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长期酒精摄入对大鼠糖酵解途径关键酶活性的影响

    作者:庞红;张军;毛丽梅;杨年红;应晨江;郝丽萍;孙秀发

    目的研究长期酒精摄入对大鼠糖酵解途径及其关键酶活性的影响.方法70只Wistar大鼠(雌雄各半)随机分为5组,分别给予蒸馏水或不同浓度的酒精溶液(10%、30%、50%,V/V)灌胃.9周后,取肝脏测定糖酵解途径关键酶-葡萄糖激酶(GK)、磷酸果糖激酶(PFK)和己糖激酶(HK)的活性.结果(1)30%、50%酒精组大鼠GK和PEK活性与对照组相比降低(P<0.05);(2)各组大鼠HK活性差异均没有显著性;(3)GK、PFK活性与酒精剂量显著相关(r=-0.99~-0.97,P<0.05).结论长期酒精摄入可使GK和PFK)活性降低,从而抑制糖酵解过程.这也可能是酒精升高血糖,影响血糖调节机制进而导致糖尿病的机制之一.

  • 维生素E与镁对肥胖大鼠糖脂代谢影响的研究

    作者:常文露;马爱国;孙永叶;汪求真;蔡静;毛蕊;李承坤

    目的 观察维生素E(VE)与镁(Mg)对肥胖大鼠糖脂代谢的影响.方法 健康Wistar大鼠共74只随机分为5组:正常对照组、高脂高糖组、高脂高糖+VE组、高脂高糖+ Mg组和高脂高糖+VE +Mg组.VE和Mg的剂量分别为0.23 g/kg和0.31 g/kg饲料.实验喂养67周处死动物,计算脂肪体重比;检测血脂水平;检测血糖、胰岛素水平,计算胰岛素敏感指数;分析己糖激酶、丙酮酸激酶活性.各结果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及析因设计方差分析进行统计.结果 高脂高糖组大鼠的体重比正常对照组明显高20%,肥胖大鼠模型建立成功.干预67周后,高脂高糖+VE +Mg组脂体比为13.29%、血浆甘油三酯为0.6 mmol/L,明显低于高脂高糖组的17.24%和1.18 mmol/L(P <0.05),且高脂高糖+VE+Mg组甘油三酯水平明显低于高脂高糖+VE组的1.07 mmol/L(P <0.05);高脂高糖+VE、高脂高糖+VE +Mg组的己糖激酶活性分别为63.67 U/L和64.61 U/L,较高脂高糖组42.79 U/L和高脂高糖+Mg组44.02 U/L明显增高(P<0.05).结论 联合补充VE与Mg可以有效地改善肥胖大鼠脂肪含量及甘油三酯代谢,且降低甘油三酯的作用较单纯补充VE效果显著.此外,其还可以提高肥胖大鼠己糖激酶的活性,且添加VE组较单纯补充Mg组效果更佳.

  • 偏钒酸钠降低糖尿病小鼠血糖及其对葡萄糖磷酸化的影响

    作者:徐明智;张爱珍;李向荣;许唯;沈凌炜

    目的通过研究偏钒酸钠对小鼠的血糖及葡萄糖磷酸化关键酶的影响,探讨偏钒酸钠降血糖作用的可能机制.方法将糖尿病小鼠和正常对照小鼠,随机分为口服偏钒酸钠组和非口服偏钒酸钠组,分别饮用200 mg/L偏钒酸钠溶液和80 mmol/L的NaGl对照溶液,持续5周.在实验第0至5周的每周末,对各组小鼠的血糖、肝脏葡萄糖激酶、肌肉己糖激酶以及胰岛素水平进行检测.结果在给予偏钒酸钠前,糖尿病小鼠血糖水平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服药1周后,血糖值即由(18.77±1.28)mmol/L下降至(8.94±0.94)mmol/L,接近正常水平;其肝脏葡萄糖激酶和肌肉己糖激酶的活性则显著升高,分别由(1.29±0.64)mIU@min-1@mg-1蛋白质和(1.93±0.50)mIU@min-1@mg-1蛋白质上升至(15.36±1.57)mIU@min-1@mg-1蛋白质和(18.62±1.71)mIU@min-1@mg-1蛋白质(P<0.01);而在服药前后糖尿病小鼠的胰岛素水平差异均无显著性.上述作用在小鼠服药期间始终存在.相关分析显示,糖尿病小鼠的血糖水平与葡萄糖激酶和己糖激酶的活性呈显著的负相关性.结论偏钒酸钠的降血糖作用并不依赖于体内胰岛素水平的增加;改善糖尿病小鼠体内不良的葡萄糖磷酸化过程,可能是偏钒酸钠降血糖作用的机制之一.

