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改良超滤对心脏瓣膜置换术患者肺功能的影响

    作者:吴铁军;汤服民;张跃东;熊健;罗运成;王留江

    目的 观察改良超滤(MUF)对心脏瓣膜置换术患者肺功能的影响.方法 选取拟行二尖瓣膜置换术的46例患者,分为对照组和改良超滤组,对照组行常规体外循环,改良超滤组在体外循环中应用改良超滤,在转流前(T1)、转流结束后(T2)、术后6 h(T3)、术后12 h(T4)测定记录气道峰压(Ppeak)、吸气平台压(Ppause)、潮气量(TV)、呼吸频率(F)、氧合指数(OI),计算动脉一肺泡氧分压梯度(P(A-a)O2)和气道阻力,记录术后呼吸支持时间.结果 各组体外循环术后较术前的气道阻力、肺泡-动脉氧分压、氧舍指数都有明显变化,但是改良超滤组的变化小于对照组.在T3、T4时间改良超滤组氧合指数高于对照组,气道阻力和肺泡-动脉氧分压梯度低于对照组.术后呼吸支持时间改良超滤组小于对照组.结论 改良超滤技术能够改善心脏瓣膜置换术后肺的呼吸动力学.

  • 改良超滤在低体重婴幼儿(≤10 kg)体外循环手术中的应用

    作者:赵雨辰;杨一峰;朱云;杨进福

    目的 探讨改良超滤对低体重婴幼儿体外循环手术的影响.方法 选择体外循环下行手术治疗的先天性心脏病患儿24例.分为改良超滤实验组(n=15)和对照组(n=9).实验组在体外循环结束后进行改良超滤,对照组不采用超滤技术.分别记录2组患儿的术前、转流后、术毕、术后2 h红细胞压积及术后2 h内尿量.结果 实验组手术结束后可以在短时间内排出体内大量多余水分;实验组术后2 h内尿量明显少于对照组.结论 改良超滤可有效排出低体重先心病患儿机体多余水分,减少术后肾脏负担;改良超滤可显著提高低体重先心病患儿红细胞压积.

  • 人工肾超浓缩腹水回输腹腔治疗肝硬化腹水并顽固性低钠血症观察

    作者:何云天;黄皖生

    目的探讨用人工肾腹水超滤浓缩回输腹腔治疗肝硬化腹水引起的顽固性低钠血症的疗效.方法 42例肝硬化腹水并顽固性低钠血症的病人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除常规治疗外,还用人工肾腹水超滤浓缩回输腹腔.结果治疗组低钠血症能纠正,无严重不良反应.与对照组比较,治疗组指标变化更显著(P<0.01).结论本方法能纠正低钠血症,还能减少腹水,疗效确切,值得推广.

  • C3a、C5a、TXA2、LT表达在婴幼儿体外循环肺损伤中作用及改良超滤效果

    作者:刘宏生;杨宁;褚衍林;马黎明;费忠化;仇杰;董海新

    目的 探讨婴幼儿体外循环(CPB)术后肺损害机制及改良超滤肺功能保护效果.方法 收集本院先天性心脏病患儿施行手术40例,根据患儿家长意愿是否采用改良超滤分为无改良超滤组(20例)和改良超滤组(20例),患儿家长均签署知情同意书.分别收集转流前及转流后不同时点所测定气道峰压、呼吸停顿压、潮气量、呼吸频率、吸入氧浓度和吸气比例,及所测量动脉血中C3a、C5a及血栓素(TXA2)、白三烯(LT)的浓度.结果 两组患儿CPB后肺静态顺应性(Cstat)、氧合指数(OI)较术前降低,肺泡-动脉氧分压(AaDO2)增加(P<0.05);在T3、T4、T5时间改良超滤组的Cstat、OI高于无改良超滤组,AaDO2低于无改良超滤组(P<0.05).C3a、C5a术后浓度立即降低,但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无改良超滤组TXA2、LT浓度术后升高;在T2、T3、T4、T5时点改良超滤组的TXA2、LT低于无改良超滤组(P<0.05).结论 术后肺功能损害可能与CPB术后补体激活及再灌注损伤(L/R)致肺毛细血管内皮损伤有关.血浆补体浓度减低可作为观察炎性反应及组织损害早期指标.改良超滤可通过迅速滤出水份,提高胶体渗透压及降低TXA2、LT浓度达到良好肺保护效果.

