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小儿体外循环超滤术后的液体及电解质管理

    作者:赵子牛;赵曙光;程兆云;王圣;杨雷

    目的 探讨应用超滤技术后,小儿体外循环术后液体、电解质的管理.方法 60例接受室间隔缺损修补术的患儿根据在术中是否应用超滤技术,随机分为超滤组(n=30)与传统体外组(n=30),观察两组病人术后液体出、入总量,晶体输注量、胶体输注量(全血、血浆用量)、速尿用量、红细胞压积(HCT)及血钾等指标.结果 超滤组术后24h内晶体输入量为(2.9±0.9) ml/kg·h,显著高于传统体外组(1.7±0.7) ml/kg·h(P<0.05),但胶体输注量明显减少(P<0.01).同传统体外组相比,超滤组速尿用量明显减少,血钾水平高(P均<0.05),而术后24h HCT两组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小儿体外循环中应用超滤术后晶、胶液体输注量、血钾水平明显不同于传统体外循环术后;适当增加晶体输入量,减少胶体输注量,有利于维持血流动力学及内环境的稳定.

  • 膜分离技术在中药生产中的应用

    作者:黄辉强;赵丙夫;陈平

    回顾膜分离技术的发展,对膜分离技术的基本特性、技术特点及分类进行简单介绍;概括膜分离法在中药生产中的应用,并分析与总结膜分离技术的优点和在使用过程中应注意的因素.通过分析发现,膜分离技术在中药生产中将起到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 血液透析并发症的预防及护理

    作者:戴玲

    血液透析中各种并发症不少,会直接影响患者的存活率,常见的并发症有低血压、高血压、发热、心脏并发症及出血、凝血等并发症.低血压是血液透析中常见的急性并发症,患者主要表现为恶心,呕吐,严重者可出现呼吸困难,面色苍白,其原因多为血容量过度下降,超滤过快,老年人血透间歇期体重增加过多;透析中进食后,胃肠道血流量增加,导致大血管血容量下降,心衰,老年及营养不良的透析患者多见,使用生物相容性差的透析器,造成低氧血症,也可使血压下降,如出现低血压时应取平卧位,减少超滤,减慢血流速,快速注射高渗葡萄糖或右旋糖酐纠正;改换透析模式或应用血管活性药物.预防方法应限制水分摄入,控制透析期间体重增加;精确计算超滤器,及时调整体重,对于进食后易出现低血压患者,在进食中及进食后短时间内暂停超滤,经常出现低血压者在透析后期应随时检测血压,脉搏,发现有血压接近正常底线时及时停止超滤,避免低血压的发生,营养不良者给予对症治疗,纠正营养不良状态,选用生物相容性较好的透析器.

  • 三种全蝎粉水提液不同活性部位的蛋白质含量测定及其抗肿瘤活性研究

    作者:林晓慧;高世杰;张麟;薛静;孙毅;张硕霖;张盼盼;王集会

    目的:比较三种全蝎粉水提液各活性部位的蛋白质含量及其对肺癌细胞的抑制作用.方法:野生全蝎粉经过仿胃肠道的酶解液,发酵全蝎粉、野生全蝎粉的水提溶液,分别超滤、冻干,浓缩液用MTT法测定对肺癌细胞的抑制率.结果:三种全蝎粉水提液各活性部位对肺腺癌细胞的抑制率与空白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P<0.01).结论:不同方法处理的全蝎粉各活性部位均对肺癌细胞有抑制作用,且多为低浓度抑制率较高,小分子寡肽对肺癌细胞的抑制作用好.

