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创伤性湿肺X线与CT诊断对比分析

    作者:仲斌峰

    我院1994~2002年经临床、X线、CT检查确诊的创伤性湿肺36例,结合文献复习其发病机制及X线、CT表现,并比较它们对创伤性湿肺的诊断价值.

  • 烧伤合并吸入性肺损伤30例影像特征分析

    作者:帅志峰;向飞鹤

    目的 探讨烧伤合并吸入性肺损伤的影像特征.方法 回顾性分析近2a湘潭市中心医院的30例烧伤合并吸入性肺损伤患者的床旁胸片及肺部CT影像.结果 烧伤合并吸入性肺损伤患者肺部影像表现为肺间质及肺泡内渗出性病变,且随病情严重程度不同而出现及吸收时间不同.结论 胸片和(或)肺部CT检查,对烧伤合并吸入性肺损伤病情诊断、评估及疗效观察有重要意义.

  • 重症胸外伤并急性肺损伤66例临床救治分析

    作者:程治强;王新锋

    目的:探讨重症胸外伤临床特点及其救治.方法:对66例重症胸外伤AIS≥3并急性肺损伤(ALI)患者原因、伤情、治疗等同顾性对比分析.结果:交通事故伤为常见,容易并发ARDS、预后差,常规传统与新疗法明显差异(P<0.01).结论:防止进一步损伤新治疗理念对重症胸外伤救治有指导意义.

  • 纤维支气管镜在高海拔地区严重肺挫伤中的应用64例分析

    作者:刘惠萍;李庆新;晁栋;孟辉;张宏伟;伍治强;张世范

    目的 探讨纤维支气管镜(纤支镜)在高海拔地区严重肺挫伤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对兰州军区兰州总医院胸外科64例AIS-ISS评分≥9分的严重肺挫伤患者,实施床旁纤支镜检查,并根据检查结果进行相应治疗.结果 64例肺挫伤患者支气管黏膜均出现轻重不一的充血水肿、渗出物潴留.确诊并治疗气管、支气管损伤6例,治疗肺不张34例,经纤支镜局部气道处理,有效地预防了并发症,提高了生存率.结论 及时纤支镜检查、治疗,是严重肺挫伤患者伤情判断、治疗的有效手段.

  • 锐器所致胸腹联合伤漏误诊8例分析

    作者:廖明;龙海睿;李金昌;徐健;张征民

    1990~2002年我院共收治胸腹结合部锐器伤致胸腹联合伤42例, 其中外院或其他科室漏诊误治8例,漏诊误治率占19%.漏诊误治原因分析如下.

  • 外伤性肺血肿误诊为先天性肺囊肿1例分析

    作者:王文涛;王建生

    对外伤性肺血肿误诊为先天性肺囊肿1例分析如下.1 病历摘要男,19岁.因车祸后头痛、头晕0.5 d入院,诊断轻型颅脑损伤.予对症支持治疗后3 d行胸片及CT检查发现右肺下叶两个类圆形中高密度病灶,中见囊状透亮区,未见明显血气胸.在脑外科治疗1周后患者病情基本稳定,为进一步明确诊断转入胸外科.患者既往无结核病史.

  • 严重肺挫伤42例的护理

    作者:顾玉英;张伟伟

    我科2005-09/2008-03收治的42例严重肺挫伤,通过综合治疗和精心护理,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本组男33例,女9例,年龄19~59(平均41.7)岁.其中车祸伤32例,坠落伤10例,单侧13例,双侧29例;肋骨骨折4~15根(平均9根);合并血胸42例,气胸15例,颅脑损伤26例,肝脾挫裂伤4例,合并肺不张21例.

  • 外伤性肺囊肿1例

    作者:刘莉;陶伟

    1 病历摘要男,39岁.因从高约3 m的梯子坠下2 h入院,感右侧胸背部疼痛,无昏迷,无恶心、呕吐,无胸闷、气促,无发热、咳嗽.查体:T 36.4 ℃,P 92次/min,R 20次/min,BP 105/75 mm Hg,右侧背部压痛,右侧呼吸音较左侧减弱,闻及散在湿罗音.患者平素体质良好,无特殊病史,否认肺结核等传染病史.