  • 重组大肠杆菌表达的Ber e1纯化工艺中去除内毒素效果研究

    作者:肖兰艳;何颖;刘雪婷;邹泽红;陈惠芳;李碧舟;及志恒;陶爱林

    目的 去除重组巴西坚果过敏原蛋白Ber e 1(rBer e 1)溶液中的内毒素,为后续实验和重组过敏原蛋白的临床应用打下基础.方法 采用亲和层析法、超滤法和离子交换法联合应用以及Triton X-114萃取法与亲和层析法联合应用,比较这两个方案去除重组蛋白溶液中的内毒素效果.结果 亲和层析法、超滤法和离子交换法联合应用的内毒素去除率为99.99%,内毒素浓度为6.25 EU/ml,蛋白回收率为42.8%;Triton X-114萃取法与亲和层析法联合应用的内毒素去除率为99.99%,内毒素浓度为2.09 EU/ml,蛋白回收率为26.1%.结论 Triton X-114萃取法与亲和层析法联合应用蛋白溶液内毒素的去除效果较佳,且内毒素含量以及Triton X-114残留量均在《中国药典》的规定范围内.

  • 全程超滤在重症风心病患者瓣膜置换术中的应用

    作者:罗智超;梁杰贤

    目的 探讨体外循环中全程超滤对重症风湿性心脏病伴肾功能不全患者行瓣膜置换术的临床作用.方法 25例肾功能不全的重症风湿性心脏患者,经气管插管行静脉复合全身麻醉,在体外循环中全程使用常规超虑,以中度血液释,术中使用TetumoH14超滤器,本组从体外循环结束始终保持超滤,使体外循环结束时Hct>30%,胶体渗透压>2.08 kPa(16 mmHg).超 滤流量控制在200~400 ml/min.结果 术中血尿素氮(BUN)下降到(8.63±5.88)mmol/L与术前相比有显著差异(P<0.01)术后BUN为(10.67±3.89)mmol/L,与术前比有显著下降(P<0.05).20例患者心脏直视手术体外循环下转流时间大于180 min,5例患者转流时间大于300min,25例患者术中超滤量均大于2000 ml.结论 在风湿性心脏病肾功能不全行心脏手术患者体外循环中全程超滤可降低BUN,除去体内过多的水分,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

  • 血液透析过程中低血压的临床观察与护理

    作者:张雪梅

    症状性低血压是血液透析(HD)过程中常见的并发症之,回顾性总结血透中113人次低血压的临床观察与护理经验.密切观察血透病人的病情变化、严格控制脱水量及酌情超滤、加强营养,治疗贫血等护理治疗措施,及早发现和处理低血压的先兆症状,可减少症状性低血压的发生或减轻低血压的症状,使透析顺利进行,提高透析疗效.

  • Tca8113细胞分泌的exosomes小体的电镜研究

    作者:张树标;王敬旭;王丽萍

    目的 通过透射电镜方法观察Tca8113细胞分泌的exosomes小体,为舌鳞癌免疫逃逸中的作用机理研究以及寻找舌鳞癌细胞新抗原提供实验材料.方法 采用离心超滤和蔗糖密度梯度离心等方法分离出Tca8113细胞释放的exosomes小体,经透射电镜观察其超微结构.结果 Tca8113细胞分泌的exosomes小体为直径50~100nm的膜性微囊结构,圆形或椭圆形,腔内为低电子密度成分.结论 离心超滤和蔗糖密度梯度离心法纯化小量exosomes小体方法可行.

  • 充血性心力衰竭的内科治疗进展

    作者:周茜

    目的:分析探讨充血性心力衰竭内科治疗的临床资料.方法:选取本院收治的20例经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利尿剂、血管扩张剂、控制钠水摄入等方法治疗后仍未见缓解的患者进行超滤治疗,观察治疗前后心功能变化.结果:20例患者经过治疗后舒张压、收缩压、心率、呼吸次数均有明显下降(P<0.05);每搏量、心排量、射血量有明显提高(P<0.05),20例患者心衰均得到缓解.结论:超滤可作为内科治疗充血性心力衰竭有效治疗方法,还能改善患者心肾功能、电解质平衡,具有无限发展潜力,超滤在充血性心力衰竭的内科治疗中将得到较大的推广与应用.