  • 维泰醇对小鼠黑色素瘤B16FO糖酵解的影响

    作者:王朋龙;马晓懿;郑秋生

    目的:研究维泰醇对小鼠黑色素瘤B16F0细胞糖酵解水平的影响并初步探究其机制.方法:以小鼠黑色素瘤B16F0细胞为研究对象,不同浓度维泰醇处理小鼠黑色素瘤B16F0细胞,另设空白组,采用磺酰罗丹明(SRB)法检测维泰醇对细胞增殖的影响,反向高效液相色谱法检测维泰醇对B16F0细胞ATP含量影响,试剂盒检测B16F0细胞培养液中乳酸含量影响,放射同位素法测定维泰醇对B16F0细胞葡萄糖摄取影响,试剂盒检测维泰醇对B16F0细胞己糖激酶(HK),丙酮酸激酶(PK),乳酸脱氢酶(LDH)活性影响.结果:与空白组比较,维泰醇可浓度依赖性的抑制B16F0细胞ATP的产生和乳酸的释放,减少B16F0细胞对葡萄糖的摄取,浓度依赖性的降低PK和LDH的活性(P<0.05,P<0.01),但对HK的活性无显著性影响.结论:维泰醇可抑制B16F0细胞糖酵解水平,其机制可能与抑制葡萄糖摄取,下调糖酵解的关键酶PK和LDH的活性有关.

  • 川楝素调节丙酮酸激酶M2抑制乳腺癌糖酵解

    作者:王红磊;肖奕;武力;马大昌

    目的:观察川楝素对乳腺癌糖酵解的干预及糖酵解相关酶的影响.方法:采用人乳腺癌细胞株MDA-MB-231,MCF-7;通过噻唑蓝(MTT)比色法考察川楝素(0,2.5,5,10,20,40,60,80 μmol·L-)对乳腺癌细胞增殖的抑制作用,检测10,20,40 μmol·L-1川楝素干预后乳腺癌细胞中葡萄糖消耗,乳酸含量,评价川楝素对乳腺癌细胞糖酵解的干预作用;检测乳腺癌细胞中三磷酸腺苷(ATP)及烟酰胺腺嘌呤二核苷酸(NAD+)/还原型烟酰胺腺嘌呤二核苷酸磷酸(NADH)水平,评价乳腺癌细胞能量供应水平;检测己糖激酶2及丙酮酸激酶活性,考察川楝素对糖酵解相关酶活性影响.蛋白免疫印迹法检测川楝素对乳腺癌细胞中丙酮酸激酶M2蛋白表达的调控作用.结果:川楝素对人乳腺癌MDA-MB-231,MCF-7细胞增殖具有明显抑制作用(P<0.05),并呈浓度依赖性;川楝素可以明显降低不同乳腺癌细胞株中葡萄糖消耗及乳酸含量(P<0.05),并降低细胞ATP含量(P<0.05),升高NAD+/NADH含量(P<0.05),抑制肿瘤细胞糖酵解水平.此外川楝素可抑制丙酮酸激酶活性,但对己糖激酶2活性无影响,蛋白检测结果表明,川楝素可以下调丙酮酸激酶M2蛋白表达水平(P<0.05).结论:川楝素可以明显抑制乳腺癌细胞增殖,并影响乳腺癌细胞糖酵解水平,其机制与其干预乳腺癌细胞中丙酮酸激酶M2的表达相关.