  • 心脏术后输血相关性急性肺损伤2例分析

    作者:赵健;程兆云;权晓强;马会民

    对心脏术后输血相关性急性肺损伤2例分析如下.1病历摘要例1:女,46岁.以活动后胸闷、心悸8 a,加重1个月为主诉人院,房颤心律,心尖区闻及舒张中晚期4/6级隆隆样杂音,心脏彩超示:二尖瓣增厚,回声增强,开放受限,舒张期瓣口开放面积0.67 cm2,行二尖瓣机械瓣置换术,术后10 h拔除气管插管,意识清,输注血浆30 min后突发寒战,意识恍惚,呼吸急促,35~40次/min,体温39.5~40.2℃、桡动脉测压85/60mm Hg,鼻导管联合面罩吸氧,SpO2 78%~85%,动脉血气PO2 48 mm Hg,心电图示快速房颤,波动于140~175次/min;双肺细湿啰音,对称,未闻及哮鸣音,无皮肤风疹团.

  • 重症急性胰腺炎并发急性肺损伤的临床研究

    作者:胡文炜;刘庆森

    目的:研究重症急性胰腺炎(SAP)并发急性肺损伤(ALI)的危险因素.方法:对比56例SAP患者临床资料变化,寻找与ALI的相关因素,比较相关因素的Murray值.结果:年龄、血糖、CT评分及感染均与ALI相关(P<0.05),年龄、血糖、CT评分的分组Murray值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年龄>55岁、血糖>11 mmol/L、CT分值>7以及感染是SAP合并ALI的危险因素.

  • 大剂量盐酸氨溴索联用乌司他丁改善百草枯中毒患者肺损伤

    作者:曹丽秋;侯运辉;孟舰;马增香;王文生;要丽丽;杨丽丽;刘俊霞

    目的 评价大剂量盐酸氨溴索(AMB)联用乌司他丁(UTI)改善百草枯(PQ)中毒患者肺损伤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对402例PQ中毒患者,198例实施常规治疗(对照组),204例实施大剂量AMB联合UTI治疗(联用组),分别通过检测患者的动脉血氧分压(PaO2)及肺部影像学改变,比较两组ARDS及MODS发生率,综合评估肺损伤的情况.结果 联用组低氧血症、ALI/ARDS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P<0.05);影像学表现明显减轻.入院时即出现MODS伴(或不伴)ARDS者病情发展迅速,预后不良.结论 早期应用大剂量AMB联用UTI能减轻PQ对肺组织的损伤,促进肺泡或肺间质渗出液的吸收,减少肺纤维化的形成.

  • 脓毒症所致急性肺损伤的诊治进展

    作者:刘晓伟;刘志

    脓毒症(Sepsis)是感染所致的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Syrup-toms Inflammatory Response Syndrome,SIRS),是急诊科常见的急重症之一,常使原发病复杂和严重化,因来势凶猛、进展迅速、病死率高,得到了医学界广泛的关注.

  • 输血相关性急性肺损伤误诊为心源性肺水肿1例分析并文献复习

    作者:余跃天;刘春艳;倪菊平

    目的 探讨输血相关性急性肺损伤(TRALI)的临床表现、误诊及漏诊原因.方法 报道1例典型TRALI病例,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 此例患者误诊后治疗效果不佳,经明确诊断后症状缓解,预后改善.结论 TRAIL病死率高,危害性大,且容易误诊漏诊,临床应提高对其的防范意识.

  • 生脉注射液减轻放射性肺损伤的临床观察

    作者:尹强;黄英昌;陈玉;牟玲

    目的:观察胸部放射治疗的各种恶性肿瘤在放射治疗后应用生脉注射液减轻放射性肺炎、肺纤维化的疗效等临床指标.方法:152例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与对照组,每组各76例.对各种恶性肿瘤均行根治放疗.放射源为6 MV X射线,常规分割照射,照射剂量为40~60 Gy.对照组完成常规的放射治疗,治疗组常规放疗的同时应用生脉注射液25~40 mL静脉滴入,1次~,10~15 d为1个疗程,共给3~5个疗程.结果:治疗组放射性肺炎、肺纤维化的发生率分别为19.7%、23.7%,对照组放射性肺炎、肺纤维化的发生率分别为36.8%、47.4%.治疗组与对照组相比,放射性肺炎、放射性肺纤维化的发生率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结论:放射性肺炎、肺纤维化是恶性肿瘤的胸部放射治疗中及放射治疗后常见的并发症,纯中药制剂生脉注射液能明显降低其发生率.