  • 血液透析中低血压的护理体会

    作者:李原

    1 低血压发生的原因1.1 有效循环血容量不足.早期由于引血至体外,造成血管内有效循环血容量不足,回心血容量减少;中后期由于超滤总量过多、速度过快,当超滤总量超过体重的6-7%时,易导致低血压.

  • 微滤-超滤技术用于健儿消食口服液分离纯化的研究

    作者:翟小玲;蒋莉娟;黎志坚;姚江雄;许招懂;项振荣

    目的:将膜分离技术应用于健儿消食口服液的分离纯化,改善原水提工艺生产和储存中易产生沉淀,产品质量稳定性差的缺陷.方法:将健儿消食口服液原工艺和膜分离工艺进行比较,以固形物含量、除杂情况、黄芩苷含量、产品性状等为指标,考察膜分离技术用于健儿消食口服液分离纯化的可行性.结果:选择孔径为200 nm的无机陶瓷膜联合截留分子量为100 000的管式超滤膜能够有效地减少健儿消食口服液中的杂质,改善口服液出现沉淀的缺陷.结论:采用陶瓷膜和超滤膜分离技术既能避免口服液出现沉淀,同时能较好地保留有效成分,保证产品的质量稳定性.

  • 活血通络注射剂活性炭法与超滤法工艺比较

    作者:李贺敏;郑云枫;支兴蕾;李存玉;蒋颖;彭国平

    目的:研究活性炭及超滤工艺对活血通络注射剂的适用性.方法:以鲎试剂动态浊度法定量活血通络药液中内毒素的含量,并用纳米粒径仪测定不同浓度活性炭及不同分子量超滤膜使用前后活血通络注射液中微粒的粒径变化.结果:将活血通络注射剂中外加内毒素后作为供试品溶液,测得0.05%、0.10%、0.3%3种浓度活性炭的内毒素去除率为65.2%、77.5%、80.4%.5、10 kDa截留分子量超滤膜的内毒素去除率均大于95%.纳米粒径仪测定结果表明10 kDa截留分子量超滤膜超滤后滤液中粒径比不同浓度活性炭使用后药液中微粒粒径小得多.结论:超滤法更适用于活血通络注射剂去热原工艺,同时能提高溶液的澄明度,去除溶液中的大颗粒,为注射剂生产工艺提供依据.

  • 不同材质及不同截留分子量超滤膜对三七总皂苷热原去除及成分的影响

    作者:李贺敏;彭国平;郑云枫;李存玉;张同星

    目的:考察不同材质及不同截留分子量超滤膜去除三七总皂苷药液中细菌内毒素的效果和对其有效成分的透过率.方法:以鲎试验动态浊度法定量三七总皂苷药液超滤前后内毒素的含量,以三七皂苷R1、人参皂苷Rg1、人参皂苷Rb1、人参皂苷Rd为检测指标,通过HPLC观察其超滤前后的成分变化.考察不同材质及孔径的超滤膜对有效成分透过率的影响.结果:随着膜截留分子量的变大,细菌内毒素的去除率有所下降,100 KDa聚砜材质超滤膜去除率为20.69%,低于其他聚砜材质超滤膜.但混合材质实验室用E膜,截留分子量为100 KDa,细菌内毒素去除率高于聚砜膜材质的其他超滤膜,且对三七皂苷R1、人参皂苷Rg1、人参皂苷Rb1、人参皂苷Rd透过率远远大于大孔径的聚砜膜材质的100 KDa超滤膜.结论:大孔径混合材质的实验室用E膜对三七总皂苷溶液的细菌内毒素的去除率达到90%以上,且对三七总皂苷成分进行超滤的适用性较好.