  • 恶性疟原虫FCC1/HN株己糖激酶基因的扩增、克隆和序列分析

    作者:伍忠銮;余新炳;吴忠道;徐劲;陈守义;李宝华

    目的扩增恶性疟原虫FCC1/HN株的己糖激酶(HK)编码基因,构建其原核和真核表达重组质粒,测定其序列,比较它及它推导的蛋白质与恶性疟原虫其他株和人之间的差异.方法用PCR方法从FCC1/HN株基因组中扩增HK基因;将它分别定向克隆到原核表达质粒pET-30a(+)和真核表达质粒pcDNA3,分别转化大肠埃希菌BL21/DE3 和JM109感受态细菌;经酶切、PCR扩增鉴定筛选到阳性重组克隆,用双脱氧链末端终止法测定其序列,用生物信息学软件分析HK序列及进行同源性比较.结果 PCR扩增得到特异的FCC1/HN株HK基因,大小为1 482 bp,编码493个氨基酸.其氨基酸序列与3D7株完全相同,与K1株的同源性高达99.8%,但与人的4型HK的同源性只有23.2%~26.6%.结论获得恶性疟原虫FCC1/HN株的HK基因,成功构建了其原核和真核表达质粒,并测定了其序列;恶性疟原虫的HK在不同的分离株间高度保守,但与人的同源性很低,可能是一个潜在的药物靶标.

  • 缺氧对人胃癌细胞的细胞周期调控及己糖激酶Ⅱ表达的影响研究

    作者:蔡刁龙;朱光辉;翁杰锋

    目的 探讨缺氧对人胃癌细胞株SGC-7901的细胞周期调控机制及对乏氧诱导因子-1α(HIF-1α)、己糖激酶Ⅱ(HK Ⅱ)表达的影响.方法 人胃癌细胞株SGC-7901分成3组:缺氧12 h组、缺氧24 h组及对照组.缺氧组分别在缺氧条件下(37℃、5%CO2、2.0%O2饱和度)培养12 h和24 h,对照组置于正常氧浓度条件下(37℃、5%CO2、21%O2饱和度)培养24 h.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周期分布,免疫组织化学S2P法检测HIF-1α表达,荧光定量PCR法检测HK Ⅱ mRNA表达量.结果 缺氧情况下细胞周期分析处于G0/G1期细胞百分比明显增多,处于G2/M期的细胞减少,并且可见到较明显的凋亡峰的形成,缺氧12 h组、缺氧24 h组的G0/G1期比例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HIF-1α和HK Ⅱ在两组缺氧组与对照组比较,其表达量明显增加(P<0.05),缺氧24 h组与缺氧12 h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缺氧导致细胞阻滞在G0/G1期,HIF-1α可刺激人胃癌细胞HK Ⅱ表达的增加,以HIF-1α为药物靶点可望成为治疗胃癌的重要新方法.

  • 四种血糖测定方法的比较

    作者:吕青松;蒋汉茂;吴淑华

    目的 了解四种血糖测定方法结果的差异及影响因素.方法 分别用己糖激酶法(HK)、氧化酶法(GOD-POD)法和手工比色法测定53例患者血清葡萄糖浓度,同时用血糖监测仪测定患者毛细血管血葡萄糖浓度,然后对四组测定结果进行配对资料t检验处理及相关性分析.结果 血糖正常时,HK法比GOD-POD法结果平均高0.13 mmoL/L(2.5%),比手工比色法结果平均高0.49 mmol/L(9.4%),比血糖监测仪结果平均高0.30 mmol/L(5.7%),分别对HK法与GOD.POD法、GOD-POD法与手工比色法、HK法与血糖监测仪进行相关分析,相关系数γ分别为0.99、0.94和0.68;高血糖时,HK法比GOD-POD法结果平均高0.20 mmol/L(1.7%),比手工比色法结果平均高1.84 mmol/L(15.7%),比血糖监测仪结果平均高1.5 mmol/L(12.9%),其相关系数γ分别为0.99、0.95和0.85.结论 血糖正常时,HK法与GOD-POD法、手工比色法、血糖监测仪所测结果均有显著性差异,P值分别为<0.01、<0.01及<0.05;高血糖时,HK法与GOD-POD法、手工比色法及血糖监测仪所测结果均有显著性差异,P值均<0.01.相关性分析表明,HK法与GOD-POD法呈高度直线正相关,GOD-POD法与手工比色法相关性良好,而HK法与血糖监测仪相关性较差.