  • 乳腺癌术后锁骨腋窝照射野改进的临床价值

    作者:赵淑华;赵丹;王红;王公武;吴登斌;于满贵

    目的 改进乳腺癌术后锁骨腋窝照射野的技术,减少肺部放射性损伤的发生。方法 对乳腺癌术后放射治疗的50例患者锁骨腋窝野下界进行改进,并与常规野放射治疗的111例患者进行对比,观察并分析两者对肺损伤的影响。结果 改进后减少肺照射面积22.49?cm2(t=20.87,P<0.001)。减少肺照射体积55.30?cm3(t=65.37,P<0.001),肺的放射性损伤显著降低,区域淋巴结转移无增加。结论 锁骨腋窝野下界缩小,显著降低了肺部放射性损伤并有效控制了区域淋巴结转移。

  • 心肺转流后肺损伤动物模型的建立及其评价

    作者:张国荣;杨改生;张晋东;姜桢

    目的探讨和评价建立心肺转流(CPB)后肺损伤的动物模型.方法健康家犬22条,随机分为3组:对照组(n=6)、部分CPB组(n=8)、完全CPB组(n=8):三组动物均在气管插管全身麻醉和机械通气下经胸骨正中入路行开胸手术,对照组经动脉缓慢放血10 ml/kg,同时经静脉输入液体30 ml/kg进行血液稀释;部分CPB组经股动静脉插管建立和心脏并行的部分CPB;完全CPB组经主动脉根部和右心房插管建立CPB,心脏停搏后行完全CPB.三组动物均行全身肝素化,全程监测血气并计算肺泡-动脉氧分压差(PA-aDO2)、气道压、肺的顺应性、血液动力学改变(CVP、PCWP、CO、PVR和CI)、细胞因子、肺组织的核因子-κB、中性粒细胞的浸润及其它相关性监测. 结果三组动物均顺利完成实验全过程,通过血气、PA-aDO2、气道压的监测和相关的反映肺损伤的检测指标表明,CPB和肺的缺血再灌注对肺功能的影响明显而手术创伤和麻醉则影响轻微.结论本实验模型的建立可以探讨CPB下心脏手术后肺损伤产生的机制,同时可以采取不同的干预措施观察其防治效果,为临床提供理论基础.

  • 肺保护性机械通气治疗心脏直视术后急性肺损伤

    作者:李一粟;马建珍;仲京;秦斌;徐金星;万世杰

    目的回顾性分析肺保护性机械通气对体外循环心内直视术后并发急性肺损伤的治疗经验. 方法我们对10例体外循环心内直视术后并发ALI的患者实施了肺保护性机械通气治疗.通气方式:压力预设通气(吸入气压≤30 cm H2O);允许性高CO2通气 (潮气量4~7 ml/kg);呼气末正压通气(PEEP 5~10 cm H2O);反比通气(吸呼比1.1∶1~2∶1);限制吸氧浓度(FiO2 50%~60%). 结果死亡1例,死亡率为10%,其余9例均顺利脱离呼吸机(机械通气时间:72~168 h). 结论肺保护性机械通气能有效防治呼吸机相关性肺损伤(ventilator-induced lung injury, VLI),使ALI患者的机械通气更为合理化,从而提高其成活率,降低死亡率.