  • 超滤膜技术分离杜仲叶绿原酸的研究

    作者:杨祖金;江燕斌;葛发欢;袁雨婕;余少冲

    目的:研究超滤膜技术应用于杜仲叶绿原酸的分离纯化.方法:以绿原酸转移率为指标,考察料液温度、超滤压力、超滤时间、膜截留分子量对绿原酸转移率的影响.结果:膜截留分子量200000,超滤温度40℃、超滤压力0.36MPa、超滤时间20min、加水量24L时,绿原酸转移率为99.38%.结论:超滤膜技术分离纯化杜仲叶绿原酸效果较好,可应用于产业化.

  • 超滤膜截留分子量对金银花单味药超滤效果的影响及与醇沉法的比较

    作者:李淑莉;宋志前;刘振丽

    目的:考察超滤膜截留分子量对超滤效果的影响,并与醇沉法进行比较.方法:采用超滤法(膜截留分子量2万、7万)和乙醇沉淀法纯化金银花单味药液.以金银花有效成分绿原酸保留率,杂质多糖、鞣质和蛋白的清除率,干浸膏粉量以及膜通量变化为指标,对两种膜超滤效果进行对比,并与醇沉法进行比较.结果:两种截留分子量的膜对绿原酸保留率无明显差异,但明显高于醇沉;去除多糖以2万膜好,其次为7万膜,醇沉差;去除鞣质三者差异不大;去除蛋白2万膜好,7万膜与醇沉相近;干浸膏粉量从小到大依次为2万膜、7万膜、醇沉;两种膜通量衰减程度相差不大,但7万膜由于孔径大,超滤等量药液所需时间缩短三分之一.结论:选择适宜的超滤膜截留分子量可以达到纯化中药的效果.

  • 沙棘籽粕总黄酮提取及精制工艺研究

    作者:谢培;岳正刚;潘亚磊;杨楠;刘红波;唐志书;段金廒

    目的:通过响应面试验选取沙棘籽粕总黄酮的佳提取工艺.在此基础上采用聚砜材质中空纤维超滤膜精制沙棘籽粕醇提液,优选佳截留相对分子质量的超滤膜.方法:采用响应面法优选佳提取工艺参数;进而采用截留相对分子质量分别为50 kD、10kD和6 kD的中空纤维膜对佳提取工艺的沙棘籽粕醇提液进行超滤精制,以超滤前后沙棘籽粕醇提液中指标成分总黄酮的透过率和共性高分子(多糖、蛋白质)的截留率为指标,优选佳截留相对分子质量的超滤膜.结果:佳提取工艺参数为:乙醇浓度75%,提取时间90 min,提取次数2次.综合考察沙棘籽粕总黄酮的透过率及共性高分子的截留率,优选获得佳精制工艺参数为:截留相对分子质量为10kD的中空纤维超滤膜.结论:沙棘籽粕作为一种沙棘果油生产废弃物仍具有一定的经济价值,采用合适溶剂提取进而采用中空纤维膜精制药液,可获得较高纯度的沙棘总黄酮.

  • 大肠杆菌脂多糖对腹膜间皮细胞己糖激酶活性的影响

    作者:李志明;马健飞;王力宁

    目的:观察大肠杆菌脂多糖对原代培养的大鼠腹膜间皮细胞己糖激酶活性的影响;探讨其活性与葡萄糖净利用的关系, 初步阐释腹膜透析相关性腹膜炎引起腹膜透析失超滤的机制.方法:利用胰蛋白酶消化法行大鼠腹膜间皮细胞的原代培养及传代,第2代细胞经鉴定及同步化后进入实验;用含不同浓度的大肠杆菌脂多糖(0、0.1、1.0、10、50、100 mg/L)刺激细胞 3 h,另用 10 mg/L 脂多糖分别刺激1、3、6、12、24 h,利用6-磷酸葡萄糖脱氢酶偶联比色法观察腹膜间皮细胞己糖激酶活性的变化;利用比色法观察细胞葡萄糖净利用量.结果:大肠杆菌脂多糖对大鼠腹膜间皮细胞己糖激酶活性的影响呈剂量和时间依赖性并伴有细胞葡萄糖净利用的增加.结论:大肠杆菌感染性腹膜炎时,其脂多糖通过影响腹膜间皮细胞己糖激酶的活性参与腹膜透析失超滤的过程.