  • 血清葡萄糖参考方法的复现及与临床常用检测方法的比对研究

    作者:贾珂珂;陈文祥;张捷;李国权

    目的 复现血清葡萄糖测定己糖激酶的参考方法 (紫外分光光度法),对此方法 进行性能验证,并评价5种临床常用检测方法 .方法 按照美国CDC推荐的血清葡萄糖测定己糖激酶参考方法 的要求,建立参考方法 ;通过测定标准参考物质(SRM),以及参加国际临床化学与检验医学联合会(IFCC)主办的参考实验窒间的国际环形比对试验(ring-trial),来验证参考方法 的准确性;按照美国临床和实验室标准委员会(CLSI)EP9-A2试验方案,己糖激酶参考方法 作为比对方法 ,5种临床常用检测方法 作为待评方法 ,同时测定40份血清样品.结果 用己糖激酶参考方法 测定SRM965a,水平2和水平3与靶值的偏倚分别为0.93%、-0.23%;参加参考实验室国际比对,血清葡萄糖检测结果 在可接受范围内;5种常用检测方法 在医学决定点(Xc=6.11 mmol/L)预期偏差的95%可信区间在实验窜定义的可接受偏差(10%)范围内,也在生物学变异的可接受偏差(6.9%)范围内.结论 本室已复现并验证了血清葡萄糖测定己糖激酶参考方法 ;5种常用血清葡萄糖检测方法 的测定结果 与参考方法 的测定结果 有差异,但误差在临床可接受范围,不会影响临床检测结果 .

  • 己糖激酶1在肾癌中的异常表达

    作者:陈泽波;翟庆娜;余振东;赵春娟;周亮;来永庆;史本涛;彭健

    目的 探讨己糖激酶1( hexokinase 1,HK1)基因在人肾癌和癌旁组织中差异表达. 方法 提取47例肾癌及其癌旁组织的RNA和蛋白,荧光定量实时聚合酶链反应(real-time quantitative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QPCR)检测HK1的表达水平,应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HK1蛋白在肾癌及相应癌旁组织的表达情况. 结果 癌组织△CT值为4.43±1.54,癌旁组织的△CT值为5.59±1.70,二者有统计学差异(t=-4.97,P=0.00).37例(78.7%,37/47)肾癌组织样本中HK1表达量高于癌旁组织.免疫组化结果显示,HK1蛋白表达于胞浆内,在肾癌组织中的表达量明显高于相应的正常组织. 结论 HK1高表达于肾癌组织,可能在肿瘤发生发展的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该基因有望成为指导肾癌诊断及治疗的新靶点.

    关键词: 肾癌 基因 己糖激酶
  • 缺氧时人肝癌细胞中乏氧诱导因为-1α、已糖激酶II表达及细胞周期调控的实验研究

    作者:温敏杰;朱光辉;翁杰锋;夏金堂

    目的 探讨缺氧时肝癌细胞SMMC-7721中乏氧诱导因子-1α(HIF-1α)、己糖激酶II(HKII)表达及对细胞周期调控机制的影响.方法 人肝癌细胞SMMC-7721分成3组:缺氧12 h组、缺氧24 h组及对照组.缺氧组分别在缺氧条件下(37℃,5%CO2、2%O2饱和度)培养12 h和24 h,对照组置于正常氧浓度条件下(37℃,5%CO2、21 %O2饱和度)培养24 h.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周期分布,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HIF-1α表达,荧光定量PCR法检测HKII mRNA表达量.结果 缺氧状态下细胞周期分析处于G0/G1期细胞百分比明显增多,处于G2/M期的细胞减少,并且可见到较明显的凋亡峰的形成,缺氧12 h 组、缺氧24 h组的G0/G1期比例显著高于对照组(P< 0.05);HIF-1α和HKII 在两组缺氧组与对照组比较,其表达量明显增加(P <0.05),缺氧24h组与缺氧12h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 缺氧导致细胞阻滞在G0/ G1期,HIF-1α可刺激人肝癌细胞HKII表达的增加,以HIF-1α为药物靶点可望成为治疗肝癌的重要新方法.