  • 因为爱所以爱

    作者:李英

    血液透析称之为人工肾,洗肾是血液净化技术的一种,利用弥散、超滤和对流原理清除血液中有害物质和过多水份。也可以用于治疗药物、毒物中毒。大家可能对“血液透析”这种治疗比较陌生,即使听说过,也只是了解皮毛而已,它主要用于慢性肾衰尿毒症期的治疗。

  • 强化超滤对维持性血液透析老年高血压患者血压及肾功能等指标的影响

    作者:田新;穆静

    目的分析强化超滤对维持性血液透析老年高血压患者的血压及肾功能等指标的影响。方法选择2013年5月至2014年5月在本院行规律性血液透析的老年(≥60岁)高血压患者108例,按照治疗方式分成两组,维持常规血液透析及常规超滤(对照组,n=54),维持常规血液透析及强化超滤(观察组,n=54)。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实验室指标,干体质量,血压,降压药物限定日剂量(DDD),促红细胞生成素和肾功能情况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治疗后,血红蛋白水平、干体重质量以及血压均较治疗前有明显改善,差异均具统计学意义(P<0.05,P<0.01);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降压药物DDD明显减少(P<0.01),但肾功能及促红细胞生成素无明显变化(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9.26%(5/54)与对照组的7.41%(4/54)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强化超滤对维持性血液透析老年高血压患者具有积极影响,能降低干体质量和血压,减少降压药物用量,且无严重并发症,具有临床应用价值。

  • 超滤法在体外循环中的应用体会

    作者:刘燕;杨国锋;杜剑之

    本院自1993年1月至1996年12月,行体外循环心内直视手术共809例, 其中使用透析器16例,现就其应用体会介绍如下.

    关键词: 超滤 体外循环
  • 不同超滤量对高通量血液透析尿毒症毒素清除的影响

    作者:杨颖;刘峻;李芊;夏熊芳;吴传芳;李赛春;李祖前;许忆新

    目的 探讨高通量血液透析(HFHD)在不同超滤量时对尿毒症毒素清除的影响以及与低通量血液透析(LFHD)和血液透析滤过(HDF)清除效果比较.方法 从本院在透200多例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中选取符合入选标准75例,随机分成5组(HFHD2L组,HFHD4L组,HFHD6L组,LFHD组,HDF组),每组15例.于透析上、下机前抽取静脉血送检小分子尿毒症毒素(简称小分子毒素,以下相同,包括UREA,Cr和P)、大分子尿毒症毒素(简称中大分子毒素,包括Hcy,β2-MG和iPTH)和血浆蛋白质(包括ALB和CRP)等,并计算各自的下降率.同时,留取透析液做细菌培养和内毒素检测,记录患者透析时出现的并发症.结果 五种透析方式对小中大分子尿毒素及血浆蛋白质的清除(下降率)比较:小分子毒素>中大分子毒素,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对血浆蛋白质没有清除(下降率为负值).组间比较:LFHD、HF-HD、HDF对小分子毒素的清除(下降率)达60%以上,三者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中大分子毒素的清除(下降率)存在较大的区别,HDF> HFHD> LFHD.HFHD组三组内比较:中大分子毒素清除(下降率)随透析超滤量的增加呈下降趋势,但是这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不良反应以LFHD发生病例数多.HFHD和HDF病例数区别不大.结论 HFHD治疗优势主要在于对中大分子毒素的清除明显优于LFHD,稍逊于HDF.但其价格低廉,经济实惠,可长期使用.对中大分子毒素的清除也不必刻意的通过增加透析超滤量来提高透析器的清除率.注意超纯透析用水和透析液的应用.

    关键词: 尿毒症 肾透析 超滤
  • 腹透相关性腹膜炎溶质转运与失超滤研究进展

    作者:罗琼;刘伏友

    腹膜炎和腹膜透析失超滤是腹膜透析常见的并发症,是影响腹透病人透析质量和生存率的重要因素.对二者发生机制、病理生理改变及影响因素的深入探讨并制定有效的干预措施已是近些年的研究重点.本文对近年来在此领域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关键词: 腹膜透析 超滤
  • 改良超滤在婴幼儿体外循环心脏手术中的应用