  • 利尿剂与单纯超滤治疗难治性心力衰竭的临床效果比较

    作者:李鹤抗

    目的:探讨利尿剂与单纯超滤治疗难治性心力衰竭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本院2014年1月至2016年1月收治的难治性心力衰竭患者68例,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34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利尿剂等常规治疗,观察组患者采用单纯超滤治疗。结果:观察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与治疗后 LVEF 均明显好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后心率、呼吸、血压、24 h 尿量等生命体征均明显好于治疗前(P<0.05)。结论:单纯超滤治疗难治性心力衰竭的临床效果良好,适宜推广应用。

  • Tristetraprolin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家族的表达异常参与腹膜透析大鼠超滤衰竭的发生

    作者:肖静;高欢欢;赵志红;靳云凤;王晓阳;刘栋;赵占正;刘章锁

    目的 观察尿毒症大鼠腹膜组织tristetraprolin (TTP)与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家族表达及淋巴管新生情况,探讨TTP与淋巴管新生是否参与了超滤衰竭(UFF)的发生.方法 选取清洁级健康SD大鼠40只(180 ~ 200 g),采用随机区组法分为5组:正常对照组、假手术组、尿毒症组、PD2周组和PD4周组,每组8只.应用5/6大鼠肾脏切除法构建尿毒症大鼠模型,并在此基础上建立腹膜透析大鼠模型.PD组行规律腹膜透析2周或4周.正常对照组、PD2周组、PD4周组SD大鼠于处死前,行腹膜平衡实验(PET),计算葡萄糖转运量和超滤量.RT-PCR法检测腹膜组织VEGF、VEGF-A、VEGF-B、VEGF-C、VEGF-D、TTP mRNA的表达,免疫组化或Western印迹法检测腹膜中VEGF、VEGF-C、TTP蛋白的表达,CD31、LYVE-1分别标记腹膜组织新生血管密度(MVD)和淋巴管密度(LVD).结果 (1)与正常对照组相比,PD2周组和PD4周组葡萄糖转运量均增加(P<0.05),超滤量均减少(P<0.05),且PD4周组较PD2周组更显著(P<0.05).(2)与正常对照组相比,尿毒症组和PD4周组大鼠腹膜的CD31、LYVE-1蛋白表达均增加(P<0.05),且腹膜的MVD和LVD亦增加(P<0.05);与尿毒症组相比,PD4周组更显著(P<0.05).(3)与正常对照组相比,尿毒症组大鼠VEGF、VEGF-A、VEGF-B、VEGF-C、VEGF-D mRNA表达均增加(P<0.05),且PD4周组的表达量显著高于尿毒症组(P<0.05).其中PD4周组的VEGF和VEGF-C mRNA和蛋白表达均高于PD2周组(P<0.05).(4)与正常对照组相比,尿毒症组和PD2周组TTP蛋白表达减少(P<0.05),而与尿毒症组和PD2周组比较,PD4周组大鼠TTP蛋白表达显著减少(P<0.05).结论 在机体内尿毒症和高糖腹透液环境下TTP表达异常,使其对VEGF家族表达失调控,且具有腹透时间依赖性,进而促进超滤衰竭的发生.高糖腹透液导致血管和淋巴管的新生,二者均参与超滤衰竭的发生.

  • 足细胞裂孔隔膜与信号传导

    作者:范青锋;邢燕;丁洁

    足细胞足突间的裂孔隔膜(slit diaphragm,SD)是肾小球滤过屏障重要的组成部分[1].直到近年,才通过对一些遗传性或先天性肾病综合征(NS)的研究先后确定了多个位于SD的蛋白分子,如nephrin、podocin、CD2AP、ZO-1、FAT和NEPH1等[2-7],并把这些分子组成的复杂结构称为"SD复合体"(SD complex)[8,9].随后,在一些获得性NS和肾病动物模型发现,这些足细胞分子的表达和分布也存在异常[10-13].可见,SD以"静态分子筛"(static molecular siever)的形式在肾脏的超滤中起着关键作用.

573 条记录 23/29 页 « 12...20212223242526...2829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