  • 己糖激酶Ⅱ与肿瘤研究进展

    作者:罗贵娟

    肿瘤显著的代谢特征是高效糖酵解,即Warburg 效应.肿瘤糖酵解活跃程度与肿瘤生长速度和侵袭性密切相关.尽管肿瘤高效糖酵解机制涉及癌基因事件,但糖酵解关键酶异常在肿瘤Warburg 效应中起主要作用,其中己糖激酶Ⅱ(HK-Ⅱ)在恶性肿瘤中表达、亚细胞分布和酶动力学改变更显著,并且与肿瘤特征性代谢表型、细胞增殖和凋亡调节密切相关.HK-Ⅱ可能是探索肿瘤诊断和治疗的潜在靶点.

  • 原发性肝细胞癌组织HIF-1α和HK-Ⅱ及LDH-Ⅴ表达生物学意义分析

    作者:蒋晓忠;严律南;孙广运;赵少勇;古吉敏;雷开键;朱勇;王昌松

    目的:研究乏氧诱导因子-1α(HIF-1α)基因及糖酵解相关基因己糖激酶-Ⅱ(HK-Ⅱ)、乳酸脱氢酶-Ⅴ (LDH-Ⅴ)在原发性肝细胞癌(HCC)组织中的表达状态,并阐释三者对HCC生物学行为的影响.方法:收集行手术治疗的56例新鲜肝癌组织标本,通过免疫组织化学技术检测HIF-1α、HK-Ⅱ和LDH-Ⅴ等基因在肝癌组织中的蛋白表达情况,并分析其与HCC临床病理学指标之间的关系.结果:在肝细胞癌组织中HIF-1α、HK-Ⅱ和LDH-Ⅴ蛋白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71.4%、75.0%和67.9%.HIF-1α、HK-Ⅱ及LDH-Ⅴ三者的阳性表达均与HCC的有无肝硬化背景、肿瘤细胞的分化程度、临床分期、有无肝门淋巴结转移、有无门脉/胆道癌栓的形成、有无静脉侵袭及包膜完整与否等因素相关,P<0.05;而与HCC患者的性别、年龄、HBsAg阳性或阴性、血清AFP高低及癌灶的直径大小等指标无关,P>0.05.结论:HK-Ⅱ、LDH-Ⅴ基因与HIF-1α基因的同步表达在HCC的发生、发展中可能发挥协调作用,共同促进肝癌细胞的侵袭与转移,反映了HCC的生物学行为,可以将三者作为预测HCC预后的重要生物学指标.

  • 慢性粒细胞白血病患者慢性期和急变期骨髓己糖激酶Ⅰ水平变化的研究

    作者:朱锋;毛原飞;周丽

    目的:研究骨髓中己糖激酶Ⅰ(HK Ⅰ)在慢性粒细胞白血病(CML)患者由慢性期(CP)向急变期(BP/BC,急髓变)转变过程中表达水平的变化.方法:选择慢性粒细胞白血病患者71例,其中实验组51例(包括24例急变期患者、27例慢性期患者),对照组20例.取实验组和对照组患者骨髓液,RT-PCR法检测HK Ⅰ mRNA;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HK Ⅰ在组织中的表达水平.用图像分析系统计算IOD值作为mRNA和蛋白表达量.结果:转录表达水平测定,CML急变期患者IOD值为0.836±0.105,慢性期患者为0.418±0.107,对照组为0.122±0.051,急变期患者明显高于慢性期患者,后者高于对照组,P<0.01;蛋白表达水平测定,CML急变期患者为1.230±0.187,慢性期为0.671±0.110,对照组为0.214±0.083,急变期患者明显高于慢性期患者,后者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转录表达水平及蛋白表达水平均显示,HK Ⅰ表达急变期、慢性期、对照组逐渐降低,提示HK Ⅰ可能参与了CML的发病机制,HK Ⅰ表达改变可能是促使CML由慢性期向急变期转变的另外一个条件,可联合其他指标一起作为病情监测的指标.