    作者:刘少琼;吴忠仕;杨一峰;彭敏辉;高绍英;彭清云

    目的观察改良超滤技术对婴幼儿体外循环心脏手术的影响. 方法自2003年9月~2004年4月,15例行先天性心脏病手术治疗的婴幼儿,在体外循环转流停止后采用Terumo Hc-05超滤器行改良超滤. 结果 l5例患儿均存活,无任何超滤相关并发症.超滤时间(12.6±3.1)min,超滤液量(242.6±109.3)ml.转流中HCT (0.23±0.04)L/L,停机时HCT (0.24±0.02)L/L,超滤结束时HCT (0.31±0.03)L/L. 结论婴幼儿体外循环心脏手术中采用改良超滤能在短时间内有效滤除体内多余水分,有效减轻心肺脑等脏器水肿,促进术后早期恢复.

  • 静脉-动脉方向持续超滤对婴幼儿体外循环手术肺保护的研究

    作者:张爱华;张长平;杨达宽

    目的 研究在婴幼儿体外循环心内直视手术中应用静脉-动脉方向持续超滤对排除炎症介质,浓缩血液.防止和减轻体外循环后肺损伤的效果.方法 将50例先天性心脏病患儿随机分成对照组和实验组,对照组作常规体外循环,不应用超滤.实验组在体外循环中应用静脉-动脉片向持续超滤,观察患儿血浆中炎症介质浓度、红细胞压积(HCT)、白蛋白浓度和肺功能指标.结果 实验组体外循环后白介素IL-6、TNF血浆浓度明显低于对照组,红细胞压积(HCT)和血白蛋白浓度明显高于对照组,实验组肺功能损害减轻.结论 体外循环中采用静脉-动脉方向持续趟滤,可有效地排除部分炎症介质,浓缩血液,缩短手术时间,减轻肺水肿和肺损伤.

  • 平衡超滤联合改良超滤技术减轻体外循环肺损伤的研究

    作者:皮名安;舒龙;毛志福

    目的 探讨平衡超滤联合改良超滤技术的应用对防止和减轻体外循环后肺损伤的作用.方法 将40例先天性心脏病患儿分成对照组和实验组,对照组采取常规体外循环,实验组在体外循环中联合采用常规超滤和改良超滤,观察患儿肺功能情况、血液浓缩指标及血浆炎症介质浓度.结果 实验组体外循环后肺通气和肺换气功能均获改善,红细胞压积(HCT)和血浆白蛋白浓度均明显高于对照组,血浆白介素6(IL-6)和血栓素B2(TXB2)浓度明显低于对照组.结论 体外循环联合平衡超滤和改良超滤,能有效浓缩血液,降低血浆炎症介质浓度,减轻炎症反应性肺损伤.

  • 新法改良超滤在小儿体外循环术中的应用

    作者:赵琦峰;施霖;赵曙光;赵子牛;杜杰

    目的探讨一种新的改良超滤法在小儿体外循环术中的应用.方法按入选标准筛选出小儿先天性心脏病48例,随机分成A组(新法改良超滤组)和B组(标准改良超滤组),每组24例.观察两组病人的超滤液总量,不同时段的HCT,术后出血量、围术期用血量、血小板计数、心肌酶谱及呼吸机使用时间、ICU驻留时间、平均住院日.结果全组无死亡,术后恢复良好.A组超滤液总量、超滤后HCT较B组为高,而术后出血量、围术期用血量较B组为低,两组间有显著性差异(P<0.05);两组术后血小板计数、心肌酶谱、呼吸机使用时间、ICU驻留时间、平均住院日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新法改良超滤步骤简单,超滤效果进一步提高,临床应用安全、可靠、值得推广.

