前1h内恶化风险的预测价值.[方法]回顾性收集2016年1月1日-10月31日在我院新生儿病区住院治疗的早产儿相关病例资料,记录评估其出生胎龄、出生体重和入院时及疾病恶化前1h内体温、心率、呼吸、血氧饱和度、毛细血管充盈时间(CRT)、用氧情况和神经精神症状,计算NEWS,BPEWS总分值,疾病恶化标准(终点)为医生下达病重或病危通知;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下面积(AUROCC)进行分辨度比较,用Logistic多因素回归评价各评估参数与终点相关性.[结果]237例早产儿纳入研究,下病重或病危通知53例,占22.4%.NEWS和BPEWS在评估早产儿疾病恶化风险的AUROCC分别为0.863、0.881,NEWS与BPEWS预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21).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心率、呼吸、血氧饱和度、CRT可作为疾病恶化的识别信号;体温、神经精神状态均对恶化风险的预测价值无统计学意义.[结论]NEWS、BPEWS对于评估早产儿疾病恶化前1h内的风险均具有中度的分辨度,BPEWS较NEWS分辨度较高,预测效果好.

  • 系统性红斑狼疮487例住院患者发热的病因及相关分析

    作者:周文静;曾婷;杨程德

    目的 探讨系统性红斑狼疮(SLE)发热的病因,活动性发热与感染性发热的临床特点以及对糖皮质激素治疗的反应.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2年1月至2007年5月SLE伴发热的住院患者的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和治疗情况等.结果 共有487例SLE住院患者伴发热,其病因为:感染265例、疾病活动206例、活动合并感染8例、肿瘤4例,其他4例.常见的感染部位主要为:呼吸道61.3%,皮肤黏膜10.9%,中枢神经系统9.1%.常见的病原体主要为:细菌77.4%,真菌13.5%,病毒7.8%.大部分SIN活动性发热患者(81.0%)在给予相当于泼尼松剂量≤100 mg/d治疗1~5 d后体温可恢复正常.通过对照研究,补体C3、C4、CH50下降.贫血,淋巴细胞增多,免疫球蛋白水平升高,抗双链DNA(dsDNA)抗体、抗核抗体(ANA)滴度升高,SLE疾病活动指数(SLEDAI)积分高与活动性发热相关;原发病病程长,发病年龄大,血清C反应蛋白(CRP)升高,白细胞与中性粒细胞增多,整个病程中糖皮质激素累积剂量高,以及发热前6个月曾接受免疫抑制剂治疗与感染性发热相关.结论 感染和疾病活动是导致SLE住院患者发热的主要原因.两者的临床特点以及对糖皮质激素治疗的反应不尽相同,慎重并正确地应用糖皮质激素与免疫抑制剂治疗是改善SLE发热患者预后的关键.

  • 胃癌组织中Nupr1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作者:丁美玉;亓超;姜相君

    背景:胃癌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在全球居高不下,因此亟需探索胃癌诊断和治疗的新靶点.核蛋白1(Nupr1)具有多种生物学功能,尤其是在恶性肿瘤发生、进展过程中的作用突出.目的:探讨Nupr1在胃癌中的表达情况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利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72例胃癌组织及其配对癌旁组织中的Nupr1 mRNA表达,以蛋白质印迹法和免疫组化技术检测Nupr1蛋白表达及其细胞定位,分析Nupr1表达与胃癌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结果:胃癌组织中Nupr1 mRNA和蛋白表达均显著高于癌旁组织(P<0.05),两者表达变化趋势相一致.Nupr1蛋白主要表达于细胞质,细胞核内也可见少量表达.胃癌组织中的Nupr1 mRNA表达与肿瘤体积、分化程度、病理类型、Bormann分型、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远处转移和TNM分期显著相关(P<0.05),与患者性别、年龄、肿瘤部位无明显相关性(P>0.05).结论:Nupr1在胃癌组织中高表达并可能与肿瘤侵袭、转移、进展相关,可作为胃癌早期诊断和预后评估的新标记物,并可能成为胃癌治疗的潜在靶点.

48 条记录 1/3 页 « 123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