  • 己糖激酶2在肝癌转移中的调控作用

    作者:耿西林;龙卫红;海军;张煜;郑伟;张智勇;杜立学

    目的:探讨己糖激酶2( HK2)在肝癌中的表达及其在肝癌转移中的调控作用。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法分析73例肝癌及癌旁组织中HK2的表达。小干扰RNA( siRNA)干扰HK2的表达后,采用细胞划痕实验检测肝癌细胞的运动能力,Transwell实验检测肝癌细胞的侵袭能力,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和Western blot检测肝癌细胞中调控上皮间质转化( EMT)关键分子E?cadherin、ZO?1、N?cadherin和vimentin的表达,分析HK2在肝癌细胞EMT中的调控作用。结果免疫组化结果显示,肝癌及癌旁组织中HK2的表达水平分别为5.39±3.40和2.16±1.5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siRNA干扰HK2的表达后,肝癌细胞的相对迁移距离由1.00±0.54下降至0.56±0.0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细胞侵袭数由(345±42)个下降至(215±34)个,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肝癌上皮细胞标志物E?cadherin和ZO?1的表达上调,而间质细胞标志物N?cadherin和vimentin的表达下调。结论 HK2在肝癌细胞中的表达升高,通过促进细胞EMT过程而促进肝癌转移。

  • 解偶联蛋白3与运动适应

    作者:许纲;丁树哲;高彩暇

    运动训练可以引起骨骼肌的一系列适应性改变,从而提高骨骼肌的代谢效率[1].机体对运动训练的细胞水平的调节,其分子机制我们还不是很清楚.经过几周到几个月的运动训练,骨骼肌的适应性包括关键酶、调节蛋白、肌原纤维蛋白等的明显变化,如UCP3、PDK4(丙酮酸脱氢酶激酶4)、HO-1(血红素氧合酶-1)、GLUT-4(葡萄糖载体-4)、LPL(脂蛋白脂肪酶)、HKⅡ(己糖激酶Ⅱ)等,在mRNA水平上一过性上调几倍,表明机体对运动的反应中,有翻译前调节的参与[1].反复运动几天后,这些分子的mRNA含量可以在运动后保持一段时间不下降.这些变化是为了促进运动过程中充分利用与代谢相关的底物.所以有人提出:利用每一次运动间歇期的恢复,将特异性基因转录的短暂性改变的效应累加起来,可以提高由运动训练诱发的细胞水平的适应性.

  • 手术应激后红细胞糖代谢限速酶活性的改变

    作者:钱燕宁;屠伟峰;王灿琴;谢成兰;胡有力

    糖酵解速率受到3个限速酶,即己糖激酶(HK),磷酸果糖激酶(PFK)和丙酮酸激酶(PK)的控制,其中PFK是主要的因素.20世纪90年代初我们分别动态观察了在硬膜外麻醉和普鲁卡因复合全麻下行上腹部手术患者围麻醉手术期红细胞PK活性和血糖的变化.

  • 槲皮素通过抑制己糖激酶的表达促进结肠癌SW480细胞凋亡

    作者:卢创新;崔瑶;李晓燕;周云

    目的 观察槲皮素对SW480细胞增殖和凋亡的影响并探讨其机制.方法 采用流式细胞检测技术检测槲皮素诱导人结肠癌SW480细胞的凋亡能力;应用免疫细胞化学技术检测细胞中己糖激酶蛋白的表达.结果 槲皮素以浓度依赖性的方式诱导结肠癌SW480细胞的凋亡并下调己糖激酶蛋白的表达.结论 槲皮素通过抑制己糖激酶的表达来促进结肠癌SW480细胞凋亡.