  • IL-6、TNF-α及sICAM-1在婴幼儿体外循环肺损伤中的表达及超滤干预效果

    作者:马黎明;褚衍林;乔衍礼;武广华;李平萍;张来住;刘宏生;程前进;李祥;张洪宇;陈国庆;郑善光;刘高利;安国营;孙卓祥;董海新

    目的 探讨婴幼儿体外循环术后肺损伤机理及改良超滤对肺功能的保护作用.方法 将40例先天性心脏病患儿随机分为对照组(C组,20例)、改良超滤组(M组,20例).M组在转流结束后应用改良超滤.分别在转流前(T1),转流结束后20 min(T2),术后2 h(T3),术后6 h(T4),术后12 h(T5)及术后24 h(T6)测定记录呼吸停顿压(Ppause)、潮气量(TV)、呼吸频率(F)、吸入氧浓度(FiO2)和吸气比例(insp )并测量动脉血浆白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TNF-α,)及粘附因子(sICAM-1)浓度.结果 两组体外循环术后较术前肺静态顺应性(Cstat)、氧合指数(OI) 明显降低,肺泡-动脉氧分压(AaDO2)明显增加,在T3、T4 、T5时间M组Cstat、OI明显高于C组;AaDO2明显低于C组.IL-6、TNF-α及sICAM-1浓度术后均明显升高,sICAM-1浓度高峰较迟.在T2、T3、T4、T5时间IL-6、TNF-α及sICAM-1浓度两组无明显差别.结论 术后肺功能损害可能与CPB术后大量炎性细胞因子释放及黏附因子合成与分泌导致肺毛细血管内皮损伤有关.改良超滤可迅速滤出水分,提高胶体渗透压,改善患儿肺通气功能和换气功能,具有良好肺保护作用,但无明显降低血浆中炎性因子浓度的作用.

  • 发酵全蝎粉酶解前后水提液抗病毒活性比较

    作者:张盼盼;焦方文;周建国;韩春超;王集会

    目的 比较酶解及未酶解发酵全蝎粉水提液超滤后各部位抗病毒活性.方法 白僵菌孢子粉、酶解及未酶解发酵全蝎粉经水提后,对提取液进行超滤分段,各得>8kDa、<8kDa分子量段,以利巴韦林为对照,采用H1N1-Hep2、RSV-Hep2细胞体外病毒感染模型,进行体外抗H1N1、RSV作用的对比实验.结果 未酶解发酵全蝎粉水提液> 8kDa段抗H1N1、RSV病毒TI指数分别为184.81、398.59;酶解发酵全蝎粉水提液<8kDa段抗H1N1病毒TI指数为53.47.结论 未酶解发酵全蝎粉水提液> 8kDa段具有显著的抗H1N1、RSV活性;酶解发酵全蝎粉水提液<8kDa段具有显著的抗H1N1活性.

  • 转流前超滤对10公斤以下小儿心脏手术影响的临床研究

    作者:胡国潢;段炼

    目的:探讨转流前超滤对10公斤以下小儿心脏体外循环手术的影响及临床意义.方法:选取2016年1月~12月来我院行先心病手术治疗的患儿64例,随机分配至转流前超滤组(pre-UF组)和对照组(C组),各32例.C组采用我院常规心脏外科手术、麻醉、体外循环及术后监护方案,pre-UF组在体外循环前对预充液进行超滤,其余与C组一致.记录围术期各临床指标.采集6个观察时间点的血标本行pH值测定、电解质(Na+、K+、Ca2+)及血糖(Glu)、血乳酸(Lac)、血细胞比容(Hct)测定;血流动力学指标(心率HR、平均动脉压MAP、血氧饱和度SaO2)测定,计算正性肌力评分(IS)和呼吸指数(RI).结果:两组的围术期各临床指标无显著差异.pre-UF组的各时间点的pH值及电解质、Glu、Lac的数值变化幅度较小,均处在正常范围;而C组的各数值均是在经历较大变化后逐渐恢复,期间发生了酸碱平衡失代偿、高钾血症、高血糖症和高乳酸血症.pre-UF组MAP波动较小,两组的IS和RI未见明显差异.结论:转流前对含血预充液进行超滤,虽没有发现对术后的心肺功能有改善作用,但它可避免体外循环转流时的酸中毒、高钾血症、高乳酸血症和血糖的过度升高,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超滤浓缩回输治疗肝硬化难治性腹水疗效观察