  • 不同通气方式对机械通气引起急性肺损伤兔模型的影响

    作者:邹军;杨拔贤;张京范;张熙哲

    目的:通过表面活性物质缺乏的兔肺模型,评估传统通气模式(conventional mechanical ventilation, CMV)与允许性高碳酸血症加佳PEEP(permissive hypercapnia associated with ideal PEEP ventilation, PHY+PEEPi)的通气模式对肺损伤的影响,了解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 TNFα)与机械通气引起肺损伤(ventilator-induced lung injury, VILI)的关系.方法:12只成年兔,以反复肺灌洗法制备表面活性物质缺乏兔肺模型.以CMV (C组) 或PHY+PEEPi (P组)通气4 h后,测定通气前、后的支气管肺泡灌洗液(bronchoalveolar lavage fluid, BALF)中TNFα含量和白细胞分类计数,测定肺水量,进行动脉血气分析和病理检查.结果:CMV组表现为明显的低氧血症,BALF中较多的中性粒细胞数,总肺水量及血管外肺水量明显增多,肺内病理改变为较明显透明膜形成及炎性细胞聚集;而PHY+PEEPi组引起较少的上述病理、生理变化.且CMV组BALF中的TNFα含量明显高于PHY+PEEPi组.结论:CMV通气方式较PHY+PEEPi通气方式引起较多炎性细胞因子TNFα释放和较重程度肺损伤,TNFα在机械通气引起的肺损伤中可能起十分重要的作用.

  • 乌司他丁在体外循环中对肺保护作用的临床研究

    作者:陈聪;李伦明;曹民娟;林华赋

    目的 研究乌司他丁在体外循环(CPB)心脏直视手术中对肺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 选择40例心脏手术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各20例),试验组给乌司他丁2万U/kg(麻醉诱导后CPB前静脉推注一半,另一半预充体外循环机内),对照组不给药.分别于麻醉诱导前(T1),阻断升主动脉30 min(T2),CPB结束后1 h(T3)、24 h(T4)、36 h(T5)取桡动脉血标本,动态检测两组患者各时间点肿瘤坏死因子-a(TNF-a)和白细胞介素-10(IL-10);麻醉诱导前(T1),CPB结束后1 h(T3)、24 h(T4)和36 h(T5)测定动脉血气,对比观察术后肺泡-动脉血氧分压差(A-aDo2)及呼吸指数(RI).术后1 h、12 h、36 h常规拍胸片,以胸片中有明显斑片状阴影、肺不张为阳性,对比观察肺部并发症发生率.结果 ①两组一般资料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②CPB开始后,两组桡动脉血TNF-a、IL-10进行性增高.TNF-a于CPB结束后1 h达到高,后逐渐下降,但仍高于CPB前,对照组增高更显著(P<0.01).IL-10于CPB结束后24 h达到高,后逐渐下降,但仍高于CPB前,试验组增高更显著(P<0.05).③对照组T3、T4、T4的A-aDo2及RI明显高于试验组.试验组与对照组比较,术后肺泡-动脉血氧分压差及RI低(P<0.01).④肺部并发症发生率:实验组:明显斑片状阴影2例,没有肺不张发生;对照组:明显斑片状阴影4例,肺不张1例.结论 在体外循环过程中,乌司他丁可以通过抑制炎症因子TNF-a的产生,上调抗炎因子IL-10的释放,减轻肺损伤,改善术后肺功能.

  • 褪黑素对大鼠内毒素性肺损伤保护作用的研究

    作者:张俊毅;丁春华;凌亦凌;崔利德

    目的 探讨褪黑素(melatonin,MT)对急性肺损伤(acute lung injury,ALI)大鼠的保护作用及其可能机制.方法 96只大鼠随机分为4组:对照组气管内滴注生理盐水;另外3组气管内滴注等量脂多糖(lipopolysaccharide,LPS),并分别腹腔注射溶媒(1%乙醇生理盐水)、地塞米松(dexamethasone,DEX)和MT.各组分别于滴注试剂后3 h、6 h和12 h将动物处死,检测血清还原型谷胱甘肽(reduced glutathione,GSH)含量、肺组织超氧化物歧化酶(superoxide dismutase,SOD)活性及丙二醛(malonaldehyde,MDA)含量的改变,此外观察肺组织形态学变化.结果 气管内滴注LPS使血清GSH含量及肺组织SOD活性较对照组明显降低(P<0.01),而MDA含量则显著升高(P<0.01),并且大鼠肺组织出现了明显的炎症性改变;MT处理组与LPS组比较,GSH含量和SOD活性显著升高(P<0.05或<0.01),而MDA含量明显下降(P<0.05或<0.01),同时肺组织的炎症改变也显著减轻.结论 MT对ALI时的肺脏起明显的保护作用,其机制可能与MT清除过量的自由基有关.

107 条记录 1/6 页 « 123456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