  • 肝素结合性表皮生长因子对系膜细胞己糖激酶活性的自分泌调节

    作者:马健飞;周希静

    目的探讨肝素结合性表皮生长因子(HB-EGF)对系膜细胞己糖激酶(HK)活性的自分泌调节作用。方法以SV40MES13系膜细胞株为细胞模型,使用6-磷酸葡萄糖脱氢酶偶联比色法检测HKs活性;观察外源性HB-EGF、佛波酯(PMA)条件培养液和EGF受体阻断剂Genistein对系膜细胞HKs活性的影响。结果外源性HB-EGF和PMA条件培养液均以时间和剂量依赖方式诱导系膜细胞HKs活性。在12 h时诱导活性大,分别增加了64.8%±7.1%(P<0.01)和67.3%±5.7%(P<0.01);当HB-EGF浓度为10nmol/L和PMA条件培养液浓度为100%时,诱导活性大,分别增加了50.8%±5.0%(P<0.01)和57.0%±7.7%(P<0.01)。HB-EGF受体阻断剂(酪氨酸蛋白激酶阻断剂)可阻断两者对HKs活性的诱导作用。结论 HB-EGF以自分泌/旁分泌的形式诱导系膜细胞HK活性,可能参与了糖尿病肾病的糖代谢异常过程。

  • d-α-生育酚对高糖诱导的人腹膜间皮细胞己糖激酶表达的调节作用

    作者:樊怡;马健飞;丁红;张靖华;韩捷;贾海燕;王力宁

    目的 探讨d-α-生育酚对高糖诱导的人腹膜间皮细胞(human peritoneal mesothelium cell,HPMC)己糖激酶(hexokinase,HK)及其同工酶表达的调节作用.方法 胰蛋白酶消化法分离培养HPMC,免疫细胞化学染色及扫描电镜对培养细胞进行鉴定.第3代HPMC分为正常对照组(0.1%葡萄糖,相当于5.5 mmol/L)、高糖组(0.5%、1.0%、1.5%、2.5%、4.25%的葡萄糖)及d-α-生育酚干预组.培养24 h后,利用6-磷酸葡萄糖脱氢酶耦联比色法和温度敏感实验检测HK及其同工酶的活性;免疫细胞化学染色检测HK蛋白的细胞内定位;Western印迹及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法分别检测HK蛋白及mRNA的表达.己糖激酶法检测培养液内葡萄糖的消耗量作为细胞对葡萄糖净利用指标.结果 角蛋白和波形蛋白在HPMC的胞质呈阳性表达,扫描电镜可见细胞表面有丰富的微绒毛.1.5%、2.5%及4.25%葡萄糖组,HK总活性上调,与正常对照组(20.6±2.5)U/g蛋白比较,相对活性分别为115.4%、129.1%及155.2%,并以HKⅡ增加为主(P<0.05).50 mmol/Ld-α-生育酚干预组,HK总活性下调,是2.5%葡萄糖组的82.1%(P=0.001),其中HKⅡ受抑为主;d-α-生育酚干预后HPMC对葡萄糖的净利用由(25.3±3.9)mmol/L降至(17.3±2.1)mmol/L(P=0.018).正常状态下,HKⅡ蛋白在胞质呈棕色淡染;随葡萄糖浓度的增加(葡萄糖≥1.5%),HKⅡ在核周积聚、浓染,呈珠链样;d-α-生育酚预处理后,HKⅡ在核周的积聚变淡.HKⅡ蛋白及mRNA的表达与HKⅡ活性同步.结论 d-α-生育酚抑制了高糖对HKⅡ活性、蛋白及mRNA表达上调的作用,并减少HPMC对葡萄糖的净利用;可能成为增加腹膜透析超滤的手段之一.

78 条记录 1/4 页 « 1234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