    作者:周红宇;周国华;陈叶青

    目的 比较腹水超滤浓缩回输与传统方法治疗肝硬化难治性腹水的疗效、并发症、住院时间及住院费用的差别.方法 选择本院住院的此类患者58例,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治疗组32例,应用WLF-500型伟力腹水超滤回输系统共进行49次治疗;对照组采用传统的限水、限钠、利尿、输注白蛋白、血浆等治疗.观察记录治疗前后患者症状、体征、肝肾功能、并发症、住院时间和费用.结果 (1)治疗组临床症状缓解率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2)体征:治疗组腹围下降明显多于对照组,两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3)肝功能:两组胆红素、转氨酶治疗后无明显变化(P>0.05),但总蛋白、白蛋白均有提高,治疗组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4)肾功能:治疗组肌酐水平下降,对照组无明显变化,两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5)副作用:治疗组并发腹膜炎2例,对照组出现电解质紊乱5例、肝性脑病2例、肝肾综合征1例,两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6)平均住院日与费用:治疗组平均住院日为10.5±5.2天,对照组为16.2±4.6天,两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治疗组平均住院费用3080.5±620.6元,对照组组为4042.4±520.8元,两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 腹水超滤浓缩回输治疗难治性腹水较传统的方法更有效、安全、省时、省钱.

  • 超滤法从猪血中提取凝血酶

    作者:徐功华;陶李明;徐瑾

    目的从猪血中分离纯化凝血酶.方法根据猪凝血酶原的相对分子质量,采用超滤法截留相对分子质量60000以上的物质.结果所得凝血酶平均比活为38.18 IU/mg.结论此方法快速简便,比传统方法所得比活提高了2倍.

  • 联合超滤在合并恶液质的心脏瓣膜置换术体外循环中的应用

    作者:张鲁英;姜冠华

    目的 总结联合应用平衡超滤加改良超滤在合并恶液质的心脏瓣膜置换术体外循环(ECC)中的经验.方法 本组48例心脏恶液质瓣膜置换术患者在ECC中应用平衡超滤加改良超滤.ECC开始血液动力学稳定后即行超滤.结果 ECC时间68~215 min,主动脉阻断时间41~186 min.超滤时间53~175(57±48)min.滤出液量3 500~8900(4200±970)mL.术中维持红细胞容积(HCT)0.20~0.25.改良超滤结束HCT为0.30~0.35.死亡3例,1例死于心功能衰竭无法停ECC,2例术后死于多脏器功能衰竭.结论 联合超滤应用于合并恶液质的心脏瓣膜置换术ECC中,不仅迅速滤出体内多余水分,提高HCT和血浆胶体渗透压,还可超滤出中小分子炎性介质和乳酸等不良成分,有利于减少术后并发症,促进各脏器功能恢复.

  • 钠及超滤曲线模式透析对血透中并发症的影响

    作者:韩小彤

    目的研究透析过程中运用钠及超滤曲线模式对血透患者在血液透析中可能发生的急性并发症的影响,观察其能否减少透析中低血压、肌肉痉挛、头痛、恶心、呕吐及透析中后高血压的发生率.方法选择46例常规血液透析患者先采用常规血液透析模式(CHD),后采用钠及超滤曲线呈阶梯下降模式(PHD),观测患者血透中血压、脉搏、电解质、毒素的改变,记录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CHD低血压发生率16.30%,肌肉痉挛的发生率14.13%;PHD低血压发生率4 34%,肌肉痉挛的发生率3.98%,CHD中后高血压者在PHD后超滤量增加,干体重下降,高血压发生率降低39.97%.结论PHD可以降低血液透析中低血压及肌肉痉挛的发生率,增加超滤量、降低干体重,对减少透中透后高血压的发生十分有益,对电解质酸碱平衡及毒素的影响与CHD无差异.

573 条记录 22/29 页 « 12...19202122232425...2829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